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概述
经济学概念的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经济学概念的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撰写: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了人们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无限的需求。
它探讨了人们在面临稀缺资源时做出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影响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
经济学关注的范围广泛,从个体决策、市场运作到国际贸易,几乎所有与资源分配和生产活动相关的领域都能在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中找到。
通过研究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系统运作的规律,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本文将围绕经济学的定义和范围以及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将介绍经济学的定义和它的研究范围。
然后,我们将深入探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从供求关系、机会成本到边际效用等方面进行解释。
在文章的结论部分,我们将回顾对经济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并探讨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经济学的概念和原理不仅仅是理论框架,更是决策制定和问题解决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经济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个人和组织的决策,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总之,本文将全面介绍经济学的概念和原理,以及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从而在经济决策和问题解决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三个主要部分结构来解释经济学的概念:1. 引言:在本部分中,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目的和意义。
2. 正文:本部分将分为两个小节,分别阐述经济学的定义和范围以及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2.1 经济学的定义和范围:在这一小节中,将详细解释经济学的含义,并阐明经济学研究的范围和领域。
读者将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以及经济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2.2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这一小节中,将介绍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假设。
阐明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理论框架,包括供求关系、边际效应、效用理论等。
读者将了解经济学家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和分析方式,以及经济学的一些核心概念和理论模型。
经济学十大原理

03
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应用
理性乐观派
01
人们在预期未来经济状况时会 倾向于过度乐观,对积极结果 的可能性估计过高,而对消极 结果的可能性估计过低。
02
在商业决策中,理性乐观派可 能导致对市场需求的过度估计 和对竞争压力的低估。
03
在个人生活中,理性乐观派可 能导致对个人财务状况的过度 乐观估计,从而影响储蓄和投 资决策。
20世纪30年代由约翰·梅纳德· 凯恩斯提出,主张国家干预经 济,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调节总需求,以解决经济危机 。
新古典综合学派
将凯恩斯主义与古典经济学相 结合,强调政府宏观干预与市 场机制的协调。
新自由主义
反对政府过度干预,强调市场 自由和私有化,代表人物有弗 里德里希·哈耶克和米尔顿·弗 里德曼。
公平与效率原理的应用需考虑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和利益 平衡问题。
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原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需要适度干预市场运行,以弥补市场失灵和维护 公共利益。
国家干预的范围和程度应根据市场状况和社会需要来确定,既要避免过度 干预阻碍市场活力,也要防止干预不足导致市场失序。
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原理的应用需加强法制建设、监管机制和社会参与等 方面的制度建设。
经济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全球化挑战
全球化导致各国经济相互依存,需要加强国际合 作与政策协调。
技术创新机遇
新技术革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
资源环境问题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需要 实现可持续发展。
收入分配问题
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扩大,需要关注公平和 效率的平衡。
02 在小岛经济中,如果资源有限,技术进步可能会 受到限制,导致经济增长缓慢。
宏观经济学的概述

资本边际效率:是使得预期收益现值之和等于资本品
价格的贴现率。它反映了厂商增加投资的预期利润率。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指随着厂商投资的增加,
预期利润率递减。
流动性(Liquidity):是指资产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
顺利变现的能力。
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持有货币以获得流动性的意愿
产 品
C:转移价值,或称为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消耗; C 1 : 折旧; V: 工资。
产品价值构成 = C + V + M M:利润和税金; V+M:新创造价值。
工业总产值 = C + V + M 工业增加值 = C1 + V + M 工业净产值 = V + M
例:服装的生产过程。最终产品:服装
生产过程
PDI = PI - 个人税 - 非税支付 = 消费 + 储蓄 =C + S
一、GDP核算的基本方法
1.核算的原则 (1)只计算最终产品的产值,不计算中间产
品的产值; (2)只计算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内)新生产
的产品的价值; (3)按市场价格来进行计算。
生产要素与生产过程:
劳动力:V
劳动手段(厂房、设备等):C 1 C 劳动对象(原材料等):C 2
(Gross National Products vs. Gross Domestic Products)
二、国内生产净值(NDP)
三、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 四、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 五、个人可支配收入
(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
其中不包括生产中使用的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我国目前以生产法 GDP 为准。
经济学常识

【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著经济学原则:资源是稀缺的。
第一编基本概念一、经济学基础知识1、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进行选择,以利用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的生产资源来生产各种商品和服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群中间进行分配的学科。
2稀缺品,而不是免费品,社会必须在运用其可利用资源所生产出来的有限的物品之间作出选择。
3、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企业和居民户等单个实体的行为。
宏观经济学:研究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的运行。
4、经济组织的三个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
经济组织最重要的形式是指令经济和市场经济。
指令经济由中央政府直接进行集中控制,市场经济则由价格和利润等非正式体制指导,其大多数决策都由个人或私有企业做出。
所有的社会都是指令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不同比例的组合,因此也可以说所有的社会都是混合经济。
5、生产可能性边界(PPF)表明,一种物品(如大炮)的生产如何替代另一种物品(如黄油)的生产。
在一个稀缺的世界里,选择一样东西意味着需要放弃其他的东西。
其机会成本就是所放弃的物品或劳务的价值。
生活中充满了选择,由于资源是稀缺的,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决定如何利用我们有限的时间和收入。
二、现代经济中的市场和政府1、市场是一种使买者和卖者聚在一起进行相互交易并决定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和产量的机制。
亚当·斯密认为,当个人在追求自己的私利时,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会导致最佳的经济成果。
尽管市场远非完美无缺,但是它的确非常有效地解决了生产什么。
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一个企业必须找出成本最低的生产方法,有效率地使用劳动、土地和其他要素,否则,它就会陷入亏损,从而被市场淘汰。
3、现代经济中政府的职能在于保障效率、纠正不公平的收入分配和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自从20世纪30年代现代宏观经济学创建一来,政府便有了第三种职能:运用财政政策(税收和支出政策)和货币政策(影响利率和信贷条件)促进长期的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熨平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周期性波动。
经济学概述

经济学概述一、经济学的定义1. 传统定义-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
例如,在原始社会,人们以部落为单位进行简单的生产和分配活动,经济学就可以研究这种生产和分配方式背后的规律,如怎样分配猎物才能保障部落成员的基本生存并促进部落的发展等。
- 它着重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
例如,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资源都是有限的,但人们对住房、各种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却不断增长。
经济学就是要研究如何在不同的用途之间分配这些有限的资源,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2. 现代定义的拓展- 在现代,经济学的范畴进一步拓展到研究人类行为及如何将有限或者稀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社会科学。
这意味着不仅传统的物质资源的配置在研究范围内,像时间这种无形资源的配置也成为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例如,人们如何在工作、休闲和学习之间分配时间,以实现个人的效用最大化。
- 同时,经济学还研究经济主体(如家庭、企业和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决策过程。
家庭要决定如何分配收入用于消费和储蓄,企业要决定生产多少产品、雇佣多少劳动力等,政府要决定财政政策(如税收和支出水平)和货币政策(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这些决策过程都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经济学的分类1. 微观经济学- 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的经济行为。
例如,它研究家庭如何在不同商品之间进行选择以满足自身的效用,企业如何决定生产的产量和价格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 核心理论- 供求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在市场上,商品的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
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往往会下降;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往往会上升。
例如,在水果市场上,如果某一年苹果丰收(供给增加),而消费者对苹果的需求没有相应大幅增加,那么苹果的价格就会下降。
- 消费者理论也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引言: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研究了个体、组织和国家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作出的决策以及如何分配资源的问题。
本大纲旨在提供一份全面而又系统的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帮助学生建立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一部分:经济学的概述1. 经济学的定义和目标- 经济学的定义及其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
- 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方法和工具。
2. 经济体系与经济制度- 不同经济体系的比较和特点。
- 主要经济制度的分类与特点。
3. 基本经济问题- 研究经济学的核心问题:稀缺性、选择和机会成本。
- 供求关系及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第二部分:微观经济学基础1. 个体行为与市场- 边际效应和边际效用的概念及其在决策过程中的应用。
- 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
2. 生产和成本理论- 生产函数和边际产品的概念。
- 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计算和比较。
3. 市场结构和竞争- 市场结构的分类和特点。
- 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和影响。
4.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市场失灵的原因和类型。
-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干预手段。
第三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1. 宏观经济学的概述-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领域。
-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和分析方法。
2. 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 国民收入的构成和计算方法。
- 经济增长理论和影响因素。
3. 就业与失业- 就业和失业的概念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 就业和失业的测量方法和政策应对。
4.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概念和影响。
-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5. 货币与货币市场- 货币与货币的功能和货币市场的作用。
- 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的相关原理和工具。
结语:经济学基础是每个经济学学习者的入门课程。
通过本教学大纲中的内容学习,学生将建立起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希望本大纲能为经济学基础教学提供一个系统和全面的框架,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经济学的更高级领域和应用。
经济学专业综合概述

07
其他行业:从事与 经济学相关的工作, 如财务、审计、税
务等工作
就业前景
1
经济学专业毕业生 就业前景广阔,市
场需求量大
2
金融行业、咨询行 业、政府部门等为
主要就业方向
3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 速发展,对经济学 人才的需求不断增
加
4
经济学专业毕业生 具有较强的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职场上具有竞争
优势
职业发展前景广阔:经济学专业的毕业 生在金融、咨询、政府等部门有广泛的 就业机会,职业发展前景广阔。
创新能力培养:经济学专业注重培养学生 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在未 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2
专业发展现状
国内外发展状况
国内发展状况:中 国经济学专业发展 迅速,研究领域广 泛,人才需求量大
7
专业就业方向与 就业前景
就业方向
01
银行业:从事金融 分析、风险管理等
工作
02
证券公司:从事证 券分析、投资顾问
等工作
03
保险公司:从事保 险产品开发、精算
等工作
04
咨询公司:从事市 场研究、数据分析
等工作
05
政府部门:从事经 济政策制定、经济
分析等工作
06
教育行业:从事经 济学教学、研究等
工作
才需求旺盛
4
经济学专业人 才需要具备扎 实的理论基础
和实践能力
3
专业主要开设院 校
● 北京大学 ● 清华大学 ● 复旦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南开大学 ● 武汉大学 ● 浙江大学 ● 厦门大学 ● 中山大学
国外知名院校
01 哈佛大学
新古典经济学概述

新古典经济学概述新古典经济学是20世纪初至今发展的一门经济学流派,主要关注个体行为和市场机制对经济现象的影响。
本文将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核心理论和方法进行概述。
一、基本假设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包括理性选择、边际分析和市场竞争。
首先,理性选择假设认为个体在决策时会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选择。
其次,边际分析假设认为个体在做出决策时会比较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
最后,市场竞争假设认为市场机制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和数量。
二、核心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消费理论、生产理论和价格理论。
消费理论研究个体如何在有限的收入下进行消费选择,涉及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生产理论分析企业如何在有限的成本下进行生产决策,研究生产函数和边际生产力。
价格理论关注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的交互作用,研究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
三、方法新古典经济学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进行经济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来解释经济现象。
其中,微观经济学通过个体行为建模来研究市场机制和经济交互作用。
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体经济变量为研究对象,关注总量经济运行和宏观政策的效果。
四、应用和争议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对经济政策制定产生重要影响。
其研究成果包括供给需求分析、市场竞争、效率理论等。
然而,新古典经济学也面临一些争议,如理性选择假设的合理性、市场竞争假设的适用范围等。
结论新古典经济学以其基于理性选择、边际分析和市场竞争的基本假设为基石,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分析框架。
通过消费理论、生产理论和价格理论等核心理论,新古典经济学解释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
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进行研究,其成果在经济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也面临一些争议。
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对于经济学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他从人性论出发,认为在经济活动中人们都受 • “利己心”支配,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自然地 • 会给全社会带来普遍的利益。这一思想成为 • 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理论依据。 在斯密看来,现实制度是自然的、永恒的、 最有利于生产发展的制度。 • 追求个人利益是每个“经济人”进行经济活动 的动机和目的。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最有 利于生产发展,会自然而然地达到社会共同利益。
弃的东西. • 1996年的春天,一个19岁的大二学生刚刚掌握了经济学的入门知
识就面临如下选择:是继续读两年大学还是参加全职工作_职业高 尔夫巡回赛球员.(老虎∙伍兹) •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选择的学问.有被称为研究快乐的学问.是研究 使人们幸福的学问.
经济学概述
(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经济学就是研究人们选择(choice)行为的理论。 更确切地说,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在一 定的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选择以及这种选择对社会经 济活动造成的影响。
2、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以使人类 需要得到最大程度满足的一门社会科学.
3、罗宾斯: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它把人类行为目的与可 以 有其他用途的稀缺资源之间的关系来研究。
4、萨缪尔森:经济学研究人和社会如何做出最终选择, 在使用和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 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来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商品, 并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 用。
• 边际(marginal)指微小的增量带来的变化。 • 边际收益( marginal revenue) • 边际成本( marginal cost)
• 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 1、静态分析:在均衡分析中,一般假定外在因素是已 知的和既定的,来考察内在因素达到均衡状态的条件和 均衡状态的情况。
• 2、动态分析:考察两个均衡状态之间的变化过程。
经济学概述
审视两个重要的思想:稀缺性与选择——
一、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稀缺性
人的欲望和需要是无限的, 相对于人的需要来说, 用以生产各种产品和劳务的资源是有限的, 这就 构成了稀缺性.
• 人的欲望能否满足?—请看: • 终日奔波只为饥 方才一饱便思衣 • 衣食两般皆俱足 又想娇容美貌妻 • 取得美妻生下子 恨无天地少根基 • 买到田园多广阔 出入无船少马骑 • 槽头扣了骡和马 叹无官职被人欺 • 县丞主簿还嫌小 又要朝中挂紫衣 • 作了皇帝求仙术 更想登天跨鹤飞 • 若要世人心里足 除是南柯一梦西
实证经济学要回答“是什么”(
the way things are ;what is)的问
题。 (只描述不评价)
经济学概述
理论的表述方式
(1)叙述法(文字表示法) (2)列表法(算术表示法) (3)图形法(几何表示法) (4)模型法(代数表示法)
经济学概述
规范经济学
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
5、由资源稀缺和选择引发的大问题—资源配置的问题 。稀缺性还引发了资源利用问题,所以,经济学是研 究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学说。
经济学概述
三、西方经济学的构成
1、微观经济学(虫瞰)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宏观经济学(鸟瞰) 只见森林不见树木
•
经济学概述
微观经济(Microeconomics )
• (一)微观经济学的内容 • 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的经济行为。 • 研究的方法是个量分析 • 研究的目标是最大化 • 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 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一只看不见的手)
价格为零时不能无限获取。 • 欲望的无限性、资源稀缺性是人类社会的
基本矛盾——使经济学的存在成为必要。
经济学概述
二、选择是每个经济社会的中心问题 • (一)选择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 • 1、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取决于消费
者的货币选票。 • 2、如何生产?--取决于不同生产者之间
的竞争 • 3、为谁生产?--取决于生产要素市场的
• 在高度抽象的市场经济中,一切生产要素 都归个人所有——
个人生产要素
—禀赋 —按生产要素分配
1、人力资本 (劳动、知识 和技能)
2、物资资本 (机器、建筑)
3、货币资本 (货币、 有价证券)
经济学概述
(二)私人利益 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理性 人
• 理性人——在现有约条件下最大化 自己的偏好。
• 因此经济学又有一种定义: • 经济学是研究理性人行为的科学。 • “屠夫、酿酒商和面包商并非出于
经济学概述
• 国富论 1776
• 5大篇32章共976页,但对“一只看不见的手” 却 只提到1次
• 1. 价值和分配之问题 • 2. 论资本累积 • 3. 论各国富裕之不同 • 4. 论重商及重农主义 • 5. 论国家之收入(含租税论)
• 1767年他回到家乡,专心从事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和 写作。1773年 5月斯密被接纳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 1776年 3月出版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简称《国富论》),书中的经济观点集中地体现了 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因而受到了热烈的赞扬 。该书对当时政府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776年斯密被授予爱丁堡市荣誉市民称号。1787~ 1789年他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校长。
• 信奉经济自由主义,主张自由竞争,自由经营、自由贸 易。坚信自由竞争市场势力的自发作用能够保证经济生 活的协调和稳定增长,国家的职能是只需充当自由竞争 市场经济创造良好外部条件的“守夜人”即可。
经济学概述
斯密Adam Smith(1723~1790)
• 起初教授逻辑学、伦理学。
• 担任三年的家庭教师;之后花费十年时间创作了《国富 论》(The Wealth of Nations)
• 4、经济模型
经济学概述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理论的 发展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分为 4 个主要阶段: 1.重商主义:经济学的早期阶段
15世纪 — 17世纪中期 2.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的形成时期
17世纪中期 — 19世纪70年代 经济学史上第一次革命:《国富论》出版
经济学概述
• 亚当斯密:1776年发表《国富论》,奠定了经济学作 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基础。
经济学概述
•
• 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 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是多少 。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 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 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 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 ——亚当∙斯密
• 1758~1763年斯密曾兼任格拉斯哥大学财务主管、教 务长、副校长等职务。
• 他还热情参加当地政治经济学俱乐部活动。1762年 5月
被授予格拉斯哥市荣誉市民称号。同年10月被授予格拉
斯哥大学博士学位。
经济学概述
• 1764年初斯密辞去教职,改任布克莱希公爵的私人教师
• 这时正值法国百科全书派和重农学派兴旺时期,斯密 在巴黎拜会了 魁奈、杜尔哥等,交流了学术观点。这 对他的经济思想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亚当∙斯密(1723-1790)苏格兰政治经济学家和哲学家 。他的著作《国富论》(1776年)成为古典自由市场经 济理论的奠基人。也被形容为:现代经济之诞生 (1776); 开启了古典学派。
亚当斯密、李嘉图(Ricardo)、马尔萨斯(Malthus):古 典经济学的代表。
古典经济学把理论研究由流通领域转移到了生产领域, 关注经济的增长。为此就必须增加资本积累,改进生产 方式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主张要有一种激励人的分配机 制。
• 1、生平和著作。
• 斯密出生于苏格兰,父亲是律师兼海关官吏。14岁入格 拉斯哥大学。17岁获硕士学位,并被推荐去牛津大学学 习,1746年毕业。
• 1748~1750年任爱丁堡大学讲师,先后讲授修辞学、 英国文学、法学和经济学。
• 1751年任格拉斯哥大学逻辑学教授,1752年改任道德 哲学教授。他讲授的道德哲学的内容包括自然哲学、伦 理学、法学、政治学。
供给与需求即工资率、地租、利息和利 润
经济学概述
机会成本——由于选择人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有所得必有所失, 所失是所得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 ⑴机会成本是无法避免的最高代价。 • ⑵资源的机会成本——利用某种资源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
,是将资源用于其它可选择的最好方向的收益。 • 我们应树立的一个概念就是: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
经济学概述
(二)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1、均衡价格论 2、消费者行为理论 3、生产者行为理论 4、市场理论 4、分配理论 5、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6、微观经济政策
经济学概述
四、市场经济
经济学概述
四、市场经济
经济学概述
。个人所有
私人利益
市场经济 特征
小型经济
经济学概述
• (一)个人所有
第1章 经济学概述
目录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西方经济学理论的 发展
经济学概述
教学目 标
1、掌握经济学概念、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 其构成
2、理解学习学习经济学的意义 3、熟悉经济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4、理解什么是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什么
是均衡分析、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 分析;规范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 5、了解了解经济学的发展过程 6、掌握经济学的若干基本假设
经济学概述
• “假如另一个星球上的生物能俯瞰地球上发达的现代 经济,他们可能会把人类的活动比作一个巨大的蚂蚁 王国.这些奇怪的人似乎各有分工,有的负责警卫,有的 喂养幼子,有的收集食物,有的分配食物.有些人蚁还花费 大量的时间摆弄纸张,在书上作笔记,或者在电脑旁敲打 键盘.另一些人蚁在工厂工作,拧螺丝、开机器等等。还有 一些把物品从一处搬到另一处。”这是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 对我们这个星球上人类活动的一个描述。 • 人类的享乐心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但存在成本问题(稀缺性) 于是需求和供给的矛盾 • 市场机制(经济学的核心) • 远古即是如此,儒学的限制,君子耻于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