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
常见医院感染重点环节风险

常见医院感染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清单参考
1.重点环节:
医源性医院感染诊断的准确性、监测三管、手术部位、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液浓度监测、医院感染和可疑暴发的报告、预防和控制标准操作规程的执行、手卫生依从性、日常清洁合格率、消毒、灭菌、隔离标准预防+空气、飞沫、接触、手卫生、安全注射、静脉输液、输血、抗菌药物配置、微生物标本采集、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使用和处理、个人防护与职业安全、超声检查、医疗废物、污水处置
2.重点人群:
皮肤屏障损伤或炎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糖尿病、肝硬化、恶性肿瘤、白血病、原发和继发的免疫缺陷病、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使用放化学治疗的患者、ICU的病人、老年人、新生儿、长期住院病人、长期卧床病人、营养不良病人、留置各种管道的病人、耐药菌病人、手术病人、病危病人、结核抗酸染色阳性的病人
3、重点部位:CA-BSI、VAP、CA-UTI、SSI、皮肤软组织感染、注射穿刺部位感染、新生儿感染、手术后肺炎、血源性病原体感染
4、重点部门:
手术室住院洁净手术室、门诊、重症医学科ICU、新生儿病室、血液净化中心、导管室DSA、产房、人流室、胃镜、纤维支气管镜室、治
疗室、换药室、注射室、输液室、口腔科、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科病房、中医康复科、预检分诊等; 5、高危险因素:
各种侵入性操作如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和人工装置、使用呼吸机的病人、手术切口、专科诊疗操作等;。
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病人保护措施不到位,容易造成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
医疗器械及设备因素
1 2
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
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容易在使用过程中造成交 叉感染。
医疗设备污染
医疗设备污染,容易在使用过程中造成交叉感染 。
3
医疗器械及设备维护不及时
医疗器械及设备维护不及时,容易造成设备故障 和细菌滋生。
医院清洁卫生不到位
医院清洁卫生工作不到位,不能保持医院环境整洁,容易滋生细菌 。
消毒措施不严格
医院消毒措施执行不严格,不能有效防止病原体传播。
医疗操作因素
检查、治疗操作不当
医生、护士在给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时,操作不当,容易造成交 叉感染。
医疗废弃物处理不当
医疗废弃物处理不当,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病原体传播。
案例三:呼吸系统感染
危险因素
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机械通 气等医疗操作,以及患者所处的
环境等。
感染途径
飞沫传播,如患者之间相互传播 ;空气污染,如医院内细菌、病 毒等微生物的污染;医源性因素 ,如机械通气时的呼吸机相关性
肺炎等。
预防措施
加强病室空气的消毒工作,严格 执行隔离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 ,减少机械通气等不必要的医疗
患者对感染的认知不足
缺乏预防意识
部分患者对医院感染的预防意识 不足,未能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风险。
不遵守医疗建议
部分患者不遵守医疗建议,如不 按医生建议使用抗生素、不遵守 隔离措施等,也可能增加医院感 染的风险。
03
感染发生的外部危险因素
医院环境因素
医院布局不合理
医院建筑布局、分区不合理,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妇产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妇产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标签: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管理妇产科是医院预防感染的重点科室之一,工作人员每天与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各种污染物接触。
妇产科本身就是医院感染潜在危险因素较多的科室,做好妇产科医院感染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为有效地控制妇产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笔者所在医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收到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感染危险因素1.1工作环境污染妇产科医护人员每天工作的病房、分娩室、手术室,都会遭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各种污染物污染。
1.2各种污染物具有传染性妇产科医护人员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各种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含有不同种类的病原微生物,若未加防护,长期接触带有传染性的污染物,不仅易发生医源性传染,而且妇产科人员被感染的概率也高。
1.3个人防护不当工作人员着装不整、操作时未戴工作帽、口罩、手套等,特别是分娩室、手术室,每天接触的患者可能有某种传染病,特别是感染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的患者,这些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物都是传染源,个人防护不当,可引起医务人员感染。
1.4操作的仪器设备污染操作的仪器设备有的直接接触,如听诊器、血压计、B超、内窥镜、手术器械等都可能被污染,污染的仪器设备不及时消毒处理也会造成妇产科人员感染。
1.5医用垃圾是重要的传染源主要是妇产科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棉签、敷料、一次性卫生用品等,这些医用垃圾是重要的传染源,若处理不当,极易引起医院内交叉感染。
2预防措施2.1加强学习和培训妇产科人员定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消毒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对预防医院感染的认识,同时学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规程及要求。
2.2环境要求及消毒妇产科手术室应符合Ⅲ级一般洁净手术室空气洁净级别:手术区空气洁净度级别10 000级,沉降法细菌最大平均浓度2个/30 min,Φ90皿(75个/m3);周边区及洁净辅助用房空气洁净度级别10 0000级,沉降法细菌最大平均浓度4个/30 min,Φ90皿(150个/m3)[1]。
我国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现状

我国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现状近年来,医院感染成为我国医疗系统中极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由于感染的传染性以及其在医院中的特定环境中的蔓延,医院感染的防控成为当今各级卫生机构急需解决的难题。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和危害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由各种病原微生物通过各种途径入侵患者体内,并在感染源周围或感染源内导致感染后,引起人体免疫反应的感染现象。
医院感染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恢复难度,还会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
此外,医院感染还会导致临床资源的浪费,增加了医疗系统的负担,对社会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
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包括患者自身的免疫状况、各种侵入性操作、医护人员和环境的卫生状况等。
患者的免疫状况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而各种侵入性操作(如手术、导尿、插管等)对患者的免疫系统造成了一定的负担,也成为患者感染的高危因素。
此外,医护人员和环境的卫生状况也会影响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习惯以及环境清洁与消毒情况是影响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
三、我国医院感染的现状尽管我国政府和卫生部门加大了对医院感染的监测和防控力度,但医院感染在我国仍然居高不下。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医院感染发生率在5%-15%之间,部分医院甚至高达30%以上。
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通常在5%以下。
这说明我国在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方面仍有待加强。
四、我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挑战我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医院感染的监测体系仍不完善。
目前,我国虽然有一定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监测手段和范围仍有待提升。
其次,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宣传教育工作存在不足。
许多医务人员对于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控制知识不够全面,缺乏必要的培训和管理。
再次,一些医院的环境卫生状况较差,清洁和消毒工作不到位,甚至存在一些医护人员违规操作的现象。
手术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监控管理

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防控技能培训不到位,可能在 实际工作中存在操作不当或失误的情况,增加医院感染的风 险。
03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监 控
建立健全监控组织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实施医院感染监控计划,及时分析、解决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科
科室负责监督和管理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对手术室进行全面的卫生 学监测,以及时发现并控制感染。
02
这些感染既包括发生在手术过程 中的感染,也包括手术后在手术 室这一特定环境里发生的感染。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特点
手术室医院感染具有发生率高、传播 速度快、控制难度大等特点。
由于手术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医疗器 械和药品,以及病人自身免疫力下降 等因素,使得手术室成为了医院感染 的高发区域。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害
对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材和设 备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追溯 管理。
加强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和防护意识,加强相关知识和技
能的培训。
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行为,避免 因操作不当导致的医院感染。
对新入职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 防控知识的岗前培训和教育。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根据患者的感染情况 ,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避免滥用抗生素。
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
对新员工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02 确保新员工了解和掌握医院感染管理规定和操作流程
。
不定期举办医院感染知识宣传活动
03
通过宣传活动提高全院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和知
识水平。
04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 防措施
强化手术室环境卫生管理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引言: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因外源性病原体感染而导致的疾病。
医院感染是医院内严峻的挑战之一,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带来威胁。
本文将探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一、手卫生不到位手卫生不到位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医务人员在处理患者前后没有洗手或消毒,会将病原体带入患者体内。
医务人员疏忽的手卫生习惯会成为患者感染的重要渠道。
二、器械污染医疗器械的污染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例如,没有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器械的消毒或灭菌,再次使用器械时,就会将病原体传播给下一个患者。
器械污染的存在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风险。
三、医疗环境卫生医疗环境的卫生状况对医院感染的发生也有影响。
医院环境的清洁不到位,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容易滋生和繁殖,从而增加了患者感染的风险。
此外,医院内过度拥挤和不良的空气流通也会导致病原体在医院内的传播。
四、长时间的住院长时间的住院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
患者长时间在医院内接受治疗,免疫力会下降,容易感染病原体。
此外,长时间的住院也增加了感染源和传播源之间的接触机会,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五、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更容易感染病原体。
例如,患有免疫系统疾病、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他们的抵抗力下降,容易被外界的病原体感染。
六、抗生素滥用抗生素滥用也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患者滥用抗生素或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病原体逐渐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很难被杀死,从而增加了患者感染的风险。
七、手术操作不规范手术操作不规范也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手术室内无菌操作不到位,手术器械未进行严格消毒,手术室空气污染等都可能导致术后感染。
结论:医院感染是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的严重威胁。
手卫生不到位、器械污染、医疗环境卫生、长时间的住院、免疫功能低下、抗生素滥用、手术操作不规范等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为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医务人员需要加强手卫生意识和技能培训,规范操作程序,加强医疗环境卫生管理,并合理使用抗生素。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检测与评估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6
• 医院感染概述 •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 医院感染的检测方法 • 医院感染的评估指标 • 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
目录
Part
01
医院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 染,包括住院期间和院内获得出 院后发生的感染。
分类
根据感染来源,医院感染可分为 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医院感染的危害
增加患者死亡率
医院感染可导致患者病情 加重,甚至死亡。
增加医疗费用
治疗医院感染需要额外的 医疗资源和费用。
影响医疗质量
医院感染可导致患者住院 时间延长,床位周转率降 低,影响医疗质量。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加强手卫生
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减少手部细菌传播。
病死率
总结词
医院病死率是评估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指标,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或不同科室的病死率,可以发现医疗过 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详细描述
医院病死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医院死亡病例数与同期出院患者总数的比值,通常以万分率表示。病死率的高低反映 了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水平,通过对病死率的分析,可以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改进医疗质量 提供依据。
医疗器械与设备
医疗器械和设备在消毒灭 菌不彻底时,可能成为感 染源或传播媒介。
空气质量
医院内的空气流通状况和 空气质量对医院感染的发 生产生影响。
医护人员因素
医护人员手卫生
操作规范
医护人员的手部常常携带病原体,如 果手卫生不彻底,可能导致交叉感染 。
医护人员在执行诊疗和护理操作时, 如不遵守操作规范和消毒隔离制度, 可能造成病原体传播。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医院感染,也被称为卫生保健相关感染,是指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患者因感染病原体而导致的新的感染。
医院感染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严重问题,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并且会导致额外的疾病负担、医疗费用和患者死亡率的增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提醒大家对于医院感染的重视和预防。
一、医院内部环境1.1 感染控制政策的不足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是医院内部感染控制政策的不足。
一些医院在感染控制政策上没有明确的指导原则和标准操作程序,导致了感染防控工作的漏洞。
1.2 医疗设备和环境的清洁问题医疗设备和环境的清洁问题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常见的如手术室、病房、洗手间等地方的清洁不合格,容易造成病原体的传播。
二、医护人员与患者2.1 医护人员感染控制知识和操作不当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和操作不当是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时,需要进行正确的手卫生、穿戴个人防护装备等措施,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2.2 医护人员手卫生不到位医护人员手卫生不到位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手是病原体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如不及时、彻底地进行手卫生操作,容易造成感染的传播。
2.3 患者防护不当患者防护不当也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
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因为病情或身体不适无法自行进行自我保护,医护人员在护理时需要做好个人防护和消毒操作,以避免病原体的传播。
三、患者本身因素3.1 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低下是导致患者易感染的危险因素,这种情况常见于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以及进行器官移植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
3.2 外伤和手术外伤和手术也是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
这些情况会使人体的防御机制受损,容易导致病原体的侵入和感染。
3.3 健康状态和卫生习惯患者自身的健康状态和卫生习惯也直接关系到感染的风险。
例如,个人卫生习惯不良、频繁感冒、慢性呼吸道感染等,都会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多种多样,涉及医院内部环境、医护人员与患者以及患者本身因素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性粒92.3%,CRP188.09mg/dl,PCT1.98ng/ml ,无机元素,凝血功能未见异常,同时送检 6瓶血培养,患者有发热,感染指标升高,考虑存在感染,予哌拉西林抗感染,拔除导尿管。 当天晚上1瓶血培养报告阳性(G+球菌) • 11-13 无发热,治疗有效,继续哌拉西林治疗 • 11-14 血培养结果 粪肠球菌,另外2瓶血培养报阳性(G-杆菌) • 11-15 血培养结果 大肠埃希菌(ESBLs “+”) • 11-17 最后3瓶血培养未报告阳性
• 7,医护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一是防止将病菌传给自身或带出 病房;二是防止将病菌传给病房内的易感者。个人防护主要是穿 戴个人防护装备(衣、帽、鞋、手套、口罩)以及洗手消毒。
• 6,麻醉和手术 • 麻醉和手术均可影响肺部功能,做过手术的病道,引 起感染,术后长期卧床和活动减少均可导致下呼吸道感染。
• 7,医院人员对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 • 不能保持周围环境清洁干净,没有定期对环境进行消毒清洁,不
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及消毒隔离制度,缺乏对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不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 6,开展院感监测工作, 院感监测的目的是通过监测取得第一手 资料,分析医院感染的原因,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并通过监 测来评价各种措施的效果。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医务人员手卫 生监测、物表监测、环境空气监测、灭菌效果监测、菌株抗药性 监测、规章制度执行监测等。监测工作应作为常规,定期、定点、 定项目地进行。
• 2,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制度是人们长期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和处 理、检查各项工作的依据。包括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 探视制度等。隔离指在将污染局限在最小范围内,是预防医院感染最 重要的措施之一。无菌操作规程是医护人员必须遵守的医疗法规,贯 穿在各项诊疗护理过程中。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应从感染、保护病人健 康出发严格执行制度、常规及实施细则,并劝告病人与探视者共同遵 守。
• 2,手术后切口感染
• 手术后感染是外科最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研究手术后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对降低外科患者的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手术时 间的延长,手术视野及各种医疗器械遭受空气污染的概率增加, 手术人员身体上及手上的细菌易随潮湿的衣服和破裂的手套进入 手术部位。同时,长时间手术,患者多伴有机体创伤面扩大、出 血及局部血肿等,从而降低了全身和局部的抵抗力,这些都是导 致术后切口容易感染的原因。
• 4, 住院时间长
• 医院是各种病原微生物流行的场所,住院时间越长,受感染的机会 越多。
• 5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 耐药菌株感染仍是目前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抗生素的广泛使 用导致耐药菌株的增加和繁殖。目前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合 理使用现象。这不但导致细菌易产生耐药性,而且机体失去了抗 真菌的条件,破坏了正常菌群内部各种微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的条 件,造成了微生物失衡,使正常情况下不致病的条件致病菌得以 大量繁殖,从而引起条件致病菌和真菌的双重感染
• 8,季节性气温变化 • 由于气温的变化,身体会有一些不适反应,这时有些细菌或病毒
会乘机侵入引起感染。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 1,改进医院建筑与布局 ,医院建筑布局合理与否对医院感染的预防 至关重要。对传染病房、超净病房、手术室、监护室、观察室、探视 室、探视接待室、供应室、洗衣房、厨房等,从预防感染角度来看, 为防止细菌的扩散和疾病的蔓延,在设备与布局上都应有特殊的要求。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
病例:
• 妇科,刘XX,46岁,住院号:459676,2016年11月1日因“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2月余,头晕 10天”收入本院。
• 初步诊断:1,异常子宫出血:子宫肌瘤;2,重度贫血 • 病程记录: • 11-10 全子宫切除术+肠粘连松解+盆腔粘连松解+双侧输卵管系膜囊肿切除术。术后预防感
• 3,做好消毒与灭菌处理, 消毒灭菌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项有效 措施。
• 4,加强清洁卫生工作 ,清洁卫生工作包括灰尘、污垢的擦拭和 清除,也包括对蚊虫、苍蝇、蟑螂、鼠类等的防制。
• 5,合理应用抗生素,能用窄谱的就不用广谱的;能用低级的就 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就不用两种;在没有明确病原菌 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一旦明确了致病菌就要使用针对性强的 窄谱抗生素;轻度或中度感染不主张联合使用抗生素。
• 3,宿主对感染的易感性
• 包括年龄、原发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机体免疫功能。在导致医院感染 的诸多因素中,老年因素已成为医院感染中的易感因素,高龄患者 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因高龄患者身体主要器官功能退化,生理 防御能力衰退,免疫力下降,即便是微少的有毒力的微生物亦可导 致感染发生。医院感染常发生在有危险的患者,这些患者常有一种 以上的基础疾病,如恶性肿瘤、糖尿病等。
•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 1, 侵袭性操作
• 侵袭性操作因素明显增加医院感染的机会。比如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气管插管,留置导尿管等,因侵袭性操作破坏了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 为细菌的入侵打开了门户,极易引起相应部位的感染。有报道使用 呼吸机的患者医院感染率最高,其次为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泌尿 道插管是引起泌尿道感染的重要原因,留置导管是血管相关性感染 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