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染墨韵书香,扬起灵动的生命激情

合集下载

墨韵染书香的手抄报内容

墨韵染书香的手抄报内容

墨韵染书香的手抄报内容墨韵,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而书香,则是文化氛围浓厚的象征。

将墨韵与书香相结合,不仅能够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能够激发人们对书籍和文化的热爱。

本篇手抄报将会介绍墨韵染书香的相关内容,包括:墨韵的历史与文化意义、书香的内涵与重要性、墨韵染书香的方式与方法。

墨韵作为一种绘画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秦汉时期,墨韵就开始出现在书画作品中。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墨韵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墨韵的主要特点是以黑白为基调,追求意境上的极致表达。

它能够通过简约、明暗、虚实的对比来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墨韵的形成与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篆刻等文化密切相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香则是指一种饱含文化气息的氛围或气味。

它是对书籍和文化的热爱和尊重的体现。

书香丰富了人们的思想,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也激发了人们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

书香是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氛围,能够提高人们的阅读素养,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书香更加显得珍贵和重要。

如何将墨韵与书香相结合呢?一种很好的方式就是通过手抄报来展示与传播墨韵染书香的文化。

手抄报是一种集插图、文字、装饰等元素于一体,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信息的媒介。

在制作手抄报时,我们可以运用墨韵的特点,使用黑白对比、虚实变化等手法来设计版面,以达到墨韵的艺术效果。

同时,可以选择与书香相关的主题,如名著、文学、历史等,将书香的内涵融入手抄报的内容中。

制作手抄报需要注意版面的布局与设计。

可以先确定主题,并选择相应的插图和文字内容。

墨韵的插图可以使用中国传统绘画、图案或者篆刻作品,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而书香的插图可以选择名著封面、阅读场景等,以营造出浓厚的书香气息。

在版面设计中,可以使用黑白的对比,突出重点内容,并合理运用虚实的变化,以增加视觉的冲击力。

同时,还可以添加一些装饰元素,如特色边框、书籍图案等,以增加整体的艺术美感。

初中语文新课标课堂教学阅读策略

初中语文新课标课堂教学阅读策略

浅析初中语文新课标课堂教学阅读策略一、要注重阅读品味语文学习本质上是创造性的学习,是面向未来的学习,是把今天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学习。

语文教师抓住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的重要契机,根据学生的情感倾向、认知水平、学习心态、信息反馈、个别差异,教师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指导,让学生自己体会文章的思想美,艺术美,情感美,语言美,让学生有选择地模仿语句和文章的写法,使学生更主动地学习语文。

现代语文教学的阅读应重视“品味”,强调背诵。

在“品味”中,让语言自觉不自觉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语感和语用能力。

这样,既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学到语文的真正本领——写作,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学生的“三个转化”,即认知过程的转化,使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情感过程的转化,引导学生由不爱学到乐学;能力过程的转化,引导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形成技能技巧,由不会用到会用。

语文课求“活”,要靠深厚的人文内蕴去吸引和感染学生,要用有文化品位的精品读物,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人文教育的浓郁气氛。

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和时代的良心,学生多看这些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享受和美的熏陶,不仅有助于开发自己的右脑,更是对社会的一种考察。

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学生情趣盎然的精神家园,引导学生在课内、课外阅读中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语文教师拥有一批高品位的好书美文并不难。

好书美文既能启迪智慧,更滋补精神。

教师牵引学生的灵魂沉浮于字里行间,让心灵浸染着墨韵书香,这会使学生昂扬起率真灵动的生命激情。

二、要注重抓住文本切入点阅读每篇文章都有很多“看点”,似乎也都可以作为教学的着力点,但我们在处理教材时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一个教师教学水平如何,还可在处理教材上见功夫。

我们应该在处理教材时,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效进行文本解读。

对文本阅读可从以下“五点”进行切入:(一)抓住文本内容。

墨韵书香的句子

墨韵书香的句子

以下是一些展现墨韵书香的句子:
1. "书香氤氲,墨韵飘逸,散发着知识的芬芳。

"
2. "探索书海,感受其中的墨韵书香,如沐春风般心旷神怡。

"
3. "书架上的书籍,每一本都是墨韵书香的源泉,带领我走进知识的海洋。

"
4. "静静地翻开书页,仿佛听到墨韵书香的轻轻呢喃,让思绪在文字间徜徉。

"
5. "书店里弥漫着墨韵书香的氛围,每一个阅读者都沉浸其中,享受知识的盛宴。

"
6. "文学的世界里,字里行间散发着墨韵书香,点亮了人生的智慧之光。

"
7. "墨笔沾湿纸张,书写出浓郁的墨韵书香,留下一段段美妙的文字篇章。

"
8. "在书籍的海洋中航行,感受那一丝丝墨韵书香,让灵魂得到滋养和升华。

"
9. "书香飘溢的图书馆,是我心灵的乐园,我与墨韵书香相伴,享受阅读的魅力。

"
10. "墨韵书香是心灵的绿洲,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宁静与思考的空间。

"
希望以上句子能够展现出墨韵书香的美妙氛围。

优秀英语美文欣赏3篇

优秀英语美文欣赏3篇

优秀英语美文欣赏3篇好书美文既能启迪智慧,更能滋补精神。

教师牵引学生的灵魂沉浮于字里行间,让心灵浸染着墨韵书香,这会使学生昂扬起率真灵动的生命激情。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优秀英语美文欣赏,欢迎阅读!优秀英语美文欣赏篇一美丽的微笑与爱心The poor are very wonderful people. One evening we went out and we picked up four people from the street. And one of them was in a most terrible condition,and I told the sisters: You take care of the other three. I take care of this one who looked worse. So I did for her all that my love can do. I put her in bed, and there was such a beautiful smile on her face. She took hold of my hand as she said just the words "thank you" and she died. I could not help but examine my conscience[良心]before her and I asked what would I say if I was in her place. And my answer was very simple. I would have tried to draw a little attention to myself. I would have said I am hungry, that I am dying, I am cold, I am in pain, or something, but she gave me much more-she gave me her grateful love. And she died with a smile on her face. As did that man whom we picked up from the drain[阴沟、下水道], half eaten with worms, and we brought him to the home. "I have lived like an animal in the street, but I am going to die like an angel, loved and cared for." And it was so wonderful to see the greatness of that man who could speak like that, who could die like that without blaming anybody, without cursing anybody, without comparing anything. Like an angel-this is the greatness of our people. And that is why we believe what Jesus had said: I was hungry, I was naked, I was homeless, I was unwanted, unloved, uncared for, and you did it to me.穷人是非常了不起的人。

1000字以上的高中英语美文摘抄_英语散文

1000字以上的高中英语美文摘抄_英语散文

1000字以上的高中英语美文摘抄好书美文既能启迪智慧,更能滋补精神。

教师牵引学生的灵魂沉浮于字里行间,让心灵浸染着墨韵书香,这会使学生昂扬起率真灵动的生命激情。

小编精心收集了1000字以上的高中英语美文,供大家欣赏学习! 1000字以上的高中英语美文:生活的一课A Lesson for Living "Everything happens for the best," my mother said whenever I faced disappointment. "If you carry on, one day something good will happen. And you'll realize that it wouldn't have happened if not for that previous disappointment."每当我遇到挫折时,母亲就会说:“一切都会好的。

如果你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会有好事发生。

你会认识到,如果没有以前的挫折就不会有现在的一切。

”Mother was right, as I discovered after graduating from college in 1932. I had decided to try for a job in radio, then work my way up to sports announcer. I hitchhiked to Chicagoand knocked on the door of every station - and got turned down every time.母亲是对的,发现这个时是在1932年,我刚从大学毕业。

我已决定试着在电台找个事儿做,然后争取做体育节目的播音员。

我搭便车到了芝加哥,挨家电台地敲门推销自己--但每次都被拒绝了。

浅谈构造法解题的思想方法

浅谈构造法解题的思想方法
( 三) 对偶 构 造
这 是一 个 代数 不 等式 的证明 问题 , 直接 用代数方法相 当繁杂 , 但是 ,考虑 到 、 y . z 均
为正数 , x y = 2 x y c o s 6 0  ̄ , 类 比余 弦定 理则 可构 A 造 四面 体 0 —A B C , 如
图, 使 AO B= /B O C = C O A= 6 0  ̄ .设 O A .
教学随笔
凌缆绚 穆 题
● 乔 振 字
构 造 法 是 运 用 数学 的基 本 思 想 ,经 过认 真 的 观 察, 深入的思考 , 构造出解题 的数学模型从而使 问题 得以解决 的方法 。运用构造法来解题是培养学生创 造意识 和创新思维的手段之一 ,同时对提高学生的 解题 能力也有所帮助。下面我们来说明如何 通过 构 造 法解 题 。
5 2 5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约去y 得 : 一 , 即。 。
( 四) 类 比构 造
+ 。 。

的值为一 。

数学 家华罗庚先生 曾说过 : “ 数形结合千 般少 , 分离开来万事休 ” , 可见 数形结合的重要性 , 做题 时 如果 能数形结合巧妙构造 , 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 一) 数 形 结合 构 造





有x y = c o s 2 - O O S 2 — 4 a t : ( 1 + c o s
5 5

( 1 +



C O S : ( ( 2 0 5 4 " t rC — —) , = — — O S — — ) 。 0

这种解法有时可避免烦琐 的计算 ,自己创造 条 件, 整体运作 , 方便易解。

理想的语文课堂之我见

理想的语文课堂之我见

理想的语文课堂之我见[题记]将思想注入语文课堂,语文就有了自己的灵魂;将情感投入语文课堂,语文就有了活力;将生命注入语文课堂,语文就有了生命。

上了十几年的语文课,照理说,上课应该是轻车熟路、信手拈来,犹如家常便饭。

但每次上课,特别是实行新课改后,心情总是诚惶诚恐的,不知如何施教,日常与同事闲谈,扯到这些事。

大家都有此同感——真是越教越不会教。

平地里,静心细想,语文课该怎么上?理想的语文课堂是什么样的?理想的语文课堂又应该给予学生些什么?或许。

一千个语文教师会有一千种观点;或许,昨天、今天和明天,我们都会有不同的理解。

问题不可能有一个终极答案,但每位语文教师又必须面对,必须思考,并且必须最终做出自己的应答。

其实,我们的教学实践,就在有意抑或无意间做着属于自己的诠释和演绎。

我想: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真实的、生成的、诗意的、精神享受的。

一、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真实的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立足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要着眼文本,融入文本;要重视背诵积累,追求真实有效。

课堂是真正上好语文课的地方,教师应该老老实实地上好语文课。

真实的课堂需要教师注重文本教学,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有效地完成文本的解读和感悟,指导学生阅读每一篇课文,领会关键性的词语,揣摩限制性成分,理解警策性的句子。

如我们初读《孔乙己》,谁也不会介意结尾对孔乙己悲惨结局的叙述——“孔乙大约的确死了”,可细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大约”、“的确”的妙用。

“大约”、“的确”看似矛盾实不矛盾。

“大约”说明孔乙己的死无人过问,他活在世上只是一块笑料而已,“如果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因此他已成为社会上一个多余的人。

反映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漠的残酷现实。

“的确”说明孔乙己的死是必然的。

他的悲剧正是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极深的一批下层知识分子的共同悲剧。

真实的课堂没有演练、彩排、渗透,更不是“作秀”,有的是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

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人文精神

精神 ,升华思想 。
生 ,不要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的青 春 ,而 要 指导 学 生 多 阅读课 外 读 物 ,多参与社 会实践 ,多写 感想 、
二 、爱— — 让 和谐 的 课 堂
成 为人 文 教 育的 “ 壤 ” 土
课堂 ,是教学 的主要 阵地 ,实 行课堂 民主 ,营造宽松 和谐 、富于 人文气息的课 堂氛 围,是人文精神
本” , 论 强调 了教育 要 “ 以人 为本 ” 。
语文 ,作为教育教学 中的一 门主要 学科 ,更应 当在教学 中倡导人文精 神。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 面进行 。

创建和谐的课堂呢?
首先 ,教师应提高 自己的人文 修 养 ,应持一颗博爱的心 。 “ 以人 为本 ”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要重视 学 生 的个 性 发 展 ,让 性 格不 尽 相 同、志趣迥然有异的学生都能受到
生 的学 习方 式受 到鼓 励。 “ 唯有用
涵 ,那么 ,嚼蜡之味顿生 。
就会在潜 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如范
灵 魂才能 塑造灵魂 ” ,教 师 的修 养 提 高了,态度转变 了 ,相 应地 也能
促使学生 主动地学 习。
四 、拓展 —— 让 生 活成 为 人 文教 育 的 “ 催化 剂 ”
有责 ”的高贵品格 , “ 先天下 之忧
而忧 ,后 天下之乐而乐”的广 阔胸
怀, “ 富贵不 能淫 ,贫 贱不 能移 ,
威 武 不 能屈 ” 的 情操 。

朗读— — 让 丰 富 的情
需要注 意的是 :品味 ,不 等同 于 阅读 分 析 。语 文课 要 求 “ ” 活 , 要靠深厚 的人文 内蕴去 吸引和感染 学生 ,牵引学生 的灵魂沉 浮于字里 行 间,让心灵浸染着 墨韵 书香 ,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浸染墨韵书香,扬起灵动的生命激情
语文课堂作为学生和教师栖居的主要场所,更应当充满浓浓的诗意——涌动诗的灵性,洋溢诗的浪漫,弥漫诗的芳香,勃发诗的激情,流淌诗的旋律,演绎诗的精彩。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

对学生而言,能启心智,长见识,陶冶情操,诱发不尽的遐想;对老师而言,读着语文,仿佛在和历史对话,和大师倾谈,那深入浅出的道理,那五光十色的美景给了我们多少美好的享受。

师生的心灵应沉浮于语文的字里行间,浸染着墨韵书香,扬起率真灵动的生命激情,给予师生一种诗意的生命享受。

一、导语——打开诗意的心扉
课堂永世是我们流传诗情画意的主阵地。

课本递给我们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我们不能把她们生硬地摔在孩子们的眼前,我们必须用诗的语言去催发这一朵一朵欲放的花苞,让她们诗意地盛开在孩子们的心田。

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美图、配乐、激情朗诵)
有这样一个人,在国家处于混难之际,他力挽狂澜,让贫瘠的土地开满了鲜花;有这样一个人,他让国民子孙满堂,富贵安康,而他自己却没有留下一个后人,没有留下一分钱的存款;有这样一个人,当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千百万民众自发涌上十里长街,联合国第一次降下高傲的旗帜,倾诉无尽的哀思;有这样一个人,他
虽然离开了,但他的心脏和脉搏,在人民的躯体里从没有停止过跳动……他就是把毕生献给祖国和人民的一代伟人,我们人生的楷模——周恩来!
“未成曲调先有情”,如此深情并茂的导入,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体现出鲜明的抒情格调,叩击了学生的心扉,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使情与景偕,情与理融。

这种熏陶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本身,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育。

教学《草原》一课时,我是这样开篇的:“同学们,城市的喧闹、污染让我们失去了蔚蓝的天空,失去了新鲜的空气,久违的泥土气息和青草的芳香令我们魂牵梦绕,今天让我们溶入一片茫茫的草原中去,尽情地欢笑,尽情地呼吸,尽情地享受大自然吧!”教师诗意的语言,在学生的语言中播下了诗意的种子,打开了学生诗意的心扉。

二、动画——装饰诗意的心田
语文课文中的许多情境,学生无法直接感知,在教学中,我根据实际实际情况模拟情境、再现情境,让学生在诗意的画面中愉悦地入情入境。

诗是抒发诗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因此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

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动态的画面,那么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

《咏鹅》这首诗意蕴丰厚,有鹅的色彩、声音、动作等等。

如此丰富的信息仅凭口头讲解是不易表达完整透彻的,根据诗意我精心制作了相关的动画。

画面上:岸上杨柳依依,水中碧波荡漾,一位天真可爱的儿童正在不断地向湖里那群“嘎嘎”欢叫的大白鹅抛撒谷粒,白鹅栩栩如生。

教学时诗画对照,相映成趣,为学生想象活动提供了丰富、鲜明的表象信息,学生很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结合画面说说生动活泼的白鹅形象,学生出口成句:“那长着一身洁白的羽毛,有着两只红红的脚掌的鹅,在清澈浅绿的湖水中悠闲地挥掌前行,欢快地引颈高歌。

”此时水波微荡,荷叶轻摇,荷花飘香……这意境是多美啊,同学们学在课堂,乐在其中。

三、活动——点亮诗意的心灯
诗意地生存着,需要一双伶俐的眼睛,灵性的耳朵和一颗诗意盎然的心灵。

所以,我总是引领孩子们活动:留连大自然的每一次日出和日落;欣喜早春萌发的每一枚新苗和嫩草;当心身边每一朵花儿的盛开和凋零;关注每一阵秋风的掠面和游走;捕捉每一声痛楚的呻吟和快乐的欢笑……下雨的时间,我带着他们倚在栏杆前听雨打芭蕉;飘雪的时节,我和他们一起踏雪寻梅;阳光鲜丽的日子,我们在校园里寻遍春天的踪迹;大雾弥漫的清早,我们在操场上意会着浓浓的雾气带来的如梦如幻……一花一世界,一草一人生;一俯首一回眸,一睥睨一蹙眉都是我和学生诗意的原动力。

多么富有灵感和创意的语句,我被学生思想潮水的放纵奔流而吸
引,被魅力文字的尽情飞舞而赞叹!真没想到竟出自孩子之口,并呈现出奇异之彩,多么的令人惬意啊!品味之余并加以赞扬,学生涨红了脸庞,我油然而生出感慨:不经意间给学生的一缕春风,回报了教师整个春天。

好庆幸,一个不经意的举动,竟点亮了学生诗意的心灯!是呀!教师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才能享受着诗意带来的淳美,心灵之翼才能在语文学习中自由翱翔。

看到孩子们灿烂的如花的笑脸,我感到课堂教学的生命是那样的充盈而美丽!四、练笔——拨动诗意的心弦
诗意语文大师王崧舟先生曾言:“语文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

这是精神的自由交流,是思想火花的碰撞。

激发学生的情感渴望,点燃学生的心灵火花,这是诗意语文、诗意课堂的应有之义。

”小练笔,给语文课堂注入了勃勃生机,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精彩纷呈,欣赏他们,如沐春风,令人陶醉。

《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槐乡五月的迷人景色和槐乡孩子的美好品质。

本文虽是散文,但文中处处散发着诗的韵味,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景色美、人情美、文字美,韵律美,于是,我把文中的词句改变成一首首小诗,让学生细细品味。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

“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之后我设计小练笔:你们能试着学说一首小诗吗?
生1:“哈哈哈”,/ 小姑娘飘来了,/采走雪白的槐花,/编出美丽的项链。

生2:啦啦啦,/好客的小主人欢歌相迎,/端出香香的饭,/捧出浓浓的情,/记住你的美,/留住你的香,/深情的道一句“槐香五月,我爱你!”
……
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学生一次次感受着槐乡的景美、花香,沉浸于行云流水的意境中。

更难得的是一首首的小诗中叮叮咚咚的节奏、抑抑扬扬的音韵不期而至,此刻,天真的孩子们俨然成了一位位激情澎湃的小诗人。

诗歌诗歌,好的诗就是一首歌,在教学《秋天的图画》中,我请学生分小组按熟悉的歌曲《春天在哪里》仿写《秋天在哪里》。

2分钟以后就有小组陆陆续续地交上歌词,我用投影显示歌词,请大家齐唱,真是妙趣横生啊。

小组①:秋天在哪里?秋天在哪里?秋天就在丰收的农家里,那里有稻谷,那里有瓜果,还有那背着背篓的农家女。

小组②:秋天在哪里?秋天在哪里?秋天就在清晨的小河上,那里能撒网,那里能捕鱼,还能够摇着小浆满载而归。

小组③:秋天在哪里?秋天在哪里?秋天就在辽阔的草原里,那里有蟋蟀,那里有小溪,还有那天真可爱的牧羊女。

小组④:秋天在哪里?秋天在那里?秋天就在我们的心田里,那是一首诗,那是一幅画,还是那一首欢乐幸福的歌。

……
在美丽的诗歌中,我们用美妙的歌喉讴歌秋天,用五彩的画笔描绘秋天,用真挚的情怀拥抱秋天。

诗意的课堂让我和孩子们久久沉醉……
前苏联教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绪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会有学生全面的智力生长.”语文应该是诗意永世的科学,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因能够领略这俏丽的诗意并流传它而倍感快乐。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任自己深爱着诗歌的心灵在盛唐歌吟、宋词流转的时空里栖息,恣意吮吸她们留给我的芳香余韵,并乐意以一颗纯洁的诗心、一片天真的诗情,染我的语文教学以点滴诗意,给我的学生以一片弥漫诗意的天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