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先秦诸子选读》《民为贵》教案设计

为丛驱爵
不蓄民心,不志于仁
终身忧辱,陷于死亡
对比比喻
小结:行仁政,得民心,方可得天下;行暴政,失民心,亡国丧身
四、举例诠释上述道理。
汉初休养生息唐朝贞观之治——轻徭薄赋
当今:取消农业税
提高个税起征点
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福利保障(养老、失业、医疗、助学贷款、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资标准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全体国民摆脱贫苦)
2、把握孟子的民本思想,领会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时代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导入:
古代大思想家孟子提出仁政学说和一系列民本思想时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把“以民为本”的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大思想家荀子也说过:“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可见,“以民为本”是何等重要。
3、孟子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你同意吗?
善教是保证善政贯彻落实的基础
善政对善教又可起到导向和规范作用
二者应该相辅相成,才能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
四.布置作业:背诵第一章
补充修正体会
北宋末年宋江起义:朝政腐败,对外献币乞和,对内恣意搜刮,农民苦于繁重赋税盘剥,致流离失所。宣和元年,宋江等36人占据梁山泊,招募义军,聚众起义。
元朝末年红巾军起义:统治者挥霍无度,到处搜罗民间财宝美女,天天供佛炼丹。政府财政入不敷出,滥发货币,祸国殃民。加上黄河连年失修,多次决口,真是民不聊生,出现了流民“死者已满路,生者与鬼邻”的悲惨局面。反抗的烈火在人民心中燃起。
一、导入:
学生朗读课文,检查诵读情况,导入本节课。
二、自主学习第三章,分组口头翻译,落实字词。
三、讨论探究:
第三则:《孟子•离娄上》选章中孟子是怎样论证“得天下”与“失天下”的?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建议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建议一、确定教学目标:1.了解先秦时期的主要思想家和他们的学说。
2.熟悉先秦时期的哲学思想发展演变过程。
3.掌握先秦诸子的核心思想和重要著作。
4.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哲学思辨能力。
5.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哲学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选取《庄子》、《老子》、《孟子》、《荀子》、《论语》等经典著作,涵盖主要思想家和他们的学说。
注重讲解每本著作的核心思想、主要观点和文化内涵,并与学生交流讨论。
2.教学方法: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批判。
设置必要的小组讨论、课堂演讲和辩论环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三、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1.第一阶段:引导学生了解先秦思想背景和学派的出现。
介绍《庄子》和《老子》的基本思想,让学生了解道家思想。
时间安排:2周。
2.第二阶段:介绍《孟子》和孟子的主要观点,引导学生与其他学派进行比较和分析。
时间安排:2周。
3.第三阶段:介绍《荀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与其他学派进行对比和探讨。
时间安排:2周。
4.第四阶段:介绍《论语》和孔子的思想,让学生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
时间安排:2周。
5.第五阶段:总结先秦诸子的思想,与学生进行回顾和讨论,让学生深入思考先秦思想的现实意义。
时间安排:1周。
四、评估方式:1.课堂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
2.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对于先秦思想的个人认识和理解。
3.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于先秦诸子思想的掌握程度,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1.教材:选取由权威的学者编写的《先秦诸子选读》。
2.网上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如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等,供学生阅读先秦经典文献。
六、教学反思:1.激发兴趣: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对于先秦思想产生兴趣。
2.批判思维:鼓励学生对于先秦思想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培养阅读能力: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原著,获取更多关于先秦思想的信息。
高二选修先秦诸子教学设想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设想【教学设想】1、重视挖掘先秦诸子散文的思想内涵。
诸子散文是中华文化的经典,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学习先秦诸子散文,要引导学生领悟其深邃的思想,“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用“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方法走进诸子。
如孔子的“仁”、“义”,孟子“民为贵”和“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及“仁义礼智”,庄子的“尊生”,墨子“兼爱”“非攻”等等。
以此来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对优良传统的热爱,陶冶身心、涵养德行。
2、学习经典,注意联系现实。
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各方面的问题,有异常敏锐深刻的思考,至今仍然富有现实意义。
因此教课时要发掘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阐发经典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社会、思考人生。
3、体会先秦诸子散文独特的艺术魅力。
通过学习,要体会《论语》言简意赅、质朴含蓄的特点,《孟子》运用比喻和寓言阐述事理的方法,《庄子》想象奇幻、行文汪洋恣肆的特点,《韩非子》锋芒锐利、说理透辟的特点。
4、加强名句名段诵读,重视文化知识积累。
每个篇目后都有背诵要求,教课时要落实背诵的基本要求,识记一些名句,如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欲速则不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等。
5、不必篇篇都学,面面俱到。
在篇目和语段的取舍上,删繁就简,选学简易浅显、有故事、有情节的文章,不必在佶屈聱牙的文字上耗费时间和精力。
6、在疏通文字的基础上,重点讨论挖掘文章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领会传统文化的精髓,不要上成古汉语知识课。
【课时安排】31课时概说 2课时第一单元“”和《论语》选读,7个小专题,7课时。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7个小专题,7课时。
第三单元《荀子》选读,1个小专题,1课时。
第四单元《老子》选读,1个小专题,1课时。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5个小专题,6课时。
第六单元《墨子》选读,3个小专题,2课时。
一、兼爱-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

一、兼爱-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1. 教案简介本教案是针对人教版选修课程《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设计。
本教案围绕“兼爱”这一主题展开,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儒家、道家、墨家等先秦诸子在关于“兼爱”的思想内涵、理解和差异。
同时,本教案还将对学生进行知识巩固和能力提升的训练。
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儒家、道家、墨家等先秦诸子在“兼爱”方面的思想观点;2.体会不同思想背景下的“兼爱”内涵差异;3.巩固先秦诸子相关知识点,强化学生对先秦文化的整体认识和审美情趣。
(2)能力目标1.综合运用信息阅读技巧,获得先秦诸子文章的信息和内涵;2.准确掌握和应用相关专业术语,表达对人文价值的思考;3.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解释性阅读,深入探究文献的内涵和人文信息;4.独立思考并表达学习体会,增强知识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先秦诸子经典,培养更为完整的人文素质;2.激发对人类文明的热爱,构建健康的人生价值观;3.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建立对其的情感认同。
3.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展示儒家、道家、墨家等先秦诸子“兼爱”的思想内涵,分析其理论价值;2.进行批判性思考,探讨和反思各家对“兼爱”的理解和解释。
(2)教学难点1.了解先秦思想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理解不同思想的引发原因;2.展现多重学科的整合,理用不同学科独特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3.进行批判性思考,深刻认识不同学派对同一道德创新事件的思考能力。
4. 教学方式与方法(1)教学方式1.讲授:通过教师主导的方式对知识进行讲解;2.阅读:通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文本;3.互动: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师生互动。
(2)教学方法1.问题式教学法:遵循启发式的教育原则,对关键问题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2.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推动学生间的互动;3.思辨式教学法:通过提出有点疑问、有分歧的观点,引导学生经过思辨、讨论,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
先秦诸子选读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先秦诸子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先秦时期的诸子思想家与他们的主要观点。
2. 理解先秦诸子思想对中国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3. 分析和评价先秦诸子思想的特点和价值。
二、教学内容:1. 孔子与儒家思想1.1 孔子的生平及其思想基础1.2 孔子的人性观与道德观1.3 孔子的政治理念和社会思想2. 老子与道家思想2.1 老子的生平及其代表作《道德经》2.2 老子的道德观与政治观2.3 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3. 孟子与墨家思想3.1 孟子的生平及其思想基础3.2 孟子的人性观与道德观3.3 孟子与墨子的异同4. 荀子与法家思想4.1 荀子的生平及其思想基础4.2 荀子的政治理念和社会思想4.3 荀子与法家思想的关系和对比5. 韩非子与墨家思想5.1 韩非子的生平及其思想基础5.2 韩非子的政治理念和社会思想5.3 韩非子与墨子的异同三、教学重点:1. 理解孔子、老子、孟子、荀子和韩非子的思想核心。
2. 掌握各个思想家的生平和主要著作。
3. 分析先秦诸子思想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演示,向学生系统地介绍先秦诸子的生平、主要著作和思想观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先秦诸子思想进行主题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 剖析法:分析先秦诸子思想的发展脉络和特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各个思想家的核心观点。
五、教学手段:1. 教材:使用《先秦诸子选读》作为教学主要参考书。
2. 多媒体: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先秦诸子的相关图片和文字材料,辅助教学。
3. 阅读材料:为学生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阅读能力。
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导入、知识讲解、讨论与分析、总结归纳和拓展延伸。
导入:通过提问、展示相关图片等方式,引发学生对先秦诸子的兴趣,并了解学生对先秦诸子的初步认知。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介绍孔子、老子、孟子、荀子和韩非子的生平、代表作和核心思想,重点突出各个思想家的人性观、道德观和政治思想。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单元教学目标:1、学习选文,积累文言字词句和写法方面的知识。
2、较为系统地了解孔子的思想,尤其是了解他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3、从孔子的思想和思考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单元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字词句2、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单元教学难点:通过了解孔子的思想及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单元教学方法:诵读、讨论、积累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
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体会运用动作、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教学难点:1、诵读课文,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体会运用动作、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2、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学法指导: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梳理诸子思想及其争鸣。
2、通过讨论点拨,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等方法,让学生理解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咱们就开始学习《先秦诸子选读》。
那么什么叫先秦诸子呢?在这里所说的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
春秋时期,教育开始普及,这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叫新士人。
他们能文能武,博学多才,多给大夫做家臣。
这个阶层还包括大批受过教育最终抛进平民阶层的没落奴隶主贵族。
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
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他们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
先秦诸子选读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语文《先秦诸子选读》教案(高二年级备课组)(上)2017.2.10概说备课人:刘婷教学目标:1、了解先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盛景象2、知道“儒、道、墨、法”四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重要典籍3、能概括先秦诸子的主要思想及观点教学重点、难点:1、探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因2、知道“儒、道、墨、法”四家的主要思想观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先秦诸子:这里所说的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它们是中国文化的根,今天我们就来体会先哲们的智慧与魅力。
(要求学生阅读概说)二、快速浏览,整体把握1、要求学生阅读“诸子之思想及其争鸣”并整理笔记至作业本2、汇报三、分析思想先秦诸子包括儒、墨、名、法、道、阴阳等,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主要学习儒、道、墨、法四家的著作关于儒、道、墨、法四家及其代表人物作一些简介1、儒家是由孔子开创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论语》《孟子》2、墨家是由墨子所创立的学派,在战国时期,墨家与儒家之学并称为显学《墨子》3、道家是由老子所创立的学派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子》《庄子》4、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韩非子》先秦的诸多经典,都是我国文化的宝贵遗产从文体上看,它们都基本上属于议论文以它们所代表的文章,对于后人来说,可以说是具有无穷的魅力这些著作流派众多,而且其中充满了卓越的智慧这一时期就流派风格之多、哲思之深、影响这远、原创作之强而言,是空前的,也可以是绝后的四、各学派发展1、到战国中期,学派有了显著发展,或分化,或产生新的学派。
2、孔子死后,儒家分派,而孟子、荀子最具代表性五、探究成因1、小组交流2、明确:各家各派都关注和思考实现社会与人生中的种种问题,为自己找到出路,找到精神寄托,多年战乱使得人们想要从精神方面得到解脱。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备课人:刘婷【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六有教无类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先秦诸子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先秦诸子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拓展要求:
(1)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阅读、观看视频、查阅网络资源等方式,深入了解先秦诸子的思想。
(2)读书笔记: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先秦诸子思想的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加深对先秦诸子思想的认识。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与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观点,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方案之前,我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
1. 学生层次
我所教的高中生在知识层次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但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先秦诸子的思想有一定的了解,而有的学生则相对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先秦诸子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先秦诸子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设计
一、总述:
学习先秦诸子选修课的宗旨“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文化的教育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
先秦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出现了许多学派,他们的论著代表着中华文化精神,对后世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上《先秦诸子论著选读》课程,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好学深思的探究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吕思勉先生说:我国学术,只有先秦时候的诸子百家之学纯为我华夏民族的自创。
先秦诸子创造了那时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并且深刻影响了身后两三千年的中国历史,可以说,先秦诸子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根。
所以上这门课程,有益于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先秦诸子尤其是其中的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学者,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追求,以道德为立身行事自处处人的根本,是道德人格思考和培养方面的大师。
所以,上这门课程,有益于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使人格健全地发展。
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各方面的问题,有异常敏锐深刻的洞察。
他们或者教人以种种智慧的、积极的方式因应社会人生问题,或者启发人们对种种社会人生问题进行反思。
这些睿智的思考现在看来仍然富有引导和启示意义。
孔子说“当仁,不让于师”“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所以上这门课程,有益于培养和加强学生把握社会、人生问题的能力。
先秦诸子散文原创性之强、哲思之深、风格流派之多、影响之远,它们都是空前的绝后的。
学习先秦诸子的文章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智慧,开启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其经典论说可资援引,其奇妙优美的表达可资借鉴。
所以,上这门课程,又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先秦诸子选读》教学说明
1、《先秦诸子选读》是以专题的形式编排的,比如“论语选读”。
因此便于对作者在比较集中的充裕的时间内结合选文充分深入的学习。
因此在编写导学案是注重对诸子所处的时代、经历及其思想的理解。
2、通过学习、研读先秦诸子,掌握一批古文常用的基本词汇,掌握相关的基本语文知识,培养自己对古文的语感,从而提高阅读其他古文篇章的能力。
吕思勉先生说:“中国文学,根柢皆在经、史、子中,近人言文学者,多徒知读集,实为舍本而求末;故用力多而成功少”。
3、先秦诸子不是冷冰冰的道德教诲,不是抽象枯燥的思想学术,不是迂远疏阔
的思辩玄谈,而往往是生动活泼的、奇异美丽的、温情体贴的佳作。
它对社会人生具有巨大穿透力的、语言简洁而意旨深远的。
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对散文语言的分析、鉴赏能力。
4、把对先秦诸子的学习,跟学生面临或关注的人生问题结合起来,启发学生多做相关性的思考。
比如学习了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道学说,可以引导学生省察自己有哪些做到了、有哪些还没有做到;学习了孔子关于“学”的思想,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看看孔子思想在这一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和吸收;以此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先秦诸子选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准确全面深刻的了解诸子所处的时代、经历及其思想。
2、能够正确对待古代文言现象,学会总结归纳。
3、重视培养学生对散文语言的分析、鉴赏能力。
4、重在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使人格健全地发展,启发他们对种种社会人生问题的反思,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预习案
一、知人论世:准确全面深刻的了解诸子所处的时代、经历及其思想。
在安排资料时,力求全面深刻,以求学生能有所思,帮助本专题的学习。
二、明确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相关链接”板块,帮助学生理解课本。
三、预习问题:(1)熟读教学目标要求的选文部分,对照注释,疏通文义,扫清字词障碍,初步感受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预习问题设置和自测上选择小的、细节性的、难度系数低的问题供学生思考,为综合性的探究题服务。
探究案
一、诵读感知: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美和语言美。
二、合作探究:1、探究题分层次,照顾到不同的班级。
2、探究题注重三方面:其一是疑难文言现象的探究思考,二是注重对文章思想的理解。
正面积极的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加以引导。
三是领悟语言文字之美。
尤其是那些经典的论说、奇妙的表达。
拓展升华
配合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与专题相关的优秀鉴赏资料、写到诸子的优秀作文、优秀的教学视频如《百家讲坛》等等,拓宽学生的眼界,用活学到的知识,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当堂检测
1、诵读、背诵、默写经典文句。
2、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训练案
1、选择同主题的典型的相关内容拓展训练。
2、写心得感受。
3、夯实文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