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骨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颌面部骨折分类

颌面部骨折分类

颌面部骨折分类
颌面部骨折是指面部或颌部骨骼结构的损伤或断裂。

这些骨折可
以根据损伤的位置、类型和程度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颌面部骨折分类:
1.眶下裂骨折(Orbital(Floor(Fracture):(发生在眼眶骨的底部,通常由于面部创伤而引起,可能会导致眼球下垂(视觉问题)或眼眶肿胀等症状。

2.颌下裂骨折 Mandibular(Fracture):(即下颌骨骨折,下颌骨是颌面部最大的骨骼。

这种骨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角部骨折、颏部骨折、颞部骨折等,每种类型的骨折可能导致不同的症状和并发症。

3.颅底骨折(Basilar(Skull(Fracture):(这种骨折发生在颅底部,可能伴随着严重的头部创伤,症状包括出血、耳部或鼻部漏液、面部瘀伤等。

4.颧骨骨折( Zygomatic(Fracture):(发生在颧骨( 颧弓)部位,可能会导致面部疼痛、颧弓移位或压迫。

5.上颌骨骨折( Maxillary(Fracture):(这种骨折发生在上颌骨,可能涉及上颌突、上颌骨体、颧弓等部位,可能会引起面部畸形或功能受损。

骨折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法取决于骨折的类型、位置和程度。

诊断和治疗颌面部骨折通常需要医生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X射线、CT 扫描或其他影像学检查,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可能包括保守治疗或手术干预。

早期的适当治疗可以帮助避免并发症,并
促进骨折愈合。

1/ 1。

下颌骨骨折入院病历范文

下颌骨骨折入院病历范文

下颌骨骨折入院病历范文
下颌骨主要位于颅面部下1/3及两侧面中1/3的一部分,系颅骨中唯一能动者,由于面积大,位置突出,骨折发生率在颌骨骨折中最高。

骨折好发部位为髁状突颈、下颌角、下颌体、颏部。

一、诊断要点
1.有外伤史。

2.面部畸形,咬合关系错乱,伴双侧髁状突骨折时前牙呈开。

3.骨折段异常动度。

4.骨折段移位,影响因素包括创伤力大小及方向、骨折的部位、肌肉的牵拉、骨折线的方向、骨折段有无牙齿、骨折线的数量等。

5.髁状突骨折可发生移位或不移位;下颌升支向后上移位,后牙早接触,前牙开下颌不能前伸;耳前区压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张口受限;可伴发外耳道贯通伤或颅中窝骨折,表现外耳道出血或溢出脑脊液。

6.骨折后疼痛、肿胀,出现张口受限。

7.可伴有牙龈黏膜撕裂,牙齿损伤。

8.颏部双骨折或粉碎性骨折可以造成牙弓变窄,舌后坠而影响呼吸。

9.辅助检查通常采用下颌曲面断层,横断片,下颌开口后前位片等,可见骨折线或可见骨折端移位。

二、治疗原则
1.应在无全身并发症后或全身情况稳定后,及早进行局部处理。

2.治疗应以复位重建骨折前咬合关系,达到骨性愈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早期训练恢复功能为总原则。

3.乳牙列及混合牙儿童的骨折,因血供丰富,代谢旺盛愈合快,所以应早期复位,复位要求不严格,固定时间相对较短,应尽量少用切开复位及内固定。

4.老人无牙颌骨折复位要求也不严格,但固定应力求稳定性,同定时间相对较长。

5.骨折线上的牙因固定所必须,一般不应拔除,除可能导致感染及影响骨折愈合者外。

下颌骨骨折伤残等级鉴定

下颌骨骨折伤残等级鉴定

下颌骨骨折伤残等级鉴定下颌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面部骨折,其发生率在头颈部骨折中占比较高。

下颌骨骨折的严重程度不同,伤残等级也会有所不同。

下面将介绍下颌骨骨折伤残等级鉴定的相关知识。

一、下颌骨骨折的分类下颌骨骨折根据骨折部位可分为颏部、体部和角部骨折。

其中颏部骨折多见于下颌骨中部,体部骨折多见于下颌骨两侧,角部骨折多见于下颌骨后方。

根据骨折形态可分为简单骨折和复杂骨折,简单骨折指骨折线单纯,复杂骨折指骨折线复杂或伴有软组织损伤。

二、下颌骨骨折的伤残等级鉴定下颌骨骨折的伤残等级鉴定是指根据下颌骨骨折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对患者进行等级评定,并据此确定其残疾等级。

下面将介绍下颌骨骨折伤残等级鉴定的具体方法。

1. 诊断和鉴定下颌骨骨折的诊断和鉴定需要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包括口腔检查、头颈部CT或X线检查等。

在确定下颌骨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伤残等级的鉴定。

2. 伤残等级评定根据下颌骨骨折对患者的影响,可以将其分为四个等级:一级伤残、二级伤残、三级伤残和四级伤残。

(1)一级伤残:下颌骨骨折较轻,仅影响患者的口腔功能,如咀嚼、说话等。

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基本不受影响。

(2)二级伤残:下颌骨骨折较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功能和面部外观。

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受到轻度影响。

(3)三级伤残:下颌骨骨折较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功能、面部外观和咀嚼功能。

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受到中度影响。

(4)四级伤残:下颌骨骨折非常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功能、面部外观、咀嚼功能和呼吸道通畅性。

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受到严重影响。

3. 伤残等级的确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伤残等级评定的结果,可以确定其伤残等级,并据此进行相关的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等方面的补贴。

三、预防和治疗下颌骨骨折的发生可以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和注意交通安全等措施进行预防。

对于已经发生下颌骨骨折的患者,需要进行及时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等。

下颌骨颏孔区·骨折

下颌骨颏孔区·骨折

下颌骨颏孔区骨折
下颌骨的颏孔区位于下颌骨的后部,是一个解剖薄弱区域,容易发生骨折。

颏孔区骨折通常是由外力作用于下颌骨的后部造成的,例如交通事故、摔倒、跌倒等。

颏孔区骨折可分为垂直骨折、水平骨折和斜向骨折三种类型。

垂直骨折通常是由于下颌骨的后部受到直接打击或挤压而引起的。

水平骨折则是由于下颌骨的后部受到水平方向的冲击而引起的。

斜向骨折则是由于下颌骨的后部受到斜向力量的作用而引起的。

颏孔区骨折的治疗方法通常取决于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对于较轻的垂直骨折,可能只需要进行保守治疗,如口腔固定和休息。

对于较重的骨折,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切开复位和内固定。

在手术治疗中,医生会使用钢板、螺钉和钩子等材料来固定下颌骨,以帮助恢复下颌骨的连续性和弓形。

需要注意的是,颏孔区骨折是一种比较严重的下颌骨骨折,可能会导致面部畸形、牙齿移位、咀嚼功能障碍等问题。

因此,如果怀疑自己患有颏孔区骨折,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下颌骨颏孔区 骨折

下颌骨颏孔区 骨折

下颌骨颏孔区骨折
下颌骨颏孔区骨折是指下颌骨的颏孔区发生骨折。

下颌骨是头颅中比较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之一,颏孔区是下颌骨中的一个脆弱部位,容易受外力打击导致骨折。

颏孔区骨折可能会导致下颌骨的断裂,进而影响口腔和咀嚼功能。

常见的原因包括车祸、摔跤、暴力冲击等。

颏孔区骨折的症状通常包括疼痛、肿胀、牙齿不对齐、咀嚼困难、张口困难等。

诊断通常通过X光、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
来确认骨折的位置和程度。

治疗方法可能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使用支撑装置稳定颌骨,使其自行愈合。

手术治疗可能需要通过开放性手术来重新排列并固定骨折部位。

治疗后需要进行康复护理,包括口腔卫生的保持、饮食的调整、口腔肌肉的锻炼等。

如果怀疑自己患有下颌骨颏孔区骨折,建议尽快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54例下颌骨骨折的诊断与处理

54例下颌骨骨折的诊断与处理

未 蒙
2  ̄ , : ; - 篓 篓 o 蓦 l1 o1 9
何 小玲 白欣 欣 姜 如
舞 蓊
蔓妻 i; 量 曼i器j 墨 ; 量
云南 白药 和 明胶 海 绵 用于 P C I C穿刺 部 位 止 血
【 中圈分 类 号】 4 3 R 7 【 献标 识码】 文 B 【 文章编 号】 0 6 1 5 ( 0 0 1 - 0 3 - 0 1O — 9 92 1 )1 16 1
后观 察穿 刺点 的出血 情况 , 如仍 有少 量出血 , 可再 加用 1 2云南 白药胶 囊 1 粉末 并 做好 交 班 。z 4小 时后 再 次 观察 局 部止 血 情况 , 出血 已停 止 , 如 用 棉签 消毒血 痂周 围 , 用上 药 , 上干 净小 纱 布 , M 敷 贴 固定 即可 , 不 换 3 3天 后按 照 P c I c留置 针 的常规 护 理 。 。
经外 周 中 U 脉 置 管 (r hrl sre et ahtrPC ) 静 ei eayi etdcnm1 tee, I C 广 p l n c 泛应用 于 临床 , 有刨 伤性 小 、 留时间 长 、 具 保 感染 率 低 等特 点 , 有效 避 免 能 反复 穿 刺 给患 者 带来 的 机 械性 损 伤 、 脉 炎 及 药物 外 渗[ 静 。但 P C I C置
20 1( 1 8 9 0 2, 7 1 ): 5
E ] 岳 晓荣. 南 白药 纱条 填 塞 治疗 鼻 出血 1 6倒 观 察 [ ] 现 代 中医 2 云 5 J.
药 , 0 5, 5 4 : 0 2 0 2( )3
1 ] 王艳 虹. 仿 明胶海 绵 治疗干 槽症 疗效观 察 [] 现 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 3 硖 J.

下颌骨骨折的门诊病历

下颌骨骨折的门诊病历

下颌骨骨折的门诊病历
下颌骨骨折是由于下颌内受到暴力外伤所致疾病。

下颌骨是颌面部唯一可动的骨骼,骨质结构远较上颌骨致密,由于处于面下份的位置,可接受多方向的暴力,因而下颌骨骨折比较常见。

临床症状:因骨折部位不同而有不同骨折层的移位情况。

治疗:急救时,应首先处理休克、失血、颅脑损伤、防止窒息,作简单复位后,待病人全身情况稳定后应尽早作骨折层复位固定。

复位同时应注意抗感染,加强营养补充,食物由软逐渐加硬,一般两个月内不应吃过硬食物。

注意口腔卫生。

疾病描述:
1、正中联合胚胎发育时两侧下颌突连接处,并处于面部突出部位。

2、颏孔区:位于下颌牙弓弯曲部。

3、下颌角:下颌骨体和下颌支交界处。

4、髁突颈部:此处较细脆,无论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均有可能在此处产生骨折。

诊断检查:常拍摄下颌骨侧位片、后前位片和全景片。

髁突骨折的伤员应拍摄颞下颌关节片,必要时拍摄颞下颌关节断层片和CT片,从而明确骨折类型、范围和性质以及有无邻近骨骼的损伤。

下颌骨骨折,诊断并不困难,但应注意骨折后的一些并发症,如骼突区受到严重创伤,可同时伴有颞骨古板的损伤,致使此区肿胀明显,外耳道流血;如合并颅中窝骨折时,可出现脑脊液耳雷,应注意鉴别。

治疗方案:尽早进行复位和固定,恢复正常咬合关系和面形的对称和运匀称,同时使用防止感染、镇痛、合理营养、增强全身抵抗力等方法,为骨创的愈合创造良好条件。

必须紧密注意有无全身其他部位合并症的发生,一定要在全身情况稳定后,再进行局部处理。

下颌骨复合骨折查房

下颌骨复合骨折查房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呼吸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腹式呼吸等呼吸训练,提高呼吸功能
预防呼吸道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定期进行呼吸道消毒。
口腔卫生维护和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使用漱口水、牙线等工具清洁口腔
口腔检查:定期检查口腔,及时发现并处理口腔问题
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预防口腔疾病
汇报人:_
_,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目录
疾病定义和概述
下颌骨复合骨折:下颌骨受到外力作用导致的骨折,通常涉及多个骨折部位
病因:交通事故、运动损伤、暴力袭击等
01
02
症状: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咬合错乱等
诊断:X线片、CT扫描、MRI等影像学检查
03
03
复诊内容:检查骨折愈合情况,评估治疗效果
02
健康教育:提供健康饮食、康复锻炼等方面的指导,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04
汇报人:_
04
治疗: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康复治疗等,根据骨折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05
病因和病理生理
病因:交通事故、运动损伤、暴力袭击等
01
病理生理:骨折部位、类型、程度、移位情况等
02
骨折愈合过程:血肿形成、骨痂形成、骨痂改建等
03
并发症:感染、骨不连、畸形愈合等
04
诊断标准
01
02
03
04
05
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微型钛板内固定术等
药物治疗:抗炎镇痛药、消肿药等
疼痛和不适
骨折部位疼痛:骨折部位肿胀、疼痛,影响患者活动
01
骨折后遗症:骨折可能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后遗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颌骨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下颌骨呈马蹄形,由弯曲的下颌体和双侧的下颌升支构成,在升支内外侧有强有力的咀嚼肌附着,但正中联合、颏孔区、下颌角和髁颈部是其结构薄弱区,是骨折的好发部位。

下颌骨骨折后,骨折段在咀嚼肌的牵拉下发生移位,从而出现咬合错乱、咀嚼功能障碍[1]。

1 下颌骨骨折的分类
1.1按骨折性质分类青枝骨折:骨裂或皮质骨折裂,但骨连续性完好;闭合性骨折:骨折表面软组织完好,骨折呈封闭状态;开放性骨折:骨折表面软组织损伤,与骨折部位相通;简单骨折:骨折单发,无移位或轻度移位;复杂骨折:骨折多发,有明显移位;粉碎性骨折:骨折部位骨碎裂,常伴有移位;骨折骨缺损:骨折伴骨缺损及移位。

1.2按骨折部位分类分为髁突骨折、喙突骨折、升支骨折、下颌角骨折、下颌体骨折、颏/颏旁骨折、牙槽突骨折。

1.3按骨折线方向分类分为有利型骨折和不利型骨折。

前者指骨折线方向与肌肉牵拉方向垂直;后者指骨折线方向与肌肉牵拉方向平行[2]。

2 下颌骨骨折的诊断
2.1病史采集首先要准确采集病史,如果患者不能配合,询问其家属。

要明确致伤原因、打击物体的尺寸、数量以及打击力的大小等[3]。

2.2临床表现急性症状和体征:下颌骨骨折后,骨折部位出现疼痛、肿胀、皮下淤斑;牙龈撕裂和牙齿损伤:口内骨折线周围的牙龈撕裂和出血,还可伴有牙齿松动、折断、移位等;骨折段移位以及异常动度:下颌骨骨折后多种因素可以导致骨折段发生移位,骨折部位两端的骨折段异常动度,检查时,骨折部位可出现骨擦音;咬合紊乱:下颌骨骨折后,牙齿随着骨折段的移位而移位,出现咬合紊乱;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张口受限,影响正常的进食和语言功能,张口受限程度取决于骨折部位及损伤严重度;面部畸形:骨折发生移位后,可造成面部畸形,其中以下颌偏斜畸形较为常见;感觉异常:骨折损伤下牙槽神经时,可引起下唇和颏部麻木。

2.3影像学检查平片:一般选择下颌曲面体层片和下颌骨正位片,怀疑有髁突骨折时,选择下颌开口后前位片。

另外,下颌横断咬合片可以很好显示下颌正中骨折,该片位还可以协助评价颏部舌侧骨板骨折的情况,特别是对于斜形骨折。

CT:轴位、冠状位结合三维重建CT影像可以更为准确显示下颌骨骨折,尤其是下颌骨髁突骨折。

3 下颌骨骨折的治疗
下颌骨骨折的治疗目标是解剖复位下颌骨骨折,恢复并保持正常的咬合。

治疗原则是正确的复位和可靠的固定。

3.1闭合式复位和固定
3.1.1复位方法手法复位:对于早期简单的线形骨折,局麻下手法即可复位;牵引复位:常见颌间牵引复位,即在上下颌牙列上结扎牙弓夹板,用橡皮圈进行牵引,以咬合为依据,使移位的骨折段回复正常位置。

如髁突骨折伴有下颌后缩前牙开合的患者,可用此方法进行复位。

3.1.2固定方法单颌固定:即在发生骨折的下颌骨上进行牙间或骨间固定,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线形骨折;颌间固定(牵引):颌间固定是在上下颌牙弓上结扎牙弓夹板,然后用橡皮圈将上下颌骨固定在一起,利用上颌完好的牙弓为依据,以恢复咬合关系,从而恢复下颌骨的连续性。

3.2切开复位和内固定
3.2.1下颌小型板系统固定下颌骨颏部、下颌体以及下颌角单发骨折:小型板固定为单层皮质骨固定,不会损伤下齿槽管,并按张应力轨迹放置。

3.2.2下颌骨骨折拉力螺钉固定拉力螺钉固定是以最小的植入体获得最大的稳定性。

临床主要用于下颌体斜断面骨折、颏部骨折、下颌角垂直断面骨折、髁颈下骨折和游离骨折块固定。

3.2.3发生于颏/颏旁及下颌体的广泛的粉碎性骨折。

重建接骨板主要用于连接骨折区两侧的骨段,骨折区内的小骨片可以用小型或微型接骨板连接,也可以直接用螺钉做穿接固定。

3.3骨折线上牙的处理保留骨折线上的牙齿除了可以有效的帮助骨折的复位和固定,防止骨折段的错位,还有利于牙弓外形的正确恢复。

拔出骨折线上可以保留的牙齿可以造成骨组织的损伤、干扰正确的复位和固定。

除影响复位的下颌智齿、有明显感染的牙齿以及牙颈部以下折断的牙齿,应尽量保留骨折线上的牙齿,以利于骨折的复位固定和后期的咬合重建。

3.4无牙下颌骨骨折的治疗无牙的下颌骨骨折处理较为困难,首先是无牙可供作简便的颌间固定,骨折时受肌肉的牵拉,骨折段更易于移位。

对于年龄较大有全身系统性疾病的患者,可以利用原有的上下颌全口托牙或塑料牙托夹板作颌周栓丝结扎固定,但稳定制动不可靠,甚至可以引起软组织的压迫性坏死。

移位明显的无牙下颌骨骨折,在全身情况容许的情况下,一般均应作开放复位内固定,应选择固位力较强的板钉系统进行固定。

3.5儿童下颌骨骨折的治疗在儿童下颌骨骨折处理中,必须考虑以下问题:
①儿童下颌骨的皮质骨较薄,常见为不完全骨折或青枝骨折,最好采用手法复位和简便的制動方法;②儿童的牙列及咬合关系尚未稳定,咬合关系在后期的建合过程中自行调节而恢复;③儿童的下颌骨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对骨折进行的任何形式的手术干预都可能影响颌骨的发育。

上述原因决定儿童的下颌骨骨折首先应考虑保守治疗。

但是,对于移位明显的下颌骨骨折还应考虑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可考虑选择使用可吸收板钉进行固定。

3.6陈旧性下颌骨骨折的治疗适用于简单的、复位后不会形成骨与软组织缺损的陈旧性骨折“再骨折”复位。

手术尽量沿原骨折线凿开,以便骨折正确对位。

骨折后骨缺损还应考虑植骨。

参考文献:
[1]张益,孙勇刚.颌骨坚固内固定[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4:217-244.
[2]蔡志刚.Peterson口腔颌面外科[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2:379-407.
[3]王正国.创伤学-基础与临床[M].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032-20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