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唐雎不辱使命》复习要点(精华版)

(完整版)《唐雎不辱使命》复习要点(精华版)
(完整版)《唐雎不辱使命》复习要点(精华版)

《唐雎不辱使命》复习提纲

一、文学常识

关于《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战国策》当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年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内容多记谋臣策士的活动,写了他们雄辩的言辞和机智的运筹。文笔挥洒自如,描写人物活动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富有文学意味。

二、基础知识

(一)字

(1)唐睢不rǔ____使命(2)秦王怫___然怒(3)免冠徒跣____

(4)以头qiāng ____地(5)休祲____降于天(6)天下缟___素

(7)秦王色nao ____ (8)hui ____星袭月

(二)词

1、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安放)

(2)轻寡人与(“与”通“欤”,语气词“吗”)

(3)仓鹰击于殿上(“仓”同“苍”,青色)

(4)寡人谕矣(“谕”同“喻”,明白,懂得)

2、词类活用

(1)请广于君(广:形容词活用动词,“扩大,补充”)

(2)轻寡人与(轻:形容词活用动词,“轻视,看不起”)

(3)天下缟素(缟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

(4)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

(5)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亡”)

3、古今异义

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今:经常用作判断词)

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今:不弯曲)

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今:经常用作休息)

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今:容易,简单)

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虽然这样。今:表转折关联词,与“但是”合用)

6.徒以有先生也(古:只。今:徒弟)

7.秦王色挠(古:屈服。今:轻轻地抓)

8.跪而谢之(古:一种坐姿。今:双膝着地。古:道歉。今:感谢或凋落)

9.以头抢地耳(古:撞。今:抢夺)

10.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于是。今:因为)

1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古:给予。今:增加)

12.彗星袭月(古:扫过。今:袭击

4、一词多义

(1)使 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前一个是“派遣”,后一个是“出使”)

(2)虽 A、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转折词)B、虽千里不敢易也(即使,假设词)(3)徒 A、免冠徒跣(光着)B、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4)夫 A、此庸夫之怒也(fū成年男子名词,……的人)

B、夫专诸之刺王僚也(fú句首发语词无意义)

(5)以 A、以头抢地耳(以:介词“用”)

B、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介词“凭借”)

C、徒以有先生也(以介词“因为”)

D、以大易小(以介词,用)

E.以君为长者(把)

(6)而A、挺剑而起(连词,表修饰)

B、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

C、长跪而谢之(连词,表修饰)

(7)之A、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

B、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C、夫专诸之刺王僚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

E.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助词,的)

(8)者A、以君为长者(……的人)

B、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

(9)然A、虽然(这样)

B、秦王怫然怒(...的样子)

(10)于A、受地于先王(从)

B、仓鹰击于殿上(到)

C、请广于君(给)

(11)与A、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B、与臣而将四矣(加)

5、重点词语解释

1、辱使命: 辱没、辜负

2、易安陵:交换

3、其许寡人: 答应

4、大王加惠给予恩惠

5、甚善:好

6、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这样

7、弗敢易:不;交换8、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

9、故不错意也:所以;错通“措”10、请广于君:扩充

11、逆寡人者:违背12、轻寡人与:轻视

13、非若是也:像;这样14、虽千里不敢易:即使

15、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16、怫然怒:盛怒的样子

17、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听说18、布衣:平民

19、免冠徒跣:摘掉帽子,光着脚20、以头抢地耳:撞;罢了

21、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22、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23、仓鹰:通“苍”24、休祲:吉凶的征兆

25、若士必怒:如果26、缟素:穿丧服

27、色挠:变了脸色;挠,28、屈服:谢之道歉

29、寡人谕矣:明白,懂得30、徒以有先生也:只是

(三)句

1、熟悉句式

特殊句式

非若是也——判断句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判断句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判断句

受地于先王——状语后置(倒装句)

仓鹰击于殿上--状语后置(倒装句)

2、重点语句翻译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易:交换。

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

*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随便)交换。虽然:既便如此。

3、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秦王怒气冲冲地对唐雎说道:“你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形吗?”唐雎回答道:“我还没有听说过啊。”秦王说道:“天子发怒,可以使尸体倒下上百万具,鲜血流满上千里的地方。”

4、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说道:“大王曾听说过平民百姓发怒的情形吗?”秦王说道:“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走路,把头拼命地往地上撞罢了。”

5、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那韩国、魏国灭亡了,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徒:只。

6、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秦国。

7、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8、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扩大他的领土,然而,安陵君违背我的意见,(这)不是小看我吗?

9、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即使拿一千晨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只(换)面积为五百里的(土地)吗?

10、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情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这三个人,都是普通老百姓中最有胆识的人啊。(他们)心里的愤怒还没有迸发出来,上天就降下征兆。再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11、若士必怒,伏尸二人一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如果有能力有胆识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现在立刻)倒下两具尸体,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的人将会因此而穿上丧服,今天的情况就是样。

1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

三、课文理解

1、如何理解句中加点字词:“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秦王说这话的目的是进行恫吓,从上文“且秦灭韩亡魏”一句来看,已有炫耀武力的意思,那不是不能用武力夺取,只是暂时不打算使用武力,表现秦王的骄横。

2、如何理解“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一句中“轻寡人”?

*秦王希望你们看清形势,不要误以为我们不能用武力夺取。这句关键是一个“轻”字,“轻”什么呢?不是轻视秦王的建议,而是轻视他的军事势力。这是秦王故作反问,意思是“谅你们也不敢”,也是骄横的表现。

3、安陵君:“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两人所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但从语气和态度上看,有如不同?

*唐雎比安陵君更强烈,更坚决。

4、秦王是怎样一个人?

* 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

5、唐雎是怎样一个人?

* 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

6、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吏实有什么用意?

*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

7、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 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8、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2)与臣而将四矣。

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9、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3分)

*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答出要点及过程,意近即可)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

10、开放性题目

(1)、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

*不能。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是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弱小的安陵,最终还是抵挡不住秦的统一战争的步伐。

(2)、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请列举出几例。

*屈原直言敢谏,流浪之后愤而作《离骚》,抒发志向。最终投江而死,以身殉国。闻一多在敌人面前拍案而起怒斥敌人的卑鄙罪恶行径,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千古绝唱《最后一次演讲》。

(3)、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2分)*示例:(1)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2)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3)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四、练习

(一)、(2007年)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

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以头抢.地耳②长跪而谢.之

1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A、渔人甚异.之

B、有亭翼然

..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公将鼓.之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0、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原文: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21、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2分)

(二)

7.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②太守谓.谁

B.①秦王不悦.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C、①安陵君其许.寡人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D、①愿.终守之②愿.借子杀之

9.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2 分)

答:

(三)

18.简析划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2分)

19.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句话,写出该句话的“潜台词”。

《唐雎不辱使命》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唐雎不辱使命》 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是刘向,原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2、《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共33篇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 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灰色) 3.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4 . 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值”,只,仅仅) 5. 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 一字多义: 以: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4.以君为长者(把) 5.以头抢地耳(用) 徒: 1.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 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 夫: 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 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 怒. 心、?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动词) 2.怀怒未发(愤怒,名词) 使: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两者皆为动词,前“使”:派遣;后“使”:出使)而: 1.挺剑而起(表修饰,不翻译)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 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 之: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 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 者: 1.以君为长者(……的人)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 然: 1.虽然(这样) 2.秦王怫然怒(...的样子) 虽: 1.虽千里不敢易也(转折连词,即使) 2.虽然,受地于先王(假设连词,即使) 于:

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译文及注释 导读: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打算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就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不是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

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注释 1.唐雎(jū),也作唐且,人名。不辱使命,意思是完成了出使的任务。辱,辱没、辜负。 2.秦王:即秦始皇嬴政,当时他还没有称皇帝。 3.使:派遣,派出。 4.谓...曰:对...说。 5.欲:想。 6.以:用,用作介词。 7.之:的。 8.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安陵是当时的一个小国,在河南鄢(y ān)陵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属国。战国时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

《唐雎不辱使命》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1]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一.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 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 3.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古今异义: 1.岂直五百里哉直古义:只,仅仅今义:不弯曲 2.大王加惠加古义:给予今义:增加 3.休祲降于天祲古义:吉祥今义:常用作休息 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古义:交换今义:容易,简单 5.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古义:即使这样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6徒以有先生也徒古义:只今义:徒弟,徒步 7.秦王色挠挠古义:屈服今义:轻轻地抓 8长跪而谢之跪古义:一种坐姿。今义:双膝着地。 谢古义:道歉今义:感谢 9.以头抢地耳抢古义:撞今义:抢夺

(完整word版)《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和翻译

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标题为后人所加,又名《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唐雎,也作唐且。不辱使命,不辜负出使的任务。辱,辱没,辜负。 原文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yuè)。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你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我)恩惠,用大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很好;(虽然这样)但是,我从先王那接受的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听后)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

唐雎不辱使命字词解释

唐雎不辱使命字词解释 1.辱:辱没、辜负。 2.秦王:即秦始皇嬴政,当时他还没有称皇帝。 3.使:派遣。 4.谓:对...说。 5.曰:说。 6.欲:想。 7.欲以五百里之地:以:介词,用。 8.五百里之地:之:的。 9.易:交换.10.其: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11.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12.许:答应。13.加惠:给予恩惠。14.以大易小:以:用,拿。15.虽然:即使这样。16虽:即使。17然:这样,如此。18.受地于先王:于:从。19.弗:不。20说:通“悦”高兴,愉快。21.因:于是。22使:派。23于:到。24使:出使。25.且:况且。26.亡:使……灭亡。27.秦灭韩亡魏:秦国灭了韩国和魏国。28.而君以五十里之地:而:但。表转折的连词。29而君以五十里之地:以:凭借。30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者:……的原因。31.以君为长者:以:把。32为:当作。33.以……为:把……当作。34以君为长者:者:……的人。35。故:所以。36.错:通“措”,放置。37错意:置意。38.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注意。39.我以十倍之地:之:的。40.广:扩充。41.请广于君:于:让,使。42.请广于君:让安陵君扩大领土。43.逆:违背。44.轻:轻视,看不起。45.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46.非:不是。47若:像。48是:这样,指秦王说的话。49.非若是也:不是像(您)说的这样。50.而守之:而:表顺承的连词。51守:守护。52.而守之:之:它,代指安陵的国土。53.虽:即使。54.岂:难道,怎么。55直:只,仅仅。56岂直:何况,只是(难道只是)。57.怫(fú)然:盛怒的样子。58怫:盛怒。59然:……的样子。60公:相当于“先生”,古代对人的客气称呼。61尝:曾经。62怒:发怒。63.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这是秦王暗示唐雎,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不堪设想。64伏:使……伏(倒下)。65流:使……流。66.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67徒:光着。68徒跣(xiǎn):光着脚。69抢(qiāng):撞。70耳:罢了。71.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72.庸夫:平庸无能的人。73庸夫:夫:……的人。74.士: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75夫:发音词。76专诸之刺王僚也: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77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78.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79.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80.仓:通“苍”,苍青色。81仓鹰击于殿上:于:介词,在。82休:吉祥。83祲:不祥。84休祲:吉凶的征兆。85怒:愤怒。86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87.与臣而将(jiāng)四矣:(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这是唐雎暗示秦王,他将效仿专诸、聂政、要离三人,刺杀秦王。88.若:如果。89.缟(gǎo)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90挺剑:拔剑出鞘。91.而起:而:表顺承关系的连词。92.是:这样,代词。93挠:屈服。 94.秦王色挠:秦王(吓得)变了脸色。95谢:道歉。96.长跪而谢之: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97长跪而谢之:之:代词,代指唐雎98.谕:明白,懂得。99徒:只,只是。100以:因为。

《唐雎不辱使命》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唐雎不辱使命》 一.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 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灰色) 3.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4.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值”,只,仅仅) 5.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 二.一字多义: 以: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4.以君为长者(把) 5.以头抢地耳(用) 徒: 1.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 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 夫: 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 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 怒: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动词) 2.怀怒未发(愤怒,名词) 使: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两者皆为动词,前“使”:派遣;后“使”:出使) 而: 1.挺剑而起(表修饰,不翻译)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 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 之: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

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 者: 1.以君为长者(……的人)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 然: 1.虽然(这样) 2.秦王怫然怒(...的样子) 虽: 1.虽千里不敢易也(转折连词,即使) 2.虽然,受地于先王(假设连词,即使) 于: 1.受地于先王(从) 2.仓鹰击于殿上(到) 3.请广于君(给) 与 1.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2.与臣而将四矣(加上) 古今异义: 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今:今常用作判断词) 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今:不弯曲) 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今:常用作休息) 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今:容易,简单) 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即使这样。今: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6徒以有先生也(古:只。今:徒弟) 7.秦王色挠(古:屈服。今:轻轻地抓) 8长跪而谢之(古:一种坐姿。今:双膝着地。古:道歉。今:感谢或凋落) 9.以头抢地耳(古:撞。今:抢夺) 10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于是。今:因为) 词类活用: 且秦灭韩亡魏——————灭和亡也可以理解成使动用法,使韩国和魏国灭亡,灭稍微牵强点,但亡是可以的。判断使动主要是看这个词是后面的宾语还是前面的主语的性质,这里是魏亡而非秦亡,所以可以理解为使动。 请广于君——————广,可以看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扩充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 原文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秦始皇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结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 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然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老实的人,所以不加注意。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难道不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吗? 秦王气势汹汹的发怒了,对唐雎说:您也曾听说过生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使百万尸体倒下,使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普通平民发怒吗?秦王说:普通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见识浅薄的人发怒,不是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慧星的光芒冲击了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般白色的云气穿过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突然扑击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祸福的征兆就从天上降下来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同我一起将要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志气的人一定发怒,就要使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使血只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是要穿孝服,今天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站立起来。 秦王的脸色马上变软和了,长跪着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 为什么要这样呢!我明白了:为什么韩国、魏国灭亡,然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却幸存下

(完整word版)唐雎不辱使命 原文 注释 翻译 分段汇总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不辱使命,意思是完成了出使的任务。辱,辱没、辜负。秦王:即秦始皇嬴政,当时他还没有称皇帝。使:派遣,派出。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打算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谓...曰:对...说。欲:想。以:用,用作介词。之:的。守:守护。易:交换。直:只,仅仅。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就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不是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怫然:盛怒的样子。布衣:指平民。抢,撞。徒,光着。庸夫:平庸无能的人。仓,通“苍”,苍鹰。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于,从。若:如果。必:将要。是:此,这样。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唐雎不辱使命一词多义

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 2.寡人谕矣(谕通“喻,知晓,明白) 3.仓鹰击于殿赏(仓通”苍“,苍鹰,猛禽) 4.轻寡人与(与通“欤”,表疑问语气) 一字多义: 以: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4.以君为长者(把) 徒: 1.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 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 夫: 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 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 怒: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 2.怀怒未发(愤怒,名词) 使: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两者皆为动词,前“使”:派遣;后“使”:出使)而: 1.挺剑而起(表承接,不翻译)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 之: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 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 者: 1.以君为长者:(……的人)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 然: 1.虽然(这样) 2.秦王怫然怒(...的样子) 虽: 1.虽千里不敢易也(转折连词,即使) 2.虽然,受地于先王(假设连词,虽然) 于: 1.受地于先王(从) 2.仓鹰击于殿上(到)

请广于君广:形容词作动词,“扩大”,“补充”轻寡人与 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天下缟素 缟素:动词作名词,“穿戴丧服” 古今异义 ①岂直(古:只,只是,今:不弯曲)五百里哉 ②休(古:吉祥;今:休息)祲降于天 ③长跪而谢(古:道歉:今:感谢)之曰 ④夫(古:用在句首,作发语词,表示要发表议论,不译;今:夫人,丈夫) 特殊句式 非若是也——判断句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判断句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判断句 受地于先王——状语后置 请广于君——状语后置 仓鹰击于殿上--状语后置

《唐雎不辱使命》鉴赏

《唐雎不辱使命》鉴赏 《唐雎不辱使命》记叙了唐雎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出使秦国,与秦王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的经过;歌颂了他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揭露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虽不假修饰,却十分鲜明生动,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 首先,最引人注意的是人物的对白。除了很少几句串场的叙述,几乎全是对白;用对白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局,重点突出,层次清晰;用对白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安陵君的委婉而坚定,唐雎的沉着干练,口锋锐利,义正辞严,秦王的骄横无理,无不跃然纸上。 开头一段是秦王嬴政在“灭韩亡魏”之后,雄视天下,根本不把小小的安陵放在眼里,他似乎不屑以武力相威胁,企图以“易地”的谎言诈取安陵。在他看来,安陵君哪敢说个“换”字,更不敢说“不”,“使人谓”三字,劈头即自称寡人(只有对下,诸侯才可自称寡人),见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慢,“安陵君其许寡人”,这一命令副词“其”,活现出秦王的盛气凌人。安陵君识破骗局,婉言拒绝。“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态度和言辞都十分婉和,但不是卑躬屈膝,而是婉辞,是面对虎狼之敌的斗争艺术。“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陈理为据,无容置喙。“弗敢易”,于委婉中透出坚决的态度,必然会使“秦王不悦”。 这时,唐雎出场,“使于秦”,系国家人民的命运于一身,深入虎穴狼窝,令读者不能不为他捏一把汗!以下唐雎出使到秦国的文章分三个段落来做,也是唐雎与秦王面对面斗争的三个回合。唐雎如何到达秦国,怎样拜见秦王,与本文中心无关,一概略去不写,而直接写会见时的对话。 进而体会秦王与唐雎的语言,其意趣和从前也迥然不同。“秦王谓唐雎曰”之前,已经“不悦”,这时,他是压住火气说话,不像秦使者那样“简而明”,而是亦拉亦打,于委婉中露出威胁,俨然是胜利者的口吻:“……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这是质问。“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纯属威胁。话中句句不离“寡人”如何,还偏要说“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秦王的狡诈骄横之态不言自明。唐雎早已胸有成竹,并不多与之周旋。“否,非若是也”,态度沉着明朗。寸步不让,据理力争:“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把安陵君的“弗敢易”换做一个反问句,并以“千里”对“五百里”提出,就远比安陵君的回答更为坚定有力,不给对方一点便宜。这必然引起“秦王怫然怒”,由“不悦”到“怫然怒”。这使本来就很尖锐的矛盾更加激化了,文章至此陡起波澜,读者顿生焦虑之情,为冲突的后果而担忧。 第二回合是斗争的高潮,从写作来说是全文重心,因此写得最细最详。“秦王怫然怒”一句,笼罩全段。一个小国的使者如何治服大国暴君的盛怒,固然很难;作者如何在短短的文字中把这个场面写出来,写得入情入理,令人信服,也非易事。但《战国策》的作者有这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知识讲解

《唐雎不辱使命》原 文及翻译

学习—————好资料 唐雎不辱使命 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原文: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fǘ)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ǎo)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译文: 秦始皇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结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然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老实的人,所以不加注意。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难道不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吗? 秦王气势汹汹的发怒了,对唐雎说:您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使百万尸体倒下,使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普通平民发怒吗?秦王说:普通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见识浅薄的人发怒,不是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光芒冲击了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般白色的云气穿过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突然扑击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祸福的征兆就从天上降下来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同我一起将要成为四个人了。如 精品资料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剌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剌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稷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翻译: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打算用五百里的土地换取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块土地来换取小块土地,那很好:即使这样,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这块土地,希望始终守住它,不敢拿它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而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来换取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再说,秦国灭掉了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凭着五十里的地方保存下来,是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我不放在心上。现在我拿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扩大他的领土,可安陵君却违抗我,这岂不是小看我吗?”唐雎答道:“不,不是像您说的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并守住这块土地,即使拿一千里土地来也不敢交换,难道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吗?”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你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道:“小臣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一发怒,将会有百万人死亡,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脱掉鞋子,拿脑袋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庸人发怒的样子,不是志士发怒啊。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有一白光直冲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老鹰在殿堂上搏击。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的有志之士,他们胸怀愤怒还没有发作的时候,上天就降下了征兆,加上我,就有四个人了。如果志士真的发了怒,眼前将会有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天下的人都将穿上白色孝服,今天的情况就是这样。”说罢拔出宝剑站了起来。 秦王顿时脸色沮丧,直起身子跪着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个地步呢!我明白了:韩魏灭亡,可是安陵却凭着五十里的地方保存下来,只因为有您唐雎先生在啊。”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知识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 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灰色) 3.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一字多义: 以: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4.以君为长者(把……当作……) 5.以头抢地耳(用) 徒: 1.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 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夫: 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 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 怒: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 2.怀怒未发(愤怒,名词) 使: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动词,前“使”:派遣;后“使”:出使) 而: 1.挺剑而起(表修饰,不翻译)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 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 4.与臣而将四矣(表顺承) 之: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 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 者: 1.以君为长者(……的人)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

然: 1.虽然(这样) 2.秦王怫然怒(...的样子) 虽: 1.虽千里不敢易也(连词,即使) 2.虽然,受地于先王(连词,即使)于: 1.受地于先王(从) 2.仓鹰击于殿上(到) 3.请广于君(给) 与: 1.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2.与臣而将四矣(加) 三、古今异义: 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今:今常用作判断词) 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今:不弯曲) 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今:常用作休息) 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今:容易,简单)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译文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译文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 原文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fú)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ǎo)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2] 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打算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便这样,但这是我从先王那继承的封地,(我)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唐雎不辱使命》课下注释(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0课)

《唐雎不辱使命》课下注释(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0课) 说明:整理的这些资料,严格对照部编版新教材,自己使用,也方便大家使用。 ①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战国策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题目是后人加的。唐雎,战国末期人。不辱使命,意思是没有辜负出使任务。辱,辱没、辜负。《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 ②【秦王】指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 ③【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安陵是一个小国,在今河南鄢陵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属国,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 ④【易】交换。 ⑤【其】表示祈使语气。 ⑥【加惠】给予恩惠。 ⑦【错意】在意。错,同“措”。 ⑧【请广于君】意思是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广,增广、扩充。 ⑨【岂直】何况只是。 ⑩【怫然】愤怒的样子。 ?【公】对人的敬称。 ?【伏尸】横尸在地。 ①【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②【免冠徒跣】摘下帽子,光着脚。徒,裸露。跣,赤脚。 ③【抢】碰,撞。 ④【士】这里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⑤【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专诸刺杀吴王僚时,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专

诸,春秋时吴国人。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想杀僚自立,假意宴请,让专诸借献鱼之机刺杀了僚。“彗星袭月”和下文的“白虹贯日”“仓鹰击于殿上”等自然现象,古人认为是发生灾变的征兆。 ⑥【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聂政刺杀韩傀时,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聂政,战国时韩国人。韩傀是韩国的相。韩国大夫严仲子同韩愧有仇,请聂政去刺杀了韩傀。 ⑦【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扑到宫殿上。庆忌是吴王僚的儿子,在僚被杀后,逃到卫国,吴王圈间派要离去把他杀了。仓,同“苍”。 ⑧【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休祲,吉凶的征兆。这里偏指凶兆。休,吉祥。祲,不祥。 ⑨【与臣而将四矣】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唐雎暗示秦王,自己将效法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 ⑩【缟素】白色丧服。这里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缟、素,都是白色的绢。?【挺】拔。 ?【色挠】神色变得沮丧。挠,屈服。 ?【长脆而谢之】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落在脚跟上。长脆则是把腰挺直,以表示敬意。 ?【谕】明白,懂得。 ?【徒】只,仅仅。

《唐雎不辱使命》复习要点(精华版)

《唐雎不辱使命》复习提纲 ,、”、Nr 、|_r 一、 文学常识 关于《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 《战国策》当初有《国策》、《国事》、《事 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年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 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内容多记谋臣策士的活动,写了他们雄辩的言辞和 机智的运筹。文笔挥洒自如,描写人物活动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富有文学意味。 二、 基础知识 (一)字 (1)唐睢不r u (4)以头 qi ang (7)秦王色 nao 使命 (2)秦王怫 地 (5)休祲 (8) hui 然怒 降于天 星袭月 (3)免冠徒跣 (6)天下缟 素 (二)词 1、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安放) (2)轻寡人与 (“与”通“欤”,语气词“吗” ) (3)仓鹰击于殿上 (“仓”同“苍”,青色) (4)寡人谕矣 (“谕”同“喻”,明白,懂得) 2、词类活用 (1)请广于君(广 :形容词活用动词, “扩大, 补充”) (2)轻寡人与(轻 :形容词活用动词, “轻 视, 看不起” ) (3)天下缟素(缟素:名词作动词, 穿戴丧服) (4)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伏,使,,流”) (5)且秦火韩亡魏 (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 亡”) 3、古今异义 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今:经常用作判断词) 2. 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今:不弯曲) 3. 休祲降于天(古:吉祥。今:经常用作休息) 4. 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今:容易,简单) 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虽然这样。今:表转折关联词,与“但是”合用) 6. 徒以有先生也(古:只。今:徒弟) 7. 秦王色挠(古:屈服。今:轻轻地抓)

唐雎不辱使命课文注释完整版

唐雎不辱使命课文注释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作者: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通假字,通“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fú)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ǎo)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注释 1.选自《战国策·魏策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标题是后人加上。《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又称《国策》。《战国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末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原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唐雎(jū),也作唐且,人名。不辱使命,意思是完成了出使的任务。辱,辱没、辜负。 秦王:即秦始皇帝嬴政,当时他还没有称皇帝。使:派遣谓:对...说。 许:答应。虽然:即使这样。曰:说。终:始终。守:守护。欲:想以:用之:的其: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安陵是当时的一个小国,在现在河南鄢陵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属国。战国时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 [1] 许:可要,必须。易:交换。加惠:给予恩惠。加,给予。虽然:即使这样。虽,即使。然,这样。弗:不。以:用。且:况且。而:但。 以:凭借。秦灭韩亡魏:秦国灭了韩国和魏国。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故,所以。错意,置意。错,通“措”,安放,安置。请广于君: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广,扩充。于,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逆:违背。轻:轻视。与(yú):通“欤”,疑问语气助词。非若是也:不是这样的。非,不是。是,代词,指秦王说的情况。直:只,仅仅。谓:对…说。怫(fú)然:盛怒的样子。怫:盛怒;然:……的样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

九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 》课文原文-文档资料

九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课文原文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

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词句注释 唐雎(jū),也作唐且,人名。不辱使命,意思是完成了出使的任务。辱,辱没、辜负。 2. 秦王:即秦始皇嬴政,当时他还没有称皇帝。 3. 使:派遣,派出。 4. 谓...曰:对...说。 5. 欲:想。 6. 以:用,用作介词。 7. 之:的。 8.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安陵是当时的一个小国,在河南鄢(yān)陵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属国。战国时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 9. 守:守护。 10.易:交换。 11.直:只,仅仅。 12.怫然:盛怒的样子。 13.公:相当于“先生”,古代对人的客气称谓。 14.布衣:指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15.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也不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