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诫子书》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合集下载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47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47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残。落:凋落。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 没有用处。
习 目 的
多不接世: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穹庐:穷困潦倒之人的陋室。复:又。
成 才
何及:怎么来得及。何:怎么。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
为 社
消 么失贡,献。最只终能凋悲落哀衰地残坐,守大着多那对穷社困会的没居有舍什,会所用
C、“学须静”也中的“学”和“静”的含义。
此句中的“学”意境不只是一种一般的学习方法,而含有修养自己
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
的意思。
D、本文句子特征?
本文多用对偶句,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句
式整齐,节奏感强,文义周密深刻。
26
课堂小结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其子诸葛瞻的,全文短短八 十六字,虽阐述的是敬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 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 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 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 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 深切。
到淡泊和宁静,才能使志向坚定、明确,最终
实现远大目标。若心不静,则陷入险躁,则不
能专心学习,不能长才干,更谈不上修养心性
了。
22
问题研究
3.作者围绕一个“静”字,告诫儿子成才 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
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0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0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5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 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 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6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 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 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 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 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 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 穷庐,将复何及!
12
好高骛远、浅尝辄止、不求甚解、 急于求成、浮躁不专,不仅不能有 好的学习结果,而且有害于品格的 培养。(反面)
13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年:年纪;时:时光;驰:疾行, 迅速逝去。 (2)意:意志;日:岁月;去:消失。 (3)遂:最终;枯落:凋落,衰残。 (4)穷庐:穷困的屋舍。 年纪随时光疾行,意志随岁月消失,最终 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只 能悲哀地坐守穷困的屋舍,那时再悔恨又
诫子书
1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 出师一表真名士,千载谁堪伯仲间?
2
作者介绍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 政治家、军事家。
3
作品介绍
《诫子书》是 诸葛亮 临终前写 给8岁儿子 诸葛瞻 的一封家书。 诫:告诫,劝勉。 子:儿1.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2.可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 3.表现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殷殷 教诲与无限期望。
7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夫:发语词,无义。 (2)之:的。 (3)行:行为操守。 (4)静:宁静专一。 (5)以: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解释为“用来”。 (6)俭:节俭。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19页)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19页)语文七年级上册

(一)古今异义
1、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轻薄无常 今义:危险 2、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义:轻薄无常 今义:危险 3、淫慢则不能励精 古义:轻薄无常 今义:危险
出自本文的成语: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宁静致远
深层探究
1、题目《诫子书》是什么意思?
文体知识
书:又称“尺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 体,多记事陈情。它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 情,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在历 史的发展中,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达到了完美的 结合。
为后人传诵。代表作《出师表》《诫子书》。
诫子书
朗读课文 注意停顿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 /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 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拓展延伸
1、由文中的一些警句你联想到了哪些名人名言?
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 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惜时: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我荒废了时间,时间便把我荒废了(莎士比亚)
立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诫子书: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勉的信。
2、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 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 的厚望。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观点)
3、如何才能修身养德呢?
“静” 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
“俭” 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 炼的关键作用。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5
问题研究
薛谭学讴,自足而归,知不足而得返。就是 “躁”的最好的例证。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讴: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这里指唱歌 ;
(2)于:向;(3)穷:尽,完;
(4)遂辞归:于是就告辞回家;辞夜长(傅玄)

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诗迟。
——颜真卿《劝学》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19
问题研究
5、“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 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 与“静”有何关系?
1
出师一表真名士,千载谁堪伯仲间?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 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
2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 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为避汉 末之乱,大约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15 岁时随叔父诸葛玄由山东迁居豫章,后辗 转至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故号卧龙先 生。西晋陈寿《三国志》有《诸葛亮传》, 并整理其诗文《诸葛亮集》传世。
4
背景简介
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对后代的教育问 题也十分重视。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还写信 给诸葛瑾:“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 为重器耳。”同时写下了流传百世的《诫子书》。他在 《诫子书》中告诫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 泊明志,宁静致远,学以广才,励精治性,珍惜光阴, 务求“接世”。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 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战死,时年37岁。 其子诸葛尚一同战死,时年16岁。《诫子书》中关于道 德、修养、教育方法的至理名言,影响着近二千年来诸 葛家后裔的持续发展和我国有志青年积极进取。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7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7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 复姓诸葛,名亮,字孔 明,号卧龙先生。三国 时期蜀汉著名的政治家、 军事家。
2
3
4
5
积累字词
夫(fú) 淡泊(dàn)(bó) 淫(yín)慢 遂(suì) 庐(lú)
6
朗读美文
诫子书
夫(fú)/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要求:200字左右 27
《傅雷家书》百分之百地体现了书中无处不
体现的浓浓的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他的孩子
都疼爱有加,但是,在疼爱的同时,也不忘对
其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
康等等全方位的教育。
18
《傅雷家书》被视为家庭教育的成功 范例,受到世人的推崇和效仿。
请同学们将《傅雷家书》和《诫子 书》作个对比,看看优秀的家庭教育 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并养成 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做个对社会有 用的人。
②太丘舍去
(消失) (离开)
25
7.日 ①意与日去
(岁月)
②吾日三省吾身 (每天)
26
课后作业
《诫子书》以父亲的身份告诫儿子读书 修身,静心养德,保国爱民,平治天下,既 有慈父的殷殷期待,更有圣贤的谆谆教诲, 感人肺腑。
假如你是诸葛亮的儿子,收到父亲的来 信后想给父亲一个回信,表达你的想法和志 向,你会怎么写呢?
放纵懈怠
轻薄浮躁 修养性情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 能修养性情。
11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迅速逝去 消失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
12
Hale Waihona Puke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凋落,衰残 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39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39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庐,将复何及!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
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悲伤 地困守在陋室里,(到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初读课文 划分层次
第一层(第1句) 开篇提出观点。
第二层(第2、3、 阐 述 “ 静 ” 与 “ 学 习 ”“ 明
4句)
志”“成才”的关系。
3. 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培养“静以修身,俭以 养德”的良好品质。(重点)
必备知识
诸葛亮(181—234),字孔 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 沂南南)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 治家、军事家。代表作有《出师 表》《诫子书》等。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文集》卷一(中华 书局2012年版)。《诫子书》是诸葛亮晚年写 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 国,躹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社稷日 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了这 封家书告诫诸葛瞻。
(诸葛亮《诫外生书》)
书信篇目
共同 劝诫 话题 对象Fra bibliotek写信目的《诫子书》
儿子 希望儿子立志成才,宁静淡
立志、
泊以修身养性,惜时勤学。
学习
希望外甥以先贤为榜样,树
《诫外生书》
外甥 立远大理想,胸怀宽广,虚
心学习,立志成才。
成语积累
淡泊明志、 俭以养德
志存高远
(一)诸葛瞻的故事
带着父亲诸葛亮的劝诫,诸葛瞻也成了 优秀卓越的人。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国邓艾 奇袭阴平,诸葛瞻率军抵抗,后退守绵竹。 邓艾派使者来诱降,许诺将上表请封诸葛瞻 为琅琊王,诸葛瞻大怒并斩杀使者,与其子 诸葛尚率军抵抗,后英勇牺牲。
●●
遂( suì )

语文第15课《诫子书》(30张PPT)

语文第15课《诫子书》(30张PPT)
A
3、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2分)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4、请概括【甲】【乙】两文教育思想的不同点。(2分)
有德行(品德)的人都是由勤俭(而)培养来的(获得的),勤俭就可以减少欲望(欲求)。
甲文侧重宁静淡泊、立志成学、珍惜时间等方面;乙文对“侈”带来的坏处进行论述。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2024课件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诸葛亮不仅是忠诚的典范,智慧的化身,同时他也是一位循循善诱的慈父。诸葛家族三代忠臣正式源于对良好家风的传承。
探讨:《诫子书》对我们现代生活,学习启示和借鉴意义。
生活上: 修身养德,培养节俭习惯,提升品德修养。内心宁静,专注自我,在快节奏生活中不迷失。珍惜时光,不虚度人生。
学习上:淡泊明志,确定目标,为学习提供动力。静心专注,排除干扰,提高学习效率。勤奋学习,增长才能,适应时代发展。
猜猜这首诗写的是谁?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文章阐述了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
《诫子书》简介
诸葛亮一生为国事操劳,无暇顾及儿子的教育。在他晚年,深感时日无多,为了劝勉儿子诸葛瞻修身立志,遂写下这封家书。此时,诸葛亮已到暮年,对人生、事业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希望通过此信将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传授给儿子。
提出论点: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证明论点
治学:(静)
修身:(躁)
( 面)
告诫儿子:
珍惜时光,有所作为
静-学 才-学非学-无才 非志-无学
淫慢-不励精 ( 面)险躁-不治性
诫子书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1张)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1张)语文七年级上册
“静”的含义: (1)不争。静为治学之基:看淡名利,顺其自然。 (2)平和。静为修身之本:心平气和,陶冶性情。 (3)宁静。静为明志之根:志存高远,惜时进取。
演绎者
录一段家书视频
传播优良家风,传承家书文化,通 过录制家书视频,一定是个不错的方 式。在参加这个活动,我们可以怎么 去录制呢?我想中央电视台《家风》 这一纪录片的宣传篇给了我们一个很 好的范例。
观看视频《一拨一抚,人生悠扬》《人生留白,风景更美》,并思考其拍摄格式?
视频格式: 先展示的场景是孩子不妥的行为
或困惑,接着长辈用充满哲理的句 子予以开导。最后出现概括主旨的 “金句”。
示范:阿文想担任好班长,又想做好学生会主席, 更想保持学习上的名列前茅。但她常常因为事情 纷繁而陷入焦灼。这时,爸爸温和对她说:恬淡 寡欲才能真正明白自己心之所向,内心平和才能 去到更广远的地方。结尾字幕出现: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II 联系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 其现实意义;
III 结合资料知人论世,深化对君子人格 的理解,接受古典作品熏陶。
朗读者
读一封家书名篇
传播优良家风,传承家书文化,诵 读家书名篇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那参加朗读者—读一封家书名篇这 个活动,要想读好,应该注意哪些 方面呢?请结合《诫子书》思考一 下?
书写者
做一把家书折扇
折扇书法作为中国书法艺术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挥毫泼墨,落笔成扇,承载中国优 秀的传统文化。但是由于扇面有限,无法 在上面过多的泼墨,因此在参加这个活动 的时候,我们最好将内容浓缩为一个字呈 现在扇面上。
观看视频,同时思考你会选择哪一个字呈现在扇面上。
小组·讨论
讨论:以《诫子书》为例,你会选择哪一个字呈现在扇面上 呢?并说明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 没有用处。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多不接世: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悲:悲哀地。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通译全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有才德的人的品行操守,是依靠宁静专一 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勤俭节约来培养品 德的。
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 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 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家信—— 《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 智者的谆谆教诲。
了解题目
《诫子书》 告诫 儿子 的一封 书信
高度概括作者一生 做人的准则,堪称教子 的千古范文。
作者简介
诸葛亮:名 亮 ,字孔明,
号卧龙先生;三国 时期蜀汉著名 的 政治家、军事家 。代表作有 《出师表》《诫子书》等。

作者:诸葛亮
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成语、俗语、歇后语、 诗句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七 擒孟获、空城计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
学:学习。 也:表判断。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广:adj.→v.) 志:立志。 成学:成就学业。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 治性。
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则:就。
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年:年纪。 与:跟随。 时:时间。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意志。 日:时间。 遂:于是,就。 成:解释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
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学习任务
识字 朗读 翻译 背诵
识字
请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夫君子之行 (fú)
淫慢则不能励精 (yín)
遂成枯落 (suì)
淡泊
(dàn)(bó)
朗读
▪1.读准字音。 √
▪2.读出节奏。 √
▪3.层次清晰。读出句号、 长句的停顿。 √
字词翻译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互文) (双重否定)
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 向,不屏除杂念和干扰就没办法达到远 大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学习必须宁静专一,而才干来源于学习。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所以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 立志就没办法成就学业/使学习有所 成就/学有所成。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之:助词,的。
行:指操守,品行。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
非:不。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志:明确志向。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 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小结
诸葛亮希望儿子诸葛瞻成为 什么样的人?
君子——有才德的人。
小结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才德的人?
学习任务
识字 √ 朗读 √ 翻译 √ 背诵
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及翻译 2.思考问题: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才德 的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 不能修养性情。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 月而丧失,于是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只能悲哀地守着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 室,到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