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景观设计
道路景观 设计标准

道路景观设计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道路景观设计逐渐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路不仅仅是交通工具的通行路径,更是城市的面向和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
通过合理设计道路景观,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增加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道路景观设计标准的制定至关重要。
一、道路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1. 以人为本:道路景观设计应当以人的需求和感受为出发点,创造舒适、美观、安全的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2. 融合自然:充分利用周边自然资源,打造绿色、生态的道路景观,使人们在城市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
3. 突出地域特色:根据当地的文化、历史和地域特点,设计独具特色的道路景观,展现城市的个性和魅力。
1. 绿化:道路两侧的绿化植被应当丰富多样,优先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的树木和花草,打造绿树成荫的景观。
2. 灯光:道路沿线应当设置适宜的照明设施,夜间能够提供充足的亮度和安全感,同时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3. 艺术装饰:在道路沿线设置一些艺术雕塑、壁画或其它装饰物,增加道路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感。
4. 休闲设施:道路两侧应当设置休息座椅、垃圾箱、自行车停车栏等便民设施,方便行人和骑车者。
5. 防护措施:道路沿线应当设置合适的护栏和隔离设施,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1. 立足实际:制定道路景观设计标准时,需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根据不同道路类型和用途,制定相应的设计标准。
2. 参考经验:可以参考国内外其他城市的道路景观设计标准和成功案例,借鉴其经验和做法,适当调整和改进,为本地区的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3. 多方参与:在制定道路景观设计标准时,应当邀请城市规划、交通、园林等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参与,形成多方共识,确保设计标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1. 规范管理:设计标准的实施需要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和监督机制,确保设计的落实和执行。
2. 定期评估:道路景观设计标准实施后,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确保设计标准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高速公路作为现代交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考虑交通流量和安全性,还需要注重景观设计,以提升路段的美观性和旅行体验。
在设计高速公路景观时,需要综合考虑环境因素、人文因素和技术因素,以创造出具有艺术性、功能性和可持续性的景观。
一、环境因素1. 地形与地貌高速公路的地形和地貌特征对景观设计具有重要影响。
设计师应充分考虑路段的山势、河流、湖泊等自然元素,合理利用地形特点,打造自然与人工景观融合的场景。
比如,在山地路段可以考虑设置观景台,利用悬崖峭壁打造壮丽的景观。
2. 气候条件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也需要在景观设计中予以考虑。
应结合气候条件选择植被类型,合理布局绿化带和景观树木,以实现美观和生态功能的双重目标。
在干燥地区可以采用节水型植物,减少水资源消耗。
二、人文因素1. 地域文化高速公路穿越的各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积淀。
在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融入当地的地域特色,将文化元素融入景观中,以营造出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景观风貌。
比如,在山区路段可以设置雕塑、摩崖石刻等,展示当地的传统文化。
2. 文化遗产保护一些高速公路经过的地域可能存在重要的文化遗产,如古建筑、古墓葬等。
在景观设计中应重视对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不损害其独特价值。
可以通过设置休息区、信息展示牌等方式,向旅行者介绍当地的文化遗产。
三、技术因素1. 路线设计高速公路的路线设计应充分利用地形和地貌特点,使路段的曲线美感最大化。
通过巧妙的弯道设计和道路起伏,增加旅途的变化性和趣味性。
同时,应考虑交通流量的合理分配和拓宽,确保交通的流畅。
2. 景观材料选择在景观设计中,选用合适的材料对景观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绿化带的设计中,应选择适宜的植被类型,并结合季节变化,以实现四季景观的连贯性。
此外,应选择耐候性好、易维护的材料,以降低景观的维护成本。
3. 照明设计高速公路景观的设计不仅限于白天,夜晚的照明效果同样重要。
合理的照明设计不仅可以为夜间行车提供足够的照明,还能通过灯光的点缀,营造出独特的夜景效果,增加旅途的乐趣和美感。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方案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方案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道路不再只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还承担着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任务。
因此,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成为了城市规划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本文将就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方案展开讨论。
首先,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从整体规划出发。
传统的城市道路设计往往只注重交通功能,忽略了道路本身的景观价值。
因此,在道路规划的初期,就应该考虑到如何在保证交通畅通的前提下,打造出一个美观、宜人的道路环境。
可以采用曲线形的设计,使道路更加柔和、流动,增加道路的景观性。
另外,应该考虑到不同道路的功能和特点,结合当地的地域风格和文化特色,进行相应的设计,形成独特的道路景观。
其次,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注重绿化和植被的布置。
绿化是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可以在道路两侧种植花草树木,增加绿色,形成绿廊,使道路环境更加宜人。
在选择植物种类时,要根据道路的功能和特点进行选择,既要考虑到植被的美观性,也要考虑到其对道路环境、空气质量等的影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使其能够在不同季节都能保持良好的景观效果。
此外,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还可以考虑在道路两侧设置景观照明设施。
通过合理的照明设计,不仅可以提升夜间道路的安全性,还可以为道路增添一份别样的美感。
可以选择具有特色的灯具,以点亮整个道路,并营造出不同的氛围。
在夜间,灯光照射在路灯、建筑、绿化等上面,形成一种独特的景观效果。
同时,可以通过调节灯光的亮度和颜色,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情境,增加道路的艺术和文化氛围。
另外,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还要注重人文建筑和文化元素的融入。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不仅要解决交通需求,还要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
可以在道路两侧设置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如历史建筑、文化纪念馆等,使道路有更多的历史感和文化氛围。
同时,可以在道路两侧设置公共艺术品、雕塑、喷泉等装饰物,增加道路的艺术感和人文色彩。
这些建筑和装饰物不仅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城市的独特魅力,还可以成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提升城市的形象。
公路景观设计的主要方法

究公路 附属设施 之造 型与布置 ,并合理 地采用有特色的以及
体现 出当地人 文景观 之标 志牌 、防护栏等各类交通工程附属
设 施 。 在 合 适 的路 段 上 ,应 当 结合 以上 公路 附 属 设 施 之 造 型
其 纳 入 公 路 建 设 之 中 。 公 路 景 观 主 要 由 自然 景 观 与 人 文 景 观 等 两部 分组 成 。 自然 景 观 主要 是 指 天然 所 形 成 的地 形 、地 貌
计 。立交桥与天桥等跨线构造物则应保障桥下净空的要求。
各 类 构 造 物 的 结 构 、 造 型 与 材 料 等都 应 和 当地 自然 与 人 文 景 观 条 件相 互 适应 。 32 路 选 线 的设 计 公
造 成 的不 良影 响 。 在 公 路 交 叉 口进 行 设 计 时 ,应 当具 备 较 好 的通 视 条 件 ,分 汇 流 出入 口应 当容 易 进 行 分 辨 ,并 且 能 通 过
速 发展 。但 是 ,公路 交通 对于 环境 的破坏作 用也达到了极 为
严 重 之地 步 ,主 要表 现在 对于 生态 环 境 、 大 气环 境 、 声音 环 境 及 自然 景 观等 的影 响 。 所 以 ,强 化 公 路 建 设 中 的环 境 保 护
雌
i
随着 我国交通基础建设能力的持续增强 ,公路环境 问题
也Hale Waihona Puke 愈 来 愈 受 到 人 们 的 重 视 。 公 路 建 设 虽 然 能 促 进 经 济 的 发
囊 方
观 造 成 一 定 之 影 响 ,但 是 ,用 最 小 的 影 响 实 现 最 大 限 度 上 的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理念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理念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是指通过合理的设计手段对城市道路进行美化和提升,使其成为城市的亮点和吸引力。
它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城市形象,还对居民的生活品质、交通流畅度和环境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应该秉持以下几个理念。
首先,人性化设计。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以人为本,满足居民和游客的需求和感受。
道路两旁的绿化带应该有足够的宽度,不仅可以起到观赏的作用,还可以提供阴凉和休息的场所。
同时,应该加强道路与人行道之间的联系,为行人提供便利和安全。
其次,环境友好设计。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应该注重环境保护,选择适宜的绿植和材料,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绿化带的设计要注重植物的适应性和生态性,选择具有较强抗污染能力和空气净化能力的植物,增强道路沿线的空气质量。
再次,文化传承设计。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注重体现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特色,通过景观元素的设置,让居民和游客感受到城市的独特魅力。
可以在绿化带中设置雕塑、艺术装置等文化元素,同时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打造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道路景观。
最后,创意设计。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注重创意,通过独特的设计手法和元素的运用,打破传统的设计模式,为城市增添新鲜感和活力。
可以尝试利用光影、水景、音乐等元素,创造出
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让行人在行走的过程中产生美的享受。
总之,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应该以人为本,注重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通过创意设计打造独特的城市形象。
通过这些理念的贯彻,可以大大提升城市道路的品质和吸引力,为居民和游客创造更加宜居和宜游的环境。
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

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优美的城市环境,宜人的道路绿化是人们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道路绿化设计是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演化过程中一种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工作。
本文对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进行了探讨。
标签: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措施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是交通工程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道路作为交通依托,不能只考虑运输功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道路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增添交通景观艺术性的同时,改善了交通生态环境,使之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的原则1、以人为本,功能优先。
人性化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应兼顾考虑驾驶员和行人的安全感及舒适性。
针对驾驶员的需求,主要是保证安全,既要考虑快速行车时的视距要求,又要确保道路路口视线的通透性。
行人主要考虑道路遮荫和降噪除尘所带来舒适性的同时,也要避免使用易产生污染物或对人体有害的植物品种。
2、丰富层次,加大绿量过分强调形式和美感而不注重绿地质量的设计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今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对生态和功能等多方面的要求。
应多运用乔、灌、草、地被复层种植形式,增加道路绿量,注重配置比例和品种的选择,以增加绿地的生态效益。
一些绿地面积较为局促的道路或是立交桥要做到见缝插绿、垂直增绿。
3、突出地域,表现特色要突出地域特征以及立地特点,多种植可以体现当地环境、历史的特色树种。
4、强调节点,精细配置在一些重要的路口节点可以采用软硬结合的手法进行植物配置,体现绿化效果,形成特色鲜明,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增强路口的标示性。
5、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城市道路绿地依附于道路结构,因此植物在栽植时应充分考虑道路沿线的地上、地下物,将原有建筑,市政管线、地形地貌、植物等各因素都纳入考虑范围,“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以达到理想的绿化效果。
二、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的具体措施1、加强道路行道树的规划行道树是构建城市道路绿化的主体,在道路绿化设计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不同区域的行道树的选择应更加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规划、选择、确定。
道路景观设计的基本理念

道路景观设计的基本理念首先,道路景观设计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人文关怀。
道路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设计师应该充分考虑行人的需求,设置合理的人行道、人行天桥、人行隧道等设施,方便行人通行,并确保其安全。
此外,应该注重为行人创造舒适的环境,比如通过绿化、休憩设施等提供一个宜人的步行环境。
设计师还应该考虑特殊人群的需求,比如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为其提供便利的通行条件。
其次,道路景观设计的基本理念之二是尊重生态环境。
道路景观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设计师可以通过增加绿化带、种植树木、种植花草等方式,提高道路周边的生态环境质量。
此外,可以采用雨水花园、生态滞留池等措施,处理道路雨水,减少城市的水污染。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增加道路周边的绿色空间,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噪音污染,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第三,道路景观设计的基本理念之三是注重历史文化传承。
道路作为城市的历史文化载体,应该充分利用其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独特特色的道路景观。
设计师可以通过设置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雕塑、立面、公共艺术品等,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
此外,可以通过设计风格、材料选择等方式,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
通过这些设计手法,可以增强道路的特色和辨识度,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形象。
最后,道路景观设计的基本理念之四是追求可持续发展。
道路景观设计应该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设计师可以通过选择环保材料、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等方式,提高道路的可持续性。
此外,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道路提供照明、供电等功能。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降低运行成本,减少对能源的依赖,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道路景观设计的基本理念是注重人文关怀、尊重生态环境、注重历史文化传承和追求可持续发展。
通过创造自然、美观、宜人的道路环境,道路景观设计可以提升人们的出行体验,改善城市形象,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校园交通环境景观规划设计

校园交通环境景观规划设计1.引言校园交通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是指通过对校园内交通工具、交通设施和交通空间的布局和设计,来改善校园交通的安全性、便捷性和美观性。
本文将从交通工具、交通设施和交通空间三个方面阐述校园交通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2.交通工具设计在校园交通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中,交通工具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首先,校园交通工具应该考虑到校园内的道路宽度和转弯半径,以确保交通工具能够顺利通过。
其次,交通工具应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和环保性能,减少对校园环境的污染和噪音。
最后,交通工具的外观设计也要符合校园的整体风格,融入自然和谐的校园景观中。
3.交通设施设计在校园交通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中,交通设施的设置是提高校园交通效率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首先,校园应设置合理的停车场和停车位,以满足师生的停车需求,并减少停车拥堵现象。
其次,应设置合理的交通指示牌和标志,引导师生正确行驶和停车,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最后,建议设置校园内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鼓励师生出行选择环保的交通方式,减少车辆拥堵和污染。
4.交通空间设计在校园交通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中,交通空间的设计是创造美观和舒适的交通环境的关键。
首先,校园内的道路和行人通道应通过合适的材料和颜色选择来提升校园整体的美感。
其次,可以在校园内设置景观绿化带和休闲空间,为师生提供休息和观赏的场所。
最后,可以在交通空间中设置公共艺术品和雕塑,丰富校园交通环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5.实施方法校园交通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的实施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对校园内交通流量和路网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交通状况和问题。
其次,根据调查结果和规划目标,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商。
最后,根据设计方案,进行交通工具、交通设施和交通空间的设计、改造和施工,实现校园交通环境景观规划的目标和效果。
6.结论校园交通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在于提升校园交通的安全性、便捷性和美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景观设计
1.道路绿化的作用及功能:
1)保护生态环境:(1)增加庇荫,调节气温,改善小气候;(2)释氧固碳,净化空气,促进碳氧平衡;(3)吸收有害物质;(4)滞尘降尘,过滤有害物质;(5)
减弱噪声;(6)杀菌消毒
2)组织道路交通3)组织城市景观4)体现城市文化5)提供防灾功能2.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1)与城市道路的性质和功能相适应2)与道路使用者的要求相适应
3)考虑综合效应与可持续发展4)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应防止出
现视觉污染5)生态性,协调性,服务和谐性
3.市花,市树:重庆-黄桷树,山茶花;
4.城市道路的特点:
1)道路交叉点多,区间段短,交通流速较低,通行能力较小
2)交通组织比较复杂,在满足客货车流和人流的安全与畅通时,对道路上行人和公共交通车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等出现各种交通相互交织,容易形成不安全或造成突出的单向交通3)城市道路除满足城市交通,排水,埋设工程管线,通风,日照,防火,逃难的要求以外还要反映城市风貌,城市历史和文化传统,因此功能较高
4)现代城市的道路必须满足交通方便安全和快速的要求,故交通安全和交通管理要求较高
5.城市绿地连接时的两种方式:
6.道路绿地规划的基本原则:
1)要与城市道路的性质,功能相适应2)要满足植物生长对环境的要求
3)保护古树名木4)要使道路绿地景观系统化
5)要立足于环境改善和保护6)要符合国家颁布的行业标准
7.影响城市大气污染的因素:降水,大气湍流,风,
8.街谷:
1)街谷的高宽比(h/w)与街谷污染浓度的关系
当h/w大于0.5时,随其加大,污染降低,增大到1以上,保持相对稳定,比值为1是临界值,街谷污染浓度最低
2)街谷高度比(h2/h1)与街谷污染浓度的关系
上风建筑高度为h1,下风建筑高度为h2,h2/h1〈1,随比值下降,污染浓度下降。
递降型:比值〈1,平行型:比值=1.25,递升型:比值〉1.5
污染浓度:递降型背风侧〉递降型迎风侧;平行型背风侧〉平行型迎风侧〉递升型背风侧〉递升型迎风侧
9.影响景观设计的要素:社会,人文,生态。
(地形地貌,道路设计,植被,水体,铺装和设施景观)
10.终南山隧道:
1)隧道内部处理,景观营造
隧道内的照明实行白天、夜间以及白天洞外天气条件有级调控,在隧道入口段、过渡段、出口段根据不同亮度要求设置加强照明。
在距检修道0.8米处,还设有诱导灯,采用LED光源。
诱导灯为琥珀色,间距10米,其中每40米为一盏疏散指示灯,在火灾状态下可指示人员安全快速逃离现场,每120米,为一盏蓝色诱导灯,帮助司机与前车之间保持安全距离。
特殊灯光带,缓解驾驶员视觉疲劳,保证行车安全。
通过不同的灯光和图案变化,可以将特长隧道演化成几个短隧道,从而消除驾驶员的焦虑情绪和压抑心理。
11.道路透视图:
1)检验道路线形是否与环境协调
2)主要应用:判断道路平纵,判断道路线形是否与环境协调,判断桥梁,隧道是否与风景协调
12.交通标示警示牌不同颜色红蓝黄有什么区别:
红色很醒目,使人们在心理上会产生兴奋感和刺激性.红色光光波较长.不易被尘雾所散射,在较远的地方也容易辨认,即红色的注目性非常高,视认性也很好,所以用其表示危险、禁止和紧急停止的信号.
蓝色的注目性和视认性虽然都不太好,但与白色相配合使用效果不错,特别是在太阳光直射的情况下较明显,因而被选用为指令标志的颜色.
黄色.黄色对人眼能产生比红色更高的明度.黄色与黑色组成的条纹是视认性最高的色彩,特别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被选用为警告色.
绿色的视认性和注目性虽然不高.但绿色是新鲜、年轻、青春的象征.具有和平、永远、生长、安全等心理效应.所以用绿色提示安全信息.
13.平面构图植物搭配的几种形式:图案式,混合式,自然式
14.景观设计中选择植物的特点:耐旱,少修剪,耐虫
中央分隔带内植物选择特点:高度适当,耐旱,少修剪,耐虫
15.近景,中景,远景
近景:配合城镇近期发展建设的,城市与乡镇景观假设,如公园,广场,街道,滨水带,住区环境
中景:配合城镇化进程的,城乡总体格局营造,城市绿化系统,乡村景观,风景旅游地保护建设,生态湿地,水体净化,屋顶绿化等绿色基础建设
远景: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国家森林公园等国家级公园和旅游区,国土区域,城乡绿色网络的保护恢复建设等时空范围工作
16.交通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配置:
1)按照平面构图来说:图案式,自然式,混合式
2)按照树种来划分:纯林式,混交林式
17.交叉口的绿化用地:中心岛,安全岛,导向岛立体交叉绿岛的特点
中心岛:绿地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中心岛用地,多呈圆形,起着回车及约束车道,限制车速和装饰街道的作用,主要功能是组织环形交通,其绿化宜以低矮的植物组成简洁的花坛以免影响视线
安全岛:较宽的街道上,在道路中央可作短时间停留,为避开车辆使行人能安全过街而设的高出机动车路面的地方,岛上留出行人停留的部分进行铺装,其他部分可种植花草或铺草坪导向岛(交通歧化岛):绿地是在道路交叉口及附近的直行和转弯车道之间的绿化地块。
其功能是引导行车方向,约束车道,使车辆减速转弯并保证行车安全,绿化布置常以草坪花坛为主
立体交叉绿岛:互通式立体交叉干道与匝道围和的绿化用地
18.公路在绿化的时候起美化公路的作用
19.公路路线对风景资源的利用(公路路线怎么利用沿线风景)
1)公路线形设计要求道路线形连续、均衡、平纵组合合理及视距良好。
公路线形要能够自然诱导驾驶员视线,并为驾驶员提供必要的反应时间与空间,保障驾驶员安全与舒适。
2)因地制宜,体现地方特色。
公路所经区域往往具有不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进行植物物种选择及类型搭配时,应充分结合利用当地特色,利用现有的风景名胜、遗迹、风土人情及历史文化,追求艺术美学与综合功能的协调。
3)以人为本,注意乘车人员感受。
公路景观设计应注重视觉比例的协调,还要充分考虑视觉空间大小、安全设施的色彩及大小、道路感觉的多样性、视觉导向和视觉连续性等交通心理因素。
4)兼顾舒适性与安全性。
行车舒适是公路景观设计的重要目标,研究表明,驾驶员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警觉性和舒适性与公路景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作用关系。
但是,保证交通安全是提高舒适性的前提。
所以,保障交通安全是进行公路景观设计的基础。
因此,公路景观设计应兼顾行驶舒适性与安全性。
5)生态环境符合性原则。
公路往往需要大规模的景观设计,不是小型园林作品,所以,必须符合当地自然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等客观规律。
6)经济与实用原则。
要求从经济、实用的原则出发,保护沿线的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并满足交通运输的需求。
7)保护与发展原则。
公路景观设计应长远规划,考虑保持长期的自然与经济效益,尽量避免破坏自然环境和原有遗迹、风土人情及历史文化和各种动植物。
在保护原有风景的同时,公路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也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8)公路使用植物的目的是要把公路结合到景观中去,那么进行设计必须要按照与该地区的植物生长情况、地形以及公路上车流的速度等在相应的规模上进行。
沿着路线种植的植物应按照车速比例设计其种植规模,同时为了保证景物在视线中的停留时间,公路两侧林带之间的间隙也必须与车辆行驶速度相称。
9)由于路线要克服地形起伏带来的高差变化,不可避免的路基填挖将对地形产生严重的切割破坏,使道路在所经区域的大环境中刺目地凸现出来。
路旁植树和植草不仅能有效地遮挡工程对地形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使道路与环境融为一体,给驾驶者以自然、舒适的线形和景观,而且用植被覆盖了填挖产生的地形裸露面,对植被和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提供了条件。
20.道路景观设计的三个阶段具体内容和要求:
1)现状调查:基础资料的收集与现状探查;熟悉相关条例,设计要符合国家规范和行业的法令,并与各个城市绿地系统相衔接,设计人员要掌握规范和条例,做到心中有数并严格执行。
2)方案设计:根据道路的交通,景观,文化三方面的功能定位关系来确定设计理念,确定主要功能,兼顾次要功能,使设计最符合该道路的实情和长远发展要求。
植物选择,植物配置以及植物栽植技术方法与措施。
3)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是在方案设计的基础上,以指导施工为目的的一系列图纸和说明,要求完整,详尽,科学,合理,其文件编制应包括区位图,总平面图,分段平面图,标准段平面图,种植平面图,放线图,竖向设计图,设计说明。
21.景观评价:
1)对城市景观现状进行评价(评估),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工作。
根据评价的着眼点不同,可以将城市景观现状评价分为三类:
体验性评价
着眼于市民对于城市景观质量体验的评价。
其中可分为市民(或专家)对于城市景观体系的一般体验性评价和对于特定城市景观的视觉美感评估。
其成果多为描述性的定性评价。
技术性评估
着眼于评价主体在城市生活中的适宜程度的评价。
与之伴随的通常有一系列的技术性指标作为评价的标准。
这些指标是长期以来在实际工作中逐步积累的经验值。
综合性评估
着眼于城市景观资源之整体价值评估,以确定城市整体风貌和发展方向。
体验性评价和技术性评价通常都要在对于城市景观现状的综合性评价中运用到。
这种评估的结果,大都是一系列的综合指数值
2)四个要素对于景观评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