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课件4-优质公开课-粤教版-必修5-精品PPT.ppt5
合集下载
粤教版语文必修五《鸿门宴 司马迁》公开课PPT

(于)+地点
(于)+对象
• • • • • • • • • • •
一词多义:举 杀人如不能举 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 包举宇内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举大计亦死 举臣秀才 莫令事不举 劝贺举进士 举贤以自佐 举类迩而见义远
尽 举起 吞并 全 举行、实行 举荐 成功 应举、参加科举 提拔、任用 提出、举出
• 刘邦: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 秦,…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 • 称呼—不称项王,不承认项羽的地位; • 功绩—强调功绩只是偶然,打消项羽疑虑,直击项羽自 负弱点; • 责任—推卸责任,趁机找出叛徒,转移视线,直击项羽 义气弱点; 貌恭实倨 • 樊哙:夫秦王有虎狼之心,…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 约曰…今沛公…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 以无畏之举博得项羽欣赏,抓住不义大做文章,以秦王 暴行,怀王约定斥责项羽不仁不义,触动项羽义气弱点。
三、词类活用 (1)沛公军霸上 (2)范增数目项王 (3)籍吏民 (4)刑人如恐不胜 (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6)吾得兄事之 (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8)常以身翼蔽沛公 (9)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10)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11)素善留侯张良 (12)项伯杀人,臣活之 (13)拔剑撞而破之 (14)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15)此其志不在小
• 项羽:缺乏政治远见,优柔寡断,刚愎自用,骄 傲自大,胸无城府,有不忍之心,寡谋轻信,光 明磊落、轻敌自大 • 刘邦:世故圆滑,多谋善断,见风使舵,能屈能 伸,善于玩弄手腕,虚伪,善于推伪,当机立断 • 范增:有政治远见,老谋深算,洞察敏锐 • 张良:足智多谋,沉稳机智 • 樊哙:英勇无畏 • 项伯:知恩图报,不辨亲疏,为救友不顾失节
(于)+对象
• • • • • • • • • • •
一词多义:举 杀人如不能举 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 包举宇内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举大计亦死 举臣秀才 莫令事不举 劝贺举进士 举贤以自佐 举类迩而见义远
尽 举起 吞并 全 举行、实行 举荐 成功 应举、参加科举 提拔、任用 提出、举出
• 刘邦: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 秦,…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 • 称呼—不称项王,不承认项羽的地位; • 功绩—强调功绩只是偶然,打消项羽疑虑,直击项羽自 负弱点; • 责任—推卸责任,趁机找出叛徒,转移视线,直击项羽 义气弱点; 貌恭实倨 • 樊哙:夫秦王有虎狼之心,…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 约曰…今沛公…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 以无畏之举博得项羽欣赏,抓住不义大做文章,以秦王 暴行,怀王约定斥责项羽不仁不义,触动项羽义气弱点。
三、词类活用 (1)沛公军霸上 (2)范增数目项王 (3)籍吏民 (4)刑人如恐不胜 (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6)吾得兄事之 (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8)常以身翼蔽沛公 (9)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10)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11)素善留侯张良 (12)项伯杀人,臣活之 (13)拔剑撞而破之 (14)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15)此其志不在小
• 项羽:缺乏政治远见,优柔寡断,刚愎自用,骄 傲自大,胸无城府,有不忍之心,寡谋轻信,光 明磊落、轻敌自大 • 刘邦:世故圆滑,多谋善断,见风使舵,能屈能 伸,善于玩弄手腕,虚伪,善于推伪,当机立断 • 范增:有政治远见,老谋深算,洞察敏锐 • 张良:足智多谋,沉稳机智 • 樊哙:英勇无畏 • 项伯:知恩图报,不辨亲疏,为救友不顾失节
粤教版语文高二粤教版必修5课件 第四单元第14课鸿门宴

《段太尉逸事状》 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耿介正直,敢于为民请命、 维护正义、为政清廉的仁人志士。在吏治多腐败 的封建社会里,他们出污泥而不染,就像茫茫夜 空中璀璨的星斗,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代表着社会的良知, 成为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中坚力量。唐代的段秀实就是其中之一。
《游褒禅山记》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中国人对山的欣赏,是 欣赏它林木森森的含蓄和人迹罕至的空灵。中国人 是天生的哲学家,几乎可以从一切日常活动之中提炼出令人感动的意 义。即使游玩,也不强调表面的体力活动。历来文人武士都不鼓励匹 夫之勇,他们游山是为了寻真,玩水是为了旷怀,郊游是为了陶冶性 情,即从中发现重要的道理,于己有所思,于世有所补。让我们跟随 文章大家王安石一起去游览褒禅山,去思索一个深刻的人生命题吧。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现张良“多谋善断”的一组是
() ①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③请往
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④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
之 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⑥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⑤⑥
D.②④⑤
解析:选 A ④交代张良与项伯的交情。⑤是项伯对沛公说
二、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 崤山之东,战国时对六国之地的泛指。 今义:指山东省。 2.约为婚.姻. 古义: 儿女亲家。 今义:指结婚的事或指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 意外的变故。 今义:程度副词,很。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5.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义: 表原因。 今义:表结果。 三、一词多义 1.幸 ①妇女无所幸. ②故幸.来告良
《报任安书(节选)》 独自踯躅在冰冷的寒夜,你是否在为遭遇挫折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鸿门宴 PPT课件(79张)

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 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的军队。就在这样剑拔弩张 的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三、文学常识 《史记》是我国正史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全书共 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 三千年间的历史,勾画出古代社会三千年来的历史面貌。 包括本纪十二篇,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三十篇,叙 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七十篇,记述历代诸侯之外名官 名人的事迹;表十篇,记载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八篇,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玉玦.( )
瞋.目视项王( )
按剑而跽.( )
刀俎.( )
答案:xiǎnɡ zōu zhī lù jué chēn jì zǔ
2.多音字。
( 乘(
)乘胜追击 )千乘之国
( 参( (
答案:chénɡ/shènɡ cān/cēn/shēn
)参见 )参差 )人参
[教材重点词句]
第一、二段重点词句
【解读】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细节决定成败”,“祸患常积于 忽微”,告诫人们不要忽视细小的过错,时时处处应小心 谨慎,才能成就大事。
夯基础 一、作者名片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长,西汉武帝时夏阳(今陕西 韩城南)人。他生长在一个世代做 史官的家庭里,父亲司马谈做了30年的太史令(掌管 起草文书、监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
)
3.头发上.指(
)
4.客何为.者(
)
5.臣死且.不避(
)
6.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不取也(
)
9.项王未有.以.应(
)
10.会.其怒(
)
新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同步课件:第四单元14鸿门宴

(
)
君安与项伯有故(
)
14.故故听之
(
)
故遣将守关者 (
)
不如因善遇之
(
)
15.因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
)
答案:1.动词,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 副词,幸而,
幸亏 2.动词,离开 动词,距离 3.动词,料想 名词, 思想,想法 4.副词,屡次,多次 数词,几 5.动词, 道歉 动词,道谢 动词,辞别,告别 6.动词,经得起, 能承受 副词,尽 形容词,优美的,美好的 7.动词, 举起 副词,尽 动词,提出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或说出用法
1.沛公军.霸上( 2.未得.与项羽相见( 3.使人言于.项羽曰( 4.沛公欲王.关中(
) ) )
)
5.珍宝尽有.之(
)
6.范增说.项羽曰(
)
7.贪于.财货(
)
8.素.善.留侯张良(
)(
)
9.张良是时从.沛公(
)
10.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
11.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二、相关背景
秦二世元年(前 209,7 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 各地纷纷响应。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 岁)于会稽起 义,泗水亭长刘邦(48 岁)也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后 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章邯得胜后,移 师围赵。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 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 关)者王之”。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
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巨鹿彻底击溃秦 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 世,立二世之侄子婴为王。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刘 邦就很顺利地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入咸阳后,为 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 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了 广大百姓的支持。于是派兵守关,驻军于霸上,想做关中 王。
鸿门宴ppt202 粤教版

栏 目
形势下,张良既不提议备战,也不主张退军,却只要刘邦
链 接
“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这反映出了张良的
过人之处。此处行文轻描淡写,与刘邦大惊失色、束手无策
形成对照,更显出张良的沉稳机警、处变不惊的性格特征。
(2)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
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
栏
计者”时,刘邦也没有马上就把为他谋划江山的人立刻告诉 目
链
张良,虽然张良此时也是刘邦的得力谋士,此处足以看到刘 接 邦的精明。他只说是浅陋无知的人告诉他的。这几句话和文 中项羽的话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个粗枝大叶,一个工于心 计;一个刚愎自用、一个老谋深算。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史 记》写人手法的高妙。
(2)运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
加鲜明突出。文中写了四组人物:主帅项羽与刘邦,谋士 栏
范增与张良,部将项庄与樊哙,内奸项伯与曹无伤,除了
目 链
曹无伤着墨不多外,其他人物均写得栩栩如生,互相映衬,接
跃然纸上。
主旨 感悟
“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
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终结。
诉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 “不要跟着
沛公他们一块去死啊。”张良说: “我替韩王率
栏
兵跟随沛公。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不合乎
目
道义,不能不告诉他。”
链 接
张良于是进去,把事情全部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
说: “这件事该怎么办?”张良说: “是谁给大王
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 “一个浅陋无知的小子劝
(状语后置)
(9)得复见将军于此
( 状语后置)
高中语文《鸿门宴》精品课件 粤教版必修5

龙门,年十岁诵古文,二十岁外出考察,足迹 遍南北。初任郎中。元封三年(前108年)继 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 书和文献。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 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 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前91 年前后完成《史记》。
第十四页,共51页。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 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
鸿门宴集中表现了项羽自矜功伐又为 人不忍的性格。自秦军主力被他 击败,各路诸侯就听命于他。入关后,项羽一听说 刘邦“欲王关中”,触犯了他的尊严,便立即决定 攻击;在获悉刘邦“籍吏民,封府库”,等待他来 处理的时候,就放弃了进攻的打算。他未把刘邦视 为主要对手,不愿弄小谋在席间杀人,加上刘邦很 给他面子,使他有了妇人之仁。这种不忍之心,还 使他对樊哙也采取了宽容的态度。樊哙陈词,虽有 指责,但把他看得比怀王更高,故意迎合他自矜功 伐的心理。自矜功伐又为人不忍,项羽一时成功, 最终不免于失败。
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 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 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史记·项羽本纪》)
第四十二页,共51页。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 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 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 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 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 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 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 其所以为我擒也。
到汉武帝3000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 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 篇,年表10篇,共52万余字。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 列传叙人臣,书载礼乐、音 律、历法、天文等。鲁迅称 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离骚》”。
第十四页,共51页。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 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
鸿门宴集中表现了项羽自矜功伐又为 人不忍的性格。自秦军主力被他 击败,各路诸侯就听命于他。入关后,项羽一听说 刘邦“欲王关中”,触犯了他的尊严,便立即决定 攻击;在获悉刘邦“籍吏民,封府库”,等待他来 处理的时候,就放弃了进攻的打算。他未把刘邦视 为主要对手,不愿弄小谋在席间杀人,加上刘邦很 给他面子,使他有了妇人之仁。这种不忍之心,还 使他对樊哙也采取了宽容的态度。樊哙陈词,虽有 指责,但把他看得比怀王更高,故意迎合他自矜功 伐的心理。自矜功伐又为人不忍,项羽一时成功, 最终不免于失败。
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 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 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史记·项羽本纪》)
第四十二页,共51页。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 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 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 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 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 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 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 其所以为我擒也。
到汉武帝3000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 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 篇,年表10篇,共52万余字。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 列传叙人臣,书载礼乐、音 律、历法、天文等。鲁迅称 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离骚》”。
高中语文 4.14 鸿门宴课件 粤教版必修5

3.有人说在鸿门宴上项羽不杀刘邦,表现了他的“妇人之仁”;但苏轼却认为 表现了他的“君子之度”。你是如何看待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的?
提示:项羽既是胜利的勇士,又是失败的英雄;他胜得漂亮,败得悲壮;活得痛 快舒展,死得慷慨豪爽。他既凶狠残暴,又善良不忍;既刚愎自用,又轻信多疑;既 暴烈急躁,又优柔寡断。英勇刚烈的山峦上开放着情意绵绵的花朵,豁达宽厚的 海洋中荡漾着几道狭隘滞涩的涟漪。一个完美的艺术形象应是多种性格因素的 统一,项羽无疑是文学史上不朽的丰碑,他将牢牢地屹立于历史长河中,虽经千 年的冲蚀、涤荡,依然历久不衰,魅力无穷。(言之成理即可)
置之坐上(安放、放置)
吾得兄事之(代词,代人)
切而啖之(代词,代物)
为之奈何(代词,代事)
(5)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到)
今日之事何如(结构助词,的)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结构助词,取消句
子的独立性)
4.辨活用
(1)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2)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3)沛公军.霸上(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4)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用眼示意) (5)籍.吏民(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6)道.芷阳间行(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第四单元 文言文(3)
14 鸿门宴
《鸿门宴》描述了刘邦从被动中争取主动,变劣势为优势,化险为夷的过程。故 事情节完整,结构严谨,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人物栩栩如生,语言精当传神。
学习本文,要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帮助你知人论世
司马迁(约前 145 或前 135—?),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思想家、 史学家、文学家。继父职任太史令,创作了《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史 记》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
(完整版)《鸿门宴》公开课优秀课件PPT

壹 贰 标题内容
生字
重
点
①鲰生 zōu 浅陋的小人
字 词
②卮酒 zhī 古代盛酒的器皿,杯 ③戮力 lù 合力
④樊哙 kuài 刘邦的战将
⑤瞋目 chēn 瞪大眼睛,表示发怒
⑥目眦 zì 眼眶
⑦跽:jì 直身而坐
⑧参乘 cān shèng 负责警卫的骑士
⑨彘肩 zhì 猪腿
⑩啖: dàn 吃
⑪靳强 jìn qiáng 刘邦的战将
鸿门宴
《史记》
壹 了解司马迁与《史记》学 习
贰 梳理故事情节发展 目 标
叁 掌握文言知识点 肆 分析刘、项人物形象 伍 性格决定命运
壹 了解司马迁与《史记》
壹 标题内容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史称“太史令”。 著有《史记》,后人又 称《太史公书》。《史记》全书一百三十 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十表、八书,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 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的第一 部纪传体通史。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 唱,无韵之离骚”。
活
用
1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动用法
使……跟从,率领
14.拔剑撞而破之 形容词用作动词
击碎、击破
11.项伯杀人,臣活之 动词使动用法 使……活
13.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用作动词
交好
15.此其志不在小 形容词用作名词
小事
肆 标题内容
古 1、婚姻
今 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肆 标题内容
一 1、因 词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多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义 2、如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沛公起如厕
3、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乃令张良留谢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