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得治百病
一根银针治愈了无数病人:一根银针治百病

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一门独特的治疗方法,在现代社会被许多人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依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辨证原则,针灸以针剌入人体穴位,产生刺激并通过全身经络的传导,来调整气血和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病保健”的目的,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
从医四十余年的东城中医院主任医师袁清顺,是中国中医药学会会员,北京针灸学会针法灸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原北京朝阳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
他一直潜心针灸技术的研究,在针灸治疗内科、妇科、儿科、男科、皮科疑难杂症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突出的成绩。
袁清顺主任还多次应邀到希腊、荷兰、德国、匈牙利、丹麦、泰国、新加坡等国讲学、诊疗,在广大患者中很有口碑。
记者在采访时,正赶上袁清顺主任医师给一位60来岁的患者诊病。
袁清顺主任凝神静气,对待患者似亲人,把脉问诊,心思缜密,亲笔详细记录并耐心解释病症起始变化等,一丝不苟。
袁主任为其实施了针灸——在老人的右脖子后的穴位给患者扎了一针。
“不疼痛了,舒服了。
”“感觉好多了!”患者脸露笑容,从他的说话语气里,感觉那是摆脱了病痛之时的真挚之声。
为什么会如此立竿见影?袁主任解释说,患者昨晚开窗睡觉,没关窗户也没盖被子,造成面部麻痹,还好,来得及时。
在采访过程中,袁清顺主任医师始终面带微笑,说话也是温和洪亮,尤其谈起“特种针”的针法疗效,出口成章。
讲他的工作,讲他的病人,讲他在国外的讲学、诊疗生活……时而脸上带着兴奋,时而露出童真的笑容,时而语气充满激情医者仁心,卧薪尝胆,默默坚守,随着谈话的深入,内心里感到他真是一位孜孜不倦的大医家。
为还孩子“明眸”,开启了他医学生涯新篇章一周后孩子恢复了。
见到袁清顺,孩子跑过来依偎着他,他把孩子紧紧地揽在怀里,他真正感受到作为—个医生的价值……那是上世纪70年代。
“当时,我们地区有很多孩子高烧、脑膜炎,此病引起了视神经障碍。
临床表现为双眼视力丧失,视觉完全丧失,光感丧失看到这些孩子是如此的痛苦不堪,我当时就翻看了很多的医书和查阅了很多资料。
一针治愈一种或多种疾病老中医万方琴五十年针灸心得

一针治愈一种或多种疾病老中医万方琴五十年针灸心得「经过多年的行医,我总结出针灸对一些疾病用——三一法(一次一针一穴)就能基本将其治愈,而且还能一针同时治愈多个疾病。
我在给病人治病的时候很多都是针到病除,一针见效。
」万一针老师万方琴,生于1936 年。
工作于北京市第二医院,从事针灸工作50多年。
行医特点:不用药,针灸取穴少,患者感觉舒服,疗效突出,医患关系融洽。
一生的信条:我追求的是人生的价值,我信守的是诚实,我最愿意做的是治病救人,我最盼望的是团结和睦,我最需要的是知识。
三一法:一针一穴一次针灸的奥妙在于选好治疗疾病的主穴,进针后提插捻转,然后拇指、食指、中指稍用力弾一下针体,把动力推向远方,到达病灶部位和脏腑,气血一通,疼痛立刻消失。
这就是三一法:一针一穴一次。
如果穴位临近或远端有病可以调整针尖的方向,找到新的病灶部位,再用同样的手法治疗,效果是一样的。
所以一针可以治疗多个疾病。
万一针老师医案—一针治愈一种或多种疾病✦案1:肋间神经痛及腰痛✦向某,女,30岁,美容师。
患者自述:半个多月以来感觉左侧肋下有一部位总是疼痛,有按压痛,深呼吸时疼痛更明显。
半年以来左侧腰部时常感觉疼痛不适,弯腰等活动受限,不敢用力。
针刺治疗:取左侧内关穴,常规针刺,留针20分钟左右,手法补。
疗效:进针后半小时左右,左肋下疼痛最先消失,后症状全部消失,患者左侧腰痛也同时得到治疗,腰部向前后左右活动时都很自如。
✦案2:背、腰、腿痛✦王某,女,38岁,公务员。
患者自述:我有好几种病。
腰椎间盘脱出,经常疼痛,走路不自如,总要扶着腰,腰部感觉发紧,怕凉喜温;双脚很长时间以来总感觉冰凉,踩脚时舒服一些;右侧背部也疼痛很久了;右侧坐骨神经痛,平时不能干重活,不能弯腰,弯腰时间稍长一点就会疼,直不起腰来。
曾多次到医院就诊,做过牵引,还多次输液,注射维生素B1和B12,用过很多治疗方法,疗效甚微。
针刺治疗:取印堂穴,常规针刺,留针20分钟,手法补。
一针疗法治百病

1、感冒穴:大椎。
操作:刺血后拔罐,炙法。
用于感冒、流感或预防。
2、止咳穴:孔最。
操作:快速提插捻转,1-1.5寸。
主治:咳嗽、咳血、支气管哮喘。
孔最。
孔,孔隙也。
最,多也。
本穴为肺经之穴,肺之时序3、咯血穴:孔最。
操作:同上,泻法为主,1-1.2寸。
主治:咳嗽、咳血。
4、气管炎穴:肺穴(俞)。
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1寸。
斜向各脊椎刺,捻转。
主治:支气管炎、咳嗽、咳血、肺结核。
5、哮喘穴:鱼际。
操作:1寸。
向劳宫方向刺,捻转。
主治:哮喘、支气管炎。
6、退热穴:曲池。
操作:1.5寸。
提插,5分钟行1次针,留30分钟。
不退热加大椎刺血。
主治:发热、感冒发热、高热惊厥。
7、胸闷穴:膻中。
操作:1.5寸。
沿胸骨刺,伴心慌气短加内关。
主治:胸闷、胸痛、气喘、肝气郁结。
8、肺炎穴:列缺。
向上斜刺0.4-0.8寸,捻转,5分钟行1次针,伴胸痛发热等,加肺俞、曲池等。
主治:肺炎、肺结核、肺气肿、哮喘。
9、调心穴:内关。
操作:1寸。
直刺,捻转,5分钟行1次针。
主治:陈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胸闷、应急综合征及心绞痛等。
10、冠心穴:解溪穴直下2.5寸,脚面第2、3趾骨之间。
操作:1寸。
直刺0.5-0.8寸,捻转,2-3分钟行1次针。
主治:冠心病、胸闷、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等。
11、急救穴:人中。
操作:0.5寸,斜向上刺,泻法,醒后留5-10分钟。
主治:昏迷、休克、晕厥、小儿抽风、失语、中暑等。
12、虚脱穴:人中。
操作:刺2-3分,捻转,留15-20分钟。
主治:虚脱、昏迷、晕厥、癫狂、休克等。
13、中暑穴:少商。
操作:刺0.3-0.5分,捻转,泻法,留10-15分钟,发热大汗可放血2-3滴。
主治:中暑、中风昏迷。
14、神衰穴:神阙。
操作:直刺0.5—1寸,平补平泻法,捻转,留20分钟,起针后拔罐10分钟。
15、神经官能症穴:承山。
操作:刺2.5寸,平法,伴心慌气短等加内关、膻中。
主治:神经官能症。
16、精神病穴:百会。
国医大师贺普仁2:“一针一得”贺氏铜人病例图解(连载)

国医大师贺普仁2:“一针一得”贺氏铜人病例图解(连载)国医大师贺普仁2:“一针一得”贺氏铜人病例图解(连载) 楼主:童天一时间:2014-08-20 09:23:00编者按:《“一针一得”针灸临证秘法》是国医大师贺普仁的毕生秘诀,悬壶70年来他从未公开,还在第一秘第81症后面特别注明:“不轻传。
”后来贺老想通了,在2012年6月出版的《国医大师贺普仁:“一针一得”治百病》一书中,无私地公开了。
为什么叫“一针一得”?贺普仁解释说:“一针一得就是扎(灸)一个穴位,或者说少量的穴位,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当然,贺普仁也说:“我提倡一针一得,但不是每回都是一针,也有二针的时候,也有三针的时候。
”图书出版之后,深受读者欢迎,好评如潮。
仅在当当图书网,截至2014年3月30日为止,好评5408条,中评47条,差评仅有2条。
无论专业人士还是普通百姓,都喜欢。
该书更被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评为“2012—2013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书”。
我们深受鼓舞,再次与贺老合作,编写出版《国医大师贺普仁(2):“一针一得”贺氏铜人病例图解》,将“一针一得”中的所有穴位标注在贺氏铜人上,并对20个典型病例进行详尽图解,期望同样得到专业人士与普通百姓的欢迎。
一、脱肛:灸百会穴、长强穴七壮脱肛或称直肠脱垂,指肛管直肠外翻而脱垂于肛门外。
多见于幼儿,男女发病率相等。
体虚的老年人,或新产妇,或有长期泻痢、咳嗽者,也会脱肛。
肛门是肛肠的末端,也是人体的一种器官,它位于臀部之间。
中医称肛门为“魄门”。
《黄帝内经》说:“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
”明代医家张景岳说:“虽储糟粕固由其泻,而脏气升降亦赖以调,故为五脏使。
”亦即魄门的启闭要依赖心神的主宰,肝气的调达,脾气的升提,肺气的宣降,肾气的固摄,方不失其常度。
(一)脱肛的症状及病因脱肛的症状1. 早期:便后有黏膜自肛门脱出,并可自行缩回,常有少许黏液自肛门流出,排便后有下坠感和排便不尽感,排便次数增多。
一针一得:46种疾病的单穴治疗秘诀

一针一得:46种疾病的单穴治疗秘诀1.急性咽痛其症恶寒发热、咽干、疼痛继而肿胀,甚至咽不下饭,呼吸困难。
针:三棱针急刺少商出血数滴,既能止痛又退烧,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暴发火眼主要症状为结膜充血、眼球微痛,有异物感、怕光、流泪、分泌物增多。
针:患侧耳尖放血。
或太阳穴放血。
或内迎香放血。
根据病情轻重,灵活应用。
3.偏头痛本病特征多数为左侧头部发生剧烈疼痛,数日或数月反复发作,有时恶心呕吐、目(眼)流泪、影响视力等。
针:一针两穴,丝竹空透率谷,留针30分钟,即可治愈。
4.落枕其症颈项强直,酸楚疼痛,左右不能回顾。
针:绝骨,用“龙虎交战”手法,针感可以窜至颈项,效较显著。
如治疗不及时成为慢性者,效不佳。
5.漏肩风肩背部疼痛,有压重感及发冷感,不能高举及外展。
痛得严重时彻夜不眠。
急性针刺条口,慢性针刺膏肓。
6.胸胁痛本症多为发作性刺痛或剧痛。
咳嗽及呼吸时疼痛加重。
针:丘墟透照海。
7.心绞痛主要症状是心窝部突然发作,收缩性剧痛,如灼、如刺、如钻,甚至有时痛从前臂尺侧窜到腹部或小指。
大发作时胸内闷塞,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出虚汗,脉搏不整。
临床上多数病人巨阙穴处有压痛,阴郄穴处有条索。
如紫宫处有压痛,乃心脉梗死之症。
针:内关(双穴)重补。
或针极泉。
不效加膻中、然谷。
8.胆道蛔虫(中医称蛔结痧)主要有吐蚴或便蚴史,剧烈绞痛、恶心、呕吐,脉象乍大乍小,面色忽红忽白。
无手术指征。
针:至阳一穴即可。
9.急性腰疼(包括风寒和外感)其症腰部疼痛,动转困难,不能弯腰,不能后仰及翻身。
针:委中,缓刺放血。
血色由深变浅即止。
疗效往往都很突出,或刺养老。
10.腿股风(坐骨神经痛)从臀部、大腿之后外侧至膝关节附近疼痛,直立时痛更甚,抬腿时痛亦加重。
针:环跳重刺激,不留针。
如慢性可刺气冲,确能助气血之运行,起到镇痛之作用,昆仑更佳。
有人认为针灸只能止痛治点急性病,这种认识非常片面,事实可以驳倒这种错误论点。
例如:11.慢性关节炎膝关节疼痛,屈伸困难,气候变化时加重,有时肿胀及关节作响。
教你一针疗法,一针就能治病

9、调心穴:内关。操作:1寸。直刺,捻转,5分钟行1次针。主治:陈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胸闷、应急综合征及心绞痛等。
10、冠心穴:解溪穴直下2.5寸,脚面第2、3趾骨之间。操作:1寸。直刺0.5-0.8寸,捻转,2-3分钟行1次针。主治:冠心病、胸闷、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等。
25、脑缺血穴:风池。操作:刺2寸,捻转,留30分钟。主治:脑供血不足。
26、尿频穴:太溪。操作:刺0.-1寸,平法。主治:尿频或尿液次数增多。
27、降糖穴:胰俞。操作:斜刺1.5寸,泻法,留30分钟,配三阴交、脾俞、足三里、神门、肾俞。主治:糖尿病、血糖过高。
28、降脂穴:丰隆。操作:直刺2寸,提插泻法,留30分钟。主治:高脂血症,肥胖。
75、颞颌关节痛穴:手三里。操作:刺1.5寸,捻,泻法,交叉或健侧,病程长、重可在下关附近找阿是。
76、手麻穴:后溪。操作:刺2寸,可透劳宫,患或双侧。主治:手麻、颈椎病。
77、网球肘穴:冲阳。操作:刺1寸,泻法。
78、痛经:17椎下。操作:刺1寸,捻,可加灸。主治:痛经、月经不调。
79、止带穴:曲骨。操作:直刺2.5寸,可灸。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
80、催乳穴:涌泉。操作:刺1寸,提插。产后1-3天无乳针此穴。
81、正胎穴:至阴。操作:刺0.4寸,捻,可灸。主治:胎位不正,胞衣不下,滞产。
82、子宮脱垂穴:腰奇。操作:刺3寸,捻,向上刺。
83、催产穴:合谷。操作:刺2寸,平法。主治:过期妊娠,待产过慢,可加至阴(平)、三阴交(泻)。
22、面抽穴:颧髎。操作:直刺0.5-1寸,泻法。主治:面肌痉挛,面肌抽搐。
一针一得种疾病的单穴治疗秘诀

一针一得种疾病的单穴治疗秘诀seek; pursue; go/search/hanker after; crave; court; woo; go/run after
一针一得:46种疾病的单穴治疗秘诀一针一得:贺普仁46种疾病的治疗经验1.急性咽痛其症恶寒发热、咽干、疼痛继而肿胀,甚至咽不下饭,呼吸困难.恭喜您获得了1次抽奖机会广告针:三棱针急刺少商出血数滴,既能止痛又退烧,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2.暴发火眼主要症状为结膜充血、眼球微痛,有异物感、怕光、流泪、分泌物增多.针:患侧耳尖放血.或太阳穴放血.或内迎香放血.根据病情轻重,灵活应用.3.偏头痛本病特征多数为左侧头部发生剧烈疼痛,数日或数月反复发作,有时恶心呕吐、目眼流泪、影响视力等.针:一针两穴,丝竹空透率谷,留针30分钟,即可治愈.4.落枕其症颈项强直,酸楚疼痛,左右不能回顾.针:绝骨,用“龙虎交战”手法,针感可以窜至颈项,效较显着.如治疗不及时成为慢性者,效不佳.展开剩余87%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张士杰一针太溪治百病妙诀

张士杰一针太溪治百病妙诀援物比类应用太溪《灵枢●九针十二原》:“ 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
....中之太阴,肾也。
其原出于太溪”。
《灵枢●本输》:“太溪,内踝之后,跟骨之上,陷者中也,为腧”。
《针灸大成》:“太溪(一名吕细),足内踝后五分,跟骨上动脉陷中。
男子妇人病,有此脉则生,无则死。
足少阴肾脉所注为腧土。
主久疟咳逆,心痛如锥刺,心脉沉,手足寒至节,喘息,呕吐,痰实,口中如胶,善噫,寒疝,热病汗不出,默默嗜卧,溺黄,消瘅,大便难,咽肿唾血,痃癖寒热,咳嗽不嗜食,腹胁痛,瘦脊,伤寒手足厥冷”。
兹将个人效法援物比类应用太溪之验案举例说明如下:(十一)噫(嗳气)张某某,男,28岁。
两年前大怒后,自觉脘痞、胸闷,继而频频嗳气,每于情志不遂时诸症加剧,经胃镜、钡餐等多项检查,胸腹部未见器质性改变,曾屡服中西药物罔效。
近日又增加口干喜饮,饮后左胁胀满且有沿胁至胸若有水流之感,夜寐多梦,食纳二便尚可,但每遇精神紧张时即腹泄。
两脉微弦,双尺较弱,舌暗红,双侧缘有瘀斑,苔薄白。
.援物比类:大怒不解则肝郁,郁久化火上灼肺金,中乘脾胃,下耗肾阴,从而胸闷脘痞胁胀,脘部灼热,金水受制通调失司,因之而有水气向上冲逆之感,且多梦魇,病久阴损及阳,阳乏则阳引而上,阴引而下,故善噫,肾主二窍,虚则因情志而腹泄。
调肾中元阴元阳,以为柔肝、健脾、育金之治,针双太溪,六次而愈。
(十二)郁证诸葛某,男,37岁。
胸闷,两胁胀满,时而气从胃脘上冲胸,且善太息已二载,心电图提示:“ 房室传导阻滞”,屡服中西药物罔效,近来又增头晕,耳轰鸣,夜寐多梦魇而易醒,中午倦怠欲寐却躁而不能眠。
脉沉微弦两尺弱,舌淡暗,苔白微腻。
援物比类:胸闷两胁胀满乃肝不条达之象,气从胃脘上冲胸乃冲逆之所致。
中午倦怠欲寐,躁而不能眠者,日中至黄昏为阳中之阴,因而人欲寐,若阴盛则躁故又不能眠,善太息亦为阳气虚乏,阳引而上,阴引而下之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针一得治百病一针一得治百病针灸临证秘法第一秘1. 摇头:(即宾努之症)针取屏迫,手法补,穴在长强穴2. 失音:针孔最。
腕上七寸3. 腰痛:合谷4. 肢肿:温溜5. 月水不调:曲池6. 目视昏昏:灸五里。
在臂外侧,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3寸处7. 胸中瘀血:巨骨。
(在肩上部,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交会穴)8. 气硕(颓):天鼎。
(天鼎穴位于人体的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结喉旁,扶突穴与缺盆穴连线中点。
)9. 目痛不闭:大迎(大迎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侧面下颌骨部位,嘴唇斜下、下巴骨的凹处)10. 噎病:乳根11. 心烦:太乙(在上腹部,当脐中上穴)别名陷骨。
输(木)穴。
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18. 唇裂:厉兑(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足阳明胃经的井穴)19. 慢惊风:针隐白(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足太阴脾经的井穴)20. 黄疸:商丘21. 癓瘕:地机22. 四肢强硬:大横23. 喉中作声:(中风痰厥之症)针天溪24. 项难回顾:少海25. 遗尿:少府26. 阴痛:少府 27. 偏坠:少府28. 手足麻木:肩贞29. 半身麻木:列缺、太溪30. 痔漏:天窗31. 眼动:颧髎。
或承泣32. 翻胃:胃俞或针上脘33. 津液少:小肠俞34. 赤白痢:中旅俞35. 身热怠惰:阳纲36. 恶血泄注:殷门37. 大便坚:浮郄38. 身战不耐久立:金门39. 身后侧痛:京骨40. 阴痒:然谷或蠡沟41. 手足冷:太溪42. 经闭:水泉43. 近视:水泉44. 腹胀如鼓:复溜 45. 五种水病(心、肝、脾、肺、肾)复溜46. 吐舌:筑宾47. 舌纵涎下:阴谷48. 阴缩:大赫49. 心恍:通谷50. 唾多:彧(yù)中51. 神气不足:郄门52. 掌中热:中冲53. 身如火:中冲54. 口干:关冲55. 产后血晕:支沟56. 嗜卧:三阳络,或针腿五里57. 四肢不欲摇动:三阳络,或针腿五里58. 肩臂痛不能举:清冷渊59. 瘿瘤:臑会60. 风寒吐沫:丝竹空61. 唇强:耳门62. 喘息:承灵63. 吞酸:辄筋64. 语言不正:日月65. 四肢不收:日月66. 百节(肢)酸痛:阳辅67. 毒犬伤:外丘68. 各处气伤:足临泣69. 诸疮毒:窍阴70. 不孕:灸阴廉71. 腹肿如鼓:章门,或针水分72. 难产:关元73. 一切出血:阴交.或针刺长强 74. 舌缩:廉泉75. 噎水浆不下:璇玑76. 房劳:长强77. 小儿惊悸:身柱78. 身瘦:至阳79. 水谷不化:悬枢80. 舌急不语:哑门81. 恍惚不乐:陶道第二秘10.感冒发烧:大椎放血,严重的,1-7节逐节放血,效更佳11.寒战:针后溪12.饮食无味:灸食关三壮(穴在建里旁 1.5寸处)13.雷诺氏病:灸肾俞各一寸处14.手颤病:灸关元300壮15.口腔溃疡:地仓.慢性的针照海16水臌:偏历17.喘息:肺经压痛点18血淋:三阴交19.断奶:光明20.子宫肌瘤:灸痞根21.小儿疳积:针四缝22.小儿腹泄:针曲池 23.串腰龙:龙眼放血24.各种疔疮:针身柱或天宗放血25.发际疮:大椎或委中放血26.唇风(捲疮):针合谷,用烧山火手法27.鹅掌风:针劳宫,痒甚加刺大陵28雀斑:针合谷,用烧山为手法29.白癜风:灸侠白30.肛门搔痒:针公孙31.痔疮:灸十四椎下旁开一寸处,或刺龈交出血32.兰(阑)尾炎:针阑尾点(急性),或灸肘尖(慢性)33.痢疾:针曲池34.湿疹:针曲池5.瘰疬:针曲池透臂臑.或针肘尖36.乳腺炎:针足临泣37.乳胀:温灸鱼际38.鼻衄:针上星,或少商放血39.崩漏:针或灸隐白40.癔病:双内关同时进针41.癫痫:长强周围放血42.阳痿:大赫或环跳43.疟疾:针大椎,可放血,并可合并拨火罐44.痔漏:针阳溪 45.肛裂:针孔最46.癜风:灸左右手中指节,宛宛中47.身体反折:肝俞48.目戴上:丝竹空49.过经不解:期门50.咳嗽饮水:太渊51.引两胁痛:肝俞52.引尻痛:鱼际53.呕脓:膻中54.呕逆:大陵 55.呕哕:太渊56.喘呕欠伸:经渠57.数欠而喘:太渊58.胁下积气:期门59.小腹胀痛:气海46. 膝痛:风府47. 转筋:灸承山七壮48. 面肿:水分(灸禁针)49. 唇肿症:迎香50. 唇干:三间51. 口腔溃疡:针劳宫、照海52. 鼻流清涕:灸百会53. 口臭:人中、大陵咽寒:膻中54. 秋寒冷痢:灸石门、关元55. 卒腹痛:青皮灸脐上下左右各开一寸半处三壮56. 战慄:针鱼际二分深57. 月经不调,固结成块:间使58. 月经时漏下:三阴交59. 堕胎后手如冰厥逆:肩井。
针后如觉闷乱急补足三里60. 产后恶露不止:气海、关元61. 白虎历节风:针肩井、足三里、曲池、委中、行间62. 哭笑:百会、人中63. 目妄视:风府(重)64. 见鬼:阳溪65. 小儿夜啼:灸百会三壮66. 小儿吐乳:灸中庭67. 小儿囟门不合:灸脐上下五分处,直接灸三壮68. 小儿牙口蚀烂:针承浆69. 小儿口舌疮臭气冲人:灸劳宫一壮即可。
70. 小儿偏坠单侧睾丸肿大:灸关元、大敦三壮71. 吐食反胃:先针下脘,后针足三里72. 哮吼灸法:用线一根套颈上,至鸠尾尖上截断,转向后脊骨上线头尽处是穴,灸七壮73. 中风失语:针鱼际74. 偏头风:鸠尾。
75. 中风:灸神阙百壮76. 水谷不化、下利:针悬枢77. 气喘难卧:灸灵台78. 张口不合:灸神道七十七壮79. 堕胎:关元,如不落,再补昆仑,立下。
80. 口干:章门。
阳池亦可。
(重)81. 妇人不孕:灸阴廉五壮即有子。
61.胀而胃痛:膈俞62.腹寒不食:灸阴陵泉63.心痛食不化:中脘64.烦渴心热:曲泽 65.心烦怔忡:鱼际66.烦闷:腕骨67.虚烦口干:肺俞68.懈惰:照海69.嗜卧不言:膈俞 (贺标错序号,尊重原书) 60.支满不食:肺俞61.振寒不食:冲阳62.胃热不食:下廉63.胃热:悬钟64.胃寒有痰:膈俞65.脾病溏泄:三阴交66.胆虚呃逆热上气:气海67.狂言不乐:大陵68.多言:百会69.目忘视:风府70.暴惊:下廉71.见鬼:阳溪72.魇梦:商丘73.痎疟:腰俞74.头痛:腕骨75.心烦:神门76.痿厥:丘墟77.暴泄:隐白78.洞泄:肾俞79.泄不止:神阙80肠风:灸尾闾骨尽处百壮.81.脱肛:灸百会,或尾闾七壮第三秘1. 转胞不溺淋涩:关元2. 风动如虫行:迎香3. 眉棱痛:肝俞4. 毛发焦脱:下廉5. 鼓颔:少商6. 咽外肿:液门7. 咽食不下:液门 8. 喉痛:风府9. 目风赤烂:阳谷10. 倒睫:丝竹空11. 目眥急痛:三间12. 鼻有息肉:迎香或火针点刺息肉处长效佳13. 唇干有涎:下廉14. 舌干涎出:复溜15. 唇动如虫行:水沟16. 唇肿:迎香17. 舌黄:鱼际18. 齿寒:少海19. 齿痛:商阳 20. 不能嚼物:角孙21. 腰背佝偻:风池、肺俞22. 背拘急:经渠23. 脊强浑身痛不能转侧:哑门24. 臂腕骨痛:阳谷25. 手腕动摇:曲泽26. 手腕无力:列缺27. 两腿如冰:阴市28. 鹤膝历节风肿:风市29. 腰痛不能久立:附阳30. 腿膝经酸重:附阳 31. 四肢不举:附阳32. 腰痛不能举:灸仆参三壮33. 腰重痛:灸阴谷、委中、阳交三壮,吹火泄法34. 脚转筋:灸踝上一壮,外灸内,内灸外。
或灸承山二七壮35. 月经过时不止:隐白36. 产后诸病:期门37. 乳肿痛:足临泣38. 横生手先出:灸右至阴三壮,火炷如小麦粒,直接灸 39. 欲断产:灸足右内踝上一寸处及合谷40. 不时漏下:三阴交41. 月水不调,周结成块:针间使42. 小儿卒疝:太冲43. 小儿角弓反张:百会44. 小儿泄痢:灸神阙45. 小儿秋深冷痢:灸脐下三寸46. 小儿吐乳:灸中庭47. 小儿口臭:灸劳宫48. 小儿夜啼:灸百会三壮49. 溺水死者:灸脐中50. 狂犬咬伤:灸咬处疮上51. 蛇咬伤人:灸伤处三壮(隔蒜灸)52. 疡肿振寒:少海53. 风疹:环跳(补法)54. 暴痒:蠡沟(补法)55. 身瘦不能食:灸大肠俞27壮56. 不嗜食:刺然谷,多见血,使人饥57. 身瘾疹:伏兔58. 乏气:灸第五椎下随手壮59. 少年房多短气:灸鸠尾头50壮60. 腹皮痛:鸠尾61. 搔痒:鸠尾62. 鹅掌风:劳宫63. 足外皮痛:足临泣64. 偏枯:大巨65. 疮毒久不合:灸合谷七壮。
七次为一疗程66. 头痛如破:命门67. 身热如火,汗不出:命门68. 目不得闭:大迎69. 肩背颈项痛:涌泉70. 身肿身重:关门71. 大便血不止:劳宫,灸三壮72. 皮肤干燥:灸曲池三壮73. 痂疥:灸大陵二壮74. 不知味:针气户75. 噎食反胃:灸乳下一寸处,以差为度76. 脐风:然谷 77. 鼻痛:脑空78. 恶犬伤毒不出:外丘79. 寒慄重衣不得温:阳白80. 吐舌:筑宾81. 舌纵:阴谷口干:阳池第四秘1. 口干:针阳池。
(针章门亦可)(重)2. 鼻窦头痛(即鼻窦炎):(实证)针飞扬3. 心痛如刺:针然谷4. 白虎历节风(痛风):针金门5. 大眥痛:针至阴6. 腰痛不可屈伸,痛如折:针束骨7. 身后侧痛:针京骨 8. 心下痛气攻腰胁:针肓门9. 浑身骨节痛:针魂门。
灸之效更佳10. 臑内廉痛:针譩譆11. 关节不利,浑身疼痛:针膈关12. 腰髋痛不得久卧:针白环俞13. 经行腰腿痛:针合阳14. 妇人阴内湿痒疼痛:针膀胱俞15. 腰痛疲漏:针气海俞16. 脊间心后痛:针中渚17. 两耳珠痛:颔厌18. 足下热:针中都19. 善摇头:针京骨20. 头痛如破:命门21. 肩髃痛:针二间22. 眼痛:针下廉23. 腰髋坚痛:针石门24. 腰胯痛:针伏兔25. 侠脊膂而痛:针尺泽26. 膝痛不可屈伸:针大杼27. 膝胫肿痛:穴巨髎28. 肩背强急酸痛:穴水道29. 膝膑肿痛:穴历兑30. 小便热痛:列缺31. 肩背痛:听宫32. 肘中痛:冲阳33. 肩背痛:中渚34. 正头痛:中脘 35. 偏头痛:肓俞36. 足心痛:针昆仑37. 脚气症:针肩井38. 肩背酸痛:中渚39. 肘挛症:尺泽40. 手臂痛:针肩髃41. 手腕无力:针列缺42. 手腕摇动:针曲泽43. 眉棱骨痛:肝俞(重)44.头痛项强重不能举:承浆、风府脊背反折不能回顾:承浆、风府45. 足寒如冰症:肾俞46. 膝痛:风府47. 转筋:灸承山七壮48. 面肿:水分(灸禁针)49. 唇肿症:迎香50. 唇干:三间51. 口腔溃疡:针劳宫、照海52. 鼻流清涕:灸百会53. 口臭:人中、大陵咽寒:膻中54. 秋寒冷痢:灸石门、关元55. 卒腹痛:青皮灸脐上下左右各开一寸半处三壮56. 战慄:针鱼际二分深57. 月经不调,固结成块:间使58. 月经时漏下:三阴交59. 堕胎后手如冰厥逆:肩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