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 推敲主题阅读王安石推敲的故事素材

合集下载

推敲的故事

推敲的故事

推敲的故事推敲的故事(一):反复推敲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

有一天,他骑着毛驴外出,在路上一面走,一面作诗,其中有两句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贾岛反复地吟诵这两句诗,还用手做着推敲的姿势,是“推门”好呢,还是“敲门”好呢他一时定不下来。

这时候,文学家韩愈经过那里。

按当时规定,官员来了,行人都要让路。

但是贾岛仍然在低着头吟诗,不觉一头撞到了韩愈的仪仗队里。

公差立刻把贾岛从驴背上拽下来,推到韩愈眼前。

贾岛只好把作诗的事讲了。

韩愈听后不仅仅没有责备贾岛,反而笑着对贾岛说:“还是‘敲’字好啊!”这个故事之后构成了一个词语,叫“推敲”。

意思是在文字上再三琢磨修改。

“反复推敲”就是反复琢磨,一再修改。

和“推敲”相近的还有“斟酌”这个词,和“字斟句酌”的成语。

推敲的故事(二):“春风又绿江南岸”(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传说,王安石在写这句诗句时,在原稿上以前换过许多字,先用“到”,又改作“过”,后改作“入”,再改作“满”,都不合意,修改了好多次,最后才选定了这个“绿”字。

这个“绿”字用得很好,一个“绿”字把春风给江南披上了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地写出来了,给人以动的感觉。

关于推敲的作文素材高中

关于推敲的作文素材高中

关于推敲的作文素材高中《关于推敲的故事》作文一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特别有趣的故事,叫做“推敲”。

从前呀,有一个叫贾岛的诗人。

有一天,他骑着毛驴一边走一边想诗句。

他想到了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可是呢,他又觉得用“推”字不太好,好像用“敲”字会更妙。

贾岛就在毛驴上不停地比划着“推”和“敲”的动作,想得太入神啦,连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都不知道。

韩愈问他怎么回事,贾岛就把自己的烦恼说了出来。

韩愈可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哟,他想了想,说:“用‘敲’字好,因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敲’字不仅显得有礼貌,还能让声音在寂静中传得更远。

”从那以后,“推敲”这个词就流传下来啦,用来形容写文章或者做事的时候,要反复琢磨,用心思考。

小朋友们,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像贾岛一样,认真推敲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哟!作文二小朋友们,今天来讲一个古代诗人的小故事,保证让你们觉得有意思。

这个诗人叫贾岛,有一回,他要写一首诗,里面有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可他纠结了,到底是用“推”字好呢,还是“敲”字好。

他想得太专心,骑着毛驴都走神了。

毛驴一不小心就走到了一个很热闹的队伍里。

这个队伍可不得了,是大官员韩愈的。

韩愈就问贾岛怎么回事。

贾岛老老实实说了自己的烦恼。

韩愈听了,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更好。

你想想,晚上那么安静,‘敲’门的声音多响亮,多有感觉呀。

”就这样,贾岛听了韩愈的建议,最后用了“敲”字。

后来呀,大家就把这种仔细琢磨字词的做法叫做“推敲”。

小朋友们,以后你们写作业、写作文,也要多多推敲,把事情做得更好哟!《我学会了推敲》作文一小朋友们,我最近学会了一个很厉害的本领,叫推敲。

还有一次,我写“我跑得很快”,后来又改成“我像风一样跑得很快”。

改完之后呀,读起来就更有趣啦。

每次这样推敲之后,我的作文都变得更精彩,老师还表扬我了呢!小朋友们,你们写东西的时候也试试推敲,肯定会有进步的!作文二小朋友们,我来跟你们讲讲我学会推敲的事儿。

简单写作文推敲例子

简单写作文推敲例子

简单写作文推敲例子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去此,幽期无愧于言。

那就是“僧推月下门”"。

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

嘴里就斟酌斟酌地惦记着着。

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入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贾岛就把自己做了一首诗,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

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他这回不但没有受到行政处罚,还各韩愈交上了朋友。

斟酌从此也就变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以比喻做文章或处事时,反反复复揣摩,反反复复推敲。

晚上,我把书信大赛的草稿写好了,准备誊写到信纸上去。

既然就是草稿,就得好好修正一番。

于是,我就找出了学问最渊博的姐姐,谁叫做姐姐戴着一副眼镜,像是极了一个博士呢?动工了!我与姐姐专心致志地去修正作文草稿。

改着,改着,突然姐姐说:“你既然是写信给老师,就如同与老师面对面说话一般,就直接称呼为‘您’就好了,不用写许多叶老师,这样干净明了。

”我频频点头。

继续修改。

当我看到“在您认为,在课堂上”,我一读就立马发现不对劲,这句话里的“在”字是不是太多了?如果改为“您认为,在课堂上”,怎么还是感觉不对劲,再改为“在您认为,课堂上”顺口多了。

发现了一个错误之后,我兴致勃勃地向下看。

咦?“您脸上露出了笑脸”,已经有了一个“脸”字,两个“脸”不是意思重复吗?我左想想,右想想,决定改为“您脸上露出了笑容”。

姐姐瞧着我已经找出了那么多不通顺的句子,也不甘落后,不一会儿就发现了一个不妥之处:“‘您就如同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点亮了我们。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前后两句颠倒一下不是更好吗?”姐姐得意洋洋地说。

我赶紧修改过来。

今天,我与姐姐也斟酌了一次,你们说道是不是?这次的修正体验使我明白了:写作文只有常斟酌就可以写下不好哦。

《推敲》原文和翻译(word版)

《推敲》原文和翻译(word版)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到过入满)
原文:标题:推敲作者或出处:胡仔
《刘公嘉话》云:岛初赴举京师,一日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

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遂与并辔而归。

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译文或注释:
《刘公嘉话》一书记载着:贾岛初次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一天骑在驴背上吟得诗句道:“深夜万簌寂静,鸟儿栖息在池塘边的树枝上,僧人晚归在月光下敲响寺院的门。

”开始想要用“推”字,后来又想要用“敲”字,用心琢磨词句,一直未能确定用哪个字更精美传神,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地伸手比划“推”、“敲”的姿势。

这时,吏部侍郎兼京兆尹韩愈正路过此地,贾岛不知不觉冲撞到仪卫队的第三部分。

随从人员将贾岛推拥着带到京兆尹韩愈面前,贾岛一一解释说出自己吟得的诗句。

韩愈停马伫立很久,对贾岛说道:“还是用‘敲’字更好啊。

”于是与贾岛并排骑马而行回到官府。

很长时间二人不舍离开,讨论诗歌写作,虽为大官,韩愈却与贾岛这个平民诗人结为好友。

1。

《推敲》PPT课件五

《推敲》PPT课件五
身体健康,
学习进步!
2、列出提纲
按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的提纲,有顺 序、有重点地讲。
(1)、深夜访友,以诗相赠。(发生)
(2)、一字斟酌,难以定夺。(发展)
(3)、冲闯仪仗,请求宽恕。(高潮)
(4)、韩愈表态,贾岛赞同。(结局)
没有遇到挫折,永远不会懂得自己的力量有多大。 敢于浪费哪怕一个钟头时间的人,说明他还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价值。——达尔文 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中才会产生良知。良心,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派生 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苏霍姆林斯基 注意你的思想,它会变成你的言语;注意你的言语,它会变成你的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它会变成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它会变成你的性 格;注意你的性格,它会变成你的命运。 在人生道路上,走上坡路要昂首阔步,走下坡路要谨小慎微,走阳关道要目视前方,走羊肠路要俯视脚下。 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
推敲
这时, 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他的敲门 声惊醒了 树上沉睡友, 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 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再说,用 ‘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 响亮些。”
推敲:是指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
[ 斟酌:就是仔细、反复地考虑。]
大家来“推敲 ”:
春风吹( )了树梢,吹( )了小草, 吹( )了河水,吹( )了杏树的花苞。
大家来“推敲 ”:
春风吹(绿)了树梢,吹(长) 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 了杏树的花苞。
练习讲故事:
1、熟读课文
要想讲好这个故事,先得把课文读熟了。要一边读一边 像放电影那样让故事中的人物贾岛和韩愈在自己脑海里活 起来。

以推敲为话题的作文素材

以推敲为话题的作文素材

以推敲为话题的作文素材《琢磨“推敲”》咱今儿来唠唠“以推敲为话题的作文素材”这档子事儿。

你说这“推敲”啊,就像是生活里的一场奇遇。

有时候,咱得像个侦探似的,细细琢磨每个细节,寻找最合适的那个词儿、那句话,来把咱的作文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就拿平时咱说话来举例,一句话可以有好多种说法。

比如说,“我饿了”,咱可以说“俺肚子咕咕叫啦”“我肚皮都贴到脊梁骨咯”,嘿,这表达效果可就不一样了。

这就是咱平时在不经意间进行的“推敲”呢。

说到作文素材里的“推敲”,那可就更多门道啦。

比如说写一个人跑得快,咱要是直接写“他跑得很快”,是不是太没啥滋味儿啦?但是你要是写“他就像一阵风似的,嗖地一下就没影儿了”,是不是感觉一下子就生动起来了?这就是在推敲用词呀。

再比如说描写风景,“那里有山有水有树林”,这太普通啦。

要是改成“那山峦似巨龙盘踞,那碧水如镜面般光滑,那树林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咋样?瞬间就高大上了吧!这就是在推敲怎么把景色描写得更迷人。

还有啊,咱还得推敲句子的结构和逻辑。

不能前言不搭后语的,得让读者看着顺溜。

比如说写一件事,得有先后顺序,不能一会儿跳到前面一会儿又蹦到后面,把人都给绕晕喽。

有时候找作文素材也得推敲。

有些事儿看起来普普通通,但是咱得睁大双眼,去发现其中的亮点和特别之处。

就像在一堆石头里找宝石,得仔细,得有耐心。

我记得有一次写一篇关于友情的作文,我就想到了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那些事儿。

一开始我就直接写“我们一起玩了啥啥啥”,感觉太普通。

然后我就开始推敲,回忆那些细节,比如我们一起笑得前仰后合的样子,互相打闹的场景,还有说的那些有趣的话。

把这些加进去之后,作文立刻就变得有血有肉了。

总之啊,这“推敲”就是作文的魔法棒,能把一篇普通的作文变得闪闪发光。

咱可得好好琢磨,慢慢推敲,让咱的作文都能成为精品!哈哈,大家一起加油吧!。

以推敲为话题的作文素材

以推敲为话题的作文素材

以推敲为话题的作文素材《“推敲”那些事儿》“推敲”这个词,咱都熟吧?说起来啊,这可是个特别有意思的事儿。

你瞧,咱平时说话、写作文,不都得琢磨琢磨用词嘛。

这就跟贾岛当年琢磨“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一个道理。

一个字的差别,那感觉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就说我自己吧,有时候写个日记都得推敲半天。

比如说,今天出去逛了一圈,心情那叫一个好啊。

那我是写“心情超好”呢,还是“心情贼好”呢?哎呀呀,可把我给纠结坏了。

这就像贾岛纠结那个“推”和“敲”一样,感觉选哪个都有道理,又觉得另一个好像也不错。

有时候跟朋友聊天也是,说个事儿得想想怎么表达更准确、更有趣。

你要是随便一说,说不定朋友就听不懂或者觉得没意思了。

这时候就得好好推敲一下用词,就像给话语做一顿精致的大餐,得有各种调料搭配好了才行。

都说生活中处处有推敲,还真不假。

出去买个东西,咱也会在心里琢磨:这个东西划不划算啊?质量好不好啊?这不也是一种推敲嘛。

就连看个电影、读本书,咱也会推敲里面的情节合不合理,人物塑造得够不够生动。

我还想起小时候写作文,那时候真是为了用个好词好句绞尽脑汁。

看到别人作文里有个漂亮的成语,自己也想用,可是又怕用错了地方。

于是就反复想着,这个成语放在这儿合不合适啊?会不会显得很突兀啊?那感觉,就跟贾岛走在路上还在苦思冥想一样入神。

当然啦,推敲也不一定都是好事儿。

有时候过于推敲了,反而把自己给弄纠结了。

就像我有一次纠结到底要不要穿那双鞋子出门,结果纠结了半天,时间都浪费了,最后还是随便穿了一双。

总的来说呢,推敲是个挺有趣的事儿。

它能让我们的表达更准确、更出色,也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就像贾岛因为推敲出了“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样的名句,咱们也能通过推敲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有味道呀。

所以呀,大家可别小瞧了这“推敲”的功夫,好好琢磨琢磨,说不定能有意外的收获呢!。

关于推敲的作文素材高中

关于推敲的作文素材高中

关于推敲的作文素材高中《认真推敲,让文字更精彩》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写作文就像盖房子,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是一块砖,想要房子盖得漂亮,我们就得认真挑选每一块砖,这就叫“推敲”。

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讲的是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

有一天,他骑着毛驴在路上走,心里想着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他一边走一边念叨,总觉得“推”字不太好,想换成“敲”字。

可到底是“推”好还是“敲”好呢?他想得太入神啦,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都不知道。

韩愈问他怎么回事,贾岛就把自己的烦恼说了出来。

韩愈想了想,说:“用‘敲’字好,因为‘敲’不仅能让人知道门是关着的,还能在夜晚传出声音,更有韵味。

”从那以后,“推敲”这个词就流传下来啦。

咱们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像贾岛一样认真推敲。

比如写“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就可以想想,怎么能写得更生动呢?是“今天的天气像棉花糖一样甜,云朵像小绵羊一样可爱”好呢,还是“今天的天气真好,太阳公公笑得格外灿烂,风儿姐姐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好呢?多想一想,多改一改,我们的作文就能越来越精彩。

所以呀,小朋友们,以后写作文可别着急,好好推敲,让我们的文字像闪闪发光的宝石一样吸引人!《学会推敲,写出好作文》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有趣的事儿。

从前呀,有个叫王安石的大诗人。

他写了一首诗叫《泊船瓜洲》,里面有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

你们知道吗?一开始他可不是用“绿”这个字的,他想了好多字呢,像“到”“过”“入”“满”,可想来想去,都觉得不够好。

呀,他想到了“绿”字,这个字一用,整首诗都变得特别美,好像春风一下子就把江南吹绿了,特别有画面感。

这就是推敲的力量!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得这样。

比如说,写“我很开心”,太简单啦,要是写成“我的心像飞起来的气球,快乐得要飘到天上去”是不是就好多啦?再比如,写“花园里的花真美”,如果写成“花园里的花像一群穿着彩色裙子的小仙女,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是不是一下子就变得很有趣?所以呀,小朋友们,每次写作文都要多想想,多改改,学会推敲,这样才能写出好作文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安石“推敲”的故事
王安石是抚州临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当宰相后,决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坚决反对,没几年就被罢了官。

他在京城闭居无聊,决意回南京去看看妻儿。

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扬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路过于京口到了隔江相望的瓜洲时,船靠码头,不再走了。

他站在船头上,极目西望,但见青山隐隐,江水滔滔,春风绿野,皓月当空,触景生情,更加怀念起金陵钟山的亲人来了。

他走进船舶,拿出纸笔,略一思索,就写了一首题名《泊船瓜洲》的诗: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

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

“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

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

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

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

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

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为了突出他反复推敲来之不易的那个“绿”字,王安石特地把“绿”写得稍大一些,显得十分醒目。

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全诗都活了。

这个“绿”字就成了后人所说的“诗眼”。

后来许多谈炼字的文章,都以他为例。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