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学案标准答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学案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学案附答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课《在山的那边》学案
教师寄语: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学习目标 1 理解、积累“痴想、隐秘、诱惑、喧 腾”等词语。 2、初步了解诗歌常识。反复朗读,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3、领会诗中“山”与“海”的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 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然后解释词义: 凝成( )___________________ 诱惑( )___________________一瞬间( )________________ __ 隐秘( )___________________ 喧腾( )___________________ 痴想( )_________________ 二、 理解探究 2、听读课文录音,学生跟读,想像诗歌中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形象,整体感知诗 歌内容和思想感情 3请学生说出对诗歌意旨的理解。 三、合作释疑 4、学生研读诗歌,提出理解中的疑难诗句,小组合作探究: ⑴ “隐秘的想望”指什么?为什么说“隐秘”? ⑵ 怎样理解“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⑶ “我常伏在窗口痴想”中“痴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⑷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是什么意思? ⑸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 ⑹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 5、再探 ⑴ “在山的那边,是海”,对这个“山”字,“我”小时候理解的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⑵ 诗人领悟妈妈所说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那么,什么是“信念凝成的海”?诗中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⑶ 读第一部分,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⑷ 结尾表达的信念,如果用议论语言该怎样表达?“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 睛”蕴含着怎样的意 味和感情? ⑸ 有人说,这首诗在艺术上波澜迭出,紧扣人心,结合阅读体验说说你的理解。 四、课内精读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 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_________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_______在远方为我_______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_________?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地_________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_________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_________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_________你的眼睛…… 1、依据课文为上文空缺处填上适当的词语。 2、解释画线词语的含义: ⑴ 一座座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一次次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何理解? ⑴ 诱惑着我的山顶: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⑵ 漫湿我枯干的心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文意思说一说要想实现理想应具备怎样的精神? 5、你心中的希望是什么?你是如何追求希望的?五、拓展延伸 乡愁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学案及答案

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师寄语:有生命,就精彩!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3.说出生物特征能力目标:、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区别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生物的生命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关爱生物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

学习难点: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生活的意义。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或利用__________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一定认识其中不少的生物。

那么,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生物?请各小组讨论后出示课前观察的结果。

三、合作探究(一)通过各小组的回答说明,要想区分生物与非生物,我们必须首先学会观察。

阅读课本P2页回答下列问题: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B.科学观察必须借助有关用具才能进行C.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事实就是,并及时记录下来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二)阅读课本P2-P5页,探究下列问题:1、填充下图,识记生物的基本特征。

2、观察动物题材的投影片和教室里盆栽植物,结合课本第插图,讨论:(1)植物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获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2)人类同其他生物呼吸均需要吸入__________、呼出_______________。

(3)动物和人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有哪几种?(4)课本第五页插图的内容说明了什么?四、拓展创新1、除了课本介绍的,你还知道生物有哪些特征?看哪个小组说得好2.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2)猫生小猫属于。

(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

(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

13.1 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 学案(含答案) (2024)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13.1 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 学案(含答案) (2024)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十三课实现人生价值第1课时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学习目标】1.明确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2.懂得劳动者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素养目标:感知劳动创造的成就感、幸福感,领会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形成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意识。

◎学习重点:理解人生价值是通过劳动创造的。

【自主预习】人生价值→劳动创造人生价值→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尊重劳动创造1.人生价值的含义及实现途径。

2.劳动的价值或意义是什么?【参考答案】1.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和活动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人生价值是通过劳动创造的。

2.劳动创造人生价值。

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人们各种各样的愿望都是在劳动中实现的,人们在劳动中感受到幸福和愉悦,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美好。

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生活都是通过劳动来创造的。

【合作探究】学习任务子目标5:人生价值要通过劳动来创造聆听劳动旋律探究分享1:听——劳动的旋律观看《劳动的旋律》相关视频,感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探究分享2:讲——劳模的故事请同学派代表讲述身边或国家评选出的劳模的故事,向劳模致敬、学习。

探究分享3:议——劳动的价值(1)没有劳动者的付出会有今天的美好生活吗?你认为劳动有何价值?(2)为什么要尊重劳动者?(如何正确看待劳动者的职业或怎样正确看待不同岗位上的劳动者)探究分享4:辩——劳动价值大小论有人说脑力劳动者比体力劳动者更值得尊重,对国家的贡献更大。

你认为呢?【参考答案】探究分享3(1)劳动创造人生价值。

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人们各种各样的愿望都是在劳动中实现的,人们在劳动中感受到幸福和愉悦,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美好。

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生活都是通过劳动来创造的。

(2)劳动者通过劳动为他人和社会作出了贡献,创造了社会价值,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创造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应当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积极评价。

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生活都是通过劳动来创造的。

我们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

七年级上册全册各课学案

七年级上册全册各课学案

学案·语文(七年级·上册)参考答案1.在山的那边4.一写我童年时候的想望和困惑;二写我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

5.诗人说,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就是说,“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

山那边是海,这“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无数座山。

爬上一座山是非常吃力的,爬无数座山,那就更要历尽艰险。

这就是说,理想的实现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

山指的是重重艰难险阻。

6.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7.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

8.“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9.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

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10.先要想为什么“照亮”,可以想见这“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

再想照亮前后的心情,能体会到那一种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

11.①“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

②“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

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

③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④“枯干”形容对理想的渴望。

12.示例:北大是我心中的“海”,我渴望在北大的图书馆尽情地翻阅我喜欢的书籍,尽管现在我没有能力考取重点学校,但我仍然会去拼搏奋斗。

我想,只要我有坚定的信念,我会爬过一座座象征困难的“群山”,最终圆我的北大梦。

13.①深根依然喧腾翻攀③翻④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我们自己要有信心。

14.①“山”可以让人想到艰苦的生活环境、工作中的重重困难、人生道路的曲折、历史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等等。

七上语文学案答案

七上语文学案答案

第一单元为你打开一扇门(第一课时)问题探究一、略二、1. 文学之门2. 指的是“青少年读者”。

用“你”好像作者在与读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3. 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4. 略达标训练1.略2.(1)亲近文学,阅读……重要的途径。

(2)不能。

因为“憧憬”是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理想”则大多是指对未来事物的有根据的合理的想象或希望,两者在程度上有区别。

(3)优秀的文学作品能艺术地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能真实地记录一个社会在每个不同时代的精神和情感。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

(4)要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说说自己读后增长了哪些知识,情感任何得到丰富的。

为你打开一扇门(第二课时)问题探究1. 略2. “高智商的野蛮人”是指那种具有某一学科的高深的知识,却从不阅读文学作品,因而不了解历史、社会、自然、人生意义的人。

这句话是对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的评价,形成鲜明的对比,一语破的,道出了对文学一无所知者的本质特征。

说明了文学作品对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性。

3. 略4. 略5. 议论引导青少年读者做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

拓展延伸1.落笔点题,统领全文,突出爱读书的感情基调。

2.突出表现对《三国演义》(或自选读物)的喜爱。

3.①表达出渴望和眷念之情。

②形象地表现了决心之大。

4.读书越多,知识积累越多,理解能力就会越强。

5.喜欢的作品:《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满江红》《声声慢》《茶花女遗事》《红楼梦》;不喜欢的作品:《荡寇志》《精忠说岳》。

喜欢的理由是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感人;不喜欢的理由是没有人物个性。

6.略繁星问题探究一、略二、1.热爱之情铺垫2.仰望——欲睡——沉睡3.(1)A B E(2)C D F 作用:这是虚实结合的手法,前面的实景是为后面的想像和联想张本。

通过虚实结合,我们可以感悟到作者的童心、童趣,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套同步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套同步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套同步学案(含答案)二六皇帝的新装【学习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体会想像和联想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2、体会文章各种精妙的描写,把握人物性格形象。

3、联系生活,深刻理解作品寓意,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点】重点是领会作品内涵,养成诚实价值观【学习难点】难点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

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2、写作背景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

当时,丹麦成为了英国的附庸国,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并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3、体裁介绍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

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更衣()称职()随声附和()的确()赏赐()陛下()滑稽()骇人听闻()爵士()御聘()2、你能解释下列词语吗?呈报:滑稽:骇人听闻:不可救药:3、本文选自,体裁是一篇,作者是(国家)著名童话作家。

他一生创作了、、等大量优秀的童话作品。

4、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2)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3)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找出文中陌生的字,借助工具书掌握它的音、形、义。

【合作探究】5、骗子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6、写大臣、官员和皇帝三次察看骗子织布的情景,场面相同,但写法各不相同,试就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进行比较。

9.2 提高防护能力 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上册.doc

9.2  提高防护能力 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上册.doc

第2课时提高防护能力【学习目标】1.知道提高防护能力的意义,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2.掌握提高防护能力的方法、技巧。

3.学会防范风险,做好有效应对。

◎素养目标:提高防护能力,保护自己的生命,救助他人的生命。

◎学习重点:提高防护能力的要求。

【自主预习】掌握有效的应对方法→提高危险预判能力→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学会防范风险1.提高防护能力的要求是什么?2.如何提高危险预判能力?3.如何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4.为什么要学习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参考答案】1.(1)提高危险预判能力。

(2)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3)学习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

2.危险预判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安全知识,见微知著,对潜在的危险作出科学判断,防患于未然。

3.平时,我们应当积极参加安全演练活动。

在危险来临时,我们要保持头脑冷静,就近、快速逃离到安全地带;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便求救和逃生。

4.如果我们能在平时多掌握一些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在需要紧急救护时,就不会束手无策,并可以争分夺秒地施救,为挽救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合作探究】学习任务子目标4:提高防护能力走近公共卫生安全2024年4月16日举行的“第六次会员大会暨2024年全国消杀大会”指出,传统及新发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公共卫生安全依然是影响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变量”。

建设健康中国,既要靠医疗卫生服务的“小处方”,更要靠社会整体联动的“大处方”。

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其根本点是动员社会、行业和个人家庭的积极性并形成合力,特别是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

公共卫生安全依然是影响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变量”,维护公共卫生安全至关重要。

请完成下表。

项目列举意义如何维护与个人有关的公共卫生安全◎◎◎与社会有关的公共卫生安全◎◎◎【参考答案】①免疫接种、手卫生、室内通风等。

②保障个人身体健康、维护个人生命安全等。

新学案七年级上册数学答案

新学案七年级上册数学答案

新学案七年级上册数学答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新学案同步导与练答案全部答案•2022年新学案同步导与练七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2021年新学案同步导与练七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2023年新学案同步导与练七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2022年新学案同步导与练八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2021年新学案同步导与练八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2022年新学案同步导与练七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2021年新学案同步导与练七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2022年新学案同步导与练七年级生物上册北师大版•2021年新学案同步导与练七年级生物上册北师大版•2023年新学案同步导与练八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2022年新学案同步导与练九年级数学全一册北师大版•2021年新学案同步导与练九年级数学全一册北师大版•2022年新学案同步导与练八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
•2023年新学案同步导与练七年级生物下册北师大版•2022年新学案同步导与练八年级生物上册北师大版•2021年新学案同步导与练八年级生物上册北师大版•2022年新学案同步导与练七年级生物下册北师大版•2018年新学案同步导与练八年级物理北师大版•2018年新学案同步导与练九年级物理北师大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山的那边
1.①chī②mì③huò④喧⑤瞬⑥凝⑦铁⑧幻 2.(1)B A (2)AB3.D
5.(1)理想境界重重困难 (2)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3)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
【阅读拓展】1、这首诗的韵脚,是每一行的最后一个字,都押“an”韵2、在这首诗里,“山的那有一边”是外面的世界,是走出大山 3、“脚下的小城就在山间蜿蜒”,用“蜿蜒”显示交通的闭塞,显示祖祖辈辈走出大山的努力的曲折。

不能改为“繁衍”或者“冒着炊烟”,因为那样不能表达这一含义。

4、因为在第一首中,主要是表现一种为了梦想坚持努力不懈最终到达终点的思想,而第二首主要是表现一个人想突破,想让心境更开阔,梦想更长远,但是没有付之于行动。

更喜欢第一首。

在你心中有了梦想,更重要的是坚持努力,永不放弃,即使失败了,也要鼓起勇气,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2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1.B 2.(1)俏(峭)篷(蓬)(2)幕(暮)涯(崖)(3)毫(豪)蔓(漫)4.A
6.(1)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2)五十七年前的七月费城“我”、父亲、内德等小朋友
游戏玩厌,去爬悬崖爬上悬崖,陷入困境父亲帮助,摆脱困境二、1、环境描写写出傍晚悬崖四周环境的寂静,衬托出我陷入困境时极度恐惧的心理,也为下文父亲的到来作铺垫。

2、被抛弃的委屈、绝望、恐惧成功的喜悦、对父亲的感激3、这似乎能办得到。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我顿时有了信心。

4、毫无信心有了信心信心大增产生成就感
3短文两篇
1.Liǎn guōshùbēi零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