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科学选材探讨
羽毛球运动员的选材标准与训练计划制定

羽毛球运动员的选材标准与训练计划制定一、选材标准1. 基本身体素质:羽毛球是一项需要高强度体能和耐力的运动,因此优秀的身体素质是选材的首要条件。
运动员需要具备较高的速度、力量、耐力和灵敏性。
2. 身高与手长:一般来说,身高和手长对于羽毛球运动有一定的优势。
身高有助于球员在场上更好地接球和击球,而手长有助于控制球路和制造威胁。
3. 技能潜力:对羽毛球有兴趣并具备一定基础的学生或青少年,可以进一步评估他们的技能潜力。
这包括判断、反应速度、球感、手眼协调等。
4. 心理素质:运动员需要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能够在比赛中保持冷静,面对压力和挫折时迅速恢复。
二、训练计划制定以下是一个基本的羽毛球训练计划,适用于新入门者和已有一定基础的运动:1. 基础训练:基础训练主要包括步法和挥拍练习。
步法是羽毛球运动中的关键技能,需要通过不断的训练来提高。
而挥拍练习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控制球路和制造威胁。
每天至少花费一小时进行基础训练。
2. 对抗训练:对抗训练是提高球员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的重要环节。
可以选择与同龄人或更有经验的球员进行对抗训练。
每次训练时间不宜过长,以不超过一小时为宜。
3. 力量训练:力量训练对于提高球员的力量和耐力非常重要。
可以选择一些针对上肢、核心和下肢的力量训练,如举重、深蹲、蛙跳等。
每周进行一到两次力量训练即可。
4. 战术训练:战术训练是提高球员比赛策略和应对不同情况的关键。
教练可以针对不同对手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战术,并帮助球员理解并应用这些战术。
总体来说,制定一个全面的训练计划需要考虑球员的身体状况、技能水平、兴趣爱好以及比赛目标。
建议在训练过程中不断评估球员的表现,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保持充足的休息和营养摄入也是提高运动表现的关键因素。
我国优秀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骨龄分析及其运用

骨 龄 分
连 道 明
析
及
其
运
吴 慧如
用
杨培 豪
(福 建 省 体 科 所 )
前
骨 龄 即 骨 骼 发 育年 龄
之一
。
、 、
言
、
,
是 研 究 评 价 青少 儿 个 体 生 长 发 育成 熟 度
。
顶 测 身 高 的重 要 指 标
,
它 比身高
体重
。
智商 等 其它 指 标 更 能 反 映 人 体 的 发 育 成 熟程 度 在 运 动 员 选材 中
,
是 当 前 评 价青 少
儿 生 长发 育 及 运 动 员 科 学选 材 的 一 个 较 理 想 的 指标 度 具 有重 要 的 意 义
系
, 、
充 分考 虑 其发 育 程
发育程度与
、
一
个 人 的 运 动 能 力 和 表 现 出 来 的 运 动 成绩 有 着 密 切 的 关
、
因 为个 人 的 身 休 形 态
的 运 动 员应 予 慎 重
.
.
早 熟型
”
男运
,
动员中
骨 龄 大 于 生 活 年龄
8
.
2
岁 以上 有名 人
,
片早 熟 中 的 4 0
。
0肠
,
而女运动员有 2 人
占
早熟的2
5 7
/ 0
,
这 些 运 动 员 在选 材 时 应 予 重 视
.
四
存
在
问
,
题
、
本 文 对 9 2 名 青少 年 羽 毛 球 运 动 员 的 骨 龄 分 析 研 究 握 判 断 其 发育 类 型 然 重要
业余体校羽毛球运动员科学选材理论与实践研究

作者: 任雯歆
作者机构: 山东省青岛市军事体育学校
出版物刊名: 中国学校体育
页码: 98-99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S2期
主题词: 羽毛球比赛;运动训练实践;运动才能;运动技术水平;无氧供能;理论与实践;羽毛球项目;运动项目;羽毛球队;科研人员
摘要:一、前言选材是指直接或间接将被选者的运动才能之天赋因素测定出来,并根据测试结果分析、预测其未来的竞技能力。
科学选材是现代科学训练的一个组成部分。
运动训练实践和科学研究表明:科学选材是一条能使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捷径,即选材的成功意味着训练成功的一半。
科学地进行羽毛球运动员的选材,可以减少盲目性,提高成功率。
广大基层训练单位,基本上不具备指标所要求的硬件设施,也无专门从事专项选材工作的科研人员。
因此,选材应该寻求基层教练员易于操作,又便于实现的选材指标。
对我国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几点思考

对我国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几点思考[提要] 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第一环节,选材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运动员成材率和体育水平。
科学的选材理论与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选材成功率。
本文针对我国科学选材研究发展的特点,阐述其科学内涵、战略意义,并结合我国科学选材现状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运动员;科学选材;竞技体育一、科学选材的内涵科学选材根据运动员的生理、心理以及遗传学机能,抽取多样本数据,采用科学的、系统化的、精细化的方法和手段对具有某方面体育天赋的运动员进行选拔。
它是按照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运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客观指标的考察,全面综合评价和预测,把先天条件优越、适合从事某项运动的人才从小选拔出来,进行系统的培养,并不断地监测其发展趋势的一个过程。
随着选材理论的发展和推广应用,运动员选材从最初的自然选材、经验选材逐渐地过渡到科学选材。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应用数学等学科的发展以及在科学选材研究中的应用,科学选材理论内涵和深度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拓展。
二、科学选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长期以来,我国作为一个体育大国、体育强国,得益于各级体校为我国体育界输入大量人才。
但体育本身所暴露出的一些缺点如训练艰苦、成材率低、就业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从事体育专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地方经济发展落后,资源投入不足、训练水平落后等原因造成部分体校生源不足、生源流失严重等现象。
体育的发展,不仅依赖于资源的投入,更依赖于群众的积极参与,良好的群众参与度是体育水平提高的重要保证,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高体育水平就是要提高体育本身的吸引力、竞争力,从更高层面、在更广角度来讲就是要展现体育魅力,吸引群众参与、从事体育行业。
群众的积极参与和体育水平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体育水平的提高可吸引更多人才从事体育事业,壮大体育队伍,从而更加有利于体育水平的提高。
那么如何吸引更多人才参与,就成了现代体育发展的一个难题,而提高体育成材率,则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8-13岁羽毛球选手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特征分析及应用

展望
进一步研究
对8-13岁羽毛球选手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特征进行 深入研究,以期为羽毛球运动员的科学选材和训练提供更 为丰富的理论依据。
跨学科合作
加强跨学科合作,引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为羽毛球 训练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技术创新
在羽毛球训练中引入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念,以提高选 手的技术水平和比赛成绩。
速度素质
8-13岁羽毛球选手的速度素质主要表 现在5米跑和10米跑方面。其中,5米 跑平均时间为7.2秒,10米跑平均时 间为12.5秒。此外,研究还发现,男 生的5米跑和10米跑时间普遍低于女 生。
耐力素质
根据研究结果,8-13岁羽毛球选手的 耐力素质主要表现在300米跑和仰卧 起坐方面。其中,300米跑平均时间 为45.8秒,仰卧起坐平均每分钟为62 次。此外,研究还发现,男生的300 米跑时间普遍低于女生,但仰卧起坐 次数普遍高于女生。
肺活量
8-13岁羽毛球选手的平均肺活量为2.5升,其中男生平均肺活量为2.6升,女生平均肺活量为2.4升。这表明在这个年龄段, 男生的肺活量普遍高于女生。
素质结果与分析
力量素质
根据研究结果,8-13岁羽毛球选手的 力量素质主要表现在握力和腿力方面 。其中,握力平均值为26.4公斤,腿 力平均值为20.6公斤。此外,研究还 发现,男生的握力和腿力普遍高于女 生。
05
讨论与结论
讨论
8-13岁是羽毛球选手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时 期的训练和培养对于提高选手的竞技水平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身体形态方面,8-13岁羽毛球选手的身高和体重呈现快速增长的趋 势,尤其是身高增长更为明显。这一阶段的选手在力量、耐力、灵敏度
和柔韧性等方面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我国不同梯次男子羽毛球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研究

员是 否 能 向 更 高水 平 进 步 的 重要 因 素 . 秀 羽毛 球 运 动 员的 后 期 训 练应 着重 进 行 耐 力 和 身体 力量 等 方 面 的 训 练 , 优
尤其 要 注 重握 拍 手 臂 的 力 量 训 练
【 键词 】 男子 羽 毛球 运 动 员 ; 关 身体 形 态 ; 指标
特征 值 、 方差 百分 数 、 累计 方 差 百 分 数 , 为 了使各 但
个原 始 变量 之 间的 载荷 差异 较 为显 著 .便 于对 所取
主成 分进 行命 名 .对 所抽 主 成分 进行 最 大方 差 旋转 分析 可 以看 出 . 旋转后 第 5 7列 5个 因子 的特征值 —
及 方差 百 分 比发 生 了变化 .但 5个 因子 的 累计 贡献
均 数 的多 重 比较 。 因子 分析 等方 法 . 对所 测指 标 进 在
00 0 具有 高度 显著性 , 明所 研究 的资料是 适合 做 .0 , 说
因子 分析 的。
表 2 KMO 和 巴 特莱 特 球 度 检 验
Ka e- e e - kn Me s r fS mp ig Ad q a y i rM y rOli a u eo a l e u c . s n .8 83
功倍 的效果 . 同时 . 教练 员 能够 自觉 地 运用 运 动 选 使
材 学 的基本 知识 .基本 方法 指 导 体育 教 学 和提 高 训
练 工作 的能 力 本 文在 研究 了我 国优 秀 男 子羽 毛 球
( ) 究 方 法 二 研
运 动员形 态 指标 的基 础上 .又通 过 比较 找 出不 同级 别运 动员 之 间形 态特 征 的差 别 .发 现 其身 体 形态 特 点 的一 些 规律 .为今 后专 项 运 动选 材 和训 练 监控 提
运动员选材的选育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

运动员选材的选育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一、本文概述《运动员选材的选育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一文旨在探讨运动员选材过程中的选育结合理论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文章首先介绍了运动员选材的重要性,指出选材是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第一步,对于提高我国竞技体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随后,文章对选育结合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其理论基础、核心要素以及实施步骤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选育结合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进行了评估。
研究选取了多个运动项目和年龄段的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选材前后的运动员表现,验证了选育结合理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文章还就如何进一步优化选育结合理论和应用策略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理论框架运动员选材的选育结合理论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它结合了生物学、心理学、遗传学、训练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该理论的核心在于“选育结合”,即选材与训练的有机结合,旨在从众多的潜在运动员中挑选出具有优异天赋和潜力的个体,并通过科学的训练手段,使其天赋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在理论框架的构建上,我们首先需要明确选材的目标和标准。
这包括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心理素质、遗传潜力等多方面的考量。
通过科学的测试和评估,我们可以对运动员的潜在能力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筛选出具有潜力的个体。
选材与训练的紧密结合是关键。
选材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过程,而是需要与训练计划、训练方法和训练环境等因素紧密结合。
在选材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和潜力,进行个性化的培养。
同时,训练过程中的反馈和调整也是必不可少的,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运动员在训练中的问题,确保其天赋得到充分的发挥。
理论框架还应关注运动员的长期发展。
选材和训练只是运动员培养的两个重要环节,而运动员的长期发展还需要考虑营养、恢复、伤病预防等多个方面。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长期的培养体系,确保运动员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支持和保障。
羽毛球运动的选材及训练-精选资料

羽毛球运动的选材及训练1、前言羽毛球运动近几年在国内外得到快速的发展。
同时,随着国际整体羽毛球水平的提高对羽毛球运动员身体素质、技术动作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它是运动员竞争的基本因素之一,也是观众为之痴迷的原因。
不论是休闲运动还是竞技比赛,羽毛球运动员都是通过在场上不停的跳跃、脚步移动、转体、挥拍,合理的运用各种击球技术在场上进行往返还击。
这就要求了羽毛球运动员必须具备上肢、下肢、腰部的力量。
羽毛球运动者心率可达到160~180次/分钟,羽毛球要求参与者心跳强而有力、肺活量大、耐力强。
我国的羽毛球运动应与国际接轨,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了解羽毛球运动,了解羽毛球运动应具备的素质、技术。
真正的做到从选材到训练的科学实施,科学管理[1]。
2、研究方法2.1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羽毛球研究学者文献2.2统计分析法:统计羽毛球名将身高、体重、训练方法2.3实地调查法:到羽毛球场地实际调查数据。
3、分析与讨论3.1羽毛球的选材材3.1.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表明,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状态、反应能力、智力等,都是受到遗传的影响。
著名运动员的子女在运动天赋方面也有一定的几率优秀与其他人。
因此,羽毛球运动员选材的考虑应优先考虑运动员名将子女。
3.1.2身体形态根据运动研究,不同的体育项目所要求的运动员身体形态各不相同,运动员不同的身体形态所表现出来的运动成绩也不相同[2]。
羽毛球比赛,网高1.55米,场地平分两个半场,所以要求运动员有一定的身高。
男子身高=103.35-(0.265×月龄)-(0.134×体重公斤)+(0.42×身高)+(0.334×两臂张开长度)女子身高=35.29-(0.109×体重公斤)-[0.112×(两臂张开长度-身高)]+(0.843×两臂张开长度。
3.1.3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能够充分发挥技术的关键,随着比赛的激烈程度加剧,运动员承受的心理压力往往比平时高很多,在激烈的比赛中运动员必须剧本强烈的自信心,高昂的斗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科学选材探讨【摘要】现代竞技体育要获得优异成绩,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及科学管理是保障提高竞技水平的三大要素。
运动员科学选材是竞技运动的开始,既是一个选拔优秀运动后备人才的过程,也是培养优秀运动人才和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针对羽毛球运动的特点,提出科学选拔基层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方法。
【关键词】羽毛球;运动员;选材羽毛球项目属于隔网对抗性运动,具有小场地、短距离、变速、变向的快速运动的专项特征。
比赛中,完成动作的目的是减少主动或被动的失误,打破对方防守得分或阻止对方得分。
羽毛球专项的基本动作虽然不多,但由于在比赛时受对手、同伴和场地等制约,实战中技术变化较多,并有明显的特征。
羽毛球项目的特点可概括为一“快”,二“全”。
所谓“快”,即启动快,弹跳高,击球快,回位快;运动形式的特点为时间短,强度高,时有间歇,因此,速度和速度耐力是基础。
“全”是羽毛球项目的另一特点,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必须具备全面的攻防能力,高超的控制和反控制的能力,良好的有氧耐力是羽毛球比赛胜利的基础。
随着世界羽毛球运动的不断发展,运动员更应该朝着“快速、全面、进攻、多变”的方向努力。
为了保持我国羽毛球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必须抓好对后备力量的培养,结合羽毛球专项特点,进行符合羽毛球运动发展趋势的科学选材,是提高羽毛球运动竞技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竞技运动的发展,其水平正在逐步接近人类自身的身体极限,普通的青少年很难成为未来竞技场的优胜者,只有在充分研究和认识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和遗传特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综合运用有关知识,采用调查、测试、评价和预测等科学手段,把具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选拔出来,进行科学训练,才能获得较好的竞技能力。
1 羽毛球运动员初级选材测试内容及要求1.1 测试的内容羽毛球运动员初级选材测试的内容主要包括少儿选手的形态、机能、身体素质、技战术及心理素质等5大类。
形态测试内容包括身高、上肢长、下肢长等;机能包括心功能指数、肺活量和体重等;身体素质测试包括50m跑、立定跳远、1500跑、单摇或双摇跳绳、羽毛球掷远和5次上网步、后退步前后跑等;技战术测试的技术动作包括手法(准备、引拍、击球、跟进)、步法(起动、移动、制动、回动)等基本技术,战术测试包括战术意识和应用能力等;心理素质测试包括视动、操作思维和动作控制能力等。
1.2 技术测试的要求即使是对少儿选手而言,在基本技术的要求上也不能马虎。
从握拍开始就应该要求合理、规范、灵活,准备姿势合理、协调;引拍的轨迹有利于创造击球条件,完成引拍的动作要快;击球发力要集中,击球点适宜,动作的一致性好;击球后身体重心能迅速跟进,连贯性好。
在步法上要求站位较灵活,符合基本技术和战术对下肢动作的要求,即起动速度快、及时和准确;移动步法连贯、灵活、节奏掌握得好;重心回动恢复快,全身协调性要好。
2 羽毛球运动员选材需关注的问题2.1 遗传选材运动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运动员掌握技术的速度和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训练和环境等其它因素共同决定的。
运动能力的遗传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表现出明显的连续性、相关性和阶段性特征。
也就是说,只要具有卓越运动才能的亲代不属于极端的个体,其子代中不但有50%以上的个体也具有优越的运动才能,而且有可能出现越来越亲代的个体。
因此,在选材时,教练员一定要充分重视影响少儿羽毛球运动员运动能力发展的遗传因素,在家庭调查中注意家族成员的体型特征、体质、个性和家庭特殊素质,对经过筛选的运动员一定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注意其是否有遗传疾病和先天不足现象,并辨证地把握上述3项遗传特征,进一步提高选材的科学性。
2.2 生长发育选材认识和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是科学选材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
只有充分认识和掌握了竞技能力的生长发育规律,准确而科学的判断发育速度、鉴别发育类型等问题,才能使选材工作更加科学,对未来的预测更加准确。
儿童少年作为从事竞技体育的生力军,其对竞技运动的热爱和其自身具备的先天素质都是决定是否能力成才的关键。
研究证实,儿童少年生长发育速度直接关系到选拔成功率,即若将那些发育程度偏大、运动能力提早表现的儿童少年误认为是优秀人才,优先选入运动队或少体校培养时,往往会将那些可能更有运动才能,而暂时还未充分发育或由于发育期高潮持续时间长而推迟成熟的“大器晚成”者排斥在外。
实践证明:前者的运动能力,是由于提早发育与提早成熟而暂时领先,而后者才可能是真正的登峰人才。
总之,早发育者由于开始发育年龄早,形态、机能和素质起点低,发育期短,提高与改造的幅度小,运动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而正常发育者由于持续时间的明显延长,使得形态、机能和素质的“自然增长”明显加大,这样,潜在运动能力得到充分的表现,十分有利于后天训练的诱导,故成才率最高。
2.3 形态特征从实践的角度分析,身高高者,具有明显的空中优势,但是在处理“下手球”时,由于躯干下俯幅度的增大,会影响“下手”技术的发挥;同时,身高高者必然步幅大,当调整步法能力差。
体重大者,则耗氧量大,而耗氧量与体表面积成正比,在其它生理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同样身高的运动员,体重小者,其有氧能力相对较大。
因此,羽毛球运动员应选择身材比例比较匀称,体重相对较轻者为宜。
这样既保证击球的力量,又能减轻运动员的静力和动力负荷,使他们具有较好的速度、灵敏和有氧代谢的能力。
此外,考虑到羽毛球技术需要尽量减少躯干俯仰的幅度,所以,运动员躯干短,上肢长,将会增加力臂,加大杠杆的效应,有助于运动员快速发力。
再者,若运动员手指长,将有助于牢固而灵活的抓握球拍,使“手法”细腻有力。
当然,为了减小运动员转体时的转动惯量,提高转体的灵活性,所以,臀部肌肉上提,骨盆窄的运动员要占优势一些。
对于青少年而言身高有较大的可塑性和未知性,在训练过程中变化很大,所以青少年运动员选材过程中身材比例比身高更为重要。
2.4 运动素质运动素质也是影响羽毛球运动员临场技战术水平发挥的重要因素。
这就要求从组成运动素质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5个方面来科学选材。
2.4.1 速度素质速度素质是羽毛球运动的核心,考察少儿基层羽毛球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应以考察其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动作频率)和急停、急动的变向、变速的移动速度为主。
要求动作速度快速为重中之重,具体包括脚步向各个方向移动的动作频率、各种步法的动作频率、各种手臂挥动的动作频率等。
速度素质可以通过测量50米跑、单摇跳绳、5次左右两侧跑、5次直线进退跑、10秒脚踏频率等指标来衡量。
2.4.2 力量素质羽毛球运动员虽不太强调发展绝对力量,但应在具有一定的绝对力量的基础上发展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以保证比赛所需要的较强动作发力和长时间的奔跑、蹬、跳、跨以及上肢的连续击球动作。
少年时期,由于神经系统、骨骼、肌肉发育还不大成熟,表现出年龄越小力量素质也越差的特点,虽不对力量素质有过多的要求,但对基础力量的考察也应当列入其中。
比如,反弹性爆发力强,反弹性爆发力是获取制空权的保证,这也是科学选材的重点内容。
力量素质可以通过立定跳远、羽毛球掷远等指标来衡量。
2.4.3 耐力素质羽毛球运动中所需要的专项耐力不同于体能类长跑运动项目所需要的那种长时间的持续耐力,而是一种快速运动状态下间隔时间长短不一的速度耐力。
对抗中数千次的反复快速启动、移位、击球动作,持续的快速运动贯穿整场比赛,速度耐力素质在羽毛球运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强度高、间歇短的速度耐力应作为耐力重要考察的内容。
耐力素质可以通过800米跑、1500米跑等指标来衡量。
2.4.4 灵敏素质专项灵敏素质是运动技能和各种素质在运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一种身体与球和谐统一的特殊素质。
羽毛球击球最大飞行时速二百公里以上,球体在空中飞行速度快,方向变化多,对身体的灵敏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别体现在瞬间的方向距离感和突变能力上。
反应快,灵敏素质好,这是确保羽毛球快速多变风格的基本条件。
灵敏素质可以通过视动简单反应时、立卧撑测试、十字变向跑等指标来衡量。
2.4.5 柔韧素质柔韧素质指人体活动时各关节肌肉和韧带的弹性和伸展度。
关节肌肉柔韧性好,上下肢和躯干动作协调能力强,完成运动技术动作合理,运动速度快。
柔韧素质低下,就会造成动作幅度不大,韧带僵硬,将影响技战术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柔韧素质可以通过下叉、体前屈、俯卧背伸等指标来衡量。
2.5 心理因素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体育中的广泛应用,比赛中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势均力敌、实力相当的情况屡见不鲜,在这种情况下获胜往往取决于运动员心理因素上的优势,有时比赛中出现以弱胜强的实例,除意外伤病外无不是心理上的因素所制。
很显然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羽毛球运动员所必备的,也是运动员选材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运动心理选材是运用现代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及手段,结合现代竞技理论来选拔优秀的运动员以及优秀运动员后备力量的过程。
运动员的心理活动对运动员技战术的正常发挥,运动成绩的好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运动员能否在比赛中调控自己的心理,利用对方的心理在现在的比赛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青少年运动员的选材中对于运动心理选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3 结束语总之,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上看,运动员科学选材是指根据各运动专项竞技能力构成的基本特点,以科学测试和预测的方法,从众多儿童少年和运动员后备力量中,比较准确的选拔出先天和后天条件均较优秀的运动人才。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选材的成功也意味着训练成功的一半。
在不同的年龄段,选材标准的侧重点还会有所不同,但少儿阶段的选材无疑属于基础性的选材,教练员一定要加倍重视,力争选出更多具有运动天赋的优秀苗子,为培养更多的顶尖羽毛球运动员做贡献。
【参考文献】[1]战红,马静,孟大为.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选材[J].辽宁体育科技,2008,3.[2]程勇民,梁承谋,阎济宁,金花.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科学选材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4.[3]张少辉.浅谈我国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男子单、双打选材新思路[J].体育师友,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