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高考语文二轮文学类文本专题 复习--张晓风作品精选精练
2020届高三语文文学性名家阅读之张晓风专练

2020届高三语文文学性名家阅读之张晓风专练一、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月,阙也张晓风“月,阙也。
”那是一本二千年前的文学专书的解释。
阙,是缺的意思。
那解释使我着迷。
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求缺?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美?那斋名也使我着迷。
在中国的传统里,“天残地缺”或“天聋地哑”的说法几乎是毫无疑问地被一般人所接受。
也许由于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的。
在《淮南子》里,我们发现中国的天空和中国的大地都是曾经受过伤的。
女娲以其柔和的慈手补缀抚平了一切残破。
当时,天穿了,女娲炼五色石补了天。
地摇了,女娲折断了神鳌的脚爪垫稳了四极。
她又像一个能干的主妇,扫了一堆炉灰,止住了洪水。
我非常喜欢中国西南部一少数民族的神话,他们说,天地是男神女神合造的。
当时男神负责造天,女神负责造地。
等他们各自分头完成了天地而打算合在一起的时候,可怕的事发生了:女神太勤快,她们把地造得太大,以至于跟天没办法合得起来了。
但是,他们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把地折叠了起来,形成高山低谷,然后,天地才结合起来了。
是不是西南的崇山峻岭给他们灵感,使他们想起这则神话呢?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残缺。
天地是有缺陷的,但缺陷造成了皱褶,皱褶造成了奇峰幽谷之美。
月亮是不能常圆的,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当我们心平气和地承认这一切缺陷的时候,我们忽然发觉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
在另一则汉民族的神话里,说到大地曾被共工氏撞不周山时撞歪了,从此地陷东南,长江黄河便一路浩浩淼淼地向东流去,流出几千里的惊心动魄的风景。
而天空也在当时被一起撞歪了,不过歪的方向相反,是歪向西北,据说日月星辰因此哗啦一声大部分都倒到那个方向去了。
如果某个夏夜我们抬头而看,就会发现群星灼灼然的方向。
就让我们相信,属于中国的天空是“天倾西北”的吧!五千年来,汉民族便在这歪倒倾斜的天地之间挺直脊骨生活下去,只因我们相信残缺不但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美丽的。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师陀作品精选精练

师陀作品精选精练邮差先生师陀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
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
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将它们拣好,小心地扎成一束。
“这一封真远!”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叹息。
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
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到使人一生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件毕竟很少,最多的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
“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他在空旷少人的街上走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
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腿带上。
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
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毕业,毕我的业!”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
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们每换一回地址他都知道。
邮差先生敲门。
门要是虚掩着,他走进去。
“家里有人吗?”他在过道里大声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
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
她出来得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
“干什么的?”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
这里头也许有钱。
”“有多少?”“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
”你能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好老太太。
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于又走到街上来了。
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
说实话,他又何必紧张,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他。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程习武作品精选精练

程习武作品精选精练焚画程习武养浩斋主梅述风一生酷爱梅花,嗜梅成癖。
数十株地栽梅,又加上数十盆梅桩盆景,小小庭院成了梅的天下。
梅述风莳(shì)梅不尚繁密,无论地上梅还是盆中梅皆为孤干。
那些孤干缀着或横或斜的枝柯或俯或仰于天地之间,便有无羁的浩然之气飘逸出来。
到了朔风啸叫雪花纷纷扬扬的时候,那些疏落的梅朵便披着雪光绽出点点清气。
梅述风更爱画梅。
梅述风的一支画笔挥挥酒,在这府城自是无人能敌,就是邻近十州八府,也少有人能与之颉颃(xiéháng)。
梅述风只画梅,别的花他都说太艳。
他说牡丹俗艳,菊花浮艳,荷花娇艳,唯有梅花超尘脱俗,清韵幽幽,当是人间圣物。
梅述风的画中梅也皆为孤干。
一支笔略沾了墨,尺幅上横走斜行,天矫如龙似蛇,吸进的一口气没有吐尽,便有一株铁骨铮铮枯千虬枝的梅傲然立于风中雪中。
梅述风的画不卖钱,也不轻易送人,尤其不送那些为官者。
世人就很少见到梅述风的画了。
没有吐尽,便有一株铁骨铮铮枯干虬枝的梅傲然立于风中雪中。
梅述风的画不卖钱,也不轻易送人,尤其不送那些为官者。
世人就很少见到梅述风的画了。
偌大一座汴州城只有一个人得到过梅述风的画,是梅述风的画友柳鸣鹤。
柳鸣鹤工于墨竹,画风清高奇崛,常有出人意料之处。
梅述风将他视为莫逆,两人常有诗文唱和。
在一个大雪飘飞的日子,柳鸣鹤将自己的幅墨竹送给了梅述风,梅述风也回赠他幅梅图。
在这座城里,就只有柳鸣鹤藏有梅述风的画。
这一年汴州来了一个新知府,名叫祝子阳。
祝子阳祖籍关中,出身书香世家,其父其祖皆为关中名士。
祝子阳天生聪颖,又受了家风熏陶,十五岁便成了驰名关中的才子,二十岁便金榜题名。
祝子阳来汴之前为胶州县令。
知事三年,便把素多匪盗的胶州治理得民风井然、路不拾遗。
朝廷大为赏识,擢其为汴州知府。
祝子阳有一个雅好,酷爱收藏名人书画。
到了汴州之后,祝子阳便听说了梅述风,祝子阳派人携白银千两前去求画。
望着灿然生辉的白银,梅述风给来人轻轻-笑说,你找错地方了,给知府大人说,梅述风从来不卖画的。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现代文》专题复习--sc2.88

晓寒作品精选精练城市里的菜地晓寒①河对面那一大片叫唐家洲,狭长的河洲,都用来种菜,绿色像织带子一样,编织着一年四季,新的绿,老的绿,高的绿,矮的绿,贴着地皮的绿。
菜地太大了,要把它围起来,费人工,费材料,只能让它敞开在天空下,头顶一天的云,几千朵云,几万朵云。
河岸是它的一扇篱笆,山是它的另一扇篱笆。
依山傍水,云影山光水色一样不少,都凑齐了,这是菜地的福气,菜的福气。
②早晚站在窗前,看种菜人在地里忙碌,翻地,播种,搭架,除草,施肥。
我隔着长街,隔着一条河,隔着风和雨,和种菜人一起,经历一些温温火火的日子,参与另一种生活。
河把土地分开,这边一块,那边一块,同时也把生活分成两种,河这边一种,河那边一种。
我的窗成了这座城市的一面镜子,照天照地,照山照水,照一座小城,照出一片菜地的丰歉,种菜人寻常的朝朝暮暮,喜怒哀乐。
③我是菜地里的常客,有闲了就去,不喊别人,喊过几回,理由经过一根电话线之后,变得无可挑剔,后来才知道,理由都是假的,不喜欢菜地才是真的,在城市里土生土长的人,有几个会像我一样惦记一片菜地呢?我算是又觉悟了一回,生活中最不值钱的就是理由,随便拿一个,就把我打发了。
从那以后,我就一个人去,点一根烟,慢慢地走,边走边看,从这一畦到那一畦,黄瓜开花了,偷偷绕过巴掌大的叶子,高举在阳光中,泼辣辣的黄,做好了准备招蜂惹蝶。
苦瓜开始显山露水,沟沟壑壑都在膨胀,一刻不停地忙着扩充自己的地盘。
芹菜拱出来,挤眉弄眼,芽尖上的泥土还没来得及抖落干净。
白菜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肿大,不起眼的白菜,也学会了用夸张的比例来表现自己的憨态可掬。
这些花朵,叶子,瓜果上,都挂着不同的节令,像超市里货物上贴着的标签。
我一路走过去,邂逅不同的节令,惊蛰、小满、立秋、寒露,我不必一一去数,一一去记,菜地,已成为我另一本鲜活的日历。
④有时候能碰到种菜人在地里忙碌,我停下脚步,递一根烟过去,问问收成怎么样。
对方接过烟点燃,连吸几口,直到烟雾在黧黑的脸上盘盘绕绕才回答我的问话,还过得去,就是很累人。
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之张晓风作品练习:行道树

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之张晓风作品练习:行道树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这一点,其实我们知道得比谁都清楚。
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
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
而我们呢?我们惟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阴。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
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
但我们苦敖着,牙龈咬提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
无论如何,我们这座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
是的,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1.文中有一句能体现这篇短文要表达的哲理,这句话是.2.行道树认识到,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
为什么神圣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3.短文用对比的方式表现出行道树的牺牲精神,请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热点专题限时训练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4

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4限时训练时间:40分钟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小题。
(25分)痛哭和珍石评梅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
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培植,待你孝养。
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
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
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扎挣,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的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
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
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
文学类文本阅读:张晓风《劫后》(附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张晓风《劫后》(附答案)文学类文本阅读:张晓风《劫后》(附答案)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劫后张晓风①那天早上大概是被白云照醒的,我想。
云影一片接一片地从窗前扬帆而过,带着秋阳的那份特殊的耀眼。
②阳光是真的出现了,阳光差不多可以嗅出来——在那么长久的风雨和阴晦之后。
我没有带伞便走了出去,澄碧的天空值得信任。
③琉公圳的水退了,两岸的垂柳仍粘惹这黯淡的黑泥,那一夜它们必然曾经浸在泥泞的大水中。
还有那些草,不知它们那一夜曾以怎样的荏弱去抗拒怎样的坚强。
我只知道——凭着今天的阳光我知道——有一天,柳丝仍将毵毵如金,芳草将仍萋萋胜碧,生命永不会被击倒。
④有些孩子,赤着脚在退去的水中嬉玩,手里还捏着刚捉到的泥腥的小鱼欢乐仍在,游戏仍在,贫困中自足的怡情仍在。
⑤巷子里,巷子外,快活的工人爬在屋顶和墙头上。
调水泥的声音,砌砖块的声音,钉木桩的声音,那么协调地响在发亮的秋风里。
受创的记忆忽然间变得很遥远,眼前只有音乐——这灾劫之后美丽的重建之声。
于是便想起战争,想起使人类恐惧了很久却未出现的战争。
忽然觉得并没有什么可怕,如果在那时只剩下一对男女,他们仍将削木为梳,裁叶为衣,并且举火为炊。
生活的弦将永不辍断。
⑥局促的瓦屋前,人人将团花的旧被撑在椅子上。
微温的阳光下,那俗艳的花朵竟也出奇地动人。
今夜,松香的软褥上,将升起许多安恬的梦。
今夜将无风,今夜将无雨,今夜是可预料的甜蜜。
⑦菜场里再度熙攘起来,提着篮子的主妇愉快地穿梭着,并且重新有了还价的兴致。
我第一次发现满筐的鸡蛋看来竟有那么圆润可爱。
那微赤带褐的洛岛红,那晶莹欲穿的来亨,都像是什么战争中赢来的珠宝,被放在显要的位置上炫耀它们所代表的胜利——在十一级的风之后,在十二级的水之后。
⑧隔楼的琴声在久久的沉寂后终于响起,那既不成熟又不动听的旋律却令人几乎垂泪。
在灾变之后,我忽然关心起那弹琴的小女孩,想她必然也曾惊悸过,哭泣过。
而此刻,她的琴声里重新响起稳定而幸福的感觉,像一阕安眠曲,平复了日间的忧伤。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彭程作品精选精练

彭程作品精选精练大地的泉眼彭程(1)惊蛰、清明、谷雨、芒种、白露、寒露、霜降……在我的手指随意地翻动下,台历本上的节气轮回成一个完整的四季。
像一条琴弦被一根手指拨动,我感觉到胸间某种板滞的东西正在剥蚀、融化,而一种遥远的原野气息却慢慢地鼓胀,渐渐地盈满了。
(2)我该从哪里开始我的诉说呢?(3)小雪,大雪。
窗外皑皑的白色为我的思绪准备好了开端。
一场飘飘扬扬的大雪,就是一片银屑样的记忆,幻化出童年的天空和大地。
语言的不加修饰的素朴正像一片无遮无拦的原野,为想象提供了最为宽阔的空间,摆脱了具体狭隘的经验的拘囿,这样的想象最能接近实物的本质,同时散发出浓郁的诗意。
小雪。
大雪。
想出这两个词来概括一段节气的是聪明人。
在纷纷扬扬的背景中时间隐匿了,寂静寒冽袭来无声。
(4)日子过得很快。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立春,雨水。
春天的降临如同一个童话的开始。
这个童话弥漫着湿淋淋的气息。
迈进春分的门榭,白天就和夜晚一样长短了,就像两间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屋子。
但很少有人会细心品味这一点,前面几步开外,清明正在一片绿意迷蒙中散布着湿润柔和的光亮。
说到清明,墓草萋萋,纸幡飘飘,哀思播撒在这一天,好像连绵遥迢的春草。
文化传承的力量强大而深厚,不过这种理解显然是后来被赋予的。
这个词汇的本来意义仍旧是描述性的,就像字面透露出来的那样充满感觉:天气温暖起来,天空晴朗,草木繁茂,空气清新润泽。
清明,这两个字里有水汽氤氲……谷雨。
因为和收获、生存系连在一起,这两个字显得分外美丽,令人动容。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雨水的春天呵,一千多年前让杜甫欢喜欣快的雨水,如今依然飘洒在我们感受的天空。
喜悦恒久如初。
(5)诗的最初的源头在哪里呢?(6)我们阅读节气时,其实已经是逼近它的边缘了。
这一刻,感受向世界敞开,原野的鲜腥气息注入胸中,灵魄感到了微微的悸动。
拂掠过它的是自由的风,而风来自大地。
因此诗要向大地叩问。
节气无疑包含了最为原始质朴的诗意,它直接源自大地,就像雨水从天空落下,而未经过过滤和雕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晓风作品精选精练初心张晓风(一)初哉首基肇祖元胎……因为书是新的,我翻开来的时候也就特别慎重。
书本上的第一页第一行是这样的:“初、哉、首、基、肇、祖、元、胎……始也。
”那一年,我十七岁,望着《尔雅》这部书的第一句话而愕然,这书真奇怪啊!把“初”和一堆“初的同义词”并列卷首,仿佛立意要用这一长串“起始”之类的字来作整本书的起始。
也是整个中国文化的起始和基调吧?我有点敬畏起来了。
那时我刚入中文系,刚买了这古代第一部字典《尔雅》,立刻就被第一页第一行迷住了,我有点喜欢起文字学来了,真好,中国人最初的一本字典(想来也是世人的第一本字典),它的第一个字就是“初”。
“初,裁衣之始也。
”文字学的书上如此解释。
我又大为惊动,我当时已略有训练,知道每一个中国文字背后都有一幅图画,但这“初”字背后不止一幅画,而是长长的一幅卷轴。
想来这是当年造字之人初造“初”字的时候,煞费苦心的神来之笔。
“初”无形可绘,无状可求,如何才能追踪描摹?他想起了某个女子动作,也许是母亲,也许是妻子,那样慎重地先从纺织机上把布取下来,整整齐齐的一匹布,她手握剪刀,当窗而立,屏息凝神,考虑从哪里下剪。
阳光把她微乱的鬓发渲染成一轮光圈,她用神秘而多变的眼光打量着那整匹布,仿佛在主持一项典礼。
其实她努力要决定的只不过是究竟该先做一件孩子的小衫好呢,还是先裁自己的一条裙子?而在她思来想去的当际,窗外陆陆续续流溢而过的是初春的阳光,是一批一批的风,是雏鸟拿捏不稳的初鸣,是天空中一匹复一匹不知从哪一架纺织机里卷出的浮云……那女子终于下定决心,一刀剪下去,脸上有一种近乎悲壮的决然。
“初”字,就是这样来的。
人生一世,亦如一匹辛苦织成的布,一刀剪下去,一切就都裁就了。
整个宇宙的成灭,也可视为一次女子的裁衣啊!我爱上“初”这个字,并且提醒自己每个清晨都该恢复为一个“初人”,每一刻,都要维护住那一片“初心”。
(二)初发芙蓉《颜延之传》里,颜延之曾问鲍照,自己与谢灵运各自诗的优劣,鲍照说:“谢五言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如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
”六朝人说的芙蓉便是荷花,鲍照用“初发芙蓉”比谢灵运,实在令人羡慕,其实“像荷花”不足为奇,能像“初发芙蓉”才令人神思飞驰。
灵运一生得此四字,也就够了。
后来的文学批评也爱沿用这字眼,介存斋《论词杂著》论晚唐韦庄的词便说:“端己词清艳绝伦,初日芙蓉春日柳,使人想见风度。
”中国人没有什么“诗之批评”或“词之批评”,只有“诗话”“词话”,而“词话”好到如此,其本身已凝聚饱实,且华丽如一则小令。
(三)清露晨流,新桐初引《世说新语》里有一则故事,说到王恭和王忱原是好友,后来却因政治上的芥蒂而分手。
只是每次遇见良辰美景,王恭总会想到王忱。
面对山石流泉,王忱便恢复为王忱,是一个精彩的人,是一个可以与之共享无限清机的老友。
有一次,春日绝早,王恭独自漫步到幽极胜极之处,书上记裁说:“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
”那被人爱悦、被人誉为“濯濯如春月柳”的王恭忽然怅怅然冒出一句:“王大故自濯濯。
”语气里半是生气半是爱惜,翻成白话就是:“唉,王大那家伙真没话说——实在是出众!”不知道为什么,作者在描写这段微妙的人际关系时,把周围环境也一起写进去了。
而使我读来怦然心动的也正是那段“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的附带描述。
也许不是什么惊心动魄的大景观,只是一个序幕初启的清晨,只是清晨初初映着阳光闪烁的露水,只是露水装点下的桐树初初抽了芽,遂使得人也变得纯洁灵明起来,甚至强烈地怀想那个有过嫌隙的朋友。
李清照大约也被这光景迷住了,所以她的《念奴娇》里竟把“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的句子全搬过去了。
一颗露珠,从六朝闪到北宋;一叶新桐,在安静的扉页里晶薄透亮。
我愿我的朋友也在生命中最美好的片刻想起我来。
在一切天清地廓之时,在叶嫩花初之际,在霜之始凝,夜之始静,果之初熟,茶之方馨,在船之启碇,鸟之回翼,在婴儿第一次微笑的刹那,想及我。
如果想及我的那人不是朋友,而是敌人(如果我有敌人的话),那也好——不,也许更好,嫌隙虽深,对方却仍会想及我,必然是因为我极为精彩的缘故。
当然,也因为一片初生的桐叶是那么好,好得足以让人有气度去欣赏仇敌。
(选自《张晓风散文》,有删改)(1)文章第一部分,作者对“初”字有精彩的场景描写,请概括其主体画面并分析该场景描写的作用。
(2)文中划线的两则“诗话”“词话”的引用有何作用?①“谢五言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如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
”②“端己词清艳绝伦,初日芙蓉春日柳,使人想见风度。
”(3)结合上下文,赏析文段(三)划横线的语句。
(4)文章最后两段从第三人称转入第一人称,有何用意?结合全文分条概述。
【答案】(1)概括:“初”字的背后,是一幅女子专注凝思裁布的生活场景图作用:①内容上,使抽象无形的“初”字具体生动。
用动作、神态描写,将这女子裁布场景变得生动可感。
并以“初阳”“初鸣”、流荡的风云等意象,营造出生机萌发的氛围,具有震撼人心之效。
②结构上,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对人生、宇宙的感喟思索。
(2)①两则“诗话”引用都以“初发”“初日”芙蓉来形容诗词作品,一“初”字将谢诗韦词自然清绝的风韵评得精妙,说明“初”字的魅力。
②诗文的引用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文章雅致及文化底蕴。
③增强了文章感染力,利于表达作者对中国诗词评论的赞赏。
④利于读者产生联想共鸣,引人情思。
(3)①该句运用排比,环环紧扣、引人入胜地描绘了“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的画面。
②强调这清新明澈的画面如何激发人成为怀抱初心的“纯洁灵明”之人,以宽阔的心态去享受纯粹的友情。
③传达了作者对这幅画面的动心喜爱之情。
④为下文李清照摘引这八个字入词作铺垫。
(4)①运用第一人称使文章更显亲切真实,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②第一人称便于抒发作者情感,表达作者对初生的美好事物能纯净心灵,甚至消除嫌隙的欣赏赞叹,传达出作者对人生美好情境的着迷赞许。
③作者由文中古人故事引发“我”的思考,第一人称的表达更能引发读者对自身的审视与思考。
【解析】【分析】(1)结合“那样慎重地先从纺织机上把布取下来,整整齐齐的一匹布,她手握剪刀,当窗而立,屏息凝神,考虑从哪里下剪。
阳光把她微乱的鬓发渲染成一轮光圈,她用神秘而多变的眼光打量着那整匹布,仿佛在主持一项典礼”“那女子终于下定决心,一刀剪下去,脸上有一种近乎悲壮的决然”等分析,“初”字的背后,是一幅女子专注凝思裁布的生活场景图。
结合“那样慎重”“手握剪刀”“屏息凝神”“用神秘而多变的眼光打量着那整匹布”等分析,用动作、神态描写,将这女子裁布场景变得生动可感。
结合“而在她思来想去的当际,窗外陆陆续续流溢而过的是初春的阳光,是一批一批的风,是雏鸟拿捏不稳的初鸣,是天空中一匹复一匹不知从哪一架纺织机里卷出的浮云……”等分析,以“初阳”“初鸣”、流荡的风云等意象,营造出生机萌发的氛围,具有震撼之效。
结合“整个宇宙的成灭,也可视为一次女子的裁衣啊!我爱上‘初’这个字,并且提醒自己每个清晨都该恢复为一个‘初人’,每一刻,都要维护住那一片‘初心’”分析,结构上,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对人生、宇宙的感喟思索。
(2)抓住“谢五言诗如初发芙蓉”“端己词清艳绝伦,初日芙蓉春日柳”,结合“六朝人说的芙蓉便是荷花,鲍照用‘初发芙蓉’比谢灵运……灵运一生得此四字,也就够了”“后来的文学批评也爱沿用这字眼,介存斋《论词杂著》论晚唐韦庄的词”等分析,两则“诗话”引用都以“初发”“初日”芙蓉来形容诗词作品,“初”字将谢诗韦词自然清绝的风韵评得精妙。
表达作者对中国诗词评论的赞赏等。
(3)结合前句内容“使我读来怦然心动的也正是那段‘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的附带描述”,抓住三个“只是”及“初启的清晨”“初映着阳光闪烁的露水”“桐树初抽了芽”分析,运用排比手法,环环紧扣、引人入胜地描绘了“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的画面。
结合“遂使得人也变得纯洁灵明起来,甚至强烈地怀想那个有过嫌隙的朋友”分析,强调这清新明澈的画面如何激发人成为怀抱初心的“纯洁灵明”之人,以宽阔的心态去享受纯粹的友情。
结合“李清照大约也被这光景迷住了,所以她的《念奴娇》里竟把‘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的句子全搬过去了”分析,为下文李清照摘引这八个字入词作铺垫。
(4)结合“我爱上‘初’这个字,并且提醒自己每个清晨都该恢复为一个‘初人’,每一刻,都要维护住那一片‘初心’”“六朝人说的芙蓉便是荷花,鲍照用‘初发芙蓉’比谢灵运,实在令人羡慕,其实‘像荷花’不足为奇,能像‘初发芙蓉’才令人神思飞驰”“使我读来怦然心动的也正是那段‘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的附带描述”等分析,运用第一人称使文章更显亲切真实,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表达作者对初生的美好事物能纯净心灵,甚至消除嫌隙的欣赏赞叹,传达出作者对人生美好情境的着迷赞许。
结合“我愿我的朋友也在生命中最美好的片刻想起我来”“想及我”“如果想及我的那人不是朋友,而是敌人(如果我有敌人的话),那也好”“必然是因为我极为精彩的缘故”等分析,由上文的一些古诗词及古人的事例引发“我”的思考感悟,第一人称的表达更能引发读者对自身的审视与思考。
故答案为:⑴概括:“初”字的背后,是一幅女子专注凝思裁布的生活场景图作用:①内容上,使抽象无形的“初”字具体生动。
用动作、神态描写,将这女子裁布场景变得生动可感。
并以“初阳”“初鸣”、流荡的风云等意象,营造出生机萌发的氛围,具有震撼人心之效。
②结构上,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对人生、宇宙的感喟思索。
⑵①两则“诗话”引用都以“初发”“初日”芙蓉来形容诗词作品,一“初”字将谢诗韦词自然清绝的风韵评得精妙,说明“初”字的魅力。
②诗文的引用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文章雅致及文化底蕴。
③增强了文章感染力,利于表达作者对中国诗词评论的赞赏。
④利于读者产生联想共鸣,引人情思。
⑶①该句运用排比,环环紧扣、引人入胜地描绘了“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的画面。
②强调这清新明澈的画面如何激发人成为怀抱初心的“纯洁灵明”之人,以宽阔的心态去享受纯粹的友情。
③传达了作者对这幅画面的动心喜爱之情。
④为下文李清照摘引这八个字入词作铺垫。
⑷①运用第一人称使文章更显亲切真实,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②第一人称便于抒发作者情感,表达作者对初生的美好事物能纯净心灵,甚至消除嫌隙的欣赏赞叹,传达出作者对人生美好情境的着迷赞许。
③作者由文中古人故事引发“我”的思考,第一人称的表达更能引发读者对自身的审视与思考。
【点评】⑴此题考查把握对文段进行概括并分析句段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对文段所写画面的概括要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
作用的分析要求考生从内容(写什么、表达什么)、结构(既要考虑句子在段落中的位置,更要考虑句子所在段落在全文中的位置。
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开头段,则要考虑:①点明题目;②开门见山;③总领全文;④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有波澜;⑤交代思路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