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课件_地图概括

合集下载

第4章21地图符号与地图概括.ppt

第4章21地图符号与地图概括.ppt
第三节 地图概括
一、地图概括的概念 二、影响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 三、地图概括的数量分析方法 四、地图概括的基本方法
一、地图概括的概念
在制图过程中,对内容进行取舍和化 简,称为地图概括。
取舍就是从大量的客观事物中选出最 重要的事物表示在图上,而舍去次要 的事物。
化简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形状、数量和 质量特征的化简。
理由:不可能通过不同符号反映所有数据 的差异。
实质:根据地物的属性,进行聚类或分群
分类的方法
1. 层次归类 2. 数量分级 3. 等级合并 4. 降维转换 5. 分区选取
1. 层次归类
1:10万
河流 运河 湖泊 水库
1:25万
2. 数量分
3. 等级合并
4. 形状的简化
图形形状化简
5. 内部结构的简化
(三)夸张
理由:为了表示重要的地物或细节。
实质:不按位置与比例进行示意性的表示
(三)夸张
1. 局部夸张 2. 位移 3. 合并 4. 分割
1. 局部夸张
夸大特征
2. 位移
3. 合并(细节)
光滑处理 突出特征
4. 分割
例如:河流长度<1cm、湖泊面积<1mm2、 岛屿面积<0.5mm2应删除
可以是单项指标,也可以是多项指标。
2. 按指标定额进行删除
删除的指标定额——规定图上单位 面积内选取的总量
3. 按资格排队进行删除
按空间数据的等级高低进行选取 选取顺序原则:
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从 大到小
思路:长度足够长,或距离足够远则取, 否则则舍

长度

间距
二、数量分析基本方法
(三)区域指标法 含义——按照区域特点制定区域指标图,以此

最新2019-第一章地图与地图学概述-PPT课件

最新2019-第一章地图与地图学概述-PPT课件

2019/4/23
交通与测绘学院测绘系地理信息教研室
13
第一章 地图与地图学概述
四、现代地图的作用与类型
一)地图的功能
地图的功能从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 方面: 1、认识功能 2、模拟功能 3、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
2019/4/23
交通与测绘学院测绘系地理信息教研室
14
第一章 地图与地图学概述
二)地图的类型
2) 图解分析
3) 量算分析
4) 解析分析
六、地图简史(自学)
2019/4/23
交通与测绘学院测绘系地理信息教研室
20
第一章 地图与地图学概述
§1-2 地图学的定义及学科体系
一、地图学的定义
它是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 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1、人们对地图的认识 2、地图学定义的发展
2019/4/23
交通与测绘学院测绘系地理信息教研室
24
第一章 地图与地图学概述
2)地图信息传递论:研究地图信息传递过程和方法 的理论。
3)地图感受论:研究地图视觉感受的基本过程和特 点,分析用图者对图像感受的心理、物理因素和地图 感受效果的理论。
4)地图符号论:研究作为地图语言的地图符号系统 及其特性与使用的理论。它着重研究符号与符号之间, 符号与表示对象之间,符号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数字地图 : 存储于计算机可识别的介质上 , 具有确定
坐标和属性特征,按特殊数学法则构成的地理现象离 散数据的有序组合。
电子地图:数字地图经可视化处理在屏幕上显示出
来的地图。
2019/4/23
交通与测绘学院测绘系地理信息教研室
5
第一章 地图与地图学概述 二、地图的构成要素

地图学第二节——地图学课件PPT

地图学第二节——地图学课件PPT
主讲人:江南
1.2 地图的内容和分类
一、地图的内容 二、地图的分类
1.2 地图的内容和分类
一、地图的内容
数学要素
地图
地理要素
辅助要素
1:1万地形图
二、地图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志可将地图作如下分类: 1、按地图表示的内容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2、按地图表现形式分为模拟地图和电子地图; 3、按地图的维数分为平面地图家族新成员
动态地图
进入地图; 4、按地图的比例尺分为大比例尺地图、中比例尺
地图和小比例尺地图; 5、按地图的用途可分为民用图和军事用图; 6、按地图的出版方式分为单张地图和地图集。
普通地图按比例尺分
普通地图按比例尺分
二、地图的分类
按维数分为: 平面地图 立体地图 可进入地图
平面地图
平面地图
立体地图

第三章--地图学

第三章--地图学
原始地图的镶嵌和比例缩小
2.研究区域地理特征:
编制确定要素选取的区域指标图
22
3. 区域指标法
1
2.1 地图概括的数量分析方法
在计算机制图过程中,此方法的使用需有专家系统的支持。
23
2.1 地图概括的数量分析方法
4. 回归分析法
地图上居民点的选取程度,同实地密度之间存
在着相关关系。
xi 为居民点实地密度
线状 C2 = ( SA / SB ) ·√MA / MB
√· 面状 C3 = ( fA / fB ) (MA / MB )2
2.2 开方根规律的应用
地物重要性改正系 数D的三种情况 ⑴ 很重要:D1 =√MB / MA
⑵ 一 般 : D2 = 1
⑶ 次 要 : D3 =√MA / MB
NB = NA ·C ·D√MA / MB
①简单弯曲:微弯曲 、钝角形弯曲、半圆 形弯曲、套形弯曲和 菌形弯曲。
②复杂弯曲:在一级的 套形弯曲和菌形弯曲发 育成的复合弯曲。
35
概括河流弯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保持弯曲的基本形状。 2、保持不同河段弯曲程度的对比。 3、保持河流长度不过分缩短。
36
2、真形河流的图形概括
真形河流指能依比例尺表示其真实宽度的大河。
NB = NA ·C ·D√MA / MB
符号尺寸改正系数 C 地物重要性改正系数 D
28
符号尺寸改正系 数C的三种情况
⑴ 符合方根规律,尺寸缩小: C1 = 1 ⑵ 不符方根规律,尺寸相同 :
√ 线状 C2 = MA / MB
√ 面状 C3 = (MA / MB )2
⑶ 不符方根规律,尺寸不同 :
简。
6

地图学-地图概括

地图学-地图概括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 第4章 地图概括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34
第2节 地图概括的内容和方法 第4章 地图概括
一、选 取
(四)确定选取指标的几种数量分析方法
2.开方根规律法(特普费尔) 以比例尺为主,考虑到地物选取还受其他多种因素的
为了正确反映水系的结构特征,如树枝状水 系、格网状水系选取河流的数量要比平行状 水系、放射状水系多。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 第4章 地图概括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26
第2节 地图概括的内容和方法 第4章 地图概括
一、选 取
(二)定额法 按新编地图上单位面积选取对象的个数或密度的方法。
我国1∶100万地形图居民点选取定额
1.图解计算法(苏霍夫)
比例尺
地区分类
大型集团式居民点地区 (东北)
中型集团式居民点地区 (华北)
小型及散列式居民点地 区(我国大部分地区)
1∶10万
50 40 18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 第4章 地图概括
单位: mm2/cm2
1∶20万 1∶50万 1∶100万
30
16
14
20
14
13
15
12
一、选 取
(四)确定选取指标的几种数量分析方法
1.图解计算法(苏霍夫) 衡量居民点面积负载量:每1 cm2内居民点所占面积的总和。
Si ( ri 3d 2i )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 第4章 地图概括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32
第2节 地图概括的内容和方法 第4章 地图概括
一、选 取
(四)确定选取指标的几种数量分析方法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5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 第4章 地图概括

第一章 地图2——地图学课件PPT

第一章 地图2——地图学课件PPT
图名、图例、地图编号 编制出版信息等辅助地图使 用的对要主素要。图件在内容与形 式上的补充。
1.2 地图的定义
1) 地图是地球在平面上的缩影 不科学
2)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 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 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 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 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1章 导 论
第1章 导 论
§1 地图的基本概念 §2 地图的基本特性 §3 地图的分类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导 论
我们的世界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导 论
我们的世界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导 论
绘画艺术
贺兰山岩画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导 论
绘画艺术
2、地理要素: 普通地图中:包括水系、地貌、植被等自然 和社会经济内容。 专题地图中:专题要素、底图要素。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导 论
3、图边要素: 图名、图号、图例、说明等。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导 论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导 论
3 地图的成图过程
制作地图的基本途径 用传统的方法编绘地图 计算机地图制图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导 论
1、地图:一定的数学法则
地理坐标系:即大地坐标系
我国大地坐标系:1954北京坐标系 1980西安坐标系 中国2008年7月1日起启用2000国家大地 坐标系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导 论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导 论
2、地图:制图综合处理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导 论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导 论
中国国家经济地图集电子版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导 论

地图学_第四章

地图学_第四章

河流选取指标
河流条数 指标
比例尺
NA NB
1:10万 → 1:25万 X=2 23 7
1:25万 → 1:50万 X=3 7 2
新编地图学教程 第4章 地图概括
3. 等比数列法
用等比数列确定地图要素选取的方法——苏联 学者鲍罗金根据心理物理学试验,察觉到同一要 素的等级差别常遵循等比数列的规则。
新编地图学教程 第4章 地图概括
利用航空像片和卫星像片资料制图时,我们面 对的是经过压缩了的图像,但在制图时依然要根据 需要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选取。为了在图面上能 够清晰易读地表现出地物的主次、从属关系以及其 重要程度,在对这些地图内容进行符号化过程中, 同样也要对数据的质量和数量、轮廓形状的简化和 夸张进行处理。
Cii = ( Bi+ Bi+1 ) / 2
新编地图学教程 第4章 地图概括
√ 线状 C2 = MA / MB
√ 面状 C3 = (MA / MB )2
⑶ 不符方根规律,尺寸不同 :
线状 C2 = ( SA / SB ) ·√MA / MB
√· 面状 C3 = ( fA / fB ) (MA / MB )2
地物重要性改正系 数D的三种情况
⑴ 很重要:D1 =√MB / MA
新编地图学教程 第4章 地图概括
地理图与地形图
地理图以高度概括的形式反映广大制图区域内最主要的 地理要素和区域的重要特征的地图,称地理图。地理 图的特点是涵盖实地范围很大,常常为一个流域、一 个国家、一个大洲或全球;比例尺很小,未成系列, 一般为<1∶00万至1∶1000万不等,视需要而择定; 没有统一的地图投影和分幅编号系统,图面上投影变 形较大;地图幅面的大小参差悬殊。多用于研究区域 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的一般情况,了解其概貌,故 又称一览图。

第三章 地图概括

第三章 地图概括
因素的影响, 公式扩展为:
NB = NA · C · D√ MA / MB
符号尺寸改正系数 C 地物重要性改正系数 D
27
符号尺寸改正系数C的三种情况:
⑴ 符合方根规律,尺寸缩小: C1 = 1 ⑵ 不符方根规律,尺寸相同 :
√ 线状 C2 = MA / MB
√ 面状 C3 = (MA / MB )2
4
一、地图概括的性质
地图数据来源有地面实测,还是遥感图像、地图资料、调查统 计数据。
利用航空像片和卫星像片资料制图时,依然要根据需要进行 有目的、有选择地选取。为了在图面上能够清晰易读地表现出 地物的主次、从属关系以及其重要程度,在对这些地图内容进 行符号化过程中,同样也要对数据的质量和数量、轮廓形状的 简化和夸张进行处理。
20
(一)资格法 在编制地图时,首先对制图对象由高级到低级、由主要到次要、 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资格排队,确定选取指标。
以陆地水文图为例,如果把>1cm的河流定为新编地图的最低标准, 那么新编地图上凡是够1cm长的河流基本上都选取,而小于1cm的河 流则基本上删除。而在每个河网密度分区内调整选取数量。
⑶ 不符方根规律,尺寸不同 :
线状 C2 = ( SA / SB ) ·√MA / MB
√· 面状 C3 = ( fA / fB ) (MA / MB )2
地物重要性改正系数D的三种
情况
明显梯度差。
23
(四)确定选取指标的几种数量分析方法
1、图解计算法:以地图符号的面积载负量确定符号选取数量指标 的方法。
居民点的面积载负量S由两部分组成:居民点符号的面积a和居民
点注记的面积p。一般公式为:
S = n (a + p) n/cm2为居民点个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2 影响地图概括的因素: 地图用途和主题
6.1.2 影响地图概括的因素: 地图用途和主题

地图用途对制图概括的影响,一般由制图人员对客观世 界的认识和制图经验表现出来,它是有目的的概括。
6.1.2 影响地图概括的因素: 比例尺
地图比例尺是决定地图概括数量特征的主要因 素,限定了制图区域幅面和要素总量 地图比例尺的变更,制约图上地物的质量特征 要素质量特征的表示受幅面限制
地图内容的完备程度是相对的、有限的。
3 保证一定的地图精度
在地图上,各种要素都是以图形符号表示的。 因此,地图图形符号的几何精度要有一定的保障。
4 反映制图区域地理特征
对地图几何精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在地图概括中由 描绘误差、移位误差和概括误差产生的,其影响大小与地图 比例尺缩小的倍数、地图的概括程度是一致的。
S = n (a + p) n/cm 为居民点个数
2
r
注记面积 p
南京市
S = n (pr 2 + 3.5 d 2 )
r
字宽d
居民点面积负载量:每100mm2 居民点面积的总和
SSi/100mm2 = (Spri2 + S3.5 di2 ) / 100mm2
此方法一般用于确定居民点选取数额
2.等比数列法
河流条数
比例尺
指标 NA
NB
1:10万 → 1:25万 X=2
1:25万 → 1:50万 X=3
59
25 (24)
25
11(9)
6.2.2 内容选取法
地图内容的选取是制图概括的重要手段, 内容选取指标的确定,是以地图的用途、 比例尺、区域地理特点等为依据,保留主 要的地图内容,去掉次要的地图内容,以 反映主要的、重要的,能反映区域特征的 地理事物和现象。
6.1.2 影响地图概括的因素: 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不同区域具有景物各异的地理特征。
6.1.2 影响地图概括的因素: 制图资料
地图概括是以制图资料(空间数据)为基础, 数据的种类、特点及质量直接影响地图概括的质量 空间数据:包括图表、影像、统计数据和文字资料 四种表现形式: 天文、大地、GPS数据 —— 数字
优缺点 优点:标准明确,简单易行; 缺点:① 一个标志不能全面衡量出物体的重要程度;
新编地图所应选取的地物数量与原始地图地物 数量之比符合原始地图与新编地图的比例尺分母 之比的平方根。
NB = NA √MA / MB
N 为图上地物数 M 为比例尺分母
A —— 原始图 B —— 新编图
开方根规律的扩展
以比例尺为主,地物选取还受其他多种因 素的影响, 公式扩展为:
NB = NA · C· D√MA / MB
取舍就是从大量的客观事物 中有重点地选择一部分地理 要素,在地图上着重表现它 们的主要特征,而对一些非 重要的要素则要舍去,不在 地图上表现 化简则是对选取的地 图要素在保证其地理 特征的前提下,对其 形状、数量、质量特 征进行简化
从对制图物体的大小、重要程度、表达方式和读图效果 出发,地图概括分为:
6.2.1 地图概括的数学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地图概括的数量分析应用 了现代数学的方法,从而进一步的揭示了地图概括的 规律,提供了分类的数量指标,指导了制图作业。数 量分析的结果,要求所确定的模式能达到:
① 反映制图空间数据的类型及其区域差异 ② 反映制图空间数据在不同比例下的信息容量 ③ 反映空间数据的精度
遥感图像和地图资料
现势资料 各种专题编图资料
6.1.2 影响地图概括的因素: 符号样式及大小
地图的内容受符号的形状、尺寸、颜色和结构 的直接影响,并制约着概括程度和方法。
影响符号最小尺寸设计的因素: 视觉分辨能力;
印刷与绘制技术;
地物和地理环境
6.1.2 影响地图概括的因素: 制图者
地图概括是由地图的编绘者来完成的,编绘者对客观事 物的认识程度对制图概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制图者决定着 地图概括的质量。 地图概括是人们制作地图的一种主观过程,制图者 对某一事物的认识程度,就决定了这一事物被取舍的可 能性,故地图概括随制图者的经验和素质而转移。
提高制图者的综合素质,是提高地图质量的重要保证
6.1.3 地图概括的原则 (4个原则)
地图概括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符合地图用途的需要
每幅地图一般都有自己特定的用途,地图用途不同,对选取的地 理内容和图面的展现形式要求也不一样。
2 地图内容完备,清晰易读
详细性 缩小 清晰易读性 制图者的任务就是利用概括 手段使二者达到有机协调。
6.2.2 内容选取法
方法
确定选取地图内容的标准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确定选取条件的资格法;另一 种是确定选取指标的定额法。
选取原则
要求 基本规律
1.资格法
资格法是根据地物的数量、质量特征来确 定地图内容的选取条件,目的是解决“选哪 些”的问题。
概念 按照一定的数量标志和质量标志作为选 取的标准(资格)而进行选取的方法。
核心概念:地图概括。
6.1 地图概括概述
地图概括的实质 影响地图概括的因素 地图概括的原则 地图概括的方法步骤

6.1.1 地图概括的实质
“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点对地图内容进
行选择和化简,概括和综合的过程。”——概念
地图概括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
1、地图上图形并非都能按比例尺机械缩小; 2、地图概括是一个科学抽象过程; 3、解决图面上缩小表象事物所产生的各种矛盾。
等 比 数 列 法 实 例
1.5 ~ 2.3 2.3 ~ 3.4 3.4 ~ 5.1 5.1 ~ 7.6
长短分级 > 14.8 11.4 ~ 14.8 6.8 ~ 8.8 1.9 2.3 3.8 2.9 4.3 5.1 6.3


4 ~ 5.2

7.2

7.5

8.1

… …
3.开方根规律
德国地图学家特普费尔 (F.Topfer) 提出的方案
客观
地图的用途和主题 比例尺 制图区域特征 制图资料 符号样式和大小 制图者
主观
6.1.2 影响地图概括的因素: 地图用途和主题
编图目的与任务不同,图上反映空间数据 的广度和深度亦不同,地图的用途是地图概括 的主导因素。 地图主题决定要素的重要程度和选取,必 然影响地图概括。 同一种地理要素的选取也受地图主题的影响。
地图概括是地图的三大基本特征之一,它在地图编制中 占有重要的地位。正确地概括能使地图恰当地反映出制图 要素的地理特征并提高地图的质量。
地图概括的目的 突出 抽象 清晰
类型特征 基本规律
传递信息
地图概括实质:用科学的取舍(选取)和 化简(概括)手段,在地图上明显、深 刻地反映制图区域地理事物的类型特征 和典型特点。
比例尺概括:依据比例尺变化而设定取舍标准。 目的概括:依据制图目的、区域特征的空间信息选取。
3.符号化
制作符号: 使空间信息 成为视觉可 见的图形 ——视觉 化
4.归纳
如根据许多气象台站观测的每日平均 气温而插绘出一组等温线;或根据测量的 水深注记插绘的等深线图等都是利用逻辑 的推理法扩展地图信息内容的过程。
A1 ~ A2
A1 ~ A2
Cn-1,1
Cn1
Cn-1,2
Cn2


Cn-1,n-1
Cn,n-1 Cnn
C11 C22 1 r i 1 Ci1 C11 1 p 1 p
C33 C22 1 r i 2 Ci 2 C22 1 p 1 p
以河流选取为例
选取间隔 距离分级
6.2 地图概括原理与方法
地图概括是解决繁多地理事物和有限地图 图面矛盾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在保证地图清 晰性的前提下,使图面保持恰当的负载量。
地图概括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地图的 用途、比例尺和区域地理特征,由制 图者来压缩地图图面的负载量。
压缩图面负载量的方法有: 基本数学模式的图面负载标准确定法; 内容的取舍法; 形状的化简(保证事物特征前提下)法; 数量特征和质量特征的概括法等。
符号尺寸改正系数 地物重要性改正系数
C D
符号尺寸改正系 数C的三种情况
⑴ 符合方根规律,尺寸缩小: C1 = 1 ⑵ 不符方根规律,尺寸相同 :
线状 C2 =√MA / MB 面状 C3 =√(MA / MB )
2
地物重要性改正系 数D的三种情况
⑴ 很重要:D1 =√MB / MA ⑵ 一 般 : D2 = 1
对地理环境结构进行的一种旨在获得其主要框架 的、客观的、科学的概括和抽象 。
6.1.4 实施地图概括的四个步骤
1.分类 2.简化
——空间数据的排序、分级或分群.
——显示空间信息的重要特征,删弃次要的细部.
3.符号化
——将空间信息通过分类、简化、夸张等方法所获得的记号,
根据其基本特征,相对重要性和相关位置制定成的各种图形
6.2.1 地图概括的数学模式
常用数学模式:
图解计算法 等比数列法 开方根规律 用于居民点选取 用于河流等线状地物要素的选取 用于从大比例尺编制小比例尺图
区域指标法
回归分析法
适用于各类要素的选取
适用于某一类要素的选取
地图概括的数学模式:1.图解计算法
以地图符号的单位面积负载量 (S) 确定符号选取数量 指标的方法
第六章 地图清晰性:地图概括
§1 地图概括概述 §2 地图概括原理 §3 地图概括自动化 小结
第六章
地图清晰性:地图概括
地图详细性 几何精度
地图概括性 地理适应性
第六章
地图清晰性:地图概括
1.掌握地图概括的实质;地图概括的原则;地图概括 的方法和影响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计算机制图概括的 原理。 2.认识地图概括的基本过程。 3.了解地图概括的数学模式、地图概括自动化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