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对象及特点概括
说明文的分类及特点是什么

说明文(一)、说明文的分类:1、按说明对象的不同来分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
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等。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2、按语言的特色来分,可分为平实的说明文与生动的说明文(二)、说明对象极其特征:1、说明对象: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就是说明对象。
2、说明对象的特征:指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是某一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布不具有的特点。
(三)、说明的方式平实说明:用通俗、准确的语言客观说明事物、生动说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四)、说明文的顺序:1、时间顺序:以时间的推移说明事物的变化过程。
即以时间的先后安排说明的内容,介绍事物的发生、发展、演变、事物的制作过程以及步骤的一种说明顺序,主要特征是用一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
2、空间顺序:按被说明对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或自上而下,或由前而后,或从外到内,或由一中心点向四面扩散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
常见的逻辑顺序有:由现象到本质、由特点到用途、由原因到结果、由整体到部分、由主要到次要、由概括到具体、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由分析到综合。
(五)、说明文语言的特征:1、特征: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征,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准确无误。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通过确切的数字如:最近十年来,每年死海水面下降四十到五十厘米。
(《死海不死》)(2)、通过表示揣测,估计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如: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中国石拱桥》)(3)、通过抓修饰限制性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如: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向沙漠进军》)(六)、说明的方法以及作用:1、分类别: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需要根据其性质、功用等不同的标准、角度把事物分成若干类别,分别加以说明。
【初中】教案分享:说明文阅读之对象特征概括+说明方法分析(附例题及解析)

【初中】教案分享:说明文阅读之对象特征概括+说明方法分析(附例题及解析)壹~对象特征概括~1.说明文的分类(1)事物说明文:以实在具体的事物为说明对象,侧重说明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特征、种类、功用等。
(2)事理说明文:以抽象事理为说明对象,侧重阐述概念、原理、规律、原因、关系、方法等。
2.找说明对象的方法(1)看题目。
有的标题直接表明说明对象,如课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这些都是事物说明文,标题就直接表明了说明对象;再如2010年河北《淘米水的妙用》题目就表明了要说明的事理“淘米水的用处”。
(2)观首段。
题目没有表明说明对象时,甚至有的阅读没有题目时,那么就要看文章的第一段,在第一段的结尾处往往会点出文章的说明对象。
(3)找结尾段。
有时文章标题与首段找不出说明对象时,作者会在文章的结尾处提示文章的说明对象。
(4)抓关键句。
说明文除了在文章开头、结尾处易出现说明对象外,还往往利用一些段首的中心句或段尾的总结句来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
(5)归纳总结。
如果以上的说法都不可行,这时候,我们只能研读全文,逐段分析,归纳总结,最后确定说明对象。
3.找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1)抓首括句和中心句、找段落中心句或关键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些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及特征)。
(2)结合段落中介绍说明对象特征或多方面的说明内容进行概括。
(3)结合标点,尤其注意有分层作用的分号、句号,归纳层意,并进行综合概括。
(4)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摘要整合,并简明地表达。
(5)对重要的信息筛选整合,也可从事物“定义”入手。
4.有关说明对象特征的内容理解与概括(1)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和概括首先,通读原文,完成三个任务:①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
②给段落标上序号,小结段意,将它们归纳概括。
③给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
其次,读题干很重要,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这样有利于锁定范围,明确答题方向。
说明对象、特征、内容

.
如何找准说明பைடு நூலகம்象
方法一: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对象。如 《故宫博物院》《苏州园林》《松鼠》等。
方法二:抓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 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
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
答题方法:这类题是考察局部说明对象,概括 每段的说明对象即可,根据不同的文章灵活应对。
概括这段话的说明内容。
.
总结回顾
1、什么是说明对象 2、什么是说明特征 3、怎样回答某文或某段的说明内容
.
说明文阅读
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内容
.
目标
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了解说明内容 (一)说明对象
说明对象就是文章要介绍的某种事物、 解释的某种现象、阐述的某种科学道理。
.
说明对象的考查形式
1、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第…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3、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最常见) 4、给本文拟写一个能显示说明对象及其
.
①高科技跑鞋是利用高科技结合人体运动 力学原理研究出来的新一代跑鞋。②它们 采用各种特殊的材料,重量轻,避震效果 好。③同时,它们附着力强,易于运动员 控制身体,保持正确姿势,避免滑 倒。 ④ 此外,它们还具有回输功能,利用 鞋跟中央位置的气垫吸震并同时吸收能量 产生反弹力,使运动员轻松省力。⑤穿上 它们,运动员如虎添翼,佳绩连连。
事物说明文 形状、构造、类别、特点、功
能、性质、位置、作用等
事理说明文 含义、原理、关系、演变、成
因等
.
①海洋污染的现状是:污染源多,污染范围广、 程度严重。②海洋污染主要包括石油污染、赤 潮、毒物污染、塑料垃圾和核污染。③目前海 洋污染较严重的,就海域来看,有波罗的海、 地中海、东京湾、美国纽约湾、墨西哥湾等; 就国家来说,有日本、美国和西欧诸国。④我 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污染状况也相 当严重,虽然汞、铜、铅的浓度大体尚在标准 允许范围之内,但已有局部地区超过了规定标 准。⑤其中最严重的是渤海,有的鱼群死亡, 渔场外迁;有些滩涂养殖场荒废;一些珍贵的 海生资源正在丧失。
苏州园林第三段的说明对象及特征概括

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代表,其第三段通常指的是苏州林园中的景点构成。
这些园林景点在整个苏州园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展现了我国古典园林的精髓和特色。
一、第三段的说明对象苏州园林中的第三段通常指的是园林中的小景点或者建筑裙体,它们是园林景观的组成部分,通常位于整个园林的核心区域或者重要景点周围。
这些第三段的景点往往是园林主人精心布置的,旨在展现园林主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
第三段的景点也是园林中的精华所在,往往是园林主人对自然和人文的理解和感悟的具体体现。
二、特征概括1. 精致细腻:第三段的景点通常具有精致细腻的特点,无论是建筑、假山还是植物,都经过精心雕琢和设计,展现出我国古典园林的工艺与美学。
2. 富有艺术性:第三段的景点往往融汇了我国传统艺术的精髓,无论是园林建筑的精巧构造,还是假山的造型布局,都体现了我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3. 表达文化内涵:第三段的景点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每一个细节都能够窥见园林主人对自然、历史和人文的理解和抒发。
4. 呼应整体布局:第三段的景点虽然独立存在,但也是与整个园林的布局和景致形成有机的呼应关系,既有独特的个性,又与整体呈现出和谐的美感。
苏州园林中的第三段景点是整个园林的精华所在,其精致细腻、艺术性、文化内涵和与整体的呼应关系,展现了我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和历史文化价值。
这些第三段的景点不仅是我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领略我国园林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
苏州园林中第三段景点的精致细腻、艺术性、文化内涵和与整体的呼应关系,是我国古典园林独特魅力的集中体现。
这些景点不仅装点着园林的美丽,更是我国园林文化的珍贵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审美价值。
以下将深入探讨苏州园林中典型的第三段景点,以更全面地展现这一独特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众多第三段景点之中,如拙政园的怡园、狮子林的翠螺春、留园的茗坞、网师园的莲荷庵等都是极具代表性的景观。
以拙政园中的怡园为例,怡园是拙政园中最具代表性的第三段景点之一,以单色则意境,宛若画意的精湛手法被诸多学者所推崇。
说明对象及特点概括

说明对象及特点概括近年来,上海中考语文卷中现代文阅读会从说明文和议论文这两种体裁中选择其一。
《2015年中考上海卷语文考试手册》对现代文阅读能力有如下要求:2.6能概括文章要点和主旨。
具体到说明文阅读上,即是对说明对象及特点概括的考察。
明确说明对象,抓住事物特征,这也是做好说明文阅读的第一步和基础。
读一篇说明文,要明确它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还要知道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
说明对象可以是全文的,也可以是部分段落的。
在说明文阅读中,能够明确说明对象、概括对象特征是我们进行有效阅读的重要能力,也是近年来中考说明文阅读检测的常规考题,主要考查我们提取信息的能力。
其中明确说明对象的考点分值不是很大,一般在2分左右,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是很高,试题的呈现方式多以客观题为主,只要学生基本读懂了文章内容,那就不是很难;概括说明对象特征这个考点考的比较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试题有一定的难度。
一、说明文基本知识1、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它是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形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发展过程及内在事理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的一种实用文体。
2、说明文的类型(1)根据说明的对象的分类事物性说明文:说明事物的说明文。
这类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的目的是使读者了解和认识事物的特征,如《苏州园林》。
事理性说明文:解说事理的说明文。
这类说明文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
如《死海不死》,科学地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海水的咸度很高”。
(2)根据表达方式和写作目的分类①实用性说明文——如说明书之类。
②科学小品文——主要以介绍科学技术知识为内容。
③平实性说明文——语言平实。
如数学、自然教科书,科技资料,实验报告,说明书等。
④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生动。
如知识小品,科学小品等。
3、说明文的主要特点(1)说明性:说明文是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所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说明,因此说明文首先具有说明性的特点。
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对象的特征一、把握说明对象1.说明事物。
说明对象是具体的,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特征等。
2.说明事理。
说明对象是抽象的,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3.明确事物说明文对象的方法技巧。
(1)看题目:有些说明文题目往往就是说明对象。
《中国石拱桥》一文中石拱桥就是说明对象。
(2)分析开头:有的说明文开头点明了说明对象,或稍加分析,就能从开头明确说明对象。
4.明确事理说明文对象的方法技巧。
(1)事理说明文中,它的对象不能只看题目,还要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思考分析,才能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
(2)分析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3)分析每段(层)的中心句,抓关键词。
(4)事理说明文对象往往就是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
二、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特征是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标志。
把握说明对象特征有三种方法:1.把握文章中心句及连接词。
中心句往往有很强的概括性,它或提示下文说明要点,或归纳上文的内容。
有的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就包含在中心句中。
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
2.借助说明方法来捕捉事物的特征。
说明方法的运用是为了具体说明事物的特征,因此说明方法也会体现说明事物的特征。
3.从内容上捕捉事物的特征。
有些文章没有明显地概括事物特征的中心句,就需要自己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三、概括说明的内容概括说明内容就是对文章内容进行整合的过程。
说明的内容就是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在说明文中说明对象的特征可能涉及多个方面,我们在阅读时,要思路清晰,根据题干的要求迅速捕捉到我们需要的信息。
1.如果有中心句,可以直接摘录中心句。
2.如果文段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可以把这几层意思联结在一起。
3.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短语或句子,可以把这几个要点归纳在一起。
4.概括部分内容要点还可以找出段落中标志句子结束的符号,如句号、分号、问号等,在这几层意思中进行合并、筛选,然后归纳出某部分的要点。
说明文阅读专题一——说明对象及特点

说明文阅读专题一——说明文对象与特征【考情梳理】【考点精讲】依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的不同,说明文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题型一:概括说明对象特征或说明内容【设问形式】①概括文章围绕××主要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②某事物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③说明对象为什么具有××特征,请说明原理。
④概括某段段意。
(1)抓位置根据位置可以快速找到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具体位置:题目、开头段、段首句、结尾段。
(2)巧概括概括说明内容或原理,往往需要划分相关段落层次,然后依次用提炼关键词的方法,概括层意,最后将层意综合,概括出说明内容或原理。
【注意事项】可以根据分值判断概括答案要点的数量。
题型二:分析标题作用或妙处【设问形式】①标题在文中有什么作用?②本文标题有什么好处?【解题思路】题型三:给文章拟写标题【设问形式】①请给本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②拟写小标题。
③请根据文章内容为文章拟标题或为某段补写中心句。
【典例展播】(2019年·黑龙江绥化)阅读《验证码到底有什么用》,回答20-23题。
(8分)①年底的网络售票高峰中,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的“12306图形验证码系统”让很多购票者“吐槽”:在较低画质下分辨橘子、橙子;鱿鱼、章鱼以及明星照片等,有一些确实难以分辨。
对此人们不禁要问,那么复杂的验证码系统,到底有什么用?②要回答这个问题,必先弄明白何为验证码。
③验证码实际上是一种Web自动程序。
它有一个充满科学气息的名字——“全自动区分电脑和人类的图灵测试”,这是由机器来向操作者提问,从而鉴别操作者是人还是机器的一种测试。
这种测试目前主要分四类:④图形验证码:又叫主流验证码,开始只提供静态的图片,比较容易被某些软件识别;后来变成动态的验证码图片,使得识别器不容易讲识哪一个图层才是真正的验证码图片。
这种验证码的防垃圾注入几乎..可以达到100%,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验证码创新模式;同时它的动画效果可以多达百种,所以还可以增强网站页面的美观效果。
苏州园林说明对象及特征

苏州园林说明对象及特征
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
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势。
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角度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顺序: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4方面说明,再从角落、门和窗、色彩3个细节方面来说明,处处体现苏州园林如诗如画的图画美。
开头两段总说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和它们的共同特征。
第三至九段分说苏州园林的具体特征,其中第三至六段分说始终紧扣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并分别对应第二段总说中的四个"讲究",第七至九段分说,从细部紧扣苏州园林的特征。
《苏州园林》是著名作家叶圣陶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
这篇课文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之美的奥秘之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对象及特点概括
近年来,上海中考语文卷中现代文阅读会从说明文和议论文这两种体裁中选择其一。
《2015年中考上海卷语文考试手册》对现代文阅读能力有如下要求:
2.6能概括文章要点和主旨。
具体到说明文阅读上,即是对说明对象及特点概括的考察。
明确说明对象,抓住事物特征,这也是做好说明文阅读的第一步和基础。
读一篇说明文,要明确它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还要知道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
说明对象可以是全文的,也可以是部分段落的。
在说明文阅读中,能够明确说明对象、概括对象特征是我们进行有效阅读的重要能力,也是近年来中考说明文阅读检测的常规考题,主要考查我们提取信息的能力。
其中明确说明对象的考点分值不是很大,一般在2分左右,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是很高,试题的呈现方式多以客观题为主,只要学生基本读懂了文章内容,那就不是很难;概括说明对象特征这个考点考的比较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试题有一定的难度。
一、说明文基本知识
1、什么是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它是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形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发展过程及内在事理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的一种实用文体。
2、说明文的类型
(1)根据说明的对象的分类
事物性说明文:说明事物的说明文。
这类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的目的是使读者了解和认识事物的特征,如《苏州园林》。
事理性说明文:解说事理的说明文。
这类说明文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
如《死海不死》,科学地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海水的咸度很高”。
(2)根据表达方式和写作目的分类
①实用性说明文——如说明书之类。
②科学小品文——主要以介绍科学技术知识为内容。
③平实性说明文——语言平实。
如数学、自然教科书,科技资料,实验报告,说明书等。
④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生动。
如知识小品,科学小品等。
3、说明文的主要特点
(1)说明性:说明文是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所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说明,因此说明文首先具有说明性的特点。
为了把事物、事理说明的更明确、更生动、更形象,也可以用其它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
(2)知识性:说明文要给人以知识,知识性就自然成了说明文的重要特点,说明文给人的知识是直接的、集中的。
(3)科学性:说明文是向人们传授知识为目的的。
因此,必须如实客观地反映事物的实际情况,所以说明文具有科学性的特点。
(4)通俗性:说明文是向广大群众传授科学知识的,要是大多数人易于接受,文章必须通俗。
二、说明对象及特点
(一)明确说明对象
1、什么是说明对象?
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就是说明对象。
例如:《苏州园林》是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是花儿是红色的原因。
2、明确说明对象的方法
明确说明对象,主要从两个方面着眼:
一是通常情况下,尤其是事物说明文,说明的对象就是文章的标题,或者作者在文章的第一段会明确的提出。
例如《中国石拱桥》的说明对象就是中国石拱桥。
二是可以根据文章类型来找:事物说明文就看文章是围绕哪一个事物的不同侧面来展开介绍的,事理说明文则要找到文中围绕什么话题展开或深入的,例如《万紫千红的花》说明的是花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颜色及花为什么会变色的原因等。
需要注意的是,有时一个段落也有一个说明对象,如《苏州园林》全文的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而第三段说明的是园林里的建筑,第四段说明的是假山和池沼,第五六七八九段的说明对象都各不相同。
在做题过程中,需要认真审题,看题目问的是全文的说明对象,还是单独某段的说明对象。
3、常见题型:以选择、填空或简洁的形式指明说明对象。
4、答题技法:要看懂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表示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
对于事理说明文来说,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二)抓住事物特征
1、明确说明特征
说明事物,要说明事物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是某一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不具有的特点。
有的事物的特征显露在外面如形态、方位等;有的特征在内部,如性质、功能等。
例如《死海不死》主要说明了死海为何不死的原因,是因为死海咸度高的特征,死海水中的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海水的23%-25%(这和一般的淡水湖不同)。
(内部)再如《苏州园林》,文章主要写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它独具的特点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全文从亭台轩榭的布局,花草树木的映衬,门窗雕刻的图案等方面进行介绍,使读者能了解苏州园林区别于其它各处园林的鲜明特征。
(外部)
2、把握特征的方法
(1)从标题着眼。
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例如《知冷知热的地球彩衣》、《凶手WIFI》等。
(2)从分析关键句入手。
阅读全文,一般每段的中心句或关键句就是说明事物的特征。
找到中心句或关键句后,再分析这段是从哪个角度来具体说明事物的。
了解中心句在段内位置的一般规律:
②起概括和总述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
②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中间。
③起归纳和总结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末尾。
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3、常见题型: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4、答题方式:
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特征。
事理说明文: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方面加以概括(找中心句)。
5、答题技法:(1)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
(2)分析文章结构,抓住首括句和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
说明文往往需要运用首括句和中心句来提示说明重点,包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反之,如果需要为说明文的语段加一个标题,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