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科学选材探讨

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科学选材探讨

【摘要】现代竞技体育要获得优异成绩,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及科学管理是保障提高竞技水平的三大要素。运动员科学选材是竞技运动的开始,既是一个选拔优秀运动后备人才的过程,也是培养优秀运动人才和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羽毛球运动的特点,提出科学选拔基层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方法。

【关键词】羽毛球;运动员;选材

羽毛球项目属于隔网对抗性运动,具有小场地、短距离、变速、变向的快速运动的专项特征。比赛中,完成动作的目的是减少主动或被动的失误,打破对方防守得分或阻止对方得分。羽毛球专项的基本动作虽然不多,但由于在比赛时受对手、同伴和场地等制约,实战中技术变化较多,并有明显的特征。羽毛球项目的特点可概括为一“快”,二“全”。所谓“快”,即启动快,弹跳高,击球快,回位快;运动形式的特点为时间短,强度高,时有间歇,因此,速度和速度耐力是基础。“全”是羽毛球项目的另一特点,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必须具备全面的攻防能力,高超的控制和反控制的能力,良好的有氧耐力是羽毛球比赛胜利的基础。

随着世界羽毛球运动的不断发展,运动员更应该朝着“快速、全面、进攻、多变”的方向努力。为了保持我国羽毛球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必须抓好对后备力量的培养,结合羽毛球专项特点,进行符合羽毛球运动发展趋势的科学选材,是提高羽毛球运动竞技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竞技运动的发展,其水平正在逐步接近人类自身的身体极限,普通的青少年很难成为未来竞技场的优胜者,只有在充分研究和认识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和遗传特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综合运用有关知识,采用调查、测试、评价和预测等科学手段,把具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选拔出来,进行科学训练,才能获得较好的竞技能力。

1 羽毛球运动员初级选材测试内容及要求

1.1 测试的内容

羽毛球运动员初级选材测试的内容主要包括少儿选手的形态、机能、身体素质、技战术及心理素质等5大类。形态测试内容包括身高、上肢长、下肢长等;机能包括心功能指数、肺活量和体重等;身体素质测试包括50m跑、立定跳远、1500跑、单摇或双摇跳绳、羽毛球掷远和5次上网步、后退步前后跑等;技战术测试的技术动作包括手法(准备、引拍、击球、跟进)、步法(起动、移动、制动、回动)等基本技术,战术测试包括战术意识和应用能力等;心理素质测试包括视动、操作思维和动作控制能力等。

1.2 技术测试的要求

即使是对少儿选手而言,在基本技术的要求上也不能马虎。从握拍开始就应

该要求合理、规范、灵活,准备姿势合理、协调;引拍的轨迹有利于创造击球条件,完成引拍的动作要快;击球发力要集中,击球点适宜,动作的一致性好;击球后身体重心能迅速跟进,连贯性好。在步法上要求站位较灵活,符合基本技术和战术对下肢动作的要求,即起动速度快、及时和准确;移动步法连贯、灵活、节奏掌握得好;重心回动恢复快,全身协调性要好。

2 羽毛球运动员选材需关注的问题

2.1 遗传选材

运动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运动员掌握技术的速度和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训练和环境等其它因素共同决定的。运动能力的遗传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表现出明显的连续性、相关性和阶段性特征。也就是说,只要具有卓越运动才能的亲代不属于极端的个体,其子代中不但有50%以上的个体也具有优越的运动才能,而且有可能出现越来越亲代的个体。因此,在选材时,教练员一定要充分重视影响少儿羽毛球运动员运动能力发展的遗传因素,在家庭调查中注意家族成员的体型特征、体质、个性和家庭特殊素质,对经过筛选的运动员一定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注意其是否有遗传疾病和先天不足现象,并辨证地把握上述3项遗传特征,进一步提高选材的科学性。

2.2 生长发育选材

认识和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是科学选材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只有充分认识和掌握了竞技能力的生长发育规律,准确而科学的判断发育速度、鉴别发育类型等问题,才能使选材工作更加科学,对未来的预测更加准确。

儿童少年作为从事竞技体育的生力军,其对竞技运动的热爱和其自身具备的先天素质都是决定是否能力成才的关键。研究证实,儿童少年生长发育速度直接关系到选拔成功率,即若将那些发育程度偏大、运动能力提早表现的儿童少年误认为是优秀人才,优先选入运动队或少体校培养时,往往会将那些可能更有运动才能,而暂时还未充分发育或由于发育期高潮持续时间长而推迟成熟的“大器晚成”者排斥在外。实践证明:前者的运动能力,是由于提早发育与提早成熟而暂时领先,而后者才可能是真正的登峰人才。

总之,早发育者由于开始发育年龄早,形态、机能和素质起点低,发育期短,提高与改造的幅度小,运动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而正常发育者由于持续时间的明显延长,使得形态、机能和素质的“自然增长”明显加大,这样,潜在运动能力得到充分的表现,十分有利于后天训练的诱导,故成才率最高。

2.3 形态特征

从实践的角度分析,身高高者,具有明显的空中优势,但是在处理“下手球”时,由于躯干下俯幅度的增大,会影响“下手”技术的发挥;同时,身高高者必然步幅大,当调整步法能力差。体重大者,则耗氧量大,而耗氧量与体表面积成正

比,在其它生理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同样身高的运动员,体重小者,其有氧能力相对较大。因此,羽毛球运动员应选择身材比例比较匀称,体重相对较轻者为宜。这样既保证击球的力量,又能减轻运动员的静力和动力负荷,使他们具有较好的速度、灵敏和有氧代谢的能力。

此外,考虑到羽毛球技术需要尽量减少躯干俯仰的幅度,所以,运动员躯干短,上肢长,将会增加力臂,加大杠杆的效应,有助于运动员快速发力。再者,若运动员手指长,将有助于牢固而灵活的抓握球拍,使“手法”细腻有力。当然,为了减小运动员转体时的转动惯量,提高转体的灵活性,所以,臀部肌肉上提,骨盆窄的运动员要占优势一些。对于青少年而言身高有较大的可塑性和未知性,在训练过程中变化很大,所以青少年运动员选材过程中身材比例比身高更为重要。2.4 运动素质

运动素质也是影响羽毛球运动员临场技战术水平发挥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从组成运动素质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5个方面来科学选材。

2.4.1 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是羽毛球运动的核心,考察少儿基层羽毛球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应以考察其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动作频率)和急停、急动的变向、变速的移动速度为主。要求动作速度快速为重中之重,具体包括脚步向各个方向移动的动作频率、各种步法的动作频率、各种手臂挥动的动作频率等。速度素质可以通过测量50米跑、单摇跳绳、5次左右两侧跑、5次直线进退跑、10秒脚踏频率等指标来衡量。

2.4.2 力量素质

羽毛球运动员虽不太强调发展绝对力量,但应在具有一定的绝对力量的基础上发展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以保证比赛所需要的较强动作发力和长时间的奔跑、蹬、跳、跨以及上肢的连续击球动作。少年时期,由于神经系统、骨骼、肌肉发育还不大成熟,表现出年龄越小力量素质也越差的特点,虽不对力量素质有过多的要求,但对基础力量的考察也应当列入其中。比如,反弹性爆发力强,反弹性爆发力是获取制空权的保证,这也是科学选材的重点内容。力量素质可以通过立定跳远、羽毛球掷远等指标来衡量。

2.4.3 耐力素质

羽毛球运动中所需要的专项耐力不同于体能类长跑运动项目所需要的那种长时间的持续耐力,而是一种快速运动状态下间隔时间长短不一的速度耐力。对抗中数千次的反复快速启动、移位、击球动作,持续的快速运动贯穿整场比赛,速度耐力素质在羽毛球运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强度高、间歇短的速度耐力应作为耐力重要考察的内容。耐力素质可以通过800米跑、1500米跑等指标来衡量。

2.4.4 灵敏素质

专项灵敏素质是运动技能和各种素质在运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一种身体与球和谐统一的特殊素质。羽毛球击球最大飞行时速二百公里以上,球体在空中飞行速度快,方向变化多,对身体的灵敏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别体现在瞬间的方向距离感和突变能力上。反应快,灵敏素质好,这是确保羽毛球快速多变风格的基本条件。灵敏素质可以通过视动简单反应时、立卧撑测试、十字变向跑等指标来衡量。

2.4.5 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指人体活动时各关节肌肉和韧带的弹性和伸展度。关节肌肉柔韧性好,上下肢和躯干动作协调能力强,完成运动技术动作合理,运动速度快。柔韧素质低下,就会造成动作幅度不大,韧带僵硬,将影响技战术水平的进一步发展。柔韧素质可以通过下叉、体前屈、俯卧背伸等指标来衡量。

2.5 心理因素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体育中的广泛应用,比赛中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势均力敌、实力相当的情况屡见不鲜,在这种情况下获胜往往取决于运动员心理因素上的优势,有时比赛中出现以弱胜强的实例,除意外伤病外无不是心理上的因素所制。很显然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羽毛球运动员所必备的,也是运动员选材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运动心理选材是运用现代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及手段,结合现代竞技理论来选拔优秀的运动员以及优秀运动员后备力量的过程。运动员的心理活动对运动员技战术的正常发挥,运动成绩的好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运动员能否在比赛中调控自己的心理,利用对方的心理在现在的比赛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青少年运动员的选材中对于运动心理选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3 结束语

总之,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上看,运动员科学选材是指根据各运动专项竞技能力构成的基本特点,以科学测试和预测的方法,从众多儿童少年和运动员后备力量中,比较准确的选拔出先天和后天条件均较优秀的运动人才。“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选材的成功也意味着训练成功的一半。在不同的年龄段,选材标准的侧重点还会有所不同,但少儿阶段的选材无疑属于基础性的选材,教练员一定要加倍重视,力争选出更多具有运动天赋的优秀苗子,为培养更多的顶尖羽毛球运动员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战红,马静,孟大为.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选材[J].辽宁体育科技,2008,3.

[2]程勇民,梁承谋,阎济宁,金花.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科学选材研究[J].广州

体育学院学报,2007,4.

[3]张少辉.浅谈我国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男子单、双打选材新思路[J].体育师友,2011,4.

羽毛球运动的选材及训练-精选资料

羽毛球运动的选材及训练 1、前言 羽毛球运动近几年在国内外得到快速的发展。同时,随着国际整体羽毛球水平的提高对羽毛球运动员身体素质、技术动作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它是运动员竞争的基本因素之一,也是观众为之痴迷的原因。不论是休闲运动还是竞技比赛,羽毛球运动员都是通过在场上不停的跳跃、脚步移动、转体、挥拍,合理的运用各种击球技术在场上进行往返还击。这就要求了羽毛球运动员必须具备上肢、下肢、腰部的力量。羽毛球运动者心率可达到160~180次/分钟,羽毛球要求参与者心跳强而有力、肺活量大、耐力强。我国的羽毛球运动应与国际接轨,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了解羽毛球运动,了解羽毛球运动应具备的素质、技术。真正的做到从选材到训练的科学实施,科学管理[1]。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羽毛球研究学者文献 2.2统计分析法:统计羽毛球名将身高、体重、训练方法 2.3实地调查法:到羽毛球场地实际调查数据。 3、分析与讨论 3.1羽毛球的选材材 3.1.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表明,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状态、

反应能力、智力等,都是受到遗传的影响。著名运动员的子女在运动天赋方面也有一定的几率优秀与其他人。因此,羽毛球运动员选材的考虑应优先考虑运动员名将子女。 3.1.2身体形态 根据运动研究,不同的体育项目所要求的运动员身体形态各不相同,运动员不同的身体形态所表现出来的运动成绩也不相同[2]。羽毛球比赛,网高1.55米,场地平分两个半场,所以要求运动员有一定的身高。男子身高=103.35-(0.265×月龄)-(0.134×体重公斤)+(0.42×身高)+(0.334×两臂张开长度)女子身高=35.29-(0.109×体重公斤)-[0.112×(两臂张开长度-身高)]+(0.843×两臂张开长度。 3.1.3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能够充分发挥技术的关键,随着比赛的激烈程度加剧,运动员承受的心理压力往往比平时高很多,在激烈的比赛中运动员必须剧本强烈的自信心,高昂的斗志。羽毛球选材要依据运动心理学和现代心理学的理论方法手段科学实施。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心理的调控,对运动技术的发挥和比赛成绩的好坏起关键作用。 3.1.4生理机能 从幼儿到成人,心肺功能指标具有稳定性,但是其中最稳定的是脉搏频率和呼吸频率等,每年相关系数维持在0.6~0.9。10~12以及16~17岁这两个阶段最为稳定,但由于16~17的

羽毛球运动员的科学选材

羽毛球运动员的科学选材 本文档旨在为羽毛球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提供详细参考。以下是本文档的详细内容: 1:简介 1.1 羽毛球运动员的特点 1.2 科学选材的重要性 2:选材的基本原则 2.1 年龄和体能要求 2.2 技术能力和天赋 2.3 心理素质和意志力 2.4 羽毛球队伍的需求 3:年龄段划分及选材建议 3.1 幼儿期(3-6岁) 3.1.1 培养兴趣和基本动作能力 3.1.2 增强身体协调和灵活性 3.2 少儿期(7-12岁) 3.2.1 注重基本技术的训练

3.2.2 发展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3.3 青少年期(13-18岁) 3.3.1 进一步技术提高和战术意识培养 3.3.2 加强体能训练和特殊技术训练 3.4 青年期(19-25岁) 3.4.1 专业化训练和高水平比赛 3.4.2 持续提高技术和战术能力 4:选材的具体评估方法 4.1 体能测试 4.1.1 爆发力测试 4.1.2 耐力测试 4.1.3 灵敏度测试 4.2 技术能力评估 4.2.1 接球技术评估 4.2.2 发球技术评估 4.2.3 运动战术评估 5:选材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5.1 选材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5.2 选材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5.3 选材的合理性和客观性 5.4 选材的团队合作和协调性 6:附件 7:法律名词及注释 7.1 选材:根据特定标准和要求,在候选人中进行挑选和筛选。 7.2 科学选材:基于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利用系统方法进行选材。 7.3 技术能力:指个体在特定领域或活动中所具备的技术技能和能力。 7.4 羽毛球队伍的需求:羽毛球队伍根据自身情况和比赛需要,对选手的要求和需求。

羽毛球运动员科学选材研究

羽毛球运动员科学选材研究 羽毛球是一项广受欢迎的体育运动,对于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身心健康具有显著作用。在羽毛球比赛中,优秀的运动员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然而,要成为优秀的羽毛球运动员,除了后天的努力和训练,先天的条件和素质也起着重要作用。科学选材作为一项重要技术,能为教练和运动员提供科学的依据,帮助挑选出更具潜力的人才。 身体素质是成为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基础和保障。科学选材首先要考虑的是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灵敏度:羽毛球比赛需要运动员快速移动、迅速反应,因此灵敏度是挑选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重要指标。 速度和耐力:羽毛球比赛对运动员的速度和耐力要求很高,挑选具备出色速度和耐力的运动员有助于在比赛中占据优势。 柔韧性和协调性:羽毛球运动要求运动员具备较好的柔韧性和协调性,以完成各种技术动作。 例如,林丹作为羽毛球界的顶尖选手,就展现出了出色的身体素质。他在比赛中快速移动、迅速反应,同时具备良好的耐力和柔韧性,从而赢得了众多荣誉。

技术水平是成为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科学选材在考虑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要重视技术水平的考察。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基本技术:挑选掌握扎实基本技术的运动员,有助于培养他们在比赛中的应变能力和技术运用能力。 专项技术:针对羽毛球比赛的实际需要,应挑选掌握多种专项技术的运动员,如杀球、网前球、吊球等。 技术组合与创新能力:科学选材过程中,要重视挑选具备技术组合与创新能力的运动员,他们在比赛中更有可能发挥出独特的竞争优势。除了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外,心理素质对于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培养也至关重要。心理素质包括意志品质、抗挫折能力、自信心等多个方面。在科学选材过程中,对心理素质的考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意志品质:优秀的羽毛球运动员必须具备顽强的意志品质,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坚持不懈,努力克服。这种品质可以通过各种比赛和训练来培养和提高。 抗挫折能力:羽毛球比赛中,运动员会经常遭遇失分、失误等挫折,因此抗挫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选材时要挑选那些在面对挫折时能够

羽毛球运动员的科学选材

双新小学羽毛球运动员的科学选材制度羽毛球运动员选材就是选拔羽毛球运动天才,运动员科学选材的核心,就是把那些具有从事某项运动特殊先天能力的少年选拔出来,给以专门训练,使他们的先天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发展,从而达到较高的竞技水平。选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测评,二是定向。前者是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将适龄者形态、生理、生化、心理以及遗传等诸方面的特征测量出来;后者是指根据测评结果与专项特点预测未来的竞技能力。其中心任务是在羽毛球运动各项中寻找更具运动天赋,能达到更高运动成绩的人才。有人断言:“选材成功意味着训练成功的一半.”选材的意义和作用在于:1.体育情报和体育科研的现代化使世界范围的运动训练方法日趋接近,选材便成为胜败的关键。2.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运动天才。3.可保证多年系统训练的顺利实施。4.为运动员训练过程最佳竞技年龄区间的确定提供依据。 羽毛球运动员选材的理论、方法等是整个科学选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羽毛球运动主要靠体能,而体能更依赖于天赋和遗传,羽毛球运动员的选材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也更加困难和复杂。 第一节羽毛球运动选材的步骤与标准 一羽毛球运动选材的步骤 羽毛球运动选材一般可分如下四个步骤: 第一,分析决定专项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 第二,确定预测专项运动成绩的主要指标;

第三,根据预测指标进行测试和评定; 第四,对运动成绩的稳定性和提高程度进行评价。羽毛球运动员的选材,包括从一般性的观察、测试直到最后确定应否对其进行有计划的专项多年系统训练这一完整的过程。这一过程往往要持续二至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根据不同时期选材工作的任务的不同,可将选材分为三个阶段段,即初选、复选和优选阶段。 (一)初选阶段 初选工作的范围较为广泛,主要任务是初步测试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进行健康检查,评定发育程度。教练员首先通过不同途径对适龄儿童或少年进行普遍的观察和简易的测试,了解每个人的家族史与个人体育活动史,判定发育程度,测定各自在形态、机能及心理等方面的遗传特征,以此判定其是否适于参加运动训练,初步选出训练对象。 初选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可根据训练体制及组织工作的特点而定。实践中可采用以下三种形式:一种是以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特定制度为基础进行,如“体育锻炼标准”等。另一种是通过中小学生的运动竞赛发现人才,这是进行初选的重要途径。第三种则是对适龄儿童进行普及性的测试。 (二)复选阶段 此阶段主要任务是评定身体发育水平以及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增长速度,预测专项运动成绩的发展潜力。对通过初选挑选出来的儿

论排球、羽毛球运动跨项选材

论排球、羽毛球运动跨项选材 龚顺玮;李鹏;房信宇 【摘要】运用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对比排球和羽毛球专项基础动作、身体形态、供能类别和力学特点,探究两专项的异同点,为两专项双向跨项选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在身体形态方面:排球运动员身高明显高于羽毛球运动员,但是克托莱指数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两个专项对体型要求基本相同,都是要求四肢较长,指距较宽,能够在制空权上取得优势的运动员.2)在基本技术动作方面:两个专项的移动动作和扣球/扣杀基本一样,但排球的扣球和羽毛球的扣杀动作存在差异,羽毛球扣杀时需要转体,前臂需要内旋,手腕需要闪腕,排球扣球时需要助跑起跳.3)在力学方面:两个 专项在上臂运动中都属于鞭打动作,但存在内收外展角、内收角速度、最大伸角度、最大屈角速度以及躯干的扭转不同,这也说明了在上臂运动中羽毛球多挥动小臂扣杀,排球多挥动大臂扣球.4)在供能方面:优秀的排球和羽毛球运动员在最大摄氧量上没有差异,并且都是以有氧运动为基础,无氧代谢为主的供能方式. 【期刊名称】《湖北体育科技》 【年(卷),期】2018(037)005 【总页数】5页(P435-438,456) 【关键词】选材;排球;羽毛球;运动员 【作者】龚顺玮;李鹏;房信宇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开 封,475001;郑州一中国际航空港实验学校,河南郑州,45116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42-847 我国跨项跨界选材的正式提出是2017年3月8号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 心在召开全国冬季项目备战2022年冬奥会跨项跨界选材工作中提出的。在国际和国内体坛中,跨界跨项选材已经有了成功的先例,甚至有些人在跨界跨项后取得了在原项目无法达到的成绩。例如我国单板U型槽世界冠军刘佳宇曾是武术运动员,乌克兰足球名星舍普甫琴科,在青少年时期曾经是羽毛球运动员,德国青少年网球冠军诺维茨基之前曾是篮球国家队大前锋[1]。因此,跨项跨界选材是运动员取得成绩、扩宽道路的重要选择,也是国家吸收人才的重要手段。羽毛球发展现状:全国青少年的后备人才储备合理,在我国,羽毛球既是受大众热爱的健身形式,也是传统竞技优势项目,有很多青少年积极投身羽毛球训练中,为推动羽毛球运动发展和丰富后备人才资源做出了贡献。但是羽毛球人才培训“基地”的区域分布存在不均衡性,反映了全国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开展程度的差异性[2]。排球(以河南省为例):河南省的青少年排球运动员选材不理想,途径多元化,主要是教练员从小学和初中进行选拔或者同学他人介绍和推荐;并且存在河南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员选材经费较少、设备不足的情况;选材不科学,注重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方面, 忽视了智力和心理方面的测试[3]。两专项的双向跨项选材能够解决运动员在本专项成绩不理想,让排球和羽毛球运动更好更快的发展。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排球和羽毛球运动员的运动指标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选材及长远科学训练规划

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选材及长远科学训练规划 众所周知,在竞技体育运动中不是每一个健康适龄者都能成为世界冠军,只有那些具有天赋 的运动员,才能攀上世界的顶峰。为此,选材是职业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前提和基础。有人断言,选材成功意味着训练成功了一半。羽毛球这项无论是对单兵作战或是双人合作作 战均对应变能力要求很高的项目,选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羽毛球成绩,关系 到羽毛球事业能否后继有人及兴旺发达的问题,因此,为此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精选优秀 羽毛球苗子,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练的重视。 二、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测试年龄段为2001年—2005年出生,测试对象八至十二岁,人数15人。 2.研究方法 把成材队员的形态和素质与初选对象进行比较、分析。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业余体校的主要任务是向各级运动队输送优秀的苗子。要完成这一任务,一是要选好苗子, 早期培养;二是要进行长期系统的科学的基础训练。 我认为选材是首要的。在选拔苗子时,我采用以下步骤和方法。 1.目测和家系调查 目测即选同龄组里个子偏高、体形匀称的,这种方法较为直观。家系调查则采用发放家系调 查表,了解其父辈、祖辈的身高情况、健康状况以及了解其出生时的生产情况。因为羽毛球 运动是一项技术性强、战术变化多且强度大的运动,它属于技术类隔网对抗项目。 根据技术动作与运动力学原理,在初中级选材阶段,对少年儿童运动员的形态是有一定的要 求的。 选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体形 选择以体形匀称,身臂略长,体重适中者为佳。具体讲,就是头要尖、颈要长、肩要平、胸 要直、臀不重,脚弓深(最忌平板足)、臂靠耳,髋展大、前臂长、手要宽。 (2)身高 根据羽毛球运动的特点以及优秀运动员的成材情况来看,男子身高1.75米—1.85米,女子身高1.63米—1.73米为最佳。采用拍摄骨龄(腕骨的骨化程度)的方法和根据遗传因素预测未 来身高,已为广大教练员所采用。 在实际选材中,还需注意的是了解选材对象的发育程度,特别是是否存在性早熟的现象,因 为性发育成熟的过程与身高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性早熟者的身 高发展有很大的限制。判别是否性早熟,除从生理特征判别外,还可从脑颅形态特征来判别。因为头颅在解剖学上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在青少年发育过程中,面颅的变化较大,且持 续时期长,即面颅的定型时期较晚。而脑颅的定型较早,这显然与脑的发育和成熟较早有一 定的关系。因此,脑颅是否定型早,其形态特征可成为判别运动员是否早熟的依据之一。

运动训练与运动员选材的关系探讨

运动训练与运动员选材的关系探讨 运动训练与运动员选材的关系探讨 一、运动训练与运动员选材的重要性 1. 运动训练和运动员选材是体育竞技的关键。 2. 选材的质量决定了训练的成败,也决定着竞赛的最终结果。 3. 合格的运动员要不断受到合理的训练,以使其达到理想状态,从而在竞赛中取胜。 二、运动训练与运动员选材的作用 1. 根据运动训练的科学要求,适宜的运动员选材是训练的基础。 2. 运动员选材确立后,训练层次就可以确定下来了,从而有利于合理安排训练任务。 3. 根据选材运动员的特点,加强在基本功、训练方法、技术技能、竞技心理、训练效果等方面的把握和训练,使其达到最佳状态。 三、运动训练与运动员选材的关系 1. 针对不同的运动员,采取不同的训练要求,才能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这一切都以运动员选材为基础。 2. 合理的运动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技能和选拔者,这是建立在合格的运动员选材和训练过程中不断改进的基础上的。 3. 运动员选材与训练是一样的相互影响,合理的选材可以为训练提供

指导,也能够受益于运动训练的进步。 四、运动训练与运动员选材的关键 1. 科学的运动员选材是训练成功的关键,运动训练的有效性也取决于合理的选材。 2. 运动员选材的目的就是要在有限的人资源中,精准地选出对训练有帮助的强者,作为训练的主力军。 3. 同时,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也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及时发现并调整个别运动员的状况,以提高运动员的训练质量。 总结:运动训练与运动员选材是体育竞技的关键,合理的运动员选材是训练成功的基础,是运动训练不断提升的前提。在运动训练中,要结合运动员的特点,合理安排训练任务,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坚持分级训练,因材施教,都为促进运动员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少年业余体校羽毛球运动员选材与训练探讨 文档

少年业余体校羽毛球运动员选材与训练初探 摘要 现代竞技运动项目越来越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羽毛球业余训练是我国羽毛球运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水平高低关乎着我国未来羽毛球运动的发展水平。那么如何更好地选拔天赋较好的运动员,参加系统的羽毛球运动训练,提高成材率,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为高级运动队输送起点较高的人才,科学的选材与育才已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对羽毛球运动员的原始选材与训练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提出了一些理论性的建议,供广大教练员一起讨论。 关键词:业余体校羽毛球项目选材 1 前言 对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进行科学的选材与训练,将会大大提高如今选材的成功率。我国羽毛球运动技术水平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能保持高水平, 很重要原因就是狠抓了初级选材与训练这一基本过程。由原来的凭经验的选材与训练逐渐进入到科学合理的选材与训练。现如今世界高水平运动员的启蒙训练年龄和夺取世界冠军的年龄都在不断提前,这对于我们业余体校的训练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些年来,我们在对业余体校中的少年运动员的选材与训练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本文对此进行分析讨论。 2.业余体校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原始选材测试内容及要求 运用羽毛球运动员选材的五大类基本内容,结合教练员设计的内容,对实验对象50人(30男,20女)进行实验选材,选择基本符合运动员成才的标准。选材基本内容如下:①形态类:身高、克莱托指数(体重/身高×1000)②机能类: 心功能指数③素质类:15米往返绕杆跑、1分钟单摇、羽毛球掷远、立定跳远④技术类⑤教练员评定

2.1测试的内容 身体形态是指身体外形的构成,通过对当今世界优秀羽毛球运动员进行分析发现他们的身高都不是特别高,但他们的身材比例比较匀称。例如林丹、李宗伟、陶菲克等。这是由于羽毛球运动员的技战术评定分手法和步伐两种,身体比例好的运动员,其肢体和关节的灵活度柔韧性都好,在步伐启动重心调节及出手速度等方面均具有优势。所以在青少年的选材过程中,身材比例是否匀称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羽毛球比赛的结构方式决定了比赛时的供能特点,即以有氧代谢为基础,无氧为辅的综合供能。由于羽毛球比赛不受时间限制。因此,体能消耗大,肌肉活动强度高,这就要求受选者必须具备较高的能量代谢水平和较高的心肺功能。生理机能可以通过心功能指数、肺活量与体重的比等指标来衡量。 羽毛球运动具有快速、灵活、对抗激烈、变化多端等特点,所以在一场高水平羽毛球比赛中,选手必须完成各种急停、急起、移动、挥臂击球等快速动作。选手在运动中速度的快慢,力量的大小、耐力、灵敏等素质的好坏,都直接影响着运动成绩的优劣。双方选手在长时间内快速、多变、大负荷的对抗,对运动素质要求极高,因此,运动素质也是影响羽毛球运动员临场技战术水平发挥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从组成运动素质的速度、力量、灵敏、柔韧4个方面来科学选材。 表1 启蒙阶段(6-8岁)身体素质与专项基础运动能力评判标准 15米往返绕杆跑 1分钟单摇羽毛球掷远立定跳远(秒)(次)(米)(米) 优秀 8 良好 9.2 合格 10 160 150 120 7.50 7.00 6.00 1.72 1.52 1.42

体育心理范围内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选材研究

体育心理范围内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选材研究 作者:秦凯鹏 来源:《青少年体育》 2019年第6期 秦凯鹏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摘要:随着运动心理学的发展、训练手段的成熟,心理训练逐渐运用于运动员的运动训练中,成为日常训练中的关键环节,对提升运动员在赛场随机应变和心理素质的能力有着明显的效果。目前,国际上已将心理选材放在运动员选拔的首位。本文结合一些国外研究文献和项目发展趋势,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心理选材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体育心理;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选材 羽毛球项目具有灵活多变、方向性强、不确定因素多等特征,在选拔运动员的测试中,除身体素质的标准外,心理素质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羽毛球运动不断普及的同时,各国的竞技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竞技水平受到较大的威胁。在近期的大赛中,优秀运动员的成材率并不是特别理想,在国际赛场上往往会出现“孤军奋战”的现象。探究其解决策略就是需要储备大量的后备人才。而在运动员的选材上,心理选材是羽毛球项目选材忽视的关键因素。心理选材的关键问题是确定在正确的时间、用合适的指标进行,选拔出符合该专项的心理品质的潜力运动员。其目的主要是进一步提升后备人才的潜力空间、进一步提升人才的优秀率,避免潜力运动员的流失。 1 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心理选材的原则 1.1 注重心理选材的阶段性 在初级选材时,必须要重点考虑年龄这一要素,年龄段的分类能够最直接帮助教练员制定一个硬性标准。要保证初级选材与年龄相适应,通常情况下某项目初级选材年龄是刚达到最高成绩的年龄与所需训练的年龄之间的差额。根据赵俐敏的研究表明,(1)适合羽毛球运动员的训练阶段:男子11 岁,女子10 岁。(2)足够进入职业化团队的适当阶段:男运动员和女运动员的最佳阶段分别为:男子为(13.2±1.57)岁,女子为(13.0±1.71)岁。(3)运动员出最优成绩的阶段:全国冠军男性为平均年龄(19.5±1.51)岁,女性为平均年龄 (18.5±1.78)岁;世界级水平:男性为(20.9±2.20)岁,女性为(19.5±1.77)岁。 1.2 注重心理选材的长期性 一方面,心理因素的选材应该是漫长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在进行选材工作的同时要时刻关注运动员测试指标的空间幅度,而不是依靠仅有的数值进行评判,多次测评才能使数据和结果更加准确和科学。另一方面要着重发现和培养提升空间大的运动员。 1.3 注意心理选材的系统性 之前可能由于条件的约束,教练选拔人才大多是根据自身的经验,但是这一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缺陷,不能很好地提升成材率。若想尽可能全面化地选拔,在此过程中需要结合运

影响运动员选材的主要因素各选材层析的衔接

影响运动员选材的主要因素各选材层析的衔接 一、科学选材的内涵 科学选材根据运动员的生理、心理以及遗传学机能,抽取多样本数据,采用科学的、系统化的、精细化的方法和手段对具有某方面体育天赋的运动员进行选拔。它是按照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运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客观指标的考察,全面综合评价和预测,把先天条件优越、适合从事某项运动的人才从小选拔出来,进行系统的培养,并不断地监测其发展趋势的一个过程。随着选材理论的发展和推广应用,运动员选材从最初的自然选材、经验选材逐渐地过渡到科学选材。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应用数学等学科的发展以及在科学选材研究中的应用,科学选材理论内涵和深度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拓展。 二、科学选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长期以来,我国作为一个体育大国、体育强国,得益于各级体校为我国体育界输入大量人才。但体育本身所暴露出的一些缺点如训练艰苦、成材率低、就业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从事体育专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地方经济发展落后,资源投入不足、训练水平落后等原因造成部分体校生源不足、生源流失严重等现象。体育的发展,不仅依赖于资源的投入,更依赖于群众的积极参与,良好的群众参与度是体育水平提高的重要保证,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高体育水平就是要提高体育本身的吸引力、竞争力,从更高层面、在更广角度来讲

就是要展现体育魅力,吸引群众参与、从事体育行业。群众的积极参与和体育水平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体育水平的提高可吸引更多人才从事体育事业,壮大体育队伍,从而更加有利于体育水平的提高。那么如何吸引更多人才参与,就成了现代体育发展的一个难题,而提高体育成材率,则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提高体育成材率,除了需要后天的艰苦培养之外,更重要的是前期进行严格人才选拔,运用科学选材方法对人才进行选拔,并运用科学训练方法对人才进行培养,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体育成材率,增强体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促进体育的持续发展。 三、科学选材贯穿于整个训练过程中 从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来看,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科学管理已成为制约现代体育发展的三大要素。科学选材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透过客观指标、综合测试评价和预测,把先天条件优越的人才避选出来;科学训练采用系统化的、科学化的方法对选拔出的人才进行训练;科学管理借由科学理念、工作流程,对学员与训练任务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性的研究,通过标准化与客观分析的方式,达到效率极大化与训练效果极优化的目的。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科学管理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不可分割。科学选材是保障,为科学训练和科学管理提供人才保证,科学训练是方法,科学管理是手段,二者共同作用促进人才的成长、发展。科学选材贯穿于运动员成长的各个阶段。科学选材分为初级选材、中级选材、高级选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和标准。初级选材阶段选出适合某项目的人才,中级选材侧

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科学选材探讨

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科学选材探讨 作者:蔡毅峰 来源:《科技视界》 2013年第1期 蔡毅峰 (厦门市湖里区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福建厦门 361012) 【摘要】现代竞技体育要获得优异成绩,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及科学管理是保障提高竞 技水平的三大要素。运动员科学选材是竞技运动的开始,既是一个选拔优秀运动后备人才的过程,也是培养优秀运动人才和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羽毛球运动的特点,提出科学选拔基层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方法。 【关键词】羽毛球;运动员;选材 羽毛球项目属于隔网对抗性运动,具有小场地、短距离、变速、变向的快速运动的专项特征。比赛中,完成动作的目的是减少主动或被动的失误,打破对方防守得分或阻止对方得分。 羽毛球专项的基本动作虽然不多,但由于在比赛时受对手、同伴和场地等制约,实战中技术变 化较多,并有明显的特征。羽毛球项目的特点可概括为一“快”,二“全”。所谓“快”,即 启动快,弹跳高,击球快,回位快;运动形式的特点为时间短,强度高,时有间歇,因此,速 度和速度耐力是基础。“全”是羽毛球项目的另一特点,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必须具备全面的攻 防能力,高超的控制和反控制的能力,良好的有氧耐力是羽毛球比赛胜利的基础。 随着世界羽毛球运动的不断发展,运动员更应该朝着“快速、全面、进攻、多变”的方向 努力。为了保持我国羽毛球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必须抓好对后备力量的培养,结合羽毛球专项 特点,进行符合羽毛球运动发展趋势的科学选材,是提高羽毛球运动竞技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竞技运动的发展,其水平正在逐步接近人类自身的身体极限,普通的青少年很难成为未来竞技 场的优胜者,只有在充分研究和认识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和遗传特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运 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综合运用有关知识,采用调查、测试、评价和预测等科学手段,把具有 运动天赋的青少年选拔出来,进行科学训练,才能获得较好的竞技能力。 1 羽毛球运动员初级选材测试内容及要求 1.1 测试的内容 羽毛球运动员初级选材测试的内容主要包括少儿选手的形态、机能、身体素质、技战术及 心理素质等5大类。形态测试内容包括身高、上肢长、下肢长等;机能包括心功能指数、肺活 量和体重等;身体素质测试包括50m跑、立定跳远、1500跑、单摇或双摇跳绳、羽毛球掷远和 5次上网步、后退步前后跑等;技战术测试的技术动作包括手法(准备、引拍、击球、跟进)、步法(起动、移动、制动、回动)等基本技术,战术测试包括战术意识和应用能力等;心理素 质测试包括视动、操作思维和动作控制能力等。 1.2 技术测试的要求 即使是对少儿选手而言,在基本技术的要求上也不能马虎。从握拍开始就应该要求合理、 规范、灵活,准备姿势合理、协调;引拍的轨迹有利于创造击球条件,完成引拍的动作要快; 击球发力要集中,击球点适宜,动作的一致性好;击球后身体重心能迅速跟进,连贯性好。在 步法上要求站位较灵活,符合基本技术和战术对下肢动作的要求,即起动速度快、及时和准确;移动步法连贯、灵活、节奏掌握得好;重心回动恢复快,全身协调性要好。

运动员科学选材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运动员科学选材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运动员科学选材中的几个重要问题。首先,文章分析了影响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因素,包括训练策略、社会参与、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然后,文章着重讨论了选材过程中检测和筛选方法,并根据不同类型的运动员需求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对策。本文还对运动员科学选材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及综合评价了相关学科取得的成就。 关键词:运动员科学选材,训练,遗传因素,检测,筛选 正文: 本文在探讨运动员科学选材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影响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因素,探讨了有利于高效选材的训练策略、社会参与、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等。在检测和筛选方法这一部分,文章针对不同类型的运动员需求,根据特定的情况提出了更多的建议和对策。此外,文章还就运动员科学选材发展趋势进行了评价,分析不同学科在选材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可能会遇到的挑战。综上所述,本文总结出影响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因素,以及合理使用检测和筛选方法进行有效选材的可行性技巧。应用运动员科学选材有助于培养最优秀的运动员。要想有效地进行选材,首先,应根据大纲规定开展训练策略,使参与性和竞争力达到最佳水平,并引入多样化的训练方法以满足不同运动员的特征。此外,应充分考虑社会因素,通过及时的信息采集和竞赛录取,发现优秀运动员的潜力。还有,可以从遗传学的角度出发,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发现运动员的特殊表现。最后,应该根据室内外环境创造最佳训练条件,以使训

练效果达到最佳。 此外,在运动员科学选材中,检测和筛选方法也非常重要。首先,可以采用体能测试、心理测试以及技术测试来检测运动员的实力,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合理的筛选。实施技术测试的同时,还要提供充分的心理辅导,帮助运动员调整情绪,调节压力,同时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其次,可以采用特定的视频技术来检测运动员的表现,从而更好地评估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了解运动员在特定条件下的表现。最后,应结合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及实际训练情况,合理开展项目实践,为运动员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总之,应用运动员科学选材的方法可以有效提升运动员等级,激发运动员的潜能,保证运动员的全面发展。除了训练策略、社会参与、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之外,还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选材,有助于发现优秀运动员的潜力。例如,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各种真实环境,以验证参赛者能力,更准确地评价运动员的表现。此外,可以采用大数据技术,借助电子化的管理系统,结合大量历史数据,更好地识别优秀运动员的潜力。 从运动员科学选材发展趋势上看,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将对运动员科学选材带来新的变化,而机器学习技术将给检测和筛选方法带来重要影响。如果可以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有效地处理运动员筛选过程中的数据,将有助于加强运动员筛选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无人机技术也可以应用于运动员科学选材,有助于拍摄高质量的体育视频,更好地了解运动员的技术表现。

浅谈我国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男子单、双打选材新思路

浅谈我国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男子单、双打 选材新思路

1 前言 翻开中国羽毛球参加奥运会比赛成绩册,还没有拿过一届奥运会男双项目金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在代表着世界最高水平的奥运会羽毛球男双决赛和亚运会男双项目比赛的冠军领奖台上,都没有我们中国运动员的身影。我们的男子双打运动员一次又一次地在家门口与奥运金牌、亚运金牌失之交臂,擦肩而过。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国家队有那么多的智囊团、专家组,有那么好的训练后勤、保障队伍,还有全国二十几个省市队教练、运动员呈阶梯状队伍的后备人才储备,经我们国家培养的教练队伍还正源源不断地输往世界各个国家、地区传授羽毛球技术……即使这样,我们的男双还是一块“软肋”,在世界传统男双项目印尼、韩国、马来西来、丹麦等国家男双面前,我们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仅靠老帅汤仙虎指导培养出的“风云组合”也因年龄问题开始走下坡了。事实告诫我们:被动、落后就要挨打!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承认失败,承认自己的不足,反省一下自己的训练、选拔和竞赛体制,尤其是对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早期训练、选拔是否合理? “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这里,我想从中国男双项目在奥运会、亚运会比赛中的失败去探索和寻求,发现一些根源上的东西,为中国羽毛球特别是男双项目的突破,打翻身仗做一点自己微薄的贡献。以下,从我国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选材和育材开始,特别是对双打运动员的选材和培养,谈一谈自己的思路。 2 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运动员选材的选育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了解运动员选材、育材结合的理论和实证作为分析、比较研究的依据。 在观看比赛中,记录运动员的体型、项目、技术特点、类型、特点、运动成绩。 3 比较与分析 3.1 我国传统式教法,单、双打运动员选材及竞赛体制与世界羽毛球运动发展的比较 众所周知,中国式教法:每名孩子开始学打羽毛球时,都是从单打开始的,即使是羽毛球项目发展好的地区、城市,比如像广州每年举行的“市长杯”大中小学生羽毛球赛,就都只设单打,没有双打。就连全国少年比赛也不设双打比赛。这种中国式传统的训练比赛思想“单打是双打的基础”,始终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相信连国家队掌门人李永波也持这种观

少儿羽毛球运动员选材身体素质结构及评价指标--以浙江临安为例

少儿羽毛球运动员选材身体素质结构及评价指标--以浙江临安 为例 贺飞 【摘要】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badminton children athlete selection,this paper studies 12 physical quality factor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7-8 years old boy receiving amateur training in Lin' an by means of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expert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survey,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other methods. The research finds out that 7-8 years old amateur badminton athletes' physical quality is mainly composed of speed coordination, strength coordination, flexibility and endurance and upper limbs explosive power,which helps to build physical evaluation model for 7-8 years badminton athletes (physical quality item set up by using the percentile method and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evaluation standard).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basis for badminton players' scientific training and selection of the same age.%为提高少儿羽毛球运动员选材成功率,以浙江临安地区参加羽毛球业余训练7-8岁男童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拟定的12项身体素质项目进行研究。研究表明,7-8岁业余羽毛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结构主要由速度协调、力量协调、柔韧耐力和上肢爆发力因子组成,进而构建7-8岁羽毛球运动员身体素质模型,用百分位法建立身体素质单项和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为该层次羽毛球运动员科学训练及选材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名称】《湖北体育科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