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防跳回路接线及原理介绍
防跳原理

操作回路原理图
1、跳闸回路
QF/DL是断路器(机构)的辅助接点,TQ为跳闸线圈。
跳闸回路先与QF/DL辅助接点连接后再与跳闸线圈连接。
在跳闸回路中QF/DL为常开触点,准备跳闸时(还未跳闸)是闭合的,跳闸操作完成后是常开的。
2、合闸回路
QF/DL为常闭触点,准备合闸时是常闭的,合闸完成后是常开的。
3、FTLX回路
FTLX------防跳连线。
TBJ2是防跳的核心
有些装置将FTLX短接后是闭锁防跳回路(无防跳功能)如上图,有些装置将FTLX 短接后是具有防跳功能,具体看操作回路
如果保护装置与开关柜都具有防跳回路,两个防跳一般不能同时使用,需将开关柜的取消(同时使用跳合位灯会不正常亮灭)
解析防跳:
当TJ(保护跳闸继电器)闭合时,TBJ1线圈得电,相应辅助接点TBJ1-2、TBJ1-1闭合。
由于KKJ一直闭合,所以TBJ2线圈得电,相应辅助接点TBJ2-2闭合、TBJ2-1断开。
听不进-1断开后将合闸回路切除,合不上闸防跳成功。
(注:TJ闭合瞬间,由于电磁场建立速度较快,相应的线圈和接点可看成是同时动作的。
TQ线圈在得电后到完成动作之间一般存在机构动作时间40ms左右,这个时间相比电磁场要慢很多,所以在
完成跳闸动作之前防跳回路已经将合闸回路切除了,防跳回路成功。
)。
断路器防跳回路分析及规范

由于跳合闸回路中的跳合闸线圈为感性负载,回路断开时,将承受线圈产生的反向浪涌电压,往往会出现接点拉弧,因此,切断跳合闸线圈回路应由具有一定灭弧能力的断路器辅助触点在开关主触头动作后完成;同时,由于保护接点应瞬时返回,为避免保护接点返回时断开跳合闸回路,保护出口接点导通跳合闸回路的同时应启动保持回路,由保持回路来保证即使保护接点断开后跳合闸回路仍旧导通。
在断路器合闸后,断路器位置常闭接点(S1LA)断开合闸回路,位置常开接点闭合。
正电源经合闸保持接点、合闸保持继电器(SHJa)、机构防跳继电器自保持接点、机构箱防跳继电器(K75LA)到负电源形成通路。
正常情况下,需要该回路电流小于合闸保持继电器的自保持电流,通过合闸保持继电器的复归,断开该回路。
如果操作箱合闸保持回路与机构箱防跳回路的参数配合不当,可能导致在开关合闸后,操作箱合闸保持继电器无法返回,造成机构箱防跳回路始终处于励磁状态,合闸回路一直被断开。
这种情况下,断路器只能被合、分一次。
3.两个防跳功能同时使用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操作箱防跳和断路器机构防跳都能独立实现断路器的防跳功能。
如果两种防跳回路同时使用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1)当操作箱防跳继电器(1TBUJ)先动作,切断断路器的合闸回路,合闸正电不会导至机构防跳继电器K15LA出,则断路器机构防跳不会动作。
由操作箱防跳继电器(1TBUJa)实现防跳功能,防跳功能正常。
2)当机构防跳继电器(K75LA)先动作,切断断路器的合闸回路,但合闸正电会导至操作箱防跳继电器(1TBUJa)处;当跳闸保持继电器(12TBIJa)动作,操作箱防跳继电器(1TBUJa)仍然会动作,切断合闸回路,合闸正电不会导至断路器机构防跳继电器(K75LA)处,则K75LA返回;由操作箱防跳继电器TBJV实现防跳功能,防跳功能正常。
3)极端情况下,操作箱防跳继电器(1TBUJa)和机构防跳继电器(K75LA)同时动作。
断路器本体防跳回路原理

断路器本体防跳回路原理断路器是一种电力设备,用于在电路中保护其他电气设备免受过流和短路等故障的影响。
在电力系统中,断路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断路器能够正常运行,一种称为防跳回路的原理被广泛采用,以防止断路器在发生故障时意外地恢复其工作状态。
防跳回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断路器主触头和辅助触头之间添加保持电路来实现的。
当断路器处于打开状态时,保持电路会接通并吸引辅助触头,这样即使主触头在故障恢复后突然关闭,辅助触头仍然保持吸合,从而防止断路器的跳回。
在断路器主体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控制电路、熔断器、分断器、触头、保持电路和弹簧机构。
这些部分协同工作,以保证断路器的正常运行。
控制电路是断路器的核心部分,它负责控制断路器的开关状态。
当电流超过额定值或发生短路时,控制电路会接收信号并触发断路器的切断动作。
控制电路还监测断路器的状况,如过温、超载等,以避免潜在的故障。
熔断器位于断路器主体的前端,主要用于检测电流是否超过额定值。
当电流超过熔断器的额定值时,熔断器内的电阻丝会瞬间熔断,切断电流的通路,从而保护其他设备免受过载电流的影响。
分断器是断路器的关键组件之一,它位于断路器的断口处。
当断路器被触发切断电路时,分断器会迅速分开主触头和辅助触头,从而有效切断电流的通路。
触头是用于传输电流的金属零件,它是断路器打开和关闭的关键部分。
主触头和辅助触头通过电磁力或机械力紧密接触在一起,在断路器关闭时形成电流通路。
保持电路是为了防止断路器跳回而设计的。
当断路器被打开时,保持电路会接通,并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将辅助触头固定在位,从而阻止断路器的意外恢复。
弹簧机构是断路器的动力来源,它提供足够的力量来闭合和断开断路器。
当断路器被触发打开时,弹簧会释放能量并将触头分离,同时在断路器关闭时,弹簧会重新压缩并闭合断路器。
断路器的防跳回路原理是通过在断路器主触头和辅助触头之间添加保持电路来防止断路器在故障恢复后意外地跳回。
断路器防跳回路原理

断路器防跳回路原理一、引言断路器是电力系统中常用的保护设备,其作用是在电路发生短路或过载时自动切断电源,以保护设备和人员安全。
但有时候,由于某些原因,断路器会出现跳回的情况,即在断开电路后又自动合闸。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断路器防跳回路的原理。
二、断路器的工作原理首先需要了解一下断路器的工作原理。
断路器是通过磁场力和弹簧力来实现开关动作的。
当电流通过断路器时,会产生磁场力使得触头吸合;当电流超过额定值时,则会产生过载保护动作;当电流突然增大到很高值时,则会产生短路保护动作。
三、跳回现象及其危害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负荷不均衡或接地故障等,断路器可能会出现跳回现象。
这种情况下,虽然已经切断了电源,但由于某些原因(如接触不良等),触头又自动合闸了。
这会给电力系统带来很大的危害,如:1.对设备造成损坏,甚至引起火灾;2.给人员带来安全隐患,可能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3.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甚至导致整个系统瘫痪。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防止断路器跳回。
四、断路器防跳回路的原理为了解决断路器跳回的问题,可以采用防跳回装置。
这种装置一般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检测部分,用于检测是否出现跳回现象;另一个是动作部分,用于切断电源。
1.检测部分检测部分一般采用电流互感器或电压互感器等传感器进行监测。
当出现跳回现象时,传感器会感应到异常信号,并将信号传递给动作部分。
2.动作部分动作部分一般采用继电器等开关元件进行控制。
当检测到异常信号时,继电器会自动切断电源,以避免出现危险情况。
五、总结通过上述介绍可以看出,在断路器中加入防跳回装置是非常必要的。
这种装置可以有效地避免断路器跳回所带来的危害,保障电力系统和人员的安全。
断路器串联式防跳回路与并联式防跳回路

串联式防跳回路
所谓串联式防跳,即防跳继电器TBJ 由电流启动,该线圈串联在断路器的跳闸回路中。
电压保持线圈与断路器的合闸线圈并联。
当合闸到故障线路或设备上,则继电保护动作,保护出口接点TJ 闭合,此时防跳继电器TBJ 的电流线圈启动,同时断路器跳闸,TBJ 的常闭接点断开合闸回路,另一对常开接点接通电压线圈并保持。
若此时SK (5—8)或HJ 接点不能返回而继续发出合闸命令,由于合闸回路已被断开,断路器不能合闸,从而达到防跳目的。
另外,当TBJ 启动后,其并联于保护出口的常开接点闭合并自保,直到“逼迫”断路器常开辅助接点变位为止,有效地防止了保护出口接点断弧。
并联式防跳回路
所谓并联式防跳,即防跳继电器KO 的电压线圈并联在断路器的合闸回路上。
例如一个持久的合闸命令存在时,合闸整流桥输出经Y3,S2,S3,S1,KO (2—1)接通。
断路器合闸后,并联在合闸回路的辅助接点S3′闭合,启动防跳继电器KO ,KO 接点即由2—1 位置切换到4—1 位置,断开合闸回路并保持。
若此时线路或设备故障,继电保护动作跳闸。
但由于合闸回路已可靠断开,从而防止了开关跳跃。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断路器产品的选型,报价,采购,参数,图片,批发等信息,请关注/。
断路器防跳回路接线及原理介绍

断路器防跳回路接线及原理介绍断路器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一次设备,防跳回路的接线和原理一起来学习1.防跳回路的作用防止因控制开关或自动装置的合闸接点未能及时返回(例如操作人员未松开手柄、自动装置的合闸接点粘连)而正好合闸在故障线路和设备上,造成断路器连续合切的现象。
对于电流启动、电压保持式的电气防跳回路还有一项重要功能,就是防止因跳闸回路的断路器辅助接点的调整不当,造成保护出口接点先断弧而烧毁的现象,这种现象对于微机保护装置来说是不可容忍的,而这一点却常被人们忽视。
常用的方法:串联式防跳、并联式防跳、弹簧储能式防跳、跳闸线圈辅助接点式防跳断路器多采用并联式防跳回路,其中串联式防跳回路最合理,也是应用最广泛,它除了具有防跳功能外,还有防止保护出口接点断弧而烧毁的优点,这也是应用微机保护装置不可缺少的技术条件,其他防跳回路只是具有防止断路器跳跃的功能,跳闸线圈辅助接点式防跳回路在执行防跳功能时,跳闸线圈长期带电有可能烧毁。
2.串联式防跳回路防跳继电器TBJ由电流启动,该线圈串联在断路器的跳闸回路中,电压保持线圈与断路器的合闸线圈并联,当合闸到故障线路或设备上,则继电保护动作,保护出口接点TJ闭合,此时防跳继电器TBJ的电流线圈启动,同时断路器跳闸,防跳继电器TBJ的常闭接点断开合闸回路,另一对常开接点接通电压线圈并保持。
若此时SK(5-8)或HJ接点不能返回而继续发出合闸命令,由于合闸回路已被断开,断路器不能合闸,从而达到防跳的目的。
另外,当TBJ启动后,其并联于保护出口的常开接点闭合并自保,直到“逼迫”断路器常开辅助接点变位为止,有效防止了保护出口接点断弧。
3.并联式防跳回路防跳继电器KO的电压线圈并联在断路器的合闸回路上。
如有一个持续的合闸命令存在时,合闸整流桥输出经Y3、S2、S3、S1、K0(2-1)接通。
断路器合闸后,并联在合闸回路的辅助接点S3闭合,启动防跳继电器KO,KO接点即由2-1位置切换到4-1位置,断开合闸回路并保持。
断路器的防跳(跳跃闭锁)控制回路资料讲解

断路器的防跳(跳跃闭锁)控制回路当合闸回路出现故障时进行分闸,或短路事故未排除,又进行合闸(误操作),这时就会出现断路器反复合分闸,不仅容易引起或扩大事故,还会引起设备损坏或人身事故,所以高压开关控制回路应设计防跳。
防跳一般选用电流启动,电压保持的双线圈继电器。
电流线圈串接于分闸回路作为启动线圈。
电压线圈接于合闸回路,作为保持线圈,当分闸时,电流线圈经分闸回路起动。
如果合闸回路有故障,或处于手动合闸位置,电压线圈起启动并通过其常开接点自保持,其常闭接点马上断开合闸回路,保证断路器在分闸过程中不能马上再合闸。
防跳继电器的电流回路还可以通过其常开接点将电流线圈自保持,这样可以减轻保护继电器的出口接点断开负荷,也减少了保护继电器的保持时间要求。
有些微机保护装置自己已具有防跳功能,这样就可以不再设计防跳回路。
断路器操作机构选用弹簧储能时,如果选用储能后可以进行一次合闸与分闸的弹簧储能操作机构(也有用于重合闸的储能后可以进行二次合闸与分闸的弹簧储能操作机构),因为储能一般都要求10秒左右,当储能开关经常处于断开位置时,储一次能,合完之后,将储能开关再处于断开位置,可以跳一次闸;跳闸之后,要手动储能之后才能进行合闸,此时,也可以不再设计防跳回路。
1.断路器的“跳跃”现象及危害如果手动合闸后控制开关(SA的手柄尚未松开 5—8触点仍在接通状态)或者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出口触点K1烧结,若此时发生故障,则保护装置动作,其出口K2触点闭合,跳闸线圈YT通电起动使断路器跳闸,则QF2接通,使接触器KM又带电,使断路器再次合闸,保护装置又动作使断路器又跳闸……,断路器的这种多次“跳一合”现象称为“跳跃”。
如果断路器发生跳跃,势必造成绝缘下降、油温上升,严重时会引起断路器发生爆炸事故,危及设备和人身的安全。
2.断路器的“防跳”控制回路在35kV及以上电压的断路器控制回路中,通常加装防跳中间继电器KCF,如图5-3所示。
KCF 常采用DZB型中间继电器,它有两个线圈:电流起动线圈KCF1,串接于跳闸回路中;电压(自保持)线圈KCF2,与自身的动合触点串联,再并接于合闸接触器KM的回路中。
断路器防跳回路的动作原理及故障处理

断路器防跳回路的动作原理及故障处理发表时间:2019-01-18T10:23:40.063Z 来源:《河南电力》2018年15期作者:山江涛陈刚[导读] 断路器控制回路多种多样,其防跳回路基本设计思路都是断开合闸回路山江涛陈刚(国网安康供电公司陕西安康 725000)摘要:断路器控制回路多种多样,其防跳回路基本设计思路都是断开合闸回路,但其实现方式却不尽相同。
根据多年的二次回路检修经验,对目前广泛采用的防跳回路接线和原理给予介绍,并就实际应用中的故障排查进行探讨。
关键词:防跳;故障处理一、断路器防跳的概念及作用所谓的防跳,是指“防止跳跃”。
跳跃是指断路器在合闸于故障线路时,如果操作控制开关未复归或控制开关触点、自动装置触点粘连,此时继电保护动作使断路器跳闸,发生的多次“跳-合”现象。
断路器防跳,就是利用操动机构本身的机械闭锁或另在操作接线上采取措施,以防止这种跳跃现象的发生。
二、防跳回路的典型接线及防跳的动作原理常用的防跳回路有两种:串联式防跳回路和并联式防跳回路,比较少见还有弹簧储能式防跳回路、跳闸线圈辅助接点式防跳回路等。
以下仅就常用的两种防跳回路进行分析。
1.串联式防跳回路串联式防跳,其防跳功能的起动由串接在跳闸回路中的防跳继电器TBJ电流起动线圈实现。
TBJ是一个双线圈继电器,由串接与跳闸回路的电流启动线圈TBJ,和接于防跳回路的电压自保持线圈TBJV组成。
在跳闸过程中,当TJ闭合接通TBJ回路时,防跳回路中的TBJ2闭合,电压自保持线圈启动,TBJV2闭合,TBJV1断开。
如果在保护跳闸期间,HJ发生粘连,HJ->LP2->TBJV2->TBJV这条回路接通,TBJV电压自保持,使得TBJV1始终断开,合闸回路始终处于断开状态。
这也就达到了防跳的目的:将断路器闭锁在跳闸状态。
如果跳闸完成后没有跳令存在,则在断路器完成分闸后,跳闸回路被DL常开接点断开,TBJ电流线圈失电,此时由于HJ是断开的,不能形成TBJV电压自保持,复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路器防跳回路接线及原理介绍
断路器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一次设备,防跳回路的接线和原理介绍。
1、防跳回路的作用
防止因控制开关或自动装置的合闸接点未能及时返回(例如操作人员未松开手柄、自动装置的合闸接点粘连)而正好合闸在故障线路和设备上,造成断路器连续合切的现象。
对于电流启动、电压保持式的电气防跳回路还有一项重要功能,就是防止因跳闸回路的断路器辅助接点的调整不当,造成保护出口接点先断弧而烧毁的现象,这种现象对于微机保护装置来说是不可容忍的,而这一点却常被人们忽视。
常用的方法:串联式防跳、并联式防跳、弹簧储能式防跳、跳闸线圈辅助接点式防跳
断路器多采用并联式防跳回路,其中串联式防跳回路最合理,也是应用最广泛,它除了具有防跳功能外,还有防止保护出口接点断弧而烧毁的优点,这也是应用微机保护装置不可缺少的技术条件,其他防跳回路只是具有防止断路器跳跃的功能,跳闸线圈辅助接点式防跳回路在执行防跳功能时,跳闸线圈长期带电有可能烧毁。
2、串联式防跳回路
防跳继电器TBJ由电流启动,该线圈串联在断路器的跳闸回路中,电压保持线圈与断路器的合闸线圈并联,当合闸到故障线路或设备上,则继电保护动作,保护出口接点TJ闭合,此时防跳继电器TBJ的电流线圈启动,同时断路器跳闸,防跳继电器TBJ的常闭接点断开合闸回路,另一对常开接点接通电压线圈并保持。
若此时SK(5-8)或HJ接点不能返回而继续发出合闸命令,由于合闸回路已被断开,断路器不能合闸,从而达到防跳的目的。
另外,当TBJ启动后,其并联于保护出口的常开接点闭合并自保,直到“逼迫”断路器常开辅助接点变位为止,有效防止了保护出口接点断弧。
3、并联式防跳回路
防跳继电器KO的电压线圈并联在断路器的合闸回路上。
如有一个持续的合闸命令存在时,合闸整流桥输出经Y3、S2、S3、S1、K0(2-1)接通。
断路器合闸后,并联在合闸回路的辅助接点S3闭合,启动防跳继电器KO,KO接点即由2-1位置切换到4-1位置,断开合闸回路并保持。
若此时线路或设备故障,继电保护动作跳闸,但由于合闸回路已可靠断开,从而防
止了开关跳跃。
4、弹簧储能式防跳回路
当有一个持久合闸命令到来时,合闸电流经SK或HJ通过S3K1K1S2S1YA1接通开关合闸,合闸后弹簧储能辅助开关S3常闭接点接通,防跳继电器K1动作,K1的常开接点自保,常闭接点断开合闸回路。
若此时线路或设备故障,继电保护动作跳闸,由于合闸回路已可靠断开,有效的防止了跳跃。
5、跳闸线圈辅助接点式防跳回路
在合闸过程中出现短路故障时,保护装置使得断路器跳闸,由跳闸线圈操动的常开辅助接点TQ2闭合,保持跳闸线圈继续通电,跳闸线圈的常闭辅助接点TQ1断开,切断合闸回路。
如此时合闸命令继续存在,也不会使断路器再次合闸,合闸命令解除后,跳闸线圈失电,接线恢复原来状态。
6、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1、对于没有防跳装置的断路器应加装电气防跳回路,串联式防跳回路性能最优,应优先采
用,可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2、串联式防跳继电器的启动电流线圈应按灵敏度不小于2选型,且安装时应注意电流线圈
与电压线圈的极性一致;
3、当保护装置内部和开关操作机构都有电气防跳回路时,推荐采用保护装置内部的防跳回
路,而操作机构中的防跳回路甩掉,这样使用可靠,维护方便;
4、对于弹簧储能式操作机构,有人认为其储能机构本身已具有防跳功能,似乎不必再加电
器防跳回路,但储能机构并不能防止因合闸接点粘连而造成的开关跳跃,又没有防止保护出口接点断弧烧毁的功能,所以还是加装电气防跳回路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