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大铁椎传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大铁椎传-公开课教案

大铁椎传-公开课教案

大铁椎传-公开课教案《大铁椎传》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和提高自学古文的能力,学会质疑;2、进一步熟悉写人的常用方法,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通过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3、扩展阅读,引导学生关注名著,进一步培养研究性学习的习惯。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简单了解了《大铁椎传》的故事梗概,解决了文章的重要实词和文言句式。

第二课时:一、导语《大铁椎传》正文前的小序: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

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

(板书:异人)问:“异什么意思?(奇异、怪异)二、感知形象1、⑴文中哪些语句写了大铁椎的异”处?学生讨论后小结环节:⑵作者层层设疑,(左板书)着力渲染大铁椎形象。

读到这里,我们都有哪些疑问?生1 :来自何方?生2:因何而来?生3:因何而去?生4:因何结仇?生5:武功何强?生6:着装何奇?生7:钱从何来?⑶教师小结:能于无疑处生疑,这文章就不算白读了。

文章层层设疑,着力渲染的这个“异人”是个怪人——大铁椎有五可怪处。

一怪,来历不可考;二怪,武器片刻不离身;三怪,着装朴素却腰多白金;四怪,杀人夺财,原因不明;五怪,因何而来,因何而去?也是奇人——一奇:力大威猛却又身手轻灵,武功高强,神乎其神!二奇:自动自发杀贼,孤身一人力敌百人,勇猛无匹;三奇,我觉得很奇怪的是,取胜之后,是不是就不用离开了?如果离开,那离开就是了,为什么还要大呼一声:吾去矣?2、你怎么理解大铁椎的诸多可奇可怪处?(1 )思考:从大铁椎的着装打扮、言行举止中,你怎么理解大铁椎的诸多可奇可怪处?生1 :神秘(来历、身世)生2:神奇(武功,力敌百许人)生3:“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

吾去矣!”寻求助力。

(师:同道中人。

)生4:良善(师:担心连累宋将军)大铁椎传-公开课教案生5:嫉恶如仇(“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

师:杀人夺财,亦盗亦侠。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大铁椎传/魏禧》,让学生了解魏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2. 能够理解并分析《大铁椎传》中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方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语文学科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魏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2. 《大铁椎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3. 《大铁椎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探讨4. 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介绍5. 针对《大铁椎传》设置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铁椎传》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4. 设置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魏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概述《大铁椎传》的主要情节。

2. 第二课时:分析《大铁椎传》中的人物形象,探讨主题思想。

3. 第三课时:探讨《大铁椎传》的艺术特色,介绍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4. 第四课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深入分析《大铁椎传》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5. 第五课时:设置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进行课堂讨论和点评。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魏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大铁椎传》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4. 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完成情况,以及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魏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大铁椎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

3. 《大铁椎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探讨。

4. 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介绍。

难点:1. 对《大铁椎传》中的深层次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理解。

2. 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的运用。

大铁椎传教案教学设计

大铁椎传教案教学设计

大铁椎传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大铁椎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大铁椎传教案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文献阅读和批判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大铁椎传教案的背景分析:明朝时期西洋传教士在中国传教的历史背景。

2.大铁椎传教案的过程分析:大铁椎传教士在河南传教的活动及与中国社会的交互。

3.大铁椎传教案的影响分析:大铁椎传教案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思考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视频展示法: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材料,让学生感受大铁椎传教案的实际情况。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20分钟)1.引入话题:通过图片、音乐或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明朝时期西洋传教士在中国传教的历史背景。

2.引发问题:提出问题“你知道大铁椎传教案吗?它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

第二步:案例分析(30分钟)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成员担任组长,其他成员根据各自的兴趣和特长进行任务分工,对大铁椎传教案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进行研究和分析。

2.资料收集: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查找相关资料,获取各种文献材料和历史背景资料。

3.分享讨论:每个小组派代表讲解大铁椎传教案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并逐个小组进行讨论和观点交流。

第三步:视频展示(20分钟)1.播放相关视频:选择与大铁椎传教案相关的视频材料,让学生感受大铁椎传教案的实际情况和传教士与中国社会的交互。

2.视频观后感:学生观看完视频后,要求每位学生写下自己观看后的感受和思考,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准备。

第四步:总结讨论(20分钟)1.总结归纳: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重点讲解大铁椎传教案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大铁椎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分析并解读魏禧的文风和写作技巧。

能够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运用阅读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铁椎的敬佩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大铁椎传》全文。

魏禧的生平介绍和相关评论。

2.2 教学重点:重点解读《大铁椎传》中的关键句子和词语。

分析魏禧的写作风格和技巧。

2.3 教学难点:理解并解读文本中的深层含义。

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大铁椎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大铁椎传》,理解文本内容。

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分析文本的结构和主题。

3.3 课堂讲解:讲解文本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含义。

分析魏禧的写作风格和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中的观点和态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5 总结与反思: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重点知识和技能。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评估学生在合作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4.2 作业和测验:通过布置相关的写作和思考题,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进行课堂测验或考试,检验学生对文本的掌握程度。

4.3 自我评价: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大铁椎传》原文。

魏禧的生平介绍和相关评论。

5.2 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江西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江西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江西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并掌握课文《大铁椎传》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魏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1.2 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能够正确把握文言文的语气、句式和词义。

1.1.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分析并评价文章的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1.2.2 学会使用文言文词典和其他参考资料,提高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2.3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作者魏禧的文学成就,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1.3.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3.3 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课文《大铁椎传》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

2.1.2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阅读技巧。

2.1.3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2 教学难点2.2.1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汇的理解。

2.2.2 分析并评价文章的艺术特色。

2.2.3 运用文言文进行交流和表达。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1 简介作者魏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1.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大铁椎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2.2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3.3 合作探讨3.3.1 学生分组讨论,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3.3.2 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共同提高。

3.4 课堂讲解3.4.1 讲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正确阅读。

3.4.2 分析课文结构,讲解文章的艺术特色。

3.5 文学鉴赏3.5.1 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精彩片段,感受文学魅力。

3.5.2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大铁椎传公开课教案(5篇范文)

大铁椎传公开课教案(5篇范文)

大铁椎传公开课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大铁椎传公开课教案《大铁椎传》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和提高自学古文的能力,学会质疑;2、进一步熟悉写人的常用方法,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通过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3、扩展阅读,引导学生关注名著,进一步培养研究性学习的习惯。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简单了解了《大铁椎传》的故事梗概,解决了文章的重要实词和文言句式。

第二课时:一、导语《大铁椎传》正文前的小序: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

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

(板书:异人)问:“异”什么意思?(奇异、怪异)二、感知形象1、⑴文中哪些语句写了大铁椎的“异”处?学生讨论后小结环节:⑵作者层层设疑,(左板书)着力渲染大铁椎形象。

读到这里,我们都有哪些疑问?生1:来自何方?生2:因何而来?生3:因何而去?生4:因何结仇?生5:武功何强?生6:着装何奇?生7:钱从何来?……⑶教师小结:能于无疑处生疑,这文章就不算白读了。

文章层层设疑,着力渲染的这个“异人”是个怪人——大铁椎有五可怪处。

一怪,来历不可考;二怪,武器片刻不离身;三怪,着装朴素却腰多白金;四怪,杀人夺财,原因不明;五怪,因何而来,因何而去?也是奇人——一奇:力大威猛却又身手轻灵,武功高强,神乎其神!二奇:自动自发杀贼,孤身一人力敌百人,勇猛无匹;三奇,我觉得很奇怪的是,取胜之后,是不是就不用离开了?如果离开,那离开就是了,为什么还要大呼一声:吾去矣?2、你怎么理解大铁椎的诸多可奇可怪处?(1)思考:从大铁椎的着装打扮、言行举止中,你怎么理解大铁椎的诸多可奇可怪处?生1:神秘(来历、身世)生2:神奇(武功,力敌百许人)生3:“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

吾去矣!”寻求助力。

(师:同道中人。

)生4:良善(师:担心连累宋将军)生5:嫉恶如仇(“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了解《大铁椎传》的作者魏禧及其写作背景。

1.1.2 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1.1.3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培养写作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2.2 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1.2.3 学会批判性思维,对文章进行客观评价。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作者魏禧的爱国情怀,传承民族精神。

1.3.2 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和责任感。

1.3.3 学会关爱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大铁椎传》的作者魏禧及其写作背景,概述课文内容。

2.2 课文解读2.2.1 梳理课文脉络,分析文章结构。

2.2.2 翻译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含义。

2.2.3 探讨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分析作者的观点。

2.3 课文赏析2.3.1 欣赏课文的文学价值,提高审美情趣。

2.3.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写作技巧。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3.1.1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1.2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3.1.3 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培养价值观。

3.2 教学难点3.2.1 理解课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

3.2.2 欣赏课文的艺术特色。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4.1.1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4.1.2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1.3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4.2 教学手段4.2.1 多媒体教学:运用课件、视频等辅助教学。

4.2.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5.1.1 简介作者魏禧及其写作背景。

5.1.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5.2 自主学习5.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江西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江西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江西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大铁椎传》的作者魏禧及其创作背景,能够理解并把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认识到大铁椎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1.2 教学内容1.2.1 文本分析:介绍《大铁椎传》的作者魏禧,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1.2.2 语言特点:解析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1.2.3 文化背景:介绍古代铁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让学生掌握《大铁椎传》的作者魏禧及其创作背景。

2.1.2 理解并把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1.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2 教学难点2.2.1 解析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2.2 理解古代铁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1.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1.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例子,进行详细解析。

3.2 教学手段3.2.1 课件展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文本内容和相关图片。

3.2.2 网络资源:运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导入新课4.1.1 介绍作者魏禧:背景介绍、作品特点等。

4.1.2 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品内容。

4.2 自主学习4.2.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4.2.2 回答问题:针对自主学习内容,进行提问。

4.3 合作探讨4.3.1 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4.3.2 分享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铁椎传》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和提高自学古文的能力,学会质疑;
2、进一步熟悉写人的常用方法,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通过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3、扩展阅读,引导学生关注名著,进一步培养研究性学习的习惯。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简单了解了《大铁椎传》的故事梗概,解决了文章的重要实词和文言句式。

第二课时:
一、导语
《大铁椎传》正文前的小序:
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

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

(板书:异人)问:“异”什么意思?(奇异、怪异)
二、感知形象
1、⑴文中哪些语句写了大铁椎的“异”处?
学生讨论后小结环节:
⑵作者层层设疑,(左板书)着力渲染大铁椎形象。

读到这里,我们都有哪些疑问?
生1:来自何方?
生2:因何而来?
生3:因何而去?
生4:因何结仇?
生5:武功何强?
生6:着装何奇?
生7:钱从何来?
……
⑶教师小结:
能于无疑处生疑,这文章就不算白读了。

文章层层设疑,着力渲染的这个“异人”是个怪人——
大铁椎有五可怪处。

一怪,来历不可考;二怪,武器片刻不离身;三怪,着装朴素却腰多白金;四怪,杀人夺财,原因不明;五怪,因何而来,因何而去?
也是奇人——
一奇:力大威猛却又身手轻灵,武功高强,神乎其神!二奇:自动自发杀贼,孤身一人力敌百人,勇猛无匹;三奇,我觉得很奇怪的是,取胜之后,是不是就不用离开了?如果离开,那离开就是了,为什么还要大呼一声:吾去矣?
2、你怎么理解大铁椎的诸多可奇可怪处?
(1)思考:
从大铁椎的着装打扮、言行举止中,你怎么理解大铁椎的诸多可奇可怪处?
生1:神秘(来历、身世)
生2:神奇(武功,力敌百许人)
生3:“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

吾去矣!”寻求助力。

(师:同道中人。


生4:良善(师:担心连累宋将军)
生5:嫉恶如仇(“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

师:杀人夺财,亦盗亦侠。

只不过夺的是不义之财,不为自身享受,不为一己恩怨,只为伸张正义,只为惩恶扬善!
生6:敢作敢为,不惧生死(“方期我决斗某所”,师:知道“贼能且众”,还是勇往直前,悍然不惧,不计生死。


(2)分析作品人物形象:
1)回顾写人的常用方法: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2)归纳大铁椎的刻画方法及其性格特点:
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动作豪爽深沉
粗犷威严奇
侧面描写:通过宋将军来衬托武艺高强
3)研读精彩片断:星夜决斗
4)重点介绍侧面描写这一写作方法。

3、作者为什么会写这么一位侠客?
1)补充作者生平:
魏禧,生于明末,卒于清初。

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魏禧一家号哭不已,后曾策划组织义兵勤王。

清初,朝廷召他作官,作为明朝遗民,魏禧称病不就。

他自称写传记,“以为信史之藉手”,是为了见证民间无名之辈中也有奇才。

2)
(原文末段)魏禧论曰:“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

大铁椎其人欤?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

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欤?抑用之自有时欤?……。


如果说作者在正文中淋漓摹画大铁椎的威武形象,还只是曲折隐晦地抒写自己的志趣,那么评论部分则是明显地坦露了自己的心迹。

作者花了相当的精力研读《左传》,写了十卷《左传经世》探讨治道与兵谋兵法,又曾广泛结交复明志士,但终无回天之力,难酬复国之志。

所以,他以敬佩之情写大铁椎,也是写他心目中能干大事的真正英雄,写他心目中强烈的复明愿望。

作者神化大铁椎,美化大铁椎,以极大的赞赏热情淋漓尽致地刻划大铁椎胆识过人、豪放坦诚、威武深沉的形象,就是要在大铁椎这个终生蹉跎、难酬报国之志的人物身上寄寓自己真挚深沉的人生感慨。

三、表达与交流:
1、主题:《说英雄论英雄》
要求:围绕“我最喜欢的侠客或英雄”,以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观点,推出自己的最爱并阐述理由
[此项话题可在课下延续下去,引导学习关注《水浒》等名著,研究和探讨“侠义”的文化内涵,如:见义勇为、一诺千金、疏财济贫、舍身求义、爱惜名誉、视死如归……]
2、引李白的一首《侠客行》。

侠客行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愧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教师小结:
从古至今,从春秋刺客专诸,战国侠士荆轲,汉时任侠季诺,唐时虬髯客、昆仑奴,侠客形象已深入人心。

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死生;武功高强,锄强扶弱;坦坦荡荡,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敢作敢为;出入于生死线上,显威于掌风剑影之中;一旦功成,飘然身退。

四、结语
人们喜爱侠义之士,其着眼点并不在于那些绝世武功,而是在他们身上,人们寄托了自己自由的梦想,反抗的血性;在他们身上,看到人性的磊落亮堂,阳刚健全。

在他们身上,展示着真正的潇洒人生,真正的辉煌生命。

人生如此,复有何憾?这样的侠客,英雄,有着巨大的人格魅力。

而侠客精神,已化为我们民族的血脉,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动作豪爽深沉粗犷威严奇
侧面描写:通过宋将军来衬托武艺高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