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足矣》
《十首足矣》PPT

作者:刘心武
学习目标
1.了解、识记作者的相关知识;
2.阅读课文,明白文章题目含义;
3.背诵默写十首唐诗,理解作者对十首唐诗
的解读;
4.把握文章主旨;
5.体会文章在语言上的特点。
了解、识记作者
刘心武,当代作家。 1977年11月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伤痕文学” 的发轫之作,并引起轰动。
长句的好处:加强了语势,增强了感情色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阅读课文,品味语言
人们各自安排着属于自己的生活,但我仍要近乎痴憨地吁请人们在纷 忙的生活中读一点唐诗背一点唐诗品一点唐诗悟一点唐诗…… 人们各自安排着属于自己的生活,但我仍要近乎痴憨地吁请人们,
在纷忙的生活中,读一点唐诗,背一点唐诗,品一点唐诗,悟一点唐
诗……
加上标点后,语气显得缓慢,不能表达 出作者对美好人 性的渴望和对美好社会的追求的急切心情。
问题二:作者在文章中解读了哪十首唐诗? 这十首唐诗的作者分别是谁?
阅读课文,梳理脉络
《游子吟》 《清明》 《静夜思》 《登颧雀楼》 《乐游原》 《春晓》 《赋得古原草送别》 《悯农》 《早发白帝城》 《回乡偶书》 孟郊 杜牧 李白 王之涣 李商隐 孟浩然 白居易 李绅 李白 贺知章
落花、野草、劳动者挥洒的汗水,这三者都是最普通微小 的事物,由对这三者的关爱来体现对生命的热爱。 “慈母”的意象“象征着孕育抚养调教指引了我们个体生 命的所有外在因素”。 “行人”与“牧童”的和谐相处,领悟到其中蕴含着的温 馨的人性和对人生乐趣的健康追求。 由思乡之情引申到乡土人情,进而联想到父母亲情。指出 “乡土之恋是一种最基本的人情”。 用登高望远喻指人生境界的宏阔,人生的追求永无止境。 用晚景美好而短暂喻指人生有限,不应虚度。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读书人是幸福人谢冕教学要求1、联系各自的阅读经历和读书体会,理解“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内涵。
2、能边读边归纳文意,感知文章的主要写作特点。
能唤起对本单元其他的相关联系。
3、能对文中某些内容作注释,逐步养成翻检工具书的习惯。
教学重点1、学习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理解字词句,边读边归纳大意,感知文章深刻内容。
2、培养学生搜集并处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体验“读书人是幸福人”。
2、培养学生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1、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要点,掌握方法。
2、通过课堂交流讨论,感悟读书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可能都听过这样一句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什么意思呢?学习不能偷懒!读书学习是非常苦的一件事情。
我想做个调查,大家都认为读书是一件“苦差事”么?1.你读书的感受A苦 B苦中有乐 C乐 D乐中有苦教师引导选择A或B的:你是个诚实的孩子选择C或D的:你是个幸福的孩子2.你读书的目的:A 考出好成绩B 让家长高兴 C获取知识 D不知道教师引导选择A或B或D的:你是个诚实的孩子选择C的:你是个幸福的孩子那么,北京大学的王冕教授却说“读书人是幸福人”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读书人是幸福人》,来改变你们的这种陈旧的观点。
二、基本知识1、作者:(板书)谢冕: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著名诗学理论家。
50年代后期,谢冕作为中文系学生,在北大逗留时间最多、最有感情的是北大图书馆和分散在全校大大小小的图书阅览室。
他是宿舍、饭厅、图书馆“三点一线”的竞走者,常在下课后到图书馆看书,就免不了用书包占座。
在他的印象中,这个图书馆“是动荡学海中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港湾”。
谢教授曾经动情的回忆这段青春的记忆“就我个人而言,我的成长有赖于名园的熏陶、名师的指点,也有赖于这座著名图书馆的灯火,它是我们青春的欢乐和痛苦的见证,如今它已成了点燃在心灵深处的恒久的光明。
十首诗词,五种好友: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十首诗词,五种好友: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你我的一生中,总会遇过无数人。
有些人,仅仅只是擦肩而过,然后就再无交集。
而有些人,可遇不可求,一旦遇上了,就算只是那么三两个,也足以让你我受益一生。
- 懂你的知己 -知己,就是能与你一起面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就是无论发生什么事,永远站在你身边,永远明白你在想什么,与你脾气相投的人。
无论相隔多远,无论身份悬殊,情谊不改,初心不变。
《徒步归行》唐·杜甫明公壮年值时危,经济实藉英雄姿。
国之社稷今若是,武定祸乱非公谁。
凤翔千官且饱饭,衣马不复能轻肥。
青袍朝士最困者,白头拾遗徒步归。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妻子山中哭向天,须公枥上追风骠。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与知心友相交,又何必在乎身外的俗物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就是知己。
只需一碟花生,一碗酒,便可以无所不谈;走近你,不但别无所求,还想为你排忧解难的人;旁人只问你混的如不如意,而他只会问你过得苦不苦,累不累。
真正的知己,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
人生知己不多,且行且珍惜。
- 过命的朋友 -人的一生很难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坎坷和困境。
而在这些时候,总有几个朋友,不问任何原因,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为你的事东奔西走,为你两肋插刀。
这过命的友情,不是血亲,胜似血亲。
《六州歌头·少年侠气》【节选】宋·贺铸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
肝胆洞。
毛发耸。
立谈中。
死生同。
一诺千金重。
推翘勇。
矜豪纵。
轻盖拥。
联飞鞚。
斗城东。
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
吸海垂虹。
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
狡穴俄空。
乐匆匆。
一诺重千金,谈笑生死同。
趋利避害,这是人性的本能,然而可以克服本能,不管生死贫富,患难与共。
这是一份多么沉甸甸的情谊。
《寄黄几复》宋·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高一古诗词必背

高一古诗词必背1.《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蜀道难》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4.《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5.《兵车行》杜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6.《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7.《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十首足矣》教学设计(共享).doc

《十首足矣》教学设计广州市经贸学校许晓【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读全文,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语言特色。
2、能力目标: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能从新的角度来体验、感悟这十首唐诗。
【教学重点】从诗意和诗境上理解十首唐诗。
【教学难点】把唐诗的解读和对现实的剖析联系起来,从人性的角度感悟十首唐诗。
【教学方法】1、朗读法。
用朗读,使学生在阅读中感知唐诗,理解唐诗。
2、引导法。
用现实和诗意的对比,引导学生感悟基本的人心和人性。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提问学生:1、初中学习过哪些唐诗,试背诵出来。
2、其中对哪一首诗印象最深,为什么?教师归纳:这些唐诗都因其朗朗上口,语言优美,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而为大家所喜爱和传诵。
其实唐诗中还蕴涵美好的人情、人心、人性,这是我们常常忽略的。
作家刘心武在《十首足矣》一文中以一种新的视角来品味和解读唐诗,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一起来读唐诗,品唐诗,悟唐诗。
二、作家及其作品简介刘心武当代著名作家,著《我爱每一片绿叶》《如意》《立体交叉桥》《钟鼓楼》《班主任》等作品,其作品重在透视人生、人心和人性,“以人为中心”。
认为文学锻炼人的灵魂,使心灵趋向美好,其根本在于巩固与发展人的良知,例如情爱、母爱、友爱,更不是抽象意义上的观念的爱,而是人类成长中的高度的文明的自觉性,一种更宽广更深刻更辩论意义上的爱,他几乎把这一观念执着地贯彻在其大部分作品中。
三、析题《十首足矣》“十首”一香港一家文化机构通过投票方式选出的十首唐诗:《游子吟》《清明》《静夜诗》《登鹤鹊楼》《乐游原》《春晓》《赋得古原草送别》《悯农》《朝发白帝城》《回乡偶书》“足矣”一够了。
四、教师范读课文,生字词正音(课件展示)五、作家的写作动机——为什么要写为何十首足矣?作者认为,这十首唐诗基本概括了人的本性、思想、情感、理想等多方面意义,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传统中最值得珍惜和承袭的精华。
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所达到的一种全人类必须仰望的高度。
《十首足矣》5

《十首足矣》5《十首足矣》科目:语文班级:14升学课型:新授课时:第五课时备课人:苏大丽李华君备课时间:3.14 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熟读全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十首唐诗。
2能力目标:能从新的角度来体验、感悟这十首唐诗。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重点:通读全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十首唐诗。
难点:能从新的角度来体验、感悟这十首唐诗。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二、通读全文,思考问题。
1、“在体味到人生有层楼可上的同时,又深知人生的有限,以一种彻悟的心态维系一种进退的度数,吃透了这两首诗的精髓的人,又有哪位会短视到谋取近利而不顾廉耻、妄想永葆荣华而贪得无厌呢?”(1)这里的两首诗是指哪两首?。
(2)这两首唐诗表达出怎么样的意境?。
(3)解释词语。
度数。
2、“我想一个多少能从这些诗句中感受到对落花这种最低等生物的怜惜、对野草这各最卑微事物枯荣的关切以及对最普通的劳动者汗珠的珍惜的美好情愫的人,他是决计不可能对活泼的粗暴戕害的。
”(1)解释词语:戕害:;情愫:。
(2)“最低等生物”是指什么?。
(3)“最卑微事物”是指什么?。
(4)“最普通的劳动者的汗珠”是从哪里引发出来的?。
(5)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3、“一是把我们引到大自然的奇瑰怀抱中,一是将我们导入人世间最朴素的人情中,反复咏诵这样一此明白如画而又美不胜收的诗句,我们灵魂上纵有厚尘积垢,总也能涤出一些真善美来吧?”(1)“一是把我们引到大自然的奇瑰怀抱中”,是从哪一首中引发出来的?。
(2)描绘了怎么样的“大自然的”景象?。
(3)“一是将我们导入人世间最朴素的人情中”是从哪一诗中引发出来的?。
(4)写出了怎么样的情愫?。
(5)由此,说明了什么?。
三、阅读最后一段课文:(1)作者为什么在文中首首俱录这十首唐诗?是因为这十首唐诗为人们不了解吗?。
(2)“唱卡拉OK搓麻将‘抓黑叉’跳迪斯科练气功算命遛鸟养鱼喂猫饲狗再没有闲空吗?”一句一口气说下来,是不是太急了?能在中间加上一些缓冲一下的标点吗?应该怎么样加上去?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下来?。
高中语文人教普通版第四册之《十首足矣》课件

作者认为读唐诗对人有什么帮助?
陶冶、教化 净化心灵,塑造美好人格
2008年3月26日上午,53岁的威海退休教师 李建华在家中遭歹徒持刀入室抢劫,李建华与 19岁的歹徒丁亮展开殊死搏斗。李建华身中数 刀,在拿出几张存折和100元现金后,丁亮又刺 你怎样评价退休教师的做法? 出致命一刀,水果刀刺中李建华后刀柄与刀身 断裂,满地鲜血让“晕血”的丁亮瘫软在地。 身负重伤的李建华以母亲的身份对其进行教导, 两人在血泊中互相搀扶下楼求救,李建华并未 报警且对急救人员称丁亮是自己的干儿子。当 日,环翠公安分局接到群众报警后,立案侦查, 并于3月27日将丁亮刑拘。
十首诗歌凝聚了中华民族文化 传统中最值得珍惜和承袭的精华, 体现着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所达到 的一种全人类必须仰视的高度
读——品——悟
你希望这件事情的结局是怎样 的,展开想象整理一段文字, 把你对社会对人生的美好情愫 表达出来,不少于300字。
带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生活; 怀有一颗关爱的心、 理智的心、 感恩的心 感受生活
对十首诗歌作者有自己的 理解,速读课文,划出这 些句子。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慈母”的意象有什么变化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孕育抚养调教指引我们 意恐迟迟归。 个体生命的所有外在因素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 孟郊
作者把人生比作什么? 人生旅途中我们要珍惜的精神财富 是什么?
十首足矣
刘心武
1、了解作家、作品,识记生字读音、字形。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初步理解十首唐诗 蕴涵的人性美和人文关怀。(重点) 3、品读《游子吟》,欣赏作者独特的视角 体会作者写作用意。(难点) 德育目标: 带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怀有一 颗关爱的心、理智的心、感恩的心感受生活
《十首足矣》

刘心武
题解
20世纪九十年代,香港举行了“最受
欢迎唐诗选举”活动。刘心武先生就其中选 出的十首展开话题,以人们对诗歌的大众化 理解为基础,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从独特 的角度对十首唐诗进行了品读和感悟,
指出“这10首唐诗凝聚着我们
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最值 得珍惜和承袭的精华”。
刘心武,生于1942年,中国当 代著名作家、红学研究家。笔名刘浏、 赵壮汉等。曾任中学教师、出版社编 辑、《人民文学》主编等,以《班主 任》闻名文坛,长篇小说《钟鼓楼》 获得茅盾文学奖。20世纪90年代后, 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开展系 列讲座,对红学在民间的普及与发展 起到促进作用。
对《朝发白帝城》《回乡偶书》的理解
大众化的理解: 《朝发白帝城》:表达了遇赦后的喜悦心 情。 《回乡偶书》:写出了游子回乡的感受。 作者的理解: 《早发白帝城》把我们引到大自然的 奇瑰怀抱中。 《回乡偶书》将我们导 入人世间最朴素的人情中。
阅读最后一段,作者为什么如 此希望人们读这十首诗?
这10首唐诗,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 传统中最值得珍惜和承袭的精华,也体现着我 们民族对美的追求所达到的一种全人类必须仰 望的高度。作为炎黄子孙,应当以此为荣。但 是现实中许多的人、许多的事却与此相反,令 人痛惜。 因此作者发自内心地呼吁,希望人们 从这10首常诵常新的唐诗中,感悟到基本的人 性和人情,从中吸取精华,熏陶人的心灵,努 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诗意人生 十首足矣
最受香港人欢迎的十首唐诗
《游子吟》孟郊 《清明》杜牧 《静夜思》李白 《登鹳雀楼》王之涣 《乐游原》李商隐 《春晓》孟浩然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悯农》李绅 《朝发白帝城》李白 《回乡偶书》贺知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析;从父母亲情到思乡之情,让我们体 会到了一种温馨的人性,一种对人生乐 趣的健康追求!
实用文档
母亲奔波3000公里看望打 工儿子 遭扇耳光
儿子在石家庄打工一年多不回家,偶尔只是给
家里打个电话。中秋节快到了,母亲思子心切,便
不顾自己因脑血栓遗留的腿脚不利索毛病,从云南
香港一家文化机构通过民意测验,采用投票方式选出 来的十首唐诗
实用文档
最受香港人欢迎的十首唐诗
《游子吟》孟郊 《清明》杜牧 《静夜思》李白 《登鹳雀楼》王之涣 《乐游原》李商隐 《春晓》孟浩然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悯农》李绅 《朝发白帝城》李白 《回乡偶书》贺知章
实用文档
人
性
游子吟
孟郊
之
根 • 慈母手中线, 本 • 游子身上衣。
乘火车坐汽车奔波3000公里,来石家庄看儿子。在
简陋的租住房内见到了日夜思念的儿子,儿子却因
母亲来之前也不事先打声招呼,还须请假,不能正
常出工,而迁怒于母亲,当场要求母亲立即离开,
返回云南老家,几句争吵之后,儿子竟然挥手打了
母亲一个耳光。
实用文档
患精神病女子撒钱 十几万没人哄抢
2013年4月28日中午11点多,山东济南 历下区燕东苑小区内,一名患精神病的女子 从家中的窗户向楼下撒钱,金额多达十三四 万。事发时,楼下有十几位居民,但并未发 生哄抢。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她边撒钱还 边喊‘快来捡钱’,大家都很震惊,但是没 人上去捡钱,有人报了警,警察过来处理的 。”现场一位办案民警告诉记者:“我们过 来处理的时候,钱都在地上,没人捡,我们 用塑料袋把钱收起来,几位居民还帮我们捡 。”
(jī ) (juàn) (ōu ) (mān hān) (sù ) (qiāng ) (nuè ) (yáo )
实用文档
课文分析
• 通读全文,说出具体是指哪十首唐诗 ? 《游子吟》《清明》《静夜思》;《登颧鹊楼》《乐游原》; 《春晓》《赋得古原草送别》《悯农》;《早发白帝城》《回 乡偶书》。 • 这十首唐诗是如何产生的?
• 临行密密缝,
• 意恐迟迟归。
母 • 谁言寸草心, 爱 • 报得三春晖!
实用文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为什么把《游子吟》列在榜首?
大众化理解: 这是歌颂母爱的诗。
作者认为: 人生在世,无人不在羁旅之中。诗中的慈母所
构成的意象,早已超越了狭义的生母,而象征着 孕育抚养调教指引我们个体生命的所有外在因素, 使我们对个体与他人群体的和谐,产生出一种向 往,引发出切实的努力。
作者理解: 以一种彻悟的心态维系一种进
退的度数。
实用文档
春晓
孟浩然
• 春眠不觉晓, • 处处闻啼鸟。 • 夜来风雨声, • 花落知多少。
实用文档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 离离原上草, • 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 • 远芳侵古道, • 晴翠接荒城。 • 又送王孙去, • 萋萋满别情。
实用文档
思考与讨论
作者为什么要把《春晓》《赋得古原草送 别》《悯农》三首唐诗放在一起欣赏?这 三首唐诗有什么共同点呢?
三者都是最普通的事物,落花-----最低等 ;野草----最卑微;农民---最下层。通过对它 们的关爱来说明,人无贵贱,事无大小,显现 出对生命的爱!
实用文档
早发白帝城
李白
自
然
• 朝辞白帝彩云间,
实用文档
悯农
李绅
• 锄禾日当午, • 汗滴禾下土。 • 谁知盘中餐, • 粒粒皆辛苦。
实用文档
对《春晓》《赋得古原草送别》 《悯农》的理解
大众化的理解: 《春晓》:描写春雨后的清晨。 《赋得古原草送别》:草原送别。 《悯农》:对农民的悲悯和同情。
作者的理解: 对落花这种最低等生物的怜惜、
对野草这种最卑微事物枯荣的关 切以及对最普通的劳动者汗珠的 珍惜。
之• 千里江陵一日还。
• 两岸猿声啼不住,
美• 轻舟已过万重山!
实用文档
回乡偶书
人
贺知章
情
之• 少小离家老大回,
• 乡音未改鬓毛衰。
善• 儿童相见不相识, 美• 笑问客从何处来?
实用文档
对《朝发白帝城》《回乡偶书》的理解
实用文档
十首足矣
刘心武
实用文档
整体感知
《游子吟》 孟郊
《清明》
杜牧
十 《静夜思》 李白
首 《登鹳雀楼》 王之涣
唐
《乐游原》 《春晓》
李商隐 孟浩然
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悯农》
李绅
《早发白帝城》 李白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实用文档
学习目标
• 知识目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十首唐诗。 • 能力目标:从新的角度鉴赏课文中的十首诗,
实用文档
刘心武
名家名片
当代作家,曾任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 《人民文学》主编等, 《红楼梦》研究学者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班主任》 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得茅盾文学奖 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做 过《红楼梦》系列讲座。对红学在民间 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实用文档
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 羁旅 • 眷念 • 殴毙 • 颟顸 • 情愫 • 戕害 • 虐待 • 佳肴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对《清明》《静夜思》的理解
大众化理解: 《清明》:如画如乐,明丽清新。 《静夜思》:乡情、亲情。
作者的理解: 《清明》蕴含着一种温馨的人性,陌生人之
间的亲切和谐相待,体现出一种对人生乐趣的 健康追求。
《静夜思》联想到家乡父老乡情,意识到个 体血脉与他人与群体的承续关系。
实用文档
讨论:
实用文档
人登鹳雀楼 乐游原 生
生 王之涣
李商隐
命
• 向晚意不适,
追••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有
求• 欲穷千里目,• 只是近黄昏。
• 更上一层楼实。用文档
限
对《登鹳雀楼》《乐游原》的理解
大众化的理解: 《登鹳雀楼》:写出人生境界的宏廓。 《乐游原》:体味人生的有限。
发掘所选唐诗所蕴涵的人性美。 •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读唐诗、悟唐诗,启发
学生对人性美的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塑性造美健:康的人人类格优。秀的道德品质。
实用文档
题解
20世纪九十年代,香港举行了“最受欢迎 唐诗选举”活动。刘心武先生就其中选出的 十首展开话题,以人们对诗歌的大众化理解 为基础,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从独特的角 度对十首唐诗进行了品读和感悟,指出“这 10首唐诗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最 值得珍惜和承袭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