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方法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方法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和护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感染。
这种感染不仅给患者的康复带来困扰,还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因此,了解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危险因素一:手卫生不到位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手是医院感染最主要的传播媒介之一。
不正确的手卫生程序和不彻底的手卫生习惯,会使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易于在医院内传播。
因此,医院应该加强手卫生宣传教育,提供洗手设施和洗手液,并监督医护人员和患者正确、规范地进行手卫生。
危险因素二:环境条件医院内的环境条件,包括医疗设备、床位、操作室、手术室等,对医院感染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洁净的环境、不合格的设备,甚至医护人员的差错操作都可能导致病原体的传播。
因此,医院应该定期进行环境卫生检查和设备维护,确保良好的环境条件,减少感染的风险。
危险因素三:抗生素滥用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但滥用抗生素也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医院中,医护人员或患者对于有感染症状的患者过度使用抗生素,容易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从而增加感染病原体的传播风险。
医院应该建立科学的抗生素管理制度,遵循抗生素使用的指南,合理应用抗生素。
危险因素四:手术和侵入性操作手术和侵入性操作是医院中常见的治疗手段,但也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一种重要途径。
术前、术中和术后,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程,并采用无菌操作,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
此外,定期检查手术室的设施和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和无菌状态,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预防方法一:手卫生正确的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之一。
医护人员和患者应经常、正确地洗手,尤其是在接触伤口、患者体液等情况下。
同时,医院应提供充足的洗手设施,并加强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手卫生教育。
预防方法二:环境卫生管理医院应定期进行环境卫生检查和清洁消毒工作,确保医院内的环境干净整洁,减少病原体的传播风险。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

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 注射室的医院感染管理(2)
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 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无 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 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H。
治疗车物品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 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伤口如:炭疽、气 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隔离(诊室或病室)严 格隔离。
压力蒸汽灭菌法(湿热灭菌法)
适用范围: 耐高温、高湿的物品。不能用于凡士林
等油类和粉剂的灭菌。
种类: 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
使用无菌包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无菌包应用双层包布十字打包,包布应清洁、完整、 无破损、无污迹,包的体积不能超过30X30X25CM; 新的包布应先洗涤去浆后再高压,手术包内的中心 和难予消毒的部位应放置化学指示物;包外用化学 指示胶带贴封。
如单纯疱疹、水痘 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相关规定
第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消毒管理办法》,严 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并达 到以下要求: (一)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 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 须达到消毒水平; (三)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 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戴口罩 目的:防止吸入大颗粒和小颗粒的气溶胶 在下列情况下需戴口罩: 可引起扬尘的工作时(清点衣物、大扫地) 为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病人进行诊疗护理
活动时
近距离接触病人头部、伤口时 进入特殊工作场所时(手术室、取拿无菌物
品) 处理医疗废物时
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病人保护措施不到位,容易造成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
医疗器械及设备因素
1 2
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
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容易在使用过程中造成交 叉感染。
医疗设备污染
医疗设备污染,容易在使用过程中造成交叉感染 。
3
医疗器械及设备维护不及时
医疗器械及设备维护不及时,容易造成设备故障 和细菌滋生。
医院清洁卫生不到位
医院清洁卫生工作不到位,不能保持医院环境整洁,容易滋生细菌 。
消毒措施不严格
医院消毒措施执行不严格,不能有效防止病原体传播。
医疗操作因素
检查、治疗操作不当
医生、护士在给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时,操作不当,容易造成交 叉感染。
医疗废弃物处理不当
医疗废弃物处理不当,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病原体传播。
案例三:呼吸系统感染
危险因素
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机械通 气等医疗操作,以及患者所处的
环境等。
感染途径
飞沫传播,如患者之间相互传播 ;空气污染,如医院内细菌、病 毒等微生物的污染;医源性因素 ,如机械通气时的呼吸机相关性
肺炎等。
预防措施
加强病室空气的消毒工作,严格 执行隔离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 ,减少机械通气等不必要的医疗
患者对感染的认知不足
缺乏预防意识
部分患者对医院感染的预防意识 不足,未能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风险。
不遵守医疗建议
部分患者不遵守医疗建议,如不 按医生建议使用抗生素、不遵守 隔离措施等,也可能增加医院感 染的风险。
03
感染发生的外部危险因素
医院环境因素
医院布局不合理
医院建筑布局、分区不合理,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1.引言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保健服务时,出现新的感染。
它是医疗机构中严重的问题,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本文将介绍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帮助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2.人员因素2.1 患者因素①免疫系统受损:免疫系统功能较弱的患者更容易感染。
②长期住院:长时间住院的患者接触感染源的机会更多。
③伤口/手术切口:伤口或手术切口破坏了人体的防御屏障,易感染。
2.2 医护人员因素①不洁卫生习惯:医护人员不遵守洗手、戴手套等规范操作。
②缺乏感染控制知识:医护人员对感染控制知识了解不够。
3.环境因素3.1 污染源①患者体液:如血液、尿液、呕吐物、伤口渗出物等。
②医疗废物:没有正确处理的医疗废物可能成为污染源。
3.2 医疗器械污染①使用不洁的医疗器械。
②不正确的器械清洁和消毒操作。
3.3 环境清洁①不洁的空气: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可导致感染。
②不洁的表面:医疗设备、床上用品等表面的污染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4.药物因素4.1 抗生素滥用:滥用抗生素可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增加感染发生的风险。
4.2 药物手卫生不规范:医护人员在给患者注射药物前不洗手或戴手套。
附件:本文中使用的图表和数据附件请参考附件1.法律名词及注释:1.感染控制:防止疾病或感染在医疗机构中传播的措施和方法。
2.免疫系统:人体的防御系统,能够识别和对抗入侵的病原体。
3.医疗废物: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针头、纱布、药品包装袋等。
4.微生物:肉眼无法看见的生物体,包括细菌、和真菌等。
精神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与控制管理

精神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与控制管理精神科医院感染是指在精神科医院中,医务人员、患者和其他人群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的疾病。
精神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感染风险患者:精神科患者常常伴有一些潜在的医疗问题,如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慢性疾病或被约束的运动能力等,这些因素使他们易受感染。
2. 高感染风险环境:精神科医院的病房通常密闭,空气流通不畅,加上大量的患者和员工活动,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精神疾病患者的行为特点,如不洁行为、可预见的暴力行为等也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3. 医务人员污染:精神科医务人员因为长期与患者接触,易受到感染源的污染,如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血液或其他体液。
为了预防和控制精神科医院感染,以下措施可以采取:1. 加强手卫生: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洗手、消毒,并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手卫生,以减少病原体传播的可能性。
2. 空气流通和消毒:保持病房通风良好,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特别是常接触的表面和设备。
3. 隔离和个人防护:将患者分级隔离,根据感染性别、种类和严重程度,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如戴口罩、手套、隔离衣等。
4. 健康宣教:加强对患者和员工的健康宣教,教育他们关于感染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提高其对自身卫生的意识。
5. 感染监测和报告:建立有效的感染监测系统,及时报告和处理感染事件,对疫情进行有效的控制。
6. 建立科学管理制度:完善精神科医院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制定相应的感染预防和控制管理方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和培训。
1. 统一的领导:建立清晰的指导和管理机制,明确各责任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2. 多学科合作:精神科医院涉及多个学科的专业人员,需要他们之间的良好合作和协调,共同制定和贯彻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3. 维持员工健康:医务人员是防控感染的主要力量,需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心理支持。
4. 不断改进和学习:预防和控制感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改进和学习最新的预防技术和管理措施,以应对新的感染风险和问题。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因医疗活动而感染的疾病。
它是世界范围内卫生保健机构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医院感染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还会增加医疗资源的使用,增加治疗费用。
因此,了解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一、手卫生不符合标准手是传播病原体最主要的途径之一,若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不符合标准,就容易引发医院感染。
手卫生的不符合标准可能包括不彻底洗手、不正确使用洗手液或洗手消毒剂、频繁触摸污染的物品等。
二、医护人员不规范操作医护人员在进行各种治疗操作时,不规范的操作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风险增加。
例如,穿戴不规范的个人防护装备、不正确的无菌技术操作、没有正确分离或隔离患者等。
三、环境卫生差医院环境卫生差也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
医院内存在空气、水、表面等不正确消毒的区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此外,医院内部存在脏污设备或困难维护清洁设备等情况,也容易引发感染。
四、局部防护不到位医院感染往往通过病人自身裸露的局部感染,例如皮肤、伤口、导管、手术切口等。
如果在局部感染预防措施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时,就会引发医院感染。
五、患者免疫力低下由于疾病、手术、药物治疗等原因,患者的免疫力可能会明显下降,使得他们更容易感染病原体。
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可能不能有效地抵抗感染,从而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风险。
六、长时间住院住院时间的延长也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
长时间住院使得患者更加容易接触到病原体,增加感染的机会。
此外,长期接受治疗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多种侵入性操作,如导尿、深静脉留置导管等,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七、过度使用抗生素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抗生素耐药性菌株的产生,这些菌株对常规治疗通常不敏感,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医护人员的不当使用抗生素、患者自我用药等都可能导致过度使用抗生素。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手卫生不符合标准、医护人员不规范操作、环境卫生差、局部防护不到位、患者免疫力低下、长时间住院和过度使用抗生素等。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引言: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因外源性病原体感染而导致的疾病。
医院感染是医院内严峻的挑战之一,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带来威胁。
本文将探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一、手卫生不到位手卫生不到位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医务人员在处理患者前后没有洗手或消毒,会将病原体带入患者体内。
医务人员疏忽的手卫生习惯会成为患者感染的重要渠道。
二、器械污染医疗器械的污染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例如,没有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器械的消毒或灭菌,再次使用器械时,就会将病原体传播给下一个患者。
器械污染的存在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风险。
三、医疗环境卫生医疗环境的卫生状况对医院感染的发生也有影响。
医院环境的清洁不到位,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容易滋生和繁殖,从而增加了患者感染的风险。
此外,医院内过度拥挤和不良的空气流通也会导致病原体在医院内的传播。
四、长时间的住院长时间的住院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
患者长时间在医院内接受治疗,免疫力会下降,容易感染病原体。
此外,长时间的住院也增加了感染源和传播源之间的接触机会,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五、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更容易感染病原体。
例如,患有免疫系统疾病、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他们的抵抗力下降,容易被外界的病原体感染。
六、抗生素滥用抗生素滥用也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患者滥用抗生素或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病原体逐渐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很难被杀死,从而增加了患者感染的风险。
七、手术操作不规范手术操作不规范也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手术室内无菌操作不到位,手术器械未进行严格消毒,手术室空气污染等都可能导致术后感染。
结论:医院感染是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的严重威胁。
手卫生不到位、器械污染、医疗环境卫生、长时间的住院、免疫功能低下、抗生素滥用、手术操作不规范等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为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医务人员需要加强手卫生意识和技能培训,规范操作程序,加强医疗环境卫生管理,并合理使用抗生素。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手术室是医院内进行各类手术操作的特殊区域,但由于其特殊的环境和操作过程,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
本文将详细介绍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每个因素进行细化分析。
1.感染来源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首要危险因素是感染来源。
感染可能来自患者自身的细菌、手术室环境中的微生物、手术器械以及医务人员等。
其中,来自患者自身的细菌是最常见的感染来源之一,特别是对于存在基础疾病或免疫抑制的患者。
2.患者人群特征手术室中的患者人群特征也是影响感染风险的重要因素。
年龄、性别、疾病种类、免疫力等因素都会影响患者对感染的易感性。
例如,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更容易感染。
3.手术环境及设备手术室的环境和设备也是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
手术室内的湿度、温度、空气流通情况等都会影响细菌繁殖和传播的可能性。
此外,手术器械的清洁度和消毒情况也是决定感染风险的重要因素。
4.医务人员操作医务人员的操作也会直接影响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风险。
手术前的手卫生、佩戴清洁手套、正确使用手术器械、规范处理手术废物等都是防止感染的关键环节。
5.预防措施为减少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风险,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是必要的。
这包括经常性清洁和消毒手术室环境、规范手术器械的清洁和消毒程序、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培训、严格控制手术室入室人员等。
附件:本文档附件包括相关研究报告和案例分析,具体细节请参阅附件内容。
法律名词及注释:1.医疗法规: 法律规定的医疗操作和管理规范。
2.感染控制措施: 通过清洁、消毒、隔离等手段,预防医疗场所的感染传播。
3.免疫抑制: 免疫系统功能受损,导致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
4.消毒程序: 消除或杀死细菌、等病原体的程序。
5.医源性感染: 医院内通过其他患者或医务人员传播的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
• • • • • • • • • 重点科室包括 重症监护室 手术室 供应室 血液透析室 内镜室 口腔科 产房 新生儿室
重在何处
• • • • 医院感染率发生高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多 一旦发生问题,涉及面广 潜在的发生医院感染环节多
医院感染管理关键环节
• • • • 手卫生 隔离技术规范 医疗器械、用品质量(清洁,消毒,灭菌) 无菌操作技术
抗生素
• 1.7.3正确使用抗生素的原则是(1)要慎用, 能不用就不用;(2)能用窄谱的,就不用 广谱的;(3)要注意联合用药,严格控制 预防用药。
送检率
• 1.8我院这几年对医院感染患者的送检率大 大低于卫生部送检率》50%的要求。如果 送检率低,就容易漏掉医院感染的患者。 细菌学检验及其药敏试验是合理使用抗菌 素的先决条件,因此,要加强广大医务人 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认识,对可疑感染患 者在治疗前应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学检验, 然后再根据药敏结果进行合理用药。
血液透析室
• 制定感染控制管理制度 • 合理布局,严格分区 • 严格执行水处理系统,透析治疗血管通路 及输送管路的管理与消毒 • 严格透析机设备的管理与清洁消毒 • 严格执行透析液的质量监控
血液透析室
• • • • 严格透析器的管理与清洁消毒 加强环境及空气的消毒监测管理 加强各种物品及设施的消毒监测管理 加强防护意识,预防医护人员感染
手术室
• • • • • • • 手术中的措施 熟练地手术技巧 缩短手术时间 正确放置引流 处理污染物品 严格控制人员 注意职业安全
手术室
• • • • • 手术后的措施 切口缝合后应覆盖吸附能力好的敷料 敷料渗湿后立即更换 表面不平的部位可用绷带包扎 四肢损伤区和肢体远端应加压包扎,并固 定和抬高患肢 • 检查伤口,清创,换药注意无菌操作 • 引流
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
• 1.2可以造成免疫功能低下即细胞免疫和体 液免疫受损,细胞表面的纤维连接素的丧 失,极易被细菌或病毒侵袭而发生感染。
麻醉和手术
• 1.3麻醉和手术均可影响肺部功能,做过手 术的病人可使其正常的吞噬功能及呼吸道 清除机制不全,细菌进入并存留于下呼吸 道,引起感染;术后长期卧床和活动减少均 可导致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体来源
• 2.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是指各种 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 的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病原体来自 患者身体以外的个体、环境等。包括从个 体到个体的直接传播和通过物品、环境而 引起的间接感染。
病原体种类
• 可将院内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 真菌感染、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及原 虫感染等,其中细菌感染最常见。每一类 感染有可根据病原体的具体名称分类,如 柯萨奇病毒感染、爱柯病毒感染、铜绿假 单孢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 针刺伤或锐利器损伤:针刺伤是一种皮肤 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被 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接种到受伤者体 内,从而发生感染。手术或其他操作中使 用各种锐利器,损伤医护人员的皮肤,同 时接触到血源性病毒患者的血液或体液, 同样可导致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 手的污染:医务人员在繁忙的医疗活动中, 绝大多数工作是通过手完成的,手的微生 物污染相当严重,各种细菌数量往往比其 他人群多。如各项操作前后不洗手或洗手 不规范 感染疾病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 空气污染: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等, 干燥后形成菌尘,通过讲话、喷嚏、咳嗽、 病房人员的走动而污染空气 病原体经空气 传播疾病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重症监护室
ICU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 1.对ICU全体人员进行医院感染控制技术的 培训,提高认识,落实技术操作规程和规 章制度。做到规范化,制度化 • 2.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最重要
ICU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 3.严格执行隔离制度:适时使用帽子,口罩, 手套和隔离衣 • 4入室人员管理: • 规范着装 • 建立探视制度,限制入室人员
原因
• 3.虽然一病室收容同一种传染病病人,但 如果感染的病原体型别不同,也会发生交 叉感染,如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 4.入院时诊断错误,如把一种传染病误诊 为另一种传染病,也会发生交叉感染。如 把猩红热病人误诊为麻疹,而入麻疹病房; 把传染病误诊为非传染病,均可造成院内 感染
原因
• 5.住院病人或医院工作人员是病原携带者, 患某种疾病的人,同时又是另一种疾病的 病原携带者,如癌症病人携带肺炎克雷伯 杆菌,可引起肿瘤病房内肺炎爆发。此类 感染难以查明,因为很少对住院人做系统 的带菌检查。医院工作人员若为结核、痢 疾的病原体携带者,可引起住院病人感染、 甚而爆发。
ICU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 • • • • 物品清洁消毒管理 物品固定专用,用后消毒 重复使用的医疗物品固定专人使用 室内地面湿拖每日2次 家具 • • 布局与环境 人员管理 ─工作人员的健康 ─洗手与着装 ─限制人员流动 做好病区环境物品的清洁与消毒 新生儿的护理 母婴同室的感染预防
医院内感染
• 感染部位 • 全身各个器官、各个部位都可能发生院内 感染。
病原体来源
• 1.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是指各种 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 原体侵袭而发生的院内感染。病原体通常 为寄居在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通常是不 致病的,但当个体的免疫功能受损、健康 状况 院内感染有不同的分类 • 不佳或抵抗力下降时则会成为条件致病菌 发生感染。
1年龄及易感部位
• 1.1.1老年人为易感人群,尤以下呼吸道感 染的老年患者感染率为高。随着年龄的增 长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的纤毛功能减退, 纤毛运动清除功能下降,咳嗽反射减弱, 痰不易咳出,导致防御机能减弱。
年龄及易感部位
• 1.1.2同时老年患者由于其组织器官发生退 行性变化,机体的防御机能与抵抗力均明 显下降,尤其是原发疾病的侵入与损害, 不能防范病菌的感染,这时极易被细菌和 病毒侵袭,因此医院感染率较高。
主要因素
• 1.医务工作者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重要 性缺乏足够重视; 2.医院内交叉感染; 3.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抗菌制剂; 4.医院消毒隔离和灭菌操作不严格; 5.临床治疗方式的改变。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 皮肤黏膜破损暴露: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 中面对的是各种不同的患者,接触各种病 原体的概率远远高于普通人群,皮肤黏膜 的破损,就暴露在患者的血液或体液当中, 带有病毒的物质就有与破损皮肤黏膜直接 接触的可能,对医务人员来说是一个极其 危险的因素。
使用呼吸道器具
• 1.4如吸氧,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侵入性 操作易引发感染,故应注意呼吸道器具的 无菌操作。
住院天数
• 1.5由于医院是病原微生物集中的场所,故 住院天数越长,医院感染的几率就越高, 两者呈正相关。因此,缩短住院天数,对 于提高疾病确诊率和预防医院感染都具有 重要意义。
季节性
• 1.6通过观察3,6,9,12月份的感染情况,以3 月和12月感染机会较多,可能是由于气温 的变化,身体会有一些不适应,这时有些 细菌或病毒会乘机侵入引起感染。要在此 时加强消毒隔离,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感 染的发生。
抗生素
• 1.7.1由于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使正常菌群 有所减少,造成耐药菌株繁殖,这是引起 下呼吸道感染的有一原因。有人认为,预 防和控制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最有效的方 法是在于限制广谱抗生素的运用。
抗生素
• 1.7.2广谱抗生素的运用可以改变患者正常 微生物的寄生,引起正常菌群失调,使一 些原来不敏感的条件致病菌和非致病菌现 在有机会迅速繁殖,从而引起新的感染。 而且还很易招之真菌感染。
各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手术室
• 术前措施: • 1)术前的皮肤准备:术前最好用消毒肥皂 淋浴;如不影响手术,可不去除毛发;严格 进行手术区域的皮肤消毒;铺无菌巾单 • 2)手术室人员的准备 • 3)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手术室
• • • • 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准备 着装 手消毒 患有疖,湿疹,感冒鼻及咽部,肠道感染 者不得进入手术室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控制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总述
• 医院是一个传染病源相对密集的场所,医疗设施 和环境中存在着一定的危险,医护人员在医疗活 动中常与被病源微生物污染的物品接触,从而可 直接或间接,即刻或潜在地受到感染随着现代医 学技术的逐步发展,抗菌药物在临床大量应用, 耐药菌株迅速变迁,各种侵入性操作增多,其工 作环境中存在着诸多的危险因素,采取科学有效 的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防止医院感 染的发生,保护医务工作者的身心健康,是非常 重要而且十分必要的。
管理不当
• 探视制度不严 对探视者不加管理,随意 出入病房,可由探视者带入污染食物、物 品等而引起医院感染。 2.医院内隔离、 消毒制度执行不严格 如医疗器械消毒不 彻底;医护人员接触污染物后不洗手消毒 而又去处理其他病人;食品、食具被污染 未处理等都容易发生医院感染。
客观因素
• 环境污染严重医院中由于传染源多,所以 环境的污染也严重。其中,污染最严重的 是感染患者的病房,厕所的污染也很严重, 抽水马桶每抽一次水都可能激起大量微生 物气溶胶。病区中的公共用品,如水池、 浴盆、便器、手推车、拖布、抹布等,也 常有污染。
侵袭性操作
• 侵入性诊治手段增多据统计,美国每年因 使用医疗器械而发生感染者占医院感染的 45%。如内窥镜、泌尿系导管、动静脉导 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吸入装置、脏 器移植、牙钻、采血针、吸血管、监控仪 器探头等侵入性诊治手段,不仅可把外界 的微生物导入体内,而且损伤了机体的防 御屏障,使病原体容易侵入机体
常见感染
• 肺部感染常发生在一些慢性严重影响病人 防御机制的疾病,如癌、白血病、慢性阻 塞性肺炎,或行气管切开术、安置气管导 管等病人中。判断肺部感染主要依据临床 表现和X线透视或照片,其发生率在医院感 染中约占23.3%~42%。肺部感染对危重病 人、免疫抑制状态病人及免疫力衰弱等病 人的威胁性大,病死率可达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