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练习题

合集下载

第八讲四点共圆初步

第八讲四点共圆初步

【练习1】【解析】 取BC 中点O 及点O 关于AC 的对称点O ′,分别以O 、O ′为圆心,OC 、O C ′长度为半径作圆,两圆与直线EF 有两个交点(如图),一个是点B ,另外一个是线段AB 的中点,所以满足条件的P 点一定在线段AB 上,应选B .【练习2】【解析】1212DACDBC K BDC CAB∠∠==∠∠【练习3】【解析】 以A 为圆心,以AB 为半径作圆,并在优弧上任取一点E ,连接EB 、ED .∵150BCD ∠=°,∴30E ∠=°, ∴260BAD E ∠=∠=°.此题直接用等腰三角形的内角关系也很简单,只是为了让学生练习一下辅助圆思想,该方法在这里 并不是最直接的.第八讲四点共圆初步D C B AE DC B A【练习4】⑴ ⑵ ⑶ 【解析】 ⑴因为AD 是⊙O 的直径,所以090,ABD ∠=又0128,C ∠=且、、、A B C D 四点共圆,所以052,A ∠=故038.ADB ∠=⑵因为AB 是⊙O 的直径,所以090.ACB ∠=又030,BAC ∠=所以060.B ∠=由、、、A B C D 四点共圆,故0120.D ∠= ⑶如图,在 AC 上任取E 点,则由、、、A B C E 四点共圆有0,E n ∠=故022.AOC E n ∠=∠=【练习5】【解析】 ∵AB AC =,∴B C ∠=∠, ∵CD DE =,∴C CED ∠=∠, ∴B CED ∠=∠, ∴A B D E 、、、四点共圆.【练习6】(a)FED C BA(b)F E DCBA【解析】 如图(a),∵A B F E 、、、四点共圆,∴DEF B ∠=∠,∵AB CD ∥,∴180B C∠+∠=°,∴180DEF C ∠+∠=°, ∴C D E F 、、、四点共圆,即CDEF 是圆内接四边形.如图(b),∵A B F E 、、、四点共圆,∴180DEF B ∠+∠=°, ∵AB CD ∥,∴B DCF ∠=∠,∴180DEF DCF ∠+∠=°, ∴C D E F 、、、四点共圆,即CDEF 是圆内接四边形.EDBA【练习7】【解析】 连接CD ,∵BF AB ⊥,∴90BAF F ∠+∠=°,∵AB 是直径,∴90ACD BAD∠+∠=°, ∴ACD F ∠=∠, ∴C D F E 、、、四点共圆.【练习8】【解析】 连接PQ ,∵TA TB 、是切线,∴TAB AQP ∠=∠,TBA BQP ∠=∠, ∵180TAB TBA T∠+∠+∠=°, ∴180AQP BQP T∠+∠+∠=°, 即180AQB T∠+∠=°. ∴T A Q B 、、、四点共圆.。

坑班四年级第8讲行程问题一带例题答案

坑班四年级第8讲行程问题一带例题答案

四年级第二学期讲义第八讲行程问题(一)一、知识要点1、路程、时间和速度这三者的关系:常用公式: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常用比例关系:1)速度相同,时间比等于路程比;2)时间相同,速度比等于路程比;3)路程相同,速度比等于时间的反比.2、掌握相向相遇及同向追及问题的常规解法:相遇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相遇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3、反向相离问题:两个运动物体由于反向运动而相离,就是相离问题。

解答相离问题的关键是求出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趋势的距离(速度和)。

基本公式:两地距离=速度和×相离时间相离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速度和=两地距离÷相离时间4、环形路程内的相遇和追及问题两次相遇时两者所走的路程之和(差)=跑道一圈的路程5、火车过桥问题路程=桥长+车长车速=(桥长+车长)÷通过时间通过时间=(桥长+车长)÷车速桥长=车速×通过时间-车长车长=车速×通过时间-桥长二、典型例题:例1、已知甲的步行的速度是乙的1.4倍。

甲、乙两人分别由A,B两地同时出发。

如果相向而行,0.5小时后相遇;如果他们同向而行,那么甲追上乙需要多少小时?解析:设乙的速度为x,则甲的速度为1.4x;甲乙两地相距(x+1.4x)×0.5=1.2x;若通向而行,他们相距1.2x;甲追上乙的时间为:1.2x÷(1.4x-x)=3;即甲追上乙要3小时例2、甲、乙、丙三人从同一地点A地前往B地,甲、乙二人早上8点一起从A地出发,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丙上午11点才从A地出发。

晚上8点,甲、丙同时到达B地。

求:丙在几点钟追上了乙?解析:甲早上8点从A地出发,晚上8点到B地,一共走了12小时,每小时走6千米,则AB见距离=6×12=72(千米);丙上午11点从A地出发,也是晚上8点到B地,一共走了9小时,则丙的速度=72÷9=8(千米/小时);丙出发时,乙已经走了3小时,走的距离为4×3=12(千米);丙追上乙所需时间=12÷(8-4)=3(小时);所以,丙在下午2点(11+3=14)追上乙。

第8讲串联和并联 (教师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六章电压 电阻 练习题

第8讲串联和并联 (教师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六章电压 电阻 练习题

第08讲:串联和并联【考点归纳】➢考点一、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考点二、判断生活在串并联电路➢考点三、开关在串并联电路的作用➢考点四、根据电路图判断串并联电路➢考点五、串并联电路实物图和电路图➢考点六、电路设计➢考点七、串联和并联综合问题【知识梳理】【知识点一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了就组成了串联电路。

特点:①电流只有一条路径;②各用电器之间互相影响,一个用电器因开路停止工作,其它用电器也不能工作;③只需一个开关就能控制整个电路。

【知识点二并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就组成了并联电路。

电流在分支前和合并后所经过的路径叫做干路;分流后到合并前所经过的路径叫做支路。

特点:①电流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有干路、支路之分;②各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当某一支路为开路时,其它支路仍可为通路;③干路开关能控制整个电路,各支路开关控制所在各支路的用电器。

【知识点三串联电路特点】【知识点四并联电路特点】【题型归纳】题型一、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1.(23-24九年级上·全国)下列关于串联电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串联电路中各元件是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B.若一个用电器的内部断路,其余的用电器仍可能通电工作C.开关可使电路中的各灯泡同时发光或同时熄灭D.连接电路时,开关可接在电池的正极或负极处,也可将开关接在用电器之间【答案】B【详解】A.电路中各元件按逐个顺次的方式连接起来的是串联电路,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流通路径,若一个用电器的内部断路,其余的用电器都不能通电工作,故B错误,符合题意;C.因为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流通路径,所以开关可使电路中的各灯泡同时发光或同时熄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在串联电路中,开关可以控制整个电路,所以连接串联电路时,开关可接在电池的正极或负极处,也可将开关接在用电器之间,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1-22九年级上·北京·阶段练习)下列关于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概括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在串联电路中,开关位置不同,其控制作用也不同B.在并联电路中,只要支路开关闭合,其所在支路的用电器就能工作C.在串联电路中,若一个用电器的内部断路,则其余的用电器仍可能正常工作D.电动自行车的电机与喇叭之间是并联的【答案】D【详解】A.因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开关连接在电路中的不同位置时,作用相同,故A错误;B.并联电路中各支路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影响,但如果干路开关断开时,即使支路开关闭合,其所在支路的用电器也不能工作,故B错误;C.在串联电路中,若一个用电器的内部断路,整个电路断路,则其余的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故C错误;D.电动自行车在工作时,电动机与喇叭可以独立工作,电动机不转时,喇叭可以响,电动机与喇叭之间是并联的,故D正确。

第八讲 火车过桥问题

第八讲 火车过桥问题

第八讲火车过桥问题判断:请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在错误的说法后面打“×”。

(1)一列货车经过一大桥,已知货车的长度是100米,大桥的长度是6000米,则货车完全通过大桥所走的路程是6000米。

()(2)一列长300米的客车通过长1200米的隧道,则客车完全通过隧道所走的路程是1500米。

()(3)一列300米的客车通过一根电线杆,则客车完全通过电线杆的路程是300米。

()例1:一列长400米的火车,经过路旁的一位站着的铁路工人需要20秒钟,求火车的速度。

练习1:一列火车长148米,以每分钟300米的速度通过一座长752米的桥,那么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共要多少分钟?练习2:一列火车车头及车身共41节,每节车身及车头长都是30米,节与节间隔一米,这列火车以每分钟1000米的速度穿过隧道,恰好用了2分钟。

这个隧道长多少米?判断:请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在错误的说法后面打“×”。

(1)一列火车以每秒钟40米的速度通过长400米的大桥,共用去20秒,则火车的长度为800米。

()(2)一列火车以每秒钟40米的速度通过长300米的大桥,共用去20秒,则火车的长度为1100米。

()(3)一列火车以每秒钟40米的速度通过长400米的大桥,共用去20秒,则火车的长度为400米。

():例2:一列火车通过240米的桥需要80秒,用同样的速度通过180米的隧道要76秒。

求这辆火车的速度及车长。

练习:一列火车通过400米长的隧道用了15秒,以同样的速度通过280米长的桥梁用了12秒。

这列火车的车身长是多少米?课后练习:1、一列火车通过120米长的大桥要21秒钟,以同样的速度通过80米长的隧道要17秒钟。

这列火车的车身长多少米?2、一列火车长172米,以每秒钟20米的速度通过一座长728米的大桥,那么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共要多长时间?3、一列火车车身长300米,它以每分钟1000米的速度通过1700米的隧道,需要多少分钟?4、某列车通过300米长的隧道用15秒,以同样的速度通过180米长的桥梁用12秒。

第八讲—升与毫升(DOC)

第八讲—升与毫升(DOC)

第八讲—升与毫升(DOC)中小学个性化课外辅导专家毫升与升一、知识要点在测量水、油等液体的多少时,可以用毫升和升做单位。

在测量量较少的液体时,一般用“毫升”做单位,1毫升记作1mL。

在测量量较多的液体时,一般用“升”做单位,1升记作1L。

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是1000,即1升=1000毫升。

二、典型例题例1、看图在()内填上“升”或“毫升”。

可口可乐牛奶洗洁精油一罐可口可乐约270()一瓶洗洁精有650()一桶油约2()一袋牛奶180()例2、填一填。

6000毫升=()升7升=()毫升90000毫升=()升80升=()毫升72000毫升=()升840升=()毫升6000毫升+7升=()升80升-72000毫升=()毫升4升=()毫升()升=13000毫升1升17毫升=()毫升()l()ml=27005ml例3、将6400毫升、6升40毫升、64升、6升4毫升从大到小排列。

致易教育考试研究中心中小学个性化课外辅导专家例4、一瓶“乐百氏”奶有90毫升,100瓶“乐百氏”奶有多少毫升?合多少升?例5、在3000毫升的浓缩橙汁里加上10升水,如果把这些橙汁饮料平均分给15名同学,每个人最多可以分到多少?还剩多少?例6、超市搞促销活动,买3盒1升的牛奶送250毫升的牛奶,幼儿园共买了18盒1升的牛奶,共能得到多少毫升的牛奶?例7、从1升海水中可以得到26克盐,从374升这样的海水中可以得到多少克盐?小胖已经得到1464克盐,如果小胖要得到5000克盐,还需要多少升这样的海水?例8、暑假里小丁丁一家开车前往世博园去,从家到世博园去共85千米,每千米耗油0.084升,每升汽油6.5元,他们共用去多少交通费用?如果改乘地铁,每人乘七号线需花4元,八号线需花3元,来回共花多少费用如果你是小丁丁,你选择那样交通工具,为什么?致易教育考试研究中心2中小学个性化课外辅导专家例9、填合适的单位名称秋游今天小胖去秋游。

他早餐吃了250()的牛奶和200()的面包。

第八讲植树问题

第八讲植树问题

第八讲植树问题解题要点:1、植树问题中的基本关系式:全长=株距×段数株距=全长÷段数段数=全长÷株距2、植树的路线,有封闭和不封闭两种路线:(1)不封闭路线●两端都植树:棵数=段数+1●一端植树,一端不植树:棵数=段数●两端都不植树:棵数=段数-1(2)封闭路线:●棵数=段数典型习题:【例1】植树节快到了,三(1)班的同学在一条长30米的小路的一边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

如果两端都栽树,需要栽多少棵树?【练习一】1、一条公路长1000米,在马路一侧,从头到尾每隔20米种一棵椰树,共需要椰树多少棵?2、有一条长150米的公路,在路的两侧从头到尾每隔5米种一棵树,共需要种多少棵树?3、学校举行田径运动会,要在跑道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4米插一面彩旗,已知学校跑道长100米,需要差多少面彩旗?4、在一条长300米的街道上,如果每隔6米栽一棵树,两端都不栽、两端都栽,各需要多少棵树?5、有15名少先队员排成一排,要求在每两名少先队员中间放两盆菊花,共需要摆放几盆菊花?6、一条公路长300米,在路的一侧从头到尾共有电线杆31根,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相隔多少米?【例2】学校鼓号队参加区秋季运动会开幕开幕式,打大鼓和小鼓的有64人,打叉的有24人,吹号的有32人。

他们每8人站成一行,前后两行间隔2米,他们以每分钟20米的速度通过长30米的主席台需要多少分米?【练习二】1、20个少先队员排成排成一队做操,每两个少先队员之间相距一米,队伍一共长多少米?2、学校在道路的一旁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从起点到终点共栽15米,这条道路长多少米?3、为庆祝国庆,园林工人叔叔在一条长600米的道路两旁放置花盆,从头到尾一共放置402盆,每两个花盆之间相距多少米?4、人民南路两边从头到尾共有路灯184盏,每相邻的两盏灯之间相距20米,人民南路长多少米?5、为庆祝国庆节,学校在校门口的大道两边从头到尾一共挂50个红灯笼,每两个灯笼之间相距5米,这条大道长多少米?【例3】一个池塘的周长为900米,村民准备在它的周围每隔6米栽1棵柳树,应该准备多少棵柳树才够栽?【练习三】1、一个圆形的花坛,周长为160米,每隔8米种一株月季,每相邻的两株月季之间均匀的栽三株牡丹。

第八讲:行程问题(一)练习题

第八讲:行程问题(一)练习题

第八讲:行程问题(一)练习题金牌训练一、对应训练1.兄弟二人同时从学校和家中出发,相向而行,哥哥每分钟行120米,5分钟后哥哥已超过中点50米,这时兄弟二人还相距30米,弟弟每分钟行多少米?2.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6分钟相遇,相遇后甲继续走4分钟到达B地,乙每分钟行40米。

问:A、B两地相距多少米?3.两个城市相距150千米,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两个城市出发,相向而行。

甲每小时行14千米,乙每小时行11千米,他们各自到达终点后立即返回。

从出发时开始到返回再次相遇一共花了多少时间?4.快、慢两车早上6时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中午12时两车还相距50千米,继续行驶到14时,两车又相距170米。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5. A、B两地相距36千米,上午8时甲、乙分别从A、B两地出发, 相向而行,甲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乙到达A地后也立即返回, 上午11时他们第二次相遇,此时甲走的路程比乙多12千米,问甲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变式训练1.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32千米,4小时后,剩下的路程比全程的一半少8千米,如果改用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行驶,再行几小时到达乙地?2、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经过2小时相遇。

相遇后各自继续前进,又经过1.5小时,甲车到达B地,这时乙车距A地还有35千米。

求A、B 两地的距离。

3、甲、乙两城相距580千米,4二辆客车从甲城出发向乙城驶去,每小时行45千米;一辆货车从乙城出发驶向甲城,每小时行42千米。

两车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它们各自到达终点后休息1小时,然后立即返回。

从出发开始到返回再次相遇一共花了多少时间?4、小明和小华两人分别从东西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0小时后可以相遇。

如果两人每小时都少行2千米,那么12小时后相遇, 问:两地相距多少千米?5.客货两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54千米,货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相遇后又以原速前进,到达对方站后立即返回,两车再次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多行21. 6千米。

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 第8讲 酶与ATP

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 第8讲 酶与ATP

必修1第三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8讲酶与ATP一、选择题1.用某种酶进行有关实验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C)A.该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不确定B.图2和图4能说明该酶一定不是胃蛋白酶C.由图4实验结果可知酶具有高效性D.由图3实验结果可知Cl-是酶的激活剂[解析]分析题图1只能说明在这三个温度中,30 ℃比较适宜,温度梯度大,测不出最适宜温度,A正确;分析题图2,由曲线可知,酶的最适pH为7,而胃蛋白酶的最适宜pH 是2左右,图4酶催化后麦芽糖减少可知此酶为麦芽糖酶,该酶一定不是胃蛋白酶,B正确;由图4知,酶具有专一性,C错误;由图可知,Cl-是酶的激活剂,D正确。

2.抗体酶又称催化性抗体,是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抗体分子。

在其可变区赋予酶的特性,是抗体的高度选择性和酶的高效催化功能巧妙结合的产物。

下列有关该酶的叙述,正确的是(B)A.该酶可以为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B.该酶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氨基酸C.探究该酶最适温度时,需将酶与底物先混合,然后置于一系列温度梯度条件下D.高温和低温均会使抗体酶失去活性[解析]酶的作用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错误;抗体酶是一种蛋白质,蛋白质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氨基酸,B正确;探究该酶最适温度时,应先将酶和底物分别在一系列温度梯度下保温,然后再将相同温度下的酶和底物混合,若将酶与底物先混合,会导致底物分解而影响实验结果,C错误;低温不会使抗体酶失去活性,D错误。

3.某同学为验证Cu2+对唾液淀粉酶活性有抑制作用,进行如下实验。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D)A4B.步骤③的目的是维持反应液中pH的稳定C.预期实验现象:甲试管深蓝色,乙试管浅蓝色或无色D.步骤⑦可用双缩脲试剂代替碘溶液检测[解析]依题意可知,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该实验的自变量的控制是实验组加入1%的CuSO4,对照组加入等量的蒸馏水,为了确保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改变是由Cu2+引起的,还应增设实验以排除SO2-4的影响,A正确;反应液中的pH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控制相同且适宜,因此步骤③加入pH为6.8的缓冲液的目的是维持反应液pH的稳定,B正确;本实验是验证性实验,其结论是已知的,即Cu2+对唾液淀粉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因此预期的实验现象是甲试管深蓝色,乙试管浅蓝色或无色,C正确;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若步骤⑦用双缩脲试剂代替碘溶液检测,甲、乙试管均呈现紫色,无法检测淀粉是否被唾液淀粉酶催化水解,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讲练习题一、概念解释1.道德与品德 2.道德认识 3.道德情感 4.道德意志 5.道德行为 6.品德心理结构7.他律道德 8.自律道德 9.前习俗水平 10.习俗水平11.后习俗水平1.道德与品德:道德是由社会舆论和内心驱使来支持的、反映一定群体共同价值的社会行为规范的总和。

品德,即道德品质,也称德性或品性,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

就其实质而言,品德是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内化的产物;就其功能而言,如同智力是个体智慧行为的内部调节机制一样,品德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内部调节机制。

2.道德认识: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指对社会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道德观念、道德判断和推理、道德评价都是道德认识的表现形式。

古今中外思想家都非常强调道德认识对于人的德性的重要性。

3.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

具体表现为人们根据道德观念评价他人与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也表现为人们在道德观念支配下采取行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内心体验。

道德情感是产生和维持道德行为的重要动力之一。

4.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个人在道德情境中,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内外困难,实现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

道德意志是道德意识的能动作用,帮助个体将道德动机贯彻于道德行动之中。

5.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指在道德意向支配下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

涉及道德行为方式和道德行为习惯。

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达成道德目标的手段,也是评价一个人品德的客观标志。

6.品德心理结构:章志光依据动力系统的观点,提出了包含生成结构、执行结构和定型结构的品德心理结构。

所谓“生成结构”是指个体从非道德状态过渡到开始出现道德行为或初步形成道德性的心理结构。

“执行结构”是指个人在生成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有意识地对待道德情境,经历内部冲突、主动定向、考虑决策和调节行为等环节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结构。

所谓“定型结构”指个体所具有的品德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结构。

它是在执行结构基础上形成的,但具有更高的激活性、阶段简缩性和自动化功能。

其实质是占优势的道德信念或道德动机,与作为其实现手段的一些习得的行为方式经过反复实践和强化,形成了稳固的联系。

7.他律道德:是由于外界力量制约或决定的道德发展阶段,与自律道德相对应。

8.自律道德:是指自我约束。

自我履行道德规范的道德发展阶段,人从幼年到成年的发展也就是从他律道德阶段发展到自律道德发展阶段的过程。

9.前习俗水平:该水平的道德推理关注行为引起的结果,着眼于行为的具体后果和自身利害关系来判断是非,儿童无内在的道德标准。

判断一种行为是否适当,主要是看其能否使自己免于受罚,或让自己感到满意。

这个水平包含两个阶段:惩罚与服从取向和相对功利取向。

10.习俗水平:当儿童的道德发展经历水平Ⅱ时,关注和考虑他人的情况增加了。

他们不再根据直接的具体结果来看待行为,而能考虑到更多的社会性因素来作出道德问题的决定。

这些社会因素包括他人的认可、家庭的忠诚、遵守法律和社会秩序。

此阶段的个体更多地以是否满足社会舆论与期望、遵循现行的社会准则和习俗、受到赞扬等做为道德判断的依据。

这种利用内化了社会规则或习俗进行道德判断的个体就处于习俗水平。

11.后习俗水平:此阶段的青少年能够依据自己选定并遵循的伦理原则和价值观进行道德判断,认为不违背多数人的意愿、不损害多数人的幸福、不违背普遍的道德原则的行为就是最好的行为。

处于后习俗水平的青少年,已经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的境界。

该水平由两个阶段组成:社会契约取向和普遍伦理取向。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道德认识只有转化为( D ),才能够真正支配个体的道德行为。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价值 D.道德观念2.( B )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观念3.根据行为造成的客观损失后果的大小来判断行为错误的严重程度属于(A)的道德判断。

A.客观责任 B.主观责任 C.他律 D.自律4.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解,大多数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发展进入了( B )阶段。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关怀道德三、填空题1.品德的主要特点有稳定性、__个别性_______、__自觉性_______。

2.品德的心理结构主要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_道德意志________、_道德行为________。

3.品德形成的一般条件包括_一般认知能力________、_交往需要与合作经验________个人原有的信念社会道德环境强化与惩罚等。

4.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_可逆性阶段________和_公正阶段________四个阶段。

5.科尔伯格将习俗水平的道德判断分为_寻求认可取向_______和__遵守法规取向_______两个个阶段。

四、判断正误1.道德是品德的表现形式(错误)2.品德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组合。

(错误)3.道德教育应该依据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顺序而展开。

(正确)4.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是从自律走向他律。

(错误)5.青少年的知、情、意、行是统一的。

(错误)五、简答题1.什么品德?心理结构有哪些方面?品德,即道德品质,也称德性或品性,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

就其实质而言,品德是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内化的产物;就其功能而言,如同智力是个体智慧行为的内部调节机制一样,品德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内部调节机制。

品德可以被视为性格的一个方面,是性格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品德的心理结构涉及品德所包含的心理成分及其相互联系和制约的模式。

探讨品德的心理结构不但可以深化对品德本质的认识,更能对儿童、青少年的品德培养提供依据。

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两种思路:一是探讨品德的因素结构,侧重查明品德是由哪几种相互联系的因素或成分构成的;二是探讨品德的功能结构,侧重查明品德的各种成分如何生成以及如何在各种内外条件的作用下完成道德决策和行为的。

2.品德形成的实质、过程与一般条件是什么?由于品德结构的复杂性,品德学习和社会规范学习就其性质来说,是以情感学习为核心的知、情、意、行的整合学习过程。

片面培养品德结构的任何一个方面,或孤立地培养品德的各个方面,都不能很好地达到目的。

由于品德和态度都由包括情感在内的多种心理成分组成,故品德学习在布卢姆的学习目标分类中属于情感领域的学习,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相当于态度的学习。

品德的形成就是内化社会道德规范、道德价值,确立社会规范的遵从态度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逐步完成的,按内化水平不同,分为三个层次或阶段:对社会规范的依从、对社会规范的认同和对社会规范的信奉。

这些阶段的实现依赖于不同的条件。

1)一般认知能力,2)交往需要与合作经验,3)个人原有的信念,4)社会道德环境3.如何培养与提高青少年的道德认识?道德认识转化成道德信念有赖于多种条件。

第一,教育者的言行一致。

教育者的行为就是其向学生讲解道德规范的意义的最好例证。

第二,在道德实践中获得与道德规范要求相符合的道德经验。

第三,培养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做出道德评价。

第四,获得社会反馈。

学生在集体中的行为经常会受到舆论的褒贬和教育者的奖惩,这种社会反馈一方面激发了学生按道德准则行动的动机;另一方面又不断向学生传递了关于道德行为价值的信息。

当学生看到自己因做出利他行为而赢得全班的尊重时,他就会对执行道德规范的必要性深信不疑。

4.如何培养青少年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不但是维持道德行为的重要动力之一,而且对道德行为也有直接的定向作用。

例如,我们有时仅仅依靠突然产生的羞愧感就能抑制自己的某种不道德动机。

由于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故道德情感的形成在实质上是道德需要的形成和发展问题。

道德教育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

第一,将学生的道德观念与一定的情绪体验结合起来。

第二,引导学生将道德认识付诸行动,从事道德实践。

第三,利用优秀文艺作品,如故事、小说、戏剧、影视作品等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第四,引导学生对道德情境做出正确评价。

第五,重视教师的情绪感化作用。

第六,开展移情训练,增强道德敏感性。

5.如何培养青少年的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在各种有利的、不利的情境中的坚定实行,有赖于道德意志。

促进学生道德意志锻炼的措施有:培养坚定的道德信念,为道德意志锻炼提供观念上的支持;鼓励学生将历史上、现实中、文艺作品中的优秀人物,作为自己道德意志的榜样,形成意志锻炼的意向;创造适中的困难情境,让学生在克服困难的实践活动中,磨炼道德意志;指导学生通过自我教育,用自我保证、自我监督、自我强化的办法进行意志锻炼。

另外,培养儿童延迟满足的能力、抗拒诱惑的能力都是提高道德意志的重要手段。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道德行为的途径主要包括:讲解道德行为的基本要求;阅读课内外读物并分析在不同道德情境中典范人物行为方式的合理性;组织学生讨论完成某项道德行动的步骤;指导学生概括出不同情境下采取不同的合理行为的一般依据;引导学生对正确的和不当的行为方式进行对比;创设多样化社会情境,给学生提供行动练习的机会等。

六、论述与案例解析题1.依据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处于哪一阶段,如何根据这一段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的特点开展道德教育?1.依据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处于哪一阶段,如何根据这一段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的特点开展道德教育?后习俗水平,此阶段的青少年能够依据自己选定并遵循的伦理原则和价值观进行道德判断,认为不违背多数人的意愿、不损害多数人的幸福、不违背普遍的道德原则的行为就是最好的行为。

处于后习俗水平的青少年,已经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的境界。

该水平由两个阶段组成:社会契约取向和普遍伦理取向。

第一,教育者的言行一致。

教育者的行为就是其向学生讲解道德规范的意义的最好例证。

教育者言行一致,使学生认识到,按照道德规范去行动是值得的,是正当的;反之,教育者言行不一致,就会使学生对道德规范产生质疑。

第二,在道德实践中获得与道德规范要求相符合的道德经验。

学生在道德实践中可以加深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亲眼看到自己的道德行为带来有益于他人或集体的积极后果,不仅能获得生动的道德情感体验,而且因道德知识一再被道德实践所证实,从而更加相信道德规范的正确性,这就为道德信念的建立打下了经验基础。

第三,培养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做出道德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