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文论课程纲要

西方文论课程纲要王杰一、概述(一)西方文论的文化背景渊源:“两希一西”希腊精神:感性、欢乐、自由、乐观的人生态度;对于人生有限性、悲剧性、神秘性的正视;希伯莱精神:理性、原罪、现实、悲观的人生感悟;对于“此岸—苦难”的超越及对“彼岸—救渡”的追求;西西弗精神:荒谬、孤独、非理性、反英雄的人生体验;存在主义的哲学境界;(二)西方文论的发展脉络三大转向:人类学转向、语言学转向、心理学转向三大潮流:人文主义潮流、科学主义潮流、接受反应潮流三大范式:作者中心论、本文中心论、读者中心论(三)西方文论的哲学基础中国:人生哲学;西方:科学哲学;中国:智慧哲学;西方:理论哲学;中国:审美哲学;西方:思辩哲学;中国:逍遥自在;西方:自我救赎;(四)西方文论的阅读书目胡经之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马新国主编:西方文论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马新国著:西方文论选讲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张玉能著:西方文论思潮武汉出版社1999李思孝著:简明西方文论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上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下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章安祺编:西方文艺理论史精读文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伍蠡甫主编:西方古今文论选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二、柏拉图(公元前427~347)《文艺对话集》生平和思想:唯心主义哲学家。
主要文艺观点:(一)“美是理念”说。
区别“什么是美的东西”和“美是什么”,前者指个别美的事物,后者是指“美本身”,即“一切美的事物有了它就成其为美的那个品质”。
(《理想国》、《斐多》、《大希庇阿斯》)第一,“美本身”是不依赖于具体的美的事物的,它先于具体的美的事物,是个别事物的美的创造者;第二,具体事物本身是没有美的,任何东西只有当它与“美的理念”结合时,才成为美的东西,这是因为它们“分有”了“美本身”。
第三,个别事物的美是相对的,变幻无常的,只有“美本身”才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
《西方文论》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文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西方文论2.英文名称Western Critical Theory3.课程编号4.开课学期 15.课程性质学位基础课6.学时学分 54/37.先修课程8.考核方式课堂发言、读书报告、课程论文9.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0.主讲教师史汝波教授、丁兆国副教授11.开课学院外国语学院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西方文论》主要介绍自古希腊至今各个时期西方文论发展的概况、主要流派和理论家,阅读有代表性的理论文本,讨论其发展脉络、内在逻辑、与文学文化研究的关系、对人文思潮发展的影响、及其自身矛盾或不足之处。
该课程旨在通过西方文论概况和基本原理的讲授,培养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阅读和研究文论的兴趣和能力,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西方文论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作为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位基础课,该课程对于文学、翻译、语言学等方向的研究生提高理论修养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专业研究更加系统和深入。
课堂教学重点在于讲授和答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课堂教学采用读书报告形式考查学生章节专题读书情况,内容包括:该理论的起源、发展历史轨迹、发展现状和趋势;个人对该理论优缺点的思考;读书过程中存在的疑问。
读书报告应提前提交任课老师,当堂作专题发言。
例如,课堂教学程序可包括3个环节:学生口头报告(如人数较少,可逐人报告,如人数较多,可轮流研究专题);学生讨论;教师讲评。
除课堂教学外,该课程的教学要求还包括:掌握理论流派的背景和文章主旨,课后扩大阅读,完成思考题和讨论题,认真准备报告,开展课堂讨论;注重各篇文章间的联系,力求融会贯通;尽量融入中国的文化背景及批评视角,力求中西古今融会打通;最终成绩评定由课堂发言15%+读书报告15%+课程论文70%构成,论文要求符合规范的行文格式(摘要,关键词,注释,引文出处等),思想清晰,条理清楚,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语言流畅,整体上达到公开发表的水准。
西方文论(含马列文论)教学大纲(

西方文论(含马列文论)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习的一门重要选修课。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包括了西方古典文论(古希腊罗马到十九世纪的现实主义文论)、西方现代文论(二十世纪的文论)、马列文论(经典作家的理论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三个部分。
其中以现代文论为教学的难点二、课程基本要求旨在通过对西方古典文论、现代文论以及马列文论的学习,了解西方文艺理论的重要观点与发展脉络,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原理,具备初步的理论素养,提高学生的欣赏、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指导下分析具体的文艺现象,具有初步从事文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在精读重要文论原著或其节录的基础上,掌握每位理论家或各流派主要的理论观点,能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去辨别良莠、区分高下,正确认识它们的合理性与理论缺陷,全面分析它们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影响;同时要能够梳理出各自的发展轮廓。
三、学时分配四、大纲内容古典文论第一章古希腊罗马的文论1、柏拉图和他的文艺对话:艺术“摹仿”理式说,文艺功用论,灵感与天才,“美是难的”。
2、亚里士多德及其《诗学》:“摹仿”说,诗与历史比较,艺术的分类,关于悲剧的理论,“卡塔西斯”。
3、贺拉斯的《诗艺》:“合式”的原则,“寓教于乐”的理论,“类型”说。
4、朗加纳斯的《论崇高》:对崇高这一审美范畴的重视与推崇。
第二章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论布瓦洛《诗的艺术》:对古典主义本质与法则的概括,“三整一律”的创作原则。
第三章18世纪启蒙运动的文艺理论1、狄德罗的戏剧理论2、莱辛《拉奥孔》“诗画有别”的见解及其积极意义。
第四章德国古典美学1、席勒的文艺观:《审美教育书简》、《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2、黑格尔及其《美学》美的定义,理想性格说,艺术发展的历史类型及其特征,各门艺术体系、诗歌理论与悲剧观。
第五章19世纪浪漫主义文艺理论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追求理想、崇尚天才的艺术,美丑对照原则,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书。
《西方文学论》教学大纲

西方文学论
(课程编号:993352)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为所有专业学生开设的选修课,36学时,2学分。
二、课程目标
(一)使学生掌握西方文论的发展脉络,大致流派及其观点;(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鉴赏力;
(四)以情感教育为基础,贯彻德育和教育全面结合的理念,通过本门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三、教学内容
四、考核方式
(一)考核类别
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本门课为考查课。
(二)考试内容
理论内容:考核本学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知识点。
(三)考试方法
开卷考试。
(四)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占20%(提问、作业、出勤、学习态度等)
2、期末考试占80%(理论知识100%)。
西方文论教学大纲

西方文论教学大纲一、导论西方文论的概述和背景介绍二、古代西方文论1. 古希腊文论a. 古希腊文学与文论的关系b.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c. 柏拉图的文艺理论2. 古罗马文论a. 西塞罗的修辞学b. 奎因蒂利安的文艺辩证法三、中世纪西方文论1. 基督教文论a. 圣奥古斯丁的文学观b. 意大利修道士的文论思想2. 骑士道文学a. 《阿瑟王》与英雄叙事b. 骑士道伦理与文学审美四、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论1. 人文主义文论a. 佩特拉克的新诗学b. 蒙台涅的诗歌理论2. 巴洛克时期的文论a. 巴洛克文艺的特点b. 卡尔维诺的虚构文论五、启蒙时期西方文论1. 经院哲学与文学争论a. 经院哲学的基本原理b. 文学与实用主义的冲突2. 杰出的启蒙文论家a. 让-雅克·卢梭的文学思想b. 弗朗西斯·培根的实证主义六、现代西方文论1. 浪漫主义与文学批评a. 浪漫主义对文论的影响b. 弗里德里希·谢利曼的浪漫主义文论2. 新批评与结构主义a. 新批评的主要观点b. 罗兰·巴特的结构主义文论七、当代西方文论1. 后现代主义文论a. 后现代主义对传统文论的反思b.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的后现代主义文论2. 文化研究与后殖民理论a. 文化研究的新视角b. 走向多元的后殖民文论八、西方文论在教学中的应用1. 西方文论对文学研究的启示a. 文学批评的方法与范式b. 跨学科研究的趋势2. 西方文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a. 融合传统与现代文论b. 培养学生批评思维与文学鉴赏能力结论通过学习西方文论,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西方文学作品,提升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的能力。
同时,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以适应跨学科研究和多元文化的需求。
西方文论教学大纲马工程

西方文论教学大纲马工程西方文论教学大纲马工程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文化交流和文学研究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
西方文论作为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和解读西方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中,西方文论教学却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西方文论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评能力,我们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教学大纲,即“西方文论教学大纲马工程”。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西方文论教学大纲的核心内容。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西方文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其能够独立进行文学批评研究,并能够将西方文论的思想与中国文学作品相结合,提升文学研究的水平和质量。
二、教学内容西方文论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西方文论的基本概念、主要流派和重要理论。
其中,基本概念包括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文学范畴等;主要流派包括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重要理论包括意识形态批评、女性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西方文论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思想,为后续的文学研究和批评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我们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可以通过讲授的方式介绍西方文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让学生对其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然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辩论,让他们能够深入思考和交流,提高思辨和表达能力。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和批评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我们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论文评价等。
通过这些评价方式,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为了支持西方文论教学的开展,我们需要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首先,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教材体系,包括教材、参考书和教辅材料,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文学展览和学术讲座,让他们亲身感受西方文论的魅力和影响力。
西方文论教学大纲

西方文论教学大纲第一篇:西方文论教学大纲西方文论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一、课堂讲授内容绪论(一)西方文论的概念界定及关系处理。
(二)西方文论关于文学本质论的发展。
(三)学习西方文论的态度与方法。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学理论第一节概述一、古希腊历史概况二、古希腊文论发展概况三、古罗马历史及文论发展概况第二节柏拉图一、生平和著作二、文论评析第三节亚里斯多德一、生平与著作二、文艺思想第四节贺拉斯一、生平与著作二、古典主义原则三、“寓交于乐”说第五节朗吉努斯一、《论崇高》及作者二、《论崇高》的方法论三、崇高的本质四、崇高风格的构成因素第二章中世纪的文学理论第一节概述一、基督教的产生及其对文学的影响二、文学理论概况第二节奥古斯丁一、生平和著作二、文艺思想第三节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理论一、文艺复兴概况二、文学理论发展概况第三章 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理论第一节概述一、古典主义产生的背景二、古典主义的基本特征三、古典主义戏剧家的理论第二节布瓦洛一、生平和著作二、文艺思想第四章 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文学理论第一节概述一、启蒙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二、启蒙运动的特征及意义三、启蒙运动时期文论发展概况第二节狄德罗一、生平与著作二、关于艺术“天才”的思想三、戏剧理论第三节康德一、生平与著作二、审美判断论三、艺术创造论第五章 19世纪文学理论第一节概述一、历史概况二、文学理论发展概况第二节黑格尔一、生平和著作二、美学和文学理论的哲学基础三、美学及文艺思想第三节别林斯基一、生平和著作二、文学真实论三、文学创作论第六章 20世纪文学理论第一节概述一、现代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二、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的思想和哲学基础第二节精神分析批评与原型批评一、精神分析批评二、原型批评第三节形式主义一、俄国形式主义二、英美新批评三、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第四节现象学与存在主义一、现象学二、存在主义第五节文学阐释学与接受理论一、伽达默尔与文学阐释学二、尧斯的接受美学二、训练设计方案采用课堂提问、答疑、讨论、辩论、小论文撰写等形式。
西方文论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文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英文名称:Western literary theory学时数:54学分数:3适用层次和专业: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的性质:《西方文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选修课程,本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西方文学史》和《文学概论》或者《美学概论》等基础课程后开设。
它是西方对文艺现象和规律认识的发展史,不同于西方哲学史、美学史,也不同于文学批评史。
古希腊以来出现的文艺理论家,如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朗吉努斯,近代的布瓦洛、狄德罗、莱辛、歌德、席勒、黑格尔等以及大批作家和诗人,构成了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线索,他们的文艺理论著作是西方文艺理论研究的对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以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演变为历史线索,系统介绍和分析自古希腊至20世纪的各种主要文学理论观点,梳理其中的基本概念及不同形态,从而帮助学生总结西方文论的经验和规律,探询可能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更深入的把握文学的本质、特征,把握西方文论的内在精神,为进一步的学术思考建立必要的基础和参照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各章节学时分配绪论( 3学时)一西方文论的概念界定二西方文论的概述三学习西方文论的态度与方法第一章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文学理论( 12学时)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西方文论的起源2、教学重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文艺思想3、教学难点:对亚里士多德文艺思想的掌握4、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柏拉图的文艺思想主要知识点:生平与著作、文艺与世界的关系、文艺的社会功能、文艺创作的原动力、文艺思想的影响第二节亚里斯多德的文艺思想主要知识点:生平与著作、文艺的本质、悲剧的含义、悲剧的情节、悲剧性格、悲剧效果、文艺的心理和社会效果、文艺思想的影响第三节贺拉斯主要知识点:生平与著作、借鉴原则、理性原则、合式原则、古典主义原则、“寓教于乐”说、文艺思想的影响第五节朗吉努斯主要知识点:《论崇高》及作者、《论崇高》的方法论、崇高的本质、崇高风格的构成因素、对天才的论述第二章、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的文学理论(3学时)1、教学要求:本部分只要求一般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文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西方文论2.英文名称Western Critical Theory3.课程编号4.开课学期 15.课程性质学位基础课6.学时学分 54/37.先修课程8.考核方式课堂发言、读书报告、课程论文9.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0.主讲教师史汝波教授、丁兆国副教授11.开课学院外国语学院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西方文论》主要介绍自古希腊至今各个时期西方文论发展的概况、主要流派和理论家,阅读有代表性的理论文本,讨论其发展脉络、内在逻辑、与文学文化研究的关系、对人文思潮发展的影响、及其自身矛盾或不足之处。
该课程旨在通过西方文论概况和基本原理的讲授,培养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阅读和研究文论的兴趣和能力,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西方文论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作为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位基础课,该课程对于文学、翻译、语言学等方向的研究生提高理论修养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专业研究更加系统和深入。
课堂教学重点在于讲授和答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课堂教学采用读书报告形式考查学生章节专题读书情况,内容包括:该理论的起源、发展历史轨迹、发展现状和趋势;个人对该理论优缺点的思考;读书过程中存在的疑问。
读书报告应提前提交任课老师,当堂作专题发言。
例如,课堂教学程序可包括3个环节:学生口头报告(如人数较少,可逐人报告,如人数较多,可轮流研究专题);学生讨论;教师讲评。
除课堂教学外,该课程的教学要求还包括:掌握理论流派的背景和文章主旨,课后扩大阅读,完成思考题和讨论题,认真准备报告,开展课堂讨论;注重各篇文章间的联系,力求融会贯通;尽量融入中国的文化背景及批评视角,力求中西古今融会打通;最终成绩评定由课堂发言15%+读书报告15%+课程论文70%构成,论文要求符合规范的行文格式(摘要,关键词,注释,引文出处等),思想清晰,条理清楚,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语言流畅,整体上达到公开发表的水准。
三、课程主要教学内容第一章古希腊时期本章重点和难点:柏拉图的文艺思想,理念,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净化说第一节柏拉图一、柏拉图文艺思想概述二、《理想国》第十章选读第二节亚里士多德一、亚里士多德文艺思想概述二、《诗学》选读第二章古罗马时期本章重点和难点:贺拉斯、郎加纳斯的文艺思想,普罗提诺的新柏拉图主义第一节贺拉斯一、贺拉斯及其文艺思想二、《诗艺》选读第二节郎加纳斯一、郎加纳斯简介二、《论崇高》选读第三节普罗提诺一、普罗提诺简介二、《论智能美》选读第三章中世纪时期本章重点和难点:阿奎那的文艺美学思想,奥古斯丁的文艺思想第一节阿奎那及其《<圣经>的性质和范围》选读第二节奥古斯丁及其《忏悔录》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本章重点和难点:锡德尼论诗歌的功用,培根的诗歌观第一节锡德尼及其《诗辩》第二节培根及其《学术的进展》第五章新古典主义时期本章重点和难点:高乃依的戏剧思想,伯克的美学思想,约翰逊的文学批评第一节高乃依及其《关于情节、时间和场景的统一》第二节伯克及其《关于崇高美和秀丽美概念起源的哲学探讨》第三节约翰逊及其《莎士比亚戏剧集序言》第六章启蒙运动和前浪漫主义时期本章重点和难点:莱辛的美学思想,歌德的美学思想,席勒的美学观点第一节莱辛及其《拉奥孔》选读第二节歌德及《歌德对话录》选读第三节席勒及其《美育书简》选读第七章 19世纪末文艺思潮本章重点和难点:阿诺德的文化批评,尼采的美学思想,马克思的文艺观点第一节阿诺德及其《批评在目前的作用》选读第二节尼采及其《悲剧的诞生》选读第三节马克思及其《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选读第八章俄苏形式主义本章重点和难点:陌生化,文学性第一节俄苏形式主义概述第二节什克洛夫斯基《作为技法的艺术》第三节穆卡若夫斯基《标准语言与诗歌语言》第四节艾享鲍姆《“形式方法”的理论》第五节托洛茨基《形式主义诗学流派与马克思主义》第九章英美新批评本章重点和难点:意图谬误,情感谬误,反讽,张力第一节英美新批评概述第二节艾略特《传统与个人才能》第三节维姆萨特、比尔兹利《意图谬误》第四节维姆萨特、比尔兹利《情感谬误》第五节布鲁克斯《反讽——一种结构原则》第六节泰特《诗歌中的张力》第十章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本章重点和难点:意识形态,批判现实主义,多重决定论,政治无意识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概述第二节伊格尔顿《文学与历史》第三节卢卡契《批判现实主义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第四节威廉姆斯《斯决定论》第五节詹明信《叙事是社会象征行为》第六节詹明信《语言的牢笼》第十一章精神分析批评本章重点和难点:本我/自我/超我,释梦,镜像阶段第一节精神分析批评概述第二节弗洛伊德《意识的结构》第三节弗洛伊德《俄狄浦斯情结》第四节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第五节弗洛伊德《作家与白日梦》第六节特里林《弗洛伊德与文学》第七节拉康《镜子阶段》第十二章神话原型批评本章重点和难点:原型,集体无意识,《批评的剖析》第一节神话原型批评概述第二节荣格《主要原型》第三节荣格《集体无意识概念》第四节弗莱《文学原型》第十三章结构主义本章重点和难点:能指/所指,神话素,可写文本/可读文本第一节结构主义概述第二节索绪尔《语言符号的性质》第三节列维一斯特劳斯《神话的结构研究》第四节巴尔特《结构主义活动》第五节托多罗夫《诗学的定义》第十四章读者批评理论本章重点和难点:隐含读者,期待视野,阐释权威第一节读者批评理论概述第二节姚斯《文学史作为对文学理论的挑战》第三节伊瑟尔《阅读行为》第四节费希《为什么无人害怕沃尔夫冈·伊瑟尔?》第五节霍兰德《阅读和身份:一场精神分析的革命》第六节布莱希《批评阐释的主体特色》第十五章解构主义本章重点和难点:延异,解构修辞学,误读,逻各斯中心第一节解构主义概述第二节德里达《结构、符号、人文科学话语中的嬉戏》第三节德里达《延异论》第四节米勒《作为寄主的批评家》第五节德比基《新批评与解构:诗歌教学中的两种态度》第六节艾布拉姆斯《解构的天使》第十六章女性主义本章重点和难点:双性同体,克里斯蒂娃,性别政治第一节女性主义概述第二节莫伊《性/文本政治》第三节萧瓦尔特《她们自己的文学》第四节萧瓦尔特《再现奥菲丽娅:女人、疯狂以及女性主义批评的责任》第五节克里斯蒂娃《关于中国妇女》第十七章新历史主义本章重点和难点:知识/话语/权力,自我形塑,再现暴力第一节新历史主义概述第二节福柯《惩罚的结构》第三节格林布拉特《权力的即兴运作》第四节汤普金斯《情感的力量:<汤姆叔叔的小屋>和文学史的策略》第五节阿姆斯特朗、特林豪斯《再现暴力,或“西方是如何取胜的”》第十八章后殖民主义本章重点和难点:霸权,他者,再现,杂糅,属下第一节后殖民主义概述第二节葛兰西《狱中札记》第三节法农《黑皮肤,白面具》第四节赛义德《东方主义》第五节维斯万纳森《征服的面具:文学研究和英国在印度的统治》第十九章性别研究本章重点和难点:性取向,怪异论/酷儿理论第一节性别研究概述第二节布洛《同性恋性史》第三节杰戈斯《怪异论导言》第四节威蒂格《女人并非天生》第五节塞奇威克《壁橱认识论》第六节巴特勒《性别困扰》第二十章文化研究本章重点和难点:情感结构,《文化与社会》,布尔迪厄第一节文化研究概述第二节霍格特《有文化的作用》第三节霍尔《文化研究:两种范例》第四节威廉姆斯《文化研究的未来》第五节高迪内《迪斯尼乐园:一个乌托邦城市空间》第六节赖特《学校教科书中的种族主义》四、教材与主要参考资料1.张中载、赵国新:《西方古典文论选读》。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 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
北京:三联书店,1986。
4. 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 姚乃强:《西方经典文论选读》。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6. 赵一凡等:《西方文论关键词》。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7. 伍蠡甫:《欧洲文论简史》。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8. Abrams, M. H. The Mirror and the Lamp: Romantic Theory and the Critical Tradition.Beijing: Peking UP, 2004.9. Adams, Hazard, and Leroy Searle, eds. Critical Theory since Plato. 3rd ed. Beijing:Peking UP, 2006.10. Adams, Hazard, and Leroy Searle, eds. Critical Theory since 1965. Tallahassee: UPof Florida, 1986.11. Culler, Jonathan . Literary Theory. Oxford: Oxford UP, 1997.12. Eagleton, Terry. Literary Theory: An Introduction. Minneapolis: The U of MinnesotaP, 1996.13. Leitch, Vincent B. et al, eds. T he Norton Anthology of Theory and Criticism. 2nd ed.New York: W. W. Norton, 2011.14. Seldon, Ramon. 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 4th ed.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 2004.五、授课方式及课时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