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藏族服饰文化研究
流光溢彩的康巴服饰

“邦典”是藏族妇女象征的彩色围裙。围裙由红、黄、蓝、绿、白等十余种彩色布料或羊毛手工制作而成。
雍容华贵的康巴妇女服饰成了显示财富的标志。这些服饰大都价格昴贵,金、银、玛瑙、翡翠、珍珠、宝石流光异彩,许多服饰为祖辈相传,着装佩饰少则超过万元,多则十多万元,有的甚至达到百余万元。藏族十分重视着装的佩饰,把一家数代人经过艰辛积累的全部财富佩戴在身上。每逢佳节或喜庆的日子,人们就会把自己家传的所有装饰品佩戴出来。名贵而玄秘的九眼宝石、象牙佛珠、珊瑚项链、象牙圈、蜜蜡宝石、金护身盒、右旋海螺等,寄托着人们对神灵的祈祷,对现实生活的珍爱,对美好未来的追求。这种把理想、信仰、财富、文化融为―体的服饰文化,正是藏族服装、佩饰的又一大显著特色。富丽堂皇的珠宝玉石、琳琅满目的装饰挂件、色彩斑斓的绝妙搭配、别具一格的穿着打扮,令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
色彩是康巴藏族服饰美的灵魂,体现出鲜明藏民族个性和民间审美观念,其色彩搭配多用蓝、白、绿、红、黄、黑色。他们认为蓝、白、绿、红、黄是菩萨服装的颜色,蓝色寓意蓝天,白色代表白云,绿色表示河流,红色象征空间护法神,黄色就是大地,就这样把大自然博大胸怀和民族服饰文化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充分展示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天衣无缝的神韵。
流光溢彩的康巴服饰
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雪域高原,有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康巴。康巴是古代卫、藏、康三部之一,包括现在的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藏族人民自古就生活在这号称地球第三极的世界屋脊上,世世代代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牧半农的生活,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出高耸的雪峰、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彩、翠绿的森林、如茵的草地、肥壮的牛羊、幽深的湖泊、湍急的河流,这些大自然的恩赐给予了康巴人美的生活、美的享受、美的启迪,使康巴人深邃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得到完美的展示,从而延伸出康巴藏族服饰的千姿百态、斑斓绚丽。
藏族服饰研究

藏族服饰的基本特点:
1、长袖、宽腰、大襟 、右衽、长裙、长靴、编发、 金银珠玉饰品 2 、造型丰富的人体装饰品 3 、有等级的 地位的区别
藏族服饰的形成:
藏族服饰习俗的形成同藏 民族居住的青藏高原的自然环 境和气候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 关系。生产、生活方式对服饰 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影响。藏族 的服饰习俗的传承,与本民族 的历史、文化发展史紧密相连, 体现着民族的集体智慧,蕴含 着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藏族项饰
腰间装饰
背饰
耳饰
THE END
安多服饰
安多服饰类:青海湖周围牧区型:以海南州为典型; 海东农区型; 若尔盖型:阿坝、红原、若尔盖; 华锐型:开祝、乐都、大通、互助; 甘南型:碌曲、玛曲、夏河、卓尼上部; 舟曲型:白马、文县、迭部; 卓尼型:临潭、沙冒、卓尼下部、阿子滩、 大族(农区式)、恰盖、车巴沟、麻路(牧区型)。
其他
特用实靴花在靴喜十靴别密玛冬还松 点染美面纹下帮庆分帮用缝”天有巴 是红观用竖约通的艳上红制,穿一靴藏 靴羊。染立 常日丽绣、,用着种底靴 尖皮靴黑。厘由子。出黄厚牛。靴都可 朝加帮牛靴米 里这美、达皮其底是分 上固开皮跟,层穿种丽绿寸制中用用为 翘, 拉与彩氆用靴的、余底较牛牛“ 起便厘条靴条氇。做图蓝;,为皮绒松 于米及尖毛缝嘎工案等靴并高包捻巴 拉竖金缝呢制咯精; 帮以级裹的” 携口丝上在而靴致靴种色粗的,绳和 。,线黑上成以考面颜彩毛称一纳 这口镶色约,牛究也色斑线“般制嘎 种边边牛厘黑皮,绣的斓或松多而洛 靴分,皮米色制多花丝,绵巴见成” 的别结,,毛底在,线分线梯于的两 在 密呢 。大 呢, 类 3 3
细分
康巴服饰
安多服饰
其它
康巴服饰
康巴服饰类型:昌都型:安多、德格、芒康、德钦; 嘉绒型:马尔康、金川、小金、理县;稻城型;木里 型;迪庆型;
康巴服饰对当代服饰的启发与思考

康巴服饰对当代服饰的启发与思考康巴服饰是中国西藏地区的传统服饰,它独特的设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给当代服饰带来了启发和思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康巴服饰对当代服饰的影响。
一、康巴服饰的历史背景康巴是中国西藏地区的一个民族,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康巴服饰作为一种传统民族服装,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独特而美丽的风格。
二、康巴服饰的设计特点1. 色彩丰富多样:康巴服饰以红、黄、蓝等明亮而且对比强烈的颜色为主,使人眼前一亮。
2. 细节精致:康巴服饰注重细节处理,如刺绣、镶边等工艺技术使得整体效果更加精美。
3. 材质考究:康巴服饰通常使用高质量的天然材料制作,如羊毛、牦牛毛等。
这些材料具有保暖性能,同时也符合环保的理念。
三、康巴服饰的文化内涵1. 民族认同感:康巴服饰是康巴人民族认同感的象征,通过穿着康巴服饰,人们能够表达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豪和热爱。
2. 宗教信仰:西藏地区有着深厚的宗教信仰,康巴服饰中常见的佛教纹样和图案与宗教信仰息息相关。
3. 自然环境:康巴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寒冷而高海拔。
康巴服饰注重保暖性能,在设计上兼顾了实用性和美观性。
四、康巴服饰对当代服饰的启发与思考1. 融合传统与现代:当代服饰设计师可以借鉴康巴服饰的设计理念和手法,将传统元素与现代风格相结合,创造出独特而有个性的时尚作品。
2. 弘扬民族文化:通过在当代服饰中融入康巴元素,可以促进各个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同康巴文化。
3. 注重可持续发展:康巴服饰所使用的天然材料和环保工艺给当代服饰设计带来了启示,提醒人们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要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康巴服饰作为中国西藏地区的传统服饰,不仅具有独特的设计特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对当代服饰带来了启发与思考。
通过融合传统与现代、弘扬民族文化以及注重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在当代服饰领域中创造出更加多样化、独特而又具有时尚感的作品。
藏区东部别具民俗的康巴服饰文化

藏区东部别具民俗的康巴服饰文化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
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
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
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
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
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
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
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
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
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
浅谈浓墨重彩的藏族服饰——浅谈藏族服饰与色彩的论文

浅谈浓墨重彩的藏族服饰——浅谈藏族服饰与色彩的论文浅谈浓墨重彩的藏族服饰——浅谈藏族服饰与色彩的论文论文关键词:藏族服饰藏族服饰与色彩色彩规律色彩区别论文摘要:服饰作为人类生活的产物,它是一个区域或一个民族生活情趣及审美观的展现。
服饰色彩更是服饰审美规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宗教习俗、地域环境是服饰色彩规律形成的重要因素。
因而在此浅谈一下藏族服饰与服饰色彩的搭配规律。
藏族地处“世界屋脊”,江河源头。
既有高耸入云的群山,终年不化的晶莹雪岭,又有水草丰茂的辽阔草原,星罗棋布的江河湖泊和茫茫无边的原始森林,独特的高原地理位置及多形态的自然环境,造就了藏民族独具一格的服饰和服饰色彩观念。
藏族服饰大胆地运用红与绿、白与黑、红与蓝、黄与紫等强烈对比的色彩组合,并且巧妙地运用复色、金银线搭配,使服装色彩明快而又和谐。
藏族饰品的显著特点,是广泛运用金银、珠宝、象牙、珊瑚等饰物进行装点,与服装色彩相辉映呈现出粗犷而华丽的美感,藏族服饰表现在色彩等方面的规律,也是由众多的自然、社会因素影响而成。
一、宗教对服饰色彩的影响藏族是几乎全民信奉藏传佛教的民族,宗教对藏族各种习俗以及着装的色彩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且也早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色彩观念,对不同的颜色均赋予了不同的寓意、次重和等级,其中最常用和尊崇的主要有白、蓝、红、黄、绿等。
这五色是藏族原始宗教苯教中代表五种本源的象征色,后来被佛教所借用:蓝色象征天空,静穆、深远;白色象征云絮,洁净、清纯;黄色象征土地,富有生气与活力;红色象征火焰,充满热情和勇敢的力量;绿色象征江水,意味着生命和富有。
w这五种异常单纯的色彩与青藏高原的纯净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是藏族人民独特审美感受观念和情趣的浓缩,充分显示了藏族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强烈、质朴的思想感情。
他们用蓝、白、黄、红、绿五种色彩装饰自己。
衣服的襟摆、袖口、领边几乎全是这五种颜色,绚烂丰美。
藏族人对这些颜色除了赋予不同的意义和情感之外,在藏族服饰中也赋予了不同的寓意和界定。
昂贵的康巴服饰

昂贵的康巴服饰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康巴,在历史地理上称为藏东或东藏。
在地球褶皱最为刚烈和复杂的横断山区域,面积辽阔,众多海拔4000多米以上的大山峡谷中有金沙江、雅砻江、澜沧江、大渡河等著名的江河穿流而过。
其中,面积15.3万多平方公里的康巴腹地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地域辽远浩渺,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等地区也属于康巴区域。
康巴服装款式夸张,色彩明朗,厚重又不乏生动,其中格外亮丽的还包含古朴、珍贵的各种饰品。
我参加过许多次藏区节日,多次观看过大康巴区域盛大的节日活动,毫不夸张地说,每个藏族人都是珠宝收藏家,一眼就能分辨珠宝的好坏――经过几代人的艰辛积累和传承,这些饰品价值连城;在康巴,一个比较富有的牧人家,男女的着装佩饰价值基本都在万元以上,有的甚至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
每个藏族人都是最好的服装设计师和色彩搭配的艺术家,藏装的大气与精巧、颜色的深与浅、风格的张扬与收敛交相辉映;这之中最为亮丽精彩的服装区域,要数康巴藏区腹地的甘孜藏族自治州。
每逢佳节或喜庆的日子,牧民们都喜欢把自己家传所有的装饰珠宝佩戴出来。
这既是对财富的炫耀,又是一种美的展示。
康巴高寒的气候、游牧的生存环境,使藏装能够一衣多用,既可以当衣服,也可在夜晚或休息时充当被子,不仅保暖,还可避风雨,因为其具有宽大、保暖、大襟、宽腰、长袖等特点。
康巴牧区的服饰使用各色面料,有的是自家织做的牛、羊毛呢制成的轻而薄的夏季长袍,袍边镶缝彩色的氆氆呢花边;秋冬季穿着厚重的光面羊皮袍,用条纹彩色呢、布料镶拼带有吉祥寓意的符号,如太阳、月亮等。
康巴人服装服饰飒爽而豪美,英武粗犷,古朴中蕴涵豪放、庄重中极富华贵。
服装的种类很多,如袍子,宽腰的长袖长袍可以使用各种面料制成,一般使用皮毛、呢料、布料、锦缎。
除此之外,还有有高领镶嵌金丝或滚金边衬衣,绸布、印度棉麻灯笼衬裤;各种坎肩、皮褂;各种围裙、领夹、腰带,还有各种色彩款式传统藏靴。
帽类品种多样,有金盏窝帽、毛呢礼帽、狐皮帽、羔羊皮帽;赭红、黑、白色或黄色毛呢披风。
西藏昌都康巴地区服饰图案设计的物象研究

探索研究[摘 要]藏族服饰拥有悠久的历史,其形成受到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影响。
藏族的传统服饰在现代时尚界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它们凭借穿着方式和艺术性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藏族的传统服饰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康巴地区的藏族服饰更是具有独特的风格。
[关键词]藏族服饰;形式美;设计[中图分类号]J52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10-0021-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何小川,宋成伟,匡柯颖.西藏昌都康巴地区服饰图案设计的物象研究[J].天工,2023(10):21-23.何小川 宋成伟 匡柯颖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西藏昌都康巴地区服饰图案设计的物象研究作者简介:何小川(1985—),男,藏族,辽宁锦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领域的品牌设计、广告设计、民俗图案设计。
宋成伟(2001—),男,汉族,江苏连云港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创意设计学院2020级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广告设计、图形图案理论。
匡柯颖(2002—),女,汉族,江苏连云港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创意设计学院2020级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广告策划、品牌设计、民俗图形文案理论。
藏族的传统服饰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多样的设计风格,精致的细节、图案和纹样使西藏的服饰文化更加绚丽多姿。
藏族的服装搭配和设计,展现了西藏的传统文化,使得西藏的服装文化更加完整、更加深厚。
藏族传统的吉祥文化不仅体现了藏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还展示了他们的勇气、能力。
一、康巴藏族服饰的特点(一)康巴地区藏族服饰的制作材料康巴藏族服饰源远流长,它们深受远古文化的影响。
在远古时期,藏族先民发现猎物不仅能消除饥饿,还能抵御寒冷,因此把兽皮披在身上,这成为藏族服饰的起源。
由此可知,服装最初是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命。
随着时代的发展,藏族人民不再依赖柔软、保暖的羊皮藏袍,开始使用野生动物的皮毛来制作原始服装,这种服装不仅美观大方,而且花纹绚丽多彩,成为藏族人民的传统服饰。
藏族康巴服饰的美术价值研究

i
藏族康 巴服 饰 的美术价值研 究
口 西藏拉萨市西藏展 览中心 洛松 美郎
摘要 :服饰 是人们社会 生活 的一种必然 褓 ,具 有较好 的保 温和 隔热效果 ,与其高原 族 的 民族特 色 ,实现一 种服饰 与美术 的有 机
产物 ,并且会 随着社会经 济的发展 有样式 、 的气候特征有 着密切 的联系 。此 外 ,就康 巴 结合 。 三 、藏族康 巴服饰所体现 的美学特点
T 艺的应用 使得康 巴服饰在花纹 以及质地上 日晒等特 点 ,这些都体 现着其 当地 的气候 以 组合 ,使其更具艺术之美 。 _ 呈 现出一定 的差异性 ,并 且附属饰 品的应用 及 社会生 活等特点 。康 巴服饰 中的女性服装
四 、结 语
也 成为其服 饰美感 的有效素材 ,从 美术 的角 会使用一 些丝绸 ,其 应用 的位 置会 有一定 的
定 了康 巴服饰 的材质基础 。从 其 民族 发展历 外 ,配饰 色彩 的搭 配应用也是 其重要组 成部 通 的藏族服饰 成为一个 完整 的美术 作用 。对
史 以及 自身 的特点而言 ,其 生活 与信 仰等与 分 。在康 巴服 饰 中,女性 服饰会搭 配腰带 ,
提 高。康 巴藏族 因其生 活环境 以及宗 教文化 自身 的特 点和美术价值 。从色彩的应用上讲 , 美 术作 品。康 巴服饰 中 ,编织 图案的应用 等
等 的影响 ,其 民族服饰 上也 了一定 的变化 , 康 巴藏族 服饰使用 的颜 色主要是深褐 、深蓝 、 使 得服饰具 有一定 的纹理特征 ,而不 同的材 呈 现 出了 自然 、淳朴 与美的有机 结合 。编织 深红等颜 色 ,这些颜 色具有耐脏并 且能够耐 料交叉应用 创造 出了更为 自然 的色彩 和图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巴藏族服饰文化研究摘要: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是藏族服饰中独具地方特色的奇葩。
它尽显康巴汉子的粗犷、豪放、英姿飒爽的特点及康巴姑娘婀娜多姿、温婉端庄的特性。
历史悠久而又极具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所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了它的创造者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康巴藏族服饰民族特点丰富多彩在藏区,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可把藏区分为三大方言区,即卫藏方言区,主要指以拉萨为中心的卫藏地区;安多方言区,即分布在甘肃、青海和川西北阿坝州等地,也包括甘孜州的丹巴和色达的部分地方;而激昂康巴方言的人,主要分布在西藏昌都、四川甘孜州、青海玉树、云南迪庆等地,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康巴地区,而居住在康巴地区的人就是康巴人。
“康”这个字在藏语中是以古地名而形成,大约形成于唐代吐蕃时期,是有边境之地的含义;而“巴”则是人的意思,所以居住在边地的康区人称“康巴”。
而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所创造出的美与智的结晶。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服饰不再只是以一种物质文明的体现而存在,更是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因素融合的产物,是了解和认识一个民族的途径,解读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
因为自然环境与地理环境的差异,康巴服饰与卫藏、安多地区的服饰均有一定的差异,独具地域特色,俗称康装。
康装因康巴人直爽而豪迈的性格,形成了飒爽而豪美、英武而粗犷的特色。
它古朴中蕴含着豪放,庄重中却又显得极具华贵;它以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饰中独树一帜而又令人耳目一新,深受藏区人民的喜爱,正如一首古老的民歌所传唱那样赞美: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珠三串胸前抛;我岁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儿绕满腰;我虽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满头绕;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我岁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盘发额前飘;我岁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我虽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像歌中所述,康巴服饰种类繁多,地方之间均有一定的差异,也是他们表达自己地方特色的一种方式,但只要还是以藏袍、无袖坎肩、围腰、袍裙、长布衫、皮卦、衬衣等为主; 且藏族人喜穿藏靴;帽子方面就是以狐皮帽最为流行;男女都喜戴金、银、玛瑙、翡翠、松耳石等做成的头饰及腰饰,由此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我们就以最具康巴特色的西藏昌都、青海玉树、云南迪庆、四川甘孜四个地区为例,感受丰富多彩,且民族特点鲜明的康巴服饰文化的多样性与完整性。
具有“藏东明珠”之称的昌都,其服饰以华丽典雅为主,注重装饰艺术,强调整体效果,色彩对比强烈,大体上可分为牧区、农区和僧侣三大类。
牧区的服饰衣料叫单一,且大多是主妇用自家的羊皮和羊毛所织而成,显得有些粗糙和厚重,却又不失牧区特色,在严寒的高原为康巴儿女抵挡寒流的侵袭。
牧区的装饰品比农区更加繁杂、贵重,女性多以黄珊瑚和红珊瑚为头饰,色彩和造型上讲比农区更艳丽厚重。
农区服饰相对于牧区繁杂,衣料品种也较多,又皮类、绸缎、毛纺织品。
农区的装饰品,不论是数量上,还是制作的手艺和造型,都比较精致,显得小巧玲珑。
昌都的汉子有魁梧的身躯,强壮的体魄,且黑色是勇猛坚毅的象征,故爱穿黑色和藏青色的袍子。
袍子的领口、衽口、下摆,大都爱镶上老虎皮、雪豹皮、水獭皮,以显示主人的勇敢和富有,以火红或雪白的衬衫打底,显示昌都人的热情和淳朴,衬衫的袖子很长,甩下来可以跳锅庄、弦子,卷起来可以干活。
下身穿黑色或白字的肥裤,跳舞时随舞姿摆动,显现出康巴汉子狂放不羁的性格,他们喜欢头戴狐皮帽,脚蹬牦牛皮靴,以显他们高大的身躯。
藏族人的头发原本又粗、又浓、又黑,昌都的汉子又喜欢往头发里掺杂黑色和红色的毛线,扎称一条大辫子盘在头顶,人们风趣形象地称之为“英雄结”,再用珊瑚珠和蜜蜡珠在辫子上加以点缀,显示出了昌都汉子华贵的气质和勇猛高傲的气势,不过农区的男子一般不在发辫上套其它饰物。
但无论是农区还是牧区的康巴汉子,都有佩戴藏刀的习俗。
一般是盛装的时候配在腰间,有长刀和短刀之分,长刀一般为50厘米左右,刀鞘是以银质而成,上面刻有虎狮龙凤等吉祥的图案,斜插在腰上,是用来防身的;而短刀一般挂在腰带上,是用老吃肉的。
腰间还有各种形状的子弹带、子弹盒,是用于对付敌人,过去康巴人勇于争斗,刀枪是他们形影不离的伙伴。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且昌都得到和平解放,佩挂刀子的生产、生活、自卫的功能在逐渐的消失。
昌都的姑娘是标准的康巴美人,大都天生丽质,有着姣好的身材。
她们喜欢穿有袖或无袖的袍子,腰肢再用丝带系紧,突显她们细腰长腿的身段。
衬衫的袖子很长,甩下来一直拖到地面,跳锅庄时长袖飘飞,腰肢细软,令人叹为观止。
昌都的姑娘很讲究发型和头饰,城镇和附近农区的妇女扎辫,然后将小辫拢成一股,再用红色的丝线接上织成独辫,垂与背后,顶饰由两颗深红色的珊瑚中间夹一块绿松耳石组成马鞍形状。
这种发型精致又简练,很好地衬托出了昌都姑娘端庄娴静、亭亭玉立的倩影。
牧区的妇女以蜡黄色的琥珀为主。
昌都嘎玛、拉多、面达以及江达等地的未婚女子头顶只带一颗黄色的琥珀,而已婚女性至少要戴三颗以上的琥珀。
牧区姑娘的腰间饰物的繁杂和厚重是农区姑娘的数倍,她们喜欢在腰间系上银雕花带,在后垂的独辫上镶上各种珠宝、珊瑚、金银器等饰物,仅此有的重达一二十斤。
昌都的姑娘也有在腰间佩挂藏刀的习俗。
但相较于昌都男子所佩挂的刀,姑娘的刀显得小巧玲珑些,制作考究,长度不超过20公分,它与银质针线盒、圆光、奶桶钩一起佩戴在腰带上,成为昌都妇女腰部装饰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玉树与昌都两地相邻,就连方言上都有相似之处,但服饰上却与昌都有一定的差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我想,大概也是受到青海安多地区的影响。
青海玉树,被誉为“服饰之乡”,不仅是因为玉树藏族服饰丰富多彩,还因为它以其丰富的审美内涵展示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诱人的卓异魅力。
不但可以直接感知藏族服饰文化的多样性和完整性,还可以领略藏族服饰文化的完美性和由此展示出来的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情。
玉树藏族的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风格独特,形式多样,花纹图案构思精巧而变化多样。
主要的款式有缎面袍、提花缎面袍、皮面袍、毯氇袍、彩边袍、珍贵兽皮袍等十多种。
玉树藏袍比较华贵,一般都饰有金、银、铜、铝、珊瑚、玛瑙、珍珠等珍品,再以五彩的氆氇和珍贵的水獭皮为边,一件就重达40余斤。
男式的藏袍比女式的腰简单些,但却也不失康巴汉子的风范儿,在藏袍下以白色藏式肥裤打底,潇洒飘逸。
在玉树,举世闻名的《格萨尔》史诗得到广泛的传承和发扬,有着嘎佳洛僧姜珠姆之乡的美誉。
僧姜珠姆,格萨尔王的王妃。
传说珠姆王妃的头发长至拖地,平常梳洗时需要几人伺候,半边头发就要梳洗一天。
而且头发上配饰较多,镶满珍珠宝石,因此成为玉树姑娘们心中所模仿及崇拜的对象。
玉树妇女的发饰很为讲究,一般梳洗装饰需要一两名同伴帮助,梳辫成许多等距排比的小辫,辫梢向后系编在一起,披于后背,再用红穗丝续编,置丝绸腰带下,上面轻束雕纹皮带,辫尾自然下垂。
牧区妇女会在辫梢上缀满珊瑚、玛瑙等,还有专用的饰带上缀上珊瑚、银币、纹银碗等。
已婚妇女,前额两侧和头顶置一黄琥珀,藏语中叫“蜡贝”;少女则额前有刘海,头顶戴一蜡贝,若刘海两侧置有两颗小玛瑙或松耳石,则表示已有男友;若是寡妇,取下头顶的蜡贝;若摘取前额两侧蜡贝,则表示双亲已故;去哦额前两侧的蜡贝附近置有两颗松耳石,则表示不幸,双亲及丈夫亡故。
男子将头发梳洗干净,编成一根又长又粗的辫子,也有顶发分成二至四等分成小辫,然后合编成一根粗大的辫子,再在辫尾用黑色或红色的丝线续编,发根处用象牙或银箍束紧,并缀以红珊瑚或几颗玛瑙,然后将发辫盘在头顶,用西乡续编的发尾随发辫绕一圈后,由右耳顺肩垂向胸前。
玉树藏族的腰带很特殊,最著名的要算牛皮镶缎腰带、银板腰带和轻挽于臀下的股带,注重色彩的搭配和用工的精细、美观,有很重要的装饰作用。
玉树藏靴样式也很特别,左右可以换穿,男女不分,藏语叫做“夯”,俗称“算巴”,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而玉树藏胞帽子的种类也不少,形状各异,既有御寒功能,又起着装饰、礼仪的作用。
其中最特别的就属红穗帽,藏语叫“角拉”,位玉树男子专用品,形如圆筒,口有外沿,上窄下宽,缀于帽顶中心的红级是辐射状向外顶檐四周散开,固定于檐边,穗垂四周约6厘米,走路、跳舞时随舞步自然摆动,显得英姿豪放。
因玉树男子喜欢戴这种红穗帽,本省东部地区的其他民族通称玉树地区为“红帽”。
青海玉树康巴藏族的服饰让我们耳目一新,琳琅满目的佩饰,丰富多彩的服饰都让我们领略到玉树特有的民族风情。
目光一转,美丽的香格里拉又是别样的风情,居住在这儿的藏族同胞以其独特的民风吸引着我们,让我们不得不去剖析他们的服饰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迪庆地区康巴藏族的服饰最具特色是在女子服饰上,男子基本特点就是肥腰、大襟,上装喜穿右襟齐腰短衣“对通”,镶金边高领,用银币、铜珠做衣扣,讲究层次重叠,颜色醒目。
外套圆领右襟长袍“楚巴”。
迪庆妇女的服饰形式较多,主要有几个样式:德钦妇女内着长袖衬衫,外套款领无袖长袍,腰束绸带,前面系“帮典”,下穿长裙,老年人冬季或穿长袖氆氇长袍。
迪庆河谷的妇女服饰,上身着长袖藏绸衬衣,外罩呢绒坎肩,镶云头金银丝绒边饰,以红珊瑚为衣扣。
下身穿百褶围裙,腰身缠绕百花带,喜欢佩戴镶嵌珊瑚的金银长垂耳环,胸戴银质的护身符盒,右襟挂三须链;中甸高原河谷妇女服饰,流行一种连衣裙式藏装。
上段为谨慎窄袖燕尾领口,胸襟领口部位用金丝缎或彩色图案组成,肘部镶有三色绒布圈,下身着百褶裙,后摆略长,呈半圆形,裙长及膝,裙子镶两道彩辫花边;尼西地区藏族妇女服饰上身穿宽大长袖衬衣,外穿呢绒坎肩。
喜爱素静深色。
腰束毛布花带,下身穿白色宽大折叠形长裤,裤脚及地,脚穿云头牛皮鞋。
背披黑底白条花毛布披肩及三角斗篷,具有遮阳防雨和负重垫肩作用。
迪庆女子成年后开始装饰发辫,一般用彩色丝绒将发辫盘刀头上,佩上金银珠宝头饰。
中甸地方的妇女头梳两辫或三辫,披在肩后,辫尾缀上红头蝇置于腰带下。
尼西地区的妇女喜欢将头发编成若干细辫,用头绳缠绕头上。
迪庆妇女喜用红绸套头或用各色鲜艳的头巾,有的镶金边绒帽,再佩戴金银珠宝饰品,显得华丽、唯美,将地域特色展现的淋漓尽致。
甘孜康巴藏族服饰可谓是种类繁多,品种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