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工原理第七章过滤.

合集下载

环工原理第七章.过滤

环工原理第七章.过滤

∆p u= ( Rm + Rc )µ
Rm:过滤介质的过滤阻力,m-1 :过滤介质的过滤阻力, Rc:滤饼层的过滤阻力, m-1 :滤饼层的过滤阻力,
µ: 滤液黏度,Pa·s : 滤液黏度,
2010-12-12
3、过滤介质及滤饼的阻力 、 单位m; 设过滤介质和滤饼的厚度分别为 Lm、L ,单位 ; 单位厚度的过滤介质或滤饼的阻力用 表示, 单位厚度的过滤介质或滤饼的阻力 用 rm、r表示 , 表示 称之为过滤比阻。 称之为过滤比阻。 过滤比阻 则:Rm=rmLm;
一、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
第七章 非均相物系分离
二、表面过滤基本理论 1、过滤基本方程 2、过滤过程的计算 3、过滤常数的测定 4、滤饼的洗涤 5、过滤机的生产能力 三、深层过滤的基本理论
——过 ——过

2010-12-12
第一节 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
1、过滤的概念 过滤是分离液体和气体非均相混合物的常用方法。 过滤是分离液体和气体非均相混合物的常用方法。 混合物中的流体在推动力 重力、压力、 推动力( 过滤 : 混合物中的流体在推动力(重力、压力、 离心力)作用下 作用下,通过能让液体流过而截留固体颗粒 离心力 作用下 通过能让液体流过而截留固体颗粒 多孔介质(过滤介质),使悬浮液中固液得到 的多孔介质(过滤介质),使悬浮液中固液得到 ), 分离的单元操作。 分离的单元操作。 滤浆: 过滤操作中所处理的悬浮液。 滤浆: 过滤操作中所处理的悬浮液。 滤液: 通过多孔介质的液体。 滤液: 通过多孔介质的液体。 滤渣(滤饼) 被截留住的固体物质。 滤渣(滤饼): 被截留住的固体物质。
2010-12-12
得:
dV 上式就可以写成: 上式就可以写成: u = = Adt

环境工程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河南工业大学

环境工程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河南工业大学

1、管路分为简单管路(①、通过各管路的质量流量不变;②、整个管路阻力损失等于各管路阻力损失之和。

)和复杂管路,复杂管路包括分支管路(①、总管流量等于各支管流量之和;②、主管段内各段流量不同,阻力损失需分段加以计算;③、机械能守恒。

)和并联管路(①、总流量等于各支管流量之和;②、各支管中阻力损失相等;③、各支管的流量依据阻力损失相同的原则进行分配。

)。

2、流量计包括测速管(毕托管)(测得的是点速度)、孔板流量计(固定安装,阻力损失较大)、文丘里流量计(比孔板流量计减少了机械能损失),转子流量计(必须垂直安装,流体自上而下流动)。

3、热量传递包括热传导、对流传热、辐射传热。

4、导热系数:①、气体导热系数很小,利于绝热保温,随温度和压强的升高而升高。

②、水的导热系数最大,常用做导热介质。

液体(除水和甘油外)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到而减小,压力影响不大。

③、固体:金属的λ选大于非金属的λ;金属有杂质,λ减小;纯金属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合金λ随温度升高增大;晶体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非晶体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5、环境工程中常见的传质过程有:吸收、萃取、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

6、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的比较:区别:①、重力沉降的动力是重力,沉降方向向下,沉降速度恒定,沉降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②、离心沉降的动力是离心力,沉降方向向外,沉降的速度与半径有关,是变化的,沉降的加速度为离心加速度。

联系:离心分离因数,是离心分离设备的重要指标,表示离心沉降速度较沉降速度可以提高的倍数。

7、过滤可以分为:表面过滤(滤饼过滤)和深层过滤。

8、表面过滤与深层过滤的比较:区别:①、表面过滤的条件是颗粒物浓度高,滤速慢,虑饼易形成,过滤的介质是织布或多孔固体,过滤介质的孔一般比颗粒物的粒径小,有效过滤介质主要是虑饼,实际应用于真空过滤机、板框式压滤机、慢滤池、袋滤器。

②、深层过滤的条件是颗粒物浓度底,滤速快,过滤介质是固体颗粒,过滤介质的空隙大于颗粒物粒径,有效的过滤介质是固体颗粒,实际应用于快滤池。

环境工程原理名词解释

环境工程原理名词解释

径, deS
A ;等
10.吸收过程类型: ⑴按溶质和吸收剂 之间发生的作用,
表面积当量直径:
dea
6 a

可分为 物理吸收 和 化学吸收 ; 物理吸收:在吸收
6.旋风分离器主要 剂中的溶解度大而
用于除去气体中颗 粒在 5m 以上的
被吸收; 化学吸收:溶质与
粉尘。反映旋风分 吸收剂发生化学反
离器的分离性能的 应而被吸收。
使边界层的溶质浓
⑴沉降方向不 有时层流,有时湍 上所受到的剪力称
少。
度大大高于主体溶 是向下,而是向外, 流,处于不稳定状 为剪切应力。
14.萃取剂的选择 液中的浓度,形成 即背离旋转中心; 态,称为过渡区; 流动阻力:流体具
原则应考虑一下几 由膜表面到主体溶
⑵离心力随颗 取决于外界干扰条 有“黏滞性” →流
3000 Kc 50000 ; 学讨论的主要问题
⑶超高速离心机: 是过程发生的 方
Kc 50000 。 Kc 为 分离因数。 8.过滤按过滤机理 可分为 表面过滤 和 深层过滤 ⑴表面过滤:采用
向、极限及推动 力。 12.相际传质的助 力全部集中在 两 层停滞膜中 ,即双 助力模型。(选择)
过滤介质的孔比过 13.传质总阻力包 滤流体中的固体颗 括 气模阻力 和
是 理 想 流 体 的 流 湍流时大,形体阻 1.按过滤机理分:
动。 (5)流动分 力较大。(2)物体 表面过滤和深层过
为两个区域。
表面的粗糙度的影 滤
边界层分离条件 : 响:粗糙表面摩擦 2.按促使流体流动
黏性作用和存在逆 阻力大。但是,当 的推动力分:
压梯度是流动分离 表面粗糙促使边界 重力过滤:在水位

环境工程原理思考题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思考题总结

第二节 物理吸收
本节思考题
(1)亨利定律有哪些表达形式,意义如何,常数之
间的关系如何? (2)如何通过相平衡曲线判断传质方向,其物理意 义何在? (3)举例说明如何改变平衡条件来实现传质极限的 改变。 (4)吸收过程有哪几个基本步骤?
第二节 物理吸收
本节思考题
(5)双膜理论的基本论点是什么?
(6)吸收速率与传质推动力和传质阻力的关系,有 哪些表达形式? (7)吸收的传质阻力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如何表示, 关系如何? (8)简要说明气体性质对传质阻力的影响,并举例 说明。
第三节 分子传质
本节思考题
(1)什么是总体流动?分析总体流动和分子扩散的关系。 (2)在双组分混合气体的单向分子扩散中,组分A的宏观 运动速度和扩散速度的关系? (3)单向扩散中扩散组分总扩散通量的构成及表达式。 (4)简述漂移因子的涵义。 (5)分析双组分混合气体中,当NB=0、 NB=-NA及NB=-
第六章 沉 降
第一节 反应器与反应操作
本节思考题
(1)哪些处理单元涉及沉降分离过程。
(3)颗粒的几何特性如何影响颗粒在流体中受到的阻力?
(4)不同流态区,颗粒受到的流体阻力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5)颗粒和流体的哪些性质会影响到颗粒所受到的流体阻力,怎 么影响。
第二节 热传导
本节思考题
(1)简述傅立叶定律的意义和适用条件。 (2)分析导温系数和导热系数的涵义及影响因素。 (3)为什么多孔材料具有保温性能?保温材料为什么 需要防潮?
(4)当平壁面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变化时,若分别按变
量和平均导热系数计算,导热热通量和平壁内的 温度分布有何差异。 (5)若采用两种导热系数不同的材料为管道保温,试 分析应如何布置效果最好。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I I篇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环境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2.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3.简述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

4.简述废物资源化的技术体系。

5.阐述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体系。

6.一般情况下,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利用隔离、分离和(或)转化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利用各类装置),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

试根据环境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第一节常用物理量1.什么是换算因数?英尺和米的换算因素是多少?2.什么是量纲和无量纲准数?单位和量纲的区别是什么?3.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区别和关系如何?试举出质量比的应用实例。

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经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的浓度,试说明该单位的优点,并阐述与质量浓度的关系。

5.平均速度的涵义是什么?用管道输送水和空气时,较为经济的流速范围为多少?第二节质量衡算1.进行质量衡算的三个要素是什么?2.简述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的特征。

3.质量衡算的基本关系是什么?4.以全部组分为对象进行质量衡算时,衡算方程具有什么特征?5.对存在一级反应过程的系统进行质量衡算时,物质的转化速率如何表示?第三节能量衡算1.物质的总能量由哪几部分组成?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如何?2.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化如何表现?5.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能量变化率可如何表示?第三章流体流动第一节管流系统的衡算方程1.用圆管道输送水,流量增加1倍,若流速不变或管径不变,则管径或流速如何变化?2.当布水孔板的开孔率为30%时,流过布水孔的流速增加多少?3.拓展的伯努利方程表明管路中各种机械能变化和外界能量之间的关系,试简述这种关系,并说明该方程的适用条件。

4.在管流系统中,机械能的损耗转变为什么形式的能量?其宏观的表现形式是什么?5.对于实际流体,流动过程中若无外功加入,则流体将向哪个方向流动?6.如何确定流体输送管路系统所需要的输送机械的功率?第二节流体流动的内摩擦力1.简述层流和湍流的流态特征。

环境工程原理第07章过滤讲解

环境工程原理第07章过滤讲解
度为Le的滤饼层阻力,Le为 过滤介质的当量滤饼厚度
u
?
?p
r? ?L ?
Le ?
过滤过程中饼厚 L 难以直接测定,而滤液体积 V 易于测量,故用 V 计算过滤速度更为方便。
假设每过滤 1m3 滤液,产生滤饼量 f m3 ,
fV ? LA
L ? fV V:滤液体积, m3 A
同理,生成厚度 Le的滤饼获得过滤介质的当量滤液体
下易变形,导致滤饼中通道变小, 阻力增大。
为降低可压缩滤饼的过滤阻力,可加入助滤剂改 变滤饼的结构。 助滤剂是某种质地坚硬而能形成疏松 饼层的固体颗粒或纤维状物质 ,有两种加法:一是直 接将其混入悬浮液;二是预涂于过滤介质上。
一般只有在以获得清净滤液为目的时才使用助滤 剂。常用的 助滤剂有粒状 (硅藻土,珍珠岩粉,碳粉 或石棉粉等)和 纤维状(纤维素、石棉等)两大类。
悬浮液 (滤浆)
滤饼 过滤介质
滤液
过滤操作的外力:重力、压力差或惯性离心力。
过滤方式很多,适用广泛,固 -液、固 -气、大、小颗 粒等。无论采用何种过滤方式,均需过滤介质,过滤 介质是影响过滤操作重要因素。
二、过滤介质
起支撑滤饼作用,并让滤液通过,基本要求是具有足 够的机械强度、尽可能小的流动阻力,耐腐蚀和耐热
第一节 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
本节思考题
(1)过滤过程在环境工程领域有哪些应用? (2)环境工程领域中的过滤过程,使用的过滤介
质主要有哪些? (3)过滤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4)表面过滤和深层过滤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主要内容 一、过滤基本方程 二、过滤过程的计算 三、过滤常数的测定 四、滤饼洗涤 五、过滤机生产能力的计算
过滤p 压差?

环境工程原理第07章_过滤

环境工程原理第07章_过滤

(7.2.11)
令q=V/A,qe=Ve/A(qe称为过滤介质比当量滤液体积),则
dq K dt 2( q qe )
(7.2.12)(滤饼过滤基本方程)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K:过滤常数,如何测定?与下列因素有关:
•滤饼的颗粒性质
•悬浮液浓度 •滤液黏度 •滤饼的可压缩性 qe:过滤介质特性参数
(7.3.4)
ab主要与颗粒尺寸有关,颗粒尺寸愈小,床层的比表面愈 大。
第三节 深层过滤的基本理论
3.颗粒床层的当量直径 颗粒床层中空隙所形成的流体通道结构非常复杂。 通常采用简化的流动模型来代替床层内的真实流动过程。 将实际床层简化成由许多相互平行的小孔道组成的管束。
l’=L
与床层厚 度成正比
2 2 3 q q 0.1 2.073 10 1.6 10 0.1 0.473 10 所以 3 m3 2
因此可再得到的滤液为 0.473L。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二)恒速过滤 恒速过滤是指在过滤过程中过滤速度保持不变,即滤 液量与过滤时间呈正比。
留在过滤介质表面并逐渐积累成滤饼层。
滤饼层厚度:随过滤时间的增长而增厚,其增加速率与过
滤所得的滤液的量成正比。
过滤速度:由于滤饼层厚度的增加,因此在过滤过程中是
变化的。
过滤速度是描述过滤过程的关键!
推动力 其它因素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过滤过程的主要参数
处理量:处理的流体流量或 分离得到的纯流体量V(m3) 过滤推动力:由流体位差、压差或离心力场 造成的过滤压差p 过滤面积:表示过滤设备的大小A(m2) 过滤速度: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滤液量u
本节的主要内容

环境工程原理

环境工程原理

1、表面过滤:采用的过滤介质的孔一般要比待过滤的固体颗粒的粒径小,过滤时这些固体颗粒被过滤介质截留,并在其表面逐渐积累成滤饼,此时沉积的滤饼亦起过滤作用,因此表面过滤又称滤饼过滤。

2、深层过滤:在过滤时,颗粒物随流体进入过滤介质层,在拦截、惯性碰撞、扩散沉淀等作用下附着在介质表面上而与流体分开。

3、吸收:依据混合气体各组分在同一种液体溶剂中的物理溶解度的不同,而将气体混合物分离的过程。

4、吸收剂:混合气体组分从气相到液相的相同传质过程,所用的液体溶剂称为吸收剂。

5、吸附:通过多孔固体物料与某一混合组分体系接触,有选择地使体系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分附着于固体表面,从而实现特定组分分离的操作过程。

6、吸附剂:能有效的从气体或液体中吸附其中某些成分的固体物质。

7、停留时间:假设某一直径为d的颗粒处于入流断面的顶部,随流体的水平运动,从入口到出口所需的时间,即为颗粒在沉淀池或降尘室中的停留时间t停。

8、溶差极化:当含有不同大小分子的混合液流动通过膜面时,形成由膜表面到主体溶液之间的浓度差,浓度差的存在导致紧靠膜面的溶质反向扩散到主体溶液中,这就是超滤过程中的浓差极化现象。

9、渗透汽化:利用被分离混合物中某组分有优先选择性通过膜的特点,使进料侧的优先组分透过膜并在膜下游侧气体去除。

液态进料。

10、电渗析:在电场力作用下,溶液中的反离子发生定向迁移并通过膜,以达到去除溶液中离子的一种膜分离过程。

11、反渗透:借助于半透膜对溶液中低相对分子质量溶质的截留作用,以高于溶液渗透压的压差为推动力。

12、重力沉降:利用非均匀混合物中待分离颗粒与流体之间的密度差,在重力场中根据所受的重力的不同,将颗粒物从流体中分离的方法。

简答题1、简述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答:2、简述固体废物资源化的技术/废弃物资源化的技术有哪些?3、简述沉降分离的原理、类型和各类型的主要特征?答:基本原理:将含有颗粒物的流体(水或气体)置于某种力场(重力场、电场或惯性场等)中,使颗粒物与连续相的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沉降到器壁、器底或其他沉积表面,从而实现颗粒物与流体的分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8/13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一、过滤基本方程式
1、滤液通过饼层的流动的过滤速度
过滤速度:单位时间通过单位过滤面积的滤液体积。
悬浮液 滤饼 L 滤 悬浮液 过滤介质 饼 滤液
2018/8/13
p
dV u Adt
过滤介质
2、过滤速度与推动力的关系为:(Darcy定律)
p u ( Rm Rc )
2018/8/13
3、过滤方式 ①表面过滤(滤饼过滤)
(见图4-7a)过滤时悬浮液置于过滤介质的一侧。过滤介质 常用多孔织物,其网孔尺寸未必一定须小于被截留的颗粒 直径。在过滤操作开始阶段,会有部分颗粒进入过滤介质 网孔中发生架桥现象(图4-7b),也有少量颗粒穿过介质 而混与滤液中。随着滤渣的逐步堆积,在介质上形成一个 滤渣层,称为滤饼。不断增厚的滤饼才是真正有效的过滤 介质,而穿过滤饼的液体则变为清净的滤液。通常,在操 作开始阶段所得到滤液是浑浊的,须经过滤饼形成之后返 回重滤。
2018/8/13
设想以一层厚度为 L 的滤饼来代替过滤介质,
rm Lm rLe Rm
e
故上式可写为
P P u ( rL rLe ) r ( L Le )
式中: Le —过滤介质的当量滤饼厚度,或称为虚拟滤饼厚度,m; 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以一定介质过滤一定悬浮液时, Le为定值,但同一介质在不同的过滤操作中,Le值不同。
较慢、滤饼容易形成的情况。
深层过滤 适用于悬浮液中颗粒甚小且含量甚微(固 相体积分率在0.1%以下)的场合 。 如水的 净化,烟气除尘等。
2018/8/13
4、按促使流体流动的推动力分类
• 1)重力过滤
• 2)真空过滤
• 3)压力差过滤
• 4)离心过滤
2018/8/13
5、助滤剂
滤饼 不可压缩滤饼: 颗粒有一定的刚性,所形成的滤饼 并不因所受的压力差而变形 。 可压缩滤饼: 颗粒比较软,所形成的滤饼在压差的作 用下变形,使滤饼中的流动通道变小, 阻力增大。 加入助滤剂:可减少可压缩滤饼的流动阻力,增加过滤速率。 助滤剂是一种坚硬而形状不规则的小颗粒,能形成结构疏松 而且几乎是不可压缩的滤饼。常用作助滤剂的物质有:硅藻 土、珍珠岩、炭粉、石棉粉等。 用助滤剂配成悬浮液,在正式过滤前用它进 预涂: 行过滤,在过滤介质上形成一层由助滤剂组 加入方法 成的滤饼。 将助滤剂混在滤浆中一起过滤
2018/8/13
②深层过滤 颗粒尺寸比介质孔道小的多,孔道弯曲细长, 颗粒进入孔道后容易被截留。同时由于流 体流过时所引起的挤压和冲撞作用。颗粒 紧附在孔道的壁面上。介质表面无滤饼形 成,过滤是在介质内部进行的。
2018/8/13
3、过滤方式
表面过滤(滤饼过滤) 适用于处理固相含量稍高(固相体积分率 过滤 在 1% 以上)的悬浮液。或用于过滤速度
2018/8/13
4、过滤基本方程式 滤饼厚度L与当时已经获得的滤液体积V之间的关系为:
LA fV
L fV A
f——滤饼体积与相应的滤液体积之比,无因次,m3/m3 。 即每过滤得到1m3的滤液,产生的滤饼量为f m3。 同理 :
fVe Le A
Ve——过滤介质的当量滤液体积,或称虚拟滤液体积,m3 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以一定介质过滤一定的悬浮液时, Ve为定值,但同一介质在不同的过滤操作中,Ve值不同。
Rm:过滤介质的过滤阻力,m-1 Rc:滤饼层的过滤阻力, m-1
µ : 滤液黏度,Pa· s
2018/8/13
3、过滤介质及滤饼的阻力 设过滤介质和滤饼的厚度分别为 Lm、L ,单位m;
单位厚度的过滤介质或滤饼的阻力用 rm、r 表示,
称之为过滤比阻。 则:Rm=rmLm;
Rc=rL
p u ( rm Lm rL)
s
s——滤饼的压缩性指数,无因次。s=0~1,对于不
代入上式,过滤速率
dV A P Adt r0 f (V Ve )
——过滤基本方程式 适用于可压缩滤饼及不可压缩滤饼。
2018/8/13
dV 上式就可以写成: u Adt
得:
P V Ve rf ( ) A
dV AP ——过滤速率的一般关系式 Adt rf (V 的比阻是两侧压强差的函数,
r r0 ( P )
可压缩滤饼,s=0。
2018/8/13
一、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
第七章 非均相物系分离
二、表面过滤基本理论 1、过滤基本方程 2、过滤过程的计算 3、过滤常数的测定 4、滤饼的洗涤
——过

5、过滤机的生产能力
三、深层过滤的基本理论
2018/8/13
第一节 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
1、过滤的概念 过滤是分离液体和气体非均相混合物的常用方法。 过滤 : 混合物中的流体在推动力(重力、压力、 离心力)作用下,通过能让液体流过而截留固体颗粒 的多孔介质(过滤介质),使悬浮液中固液得到 分离的单元操作。
滤浆: 过滤操作中所处理的悬浮液。 滤液: 通过多孔介质的液体。 滤渣(滤饼): 被截留住的固体物质。
2018/8/13
2、过滤介质 过滤介质是滤饼的支承物,应具有下列条件: a) 多孔性,孔道适当的小,对流体的阻力小,又 能截住要分离的颗粒。 b) 物理化学性质稳定,耐热,耐化学腐蚀。 c)足够的机械强度,使用寿命长 d) 价格便宜 工业常用的过滤介质主要有: a) 织物介质:又称滤布,包括有棉、毛、丝等天 然纤维,玻璃丝和各种合成纤维制成的织物,以 及金属丝织成的网 能截留的粒径的范围较宽,从几十μm到1μm
2018/8/13
优点:织物介质薄,阻力小,清洗与更新方便,价 格比较便宜,是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过滤介质。 b)多孔固体介质:如素烧陶瓷,烧结金属.塑料细 粉粘成的多孔塑料,棉花饼等 这类介质较厚,孔道细,阻力大,能截留 1 ~ 3 μm 的颗粒 c) 堆积介质:由各种固体颗粒(砂、木炭、石棉粉 等)或非编织的纤维(玻璃棉等)堆积而成,层较 厚。 d) 多孔膜:由高分子材料制成,膜很薄(几十μm 到200μm),孔很小,可以分离小到0.05μm的颗粒 ,应用多孔膜的过滤有超滤和微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