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指标及意义
润滑油的各项指标含义

润滑油的各项指标含义1、粘度黏度就是液体流动时流体的内阻力,也就就是油品的内摩擦力,就是表示油品油性与流动性的一项指标。
黏度越大,油膜强度越高,而流动性越差。
一般所讲润滑油膜的厚薄就就是指黏度的大小。
黏度越高的油品,所形成的油膜会越强,但液体流动阻力亦会增加。
所以,选用适当的黏度就是选择润滑油的首要条件,也因此,工业润滑油以黏度值作为润滑油的号数(ISO黏度级别)。
例如,ISO黏度级别VG 46 就就是40℃的运动黏度值为46±10%。
黏度的测量方法就是∶在规定温度下,规定量的油流经一个细管的时间来衡量。
(如左图)。
测量用的玻璃管与被测油置于恒温的水浴中在规定温度下恒温玻璃管上有刻度,乘上时间,便可得出黏度,单位就是mm2/s。
2、粘度指数润滑油的黏度对润滑的效果影响很大,而温度则就是影响黏度的一个最重要的参数。
温度变化时,润滑油的黏度也随著变化,温度升高则黏度变小,温度降低则黏度变大。
为了使机器得到良好的润滑,就需要润滑油在机器的工作温度范围内保持合适的黏度。
因此,我们希望润滑油的黏度受温度的影响尽可能的减小。
润滑油的黏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程度就就是所谓的黏温性能。
通常,润滑油的黏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程度小谓之黏温性能好;反之,则谓之黏温性能差。
润滑油的黏温性能与其组成有关,由不同原油或不同馏份或不同精制工艺制得的润滑油之黏温性能会不相同,一般环烷基油的黏温性能差,石蜡基油的黏温性能好,而加氢裂化油的黏温性能更好。
评价油品的黏温特性最广泛采用黏度指数(简写VI),这就是润滑油的一项重要品质指标。
黏度指数越高,表示油品的黏度受温度的影响越小,其黏温性能越好。
黏度指数就是用黏温性能较好(VI=100)与黏温性能较差(VI=0)的两种润滑油为标准油,以40℃及100℃的黏度为基准进行比较而得出。
黏度指数最简便、快捷的求取方法就是通过已知该油品的40℃与100℃运动黏度从《石油产品黏度指数表》(GB/T2541-88)中求取。
润滑油基本性能指标

润滑油的基本性能指标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
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润滑油基础油主要生产过程有:常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
润滑油的基本性能包括一般理化性能、特殊理化性能和模拟台架试验。
润滑油最主要的性能是粘度、氧化安定性和润滑性,它们与润滑油馏分的组成密切相关。
粘度是反映润滑油流动性的重要质量指标。
不同的使用条件具有不同的粘度要求。
重负荷和低速度的机械要选用高粘度润滑油。
氧化安定性表示油品在使用环境中, 由于温度、空气中氧以及金属催化作用所表现的抗氧化能力。
油品氧化后,根据使用条件会生成细小的沥青质为主的碳状物质,呈粘滞的漆状物质或漆膜,或粘性的含水物质,从而降低或丧失其使用性能。
润滑性表示润滑油的减磨性能。
一、一般理化性能 1、外观($6皿^2M6)定义:油品的外在表观形象。
意义:油品的颜色,往往可以反映其精制程度和稳定性。
对于基础油来说,一般精制程度越高,其烃的氧化物和硫化物脱除的越干净,颜色也就越浅。
但是,即使精制的条件相同,不同油源和基属的原油所生产的基础油,其颜色和透明度也可能是不相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的。
对于新的成品润滑油,由于添加剂的使用,颜色作为判断基础油精制程度高低的指标已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
检测方法:目测。
影响因素:原料油的化学组成与性质,加氢精制反应程度(反应温度、压力、氢油比、空速、催化剂活性等),与白土接触时间长短,补充精制过程中白土类型与用量。
2、色度(chromaticity)定义:用来评价色质刺激。
颜色是由亮度和色度共同表示的,而色度则是不包括亮度在内的颜色的性质,它反映的是颜色的色调和饱和度。
其值由色度坐标或主波长(或补色波长)和纯度确定。
意义:油品的颜色,往往可以反映其精制程度和稳定性。
润滑油检测指标

润滑油检测指标润滑油是机械设备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质,它用于减少机械零件之间的摩擦和磨损,并提供必要的保护和冷却。
为了确保润滑油的质量和性能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润滑油的检测指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润滑油检测的一些常见指标,包括黏度、闪点、中和值、水分含量和温度稳定性等。
首先,黏度是衡量润滑油流动性的重要指标。
黏度越低,润滑油在机械设备中的流动性就越好,摩擦损失就会减少。
黏度的测量通常采用运动黏度计或粘度计进行,常见的单位有厘斯、英格兰度和SAE等。
闪点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润滑油中可以产生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并通过点火源进行着火燃烧的最低温度。
要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性,闪点的测试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情况下,润滑油的闪点越高,它的燃烧性就越低,对设备的安全性影响越小。
中和值是指润滑油中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之间的平衡度,它反映了润滑油对腐蚀性物质的抵抗能力。
中和值的测试方法包括酸值测定法和碱值测定法等。
正常情况下,润滑油的中和值应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它的抗酸性和抗腐蚀性能良好。
水分含量是指润滑油中所含水分的百分比。
过高的水分含量会导致润滑油的氧化和酸化速度加快,影响其性能和寿命。
常见的测试方法有卡尔·费舍尔法和库仑法等。
在一些特殊环境下,例如高温和高湿度环境下,水分含量的检测尤为重要。
温度稳定性是指润滑油在高温条件下性能的稳定性。
在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润滑油会受到高温的影响,如果温度稳定性差,润滑油的性能就会降低,甚至发生剧烈反应。
温度稳定性的测试通常通过模拟机械运行过程中的高温环境来进行,以评估润滑油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除了上述指标外,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的润滑油检测指标,例如氧化安定性、机械杂质含量和残留炭残等。
这些指标的测试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润滑油的质量和性能,为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润滑油检测指标是评估润滑油质量和性能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黏度、闪点、中和值、水分含量和温度稳定性等指标的测试,可以确保润滑油在机械设备中的有效运行和保护作用。
国家润滑油执行标准

国家润滑油执行标准国家润滑油执行标准是确保润滑油产品质量和性能的重要规范。
它对于保障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国家润滑油执行标准的内容、意义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一、国家润滑油执行标准的内容国家润滑油执行标准是一套全面、系统的技术规范,涵盖了润滑油的各个方面。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产品分类:根据润滑油的用途、性能等特点,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类,以便于生产、销售和使用。
2.技术要求:对润滑油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明确规定,如粘度、闪点、倾点、酸值、水分等,确保产品满足机械设备的使用要求。
3.试验方法:规定润滑油的试验方法和步骤,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4.检验规则:明确润滑油的检验项目、频次和判定标准,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5.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规定润滑油的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确保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二、国家润滑油执行标准的意义国家润滑油执行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润滑油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障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规范市场秩序:通过制定统一的执行标准,避免市场上出现劣质、假冒产品,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提高产品质量:执行标准对润滑油的性能指标进行严格规定,促使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3.促进技术创新:执行标准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推动润滑油行业的技术创新和进步。
4.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优质的润滑油可以提高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尾气排放和环境污染。
三、国家润滑油执行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国家润滑油执行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指导生产:生产企业按照执行标准生产润滑油,确保产品符合规范要求,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2.监控质量:质检机构依据执行标准对润滑油进行检验,及时发现问题产品,防止劣质产品流入市场。
润滑油的各项指标含义

润滑油的各项指标含义1、粘度黏度是液体流动时流体的内阻力,也就是油品的内摩擦力,是表示油品油性和流动性的一项指标.黏度越大,油膜强度越高,而流动性越差。
一般所讲润滑油膜的厚薄就是指黏度的大小。
黏度越高的油品,所形成的油膜会越强,但液体流动阻力亦会增加。
所以,选用适当的黏度是选择润滑油的首要条件,也因此,工业润滑油以黏度值作为润滑油的号数(ISO黏度级别)。
例如,ISO黏度级别VG 46 就是40℃的运动黏度值为46±10%。
黏度的测量方法是∶在规定温度下,规定量的油流经一个细管的时间来衡量.(如左图).测量用的玻璃管和被测油置于恒温的水浴中在规定温度下恒温玻璃管上有刻度,乘上时间,便可得出黏度,单位是mm2/s。
2、粘度指数润滑油的黏度对润滑的效果影响很大,而温度则是影响黏度的一个最重要的参数。
温度变化时,润滑油的黏度也随著变化,温度升高则黏度变小,温度降低则黏度变大。
为了使机器得到良好的润滑,就需要润滑油在机器的工作温度范围内保持合适的黏度。
因此,我们希望润滑油的黏度受温度的影响尽可能的减小。
润滑油的黏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程度就是所谓的黏温性能。
通常,润滑油的黏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程度小谓之黏温性能好;反之,则谓之黏温性能差.润滑油的黏温性能与其组成有关,由不同原油或不同馏份或不同精制工艺制得的润滑油之黏温性能会不相同,一般环烷基油的黏温性能差,石蜡基油的黏温性能好,而加氢裂化油的黏温性能更好.评价油品的黏温特性最广泛采用黏度指数(简写VI),这是润滑油的一项重要品质指标。
黏度指数越高,表示油品的黏度受温度的影响越小,其黏温性能越好.黏度指数是用黏温性能较好(VI=100)和黏温性能较差(VI=0)的两种润滑油为标准油,以40℃及100℃的黏度为基准进行比较而得出。
黏度指数最简便、快捷的求取方法是通过已知该油品的40℃与100℃运动黏度从《石油产品黏度指数表》(GB/T2541—88)中求取。
润滑油质量标准和检验

4. 酸值:中和1g润滑油中的酸所消耗的KOH的量,单位为mgKOH/g。
5. 水溶性酸或碱(又称反应):取50m合后,在分液 漏斗中震荡抽提,分离出抽提水层。⑴用酸度计测定水溶性酸或碱:向烧杯中注入30~50ml抽 提物,电极浸入深度为10~12mm,按酸度计的使用要求测定PH值。根据下表确定试样抽提物中 有无水溶性酸或碱,石油产品水(或乙醇水溶液)抽提物特性PH值,酸性<4.5,弱酸性 4.5~5.0,无水溶性酸或碱5.0~9.0,碱性˃10.0。⑵用指示剂测定水溶性酸或碱,甲基橙: 酸;酚酞:碱。仲裁试验方法用⑴
方法概要:将30g试油放在规定的氧化管中,在125℃和有金属催化的条件下,使油品氧 化,本方法分两种条件进行,一种是在缓和的氧化条件下以润滑油氧化所形成的水溶性酸 (包括挥发的和不挥发的)的含量来表示,另一种是以润滑油在深度氧化条件下所形成的沉 淀物重量百分数和酸值来表示。
缓和氧化条件测定是在氧化管中放油样时,也放入铜球和钢球各一个,然后放入 125℃±0.5℃的油浴中,用橡皮管将氧化管的支管与装有20ml蒸馏水的吸收并连接起来,然 后通入洁净空气(50ml/分),经过4小时氧化测定油样氧化段产生的水溶性酸。该值越大, 说明该油品的抗氧化能力越差。
润滑油的主要理化指标与意义

�
5)水分: 水分是指润滑油中含水量的百分数,通常是重量百分数。水分小于0.03%, 认为是痕迹。润滑油中水分的存在,会使润滑油油膜强度降低;产生泡沫使油品乳 化;加速有机酸对金属的腐蚀作用,锈蚀设备;使添加剂分解产生沉渣;降低绝缘 性能。总之,润滑油中水分越少越好。
6)机械杂质: 机械杂质是指存在于润滑油中不溶于规定溶剂的杂质。这些杂质大部分是 砂石和铁屑之类,以及由添加剂带来的一些难溶于溶剂的有机金属盐。通常,润 滑油基础油的机械杂质都控制在0.005%以下(机杂在0.005%以下被认为是无)。
动力粘度(η):是油品在一定剪切应力下流动内摩擦力量度,单位泊(P), 常用厘泊(cP)。
运动粘度(ν):是油品在重力作用下流动内摩擦力的量度,是动力粘度与 密度之比,单位斯(St),常用厘斯(cSt)。
条件粘度:恩氏粘度、赛氏粘度、雷氏粘度。
粘度指数:是控制润滑油粘度性能的指标。越是表示润滑油中含有酸性物质的指标,单位是mgKOH/g。酸值分强酸值和 弱酸值两种,两者合并即为总酸值(简称TAN)。我们通常所说的"酸值",实际上是 指"总酸值(TAN)"。 碱值是表示润滑油中碱性物质含量的指标,单位是mgKOH/g。碱值亦分强碱值 和弱碱值两种,两者合并即为总碱值(简称TBN)。我们通常所说的"碱值"实际上是 指"总碱值(TBN)"。 中和值实际上包括了总酸值和总碱值。但是,除了另有注明,一般所说的"中 和值",实际上仅是指"总酸值",其单位也是mgKOH/g。
2)凝点和倾点: 凝点是指在规定的冷却条件下油品停止流动的最高温度。倾点是在规定的冷 却条件下油品能维持流动的最低温度。一般倾点比凝点高1-3℃,凝点比启动温度低 10℃左右,倾点更能代表低温流动性。
润滑油指标

润滑油指标【原创版】目录1.润滑油的定义和作用2.润滑油的主要指标3.润滑油的指标对润滑效果的影响4.如何选择合适的润滑油正文一、润滑油的定义和作用润滑油,顾名思义,是一种用于减少摩擦、保护机械设备正常运行的油状物质。
它主要通过在接触表面形成一层油膜,以降低摩擦系数,减少磨损,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此外,润滑油还具有冷却、密封、防锈等作用。
二、润滑油的主要指标润滑油的性能主要由以下几个指标来衡量:1.粘度:润滑油的粘度决定了其在不同温度下的流动性能。
粘度越高,润滑油在高温下的流动性能越好;粘度越低,润滑油在低温下的流动性能越好。
2.闪点:润滑油的闪点是指润滑油在加热过程中,油蒸汽与空气混合后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润滑油的闪点越高,说明其安全性能越好。
3.抗氧化性:润滑油的抗氧化性是指其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能抵抗氧化分解的能力。
抗氧化性越好,润滑油的使用寿命越长。
4.抗磨性:润滑油的抗磨性是指其在摩擦表面形成油膜,减少磨损的能力。
抗磨性越好,润滑油的润滑效果越佳。
5.酸值:润滑油的酸值是指其氧化后产生的酸性物质的含量。
酸值越低,润滑油的抗氧化性越好。
三、润滑油的指标对润滑效果的影响润滑油的各项指标对其润滑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粘度适中的润滑油能在摩擦表面形成稳定的油膜,降低磨损;抗氧化性好的润滑油能在高温下保持较长的使用寿命;抗磨性佳的润滑油能减少磨损,延长机械设备寿命。
四、如何选择合适的润滑油选择润滑油时,首先要根据机械设备的工作环境和负荷情况,确定合适的粘度等级。
其次,要考虑润滑油的抗氧化性、抗磨性等指标,以保证润滑油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使用寿命和润滑效果。
最后,还要关注润滑油的安全性能,如闪点等,以确保使用安全。
总之,润滑油在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泡沫性
GB/T 12570
润滑油在运转过程中,由于空气的存在,常会产生泡沫,尤其是当油品中含有表面活性的添加剂时,则更容易产生泡沫,而且泡沫还不容易消失,润滑油适用中产生泡沫会使油膜破坏,使摩擦面发生烧结或增加磨损,并促进润滑油氧化变质,还会使润滑系统气阻,影响润滑油循环。
7
铜片腐蚀
GB/T 5906
12
灰分
GB/T 2433
SH/T 0067
润滑油的灰分,是润滑油在规定的条件下完全燃烧后,剩下的残留物(不燃物)。润滑油的灰分主要是由润滑油完全燃烧后生成的金属盐类和金属氧化物所组成。含有添加剂的润滑油的灰分较高。润滑油中灰分的存在,使润滑油在使用中积碳增加,润滑油的灰分过高时,将造成机械零件的磨损。
3
水分
GB/T 260
水分会使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降低,从而使其乳化变质,降低润滑效果。
4
机械杂质
GB/T 511
机械杂质的存在会增加齿轮,轴承等器件间的磨损,破坏油膜,增加积碳。
5
倾点
GB/T 3535
倾点是在规定的条件下被冷却的试样能流动时的最低温度。倾点或凝点是一个条件试验值,并不等于实际使用的流动极限。如倾点过高,在很高的温度就没有了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润滑的效果。
13
酸值
GB/T 4945
腐蚀性
14
水溶性酸或碱
GB/T 259
腐蚀性
15
PH值
GB 12981-2012附录D
SH/T 0069
腐蚀性
16
腐蚀性
GB12981-2012附录F
加速各器件的磨损,同时降低润滑效果,利用率降低。
17
沸点
SH/T 0089
乙二醇浓度越高,冷却液的沸点也就越高。如果沸点过低,在炎热的夏天会导致“开锅”的现象的发生。
9
湿平衡回流沸点
GB 12981-2012附录C
评定制动液在吸收水分后平衡回流沸点的下降趋势,间接判断制动液的高温抗气阻性能。
10
冰点
SH/T 0090
GB/T 2430
主要是反应防冻效果,如果冰点过高,在低温情况下,则会失去防冻效果。
11
黏度指数
GB/T 1995
GB/T 2541
表示油品黏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是评价润滑油质量好坏的主要标志之一,黏度指数高,表示油品的黏度随温度变化小,油品质量高。
铜片腐蚀严重,会严重腐蚀轴承,齿轮等器件,减少器件寿命,存在潜在的危险。
8平衡回流沸点SH/T Nhomakorabea0430
它是评价制动液高温抗气阻性能的指标,也是决定汽车在高温条件下制动可靠性和质量等级的主要指标,该温度越高,其制动液的高温性能越好,不易产生气阻,制动就越安全可靠。所以,在制动液规格标准中都对平衡回流沸点作了规定。现代汽车刹车系统,由于汽车平均速度的增加及密闭式车轮设计导致空气流动不好,使刹车油要承受较高的温度,因此刹车油的沸点要高,以防刹车油因气化而产生气阻,使刹车失灵。
GB 29743-2013
润滑油指标及意义
指标
检验方法
意义及影响
1
运动黏度
GB/T 265
是表示油品油性和流动性的一项指标。黏度越大,油膜强度越高,而流动性越差。一般所讲润滑油膜的厚薄就是指黏度的大小。黏度越高的油品,所形成的油膜会越强,但液体流动阻力亦会增加。
2
闪点(开口)
GB/T 3536
开口闪点是表示油品蒸发性和安全性的一项指标。油品的馏分越轻,蒸发性越大,其闪点也越低。反之,油品的馏分越重,蒸发性越小,其闪点也越高。如果闪点过低,表明其受轻质燃料稀释,影响其润滑作用,同时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润滑油类别及执行标准
润滑油
执行标准
汽油机油
GB 11121-2006
柴油机油
GB 11122-2006
重负荷车辆齿轮油
GB 13895-1992
液压油
GB 11118.1-2011
空气压缩机油
GB 12691-1990
工业闭式齿轮油
GB 5903-2011
机动车辆制动液
GB 12981-2012
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