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髂浅动脉轴型皮瓣临床应用体会
旋髂深血管髂骨瓣的临床应用

沿髂嵴及腹股沟韧带上方 ,其 长度 以所需骨块 及蒂 的 长度为准 。因我们系采取逆 行法游离 血管 蒂 ,通常不 暴 露 股 动 、静 脉 ,所 以没 有 常 规 的将 切 口延 伸 至 股 动 、 静脉处 。如取顺行法游离 血管蒂 ,则 将平行 于腹股沟 韧带 的切 口线延伸至股动脉搏动点 内侧 1~2 em。切 开皮肤后 ,在髂前上棘外侧 沿髂嵴 向后分别切 开腹外 斜肌 、腹 内斜 肌及 腹横 肌 之止 部。推 开髂 筋膜 ,在距 髂嵴 内唇下 方 2 cm处 ,于髂 肌之表 面 ,即可找到旋髂
1982年 ,黄恭康 、苗华 等 发 表 了他 们在 100具 成人 防腐尸体 标本 对 200侧髂 股 部旋髂 深 血管 所 进行 的解剖学研究 。另 在 5具 (10侧 )新鲜 尸体标 本 上应用血管造 影 ,墨 汁灌 注等 方法 ,着 重研 究 旋髂 深 动脉与髂嵴前 部之 间 的 液 供应 关 系。如此 大数 量 的解 剖观测 为旋髂 深血 管髂骨瓣 移植 打下 了坚实 的 理 论 基 础 。该 学 者 还 对 10例 骨 不 连 、骨 缺 损 患 者 施 行旋髂 深血管 髂骨瓣 移 植术 ,均取 得 成功 。 自之 ,旋 髂 深 血 管髂 骨瓣 已成 临床 常用 供 骨 区之 一 。
作 者单位 :430071湖北武汉 ,武汉大学中南 医院骨科
1.2 旋髂深动 脉 与其他 动脉 间 的吻 合 ,旋 髂深 动 脉 在髂嵴 内唇后 1/3交界 处与髂腰 动脉髂 支 、第 3、4腰 动脉前支 形成 吻合 。旋髂 深 动脉 的营 养支 在髂 嵴处 与臀上动脉 深上支 、浅 支 ,旋 股外侧 动 脉升 支等 相 吻 合 ,其皮支与旋髂浅动脉 吻合 。旋髂 深动脉发 出 的腹 壁 肌 支 向上 与 腰 动 脉 、肋 下 动 脉 、下 位 肋 间 动 脉 及 腹 壁 下 动 脉 之 间形 成 吻 合 。 1.3 髂 腹股沟部的j条有关神 经 股 外侧皮 神经 自 腰大肌外缘走 出 ,于髂 肌 表 面行 向外 下 方 ,在 髂 前上 棘 内上方约 2 cm处与旋髂深 动 、静脉呈 80。左右 交叉 从 其 深 面 穿 过 至髂 前 上 棘 内侧 1 em,从 腹 股 沟 韧 带 下 方进入大腿。髂 腹下神 经从腰 大肌外缘 走 出,在髂 嵴 上 方穿过腹横肌至腹 内斜肌深 面 ,于髂前 上棘 内侧 又 穿 过腹 内 斜 肌 行 至 腹 外 斜 肌 深 面 。髂 腹 股 沟 神 经 在
旋髂浅动脉岛状皮瓣联合放射治疗修复耻骨联合部瘢痕疙瘩

[ 要 ]目的 : 讨旋 髂 浅动脉 岛状 皮瓣联 合 放 射 治疗 、 雪苷 口服 外 用修 复耻 骨联 合 部 瘢 痕 疙 瘩 的 疗 效 。 摘 探 积
方法 :0 4年 2月 至 2 1 20 0 1年 9月 , 治耻 骨联 合 部 瘢 痕 疙瘩 患 者 2 收 2例 , 全部 为女 性 , 龄 1 4 年 8— 5岁 , 均 平
[ 参考 文献 ]
[ ]王纯正 , 1 徐智 章. 超声诊断 学 [ . 京 : 民卫生 出版社 , M] 北 人
2 6: 01 00 1 .
状态 , 对引 导封 堵过 程 具 有 决 定性 指 导 作 用 。( )术 3
中能观 察封 堵器 位 置正 确 与否 、 边 组 织 结 构 与 封 堵 周
东 南大 学 学报
医 学版 J o tesU i Me c E 2 l , ; l , 6 1 uh at nv S d d 、 一 2, c, ( ) 6 9 3 S i 。 。o t3 \ :2 — ‘ … 一 ‘ 5 ‘一 t e ast i ( S i t h Un v Me c E d
( 9) 6 — 4 1 :3 6 .
静脉 , 右上肺 静 脉和 二 尖 瓣 侧 的边 缘 。 ( )T E测 出 2 E A D最 大伸展 径是 选 择适 当封 堵 器 的 依 据 , 者 必 须 S 两
匹配 , A D边 缘 弹 性 大 , 择 封 堵 器 型号 应 较 A D 因 S 选 S
・
6 29 ・
应证窄, 费用高 , 全性 不 够 等缺 点 , 以得 到 广 泛 普 安 难 及 ] 。一站 式 杂 交 术 是 由导 管 介 入 术 移 植 过 来 声 科 医师 配 合 是 手 术 成 功 的 保 3 证 。 ( )在 T E监 测下 进行 牵 拉试 验 , 4 E 明确 封堵 器 固
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外伤组织缺损68例体会

运 , 体和抗生 素均不易渗 入其 中, 抗 而血肿 内的氨基酸和蛋 白 质又是细菌的 良好培养基 。血肿不但易引起感染 , 而且血肿本
身可 以产生 毒素 , 刺激皮瓣 内血管发生痉 挛 , 引起 皮瓣血运障 碍。手术创面内的异物也是引起感染的因素 , 因此创 面内应尽 量减少异物 的存 留 。术 中止血 时 , 较大 的动 脉用细 丝线 除
不要扭转 , 一般 3周断蒂。
2 结 果
6 8例断蒂后皮瓣全 部成活 , 3例皮瓣 边缘部 分撕裂 , 时 及 发现再缝合后未影响皮瓣 成活。9例 因供区缝合 张力 大 , 出现
彻底清除 以降低感染几率 。另外 , 完善 止血以防血肿形成是 防
止感染和保证皮 瓣成 活 的的必要 条 件 , 因为 血肿 本身并 无血
做成布样 , 留置备用 。在 同侧或对侧 髂腹 股沟区设 计皮瓣 , 皮 瓣轴线 为髂腹股沟韧带 中点下方 3 m股动脉搏 动处 与髂 前上 c
棘顶点 的连线并 向髂嵴方 向延伸 , 根据布样 的大小 , 皮瓣 长度
清创和完善止血 。细菌 侵入开 放的伤 口, 否造成感 染 , 能 主要 取决于患者 的身体健康 状况 和伤 口组 织的条件 。正常活力 的
组织足 以抵抗细 菌的侵入 , 或是把 细菌局 限在 一定的范 围内。 细菌感染 只是在人体 内不健康 的组织上 , 例如坏死 的肌肉 、 皮 肤和血肿等 , 才容易形成和发 展 。因此 , 充分彻底 清创是 防 止感染 的最根本 的手段 。术 中一定要将坏死失活的皮肤 、 肉 肌
质外露 , 不宜一期游离植皮 , 常需 紧急行 皮瓣移植 修复 。临 床 常用髂腹股 沟皮瓣来修复此类损伤 。
1 资 料 与 方 法
异较 多 , 3 有 %的人旋髂 浅动 脉缺 如 , 以在 切取皮 瓣时 应先 所 切开皮 瓣上缘 的两侧 , 深达腹外斜 肌腱膜浅层 , 自深 筋膜深层 自上向下分离 , 同时以无影灯为 光源透过皮瓣 观察血管走行 , 并用 甲紫作 出血 管标志 , 以确保血管 位于皮瓣 轴心 , 再延 长两 侧切 口形成皮瓣 。旋髂浅动脉解剖 至关 重要 , 直接关系到皮瓣 是否成 活 , 条件允许 , 若 术前最 好用多普勒 探测仪探测旋髂 浅 动脉 的走行并标记 。 为保证皮瓣成活还需注意 以下 问题 : 1 手部创 面 的彻 底 ()
旋髂浅动脉皮瓣在手部软组织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皮瓣的临床应用

z
用
XX,
汇报人:XX
目录
01
添加标题
03
皮瓣的临床应用范围
05
皮瓣的临床应用案例
02
皮瓣的基本概念
04
皮瓣的优缺点
06 皮 瓣 移 植 后 的 护 理 与 注 意 事 项
Prt 01
添加章节标题
Prt 02
皮瓣的基本概念
皮瓣的定义
皮瓣具有血液供应和神经支 配,可以移植到其他部位
皮瓣移植的适应症 :适用于各种类型 的皮肤缺损,包括 大面积、深部、复 杂部位的缺损
重建器官功能
皮瓣可以用于修复烧伤、创 伤等引起的皮肤缺损
皮瓣可以用于重建受损的器 官,如鼻子、耳朵、乳房等
皮瓣可以用于改善面部畸形, 如唇裂、腭裂等
皮瓣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疾病, 如糖尿病足、血管瘤等
改善外观
皮瓣移植用于面 部美容,如眼睑、 鼻部、唇部等
皮瓣是一种皮肤组织,包括 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
皮瓣可以分为游离皮瓣和带 蒂皮瓣两种类型
游离皮瓣是指完全脱离原位 的皮瓣,需要重新建立血液
供应
带蒂皮瓣是指与原位保持一 定联系的皮瓣,可以保留部
分血液供应
皮瓣的分类
局部皮瓣: 仅包含皮 肤和皮下 组织的皮 瓣
游离皮瓣: 包含皮肤、 皮下组织 和肌肉等 组织的皮 瓣
复合皮瓣: 包含皮肤、 皮下组织、 肌肉和骨 骼等组织 的皮瓣
肌皮瓣: 包含肌肉 和皮肤的 皮瓣
骨皮瓣: 包含骨骼 和皮肤的 皮瓣
复合组织 皮瓣:包 含多种组 织的皮瓣, 如皮肤、 皮下组织、 肌肉、骨 骼等
皮瓣的来源
皮瓣的定义:一 种皮肤组织,包 括表皮、真皮和 皮下组织
旋髂浅动脉带蒂薄皮瓣急诊修复手部皮肤缺损20例体会

第37卷9802013年第10期黑龙江医学H E I L O N G J I A N G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V01.37.N o.100c L2013旋髂浅动脉带蒂薄皮瓣急诊修复手部皮肤缺损20例体会王瀚(印江自治县中医院骨伤科,贵州印江555200)摘要:目的总结旋髂浅动脉带蒂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经验。
方i圭在同侧腹股沟处紧贴深筋膜层掀起皮瓣,蒂远端在同侧股动脉搏动向外7cm处,根据创面大小设计出皮瓣。
皮瓣术后10—2l d断蒂,平均14.2d。
结善17例皮瓣顺利存活,2例断蒂前出现静脉危象,1例断蒂前出现动脉危象,断蒂后3个皮瓣远端及周围出现小片皮肤坏死。
术后均随诊1年以上,皮瓣感觉恢复S0级4块,s】级11块,s2级5块。
结论腹股沟轴型超薄皮瓣具有操作简单、断蒂早、供区损伤小等优点,是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皮瓣。
关键词:手部皮肤缺损修复术;旋髂浅动脉带蒂薄皮瓣;疗效doi:10.3969/j.i s sn.1004—5775.2013.10.039学科分类代码:320.2745中图分类号:R622.1文献标识码:B创伤性手部皮肤缺损是骨科急诊常见病,为覆盖肌腱及骨外露,修复创面,腹部带蒂皮瓣因操作简单,且不需要复杂的显微外科技术,成功率高而常被采用。
2005—01~2011—06间我科应用旋髂浅动脉浅支为蒂腹股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20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l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样本共20例,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17~46岁,平均(25.8±3)岁。
致伤原因:机器绞轧伤14例,刀砍伤3例,爆炸伤3例;均伴有肌腱损伤和骨外露,创面面积为3cm×2cm一6cm×5cm。
1.2治疗方法20例均行急诊手术,手部伤口清创、止血;根据伤手创面在同侧下腹部设计皮瓣,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2—3cm股动脉搏动处为皮瓣轴心点…,轴心点画线至同侧髂前上棘,此为旋髂浅动脉浅支体表投影,以连线上下各2cm股动脉搏动向外7cm为蒂,根据创面大小、数目设计皮瓣远端大小及形状。
髂腹股沟轴型带蒂皮瓣在手外伤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髂 腹股沟轴型带蒂皮瓣在手外伤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翟 小军 , 贾孟轩 , 琳博 , 忠伟 赵 张
( 西运 城 华康 医 院 骨科 , 西 运城 山 山 040 ) 4 0 0
8 例再次行皮瓣修整术, 术后外形明显改善。典型病例影像
学资料见图1 。 ~4
后, 向两侧于深筋膜下游离后闭合供区创面。将皮瓣蒂部卷
管, 皮瓣转与受区创缘缝合固定 , 皮瓣下常规放置引流条。 13 术后处理 术后胶布固定患肢于适宜位置, . 患侧膝下 垫枕 , 使髋、 膝关节均轻度屈曲以减少腹壁张力。 观察皮瓣血 运及蒂部松紧度, 防止蒂部过度牵拉及扭转, 3 术后 d内每 日 均必须及时换药, 术后 4 8 h拔除引流条。常规静脉点滴抗生 素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 1 余对症治疗。因皮瓣供区 周,
[] 姜 伟 民 , 峰 , 金 辉 , 锁 定 钢 板 系 统 在 四肢 骨 折 6 周 史 等. 中 的应 用 f] 中华 骨 科 杂 志 ,0 8 2 () 2 023 J. 2 0 ,8 4 :7 —7 . [ ] 荣 国 威 , 承 武 . 折 [ ] 北 京 : 民 卫 生 出版 社 , 7 王 骨 M . 人
出 版 社 , 0 7 2 8 3 4 2 0 :9— 0 .
[] 谭力 , 国浩, 9 徐 陈福 扬 , . C 经 掌 侧 入 路 治 疗 桡 骨 等 LP 远 端 粉 碎 性 骨 折 [ ] 安 徽 医 药 , 0 0 1 ( ) 72 J. 2 1 , 4 6 : 0~
7 . 03
皮瓣的临床应用

皮瓣转移,逆行转移时,先用血管夹阻断近端 血这,观察皮瓣血运,确认皮瓣血运良好后切 断近端血管蒂,形成远端为蒂的岛状皮瓣。将 皮瓣逆行旋转,经皮下或开放隧道转移,覆盖 手部创面;如顺行转移,将皮瓣切取范围下移, 切断远端血管蒂,皮瓣顺行旋转,覆盖肘部创 面。
皮瓣游离移植,按顺行皮瓣设计切取皮瓣后, 切断皮瓣远端血管蒂。将骨间背侧血管向近侧 解剖,尽量使其达骨间膜上缘穿出处,必要时 切开骨间膜,使骨间背侧血管游离至骨间总动 脉处,以使血管蒂达足够长度。切断近端血管 蒂,移植到受区行血管吻合。 供区创面宽小于 5cm 时可直接缝合;大于 5cm 时用全厚皮片修复,并加压包扎固定。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在伸肌深浅两层之间下行时,
与骨间背侧神经伴行。该神经是桡神经深支从
旋后肌下缘出现后延续而来,为纯运动纤维, 支配背侧伸肌,分离血管近端时且勿损伤。
若皮瓣用作修复指端创面,可将皮瓣内前臂后 侧皮神经与受区的指背神经或残指的指固有神
经吻合,以恢复皮瓣的感觉功能。
(四)优缺点
优点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皮瓣
前臂以桡动脉或尺动脉为供血的皮瓣,由于皮 质优良,供皮面积大,血管条件好,切取容易, 成功率高等优点,临床应用多。但由于破坏一 条主要血管,影响手部血液供应;且前臂遗留 瘢痕,影响美观,这些缺点引起人们的重视。 前臂背侧皮瓣是以前臂间背侧动脉为血管蒂, 故不破坏前臂的重要血管,这是其优点,但因 血管较细,临床常行血管蒂的前臂背侧逆行岛 状皮瓣转移术来修复手部创面。
手术步骤 切开皮瓣的胸壁段,并向脐部掀起,距腹 直肌外侧缘1-2cm处能见到粗大的皮穿支 进入上瓣。 解剖腹壁下血管,在脐下沿腹直肌外侧缘 切开前鞘,将腹直肌拉向内侧,在此肌肉 后外缘能见到腹壁下血管入口。仔细检查 此血管粗细、变异等情况,满意后在腹膜 下向下解剖血管至髂外或股血管始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旋髂浅动脉轴型皮瓣临床应用体会
旋髂浅动脉皮瓣又称腹股沟皮瓣,临床上常用于手部及会阴等处损伤或畸形的修复,是最常见的腹部轴型皮瓣之一[1-2]。
20世纪70年代就有成功应用的报道。
但此后因多种原因而逐渐被其他皮瓣所取代,2010年~2014年笔者结合超薄皮瓣技术,采用旋髂浅动脉轴型皮瓣对15例手部低温烧伤及会阴部畸形创面进行了修复,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针对无法直接缝合的供瓣区,设计脐旁岛状皮瓣进行转移修复,很好地恢复了腹部的外形。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5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12~48岁,12例手部低温烧伤III°创面,均有骨外露,肌腱外露,掌指关节开放2例,指间关节开放3例,3例会阴部瘢痕萎缩畸形,创面最大面积为12cm×7cm,最小面积5cm×4cm。
2 方法
2.1 手术设计:根据创面大小设计旋髂浅动脉轴型皮瓣,皮瓣形成后,根据受区组织的厚薄对皮瓣进行修剪,携带旋髂浅动脉轴型皮瓣移植于受区创面。
下腹部供瓣区若张力不大,潜行分离侧直接拉拢缝合;若张力过大,或法缝合时,根据下腹部继发创面的形态及大小,设计同侧脐旁岛状皮瓣转移进行修复,而供瓣则区直接拉拢缝合。
2.2 手术方法
2.2.1 旋髂浅动脉皮瓣(髂腹股沟皮瓣)设计:患者取仰卧位,髂下用软枕垫高。
全麻插管满意后,消毒,铺巾。
首先确认腹股沟韧带的位置,其它自髂前上棘到耻骨结节连一直线,用美蓝在皮肤上标出,在腹股沟韧带的中点稍内处触到股动脉,在皮肤上画出股动脉及其内侧的股静脉。
标记旋髂浅动脉的走行:它于腹股沟韧带下2~3cm处自股动脉发出,平行腹股沟韧带走向外上,终于髂前上棘处。
皮瓣的内侧边在股血管外侧缘,外侧边可达髂前上棘外8~10cm处,上下边平行于腹股沟韧带,分别为2~3cm和7~8cm,根据创面大小设计皮瓣。
2.2.2 从外侧向内侧掀起皮瓣。
先切开皮瓣远端,向内侧掀起皮瓣,到缝匠肌外侧缘切开深筋膜,结扎切断肌支及保护动脉主干的情况直到将皮瓣完全掀起。
寻找旋髂浅动脉时,可先找到大腿外侧皮神经,再找到与之交叉的动脉。
如果皮瓣臃肿可修剪脂肪,薄厚适中待用。
2.2.3 清创手部低温烧伤创面,清除坏死组织,尽量保留间生态组织,如果关节开放用克氏针固定,会阴部瘢痕松解,瘢痕切除,继发创面用生理盐水及双氧水冲洗后,彻底止血。
将皮瓣旋转覆盖创面,创缘全层缝合,留置负压引流。
蒂部向内翻转,缝成皮管,外用油纱覆盖,无菌干纱及棉垫包扎、固定,3周断蒂。
2.2.4 同侧脐旁岛状皮瓣的设计及切取:根据患者下腹部继发创面的大小及外形,以脐下3cm与脐旁2cm交界点为轴点,以此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为轴线,设计同侧脐旁岛状皮瓣。
逆行法自远端锐性分离皮瓣至腹直肌外侧缘,之后钝性分离皮瓣并注意保护腹壁下动脉的脐旁穿支。
在明确穿支点后沿原设计分离皮瓣近腹中线部分,并形成岛状皮瓣,转移覆盖下腹部继发创面,上腹部供瓣区予以直接拉拢缝合。
3 结果
本组15例患者的旋髂浅动脉轴型皮瓣,面积6cm×5cm~15cm×20cm,其中修剪成薄皮瓣者12例,其余3例皮瓣本身厚薄与受区相近,未予修剪。
14例旋髂浅动脉轴型皮瓣术后成活良好,伤口Ⅰ期愈合,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术后2周给自体皮片移植治愈。
本组病例术后随诊3个月至2年,皮瓣受区及供区效果均满意。
下腹部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者11例,4例因供瓣区过大,予以设计同侧脐旁岛状皮瓣,面积为5cm×15cm~9cm×20cm,旋转90°~145°后修复继发创面,术后皮瓣均成活良好。
4 讨论
旋髂浅动脉皮瓣的血供主要为旋髂浅动脉及其伴行静脉。
解剖研究发现,旋髂浅动脉及其伴行静脉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约2.5cm处起于股动脉及其伴行静脉。
虽然旋髂浅动脉在起始点(30%~50%)与腹壁浅动脉共干,本组共干率为41%和起始口径(0.8~1.8mm)等方向有较多变异,但其分支和走行基本恒定:浅支穿出深筋膜向髂前上棘走行,深支继续在深筋膜下向上外方向走行。
其浅支所支配的髂腹股沟皮瓣为临床上常用的下腹部轴型皮瓣,具有切取面积大,血管可靠,转移方便,供瓣区继发损伤小且较为隐蔽等诸多优点。
该皮瓣作为轴型皮瓣,用于临床,由于存在血管变异多,口径细,组织过于肥厚等不足,近年来已鲜有报道。
鉴于此,针对本组病例,笔者首先在形成皮瓣前就其蒂部进行血管解剖,以充分了解其变异情况及血管走向,有效地避免了因蒂部血管变异给皮瓣设计造成的风险;其次,在形成皮瓣后,笔者又利用超薄皮瓣的技术和原理参照受区组织的厚度,对皮瓣的筋膜层及脂肪过厚所造成的皮瓣臃肿等现象,使其旋转移植后与受区结构可以良好的匹配,最后在供瓣区的外理方面,针对少数张力过大或无法缝合的创面,笔者充分利用患者上腹部的条件,设计脐旁岛状皮瓣进行转移修复,较好地恢复了腹部的外形,既避免了直接缝合后切口张力过大而导致腹中线脐部的移位,切口愈合不良等,又避免了自体皮片移植后所造成的局部明显凹陷性瘢痕以及皮片后期回缩带来的腹部外形改变及痛痒等不适感。
笔者建议此轴型皮瓣可用于手部及会阴组织相对较薄,血管较为表浅等部位畸形及损伤的修复。
同时,当供瓣区过大时,同侧脐旁岛状皮瓣可以在覆盖继发
创面的同时,良好地修复腹部的整体外形。
[参考文献]
[1]刘刚义,张西翠,席志峰,等.旋髂浅动脉分叶皮瓣修复多指软组织缺损[J].实用手外科杂志,2008,22:184-185.
[2]韩军涛,谢松涛,陶杰,等.旋髂浅动脉岛状分叶皮瓣在修复下腹部及会阴区瘢痕中的应用[J].中华烧伤杂志,2012,28:153-154.
[3]陈尔瑜,何岩篪,程耕历,等.腹股沟区皮瓣的血管[J].解剖学报,1981,12:337-345.
[4]潘峥,陈振光,林海澳,等.髂腹股沟区血供的应用解剖研究及其临床意义[J].医学新知杂志,2004,14: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