伪狂犬病PR

合集下载

3 猪伪狂犬病

3 猪伪狂犬病

应用改进的PCR可将PRV强弱毒区分开来。 在gG基因上游设计1个通用引物A,再分别根 据gG基因和Lac基因设计一个下游引物B和C, 对野毒株和疫苗株(其基因gG被LAC基因取代) DNA进行扩增。结果A、B只能从野毒DNA中 扩增出特异性片段,引物A、C仅能从疫苗毒 中扩增出特异性片段。
4.3酶切图谱分析 基本原理:300Kb以下的病毒DNA经内 切酶水解,进行琼脂凝胶电泳后,可观 察到清晰的DNA带。 将分离的病毒的酶切图谱与准确的内切 酶图谱比较,从而对病毒核酸进行鉴定 及诊断。
野毒感染产生gE抗体
PRV疫苗有gC、gE、UL21以及TK缺失。
1.3 活病毒载体疫苗:把一个或多个可以编码 保护性抗原的基因扦入到另一种病毒基因组中, 并提取表达。
对PRV目前报道的活病毒载体有腺病毒、杆状 病毒、痘病毒等。
优点:避免了PRV疫苗株与野毒株同时感染动 物或用两种不同疫苗免疫发生遗传重组的可能, 同时可以把多种病原的保护性基因同时插入至 一个载体制成多价苗。
培养特性 PRV病毒具有嗜酸性,在兔肾和猪肾细 胞(原代细胞或传代细胞系)最适于病 毒增殖。引起细胞病变和空斑。 在鸡胚尿囊膜上也很容易生长,接种后 3~4天形成大小不一的隆起的白色痘泡。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病猪和隐性感 染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鼠 类粪便中含大量病毒,也能传播 本病。
2.传播途径 经消化道、呼吸道、损伤 的皮肤以及生 殖道均可感染。仔猪常因 吃了感染母猪的乳而发病。怀孕母猪感 染本病后,病毒可经胎盘而使胎儿感染, 以致引起流 产和死产。一般呈地方流行 性发生,多发生于冬、春两季。
4.4 DNA核苷酸序列分析 是在核酸酶学和生物化学的基础上创立 并发展起来的一门重要DNA技术。现在 测序反应已经标准化,许多生化公司均 有测序试剂盒销售。

伪狂犬病

伪狂犬病

发病仔猪图片1
2
2~4周龄以上仔猪
• 发病时有类似的神经症状,但病程稍缓, 发病率约为20~40%,致死率约为10~ 50%。 • 4周龄到三月龄小猪出现严重感染时,可 表现为咳嗽、流鼻液、打喷嚏等,个别 病猪表现有中枢神经紊乱症状,如强直、 阵发性痉挛、后肢运动失调、划船运动、 头部紧张、上下颌紧闭,但死亡率常低 于5%。
抵抗力
• 伪狂犬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 如44℃经过5小时不能将其完全灭活。
• 该病毒对各种化学消毒剂敏感。
流行病学
• 感染谱广,绝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有易感性,包括猪、 牛、绵羊、山羊、犬、猫、兔、鼠及野生动物如浣 熊、水貂、银狐等。 • 猪是伪狂犬病病毒唯一的储存宿主。 • 实验动物如兔、小鼠等人工接种该病毒均可引起典 型的发病症状。
历史
• 该病最早于1813年发生于美国的牛群中, 由于该病的临床表现与狂犬病类似,故称 为伪狂犬病。 • 1902年Aujeszky证明本病病原为非细菌性 致病因子,随后经实验确定其病原为病毒, 因而该病亦被称奥耶斯基病(Aujeszky's disease)
分布状况
• 遍及欧洲、东南亚、美国、南美洲及非洲 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 泰国、韩国、日本、菲律宾、老挝、马来 西亚、新加坡和越南等都有伪狂犬病的流 行。 • 我国有猪、牛、羊、貂、狐等病例的报道。 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和集约化饲养的发展, 引入国外种猪的增多,国内生猪调运频繁, 疫情呈流行上升趋势。
伪狂犬病
Pseudorabies (PR)
特 征
• 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多种动物和野生动物的 一种以发热、奇痒(猪除外)及脑脊髓炎为主的致 死性疾病。 对猪的危害最大,可致: 妊娠母猪:流产、死产和木乃伊胎; 初生仔猪:急性致死性经过,具有明显的神 经症状,死亡率几乎100%; 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状态。

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

PRV主要基因的功能及作用:
gE基因是PRV的一个主要的毒力基因,可影响病 毒在细胞间的扩散,对病毒侵染神经系统也具 有重要意义,是PRV从视网膜、嗅觉上皮细胞、 三叉神经节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所必需的。gE基 因在检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gB基因是主要免疫原性蛋白,可诱导机体产生 依赖于和不依赖补体的中和抗体。
(3)定期野毒感染阳性率的监测:已有多家 兽医防疫部门采用ELISA诊断试剂盒对猪场 送检血清进行监测,可以容易地追踪在实施 猪场的净化程序后猪群中阳性率的变化。
(4)引种监测和隔离检疫:只引进伪狂犬病 阴性种猪是保证成功控制和净化猪场伪狂犬 病的重要一环。有必要对引种猪进行隔离检 疫,并进行疫苗接种。
五、病理变化
脑膜充血,出血和水肿
扁桃体、肝和脾脏常可见散在的白色坏死 点 肺可见水肿,同时有小叶性间质性肺炎 流产胎儿脑可见出血点,肾和心肌出血, 肝和脾有白色坏死点 组织变化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呈弥漫性非 化脓性脑膜炎
脑充血、水肿
肾脏散在针尖状出血点
肺脏呈现轻微水肿,散 在分布有点状出血与黄 白色坏死灶。
4、妊娠母猪: 发热、咳嗽、精神不振 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中后期), 流产、产死胎发生率高达50%,生下弱 仔,表现呕吐、痉挛,角弓反张,很 快死亡(24-36h) 伪狂犬病还可以引起种猪不育症。母猪 不发情、配不上种,返情率高达90%,有反 复配种数次都屡配不上,耽误了整个配种 期。此外公猪感染伪狂犬病病毒后,表现 不育、睾丸肿胀,萎缩,丧失种用能力

四、临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3-6天,短者36h,长者达10d。 猪应年龄的不同,发病后症状和死亡率有很大 的不同,但一般不会出现奇痒。 1、2周龄的哺乳仔猪 表现为最急型 死亡率达100% 症状 发热(41-42℃),厌食,精神不振 大量流诞,间有呕吐、腹泻 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 既而出现神经症状,发抖,共济失调,间 歇性痉挛,后躯麻痹,倒地四肢划动,昏睡衰 竭,24-36h死亡

伪狂犬病(PR)

伪狂犬病(PR)

综合防治
• 用猪克伪进行免疫接种,公母猪一年3次,仔猪 50-70日龄免疫,1头份/头
• 同一猪场不能使用两种基因缺失苗,以免基因重 组 • 全场猪用猪克伪紧急接种,1头份/头 • 加强消毒工作,选用蓝光、2%火碱、复合醛、复 合酚等消毒药
• 鼻腔内接种高滴度弱毒疫苗能有效防止野毒感染
• 弱毒疫苗主要在接种处和局部淋巴结复制,从鼻 分泌物和扁桃体排毒,排毒量极低,不会对猪构 成传染的威胁
肌肉注射,连用23天
板蓝根注射液
清热解毒
0.1-0.2ml/kg体重
硫酸卡那霉素
抗菌消炎
10-15mg/kg体重
克毒先
抗病毒
2000mg/kg饲料
混入饲料中添加 复合维生素B粉 加强营养
500mg/kg饲料
• 荧光抗体组织切片检测(FATS)可以快速可靠检 测组织内的PR病毒,选用的组织为扁桃体 • 可将10%脑悬液的上清液肌肉注射至兔后肢,注 射点48-96h出现典型的巨痒症状,则可以确诊为 PR
扁桃体冰冻切片,荧光抗体检测伪狂犬病病毒抗原
病料接种家兔后局部发痒,兔啃咬接种位, 使局部咬伤、出血
流行病学
• 未获得自然免疫保护的猪群第一次暴发PR,PR 会在1周内传播至全群动物,仔猪日龄越小,发病 率和死亡率越高
• 病毒自鼻分泌物和唾液中排出,在空气中形成气 溶胶,随气流迅速传播至同一猪场或临近猪场的 易感猪群
• 病毒也可经消化道、生殖道、皮肤粘膜伤 口、精液和乳汁传播 • 病毒对干燥,特别是阳光直射的环境敏感
• 怀孕母猪前3个月内感染PR病毒,胚胎会被吸收, 母猪重新进入发情期 • 妊娠3个月后感染PR病毒,表现为流产或死胎
• 临近足月时,母猪感染表现为弱胎

致病性猪伪狂犬病PRV- JF 株的检测

致病性猪伪狂犬病PRV- JF 株的检测

7. 动物接种试验 用病毒原液接种家兔试验组,家兔于接种后16 h 出现不安、发热症状, 24 h 后急性死亡; 10-4 稀释的 病毒液接种组于接种后72 h 出现不安, 频频咬注射 部位, 导致大腿皮肤溃烂、出血, 继而四肢麻痹、角 弓反张死亡; 对照组动物无异常表现。试验结果表 明, PRV-JF 株对靶动物具有较强毒力原液(108.5TCID50/mL)、 0.0001稀释(滴度为104.5TCID50/mL)于股内侧肌肉注射 成年健康家兔各2 只,剂量1 mL/ 只; 同时设注射正常细 胞培养物为对照。每天观察记录试验动物的临床反应。
结果:
1 .病毒分离 病料接种PK-15 细胞盲传2 代后,于3 d~4 d 出现CPE, 呈 现细胞圆缩、聚堆、拉网、破碎、核内包涵体(图1)。经细胞 传代与蚀斑克隆后, 病毒适应性明显提升, CPE 出现的时间提 前, 病变程度加重。
3.分子病毒学鉴定
3.1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合成分别扩增PRV gG、gE 基因的 特异性引物。 3.2 病毒DNA 提取及PCR 鉴定: 按常规方法提取病毒基因 组DNA 为模板, 进行DNA 扩增, 94 ℃ 预变性2 min; 94 ℃ 变性45 s, 55 ℃退火45 s, 72 ℃延伸1 min, 35 个循环; 最后 延伸反应7 min。PCR 产物用1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3.3 核苷酸序列测定: PCR 产物经纯化后测序, 与GenBank 登录的7 株PRV序列: Fa 株(AF403050, 广东)、LA 株 (AY173124,山东)、Becker 株(AY368490, 美国)、MinA 株 (AY170318, 河南)、Sh 株(AF207700, 上海)、Ea 株 (AF171937, 湖北) 和Yanshan 株(AY249861, 韩国)进行同源 性比较与进化树分析。

养殖技术-规模化养猪场猪伪狂犬病的净化技术应用研究

养殖技术-规模化养猪场猪伪狂犬病的净化技术应用研究

养殖技术-规模化养猪场猪伪狂犬病的净化技术应用研究猪伪狂犬病(PR)是由伪狂犬病毒(PRV)感染引起的以发热、脑脊髓炎、繁殖障碍为典型症状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猪是PRV的天然宿主,该病毒具有高度隐性感染特点,可引起持续性感染,特别是耐过的母猪常呈潜伏感染,长期带毒,对养猪业危害性极大。

PRV可单独感染,也可与多种病毒混合感染,且相互影响,给该病的诊断和防控带来了更多困难。

PRV对宿主的免疫系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可干扰机体免疫抗体产生。

目前,PR已被列入《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重点优先防治的疫病之一,其控制目标要求:到2015年原种猪场达到净化标准,到2020年全国所有种猪场达到净化标准。

因此,如何控制种猪群的PRV感染,已成为规模猪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外很多国家开展了PR的根除计划并获得成功,主要净化方案有:①检测和清群方案;②后代隔离方案;③销毁/重建方案。

近年来,我国已有使用PRV基因缺失苗成功实现净化的案例。

本研究借鉴国内外研究经验,通过采取组装、集成PRV疫苗、诊断试剂、消毒药物等防控技术,总结出了一套“免疫-检测-淘汰”的净化措施,成功控制PR,并逐步实现净化目标,以期能为规模化养猪场PR净化研究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动物试验在浙江桐乡某规模养猪场进行,猪场系全封闭式管理的现代化生猪养殖场,周围无生猪散养户存在,为疫病净化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

试验初期猪场存栏猪4500头,其中能繁母猪400余头,种公猪8头。

养殖场存在生产情况不稳定,母猪繁殖性能不佳等情况。

1.2 供试疫苗种猪采用PR活疫苗(BarthaK-61株)由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仔猪采用PR活疫苗(BarthaK-61株),由浙江诺倍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均为基因缺失苗。

1.3 抗体检测采用PR-gE和PR-gBELISA检测试剂盒,由美国IDEXX公司生产。

1.4 控制与净化方案①所有种公猪和20%能繁母猪进行PRV-gE抗体检测,确定PRV野毒感染情况。

伪狂犬200204

伪狂犬200204

谢显泰
LZN, TSD
21
诊断
临床症状
❖ 仔猪高死亡率和神经症状 ❖ 呼吸症状 ❖ 流产
病理变化:肝、脾坏死灶,非化脓性脑炎 病毒分离
❖ PK-15,18-96小时出现CP ❖ HE染色,嗜酸性核内包涵体
动物实验:兔或豚鼠,皮内注射脑组织匀浆
谢显泰
LZN, TSD
24
脾脏和肝脏的白色斑点
gE
gC gG gG gE gE
gE gE
LZN, TSD
TK
Repeats
+
+
+
+
++Fra bibliotek+
+
+
+
-
-
-
+
-
-
-
+
+
+
-
+
+
+
n.a. n.a.
40
疫苗特性
>105 TCID50/头份 Begonia株 gE、tk基因缺失:人工基因重组 可与现场野毒区分抗体 配以敌露威(Diluvac Forte)佐剂,可极大地提高免
谢显泰
LZN, TSD
25
诊断
血清学
❖ VN ❖ IF ❖ ELISA:区别gE缺失疫苗和野毒感染产生Ab ❖ PCR:可检测潜伏感染 ❖ 乳胶凝集试验(LA):快速、可现场操作 ❖ Dot-ELISA ❖ 琼胶免疫扩散(Agar-gel immunodiffusion test) ❖ IHA ❖ 放射免疫 ❖ 放射免疫扩散酶试验(RIDEA)
LZN, TSD
10

猪场伪狂犬病的防控

猪场伪狂犬病的防控

41猪伪狂犬病(P R )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传染性疫病,该病毒可引起猪及多种家畜、野生动物发病,临床上以发热、痒、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主要危害仔猪、成年猪,造成猪群发病死亡,仔猪发病最为严重,死亡率可高达100%,中大猪发病以呼吸道症状为主。

还可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继发或混感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极易暴发流行或大流行,导致更高发病死亡率。

特别是近年来,猪伪狂犬病病毒毒性增强了,给该病防控带来困难,成为猪场严控的主要传染病之一,防控不当会造成猪场严重经济损失。

我国已经把猪伪狂犬病列入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有必要净化控制该病,保护养猪业的发展。

1 伪狂犬病病毒及流行特点伪狂犬病病毒(PRV)是一种疱疹病毒,属于有囊膜病毒并有纤突,与附着感染有关;病毒基因组为DNA病毒,病毒编码蛋白gB、gD、RR的基因对病毒的复制是必须的,也有利于化验室鉴别诊断。

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抗原特性不同的伪狂犬病病毒毒株,只是毒株毒力强弱不同。

近年来病毒毒力增强,不但能够引起小猪发病死亡,也可造成大猪发病甚至死亡。

同等毒力毒株侵袭不同种类动物发病情况也不一样,例如:可以引起猪发病死亡的毒株,对牛、羊感染较低;人对PRV无易感性。

伪狂犬病病毒在寒冷季节活性增强,现在由于病毒毒力增强,其他季节发病也较严重。

伪狂犬病病毒可以侵害猪、牛、羊、犬、猫、兔、鼠等动物及其他野生动物。

但是大量实验证明:猪和鼠是疫源动物,也就是说伪狂犬病的发病流行是由猪、鼠带毒或接触其病死尸体而感染发病的,特别是鼠害严重的猪场,更要做好灭鼠和伪狂犬病免疫接种工作,以防疫病发生。

伪狂犬病的潜伏期为1.5~10d,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破损的伤口感染。

病毒首先在扁桃体、咽部和鼻腔内增殖,通过2条途径传播:(1)沿神经干传播,引起神经细胞感染,造成神经症状,如共济失调、瘙痒等;(2)通过白细胞携带病毒,通过血液传播到机体各部位,尤其是通过妊娠母猪的胎盘组织侵入胎儿,造成流产或死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基因缺失疫苗的优点:
a) b)
c)
d)
人为的有目的进行相关基因片断的缺失,缺失的片断 较大,一方面区域明确,另一方面返祖的可能性较少; 缺失基因不是免疫原性基因,而是将毒 力基因(gTK) 进行缺失,无毒力或毒力较弱; gE基因的缺失可大大减弱病毒在体内的复制和扩散 能力;不能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很难在中枢神经系统中 形成潜伏; 可以把缺失基因表达蛋白作为标志蛋白,通过标志蛋 白抗体的检测将疫苗毒与野毒感染区分开来;
1.常规疫苗的缺点:
A.灭活疫苗: ①安全,但免疫效力不佳; ②接种剂量大,油佐剂的问题,导致偶尔出现过敏 反应,注射部位皮肤坏死; ③抗体持续时间较短,需进行二次或三次免疫接 种;
常规疫苗的缺点:
B.常规弱毒疫苗:
①主要通过在非适应性的细胞上反复盲传,进行致弱和自然的基因 缺失,缺失部位不确切; ②安全性较差; ③可持续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免疫原性好,但在动物体内有可能与 野毒进行基因交换导致毒力返强; ④接种能预防临床症状的出现,但不能阻止病毒在被 感染动物质 体内复制排出和形成潜伏感染; ⑤潜伏感染的病猪在应激件下能被激活,形成复发性感染,并向外 排毒 ;
病原概述; 典型毒株结构示意图 病毒糖蛋白;
1.病原概述:




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属 于疱疹病毒科a 疱疹病毒亚科的猪疱疹病毒I型; 能引起多种动物的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为主 要症状的疱疹病毒; 猪是伪狂犬病病毒的贮存宿主和传染源,人对 PRV无易感性; PRV对脂溶剂高度敏感,最适pH值为6-8,过酸和 过碱的环境将使其很快灭活; 环境中的PRV的存活依赖于PH值高低和温度的 变化;
二﹑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



宿主非常广泛,猪是本病毒的原发性感染宿主,又 是重要的传染源,可以垂直传播; 本病可以经呼吸道粘膜﹑皮肤创口以及配种等 传播,并可经胎盘垂直传播;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是冬春二季为甚; 空气传播是病毒扩散的最主要途径; 无论是野毒感染猪还是弱毒疫苗免疫猪都会导 致潜伏感染;
病原:
PRV透射电镜照片 50000×
2.PRVFa株结构简图:
TK
gH
gⅡ gE
gD gⅠ
gx
3.病毒糖蛋白:

雄峰科技●郑州公司


目前已经发现PRV有11种病毒糖蛋白, gE﹑gI﹑gC﹑gX和TK对PRV的复制是非必 的,gD﹑gB﹑gH﹑gL是必需的; gE和gI两者以共价键结合形成复合体,gE影响病 毒从感染的细胞释放及病毒从细胞到细胞之间 的传播; gC与病毒吸附有关,还诱导机体产生不依赖补体 的中和抗体等细胞免疫应答;
三﹑症状:
PRV可引起不同年龄的猪感染,主要表现为四 大症状: 妊娠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以死胎 为主; 新生仔猪: 断奶前后的仔猪: 成年猪及母猪:
1.妊娠母猪:
1.
2.
3.
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其中以 产死胎为主,而细小病毒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则 以产木乃伊胎为主; 无论是头胎母猪还是经产母猪都发病,而且没有 严格的季节性; PRV感染与PRRSV感染所产死胎在外观上有 一定的差别,PRRSV感染所产死胎外观病变相 对比较轻些,一般死胎看起来比较新鲜,而PRV 感染所产死胎外观经常发生腐烂﹑自溶,看起来 比较严重,妊娠早﹑中﹑晚均可发生;
伪狂犬病的综合防制措施:
1) 2)
3) 4) 5)
6)
在全国范围内确定只能使用基因缺失疫苗并配合gEELISA检测方法,这是控制本病的关键之所在; 定期检查猪群,发现病猪应采集病料及时送检,封锁发病场, 包括人员和车辆; 控制猫和狗等野生动物进场,定期对猪场进行灭鼠; 不从患过伪狂犬病的猪场引种; 发生伤狂犬病的猪场,特别是种猪场发生过流产﹑产死胎 的母猪应建立严格的种猪淘汰制度; 对于受伪狂犬病威胁的邻近地区,采用紧急接种,高密度接 种,并尽可能使用同一种标志基因 的基因缺失疫苗;
猪伪狂犬病:
国内的情况 病原 流行病学 症状 诊断方法 预防控制措施

国内的情况:

我国PR的发病率呈上升态势;
带毒现象普遍,严重:
猪群中PRV带毒现象十分普遍,母猪常呈 隐性感染和带毒; 引起繁殖障碍的一大疫病; 免疫密度仍需提高:免疫抗体水平仍需提高;
一﹑病原:
1. 2. 3.
3.断奶前后的仔猪:



PR引起断奶前后的仔猪发病死亡,发病率在 20%-40%,死亡率在10%-20%左右; 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偶尔伴发有拉稀,间或有 呕吐的情况发生; 同时还表现出呼吸系统症状;
仔猪断奶前后出现奇痒症 状,以头顶墙等神经症状;
仔猪断奶前后出现奇痒症状, 仔猪断奶前后出现奇痒症 以头顶墙等神经症状; 状,以头顶墙等神经症状;
PR的净化:

清群:(种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感染带毒阳性率高的猪全部淘汰 所有饲养设备及环境完全消毒



子代隔离(offspring segregation) 早期断奶(SEW) 监测与淘汰(test-removal) 管理与免疫接种(management vaccination)

对种猪群进行监测 疫苗免疫接种
断奶前后仔猪出现腹泻,死亡前 呈现游泳状、鸣叫、声音嘶哑;
4.成年猪及母猪:


成年猪表现为生长受阻,饲料报酬降低; 母猪的一过性不育症,发情正常但可能出现屡 配不孕,返情率甚至达到90%; 公猪表现出睾丸肿胀,萎缩,丧失种用能力;
病理变化 :
患病仔猪出现全身性症状;实质性器官 出血;淋巴结出血等;最典型的是打开 脑盖后可见脑膜出血,脑充血;
患猪脑充血;
四﹑诊断方法:
1. 2. 3. 4. 5.
病毒分离:胎儿﹑胎衣分离病原进行鉴定; 病毒鉴定:动物试验---接种家兔; 病毒抗原检测: 特异性抗体检测: PCR检测PRV的DNA:用这种方法可以鉴 别出是疫苗毒还是野毒感染;
五.预防和控制策略:


应用基因缺失疫苗的必要性; 1.常规疫苗的缺点; 2.基因缺失疫苗的优点; 伪狂犬病的综合防制措施;
控制和净化:

自繁自养,引种监测与检疫;
加强卫生消毒与灭鼠工作; 坚持疫苗免疫接种,提高免疫接种密度: 感染和带毒种猪群的净化
仔猪一般在8-10周龄进行免疫;
母猪产前4-8周接种,在有效监测母源抗体的前提下,
猪PR净化的条件:
PR基因缺失疫苗: 监别诊断技术:
自然弱毒疫苗(缺失部分gE) 基因工程缺失疫苗(双缺失:TK.gE) gE –ELISA:可区分疫苗抗体和野毒抗体 PCR:
感染母猪流产之死胎;
2.新生仔猪:



新生仔猪的大量死亡,主要表现在刚生下的仔猪第一 天还是好好的从第二天起开始发病,3-5天内是死亡高 峰,甚至整窝死亡; 发病仔猪表现出明显的神经症状,昏睡﹑鸣叫﹑呕吐 ﹑拉稀,一旦发病,1-2天内死亡; 剖检主要是肾脏布满针尖样的出血点,脑膜表面充血 ﹑出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