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课件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 鲁迅更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 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我国史书体例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如 《春秋》《左传》《资治通鉴》。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国语》¸ 《战国策》。 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件 ,如《史记》; 我国著名的《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史书。 通史:不间断的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如《史记》。 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一.司马迁和《史记》(复习)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
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县南)
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
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迁生于龙门,年
十岁诵古文,二十岁外出考察,足迹遍南北,初任郎 中.元封三年(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 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太初元年(前104年) 与唐都等进行历法改革,共订太初历。
的一封回信,见于《汉书· 司马迁传》及《文选》卷四十
一。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 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
侍候,为—般士大夫所鄙视。
任安,字少卿,西汉武帝时荥阳人。年轻时比较贫
困,后来做了大将军卫青的舍人,由于卫青的荐举,当了
郎中,后迁为益州刺史。征和二年(前91)朝中发生巫蛊 案,江充乘机诬陷戾太子(刘据),戾太子发兵诛杀江充
二.文体解说: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
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
题多为“报……书”、“答……书”、“与…… 书”、“上……书”、“寄……书”等。例如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 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三.写作背景: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任中书令时写给他的朋友任安
课文导入:
问: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中评价 张思德同志的死是为人民利益而死,他的死是比 泰山还要重时,引用了古人的一句什么名言?这 句名言出自谁的什么文章中?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
马迁《报任安书》)
原句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
报 任
司 马 迁
安 书
(节选)
4.请概括全文6段的内容: 第1段,先说明任安来信的内容,再就答复迟表示歉意。 第2段,主要申述自己遭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 第3段,说明自己受辱不死的原因是为了使“文采表于 后 世”。 第4段,进一步说明自己受腐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是 为了完成《史记》。 第5段,介绍《史记》的体例和宗旨,说明自己“就极 刑 而无愠色”是为了完成《史记》。 第6段是书信的结尾。司马迁再次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 的愤懑心情,并陈说他对余生的看法。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 刑.出狱后任中令(掌管皇家机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 完成《史记》( 原名《太史公书》)。 李陵之祸: 李陵是汉初名将李广的孙子,在天汉二年(前99年)随李广利 (武帝宠姬李夫人之兄出师击匈奴,在矢尽粮绝、寡不敌众的情况 下李陵投降了匈奴。武帝闻讯十分烦忧,曾就此事召问司马迁。司 马迁认为李陵的行为确实是“不当”,但他不满朝臣趋炎附势、见 风 使舵、对李陵落井下石的态度,就向汉武帝赞扬李陵独当匈奴之 功,并根据李陵平时的表现,推测他的投降可能出于权宜之计。司 马迁这样讲的目的,是希望武帝慎重处理,以便鼓励臣子尽心国事。 不料这番话引起武帝的猜忌,以为司马迁赞扬李陵独当匈奴,是暗 讽李广利按兵不救,是有意为李陵开脱,打击李广利,于是将司马 迁下狱,加以“诬罔主上”的罪名,按律当死。司马迁无钱自赎, 只
教学目标:
1.复习作家作品,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文言知识:通假字(9个)、古今异义(9个)、一词 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虚词等。(重点) 3.能翻译全文和能背诵第四段。(重点) 4.理解本文的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 意义。(难点) 5.学习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难 点) 教学设想: 本文篇幅较长,词句难度较大,很难弄清句意,需要多 下功夫。 教学时数:6课时左右。
《史记》的体例介绍:
本纪: 世家: 列传: 表: 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等。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 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表是
各个时期的简要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
ຫໍສະໝຸດ Baidu
等,与丞相(刘屈髦)军大战于长安,当时任安担任北
军使者护军(监理京城禁卫军北军的官),乱中接受戾太
子要他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动。戾太子事件平定后,汉
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怀诈,有不忠之心”,论
罪腰
斩。 任安入狱后曾写信给司马迁,希望他“尽推贤进士之 义”,搭救自己。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 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 没有复信。直到任安临刑前,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 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 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封著
《史记》简介: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 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 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 年表10篇,共526500字。 写作《史记》目的: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报任安书》)。 司马迁写出《史记》的原因: 1.家学渊源,继承父业。 2.广泛浏览,实地考察。 3.下狱受刑,发愤著书。
四.整体感知:
《报任安书》原文较长,选作课文时作了删节。 1.重点字音(略) 2.听读、朗读: 3.大意解说: 《报任安书》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 在这封信中,司马迁以无比愤激的心情,述说了因李陵 事件而蒙受的奇耻大辱,倾诉了郁积在内心的痛苦和愤 懑,披露了封建最高统治者的专断不公。说明了自己“隐 忍苟话”的原因,表达了他“就极刑而无愠色”、坚持完 成 《史记》一书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文学观和生死观。 所以,这封信是一篇研究《史记》和司马迁的生活、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