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合集下载

邢台旅游的后发赶超之路

邢台旅游的后发赶超之路
为做好旅游工作,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今后要在五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1.体制机制上实现突破。建立由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推动、市县联动的旅游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重点景区成立管委会,解决资源统筹、一体开发、联合营销、协调发展等问题;建立旅游工作考核机制,把旅游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年度考核内容。
2.抓好重点项目。“十二五”邢台市共谋划了近百个旅游项目,目前,列入省重点项目的12个,市重点项目的18个,大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今后几年,着力抓好以下项目建设:一是市区大元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建设。二是七里河生态旅游观光带开发,尤其是凤屏山生态园区、百泉度假区建设。三是西北新区生态旅游综合开发,尤其是皇寺古镇建设。四是临城岐山湖旅游度假区建设。五是东部重点打造京杭大运河、沙丘平台皇家园林、大唐皇陵、汉牡丹文化园等文化旅游项目。
4.资源整合上实现突破。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方式,对重点优质资源进行整合,针对市场需求,优化旅游规划,完善产业布局,促进产业转型,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旅游产业集群。
5.管理服务上实现突破。抓好绩效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强化行业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树立邢台旅游良好形象。
今后几年是邢台市旅游发展的黄金期,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还邢台青山绿水,走生态发展之路”战略为邢台市旅游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要围绕打造“太行山地度假基地,邢襄文化休闲名城”,构建“一城两翼”大旅游发展格局,突出百里太行旅游产业带建设,抓好山水泉城和民俗文化游,实施政府主导、项目带动战略,打造龙头,打响品牌,夯实基础,争取用三至五年时间跨入河北省旅游强市行列。
近年来,尤其是去年以来,在邢台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全市广大旅游工作者共同努力下,邢台市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发展速度位于河北全省前列。邢台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邢台市旅游业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了对旅游业的领导和管理。同时,创新工作方式,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成立项目推进办公室,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了旅游业快速发展。为此,2011年河北省领导专门对邢台旅游工作作出批示:“邢台市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精心谋划,政策到位,工作扎实。这样抓下去,旅游业定会有长足发展,也将对邢台全面发展形成大的推动”,邢台市发展旅游业的做法在全省推广。

关于加快邢台市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关于加快邢台市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型的国内旅游交易会, 而不能组织全市旅游企业走出去, 到

发展旅游业面临的问题
1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不是很到位 .
旅游业发展不起来 , 最根本、 最重要的在于思想认识。
目前邢台市一些部门和领导对旅游业的经济地位和巨大的 周边城市宣传推介邢台。也不能请进来 , 使外地旅行社、 新
社会效益认识不足, 政府主导力度还不够大, 各级领导没有
抓发展的思想观念。 2 旅游业管理体制不顺, . 投融资渠道不畅
闻媒体、 投资商有效地 了解邢台旅游。这就造成邢台市各 缺乏全市旅游一盘棋的整体形象塑造。
5 旅游专业人才匮乏, . 管理服务水平低 由于邢台市旅游业起步较晚, 目前全市旅游业近 50 00
树立起抓旅游就是抓经济、 抓旅游就是抓开放, 抓旅游就是 旅游景区在宣传上各自为战, 单打一, 投人少, 促销力度小,
关键词 : 台市; 邢 旅游业 ; 建议 中图分类号 :5 2 7 1 9 .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2— 6 8 20 )3— 1 1 0 17 4 5 (0 6 0 0 0 — 2
邢台市旅游业 自20 00年起步后, 经过几年来的快速发
展, 已初具产业规模, 了一定的产业基础 , 有 市场竞争力和
近年来, 邢台市各级党委 、 政府对旅游业是重视的, 但
横向比较仍有差距。旅游业能否发展起来, 最根本 、 最主要 的在于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对此 , 我们应充分认识
[ 收稿 1期 】0 6一 l 2 5 20 O 一 O 1 [ 作者 简介 ] 刘春魁(94一) 男. 16 、 河北邢台县人, 毕业于河北大学哲学 系, 南开大学法学硕- 副教授, y, 主要从事高校两溧教学与研究工作

邢台市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邢台市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邢台市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任晓宇(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 530000)摘 要:本文首先简要阐明河北省邢台市的旅游发展基本情况,其次阐述邢台市旅游业发展优势,包括京津冀一体化的协同影响、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交通优势明显等,再次指出邢台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如基础设施、制度亟待完善;旅游资源开发不到位;旅游知名度较低;旅游人才紧缺;空气污染程度大,最后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治理空气污染,以期为邢台市旅游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推动当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邢台市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引言伴随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步伐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居民把旅游作为日常休闲娱乐的首选。

随着旅游消费不断提高,旅游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行业。

旅游行业逐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旅游强市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邢台市地处河北省南部,区位优势明显,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

一、邢台市概况邢台市位于河北省南部,下辖18个县(市、区),是河北省的历史文化名城。

邢台市也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境内交通便利,京广、京九线等纵贯南北,青银、邢黄线等横贯东西。

毗邻山东、山西、河南三省,与省会石家庄市相距约100 km,高铁车程半小时。

与首都北京相距约400 km,高铁车程两小时[1]。

邢台市辖区内地形多样,自西向东分别为山地、丘陵、平原地貌,呈阶梯状分布。

自然旅游资源多集中在西部山区,人文旅游资源多集中在中西部平原。

境内气候四季分明,即春季气候比较干燥,常伴有风沙尘土;夏季气候潮湿,高温多雨;秋季气候凉爽,干燥多风;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少雪[2],旅游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点。

二、邢台市旅游发展现状(一)旅游人数及收入逐年增长根据邢台市2016—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邢台市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3 551.95万人次,同比增长16.14%;实现旅游总收入360.88亿元,同比增长24.02%;2020年,邢台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总计4 064.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4%;实现旅游总收入431.1亿元,比上年度增长19.5%(见图1、图2)。

全域旅游背景下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一、邢台市文旅融合的现状分析邢台市作为河北省的一个重要旅游目的地,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资源。

古代的邢台是九州重要的中心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邢台市还是一个具有现代气息的现代化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等设施齐备。

邢台市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条件。

在当下,邢台市的旅游业发展呈现出一些特点。

旅游业规模不断扩大,接待游客数量逐年增加,旅游收入也在不断增加。

文化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越来越丰富多样,不仅有传统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还有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新兴产品。

全域旅游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邢台市各地区的旅游资源整合和互补性发展日益明显。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增加,文旅融合成为了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

但与此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文旅融合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文化设施和旅游设施相互配套性不足。

文旅融合的产业发展还不够成熟,相关企业和机构合作不够紧密,文旅产品开发和营销策略不够精细。

文旅融合的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部门和单位之间协作配合不足,政策措施还需要更加有力。

邢台市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依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如何推动邢台市文旅融合的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邢台市可以加强文旅融合的产业发展。

文旅产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邢台市可以加强相关企业和机构的合作,推动文旅产品的开发和营销。

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文旅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邢台市可以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提升文旅融合的发展环境。

政府可以出台更加有力的鼓励政策,比如给予文旅企业更多的税收减免和资金支持,为文旅产品推广和营销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加强对文旅产业的监管和引导,规范行业秩序,保护文旅资源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纯正性。

邢台市可以加强文旅融合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推广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邢台市的文旅资源和文化特色,增加市民和游客对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的认同和支持度。

邢台旅游业发展

邢台旅游业发展

邢台旅游业发展一、邢台市旅游业的发展条件及概况邢台市位于河北省南部。

辖2个县级市、15个县和2个区,173个乡镇办事处,5212个行政村,总面积1248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70万人。

邢台地理环境优越,西依太行、北接石家庄、南临邯郸、东与山东毗邻。

邢台交通发达,京广、京九铁路、京深高速公路贯穿南北,邢(济)、邢和(顺)、邢长(治)公路横穿东西。

全市形成了铁路、公路纵横交错,连接全国各地的交通运输网络。

邢台市资源丰富。

目前全市已发现矿产38种,有17种储量位居河北省前5位。

主要是:煤、铁、铜、石灰岩、石膏等。

其中煤炭储量28亿吨,铁矿石4.5亿吨,均在河北省占重要地位;石膏储量8.1亿吨,居华北第一。

农副产品品种齐全,生产小麦、棉花、玉米、花生等,素有“粮仓棉海”之称。

年产各种干鲜果品达1亿多公斤,主要有板栗、核桃、苹果、鸭梨、串枝红杏、红枣、柿子、构杞等。

邢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距今已有3500多年的文明史,历史上曾经四次建国、两次定都。

商代祖乙曾迁都于此,战国时是赵国早期国都,东晋后赵石勒在此建都。

邢台历经变革,曾几易其名,至明清改为顺德府。

邢台市历史上英贤人物辈出。

元代杰出科学家郭守敬,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黄巾起义的发动者和领导者、太平道教的创人张角,清未义和团运动的发起者和领导人赵三多,“扫清来洋”起义领袖景廷宾,唐初政治家、千古一诤臣魏征,元朝建国立制的奠基人、元初名畏刘秉忠等。

邢台旅游资源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以生态旅游为特色的自然资源,如崆山白云洞、前南峪生态沟、太行山大峡谷、汉牡丹等;以英贤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址,如郭守敬纪念馆、黄巾起义军寨、义和团议事厅、邢侯墓、扁鹊庙等;民俗宗教旅游资源,如开元寺、清风楼等;以品牌企业和特色经济现象为主的商贸旅游资源,如综合评价全国最优企业之一——邢台矿业集团、全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企业之一——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世界最大的羊绒基地———清河县、全国三大方便面基地之一——华龙方便面基地。

邢台市城市旅游SWOT及发展对策

邢台市城市旅游SWOT及发展对策

Tourism旅游经济 2012年5月173邢台市城市旅游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河北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王俊红 高联辉 唐艳摘 要:目前发展城市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成为许多省市发展旅游业的首要之选。

本文通过对邢台市城市旅游的SWOT分析,得出邢台也有发展城市旅游的机遇与优势的结论。

关键词:城市旅游 SWOT 对策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5(c)-173-02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我国城市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外出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城市旅游顺应这一时尚迅速崛起。

城市旅游是指以现代化的城市设施为依托,以该城市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周到的服务为吸引要素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国内外的许多城市为了发展旅游,提高城市竞争力,纷纷在城市旅游发展的特色上大做文章,以促进知名度。

1 邢台城市旅游SWOT分析1.1 优势首先是区位优势。

邢台市地处河北省南部,太行山脉南段东麓,华北平原西部边缘。

位于北纬36°50′~37°47′,东经113°52′~115°49′之间,东以卫运河为界与山东省相望,西依太行山与山西省毗邻,南与邯郸市相连,北分别与石家庄市、衡水市接壤。

辖区东西最长处约185公里,南北最宽处约80公里,总面积12486平方公里。

京广铁路、京九铁路、京深高速、106、107、308国道贯穿南北,邢济、邢长、邢和、邢左公路横穿东西。

其次是资源优势。

邢台市西依太行山,自然资源丰富,人文资源众多。

邢台历史悠久,距今已有3500多年文明史。

以天文学家郭守敬、神医扁鹊、黄巾起义张角等英贤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崆山白云洞、太行奇峡群为代表的太行地貌奇观,以秦王湖、映雪湖等为代表的水体资源,是邢台市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柱。

第三是环境优势。

邢台市地处太行山脉和华北平原交汇处,自西而东、山地、丘陵、平原阶梯排列以平原为主。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邢台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邢台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邢台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1.22•【字号】冀政字〔2024〕9号•【施行日期】2024.01.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邢台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邢台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审批〈邢台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邢政呈〔2023〕15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邢台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邢台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着力建设全国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健康食品产业重要基地和历史文化名城,打造京津冀联动中原的现代化重要节点城市、生态宜居太行泉城。

二、筑牢安全发展空间基础。

到2035年,邢台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880.79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772.6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808.75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用水总量不超过省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18.45亿立方米,严格地下水管控。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地面沉降等风险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优化主体功能定位,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统筹农业、生态、城镇空间。

邢台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邢台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邢台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邢台作为河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旅游资源。

目前,邢台的文化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邢台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邢台作为中国著名的古都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邢台市区内有许多著名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南峰山石窟、南宫长门、汉冢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此外,邢台还有许多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邢剧、邢州锣鼓等,为游客呈现了独特的地方风情。

其次,邢台的文化旅游产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的发展,加大了对相关项目的投资力度。

邢台市多次举办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活动,如邢台国际山地旅游节、雄县蹴鞠文化游等。

同时,邢台还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文创产品和民宿业,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体验和服务。

然而,邢台的文化旅游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加强,景区的交通、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相对不完善,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感受。

同时,旅游市场营销手段还较为单一和传统,亟需创新和改进,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最后,对文化旅游的管理和保护也需加强,避免过度开发和商业化,保护好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和纯正性。

综上所述,邢台的文化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邢台应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
市场营销,同时注重管理和保护,以进一步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邢台市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同时也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因此,要充分挖掘、整合、保护并科学合理的利用邢台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不断充实、完善和丰富它的深刻内涵,改变思想,用机遇战胜威胁,将劣势转为优势,走出一条具有邢台特色的生态旅游道路。

一、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是发展邢台旅游业的基础条件。

邢台位于太行山东麓,古黄河西岸,乃“大河岸边、山前台地、九泽之一”。

素有“西部太行,百里画廊,东部平原,沃野千里”之称。

邢台自然生态特色鲜明,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有“地下岩溶博物馆”崆山白云洞;有“太行山中段的翡翠”小天池森林生态旅游庄旅游区;更有“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前南峪农业生态旅游观光。

还有九龙庙沟、白云山、张果老山、天梯山、九龙峡、云梦山等。

除此,邢台历史悠久,有着古朴厚重的历史文化遗迹,如郭守敬纪念馆、内丘“扁鹊庙”、开元寺、沙河的梅花亭等。

同时,邢台还有特色鲜明的时代风貌,如被称为“江北第一古寨”的邢台县英谈村,建筑古朴,风情淳朴。

而邢台作为一个旅游特色城市,在旅游区你可以购买或是享受到邢台独特丰富的旅游商品资源,如邢台的工艺品铁花、邢州白瓷、彩陶等;如纪念品有郭守敬仪器模型等;土产有威县的三百瓜、邢台板栗、临西酱菜等;名吃有威县吊炉火烧、南宫熏菜等。

总之,邢台极富地方特色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邢台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础,构成了邢台生态旅游的基石和灵魂。

二、制约邢台生态旅游发展的劣势因素
1、旅游资源整体开发意识不足
邢台对旅游资源的发展潜力和拉动作用认识不足,对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不够广泛,主题不够鲜明,对太行山文化生态旅游为主题的战略发展缺乏整体和长远计划,旅游资源整合意识不够。

旅游产品点多面广,单兵作战,没有形成合力,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局限在低层次、重复建设上,缺乏内涵和延伸。

2.生态旅游开发资金匮乏。

邢台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旅游投资环境不佳,投资水平不高,旅游地基础设施落后,交通闭塞。

3.生态旅游教育普及率低。

表现在生态旅游管理体制不健全,专业管理人才短缺;游客的生态意识没有完全形成,未形成真正意义的生态旅游客源市场;生态旅游的社区参与性较差,有的旅游区居民还未普及生态旅游意识,甚至还有损害生态旅游资源的行为。

三、邢台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机遇
1、国内外生态旅游的热潮是发展生态旅游的社会大环境。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通过了《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提出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及行动计划。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把2002年定为“国际生态旅游年”,使生态旅游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引起重视,这些为邢台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一个大的社会背景。

2、以生态省、生态市建设为载体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建设已经汇聚成一股不可逆转的洪流,河北生态省和邢台生态市的建设目标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强大动力。

邢台生态市建设已经全面展开,发展生态旅游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旅游业会在生态市建设的驱动下得到迅速发展。

3、太行山文化节为邢台旅游注入新鲜活力。

太行山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太行山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进一步弘扬太行精神,打造太行旅游品牌
四、邢台市生态旅游发展战略
1、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实现互利互赢的投资优惠方法,吸引更多民营资本和区域外资本投资邢台旅游,接受和争取社会和国际组织的捐赠款,生态旅游在某种程度上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这样才能多种形式地筹集生态旅游发展资金和引进管理经验。

2、树立人才强旅观念,为生态旅游业发展提供人力和智力保障。

加强对生态旅游管理和服务人员的教育,建立一支能适应生态旅游发展的职工队伍,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服务质量以满足游客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提高全民旅游综合素质,使游客来到邢台不仅能亲近自然、增长知识、扩大视野,且能切身体会到生态旅游的本质。

3、树立品牌观念,进一步加大文化生态旅游战略的整体推进。

邢台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和以历史悠久的文化资源作为邢台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基础,邢台的旅游发展要一太行山为品牌,以“大品牌”为切入点,跳出区域局限,进一步提
升和改善旅游产品的档次和品位,加强与周边景区的区域合作,实现邢台旅游资源的整合,形成联动效应。

4、进一步整合和优化旅游资源结构,实现邢台市旅游景区集群整合开发。

以旅游片区为基础,以品牌旅游景区为龙头形成核心辐射,然后以此为中心向周边发散,从而与周边的景区形成联动。

通过同质资源的属性整合、同质景区功能整合、旅游片区的空间整合、景区整体打包、集群式开发,以发挥资源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形成以核心景点为主,其他景点为辅的“众星捧月”旅游格局。

5、撬动京津客源市场。

京津是中国旅游的三个核心客源地之一,邢台处于华北腹地的区域位置,壮美太行、锦绣山水的资源属性,京九、京广铁路穿插而过的交通状况以及产品需要提升的发展现状,决定了其核心客源市场是石家庄与京津地区。

6、进一步强化旅游营销和宣传力度。

利用媒体在主要客源地有针对性的制造宣传广告,建立完善的旅游网络渠道,以大型旅游节庆活动为载体,整合节庆活动,建立旅游宣传平台,精心打造。

此外,邢台旅游还要形成完整的旅游服务链,并加以完善。

完善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游客的不同层次需要,加强景点间的彼此联系,改善交通。

同时,邢台旅游景区还可设计精美门票或是赠送精美纪念品,宣传景点,提高服务质量。

总之,我们要改变思想,用机遇战胜威胁,将劣势转为优势,充分挖掘、整合、保护并科学合理的利用邢台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不断充实、完善和丰富它的深刻内涵,打造“山水太行,人文邢台”旅游形象品牌,争取将我市建设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冀南生态旅游名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