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急救-固定技术操作规程 -
创伤急救-固定技术操作规程

创伤急救-固定技术操作规程创伤急救—固定技术操作规程【评估】1、评估环境是否安全,伤员复苏、⽌⾎及包扎是否有效、是否存在休克等情况。
2、评估伤员伤情、确认固定⽅法,正确选择固定⽤物,避免神经、⾎管、⾻骼及软组织的再损伤,便于伤员的搬运。
3、了解伤员⼼⾥状况,做好伤员隐私保护。
【准备】护⼠:具有争分夺秒的急救意识,具备组织急救和指导伤员⾃救、互救能⼒。
物品:1、制式材料:各型号夹板、三⾓⼱宽带和窄带数条、衬垫、绷带、颈托、腰部固定带等。
2、就便材料:布条、⽑⼱、⾬伞、⽊棍、⽊板、纸板等。
环境:安全。
体位:根据⾻折固定部位选择适宜体位【⽅法】1、锁⾻⾻折固定技术操作流程:确认损伤部位给予有效⽌⾎、包扎处理→取适宜体位→垫衬垫于两腋前上⽅→将三⾓⼱折叠成窄带状→两端分别绕两肩呈“8”字形固定(将窄带⼀端由肩部绕过腋下,另⼀端由腋下绕过肩部)→拉紧三⾓⼱的两端于背部打结→打结处加垫衬垫→尽量使两肩后张以达到锁⾻固定效果→松紧适度→观察记录⾎液循环→尽量避免不必要搬动。
2、上臂闭合性⾻折固定技术操作流程:确认损伤部位给予有效⽌⾎、包扎处理→取适宜体位→在将要放置夹板部位垫衬垫(环绕上臂)→选择适宜长短不⼀的夹板两块(长夹板长度:超过肩关节与肘关节距离;短夹板长度:不超过肩关节与肘关节距离)或夹板⼀块→将长夹板置于上臂后外侧→将短夹板置于上臂前内侧(⼀块夹板时置于外侧)→取绷带或带状物在上臂⾻折部位上、下两端进⾏打结固定→再在适宜位置加⼀条固定带,使夹板固定牢靠→将肘关节屈曲90°→⽤三⾓⼱将上肢悬吊固定于胸前→(若⽆夹板,也可⽤两块三⾓⼱或绷带,⼀块将上臂呈90°悬吊于胸前→另⼀块叠成宽带状→将伤肢上臂与胸部固定在⼀起→松紧适宜→观察记录⾎液循环→尽量避免不必要搬动。
3、⼤腿⾻折固定技术操作流程:确认损伤部位给予有效⽌⾎、包扎处理→取适宜体位→⽤长、短两块夹板分别置于⼤腿的外侧和内侧(长夹板的长度⾃腋下⾄脚跟,短夹板的长度⾃⼤腿根部⾄脚跟)→在⾻隆突处、关节处和空隙处加衬垫→固定带分别置于在⾻折上下端、腋下或腰部及关节上下处→再由远⼼端向近⼼端将固定带分别打结固定(⾜踝⽤“8”字形固定,脚与⼩腿部呈直⾓功能位)→若⽆夹板,也可将伤员两下肢并紧→中间加衬垫→将健侧肢体与伤肢分段固定在⼀起→固定带松紧适宜→观察并记录伤肢⾎液循环情况→尽量避免不必要搬动。
外伤患者转运技术及操作规程(标准版)

外伤患者转运技术及操作规程外伤患者转运技术是指在事故现场简单救治护后,常需要借助救护者和一定的工具将伤员转发移到更合适的场所进行救治。
常用方法有徒手搬运法和器械手搬运法。
【操作评估】1. 评估患者分类转运(1)紧急护送:呼吸循环不稳定随时有生命危险者,为”紧急护送“的伤员,需由医护人员专人护送,立即转至最近的有救治条件的救护机构紧急救治。
一时未能恢复呼吸心搏者,应在有平卧条件的救护车上,一边不间断进行基础生命支持,一边护送。
(2)优先护送:生命体征平稳但有较重伤势者,为“优先护送”的重伤员,在有充裕运输工具时,分送至多家医院,避免过多伤员集中于一处医疗机构。
(3)暂缓护送:一般以绿牌标志的轻伤员为“暂缓护送”的伤员,待事件平静后组织分送,或由伤员互相协助,自行乘普通工具分散就医。
(4)不宜转运:①已死亡或判断为无救治希望者,暂不予处置和护送。
②呼吸心搏停止或即将停止者,暂不护送,现场即刻进行心肺复苏等基础生命支持,待呼吸心搏恢复、静脉通道建立后由专人护送。
2. 了解患者有无家属、亲人陪伴,有无协助转运能力。
【实施步骤】1. 徒手搬运(1)搀扶:由一位或两位救护人员托在伤病员的腋下,也可由伤员一手搭在救护人员肩上,救护人员用一手拉住,另一手扶住伤病员的腰部,然后与伤病员一起缓慢移动。
搀扶法适用于病情较轻、能够站立行走的伤病员。
(2)背驮:救护人员先蹲下,然后将伤前病员上肢拉到自己胸前,使伤病员前胸紧贴自己后背,再用双手托住病员的大腿中部,使其大腿向前弯曲,救护人员站立后上身略向前倾斜行走。
呼吸困难的伤病员,如患有心脏病、哮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以及胸部创伤者不宜用此法。
(3)双人搭椅:两个救护人员站立于伤病员两侧,然后两人弯腰,各一手伸入伤病员大腿下方相互十字交叉紧握,另一手彼此交替支持伤病员背部,或者救护人员右手紧握自己的左手手腕,左手紧握另一救护人员的右手手腕,形成口字形搬运。
此法要点是两人的手必须握紧,移动时必须协调一致,且伤病员的双臂必须搭在两个救护人员的肩上。
创伤急救-包扎技术操作流程图

创伤急救—包扎技术操作规程【评估】1、评估环境是否安全,伤员复、止血是否有效等情况。
2、评估需要包扎伤口的部位及伤情(割伤、淤伤、刺伤、枪伤、挫裂伤等),确定是否清创及包扎方法,正确选择用物。
3、了解伤员心理状况。
【准备】护士:具有争分夺秒的急救意识,具备组织急救和指导伤员自救、互救能力。
物品:1、制式材料:无菌敷料(棉垫、纱布)、无菌容器、绷带、三角巾、胶带,伤情记录卡等。
2、就便材料:纱巾、围巾、布条、毛巾、手绢、碗等。
环境:安全、相对清洁体位:根据伤情选适宜体位。
【方法】一、三角巾包扎技术1、平结(也称外科结和方结)打结技术将三角巾展开→左右手分别持两底角→右手持右侧底角向左手持底角环绕打结→再用左手持左侧底角向右手持底角环绕打结→打结完成。
解开时将任意一角延U 型结口一侧拉直,即可迅速解开。
2、头顶部包扎技术操作流程:适用于头顶部外伤。
取适宜体位→摘取伤员眼睛等饰物→伤口处覆盖无菌敷料→三角巾底边反折→正中置于伤员前额处→顶角经头顶垂于枕后→将两底角经耳上向后扎紧→压住顶角→在枕部交叉→ 经耳上绕到前额打结固定(避开伤口和骨隆突出处)→ 将顶角向上反折嵌入底边→松紧度适宜→观察并记录。
3、风帽式包扎技术操作流程:适用于头部多发伤。
分别将三角巾顶角、底边中点打结待用→ 取适宜体位→ 伤口处覆盖无菌敷料→将顶角结置于额前→底边结置于枕后→ 将两底边拉紧并向外反折→交叉包绕下颌部后绕至枕后→ 在预先做成底边结上打结→松紧度适宜→观察并记录。
4、展开式三角巾包扎技术操作流程:适用于胸背部受伤及肩部等受伤。
取适宜体位→ 伤口处覆盖无菌敷料(发生气胸伤员应先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 将加带三角巾顶角越过伤侧肩部,垂在背部→三角巾底边中央正位于伤部下侧→底边两端围绕躯干在背后打结→顶角上的小带将顶角于底边连接打结→ 松紧度适宜→打结处垫衬垫→观察并记录。
5、单肩燕尾巾包扎技术操作流程:适用于肩部受伤。
外伤紧急救护操作步骤

外伤紧急救护操作步骤外伤是指由外部力量引起的身体损害,这种损害可能导致出血、骨折、烧伤等紧急情况。
在遇到外伤紧急情况时,正确的急救操作步骤可以有效减轻伤害并救治伤者。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外伤紧急救护操作步骤。
步骤一:保护现场在进行紧急救护之前,必须首先确保自己和伤者的安全。
如果在交通事故等外伤发生地点,应立即远离交通流量区域,确保自己和伤者不再继续受到伤害。
此外,需要确保没有进一步的危险因素,例如断裂的电线、火源等。
步骤二:评估意识和呼吸紧急救护的第二个步骤是评估伤者的意识和呼吸情况。
意识状态可以通过对伤者说话、摇动他们以及观察他们是否有正常反应来判断。
同时,需要观察伤者是否有正常的呼吸。
如果伤者没有意识或呼吸困难,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步骤三:止血外伤常伴随着出血情况,因此及时止血是紧急救护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进行止血:1.直接压迫:用干净的纱布、绷带或衣物直接压迫伤口,以减少或停止出血。
2.抬高伤肢:对于四肢出血较多的情况,将伤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减小出血压力。
3.使用止血带:采用止血带只在致命性出血无法控制时使用,须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正确使用。
步骤四:固定骨折在外伤中,骨折是常见的情况之一。
对于骨折伤者,应采取适当措施固定骨折部位,以减少疼痛并防止进一步损伤。
一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骨折固定:1.切勿移动:伤者在转移到专业医护人员前切勿随意移动,以防骨折末端出现更多的移位。
2.固定骨折部位:使用夹板、绷带或布料等可用材料固定骨折部位,尽量保持骨折处的安静。
步骤五:保持伤者体温外伤伤者往往伴随着体温下降的情况,因此在紧急救护过程中要尽量保持伤者的体温。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保持伤者体温:1.使用保温毯:用保温毯包裹伤者,以防止体温过快散失。
2.躺平:将伤者放置在水平的地面上,避免长时间的体位改变。
步骤六:寻求专业医护人员的帮助以上操作步骤为紧急救护的基本措施,但仅限于紧急情况下的初期救护。
创伤急救-包扎技术操作规程

创伤急救—包扎技术操作规程【评估】1、评估环境是否安全,伤员复苏、止血是否有效等情况。
2、评估需要包扎伤口的部位及伤情(割伤、瘀伤、刺伤、枪伤、挫裂伤等),确定是否清创及包扎方法,正确选择用物。
3、了解伤员心理状况。
【准备】护士:具有争分夺秒的急救意识,具备组织急救和指导伤员自救、互救能力。
物品:1、制式材料:无菌敷料(棉垫、纱布)、无菌容器、绷带、三角巾、胶带,伤情记录卡等。
2、就便材料:纱巾、围巾、布条、毛巾、手绢、碗等。
环境:安全。
体位:根据伤情选择适宜体位。
【方法】一、三角巾包扎技术1、平结(也称外科结或方结)打结技术将三角巾展开→左右手分别持两底角→右手持右侧底角向左手持底角环绕打结→再用左手持左侧底角向右手持底角环绕打结→打结完成。
解开时将任意一角延U型结口一侧拉直,即可迅速解开。
2、头顶部包扎技术操作流程:适用于头顶部外伤。
取适宜体位→摘去伤员眼镜等饰物→伤口处覆盖无菌敷料→三角巾底边反折→正中置于伤员前额处→顶角经头顶垂于枕后→将两底角经耳上向后扎紧→压住顶角→在枕部交叉→经耳上绕到前额打结固定(避开伤口和骨隆突处)→将顶角向上反折嵌入底边内→松紧度适宜→观察并记录。
3、风帽式包扎技术操作流程:适用于头部多发伤。
分别将三角巾顶角、底边中点打结待用→取适宜体位→伤口处覆盖无菌敷料→将顶角结置于额前→底边结置于枕后→将两边拉紧并向外反折→交叉包绕下颌部后绕至枕后→在预先做成的底边结上打结→松紧度适宜→观察并记录。
4、展开式三角巾包扎技术操作流程:适用于胸背部受伤及肩部等受伤。
取适宜体位→伤口处覆盖无菌敷料(发生气胸伤员应先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将加带三角巾顶角越过伤侧肩部,垂在背部→三角巾底边中央正位于伤口下侧→底边两端围绕躯干在背后打结→顶角上的小带将顶角与底边·连接打结→松紧度适宜→打结处垫衬垫→观察并记录。
5、单肩燕尾巾包扎技术操作流程:适用于肩部受伤取适宜体位→将三角巾折成燕尾巾→伤口处覆盖无菌敷料→夹角朝上置于伤侧肩部→燕尾底边包绕上臂上部打结→两角(向后的一角大于向前的角并压住前角)分别经胸部和背部拉向对侧腋前打结→松紧度适宜→打结处垫衬垫→观察并记录。
【全文】院前急救规范和流程

死亡 重伤员 轻伤员
登记\处理 现场急救 病人转运
救治调度 指挥
(卫生行政)
现场资 源支持
转运车辆调度 急救医护人员 急救药品设施 隔离防护设施
急救中心 医院,急救中心 医院,FDA CDC,FDA
院内救 治管理
定点医院 病床腾退 医护人员 救治资源
人员调度 人员培训
途中监护
3、特重大灾难紧急医疗救援活动
分检方法
● 如何做到快速有效分检?采用SOAP公式检查 S(subiective,主诉):简单的问诊,收集资料 O(objective,客观资料):观察面色、伤口、神志、特殊气味等 A(assess,评估):系统运用ABCBS快速评估法 P(plan,计划或优先分类处理):是组织抢救或进行有序安全的转运
数量
2 1 1 10# 10# 2
院前急救原则
● 1.立即脱离险区现场,并快速评估 ● 2.生命第一。保留肢体、防止感染,避免和减少伤残依次放在第二、三、四位。 ● 3.争分夺秒,就地取材 ● 4.分类检送,迅速安全转运 ● 5.加强途中监护和记录
检伤分类
危重患者 红色 病伤严重,危急生命 重症患者 黄色 严重,无危急生命 轻症患者 绿色 受伤较轻,能自由行走者 死 亡 黑色 死亡或濒死状态
● 4.救护车辆到达医院,驾驶员应向120指挥中心发送“到达医院”信息,并迅速将患者 从车内转送院内。
● 5.将担架等物品放置车内并整理、保洁车辆,在返回途中向120指挥中心发送“途中待 命”,到站后发送“站内待命”的信息。
● 6.在出诊途中,如遇堵车及意外情况发生不能及时到达急救现场的,要及时向120指挥 中心报告,并随时保持联系。
各1
外伤包(配置:三角巾、普通绷带、弹力绷带、无菌纱布、棉垫、 动静脉止血带)
《创伤与急救》实验(训) 指导

《创伤与急救》实验(训)指导广东警官学院实验教学管理中心 2008一、实验(训)课程概述: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挽救生命要争分夺秒。
创伤与急救是指警察在执行公务时,对案件现场中的危重伤、病员采取的紧急救护措施,其目的是挽救生命,缓解症状,减少残疾。
它是院前救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伤与急救目前在我国公民中已经逐渐受到重视,但我国在院前救治领域的成功率远远低于国外。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反映了一个国家公民的基本素质。
创伤与急救是一门以实际操作为主的实践性教学课程。
通过学习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创伤急救四项技术的操作要点,理解创伤现场救助基本技术的原理,识别出血、创伤,骨折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表现,学会处置警务现场常见的锐器损伤、钝器损伤和枪弹伤。
同时掌握心肺复苏术的基本理论,操作规程,树立院前紧急救治的观念,提高院前救治的存活率。
教学内容的重点是创伤急救的四项技术,心肺复苏术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
教学重点在于创伤与急救的四项技术,心肺复苏术。
难点在于掌握常用的血管体表标志,判断实施急救的症状于体征。
二、实验项目1.实验项目名称:实验1:止血术、包扎术实验2:固定术、搬运术实验3、4:心肺复苏术(1)(2)三、实验报告:实验一止血术与包扎术一、实验目的通过该项实验,使学生了解创伤与急救的概念、任务和意义; 树立院前救治的观念。
熟悉理解创伤与急救基本技术的原理,掌握创伤与急救的止血和包扎技术的操作要点。
二、实验内容(一)常用止血术(二)常用包扎术三、实验器材(一)弹性绷带、敷料、三角巾、水果刀、螺丝刀等(二)报纸、杂志、保鲜膜、保鲜袋、纸巾等四、实验方式(一)示教(二)教师指导下,2人一组练习止血术和包扎术五、实验方法(一)示教压迫止血法,指压法、间接止血法、加垫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二)示教绷带包扎法和三角巾包扎法(三)教师指导下,2人一组练习止血术和包扎术实验二固定术和搬运术一、实验目的通过该项实验,使学生了解骨折的概念;搬运术的重要意义。
创伤急救技术培训

培训标准与规范
普及与推广
面对地域、经济等差异,如何将创伤 急救技术培训普及到更广泛的人群仍 是一个挑战。
制定更加统一、规范的创伤急救技术 培训标准,确保培训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在实施急救的同时,应尽快寻求 专业医疗人员的帮助。
创伤的预防措施
提高安全意识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预防意外创伤的发生。
规范操作流程
在工作中,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创伤。
配备防护装备
根据工作需要,配备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安全帽、护目镜、手套等。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创伤。
03
常见创伤的救处理
头部创伤的急救处理
总结词
头部创伤是常见的严重创伤之一,需要立即 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止血
头部创伤可能导致出血,应立即采取压迫止 血或止血带止血等措施,并尽快就医。
保持呼吸道通畅
头部创伤可能导致呕吐、昏迷等症状,应立 即清除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观察意识状态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如出现昏迷、嗜睡 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胸腹部创伤的急救处理
总结词
胸腹部创伤可能危及生命,需要立即 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检查呼吸和循环
观察患者呼吸和循环情况,如出现呼 吸急促、脉搏细速等症状,应及时就 医。
止血
胸腹部创伤可能导致出血,应立即采 取压迫止血或止血带止血等措施,并 尽快就医。
避免剧烈运动
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胸腹部创伤加重, 应保持安静并尽快就医。
脊柱创伤的急救处理
总结词
脊柱创伤可能导致瘫痪等严重后果,需要采 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固定后避免不必要的搬动,不可强制伤员进行各种活动。
【理论提问】
一、骨折夹板固定的注意事项?
答:1、夹板固定时,其长度与宽度要与骨折的肢体相适应,下肢骨折夹板长度必须超过骨 折上、下两个关节。 2、夹板不可直接与皮肤接触,其间要加衬垫,尤其在夹板两端、骨隆突处和悬空部位应加 厚垫,以防局部组织受压或固定不稳。
3、固定应松紧适度,牢固可靠,但不影响血液循环。肢体骨折固定时,一定要将指(趾) 端露出,以便随时观察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如发现指(趾)端苍白、发冷、麻木、疼痛、水 肿或青紫,说明血液循环不良,应松开重新固定。
2、上臂闭合性骨折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确认损伤部位给予有效止血、包扎处理→取适宜体位→在将要放置夹板部位垫衬垫(环 绕上臂)→选择适宜长短不一的夹板两块(长夹板长度:超过肩关节与肘关节距离:短夹板 长度:不超过肩关节与肘关节距离)或夹板一块→将长夹板置于上臂后外侧→短夹板置于上 臂前内侧(一块夹板时置于外侧)→取绷带或带状物在上臂骨折部位上、下两端进行打结固 定→再在适宜位置加一条固定带,使夹板固定牢靠→将肘关节屈曲90°→用三角巾将上肢悬 吊固定于胸前→(若无夹板,也可用两块三角巾或绷带,一块将上臂呈90°悬吊于胸前→另 一块叠放宽带状→将伤肢上臂与胸部固定在一起→松紧适度→观察记录血液循环→尽量避免 不必要搬动。
终末 质量 标准 20分
合计
100 实得分
【评价】
1、评估伤情及损失部位给予了有效止血及包扎处理。
2、选择固定用物符合要求,夹板放置正确,固定带松紧适宜和稳固。
3、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观察固定肢端血循环并记录。
4、了解伤员心理状况,注意保护伤员隐私并给予相应处理。
【注意事项】
1、如有伤口和出血,应先止血和包扎,再行骨折固定。若伤员休克,应先行看休克处理。
创伤急救—固定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项目
技术操作要求
分 值
扣分及原因
实际得 分
评估环境是否安全,伤员复苏、止血及包扎是否有效、是否存 在休克等情况
评估伤员伤情,确认固定方法,正确选择固定用物
准备 了解伤员心理状况,做好伤员隐私保护 质量 标准 护士:具有争分夺秒的急救意识,具备组织急救和指导伤员自 20分 救、互救能力。
4、颈、腰椎损伤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确认环境安全可进行施救→呼叫伤员→确认伤情(伤员诉颈、腰部疼痛)→呼叫助手→准备 用物(颈托、腰部固定带)→运用五拳法(头锁,胸锁,肩锁,改良肩锁,胸背锁)按步骤 分别稳定及固定伤员头颈部→首先术者用“头锁”法,稳定及固定伤员头颈部→助手检查伤 员伤情(检查部位:头顶、额部、眼眶、鼻梁部、下颌部、颈部、肩部、胸部、腹部、背部 、双上肢、骨盆、双下肢等)→助手报告伤情(颈部及腰椎疑似损伤)→助手用“胸锁” 法,稳定伤员头及颈椎→术者测量伤员颈部长度并选择颈托)谨慎放入颈托(先放颈后再放 颈前,保证位置居中,松紧适中)并固定然后助手检查并确定腰椎疼痛位置选择合适腰部固 定带谨慎放入腰部并固定→助手报告腰椎固定完毕→移动伤员时,注意动作统一协调→助手 用“胸锁”法,术者用“改良肩锁”法,稳定伤员头颈部、其他助手稳定伤员腰部及下肢, 准备侧翻→统一侧翻(要求必须平稳,防止颈部转动和脊柱弯曲)→平移伤员时,助手用“ 胸锁”法、术者用“改良肩锁”法稳定伤员头颈部、其他助手稳定伤员腰部及下肢→同时将 伤员平移搬搬运器械上→固定伤员时,助手使用“胸锁”法稳定伤员头颈部→术者使用头部 固定器,固定伤员头部→胸部固定带交叉固定胸部→髋部、膝部固定带横行固定→踝关节固 定带绕足底“8”字形固定→搬运。
2、在处理开放性骨折时,刺出的骨折断端在未经清创时不可还纳口内,以防止感染。
3、夹板固定时,其长度与宽度要与骨折的肢体相适应,下肢骨折夹板长度必须超过骨折上 、下两个关节,即“超关节固定”原则,固定时除骨折部位上、下两端外,还要固定上、下 两关节。
4、夹板不可直接与皮肤接触,其间要加衬垫,尤其在夹板两端、骨隆突处和悬空部位应加 厚垫,以防局部组织受压或固定不稳。
3、大腿骨折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确认损伤部位给予有效止血、包扎处理→取适宜体位→用长、短两块夹板分别置于大腿的外 侧和内侧(长夹板的长度自腋下至足跟,短夹板的长度自大腿根部至足跟)→在骨隆突处、 关节处和空隙处加衬垫→固定带分别放置于在骨折上下端、腋下或腰部及关节上下处→再由 远心端向近心端将固定带分别打结固定(足踝部用“8”字形固定,脚与小腿呈直角功能 位)→若无夹板,也可将伤员两下肢并紧→中间加衬垫→将健侧肢体与伤肢分段固定在一起 →固定带松紧适度→观察并记录伤肢血液循环情况→尽量避免不必要搬动。
物品:1、制式材料:各型号夹板、三角巾宽带和宽带数条、衬垫、绷带、颈托、腰部固定 带等。
2、就便材料、布条、毛巾、雨伞、木棍、木板、纸板等。
环境:安全。
体位:根据骨折固定部位选择适宜体位。 【方法】 1、锁骨骨折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确认损伤部位给予有效止血、包扎处理→取适宜体位→衬垫垫于两腋下前上方→将三角巾折 叠成窄带状→两端分别绕两肩呈“8”字形固定(将窄带一端由肩部绕过腋下,另一端由腋 下绕过肩部)→拉紧三角巾的两端于背部打结→打结处加垫衬垫→尽量使两肩后张以达到锁 骨固定效果→松紧适度→观察记录血液循环→尽量避免不必要搬动。
物品:准备齐全、放置合理。
环境:安全,脊柱损伤伤员至于平底
体位:根据伤员部位不同给予相应体位
确认损伤部位给予有效止血、包扎处理
取适宜体位,脊柱损伤伤员平卧
选择及放置夹板,颈托、腰部固定带正确
放置夹板伤肢骨隆突处、关节处、空隙处等部位垫衬垫
操作 先于骨折上下端打结固定 流程 再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打结固定 质量 标准 足部用“8”字行固定,功能位放置伤肢 60分 用三角巾手法正确、颈部固定时固定手法正确
【评估】
创伤急救—固定技术操作规程
1、评估环境是否安全,伤员复苏、止血及包扎是否有效、是否存在休克等情况。
2、评估伤员伤情,确认固定方法,正确选择固定用物,避免神经、血管、骨骼及软组织的 再损伤,便于伤员的搬运。
3、了解伤员心理状况,做好伤员隐私保护。
【准备】
护士:具有争分夺秒的急救意识,具备组织急救和指导伤员自救、互救能力。
二、什么是“超关节固定”原则?
答:固定时除骨折部位上、下两端外,还要固定上、下两关节。
【参考文献】
1、周秀华等《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张波等《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3、《第三届世界灾难护理大会》资料摘录。 4、《急诊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5、《创伤学》人民卫生பைடு நூலகம்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