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克孜族文化 柯尔克孜族的驯鹰习俗简介
柯尔克孜族1资料.

生产方式: 柯尔克孜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生活在平原地带 的柯尔克孜族也经营农业。
柯尔克孜族之宗教习俗
柯尔克孜人最初是崇拜图腾。有名的图腾是雪豹和 牛。
柯尔克孜族绝大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居住在塔城地 区额敏县的一部分人信仰藏传佛教和萨满教。
柯尔克孜族之节日习俗
• 主要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掉罗勃左节等 节日。
• 掉罗勃左节:是柯尔克孜人为纪念一位名叫掉罗勃左的柯 尔克孜族英雄而形成的一个节日。据说在很早以前,掉罗 勃左因不堪忍受外族的欺侮,带领40位柯尔克孜族勇士, 与统治者展开了英勇的斗争。在一次战斗中,他的马英勇 牺牲了,这位英雄是为了悼念心爱的战马,拔下一撮马尾 ,做了一把“柯亚克琴”,坐在马的旁边,拉起了对战马 思念与哀悼的乐曲。这悲壮的琴声,传到了他的同伴们的 耳边,他们又聚集在英雄的身边,为他的安全脱险欢呼, 并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后来这一活动就变成了柯尔克 孜人互相祝福的节日。这个节日在每年的三月七日到九日 举行,时间为三天。
文化: 柯尔克孜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有着悠久的文 化,著名的长篇史诗《玛纳斯》成为我国的三大 史诗之一。妇女善刺绣和编织,其多姿多彩的壁 挂最为出名。
库姆孜琴。
服饰: 男性喜欢戴白毡帽(卡尔帕克),穿马靴和袷袢; 女子穿连衣裙,上身套色彩鲜艳的坎肩
。
猎鹰节
新疆阿合奇县苏木塔什乡被称为 “猎鹰之乡”,在此居住的柯尔 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族人驯养猎鹰有着悠久历史
饮食: 主要为牛羊肉和奶制品,辅以面食,喜欢喝 奶茶。 房屋建筑: 生活在牧区的柯尔克孜族一般住毡房,农区 的住土木结构的平房
驯鹰世家赏析

驯鹰世家赏析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苏木塔什乡依托狭长的托什干河谷,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猎鹰准备了足够的食物。
世世代代居住在此的柯尔克孜族人和猎鹰都在这里找到了乐土。
一直以来,猎鹰都是柯尔克孜族的家庭成员,阿合塔拉村村民依布拉依·库尔曼拉力是苏木塔什乡最有名的驯鹰传人,印有他擎鹰纵马形象的图片在苏木塔什乡的各类宣传窗口都能看到。
当地人可能不知道“都教授”,但没有人不认识他。
依布拉依·库尔曼拉力是他的家族第七代驯鹰传人,63岁的他已经有三十多年的训鹰的经历。
他的小儿子肉兹巴依也开始在他的指导下传承这门技艺,而他正想着将胳膊上一只养了3年的5岁鹰放野。
驯鹰的柯尔克孜族牧民通常只捕捉雄性鹰驯养,1到2岁最佳,否则驯化起来难度增大,待鹰长到七八岁时放归。
牧民们在由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逐步走向富裕生活的同时,依然传承着从祖先那里流传下来的驯鹰捕猎绝技,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保护着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为什么驯鹰要给鹰带上眼罩?

为什么驯鹰要给鹰带上眼罩?“尽情地吃,吃到满足为止。
你表现得很好,希望这些日子里你能喜欢我。
再过几年,我可能已经不在这世上了,我们必须放你走,但是没有你,我怎么活下去?……”——时年59岁的柯尔克孜族鹰猎人马坎·奥图曼·白克在和他的猎鹰“红眼”依依惜别。
中国柯尔克孜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汉文史籍中很早就有关于其先民活动的记载。
《史记》中'鬲昆'或'隔昆',就是对该族先民的称呼。
1935年,新疆省政府正式确定该族名称译写为'柯尔克孜',一直沿用到现在。
2005年,中国柯尔克孜尔族共有人口17.5万人。
绝大部分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伊犁、塔城、阿克苏和喀什等地区。
他们中的一些人一直传承着1500年前的狩猎传统,他们是——柯尔克孜族鹰猎人!打开今日头条,查看视频精彩内容马坎·奥图曼·白克是在去看望大儿子时,从牧民口中听说有鹰经常抓走小羊羔的。
作为一位59岁的鹰猎人,马坎耐心的劝说牧民们放弃扑杀鹰的念头,转而同意让马坎来处理此事。
马坎与“红眼”的缘分就这样开始了。
张网、设陷、捕鹰,马坎熟练的操作着。
沧桑的猎人以笃定的信念,守护着柯尔克孜族猎人和猎鹰之间跨越了1500年的情谊。
眼罩、皮绳、毛毯,马坎知道怎样细心包裹捕获的猎鹰。
像对待初生的婴儿一样小心且迅速,避免猎鹰弄伤自己和猎人。
“谢天谢地,我终于抓到你了……”马坎以喜悦的语言感恩猎鹰进入自己的生活。
他给鹰起名“红眼”,随即开始了驯鹰的工作。
马坎利用严厉的手法,让鹰视他为主人。
他在黑暗中将罩着眼罩的鹰放在秋千上。
马坎认为鹰看不到就无法保持平衡,它会感激马坎帮忙它站稳。
这项训练将进行5天,而“红眼”的表现很有模范生的模样。
一个月后“红眼”来到屋外,马坎开始教它指令。
“红眼”学得很快,已经学会坐好直到主人发令。
要继续训练“红眼”只能在无人的野外。
马坎要纯粹靠力气高举着这只鹰,骑几个小时的马去一个远离羊群和孩童的地方。
如何驯养老鹰_老鹰人工驯养的方法

如何驯养老鹰_老鹰人工驯养的方法老鹰可以被人工驯养,那么老鹰人工驯养的方法是什么呢?今天店铺就来给大家讲讲老鹰人工驯养的方法。
老鹰人工驯养的方法老鹰人工训化方法第一,小鹰到手以后要先开食,先找到一个比较安静光线好的地方进行开食。
第二:等鹰开食以后,带到人多的地方架他,让它熟悉环境,不再对人有恐惧感大约要架5天左右。
第三:等鹰架稳之后,用鸟肉泡一些白肉放在水里浸泡,每隔2个小时左右用手羁押一次,这样能把肉内的血水羁押出来,效果比较好。
等浸泡到白肉从内到外没有一点血丝的时候就可以喂了。
第四:等喂过两嗉白肉以后就可以架出去成了,等成上以后不要着急马上去把鸟取下来,让它先在地上打毛,然后等见了红肉以后就可以托起来喂它了。
(注意千万不要让它在地上吃,等时间长了,每当它抓到鸟的时候,去取鸟的时候,你就会架不住它了,它会一直往地上飞,以为在那里进食才是正确的。
)第五:等成上两回以后就可以拿出去放了,在放的时候,要选择地形比较好,找比较老实容易接近的鸟来捕捉,第一天出去不要抓的太多,最多在3个左右,因为太多的话,鹰会变油了,可以一天天的增加。
第六:刚放上的鹰不要急于补膘,因为刚放上的鹰几乎都亏膘,如果刚放上就喂了一个大嗉子,鹰的嗉子会承受不了,会导致鹰甩食。
训练的关键做是作生,以后是否认逮。
老鹰人工饲养方法鹰并不难养,有的种类以昆虫为食,有的以捕鱼为生,大体而言都不能是肉食性的动物。
包括昆虫、鲜鱼在内,营养最高的食物要数老鼠与鹌鹑,家里吃的肉也可以作为他们的食物。
从幼鹰开始养,喂食起来就更简单,可以训练幼鹰从镊子食用肉片等饵食,此外还可以喂食肝脏、心脏等内脏。
养鹰的笼子要有一定大小,可以用养大型鸟类所用的笼子,还应该经常放它出外面嬉戏。
人工驯鹰的方法驯鹰主要是驯化幼鹰。
不过,一般苍鹰都在高大树木的顶部做巢,很少有人敢到鹰巢中掏雏鹰。
如果那样,偷窃者会受到雌雄苍鹰的攻击,轻则被抓伤,重则被抓伤双眼,甚至丧命。
驯鹰最开始的那个环节叫“熬鹰”,就是连续很多天不让鹰睡觉,同时也不给鹰吃的,目的就是让鹰最终听人的话。
柯尔克孜族驯鹰习俗

柯尔克孜族驯鹰习俗猎鹰起源于东方,至今已有4000年的历史。
驯鹰的习俗是口头流传下来的,没有任何文字记载,但是柯尔克孜族民间却一直保留了几千年的口头驯鹰绝学。
驯鹰和捕猎需要极大耐心和精力,现在已经没有人愿学了。
鹰性情凶悍,桀骜不驯,一般人都是从雏鹰开始喂养,逐步驯化。
但它费时费工,驯出的鹰过于娇弱,缺少野生鹰的攻击力。
真正的驯鹰人直接捕捉成鹰驯养。
难度虽大,但一旦驯化,威力加倍。
"自家驯养的上百只猎鹰。
每当冬季出猎,柯尔克孜族驯鹰手身跨骏马,手托凶猛的猎鹰奔驰于山林草原之间,必会有所收获。
2011年5月23日,柯尔克孜族驯鹰习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习俗简介2011年6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序号:1218 项目编号:X-143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合奇县柯尔克孜族人与鹰,有着亲密的关系。
千百年来,他们居住的地方被称为"猎鹰之乡"。
在没有枪支的岁月里,人们驯服凶猛的雄鹰为自己捕猎,一只好的猎鹰可以养活一家人。
过去,一只鹰的价格比一个柯尔克孜族姑娘的嫁妆还要高。
养鹰也是一件奢侈的事儿。
办一个驯鹰许可证要500元不说,这家伙每顿能吃两公斤肉,还得是新鲜的。
曾经有一段时间,为保护野生动物国家明令禁止驯鹰。
两年后,因为了解到驯鹰术是柯尔克孜族人千百年来的特有民俗,需要保护和传承,禁鹰令才解除了。
柯尔克孜人与鹰恪守着一个约定:他们从不把这珍贵的猛禽连窝端,总是悄悄拿走那只最心仪的幼鹰回家驯养。
一个出色的驯鹰人需要具备三种品质:爱好、稳重、力气。
三者缺一不可。
猎鹰之乡位于新疆西部天山南脉腹地的阿合奇县地处高寒山区。
北部天山南脉,南部喀拉铁克山,中间夹着狭长的托什干河谷。
河谷山麓地带,夏秋季节水草丰美,为猎鹰准备了足够的兔子、老鼠甚至狐狸等美食。
世居在此的柯尔克孜族人和他们的猎鹰都在这里找到了乐土。
自古至今,猎鹰都是柯尔克孜族牧民的家庭一员,在鹰被列入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后,他们更是为家里的猎鹰登记了"户口"。
柯尔克孜人与鹰的约定

坩阿 台 奇 县 最 有 {
鹰, 到他这一辈i 里,笔者曾来到
鼎鼎 的 驯 鹰 人 , 窿的 约 定
去光明. 凶悍的猎鹰顿时一脸茫然 . 老实 高。即便是现在, 养鹰也是一件奢侈的事 起来。 毛’ 台影。我战战兢兢戴上厚厚的马皮手 依布拉音大方地让我和他的 “ 红腿 家伙每顿能吃 2 k g肉, 还得是新鲜的。
套, 红腿毛 往我胳膊上一站, 乖乖 l足 国家明令禁止驯鹰。家里的鹿被放走了,
了, 人们意犹来尽地从山谷散去 , 兴奋证 子上々 那样嘛, 它和主人就不亲了”依 克孜族人千百年来 的特有民俗,需要保 ,
护和传承 , 鹰令解除了。依布拉音满 禁 l
自然
NT R AUE
厉害 }“ 依布拉音指着他的“ 红腿毛” 介绍 再需要猎鹰工作了, 但柯尔克孜族人与麂
道。这个威风凛凛的家伙是他几个月前 世代相袭的情断不了。驯磨成了一种消 用一块新鲜羊肉做诱饵 , 子套住的。 遣、 拿绳 一种乐趣, 只要唐往臂弯那么一站 , 柯
掉参加盛会穿的长大衣 , 坐到炕堆上 , 若 驯服凶猛的雄鹰为自己捕猎 ,一只好的 有所思地捻着两撇翘翘的小胡子 他用 猎鹰可以养活一家人。过去, 一只鹰的价
一
顶滑稽的小皮 帽罩住 了鹰眼。突然失 格 比一个柯 尔克孜族 姑娘的嫁 妆还要 儿, 办一个驯鹰许可证要 5 0元不说 , 0 这 曾经有一段 时间, 为保护野生动物 ,
一
馒不出的秘毫
一
过 去, 鹰为 主_ 人捕猎 , 在, 们不 共生 现 人
柯尔克孜族

2018/11/7
新疆阿合奇县苏木塔什乡被 称为“猎鹰之乡”,在此居 住的柯尔克孜族人驯养猎鹰 有着悠久历史
婚姻
柯尔克孜族的家庭为 一夫一妻制。过去, 受宗教影响,富者也 有多妻的。男权很大, 老年人威信最高,妇 女受歧视。旧式婚姻 带有封建买卖性质, 一般由父母包办。订 婚有指腹婚、幼年订 婚、成年订婚三种形 式。娶妻彩礼至少要 牲畜“一打”(九头)。
2018/11/7
柯尔克孜族之节日习俗 主要节日有肉孜节、诺若孜节、古尔邦节、 诺鲁孜节、掉罗勃左节等节日。
2018/11/7
服饰
男装亦多刺绣,短装,上 衣多长及臂部,外套“坎 肩”,也叫“架架”,与 妇女所穿式样相似,但颜 色不同。
妇女戴圆形金丝绒红 色花帽,叫“塔克西 ”2018/11/7
库姆孜琴 猎 鹰 节
2018/11/7
肉食
手抓羊肉 烤肉(卡瓦普) 灌肺(库衣安吾普阔) 灌肠(卡仁) 炒肉(库尔达克) 肉菜(加尔阔普) 肉肠(骚尔泡)
2018/11/7
手抓羊肉(肖奴帕 )
烤肉(卡瓦普)
灌肠(卡仁 )
炒肉(库尔达克 )
2018/11/7
奶制品
2018/11/7
面食馕Leabharlann 油饼2018/11/7
牛肉面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简介
柯尔克孜”,突厥语,系本民族自称,意 为“四十个姑娘”,也有认为是“四十个 部落”、“山里游牧人”、“赤红色”等 含义。但一般解释为“四十个姑娘”。柯 尔克孜族主要分布于新疆西部地区,绝大 部分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其余分 布在伊犁、塔城、阿克苏和喀什等地区。 另外,在黑龙江省富裕县也有零星分布。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柯 尔克孜族人口数为160823。主要从事畜牧 业,兼营农业。
帕米尔高原的猎鹰

帕米尔高原的猎鹰在新疆,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人都有饲养猎鹰的风俗,有所不一样的是,柯尔克孜族和哈萨克族喜爱饲养大型猎鹰――金雕,而维吾尔族则更喜爱饲养小型的猎鹰――猎隼。
柯尔克孜族人是怎样饲养猎鹰的?为了一探终究,我们前去柯尔克孜族的主要齐集地阿合奇县。
汽车出阿克苏市向西南方向前进,沿托什干河人帕米尔高原的吉勒苏山谷,眼前出现了一片奇特的雪域高原,这里就是我国有名的猎鹰之乡――阿合奇县。
在雄伟的雪山下,强悍的柯尔克孜牧民骑着骏马,右臂擎鹰,左手挽缰,那风景如同一幅大气澎湃的油画,将勇敢的柯尔克孜人表现得酣畅淋漓。
代代相传的驯鹰人阿合奇县位于我区西部的天山南脉要地,北部与吉尔吉斯斯坦交界,是以柯尔克孜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县。
该县的县委书记崔劲松说:“柯尔克孜是一个在山尖上赛跑的民族,在冰河中洗浴的民族;是一个用坚冰切断脐带的民族,用强弓射虎猎豹的民族。
”这是一个创建英豪史诗的民族。
驯养猎鹰就是这个民族英豪史诗中的一个音符。
对柯尔克孜人来说,猎鹰是一个英豪的符号,是他们精神的图腾。
这个民族驯鹰的历史起于何时已经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但有一点却特别清楚,那就是,柯尔克孜人的驯鹰是一个在家庭中代代相传的行当。
柯尔克孜人过去主要以游牧、打猎为生,在没有枪支的光阴里,除了骏马和猎狗,鹰即是他们最好的帮手。
特别是在风雪洋溢的冬天,骏马、猎狗行动受阻的时候,骁勇、灵便的猎鹰却能够大展身手。
千百年来,猎鹰都是柯尔克孜人不可以或缺的好帮手。
可是,问遍所有的驯鹰人,他们众口一词地对我们说,祖祖辈辈没有听闻过谁强人工生殖猎鹰,不单这样,甚至没有任何一个猎人能鉴别出鹰的雌雄。
数千年来,柯尔克孜人的猎鹰无一例外都是从野生驯化而来。
我们所接触到的驯鹰人,所有都是驯鹰世家,能推出的辈分起码在五代以上。
其驯鹰的技巧都是父辈们传下来的,传男不传女,一般也不向外人教授,在柯尔克孜人中,当前还没有出现过女驯鹰人。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驯鹰的技巧绝无文字流传于世,靠的都是口头相传,或许是父辈之间的“传帮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柯尔克孜族文化柯尔克孜族的驯鹰习俗简介
>驯鹰的柯尔克孜族人通常只诱捕雄性鹰驯养,二到三岁最佳,否则驯化难度大,到鹰七八岁时放归。
柯尔克孜族驯鹰的习俗是口头流传下来的,没有任何文字记载,但是柯尔克孜族民间却一直保留了几千年的口头驯鹰绝学。
过去驯鹰的秘密是世代相传,驯鹰人不告诉外人。
驯鹰和捕猎需要极大耐心和精力,已经没多少人愿学了。
鹰性情凶悍,桀骜不驯,一般人都是从雏鹰开始喂养,逐步驯化。
但它费时费工,驯出的鹰过于娇弱,缺少野生鹰的攻击力。
而且到鹰巢中掏雏鹰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一旦被发现,会受到雌雄苍鹰的攻击,轻则被抓伤皮肉,重则被抓伤双眼,甚至丧命。
真正的驯鹰人直接捕捉成鹰驯养。
难度虽大,但一旦驯化,威力加倍。
在进行室外驯鹰前,要把鹰尾的羽毛缝起来,让它无法高飞;再用拴着绳子的活兔作猎物,让鹰从空中俯冲叼食。
过些时日,把鹰尾线拆去,在鹰腿上拴根长绳,像放风筝一样在驯鹰人的控制下捕捉猎物。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鹰就成了猎鹰。
过去,鹰为主人捕猎。
人们不再需要猎鹰工作了。
但柯尔克孜族人与鹰世代相袭的情断不了。
驯鹰成了一种消遣、一种乐趣。
只要鹰往臂弯那么一站,柯尔克孜男人的日子就过得带劲儿。
就像草原上的汉子迷恋骏马,城市里的男人向往靓车。
骏马和猎鹰,让男人的征服与驾驭欲望得以释放,使豪情挥洒自如。
在现代社会,猎鹰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小,牧民们仅把他们当作闲暇时的娱乐方式。
但还是有一批一批的年轻人接过父辈手中的鹰,奔跑在空旷而深邃的山谷中,传承着古老的民族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