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眼整形中的皮片和皮瓣
01 眼整形手术的特点和方法

第一章眼整形手术的特点和方法第一节眼整形手术的特点眼成形术的目的主要是保护视功能。
在这一前提下,力求眼睑、眼眶及其它眼附属器的完整和两侧对称,从而获得外观上的改善。
随着人民生活动水平的提高,要求单纯美容性眼成形术者与日俱增。
这要求施术者掌握眼睑、眼眶、眼球及其解剖、生理,以及眼成形术的特点。
眼成形术与全身整形手术的差异在于:①眼睑皮肤是全身最薄的皮肤。
所以在作游离植皮时,供皮区应选择与眼睑皮肤结构相同或近似的地方,如对侧上睑、耳后、锁骨上区。
②眼睑有一游离缘——睑缘。
睑缘位置的稳定和保持正常的张力,不但涉及到外观,而且还影响到泪液的导流和对眼球的保护作用。
所以要避免手术瘢痕对睑缘的牵引作用。
③要使两侧眼睑和眼眶保持对称。
④眼睑是外表显露部分,固而对外观影响很大,应尽可能减少瘢痕形成,即使是小的畸形也应该予以矫正。
如何减少眼成形术后瘢痕:⒈切口尽可能与眼睑皮纹方向一致。
⒉手术切口应尽可能局限在眼睑。
⒊缝合切口时张力要小⒋缝合时不使创缘内卷,要有足够的深度,两侧深度要一致,以免死腔形成。
⒌要控制瘢痕收缩方向(可通过Z形成形术)。
使瘢痕牵引处于最小的有害方向。
⒍防止感染和血肿的形成。
⒎及时拆线。
缝线拆除超过10日,将会产生缝线印记。
⒏在满足手术要求的情况下,选择的缝线及缝针尽可能要细。
第二节眼整形手术的基本方法皮片是指游离的皮肤移植,而皮瓣是指多种形式的皮肤滑行、转位,用以修复缺损或改变瘢痕牵引方向或变换组织位置。
皮瓣不完全游离,皮下血管网与皮肤一起到达所要求的部位。
在眼成形术中,还常应用粘膜、筋膜、真皮、巩膜、骨和软骨的游离移植。
一、皮片(skin graft)在眼成形术中,仅采用中厚皮片和全厚皮片。
⒈中厚皮片(split thickness graft)包含部分真皮。
中厚皮片又分为薄中厚皮片及厚中厚皮片两种。
薄中厚皮片主要用于结膜囊成形术及眶内容剜出后覆盖眶面。
厚中厚皮片则可替代全厚皮片,用于眼睑和面部瘢痕切除后的修复。
整形病人术前术后

一般护理 1、协助病人生活护理,拍背、抹澡,注意正 常皮肤护理,勤翻身,防压疮。
2、头面部、口腔手术后,口腔护理每日两次。
3、会阴及肛周手术后,保持会阴部清洁,会
阴冲洗每日两次。
重点症状护理
疼痛:
①时间:术后24小时内最明显。 ②原因及表现:手术组织的损伤、姿势固定或伤 口包扎过紧、活动受限或不当及精神心理因素所 致。病人自述有疼痛感、面部表现出痛苦的表情、 保护性体位及吵闹、哭泣等发泄性行为;重度疼 痛时可伴有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呼吸加快及出 汗多等反应。
下颌部手术
要求病人刷牙后再用口泰液漱口。
口腔手术
上至乳头连线,下至耻骨联合及会阴部,两侧以腋 中线为界;如为下腹部及腹股沟手术应准备大腿上 1/3部位的皮肤,剃阴毛。 应剪除指(趾)甲。手部手术备皮范围过肘;足部 应达膝关节以上。下肢手术,术前应卧床休息,抬 高患肢,特别是下肢橡皮肿拟进行淋巴管手术者, 入院后患肢用棉枕抬高,卧床1周后手术,以促进 淋巴回流,减轻组织水肿。 成年病人局部应剃除阴毛和肛门周围的毛,并清洗 会阴和肛门部皮肤。
皮瓣移植
皮瓣是一自带血液供应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构成的组 织块,可以从身体的一处向另一处转移。在转移过程 中需一个或两个蒂相连,也可游离,进行血管吻合。
适应症: ①修复有肌腱、骨、大血管神经等外露的新鲜创面 或有深部组织缺损的创面。②器官再造。③洞穿性缺
损的修复。④压疮
局部皮瓣
邻位皮瓣 任意型皮瓣 远位皮瓣 管形皮瓣
术前床旁宣教
1、术前日瞩病人做好个人卫生。
2、向病人交代麻醉及手术方式、具体禁食时间,告知麻
整形外科知识点 名解+简答

1、Langer`s Lines of the skin 1861年,langer根据新鲜尸体周身皮肤张力的研究结果绘制出人体皮肤纹理的走向,顺皮肤纹理走向的切口瘢痕不明显。
2、瘢痕疙瘩其发生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通常发生在局部损伤1年内,包括外科手术、纹身、灼伤、动物咬伤等,表现为高出皮肤、超出原损伤部位的持续性生长的肿块,扪之较硬,弹性差,局部瘙痒或痛,早期表面呈粉红色或紫红色,晚期呈苍白色,与周围皮肤界限较清,病变范围不一,形态多样,可呈蟹足样。
表面为萎缩表皮。
病变内因残存的毛囊腺体而产生炎症坏死,或因中央部缺血导致液化性坏死。
一般不发生萎缩,也不能自行退化,可发生恶变。
创伤修复有两种类型①皮肤表浅伤口仅仅影响表皮,通过简单的上皮形成而愈合,修复后均能达到结构完整,和功能完全恢复,②深达真皮和皮下组织的损伤,通过瘢痕来修复,以纤维蛋白为主要作用的纤维增生性炎症过程,瘢痕组织就是这种炎症过程的最终产物,3、Cronzon综合症颅面成骨不全综合症,CFD,cranio-facial dysostosissyndrome。
1、颅面成骨不全,颅缝早闭,引起颅内压增高; 2 、导致颅面部发育异常而形成的具有特征性的先天性综合畸形;3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颅顶------舟状头,短头,尖头颅底------因颅压增高向下向后推移,颅前窝前后径缩短,眶窝变浅眼---------眼球突出,眶距增宽,外斜视,外眦错位,眼球震颤,上睑下垂鼻--------短小,鼻梁弯曲,耳--------双耳低垂,外耳道闭锁上颌-----发育不良,硬腭高拱,正常下颌前突,咬合不良智力------障碍,视神经萎缩,癫痫。
4、第一、二鳃弓综合征(first and second branchial arch syndrome)(1)除唇腭裂以外面部排列第二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男女之比为3:2,绝大多数为单侧。
(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3)主要病变涉及由胚胎时期第一、二鳃弓及其间的第一咽囊、第一鳃裂和颞骨始基所源起的组织和器官,包括有耳、颞、下颌、翼、腭部的骨、肌肉、神经各种结构,主要集中在颜面部的下半部。
整形外科创面修复方法——缝合、皮瓣和植皮

整形外科创面修复方法——缝合、皮瓣和植皮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伤口的美容修复问题,如果创面修复没有做好,可能会给患者留下疤痕,如果这些疤痕在面部,不但会影响美观,而且会给患者的心理带来伤痛。
对于外伤或手术后的伤口,怎样做到创面修复,首先必须使伤口闭合,那么怎样使伤口闭合,达到消灭或减轻疤痕呢?整形外科创面修复的方法大概有三种:缝合、皮瓣和植皮。
缝合:缝合术是将因为外伤断裂的组织或将已经切开的器官进行对合,让其恢复功能,是保证伤口愈合的基本条件,也是外科手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操作技术。
一般分为普通缝合和美容缝合。
1、普通缝合:是指对伤口进行直接全层缝合,所应用的针线一般比较大,缝合线容易压迫周围皮肤形成线痕,不注意就会形成疤痕,严重影响患者的外形。
2、美容缝合是通过特殊的缝合技术,用细针细线将患者损伤的组织进行逐层的严密缝合,可以减轻患者伤口的张力,拆线后痕迹小,颜色浅,能有效降低患者伤口处的疤痕,可以达到美观的效果。
美容缝合与普通缝合的差别1、在切口设计上存在差别:美容缝合一般在切口设计上比较隐蔽,遵循切口与皮纹方向一致,张力最小化等原则,可以达到疤痕细小隐蔽、不影响外观和功能。
而普通缝合则设计切口线比较随意,容易留下疤痕。
2、在缝合技术上存在差别:美容缝合是包括肌肉、皮下、皮肤层最少三层的缝合,可以充分降低皮肤的张力,能有效降低术后疤痕的形成。
而普通缝合通常只缝一层,只是将伤口直接进行拉拢,使其闭合,后期容易形成疤痕。
3、在缝合材料上存在差别:美容缝合采用可吸收的线来缝合肌肉层和皮下组织,采用尼龙线缝合皮肤浅层,对伤口进行逐层关闭,在患者拆线后不容易看出针线的痕迹,疤痕非常小。
美容缝合并不能完全去除疤痕,只是尽可能地让疤痕变小,如果患者想要疤痕变得更淡,缝合后一定要预防感染,在饮食上要注意,不要吃含色素的食物,同时要注意不要剧烈运动,以减轻伤口周围肌肉的活动,可以使用疤痕贴或者通过激光手术进行去疤。
切开法重睑术的临床体会

切开法重睑术的临床体会
1.皮瓣与植皮
(1)选择皮瓣
重睑术通常采用常见的双孔(eyelids)皮瓣,这样可以保证术中的操作空间,减少手术的复杂性。
当双孔皮瓣无法满足技术要求时,可以采用单孔(eyebrow)皮瓣,其诱发效果更为满意。
当需要补片时,可以从胎记处植枝,也可以从乳腺部位取少量组织,これも使用できます。
2. 病灶切开
(1)病灶选择
在病灶切开前,应用医学技术对病灶进行选择。
尤其是对于歪斜眼睑,我们可以使用“埋头法”,采用微创手术技术分析炎症和肿胀,非常有效。
在外层掰开时,要慎重避免损伤神经、血管等组织。
3. 缝合修复
(1)修复程序
在术中,病灶完成切开后,植皮组织重新缝合修复,以防止眼睑松弛。
复位时,要在病灶切开的软组织层面注意,缝合至与外层的连通,穿针时要轻柔地拉紧,以
免对下层组织造成伤害。
各种组织瓣在眼整形手术中

徐乃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瑞视眼科
眼整形手术中应用的组织瓣有
皮瓣(肌皮瓣) 筋膜瓣(筋膜皮瓣、筋膜软骨皮瓣) 动脉岛状皮瓣 睑板结膜瓣 “Z” 成形术 V-Y 成形术 O-Z成形术等
组织瓣用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缺损的修复 组织移位的修复 改变组织张力方向和力度 组织凹陷的充填 改善局部血供
一、旋转皮瓣的应用
颧部皮瓣修复上睑缺损 (上睑睑板腺癌切除后,
内层缺损由下睑睑结膜 -睑板滑行修复)
旋转皮瓣的应用
鼻颊皱襞皮瓣修复下睑外翻
旋转皮瓣的应用
上睑旋转皮瓣修复下睑缺损
二、滑行皮瓣的应用
下睑风筝皮瓣滑行修复下睑基底细胞癌 切除后缺损
眉部应用
滑行皮瓣的应用
下睑全层组织瓣修复上睑全层缺损 (此术式又称Cutler-Beard手术,对
于小儿患者需注意弱视问题)
滑行皮瓣的应用
上睑垂直滑行修复上睑浅层缺损 (如果睑板—结膜也缺损,可做睑
板—结膜垂直滑行)
滑行皮瓣的应用
眉再造术
三、颞浅筋膜皮瓣修复结膜缺 损及改善局部血供
(详见本刊第二期)
四、颞浅筋膜-软骨皮瓣修复下睑缺损 (带有耳后皮肤及耳廓软骨修复下睑 全层缺损)
右下睑全层缺损
五、颞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上睑 全层缺损和眉再造
(用颞浅动脉额支及皮瓣经皮下隧道 引导至眼睑缺损处,结膜由残留的穹 窿部结膜滑行)
额部皮瓣滑行修复内眦部缺损 (内眦部下睑基底细胞癌切除后,也可 做游离植皮)
滑行皮瓣的应用
Y-V 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
滑行皮瓣的应用
眼成形术

2.
3. 4.
如何减少眼成形术后瘢痕?
尽可能与眼睑皮纹方向一致 手术切口尽可能局限在眼睑 缝合时切口张力要小 缝合时不使创缘内卷,要有足够的深度,两侧深度 要一致,以免死腔形成 要控制瘢痕收缩方向(Z成形),使瘢痕牵引处于最 小有害方向 防止感染和血肿的形成 及时拆线 在满足手术要求的情况下,选择的缝线及缝针尽可 能要细
成形手术的原则: 术前准备
全身情况良好,消除或控制病灶,如糖尿病、结核 局部无感染灶
手术时机选择
伤后半年瘢痕软化后 眼中碱烧伤者伤后一年或更久 过敏及瘢痕体制者不做 有暴露性角膜炎者早做
手术方案制定:
根据缺损畸形的性质和原因,尤其有无睑板选择术式。必要 时分期手术,制定几种方案。
术后处理:
预防感染,抗生素5-7天。 增加维生素 加压包扎:
2.
旋转皮瓣:缺损邻近区域的皮肤切开游离后转移至缺 损处 • 蒂宽:瓣长=1:5 • 旋转角〈90 ◦ • 上睑缺损多选用颞部皮肤瓣 • 下睑缺损多选用颧部、上睑或鼻颊皱襞处皮瓣
3.
Z形成形术(Z形皮瓣或交错皮瓣)
用于松解线状或条索状瘢痕牵引及组织移位的复位
4.
W形成形术(变异Z形成形术)
用于垂直于睑缘的长的条索瘢痕牵引的松解
5.
V-Y形成形术及Y-V形成形术
用于轻度中央部睑外翻,内眦赘皮及外眦角缘钝的 矫正
6.
O-Z形成形术
用于外眦部眶周圆形病变切除后的修复
7.
岛状皮瓣 带颞浅动脉前支(额支)的动脉岛状皮浅动脉的颞肌筋膜瓣 用于颞部轻凹陷畸形的充填,眶骨充填 特别适用于放疗后
特点:易成活,收缩性小,较软耐磨擦,供皮区自行愈合。 切皮刀或切皮机切取。
2.
皮瓣

皮瓣移植求助编辑百科名片皮瓣是一具有血液供应的皮肤及其附着的皮下脂肪组织所形成。
在皮瓣形成与转移过程中,必须有一部分与本体(供皮瓣区)相连,此相连的部分称为蒂部,以保持血液供应,其他在面及深面均与本体分离,转移到另一创面后(受皮瓣区),暂时仍由蒂部血运供应营养,等受皮瓣区创面血管长入皮瓣,建立新的血运后,再将蒂部切断,始完成皮瓣转移的全过程,故又名带蒂皮瓣,但局部皮瓣或岛状皮瓣转移后则不需要断蒂。
皮瓣也称带蒂移植皮肤。
现代观点认为,皮瓣是由皮肤和皮下组织构成的组织块,可以从身体的一处向另一处转移。
在转移过程中需有一个或两个蒂部相连接,也可暂不连接,移植后再进行血管吻合。
皮瓣的血液运输和营养在早期完全依靠蒂部供应。
当皮瓣在移植处愈合后3周左右,又逐渐建立起新的血液循环系统,这时就可以切断蒂部,皮瓣移植过程也就结束了。
有时,有的皮瓣也可以不断蒂,比如象局部旋转皮瓣或推进皮瓣等。
皮瓣移植皮瓣转移后,由于带有全层皮肤和丰富的脂肪组织,其收缩性远较游离植皮小得多,而且可耐受外力摩擦,并能保持皮瓣转移前原有的色泽。
皮瓣在美容整形术中,能覆盖深大创面,保护深部组织,对器官、体形的美容整形是一种理想的材料。
如鼻再造整形、矫正唇部畸形、矫正眼睑外翻、耳再造整形、乳房再造、阴茎再造等都特别适用。
在头面部整形中,皮瓣移植,特别是局部旋转皮瓣转移对于疤痕切除后的修复,头皮缺损修复整形等也是不可缺少的。
由于面部皮瓣的供应面积小,因而不适于较大面积的美容整形,对于面部大面积缺损(比如大面积血管瘤切除后、大面积黑痣切除后或大面积疤痕切除后),美容整形医生们还可以采用远位皮瓣进行整形修复,常采用的有胸三角皮瓣、颈部皮瓣等。
这种皮瓣用于面部美容整形术有几个优点:一是修复面积大;二是供皮瓣区隐蔽,将来愈合后的疤痕不易外露;三是供皮瓣区与面部皮肤颜色接近,面部整形后皮肤颜色接近或差别不大。
但远位皮瓣的整形手术较为复杂、费时,术后外观有些臃肿,有时还要进行第二次去脂肪修整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眼整形中的皮片和皮瓣移植游离皮肤移植和皮瓣移植是眼整形手术的最基本技术。
先天性眼睑缺损、眶面裂、外伤性眼睑缺损、眼睑肿瘤和色素痣切除后眼睑缺损、上下睑外翻、结膜囊狭窄、眶内容剜除术后等均需要应用皮片移植和皮瓣移植修复缺损。
眼睑位置结构的特异性和睑裂的存在,使得眼睑缺损修复具有特殊性:①眼睑缺损的修复涉及皮肤、睑板和粘膜不同组织的修复;②眼睑缺损修复后垂直张力容易产生眼睑外翻和眼睑闭合不全,影响到泪液的导流和眼睑对眼球的保护作用,威胁视力;③眼睑皮肤是全身最薄的皮肤,应选择与眼睑皮肤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地方作为供皮区,如对侧上睑、耳后、锁骨上区等区域;④眼睑血供丰富,皮片移植后易于成活,应首选全厚皮片移植;⑤眼睑血液来源极为丰富,设计任意皮瓣的长与宽比例不受严格限制,可以超过6:1等。
一、皮片移植(一)皮片的定义和分类皮片移植是指通过手术的方法,切取部分厚度或全层厚度的皮肤,它与身体(供皮区)完全分离,移植到身体另一处(受皮区),重新建立血液循环,并继续保持活力,从而达到修复皮肤缺损和整形的目的。
皮片移植是相对较为简便而常用的一种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当皮肤缺损的创面不能用局部皮瓣修复亦不能直接缝合时,可选用皮片移植,对大面积的皮肤缺损或肉芽创面而言,皮片移植成为挽救生命的一项措施。
根据游离皮片的厚度,目前常用的皮片分为刃厚皮片、中厚皮片、全厚皮片和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四种。
(二)眼整形中皮片移植在眼整形中,皮片移植术广泛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眼睑皮肤缺损,尤其是上睑皮肤缺损。
皮片的供皮区选择应考虑到皮肤的厚度、颜色、质地等的匹配和疗效的稳定,可以选择耳后乳突部、上臂内侧或锁骨上窝切取;对于年龄较大和皮肤松弛的病例,如果缺损范围较小,首选对侧上睑皮肤。
皮片移植不仅可以修复眼睑缺损,还可以避免皮瓣转移造成的眼睑外形臃肿和运动障碍;同时眼部皮片移植还具有容易成活,供皮区范围小,可以直接缝合等优点。
但是眼部皮片移植也有其不足之处:移植的皮片常会由一定程度的收缩,导致眼睑外翻;皮片移植后色素改变明显,影响外观;皮肤移植不含皮下组织,不能修复伴有软组织缺损的病例,尤其是下睑缺损,无软组织的支撑功能,容易造成睑外翻等。
1.刃厚皮片刃厚皮片(表层皮片)是最薄的一种皮片,组织学上包含皮肤的表皮层和少许真皮层。
成人刃厚皮片的厚度为0.20-0.25mm。
刃厚皮片抵抗力强、容易成活,在有感染的肉芽创面上也能生长;供皮区愈合快,可以多次反复取皮;但是由于刃厚皮片缺乏真皮弹力纤维,缺乏弹性,经不住外力压迫和摩擦,而且容易挛缩造成眼睑外翻,因此不适用于眼睑皮肤缺损的修复;刃厚皮片植皮区色泽深暗,表面皱缩而影响外观。
在眼整形手术中,刃厚皮片大多应用于眼眶内容剜除术后眼眶肉芽创面的覆盖和无眼球的结膜囊畸形或缺损的修复。
2.中厚皮片中厚皮片(断层皮片)包括表皮和部分真皮,厚度约为0.3-0.6mm,相当于全层皮肤厚度的1/3-1/4。
按其厚度可以分为薄中厚皮片和厚中厚皮片,前者约包括真皮1/3厚度(0.375-0.5mm),后者可达真皮厚度3/4(0.625-0.75mm)。
刃厚皮片兼具中厚皮片和全厚皮片的优点:由于含有较多的真皮弹力纤维,所以皮片柔软、有弹性,能耐受一般外力的压迫和摩擦;成活后皮片收缩程度较刃厚皮片小,常可获得比较理想的功能效果;供皮区可以自行愈合。
但是厚中厚皮片移植在有感染的肉芽创面上或眼眶骨面等处,往往不易全部生长;供皮区常易形成增厚的瘢痕组织;薄的中厚皮片成活后也有一定程度的挛缩,色泽上亦有加深的改变。
这些都是中厚皮片存在的缺点。
眼整形手术中,中厚皮片应用的适应症包括:无眼球的眼窝再造;覆盖眼眶内容剜除术后的新鲜肉芽创面;修复眼睑及其附近组织较大面积的缺损,如较大的眼睑肿瘤以及巨大的眼睑分裂痣切除后眼睑缺损修复;眼睑烧伤后瘢痕挛缩所致的畸形和上下睑外翻等。
3.全厚皮片全厚包含皮肤的全层组织,但不包括皮下脂肪组织。
全厚皮片是游离植皮效果最好的一种皮片,也是眼睑皮肤缺损修复中最常用的皮片。
皮片具有成活后挛缩程度最小,能耐受较大外力的压迫和摩擦,皮片质地柔软,活动度好,色泽变化少等许多优点。
但全厚皮片也有一定的缺陷:在感染的眼眶创面或肉芽创面上,一般难以成活;进行较大面积的全厚皮片移植时,必需另取刃厚皮片或中厚皮片覆盖供皮区;供皮区量受到一定的限制,一般只适用于较小面积的无菌创面上移植。
眼整形中全厚皮片应用极为广泛:各种眼睑缺损的修复;眼睑瘢痕性外翻或畸形的修复;眼部新鲜创面的覆盖;眉毛及睫毛的再造等。
4.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包括表皮、真皮及皮下血管和少许脂肪组织,是一种介乎全厚皮片和皮瓣之间的皮片。
借助于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后容易成活,同时该皮片能保持皮肤原有的质地和弹性,收缩不明显,外观丰满平整,形态较好。
其缺点是皮片游离移植不易成活或全部成活,如发生部分不成活或散在的坏死,效果反而不如全部成活的全厚皮片移植。
此种植皮方法应用并不多,主要用于下睑缺损的修复和眉再造。
二、皮瓣移植(一)皮瓣的定义皮瓣是自带血供的一块皮肤和皮下组织,在形成与转移过程中,有一部分组主与本体相连称为蒂,被转移的部分称为瓣。
皮瓣的蒂既可是自带血供的一块皮肤和皮下组织,也可是单一的血管蒂,包括吻接的血管蒂,故又称带蒂皮瓣。
皮瓣转移到受区,与创面建立新的血运后,始完成皮瓣转移的全过程,有的皮瓣尚需断蒂修复。
(二)皮瓣的分类和设计皮瓣分类方法较多,按皮瓣形态可分为扁平皮瓣和管形皮瓣,按皮瓣供区和受区距离分为邻近皮瓣与远位皮瓣,按皮瓣血液循环分为轴形皮瓣与任意形皮瓣。
轴形皮瓣为皮瓣内含有知名的动脉及伴行的静脉系统,并以此血管作为皮瓣的轴心,与皮瓣长轴平行。
轴形皮瓣包括带皮肤皮下蒂的半岛状皮瓣、带血管蒂的岛状皮瓣和带血管蒂的肌皮瓣。
任意形皮瓣是没有知名的动静脉伴行的皮瓣。
在皮瓣设计中,首先要准确判断缺损的情况,包括缺损的部位、大小、形状、挛缩情况、创基条件和周围的皮肤条件等。
然后根据缺损情况选择最佳供区。
供区和皮瓣设计应大致遵循以下原则:①供区选择与缺损区皮肤质地和颜色相近的部位;②首选局部皮瓣和安全简单的方案;③皮瓣设计的面积大小,应比切除瘢痕松解后的实际面积大20%左右;④充分考虑到眼睑的运动与闭合功能。
(三)眼整形中常用的皮瓣1.邻近皮瓣邻近皮瓣是利用缺损区周围皮肤及软组织的弹性、松动性及可移动性,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安排局部皮肤的位置,以达到修复组织缺损的目的。
邻近皮瓣的质地和颜色与受区一致,厚度基本相同,与缺损之间无正常皮肤隔开,因此可一次转移完成手术,不需要断蒂。
邻近皮瓣长宽比例有严格要求,不同部位长宽比例的要求不同。
一般以2:1为宜,长度最长不超过宽度的2.5倍,皮瓣最宽也不要超过蒂部的宽度,在血供较差的部位,长宽比例以1:1.5为宜,否则皮瓣会缺血坏死。
眼睑血供丰富,设计任意皮瓣的长与宽比例不受上述限制,可超过6:1。
(1)滑行皮瓣滑行皮瓣是利用缺损创面周围皮肤的弹性和可移动性,在缺损区的一侧或两侧设计的皮瓣,经切开及游离后,向缺损区滑行延伸以封闭创面,临床应用时有多种形式。
①矩形推进皮瓣:在缺损的一侧沿缺损缘的上下(或左右)作平行辅助切口,剥离皮下组织形成一矩形单蒂皮瓣,将皮瓣向缺损区滑行推进覆盖创面②三角形推进皮瓣:即临床常用的“V-Y”成形术或“Y-V”成形术。
“V-Y”成形术是首先于局部做“V”形切口,切开皮肤,分离该三角形皮瓣及创面两侧皮下组织,然后做“Y”形缝合。
常用来矫正下睑轻度外翻。
“Y-V”成形术是先做“Y”形皮肤切口,分离三角形皮瓣和切口两侧皮下组织,然后做“V”形缝合。
常用来修复园钝的外眦角、内眦赘皮等眦角畸形。
(2)旋转皮瓣旋转皮瓣是在缺损的外缘形成一局部皮瓣,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后,转移至缺损部位进行修复。
制作旋转皮瓣时应注意:①剥离平面应达平下脂肪层;②眼睑部位血供丰富,皮瓣蒂部宽度与皮瓣长度之比可达1:5;③皮瓣旋转角度不宜超过90°;④除非蒂部宽度与皮瓣长度之比较小,否则“猫耳朵”不宜立即修复;⑤多数皮瓣处缺损经剥离松解后,可直接缝合,不需另作皮片移植。
旋转皮瓣主要用于修复肿瘤切除后、眼睑瘢痕性外翻切除松解后和外伤等所致眼睑较大面积的缺损。
眼整形中常用的旋转皮瓣包括鼻唇沟皮瓣、眼睑皮瓣、颊部皮瓣等。
(3)交错皮瓣交错皮瓣又称“Z”成形术,是利用皮肤的松动性和弹性,增加其长度,缓解瘢痕和挛缩,达到松解的目的,使组织恢复正常位置。
“Z”成形术时首先在皮肤力量牵引最明显处做纵行皮肤切口,切口两端做两臂切口,方向相反,但长度大致相同,两臂切口终止于纵行切口终点水平线上,两臂切口与纵行切口的夹角波动于30°-60°为最佳。
制作“Z”形皮瓣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皮瓣的基部及中间不应有横行的瘢痕,否则会影响血供,造成尖端坏死;②缺损区深层有较多瘢痕、血供较差时不宜使用“Z”形皮瓣,否则皮瓣难以成活;③应将皮瓣尖端修整成圆钝状,增加血供,防止皮瓣尖端坏死;④瘢痕较长时,可作连续“Z”成形术。
眼部成形术中广泛应用“Z”成形术,如修复眼睑垂直疤痕所致的轻度睑外翻,内眦赘皮,局限的睑球粘连,眼睑眉毛位置异常等等。
“O-Z”成形术和菱形皮瓣:这是两种特殊类型的交错皮瓣。
“O-Z”成形术是在圆形缺损区两侧互相平行切开,形成两个三角形的皮瓣,经剥离松解后滑行至缺损区,缝合后形成“Z”形。
“O-Z”成形术用来修复眼睑部位的圆形缺损。
菱形皮瓣是指在与菱形缺损的侧角成120°的方向做补充切口,其长度约等于菱形的水平轴长,然后向下做与菱形边平行而等长的切口,将皮瓣游离至缺损区缝合。
菱形皮瓣主要用于修复颞部的菱形缺损。
“W”成形术:该皮瓣兼具交错皮瓣与滑行皮瓣的特征,用于处理缝合针迹明显的线头状瘢痕。
“W”成形术并无松解瘢痕牵引作用。
2.远位皮瓣远位皮瓣是指皮瓣的某一部分作为缺损创面的边缘,皮瓣形成后旋转并跨越部分正常皮肤至缺损处,皮瓣重新建立血运后再将蒂切断、修整。
与局部皮瓣不同之处在于它与缺损区并不直接相连。
此类皮瓣在眼整形中应用很少。
3.岛状皮瓣岛状皮瓣不含皮肤和皮下组织,以动静脉血管束为蒂所形成的皮瓣。
皮瓣位于血管蒂的远端,经潜行剥离的皮下隧道到达缺损部位,修复缺损。
在眼整形中较常应用的旋转皮瓣是颞浅动脉筋膜岛状皮瓣。
当眼睑及其附近有广泛而深在的瘢痕,甚至包括眉毛缺损,以及眼部肿瘤放疗后眼窝缩窄和眼睑缺损等,应用缺损附近的皮肤组织不能形成推进或旋转皮瓣修复;由于局部血运欠佳和缺损较深,游离皮片移植效果不佳。
应用自带血供的颞浅动脉筋膜岛状皮瓣移植往往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临床上,颞浅动脉筋膜岛状皮瓣主要应用于:①视网膜母细胞瘤眼球摘除放疗术后结膜囊狭窄的矫正;②眉再造;③较大范围的眼睑全层撕裂;④眶内容剜除后创面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