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厂商产品与技术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超融合行业分析报告

超融合行业分析报告

超融合行业分析报告超融合是一种新兴的云计算技术,具有前所未有的优势。

本文将对超融合行业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其定义、分类特点、产业链、发展历程、行业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环境、发展驱动因素、行业现状、行业痛点、行业发展建议、行业发展趋势前景、竞争格局、代表企业、产业链描述、SWOT分析、行业集中度进行介绍。

1. 定义超融合,又叫超融合架构,是指将计算、存储、网络、虚拟化技术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新型数据中心架构。

超融合技术的本质就是将虚拟化技术用于物理资源池化,将存储和计算卸载到虚拟化的平台上,从而实现数据和应用无缝集成。

2. 分类特点超融合技术分为软件定义超融合、硬件定义超融合、混合超融合。

软件定义超融合:以软件为核心,将虚拟化技术应用于存储、网络、计算、管理方面。

软件定义超融合的主要优势在于提供更灵活的配置和大数据处理能力。

硬件定义超融合:以硬件为核心,通过集成CPU、内存、存储设备等硬件设备,实现多功能数据中心支持。

硬件定义超融合主要是为了解决存储、网络、计算设备之间的性能隔离问题。

混合超融合:将软件定义超融合和硬件定义超融合两种技术融合在一起,旨在提供更好的性能和更高的灵活性。

混合超融合的主要优势在于提供更丰富的应用场景,适用于更多的企业业务。

3. 产业链超融合行业的产业链包括硬件供应商、软件供应商、系统集成商,以及服务提供商。

硬件供应商是超融合产品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备份等硬件设备;软件供应商为超融合产品的核心软件基础,主要提供超融合软件、虚拟化软件、操作系统软件等基础软件工具;系统集成商则是将硬件、软件组装起来形成超融合系统的关键角色;服务提供商是对超融合产品的维护和支持服务,包括咨询服务、实施服务、专业支持等方向。

4. 发展历程超融合技术的发展起源于2012年左右,主要替代企业从传统的IT架构向基于云计算的IT架构转型过程中的瓶颈和阻碍。

因此,超融合技术是一项革新性的技术创新。

超融合一体机主流厂商产品对比_v1.02_20160628

超融合一体机主流厂商产品对比_v1.02_20160628

对比项宝德VMware
企业背景提供纯软件和软硬一体化两
种解决方案,虚拟化方案注
重性能优化和简单易用,在
安全、虚拟I/O性能方面优势
比较明显
老牌领导厂商,产品高级功能
比较多,拥有较多高端客户案

超融合一体机
优势服务器厂商起家,有很深厚
的软硬件研发积累,提供超
融合一体机软硬件定制化服
务。

服务器、虚拟化软件、云管
理平台和分布式存储都是自
研产品,提供自主可控解决
方案
虚拟化软件厂商,目前虚拟化
市场的领导者,有强大的软件
研发能力和行业经验,提供超
融合一体机软件层整体解决方

PR2710
PR6000G
PR2760
EVO:RAIL
Nutanix华为
业界领先的超融合一体机创始
者主打软硬整体方案,方案一般比较全面,包括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以及云管理。

目前来看较少单独出售软件
分布式存储厂商,超融合一体机创始者,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电信设备厂商起家,有很深厚的软硬件研发积累,提供丰富的刀片机型适应不同应用场景,提供丰富的软件工具方便维护
XC730xd FuisonCube 与联想合作一体机型号
H3C说明和华为类似
UIS8000
UIS-cell
网络设备厂商起家,云平台侧重
与交换设备融合,提供更强大的
网络能力
OEM惠普服务器,提供比较稳定
的基础设施。

主流超融合厂商技术优劣对比

主流超融合厂商技术优劣对比

主流超融合厂商技术对比超融合基础架构(HCI)是继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之后的一次重大IT技术革新,其特点是通过分布式存储技术将各个计算节点(Hypervisor)的存储资源整合为一个统一的存储资源池,给虚拟化平台提供存储服务,实现计算、存储、网络、虚拟化的统一管理和资源的横向扩展,保障用户业务的高可用。

在超融合基础架构中,虚拟化是基础,而分布式存储则是超融合的技术核心。

从架构而言,HCI的分布式存储通常有两种方式来支持虚拟化,一种是以Nutanix NGFS为代表的采用控制虚拟机方式支持Hypervisor,如图一;另一种是直接在Hypervisor中集成分布式存储功能,如VSAN。

业界除了VSAN外,其它HCI全部采用控制虚拟机方案支持VMware虚拟化,而对于KVM虚拟化,各厂家采用在物理主机中实现分布式存储功能。

图一主流的超融合厂商有Nutanix(NGFS),VMware(VSAN),以及国内新兴代表力量如华为(FusionCube),H3C(OneStor),SMARTX(ZBS),深信服(aSAN),和道熵(Titlis)。

其中Nutanix的NGFS和SMARTX 的ZBS 脱胎于Google的GFS分布式文件系统;华为的FusionCube和H3C的OneStor是基于Ceph的定制化开发;而深信服的aSAN则是基于GlusterFS;VSAN在很大程度上和Ceph架构类似;而道熵的Titlis分布式存储在接口层兼容了标准Ceph接口,底层采用了磁盘阵列中常见的存储虚拟化技术。

根据对超融合产品的重要程度,我们选择了几方面的技术功能进行了相关考察:1、抗xx错误2副本或3副本机制可以保证在硬盘损坏甚至节点宕机的恶劣环境下,仍然保持高可用。

但是面对“静默错误”的情况,分布式块存储的副本机制则无能为力,腾讯云在不久前的“静默错误”风波证明了这一点,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用户的所有数据全部丢失,无法修复。

主流超融合厂商技术优劣对比

主流超融合厂商技术优劣对比

主流超融合厂商技术对比超融合基础架构(HCI)是继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之后的一次重大IT技术革新,其特点是通过分布式存储技术将各个计算节点(Hypervisor)的存储资源整合为一个统一的存储资源池,给虚拟化平台提供存储服务,实现计算、存储、网络、虚拟化的统一管理和资源的横向扩展,保障用户业务的高可用。

在超融合基础架构中,虚拟化是基础,而分布式存储则是超融合的技术核心。

从架构而言,HCI的分布式存储通常有两种方式来支持虚拟化,一种是以Nutanix NGFS为代表的采用控制虚拟机方式支持Hypervisor,如图一;另一种是直接在Hypervisor中集成分布式存储功能,如VSAN。

业界除了VSAN外,其它HCI全部采用控制虚拟机方案支持VMware虚拟化,而对于KVM虚拟化,各厂家采用在物理主机中实现分布式存储功能。

图一主流的超融合厂商有Nutanix(NGFS),VMware(VSAN),以及国内新兴代表力量如华为(FusionCube),H3C(OneStor),SMARTX(ZBS),深信服(aSAN),和道熵(Titlis)。

其中Nutanix的NGFS和SMARTX 的ZBS 脱胎于Google的GFS分布式文件系统;华为的FusionCube和H3C的OneStor是基于Ceph的定制化开发;而深信服的aSAN则是基于GlusterFS;VSAN在很大程度上和Ceph架构类似;而道熵的Titlis分布式存储在接口层兼容了标准Ceph接口,底层采用了磁盘阵列中常见的存储虚拟化技术。

根据对超融合产品的重要程度,我们选择了几方面的技术功能进行了相关考察:1、抗静默错误2副本或3副本机制可以保证在硬盘损坏甚至节点宕机的恶劣环境下,仍然保持高可用。

但是面对“静默错误”的情况,分布式块存储的副本机制则无能为力,腾讯云在不久前的“静默错误”风波证明了这一点,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用户的所有数据全部丢失,无法修复。

超融合入门级干货:超融合与传统架构特性及收益详细对比

超融合入门级干货:超融合与传统架构特性及收益详细对比

超融合入门级干货:超融合与传统架构特性及收益详细对比新IT浪潮已经到来,超融合便是诸多风口之一,在近年来成为了IT业界备受关注的话题。

当下超融合架构已成为许多厂商发力的主要方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虽然超融合的概念已经被热炒了至少两年,但市场上依旧存在着不少模糊的定义与理解,超融合与传统IT架构在性能和收益方面究竟有哪些差别?此文将详细盘点超融合与传统IT架构的差异,并通过厂商实例来进行深入对比分析。

一.超融合的核心特征是什么?Nutanix是最早推广超融合(HCI :Hyper Converge Infrastructure)概念的厂商。

Nutanix起步的核心技术是分布式存储,只是在部署架构上有了进一步创新,采用了这种融合的方式。

这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分布式存储的市场落地。

所以分布式存储是超融合1.0的核心,但市场上很多厂商在弱化最具挑战及技术难度的存储部分,单纯去调“融合”,把一些无关痛痒的内容集成起来,而这并非真正的“超融合”。

真正撬动传统IT市场的超融合1.0的特征是两点:一是,基于X86服务器架构的分布式存储;二是,分布式存储和计算虚拟化部署在同一服务器硬件内。

下面在对比中会看到,给用户带来价值的重要特性中,大概70%是来自于分布式存储,30%是超融合架构带来的好处(比如管理简化,使用成本的降低),但恰恰是这30%,让用户更愿意从传统架构切换到分布式架构上来。

二.超融合是革命性架构吗?任何称之为革命性的架构一般应具备至少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对用户的使用习惯会有巨大的改变;二是,为用户带来巨大的价值;三是,新的厂商可以撬动传统老牌厂商的市场。

以上三点,超融合产品都具备,前两点在后面分别介绍,第三个可以通过国外的Nutanix、VMware(vSAN),中国的SmartX等厂商的案例描述中看到,他们所替代的产品大量的是老牌存储厂商EMC、HDS等公司的存储产品。

即便目前Nutanix自己也在开发和推出服务器虚拟化产品,但最初的Nutanix产品核心就是超融合架构的分布式存储。

超融合架构分析和主要技术阵营

超融合架构分析和主要技术阵营

超融合架构分析和主要技术阵营超融合架构将围绕虚拟化计算的存储、网络集成到了同一个硬件盒子中,生态系统涵盖软件和硬件厂商,因其核心是软件,在这里我们集中讨论三类有代表意义的软件厂商,而并不展开讨论整个生态系统:“超融合存储”厂商,作为“超融合”架构概念的来源,Nutanix、SMARTX、Simplivity等超融合存储厂商通过其稳定、高性能、丰富的企业级数据保护特性的存储构建了核心竞争力,是目前“超融合”生态圈的核心玩家之一。

“VMware”,作为虚拟化领域的霸主,VMware为保卫VMware生态系统推出vSAN和EVO:RAIL,借助vSphere的市场份额,推广其超融合存储解决方案,是目前“超融合”生态圈的第二个大玩家。

“Openstack等开源阵营”,OpenStack厂商乘风借势,借助开源项目Ceph也推出了自己的超融合解决方案,与超融合存储厂商和VMware一起,初步形成了超融合存储市场的三类玩家。

这些厂商虽然都是超融合架构,却各有侧重和优缺点,让我们逐一对此进行分析。

超融合存储厂商引领超融合架构超融合存储厂商典型代表有Nutanix、SMARTX、Simplivity等,这些厂商将传统互联网公司的计算存储融合架构用于虚拟化环境中,支持企业构建计算存储合二为一的数据中心架构。

超融合存储厂商首先抓住的是用户数据中心虚拟化规模增大后的存储痛点问题(如性能、容量、运维、易用性问题),为虚拟化数据中心构建更快、更易扩展、更易用的存储解决方案,降低数据中心的整体拥有成本。

存储厂商推出的超融合方案有两大优点,一方面,其不绑定任何计算平台,既支持VMware,也支持OpenStack、KVM、Hyper-V、XEN SERVER等,甚至未来还会支持Docker,中立的立场十分明显,可以和多种虚拟计算平台厂商合作,有助于用户摆脱计算平台的绑定;另一方面,其存储的稳定性、性能和企业所需的数据保护特性(如异地容灾、同城双活、备份等)比另外两类玩家有很大优势,可以直接切入企业的核心业务。

超融合主要厂家竞争对比分析

超融合主要厂家竞争对比分析

Vmware 超融合领域最大的问题

底层需要vSphere 5.5以上的企业增强版
TOR交换机推荐使用L3 SW并支持组播
EVO:RAIL扩容一个Rack即扩容4个节点
vR Auto组件和HMS组件配合才能所画即所得
vR Opt Mgt需要ADV版才能支持高级功能
Edge需要HA部署,并且由Partner交付 vSAN网络需要万兆互联,并设仲裁设备
天生就是做软件的,所有在市 面上看到与其相关的硬件盒子 不是代工就是找第三方合作伙 伴联合出品的。有大量的软件
累问题,软件的主要目的还是
推动硬件的销售,实现软硬件 捆绑型解决方案
基因和技术沉淀,转型快,产
品成熟度高,优化好,并且能 够短时间内降低客户成本
(美其名曰:整体解决方案)
华丽的 分割线
(美其名曰:合作伙伴共赢)
业界领先的超融合一体机创始者
技术过分单一:只做存没有计算和网络虚拟化、没有NFV 商务优势欠缺:几乎没有原厂服务、价格也不低
总结一下
强势
弱势
弱势
强势
华丽的 分割线
总结一下我们的优势
硬件派
对比硬件,我们的优势是:
软件派
对比软件,我们的优势是:
更简单的硬件架构
HW 整体解决方案组件:Fusion Sphere
Fusion Network、Fusion Compute、Fusion Storage、Fusion Manager…
HW 超融合领域最大的问题

大二层大部分通过TRILL实现
NFV L4-7功能提供API给第三方
没有自动化业务编排和管理组件
Fusion Network功能目前只提供vSW

滨州医学院20160524-联想超融合对比

滨州医学院20160524-联想超融合对比

是 支持多种虚拟化平台微软、VmwareKVM
VSS集成、时间流快照支持
不支持
支持
提供基于Container级别的纠删码
不支持(,很多细粒度的功能华为无法提供)
支持
原生云备份、迁移不支持Βιβλιοθήκη 支持备份迁移到微软和AWS平台
不中断升级不依赖VCenter
不支持
不依赖
一键软件升级、一键硬件升级、一键虚拟 不支持 化软件升级
2015 Lenovo Inte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3
详细技术原理图
• 存储池(Storage Pool)是超融合分布式存储硬件设备(SSD和HDD)管理的集合。 • 容器(Container)是Nutanix分布式存储的一个子集,用来实现具体的存储策略和
管理。
Container
Container Storage Pool
Container
2015 Lenovo Inte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4
基于互联网基因的超融合架构,提供超预期的企业级功能
软件定义的基础架构
分布式的存储、元数据和服务+永远在线运行
企业级存储
数据保护
弹性
安全性
快照、克隆、去重、压 缩、本地化、分层、冗 余、缓存、平衡、将计 算和存储资源融合在一 起
• 主动侦测磁盘、节点、网络失效,并及时重建数据,保证数据可靠 • 通过冗余的硬件设计最大程度保证系统可用性
• 电力节省超过66% • 运维成本节省:易于安装部署,初始安装只需要20分钟,扩展集群时新节点将被
自动发现,并且无需停机时间,扩展仅需要15分钟即可完成,实现按需采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融合厂商产品与技术比较分析一、超融合基础架构市场现状超融合基础架构(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或简称“HCI”)是实现“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终极技术途径。

HCI在目前国内市场销售非常火爆,除了传统的联想、华为、H3C等硬件厂商,甚至还有深信服这类安全厂商也在做HCI产品。

其他新兴的厂商有达沃时代、大道云行、StorWind、青云HCI、SmartX等,这些厂商的市场份额虽然不大,但是每个产品却有自己不同于其他厂商的特点,可以适应多种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环境。

HCI市场能够实现快速的增长,一是随着软件定义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带动X86开放架构市场的兴起,HCI成为了IT基础设施进化的必然结果。

二是对传统架构的创新,在IT资源的分配和管理上相比传统架构更加灵活,特别是超融合系统的分布式存储架构。

HCI在数据中心中承担着计算资源池和分布式存储资源池的作用,极大地简化了数据中心的基础架构,而且通过软件定义的计算资源虚拟化和分布式存储架构实现无单点故障、无单点瓶颈、弹性扩展、性能线性增长等能力。

通过超融合架构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市场上的HCI领导者是Nutanix和VMware这些软件厂商,而不是传统的IBM和EMC之类的硬件厂商,因为硬件厂商还是想通过核心硬件产品占领市场。

但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软件和硬件厂商已经走到了一起,共同发布超融合基础架构产品。

2015年初,EMC基于VMware的超融合软件EVO:RAIL,EMC推出了VSPEX BLUE超融合系统,据说从打开电源到配置好虚拟机只需要不到15分钟的时间。

2016年,EMC又推出的VxRail,是VSPEX BLUE的升级替代版,VxRail是VMware与EMC独家合作的产品。

2016年,联想与Nutanix建立了全球合作协议,联想设计了计算和存储融合的超融合解决方案,正式发布了基于联想X86服务器并搭载Nutanix软件的HX系列全新超融合产品家族。

VxRail和联想HX都可以在单一系统中实现虚拟化、计算、存储、数据保护、数据服务的紧密集成,可提供单点支持的能力。

企业可以从部署几个虚拟机这样的小规模开始,然后以可预测的、边成长边付费的方式,简便且无中断地扩展到数千个虚拟机。

借助HIC,客户能以极其简单、优化、灵活的方式构建现代化的数据中心和混合云。

二、超融合基础架构产品分析基于超融合架构的发展潜力,投入这领域的厂商也日渐增加,最早进入这一领域的是Nutanix,在2011年8月发布第一款产品。

在他之后有SimpliVity、Scale Computing、Pivot3等厂商之后,后来VMware 也加入了这个领域。

但是这些后来的厂商直到2013~2014年才推出首款产品。

至于国内市场就要更晚一些,基本都是2014年后才逐渐推出自有产品。

目前国内市场主流的HCI产品主要有Nutanix(与联想合作推出HX系列产品)、VMware(与EMC合作推出VxRail)、华为(FusionCube一体机和FusionStorage分布式存储软件)、SMARTX(ZBS分布式存储软件和Halo硬件)、大道运行(SSAN分布式存储软件和FlexCube硬件)。

HCI基础架构产品主要分为两种销售模式:第一种:纯软件方案,例如Nutanix和VMware的EVO: RAIL,支持安装到X86架构的服务器上,只需要购买软件许可授权即可,使用方便灵活。

第二种,软硬结合,例如Nutanix软件+联想X86服务器就变成了联想HX超融合一体机,VMware的EVO: RAIL+EMC(DELL)的X86服务器就变成了VxRail超融合一体机。

购买硬件的好处是使用方便,开箱即用,稳定性也比自己组装的要好,安全可靠有保障。

至于二者怎么选择?建议技术型企业选择软件方案,使用灵活又可以降低成本。

如果想省事,就直接购买硬件产品,部署又快又方便。

下面我们就以这五个常见的公司产品进行分析,软件和硬件版本都有。

2.1 Nutanix(联想HX)联想HX系列采用Nutanix软件,旨在将计算、存储和虚拟化资源带入单一的企业级一体机。

该系统设计可以快速扩展满足从中小企业大大型企业IT部门的需求。

联想在推出的HX系列共有3个型号。

HX7500面向高性能工作负载,例如微软Exchange、微软SharePoint以及微软SQL Server这样的数据库,采用高端处理器,4个SSD和20个2.5英寸HDD。

HX5500面向存储密集型工作负载例如文件服务器,Splunk和数据中心备份最多可达到38TB容量。

HX3500面向计算密集型环境,混合采用2个SSD和6个2.5英寸HDD。

2.1.1 产品形态三款产品全都是2U 机箱服务器,服务器硬件是由X3550和X3650提供。

2.1.2 群集规模Nutanix是透过群集节点间的写入I/O复制来提供基本数据保护,所以要求最小群集规模是3个节点,每次扩充以1个节点为单位,最大群集规模没有限制。

2.1.3 虚拟化层支持支持包括VMware vSphere、MicroSoft Hyper-v和KVM;透过NFS、SMB3 与iSCSI协议,可以将群集储存区空间挂载给这三种Hypervisor 使用。

2.1.4 存储架构Nutanix透过在每台节点上运行的虚拟化控制器,来将所有节点的储存空间构筑为一个群集,虚拟化控制器本体是在Hypervisor上运行的一台VM。

Nutanix提供的分布式文件系统(NDFS)可以将一组集群内的节点组成一个统一的分布式存储平台。

Nutanix没有使用传统的RAID,Nutanix会将数据复制2份并分散到2个节点上存放,最大可设为将数据复制3份。

NDFS对于x86虚拟化平台软件而言就是一个集中的共享式存储,与任何其他集中式存储阵列一样工作,且提供更为简单便捷的存储管理,无需像传统集中存储那样再配置LUN、卷、或者Raid组。

Nutanix分布式存储架构和功能Nutanix分布式存储架构不仅同样提供传统存储的能力外,还提供更多的能力。

针对于虚拟化方面提供快照、克隆等机制,数据层实现本地优先访问、存储分层等性能机制,对数据进行压缩和去重提高存储可用容量,借助两份以上冗余数据提供存储的可靠性,增加或减少节点数据分布会自动平台,当节点宕机或磁盘损坏后具备数据自恢复能力等。

2.1.5 系统软件Nutanix通过简单、方便的管理界面,实现对数据中心基础架构层的计算、存储、虚拟化等资源进行统一的监控、管理和运维。

超融合基础架构形成的计算资源池和存储资源池直接可以被云计算平台进行调配,服务于OpenStack、Cloud Foundry、Docker、Hadoop等IAAS、PAAS平台,对上层的互联网及物联网业务等进行支撑。

Nutanix透过专属的Prism控制台来管理群集与Hypervisor,又分为管理单一群集用的Prism Element与管理多丛集环境用的Prism Central 两种版本。

不过他们没有搭配VMware vCenter或Web Client 的Plug-in管理接口。

2.2 VMware EVO:RAIL(EMC VxRail)EMC的VxRail是一款专门针对VMware环境设计的集成的超融合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VxRail一体机将EMC的数据服务与VMware超融合软件内的系统管理功能--包括VMware vSphere、vCenter Server 以及VMware Virtual SAN--结合到一个产品家族中,提供单点支持。

VxRail一体机有混合存储或者全闪存版本,加载了集成的EMC任务关键型数据服务,包括复制、备份和云分层,不收取额外费用。

EMC 还强调了VxRail与其他EMC解决方案之间的易于集成性,包括EMC RecoverPoint for Virtual Machines、Virtual SAN主动扩展集群和vSphere Data Protection。

当然,我们也可以不选择EMC的VxRail,而直接购买VMware EVO:RAIL,部署到我们自己的X86平台上,这里以EMC的VxRail为例进行说明。

2.2.1 产品形态VxRAIL超融合系统4节点2U硬件设备。

按硬盘的配置可以分为混合存储节点VxRail 60/120/160/200和全闪存存储节点VxRail 120F/160F/200F/240F/280F。

2.2.2 群集规模VMware EVO:RAIL是透过群集节点间的写入I/O复制来提供数据保护,最小群集是一个4节点单元,每次扩充是以1节点单元为单位扩充,最大群集规模则是最大到16个,应用设备共64节点。

2.2.3 虚拟化层支持VMware EVO:RAIL肯定是只支持自家的vSphere,并且是透过NFS协议将储存空间提供给Hypervisor。

2.2.4 存储架构VMware EVO:RAIL是由VMware VSAN来提供储存空间,VSAN是vSphere核心的一个功能,架构要比其他产品简洁。

VSAN是一种以vSphere内核为基础进行开发、可扩展的分布式存储架构。

VSAN通过在vSphere集群主机当中安装闪存和硬盘来构建VSAN存储层。

这些设备由VSAN进行控制和管理,VSAN形成一个供vSphere集群使用的统一共享存储层。

VSAN会内置在vSphere内核中以减少延迟,它会在每台主机中使用读/写SSD缓存,并在群集内实现智能数据放置。

VSAN类似于以太网里面的VLAN,每个VSAN都有自己的fabric service。

同一VSAN的设备可以互相通信,不同VSAN不能互相通信。

每个交换机最多可以支持256个VSAN。

VSAN 1是默认VSAN,VSAN 4094是隔离VSAN ,用户可用的VSAN id是2到4093。

- 所有交换机端口默认在VSAN 1;当有端口从用户自定义VSAN删除后,该端口会自动分配到VSAN 4094,VSAN 4094的设备都是关闭(disabled)的。

VSAN没有使用传统的RAID,VSAN可让用户自行设定失效容许数量(Number of Failures to Tolerate)属性,来决定个别VM能容许多少台vShpere主机或磁盘失效,VSAN会依照这个设定,将VM每笔写入I/O复制不同的数量分散存放。

根据vSAN 版本的不同,支持的功能也不相同,详见下图,主要分为标准版,高级版和企业版:2.2.5 系统软件管理方式有两种,如果只使用VMware EVO:RAIL软件,可以通过EVO:RAIL引擎的网页式控制台进行基本管理,也可透Web Client接口来管理底层的VSAN等组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