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风

合集下载

张晓风散文全文摘抄

张晓风散文全文摘抄

张晓风散文全文摘抄张晓风是一位著名的中国作家,他的散文作品风格独特,充满了文学的魅力和情感的共鸣。

下面是一篇以张晓风散文作品为灵感的摘抄文章,希望能带给您一些启发和感受。

【摘抄1】《在阳光下,有你,很好》阳光在窗外灿烂,少年像一朵绽放的花朵,它在阳光的沐浴下,变得温暖而明亮。

我知道,这一刻,是你的呼吸留下的温度。

【摘抄2】《山与水》山是矗立的巍峨,不断吸纳大地的精华,托起千百年的积淀。

水是流动的清澈,汇聚天地的灵秀,柔化千山万水的峻石。

【摘抄3】《信笺的微笑》信笺是时间的定格,字迹是深深浅浅的点点画画。

而微笑,是永不相逢的相遇,寄托着望你归来的期待。

【摘抄4】《在山雾中,有孤独》山雾笼罩着大地,孤独在其中清晰可见。

它像一只幽灵,来去无形,融入了这座山峦和整个世界。

【摘抄5】《桃花源记》我走进桃花源,一片桃花的海洋。

纵身跃起,仿佛可以在这片花海中自由飞翔。

而那个传说中的人间仙境,就在这片纯净的心灵江湖里。

【摘抄6】《时间的痕迹》时间是一枚碎镜,它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了许多断裂的痕迹。

我们可以凝视这些痕迹,拼凑出美丽和回忆。

【摘抄7】《思念的街角》思念的街角,我停留在那里,轻轻拂去昨夜唇边的泪痕。

远方的你站在人群中,微笑着向我走来,那笑容是我心中最温暖的回忆。

【摘抄8】《星空之梦》星空下,我拥抱着无尽的梦想。

每一颗星星都是一个希望的眼睛,每一颗眼睛都告诉我,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摘抄9】《默契的语言》我们之间的默契是一种语言,比文字更直接,比声音更清晰。

它在我们的眼神交汇的瞬间,融入了我们的灵魂,变得永恒。

【摘抄10】《回忆的音符》回忆是音符,它在脑海中轻轻弹奏。

我闭上双眼,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沉默的夜晚,聆听着那些音符,领略着过去的美好。

以上摘抄的文章展现了张晓风散文作品的一些特点,包括细腻的情感描写、丰富的意象和动人的语言。

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些摘抄,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笔触的深情和文学的魅力。

2023年张晓风经典语录13篇

2023年张晓风经典语录13篇

2023年张晓风经典语录13篇张晓风经典语录11、在此刻,他是我的一点憾意,一段未圆的梦,一段即未开始也就不致结束的情缘。

隔了这许多年,如果玉肆的老板再问一次我是否识玉。

我想我仍会回答不懂,懂太难了。

能疼惜保重就够了,何况能懂就能爱吗?——张晓风《玉想》2、每个作者的每一本书都只该是大漠行脚,每一枚慎重的留模,都是把自己全人作为印章来作的钤记。

但是你要寻找那脚印的主人,她却正行在千里之外了。

——张晓风《玉想》3、爱玉这件事几乎可以单纯到不知不识而只是一团简简单单的欢喜。

像婴儿喜欢清风拂面的感觉,是不必先研究气流风向的。

——张晓风《玉想》4、是三伏暑天,白土镇的太阳直哗哗的照下来,大院子里陆续搬出来好多好多只大樟木箱子。

箱子扎实芬芳而巨大,在阳光下有一种千年不变的悠悠强势,简直像一列森严的城寨子一般坚固威猛。

——张晓风《玉想》5、日子过得忙碌而优游——似乎知道日后那一场别离,所以预先贮好整个一生需用的回忆。

——张晓风《玉想》6、所谓伟人,其实只是在游戏场中忽有所悟的那个孩子。

所谓玉,只是在时间的广场上因自在玩耍竟而得道的石头。

——张晓风《玉想》7、只是论玉论道最后关头竟只剩“喜欢”二字。

而喜欢是无价的。

你买的不是克拉的计价,而是自己珍重的心情。

——张晓风《玉想》8、然而对于爱玉的人而言,连那一番大声镗镗的理由也是多余的。

爱玉这件事几乎可以单纯到不知不识而只是一团简单的得欢喜。

像婴儿喜欢清风拂面的感觉,是不必先研究气流方向的。

——张晓风《玉想》9、属于渭水和淡水河的蒋勋,属于汨罗江和外双溪的楚戈,属于西喇木伦和大汉溪的席慕容,本是三条流向不同的河,此刻却在交汇处冲积出肥腴的月湾土壤。

——张晓风《玉想》10、佩玉的人总是相信玉是活的。

爱玉至极的人,恐怕也只是反身自重吧……——张晓风《玉想》11、所有的无暇是一样的——因为全是百分之百的纯洁透明,但瑕疵斑点却面目各自不同。

有的斑痕像苔藓数点,有的是砂岸逶迤,有的是孤云独去,更有的是铁索横江,玩味起来,反而令人忻然心喜。

【最新推荐】张晓风个人资料成就背景人物事迹-范文模板 (3页)

【最新推荐】张晓风个人资料成就背景人物事迹-范文模板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张晓风个人资料成就背景人物事迹张晓风(1941年- ),笔名有晓风、桑科、可叵,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1941年出生于浙江金华,江苏铜山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张晓风的个人资料背景,给大家作为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张晓风个人简介张晓风,笔名有晓风、桑科、可叵,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1941年出生于浙江金华,江苏铜山人。

八岁后赴台湾,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香港浸会学院,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

她笃信宗教,喜爱创作。

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四十种,并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

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年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编者管管称“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

”余光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

又有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

”皆评价甚高。

曾得过吴三连,中山国家文艺奖,当选过十大杰出女青年。

张晓风作品文集《九十年散文选》、《三弦》、《大地之歌》、《小说教室》、《张晓风中华现代文学大系》、《中华现代文学大系(贰):台湾一九八九 ~ 二○○三‧散文卷》、《心系》、《文学选粹》、《他?她?》、《玉想》、《再生缘》、《地毯的那一端》、《如果你有一首歌》、《安全感》、《有情人》、《有情天地》、《血笛》、《你的侧影好美》、《你还没有爱过》、《我在》、《我知道你是谁》、《步下红毯之后》、《武陵人》、《花之笔记》、《非非集》、《幽默五十三号》、《星星都已经到齐了》、《哲思小品》、《哭墙》、《桑科有话要说》、《祖母的宝盆》、《动物园中的祈祷室》、《问题小说》、《张晓风精选集》、《从你美丽的流域》、《第一篇诗》、《第五墙》、《这杯咖啡的温度刚好》、《通菜与通婚》、《画爱》、《给你莹莹》、《乡音千里》、《黑纱》、《爱在深秋》、《愁乡石》、《舅妈只会说一句话》、《诗诗、晴晴与我》、《与爱同行》、《蜜蜜》、《晓风小说集》、《张晓风自选》、《张晓风经典作品》等。

作家张晓风的散文

作家张晓风的散文

作家张晓风的散文张晓风是一位有着博大人文情怀的作家,在她的散文里到处流淌着温情和感动。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您整理的作家张晓风的散文,希望您喜欢!作家张晓风的散文一:画睛落了许久的雨,天忽然晴了。

心理上就觉得似乎捡回了一批失落的财宝,天的蓝宝石和山的绿翡翠在一夜之间又重现在晨窗中了。

阳光倾注在山谷中,如同一盅稀薄的葡萄汁。

我起来,走下台阶,独自微笑着、欢喜着。

四下一个人也没有,我就觉得自己也没有了。

天地间只有一团喜悦、一腔温柔、一片勃勃然的生气,我走向田畦,就以为自己是一株恬然的菜花。

我举袂迎风,就觉得自己是一缕宛转的气流,我抬头望天,却又把自己误以为明灿的阳光。

我的心从来没有这样宽广过,恍惚中忆起一节经文:“上帝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

”我第一次那样深切地体会到造物的深心,我就忽然热爱起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东西来了。

我那样渴切地想对每一个人说声早安。

不知怎的,忽然想起住在郊外的陈,就觉得非去拜访她不可,人在这种日子里真不该再有所安排和计划的。

在这种阳光中如果不带有几分醉意,凡事随兴而行,就显得太不调和了。

转了好几班车,来到一条曲折的黄泥路。

天晴了,路刚晒干,温温软软的,让人感觉到大地的脉搏。

一路走着,不觉到了,我站在竹篱面前,连吠门的小狗也没有一只。

门上斜挂了一把小铃,我独自摇了半天,猜想大概是没人了。

低头细看,才发现一个极小的铜锁——她也出去了。

我又站了许久,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去。

想要留个纸条,却又说不出所以造访的目的。

其实我并不那么渴望见她的。

我只想消磨一个极好的太阳天,只想到乡村里去看看五谷六畜怎样欣赏这个日子。

抬头望去,远处禾场很空阔,几垛稻草疏疏落落地散布着。

颇有些仿古制作的意味。

我信步徐行,发现自己正走向一片广场。

黄绿不匀的草在我脚下伸展着,奇怪的大石在草丛中散置着。

我选了一块比较光滑的斜靠而坐,就觉得身下垫的,和身上盖的都是灼热的阳光。

我陶醉了许久,定神环望,才发现这景致简单得不可置信一—一片草场,几块乱石。

张晓风

张晓风

张晓风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

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缨络敲冰。

认识篇张晓风,笔名有晓风、桑科等,被台湾地区的批评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

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香港浸会学院,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

创作过散文、新诗、小说、戏剧、杂文等多种不同的体裁,以散文最为著名。

她的成名作《地毯的那一端》,。

她其后的作品在内容和技巧上都不断发展和突破,从描写生活琐事,渐渐转变为描写国家情怀及社会世态,融入哲理,不断开拓。

主要作品有《白手帕》、《红手帕》、《春之怀古》、《地毯的那一端》、《愁乡石》等。

【素材解读】话题1:与病魔斗争张晓风在美国演讲时,第一次公开她过去二十个月来对抗大肠癌的心路历程。

她说,生病就要勇敢面对,好比走惊险的山路“父子不相救崖”,没有人可以帮忙生病或代替死亡。

张晓风还引用中国神话中的典故,当孙悟空和妖精打架时,如果大叫妖精的名字,妖精便会自卑地逃走。

她说,当知道身体的对手是谁,对手也会逃走。

链接素材:斯蒂芬·霍金斯蒂芬·霍金,曾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在大学学习后期,开始患“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运动神经元疾病),半身不遂。

他克服身患残疾的种种困难,坚持研究, 1978年获世界理论物理研究的最高奖爱因斯坦奖。

1985年霍金丧失语言能力,他用仅能活动的几个手指操纵鼠标在电脑屏幕上选择字母、单词来造句,通常为了合成一个小时的录音演讲要准备10天。

1988年写成科普著作《时间简史》,被译成几十种语言传播海内外,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

话题2:爱国怀乡张晓风的童年是在大陆度过的,8岁时即随父母赴台。

应该说她对故国的记忆是朦胧的,但只要打开张晓风的散文集,我们就会发现纸上承载着浓浓的乡愁,任谁都会为她笔下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和灵肉交融的故园情结而震惊,而感叹!虽然张晓风对故园的记忆是模糊的,但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张晓风,从唐诗宋词秦月汉关中获得了对故园的认识和印象。

张晓风的名言名句大全-143句

张晓风的名言名句大全-143句

张晓风的名言名句大全张晓风,作家,“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主要有《地毯的那一端》、《愁乡石》、《你还没有爱过》、《初雪》、《白手帕》、《红手帕》、《春之怀古》等。

等。

目前收集到其名言名句有以下143句。

1、句子华美透明到竟像是沾着月光下的江水写成的。

2、每一个人自己惊天动地的内在狂涛,再后来看来不过是旋生旋灭的泡沫而已。

3、对我而言,当有一天,生命的潮水退尽,当死亡的冷锋自指端寒起,他的手仍是我最愿意握住的,人间最后的余温。

4、正统的文人有一种可笑又可敬的执着。

5、爱的真正反义词不是恨,而是麻木。

6、世上有些好,因为突兀奇拔,令人惊艳,但林渊的好却仿佛一个人闲坐时看看自己的手,手上的茧以及茧和茧之间的伤痕,只觉熟稔亲和,亲和到几乎没有感觉,只因为是自身的一部分。

7、人们心目中的神明,也无非是由于其“昔在、今在、恒在”,以及“无所不在”的特质。

8、似乎是四月,似乎是原野,似乎是蝶翅乱扑的花之谷。

9、喝咖啡,在举杯就口之际,喝的是一点点凝聚成一小盏的亦虚亦实的嗅觉和味觉。

放下杯子以后,回味的是一点点窝心的感觉。

10、生命太完美,青春太完美,甚至连一场匆匆的春天都太完美,完美到像喜庆节日里一个孩子手上的气球,飞了会哭,破了会哭,就连一日日空瘪下去也是要令人哀哭的啊!11、我喜欢跟你同用一个时间。

12、那颜色是长虹之照水,是惊鸿之乍掠,那颜色是我贮存心头半生的一点秘密,是天地大化、洁手清心之余,为最钟爱的孩子刻意酿下的一坛酒的酒色。

13、在我们的城市里,夏季上演得太长,秋色就不免出场得晚些。

但秋实永远不会被混淆的14、二月的冷雨浇湿了一街的路灯。

15、知道有病有两种心情,一种是急,想到要好好的应该做的事做完,一种反而是轻松,什么都不必在乎了。

16、“你们爱吃肥肉?还是瘦肉?”,叫阿密的女佣人给年轻时候的她讲的一个关于过年的故事。

欠债的人,萝卜和番薯作肥肉和瘦肉。

只要相恤相存,菜根也自有肥腴厚味。

17、生命的红酒永远榨自破碎的葡萄,生命的甜汁永远来自压干的蔗茎。

张晓风经典散文集读后感(5篇)

张晓风经典散文集读后感(5篇)

最新《张晓风散文》张晓风经典散文集(5篇)《张晓风散文》张晓风经典散文集篇一应老师的要求,我和妈妈去购置了一本《张晓风散文集》。

得到书后,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页,这一看便不可拾掇。

第一次看她的文章《到山中去》就深深地被折服了。

她对景物,心理等的描绘真是无微不至且恰到好处,普通人难以做到她那样的语句优美,仿佛感同身受的愉快。

我就从《到山中去》这篇文章中闻到了她所述的山之气息。

那种草木的清香一如她的文字般令人心醉神迷。

此刻的文字越来越浮夸了,总能看见许多新词新用法时代在进步。

但在这样躁动的中国文坛里,已难以看到张晓风这样的古典气息,一种浪漫。

或许是她超乎常人的细腻与深度才能写出如此美的文章。

而不是用好词好句建筑起的风花雪月,看似优美,毫无意义。

只是为了卖弄自我的那一点点的文采。

这样不是在污辱文字吗?!所以这就是我喜欢她的一点,她不会让我觉得她故弄玄虚。

看完好本书后我感触颇深,我从内心里敬仰她。

她很感性,她懂得观察与考虑,配合她精准的描绘这一切一切都是我要学习的。

作为一名初中生,我的意境还远远不够。

然而在看完她的文章,她的故事后,我才懂得这一点。

夜晚,临睡前,端起一本书,关掉了爱听的流行音乐。

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那种在现代化城市里感受不到的质朴,从她字里行间里对情,爱,树,山,人的表达中表达。

急躁而疲惫的心竟在看书时变得清爽畅快,这想来也是奇怪的事情。

真的不知怎样形容,她了我,太多太多。

她的悲凉与温暖我都能感受,或许这就是她的魅力所在,给我一抹触摸不到的清新。

我置身在泉水中被典雅熏陶着,那里有无限的可能,天马行空。

唯有一个美字能形容这座宁静的心灵花园,被细雨滋润,同时又被阳光包围,灿烂而悲伤地开满了文字的花朵。

一切的不可能,在笔尖的旋转下都是顺理成章的。

我会一向追随着,抵达此岸。

《张晓风散文》张晓风经典散文集篇二“为什么不让我今生今世看见一次哈雷!”也许是因为阴雨挡住了日食时,我也发出过类似的感慨,这句话激发了我心中的共鸣,就好似第一次遇见朋友时,找到共同语言的冲动。

张晓风的三篇散文

张晓风的三篇散文

张晓风的三篇散文张小娴的散文大都取材于现代都市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琐事。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您整理的张晓风的散文,希望您喜欢!张晓风的散文一:重寻美丽的偶然许多年前,无意中在日本东京一家生活杂货店里买到一个漂亮的布袋,于是,以后每次重游东京,我都会去同一家店逛逛。

可是,自从那个布袋之后,我再没有找到称心满意的东西了。

有些东西,的确只会让你遇到一次。

你也有过这种经验吧?因为一次美丽的偶然,我们爱上了一个地方,并且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多惊喜。

可惜,那些惊喜却不在出现了。

虽然是这样,你也许还是会继续探访那个地方,直至你在另一处遇到一个更美丽的偶然。

无数次失望之后,仍然重临,只是因为不想错过。

我们多么害怕失之交臂?有时是一袭衣裳、有时是一件收藏品、有时是一个人,你不一定很想拥有,但是,错过了便太可惜。

我们不敢错过有过美丽回忆或美好经验的地方,不是放不开,而是舍不得。

在平凡的生活里,我们乐于怀抱着一个微小的希望。

为了一个希望,即使花一点时间,或再失望一次,又有什么关系呢?你是星期几的样子?你有没有发觉自己每天都有一个样子?星期一的你跟星期三的你是有一点不同的。

这么细微的差别,也许只有你自己看得出来。

我觉得星期三和星期五的我比较好看,而星期天和星期一就比较糟糕。

没人明白那是什么原因,反正我们永远不会是昨天或明天的自己,只有当下这一刻才是真实的。

同样地,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觉身边的人在星期六的样子比星期一可爱,也许是因为星期一的工作通常很沉重吧。

到了星期六,他会宽容很多(所以我会拣在星期六发脾气)。

你身边的人呢?你是否能够说出他一星期七天里脸上微妙的变化?还是已经没有感觉了?曾几何时,我们很努力去捕捉恋人身上的一切。

他指甲的形状、拇指的弯度、大脚趾头和第二只脚趾的长短,他牙齿的颜色,他的唇纹,他眼睛里黑和白的比例,他身上没穿衣服时的窘态,他充满情欲时,皮肤散发出来的味道……这一切一切终将消逝,我们惟有尽量记忆。

就这样,从星期一到星期天,我们从恋人身上寻找彼此相似之处,然后歌颂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介绍
其实最害怕做自我介绍,因为我认为自己无法形容, 总找不到语言来说自己。 只能说,我一直想做一个个性十足又小众的人, 却在不知不觉中,跟随大众,人云亦人了。 由于现实生活的逼迫,自己的愿望,梦想在以极 高的频率替换着,刚刚放弃了周游世界的“幻想”,现 在又有了一个新愿望: 在无法预知的2012到来之前,世界和平!
《愁乡石》 节选
忽然间,那样不可避免地忆起了雨花台,忆起了那闪亮我整个 童年的璀璨景象。那时候,那些彩色的小石曾怎样地令我迷惑。 有阳光的假日,满山的拣石者挑剔地品评着每一块小石子。那段 日子为什么那么短呢?那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预见自己的命运? 在去国离乡的岁月里,我们的箱子里没有一撮故国的泥土。更不 能想象一块雨花石台子的奢侈了。 灰色的小圆石一共七块,他们停在海滩上想必已经很久了, 每一次海浪的冲撞便使它们更浑圆一些。 雕琢它们的是中国海的浪头,是来自上海的潮汐,日日夜夜 它们听着遥远的消息。 把七块小石头转动着,它们便发出琅然的声音,那声音里有 着一种神秘的回响,呢喃着这个世纪最大的悲剧。 “你拣的就是这个?”
第二个段落,犹如小溪奔向了风云激荡、爱恨交织、浊浪排空的 湖泊,以散文集《愁乡石》(1977)、《步下红毯之后》(1979)至《你 还没有爱过》(1981)为标志,可视为由第一个段落到第二个段落的过 渡和完成。第二段落的时间幅度较长,《再生缘》(1982)也可视为是 这一段落的延伸,至《我在》(1984)、《从你美丽的流域》(1988)、 《玉想》(1990),廊庑渐趋廓大,犹如从湖泊递变为壮阔浩渺的大海。
《地毯的那一端》,以一个聪颖纯情少女的眼睛看世界, 世界是一条清澈碧澄,纤尘不染的潺潺溪流。 《地毯的那一端》散文集,可以看做张晓风散文艺术创作 历程中的第一阶段,主要表现在地毯的那一端站着的那个即 将成为新娘的无限幸福。文字亦秀亦豪,行文善用知性来提 升感性,视野上将小我拓展到大我,将琐碎平凡的生活品出 典雅,美丽,温柔。
《玉想》节选
如果你想知道钻石,世上有宝石学校可读,有证书可以证明 你的鉴定力。但如果你想知道玉,且安安静静地做自己,并且 从肤发的温润,关节的玲珑,眼目的澈,意志的凝聚,言笑的 清朗中去认知玉吧!玉既是我,所谓文明亦是由石入玉的历程, 亦即由血肉之躯成为“人”的史页。 道家以目为“银海”,以肩为玉楼,想来仙家玉楼连云也不及 人间一肩可担道义的肩胛骨为贵吧?爱玉之极,恐怕也只是返 身自重吧!
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
代表作品《地毯的那一端》 我昂首而行,黑暗中没有人能看见我的笑容。白色的卢荻在夜色 点染着凉意——这是深秋了,我们的日子在不知不觉中临近了。我 遂觉得,我的心像一张新帆,其中每一个角落都被大风吹的那样饱 满。 星斗清而亮,每一颗都低低地俯下头来,溪水流着,把灯影和星 光都流乱了。我忽然感到一种幸福,那样混沌而又陶然的幸福。我 从来没有这样亲切地感受到造物给我们的宠爱——真的,我总觉得 幸福应该给予比我们更好的人。
张晓风
我去即山,越过的是空间,平的空间,以及直的 空间。 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 而茫茫大荒,漠漠古今,众生平凡的面目里,谁是我,我又 复是谁呢?
张晓风,台湾地区女作家,笔名有晓风,桑科,她笃信宗教,喜爱创作。
有人说:“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古典而纵身现代的 她又是极人道的。” 余光中说她的文字是“柔婉中带刚劲”,将她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 名家”。 余光中先生为她的散文集作序时,称她为“亦秀亦豪”,“腕挟风雷 的”淋漓健笔”。
推荐散文 《地毯的那一端》 《愁乡石》 《初雪》 《劫后》 《许士林的独白》 《遇》 《玉想》 《六桥》《雨之调》《错误》 小说 戏剧 《潘渡娜》 《和氏璧》
结 束
游伴们从远远近近的沙滩走了回来,展示着他们彩色缤纷的 贝壳。 而我什么也没有,除了那七颗暗淡的灰色石子。 “可是,我爱他们。”我独自走开去,把那七颗小时压在胸口 上,直到我疼痛得淌出眼泪来。在流浪的岁月里我们一无所有, 而今,我却有了它们。我们的命运多少有些类似,我们都生活在 岛上,都曾日夜凝望着一个方向。 “愁乡石!”我说,我知道这必是它的名字,绝不会再有其他 我慢慢地走回去,鹅库玛德海水在我背后蓝的叫人崩溃,我 一步一步艰难地摆脱它。而手绢里的愁乡石响着,响着久违的乡 音。 无端的,无端的,又想起姜白石,想起他的那首八了千林啼鴃。 愁乡石响着,响一片久违的乡音。
生命和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是这位女作家奉 献给中国现代散文史的最大功绩。她走上这一条 生命和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道路,有一个从并 不全然自觉到完全自觉,从不尽完善到圆融浑成 的过程,但却有其内在的逻辑必然性。
张晓风经典语录
1.有一种花,你没有看见,却信它存在。有一种声音,你没有听见, 却自知你了解。生命是一项随时可以中止的契约,爱情在最醇美的时 候,却可以跨越生死。 2.爱的反面不是恨,是漠然。 3.我们所有的人,都拖延着不去生活,老是梦想着天边一座奇妙的玫 瑰园,却偏偏不去欣赏今天就开放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4.爱一个人就是在拨通电话时忽然不知道要说什么,才知道原来只是 想听听那熟悉的声音,原来真正想拨通的,只是心底的一根弦。 5.在生命高潮的波峰,享受它;在生命低潮的波谷,享受它;享受生 命,使得我感到自己的幸运;忍受生命,使得我了解自己的韧度。两 者皆令我喜悦不尽。 6.愿我的生命也是这样的,没有大多绚丽的春花、没有太多飘浮夏云、 没有喧哗、没有旋转的五彩,只有一片安静纯朴的白色,只有成熟生 命的深沉与严肃,只有梦,像一片红枫那样热切殷实的梦。
本文虽没有秋夜、月圆、雨声、蟋蟀,字里行间却渗透着 十分强烈的乡思乡愁,一如秋天的大海,藐远无边。文章 自始至终洋溢着充满悲剧美感的情绪。这种情绪一与大海 相结合,就越发荡气回肠,令人心动。如果说大海的映衬 渲染,使作者的乡愁表现得更为淋漓生动,那么,大海的 象征意味,则使本文的主旨在更为广阔的层面上得以升华。 正是这种从“小我”到“大我”、从“个人”到“祖国民 族”的升华,使得作者笔下的“乡愁”带有一种特殊的时 代色彩、民族色彩和深刻的社会意义,从而博大深沉,一 如那浩瀚无边深邃无底的大海,恢弘大气,无与伦比。 ①《后汉书·张衡传》:“恃己知而华予兮,鶗鴂〔tí jué〕鸣而不芳。”李善注:“《临海异物志》曰:鶗‘鴂, 一名杜鹃,至三月鸣,昼夜不止,夏末乃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