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试验报告2(附答案)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基础(A2)实验报告徐嘉宁沈阳理工大学2006.10目录一. 皮带传动实验报告 (1)1.1. 实验目的 (1)1.2. 实验机构造及测试原理 (1)1.3. 实验步骤 (1)1.4. 数据和曲线 (1)二. 齿轮传动效率实验报告 (3)2.1. 实验目的 (3)2.2. 实验机构及测试原理 (3)2.3. 实验步骤 (3)2.4. 数据和曲线 (3)2.5. 思考题 (4)三. HS-A型液体动压轴承实验报告 (5)3.1. 实验目的 (5)3.2. 实验机构及测试原理 (5)3.3. 实验步骤 (5)3.4. 数据和曲线 (5)四. JDI-A型创意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报告 (8)4.1. 实验目的 (8)4.2. 实验内容 (8)4.3. 实验结果 (8)五. JDI—A型创意组合式轴系结构分析实验报告 (10)5.1. 实验目的 (10)5.2. 实验内容 (10)5.3. 实验结果 (10)六. JCY机械传动性能综合实验报告 (12)6.1. 实验目的 (12)6.2. 实验内容 (12)6.3. 实验步骤 (12)6.4. 实验结果 (12)一.皮带传动实验报告专业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1.1.实验目的1.2.实验机构造及测试原理1.3.实验步骤1.4.数据和曲线二.齿轮传动效率实验报告专业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2.1.实验目的2.2.实验机构及测试原理2.3.实验步骤2.4.数据和曲线2.5.思考题(1)T9-T1基本上为直线关系,为什么T9-η为曲线关系?(2)哪些因素影响齿轮传动的效率?加载力矩的测量中存在哪些误差?(3)提高齿轮传动效率的措施有哪些?三.HS-A型液体动压轴承实验报告专业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3.1.实验目的3.2.实验机构及测试原理3.3.实验步骤3.4.数据和曲线(1)叙述滑动轴承产生液体摩擦的现象(2)摩擦系数与特性系数f---µn/P的曲线(3)油膜压力分布曲线(4)油膜承载能力曲线(5)实验结果分析四.JDI-A型创意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报告专业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4.1.实验目的4.2.实验内容实验题号已知条件4.3.实验结果1、轴系结构装配图(附3号图)2、轴系结构设计说明(说明轴上零件的定位固定,滚动轴承的安装、调整、润滑与密封方法)五.JDI—A型创意组合式轴系结构分析实验报告专业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5.1.实验目的5.2.实验内容轴系类型模型编号5.3.实验结果1、轴系装配图(另附)2、轴系结构分析(简要说明轴上零件定位固定,滚动轴承安装、调整、润滑与密封等问题)六.JCY机械传动性能综合实验报告专业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6.1.实验目的6.2.实验内容6.3.实验步骤6.4.实验结果- 14 -- 17 -:人民币,万元)- 25 -- 26 -。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答案

实验名称: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实验时间:2023年11月15日实验地点:机械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理解机械设计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3.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内容(1)了解机械设计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3)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如设计一个简易的齿轮传动系统。
2. 实验步骤(1)学习机械设计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运动副、机构、机械零件等;(2)分析实验要求,确定设计目标;(3)进行设计,包括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绘制设计图;(4)制作模型,并进行测试和调整;(5)撰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设计了一个简易的齿轮传动系统,包括齿轮、轴、轴承等零件;(2)根据实验要求,选择了合适的材料和结构;(3)绘制了设计图,并进行了模型制作;(4)模型测试结果符合预期。
2. 实验分析(1)在设计过程中,首先了解了机械设计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后续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2)在设计过程中,注重了零件的合理选择和结构设计,提高了设计的可靠性;(3)在模型制作过程中,注意了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4)通过实验,掌握了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动手能力。
四、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对机械设计基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2. 培养了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3. 提高了动手能力,为今后从事机械设计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五、实验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实验效果;2. 在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3. 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应注重精度和装配质量,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4. 在实验报告中,应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参考。
实验报告人:XXX指导教师:XXX日期:2023年11月15日。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

前言一、实验课目的本课程实验课目的在于:验证、巩固和加深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及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机械实验方法、测量技能及用实验法来测定一些机械参数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踏实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
因此,实验课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每个学生必须认真对待,在课前进行预习,在课后分析试验结果,写成正规的实验报告。
实验课为评定学生成绩的一部分。
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为了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要求在实验前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在实验前要进行检查和提问,如发现有不合格者,提出批评,甚至停止实验的进行,实验准备工作包括下列几方面内容:1.预习好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的目的及要求;搞懂实验的原理;了解实验进行的步骤及主要事项,做到心中有底。
2.准备好实验指导书中规定自带的工具、纸张。
3.准备好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表格应记录些什么数据自拟。
三、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1.验前必须了解实验设备、仪器的使用性能、操作规程及使用须知,否则不得操作。
2.严格按照规定,精心操作设备、仪器。
3.实验室内与本实验无关的设备与仪器,一律不得乱动。
4.在实验室严守纪律,不得高声谈笑,保持室内整洁。
5.实验完毕后,用过设备、仪器放回原处,并整理清洁、经教师同意后才得离开。
四、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对实验所有数据、现象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一定结论与看法的书面文件。
学生在实验后必须按照要求,整理并分析处理所的结果,写成正规的实验报告。
为了写好实验报告,提出以下几点:1.实验结果记录应经实验指导教师过目签字,并随实验报告一起交上。
2.报告中的结果分析及讨论应力求具体,应针对试验具体情况,防止不切实际的空谈。
3.实验报告要求每人一份。
4.实验报告应在实验完毕后一星期内,由班委汇集交老师。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机械工程学院2018年9月10日实验一零件认知实验一、实验目的1.配合课堂教学及课程进度,为学生展示大量丰富的实际机械零件,使学生对实际机械系统增加感性认识,加深理解所学知识。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答案

实验名称:机械原理实验实验日期:2021年10月15日实验地点:机械原理实验室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加深对机械原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3. 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原理: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运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本实验主要研究以下内容:1. 力的合成与分解2.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3. 机械效率实验仪器与材料:1. 机械原理实验台2. 力传感器3. 秒表4. 计算器5. 记录本实验步骤:1. 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1)将力传感器固定在实验台上,调整传感器水平。
(2)用测力计分别测量两个力的作用点,并记录数据。
(3)利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计算出合力的作用点及合力大小。
(4)将合力作用点与测力计连接,调整测力计使合力与传感器受力方向一致。
(5)观察传感器受力情况,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
2.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实验(1)将实验台上的机构调整至初始位置。
(2)利用秒表测量机构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运动次数。
(3)根据测量结果,计算机构的运动速度和加速度。
(4)分析机构运动规律,了解平面机构的运动特性。
3. 机械效率实验(1)将实验台上的机构调整至初始位置。
(2)利用测力计分别测量输入力和输出力。
(3)根据机械效率公式,计算出机构的机械效率。
(4)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提高机构设计水平。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实验结果:合力的作用点与两个力的作用点连线的中点重合,合力大小等于两个力的矢量和。
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在实际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桥梁设计、机械结构设计等。
2.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实验实验结果:机构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运动次数为n次,运动速度为v=(n/t)m/s,加速度为a=(dv/dt)m/s²。
分析: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是研究机构运动规律的基础,对于提高机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3. 机械效率实验实验结果:机构的机械效率为η=(输出力/输入力)×100%。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模板-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任课教师:__________
学院及专业:_____________
选课单编号:_____________
上海大学
二○年月日
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
一、实验目的
(1) 本实验通过对常见机械传动,如带传动、链传动、齿轮失效及蜗杆传动等机械装置的测试,以及对传递运动和动力过程中的机械参数曲线,如速度曲线、转矩曲线、传动比曲线、功率曲线及效率曲线等的分析,加深对常见机械传动性能的认识和理解;
(2) 通过对常见的机械传动装置组合而成的不同传动系统的参数曲线的测试,初步理解机械传动合理布置的基本原理和要求;
(3) 通过实验了解智能化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试验台的工作原理,掌握一些计算机辅助实验和测试的新方法,培养进行设计性实验与创新性实验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
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试验台
三、实验原理
详见实验指导书
四、实验步骤
详见实验指导书
五、写出所测试的传动系统的构成
六、实验数据记录表
七、绘制参数曲线
八、思考题
1、在由带传动和齿轮传动等组成的组合传动系统中,如何布置比较合理,为什么?
2、在由链传动和齿轮传动等组成的组合传动系统中,如何布置比较合理,为什么?。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郑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实验报告(一)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的构造简图及各部分的作用三、实验记录及计算数据表系统刚度为δ∆=FC 试验证 21C C C += )(2121δδδ∆+∆=∆, 11δF C '=, 22δF C '=四、绘制受力——变形曲线力——变形曲线用坐标纸绘制,建议纵坐标(力)比例:40N/mm ,横坐标(变形)比例:0.0004mm/mm 。
五、实验误差1.螺栓总拉力误差0016116110010)(10⨯⋅⨯⨯+''-⋅⨯⨯--A E F F A E μεμε2.预紧力误差00161262161100101010⨯⋅⨯⨯⋅⨯⨯-⋅⨯⨯---A E A E A E μεμεμε3.协调变形误差00121100⨯∆∆-∆μεμεμε机械设计实验报告(二)一、原始数据及实验记录传动带型号规格 初拉力=0F1201=D mm 1202=D mm表中1M ——主动电机上的转矩 2M ——被动电机上的转矩η——效率 ε——滑动率 F ——皮带传动的圆周力二、效率和滑动率曲线允许传递的有效圆周力〔ec F 〕= N允许传递功率 10000VF P ec ⋅= KW机械设计实验报告(三)一、实验目的二、试验机结构简图及工作原理三、实验结果1.叙述滑动轴承产生液体摩擦现象2.测试数据及处理结果a.数据表表2n 曲线b.摩擦系数与特性系数pc.油膜压力分布曲线d.承载能力曲线四、实验结果分析。
机械设计实验实验报告

2.熟悉轴上零件的常用定位与固定的技术方法3.熟悉和掌握轴系结构设计的要求与常用轴系结构三实验设备
1.模块化轴段,用其可组装成不同结构形状的阶梯轴
2.轴上零件:齿轮、轴、轴承端盖、轴套、支座、轴承以及连接件四实验步骤
1.从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方案中选择设计实验方案。2.根据实验方案规定的设计条件,确定需要哪些轴上零件。
4、效率计算
(l)封闭功率流方向的确定
封闭功率流方向如图3(a)所示,其大小为:
T?NPa?99?P9?(KW)
9550
该功率的大小决定于加载力知和扭力轴的转速,而不是决定于电动机。电机提供的功率仅为封闭传动中损耗功率,即:。
P9?PT9?T11???故P?P?P??199P9T9 T9?T1??T9单对齿轮
测定弹性滑动率与所传递的载荷和带传动效率之间的关系,绘制带传动的弹性滑动曲线和效率。
了解带传动实验台的设计原理与扭矩、转速的测量方法。三实验台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由于弹性滑动率ξ的值与打滑现象的出现以及带传动的效率η都与带传递的载荷的大小有密切关系,本实验用灯泡做负载,实验台由主机和测量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1.带传动的弹性滑动与带的初始张紧力有什么关系?2.带传动的弹性滑动与带上的有效工作拉力有什么关系?3.带传动为什么会发生打滑失效?
4.针对带传动的打滑失效可采用哪些技术措施予以改进?
n2 ξ Q1 Q2 η o
2
实验二齿轮传动效率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封闭流式实验台结构,弄懂封闭加载原理。
2.了解齿轮传动效率的测定原理,掌握用封闭流式实验台测定齿轮传动效率的方法。3.测定齿轮减速器的传动效率。二、实验系统
主机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实验一、思考题:1)、请结合实验所得的实验测量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数据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是如何产生的?答:实验所得数据和理论计算所得数据之间的差异是因为:1、理论计算所得数据是在假设最理想状态下工作所得的数据。
2、实验测量所得数据受到下列因素影响将产生不同结果。
1)、力的角度影响。
2)、测量仪器的误差。
3)、传感器的正确性等。
实验二、思考题:(1)主动轮圆周速度V1与被动轮圆周速度V2是否相同?原因何在?答: 不相同。
因为带传动中必然存在弹性滑动现象,即:带和带轮之间必然会发生相对滑动,所以从动轮的圆周速度低于主动轮的圆周速度(因为从动轮和主动轮的角速度是不一样的)。
(2)弹性滑动、打滑其中哪些现象产生,带传动就不能正常工作,为什么?答:弹性滑动、打滑将产生下列现象:1)、从动轮的圆周速度低于主动轮。
2)、降低了传动效率。
3)、引起带的磨损。
4)、使带温度升高。
正因为有上述现象存在,所以带传动不能正常工作。
(3)带传动效率是否在打滑时最高?答:否。
(4)增加初拉力后,则对打滑有何影响?答:有影响。
因为可以延时打滑,即:减少打滑。
(5)影响带传动拉力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带传动拉力的因素有:1)、当量摩擦系数fv越大,则所受的力F越大。
2)、小轮包角α1越大,则所受的力F越大。
3)、初拉力F0越大,则所受的力F越大实验三、思考题:1、影响齿轮传动效率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齿轮传动效率的因素有:1)啮合中的摩擦损失2)润滑油被搅动的油阻损失3)轴承中的摩擦损失4)齿轮的工作载荷2.结合本实验结果分析随T1增加T0增加的原因。
答:从本实验结果分析来看,因为T1增加其阻力增加,则损耗增加,所以T0是T1的损耗,则T1增加T0也增加。
实验四、思考题:1.为什么f在λ临界左面随n增加而减小?答:因为从非液体摩擦状态逐步进入边界摩擦状态,所以f在λ临界左边随n增加而减少。
2.为什么f在λ临界右面随n增加而增加?答:因为进入到液体摩擦状态,液体内部的分子摩擦加剧,所以f在λ临界右边随n 增加而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机械设计课程减速器拆装实验报告减速器名称班级日期
同组实验者姓名
回答下列问题
减速器拆装步骤及各步骤中应考虑的问题
一、观察外形及外部结构
1.起吊装置,定位销、起盖螺钉、油标、油塞各起什么作用?布置在什么位置?
答:
定位销:为安装方便,箱座和箱盖用圆锥定位销定位并用螺栓连接固紧
起盖螺钉:为了便于揭开箱盖,常在箱盖凸缘上装有起盖螺钉
起吊装置:为了便于吊运,在箱体上设置有起吊装置箱盖上的起吊孔用于提升箱盖箱座上的吊钩用于提升整个减速器
油标:为了便于检查箱内油面高低,箱座上设有油标
油塞:拔下即可注油,拧上是为了防止杂质进入该油箱,常在箱体顶部位置设置油塞
2.箱体、箱盖上为什么要设计筋板?筋板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布置?
答:
原因:为保证壳体的强度、刚度,减小壳体的厚度。
作用:增大减速机壳体刚度。
布置:一般是在两轴安装轴承的上下对称位置分别布置较好。
3.轴承座两侧联接螺栓应如何布置,支承螺栓的凸台高度及空间尺寸应如何确定?
答:
轴承旁凸台高度h 由低速级轴承座外径确定,以便于扳手操作为准。
取50mm 轴承旁连接螺栓的距离S 以Md1螺栓和Md3螺钉互不干涉为准尽量靠近一般取S=D。
4.铸造成型的箱体最小壁厚是多少?如何减轻其重量及表面加工面积?
答:
大约10mm左右。
减轻重量主要是减少厚度,做加强筋来满足。
5.箱盖上为什么要设置铭牌?其目的是什么?铭牌中有什么内容?
答:
为了显示型号,基本参数,外国的产品还包含序列号,给厂家提供序列号,可以查到出厂时的所有参数,方便使用维护,比如用了几年,你要买备件或备机,提供名牌信息。
二、拆卸观察孔盖
1.观察孔起什么作用?应布置在什么位置及设计多大才是适宜的?
答:
为了检查齿轮与齿轮(或涡轮与蜗杆)的啮合情况、润滑状况、接触斑点、齿侧间隙、齿轮损坏情况,并向减速器箱体内注入润滑油。
应设置在箱盖顶部的适当位置:孔的尺寸大小以便于观察传动件啮合的位置为宜,并允许手伸入箱体内检查齿面磨损情况。
2.观察孔盖上为什么要设计通气孔?孔的位置应如何确定?
答:
通气孔在减速器工作时,箱体内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压力增大,为使箱内热胀空气能自由排出,以保持箱内外压力平衡,不致使润滑油沿分箱面或轴伸密封件等其他缝隙渗漏,通常在箱体顶部装设通气。
三、拆卸箱盖
1.在用扳手拧紧或松开螺栓螺母时扳手至少要旋转多少度才能松紧螺母,这与螺栓中心到外箱壁间距离有何关系?设计时距离应如何确定?
答:
主要是要考虑到螺栓能否拧紧,在设计时必须给出扳手或套筒空间。
一般应不小于45度的拧紧角度,并适合于对应套筒扳手与箱壁不相干涉。
相应的机械设计中有相应的规范要求。
2.起盖螺钉的作用是什么?与普通螺钉结构有什么不同?
答:
通过旋入螺钉,将轴承压盖等拆卸下来,减少用传统方法对拆卸压盖等结构的零件的损坏,特别是密封面。
常用于减速机等机器的各类盖型零件上。
螺钉端部是圆形,没有螺纹。
3.如果在箱体、箱盖上不设计定位销钉将会产生什么样的严重后果?为什么?
答:
定位销是不可或缺的,是保证轴承位置准确的。
由于轴的跨度大,所以轴承、轴是不能起到定位作用的。
由于轴承的位置“误差”会导致轴的偏斜,那么齿轮精度再高,也会因为“安装误差”引起齿轮非正常工作,会造成许多问题的。
四、观察减速器内部各零部件的结构和布置。
1.箱体与箱盖接触面为什么没有密封垫?是如何解决密封?箱体的分箱面上的沟槽有何作用?
答:减速机箱体与箱盖镗孔是合并加工的,要是装配时加一层垫子那么几个孔肯定不是圆的了,会是椭圆的,减速机就会漏油,所以减速机中间是不加垫片密封的,加工精度高就可以密封了。
2.润滑油剂是如何导入轴承内进行润滑?如果采用脂剂应如何防止箱内飞溅的油剂及齿轮啮合区挤压出的热油剂冲刷轴承润滑脂?两种情况的导油槽及回油槽应如何设计?
答:
轴瓦或者轴颈上开设油孔活油槽。
在轴和轴承盖的通孔壁之间留一个极窄的缝隙,半径间距通常为0.1 ~0.3mm。
3.轴承在轴承座上的安放位置离箱体内壁有多大距离,在采用不同的润滑方式时距离应如何确定?
答:B—内壁与轴承座端面的距离取决于壁厚δ,轴承旁联接螺栓d1及所需的扳手空间C1、C2的尺寸。
B=δ+C1+C2+(5 ~8)mm.
4.设计时齿轮与箱体内壁最近距离的尺寸应如何确定?
答:
按一般规则就是运动部件与非运动部件一般不小于4mm。
5.齿侧隙的作用是什么?
答:
防止齿轮工作时,因升温、轮齿受力变形等,发生啮合卡滞;侧隙可以存储润滑油利于齿面润滑,等。
6.结构设计中如何防止和调整零件间相互干涉?
答:
创建机构模拟装配并进行分析,在运动的回放的时候就有干涉检查的选项,包括设置有干涉的时候停止或者以红色高亮显示的方式提示干涉的部分的。
这样就可以动态显示干涉的部分,更方便设计的修改。
7.在减速器设计时采用不同轴承应如何考虑调整工作间隙装置?
答:
计算轴承使用时最高温度是轴的伸长量后,加轴承的原始间隙就可以。
安装完成后记得检查间隙量在标准范围内。
考虑转速、轴的直径、材料的膨胀系数、载荷等因素的影响。
8.设计时应如何考虑对轴的热膨胀进行自行调节?
答:
设置内部游隙是轴承外轮、内轮、钢球间的游隙量。
一般固定内轮把外轮上下方向运动时的运动量称为径向游隙,左右方向运动时的运动量称为轴向游隙。
在轴承运转中,内部游隙的大小是左右振动、发热、疲劳寿命等性能的主要因素。
五、从箱体中取出各传动轴部件
1.大齿轮上为什么要设计工艺孔?其目的是什么?
答:
1)、主要是为了降低噪音,声音传输会被孔阻断;
2)、其次是为了减小重量。
当然,开孔是建立在满足强、刚度,稳定性的基础上,适当的开孔是不会降低强度.
2.轴上零件是如何实现周向和轴向定位、固定?
答;
周向固定一般是采用平键或花键连接,还可以采用销、无头螺丝、过硬配合等等。
轴向固定一般是采用轴肩固定、卡簧固定、无头螺丝固定、销固定、过硬配合等等。
3.各级传动轴为什么要设计成阶梯轴,不设计成光轴?设计阶梯轴时应考虑什么问题?
答:
为了便于固定安装及对不同负荷满足不同的结构和功能要求。
便于定位和固定。
4.采用直齿圆柱齿轮或斜齿圆柱齿时,各有什么特点?其轴承在选择时应考虑什么问题?
答:圆柱直齿轮用于平行轴传动,齿轮啮合与退出时沿着齿宽同时进行,容易产生冲击,振动和噪音。
圆柱斜齿轮除可用于平行中传动,还可用于交叉轴传动(螺旋齿轮机构)其特点:重合系数大,传动平稳,齿轮强度高,适于重负载,相比直齿而言:斜齿有轴向力。
圆锥直齿轮和圆锥斜齿轮(伞齿轮)伞齿轮传动主要用于:两轴相交传动,(通常为90度)。
直齿与斜齿的区别与上述“圆柱直齿轮和圆柱斜齿轮”基本相同,但都有轴向力的产生
5.计数各齿轮齿数,计算各级齿轮的传动比。
高、低各级传动比是是如何分配的?
答:
高速级的传动比小一些,低速级的传动比大一些。
如果,高速级传动比很大,则低速级的扭矩就大,低速级齿轮尺寸加大,减速器重量增大,应该避免的。
6.大齿轮的齿顶(下部)与内壁底部距离L=H-1/2da,L值的大小会影响什么?设计时应根据什么来确定L值?
答:
L的大小会影响齿轮寿命,应根据载荷和H,d来确定。
7.箱体内油标(油尺)、油塞的结构及布置在设计时应注意什么?油塞的密封如何处理?
答:油标检查减速器内油池油面的高度,经常保持油池内有适量的油,一般在箱体便于观察、油面较稳定的部位,装设油面指示器。
油塞是换油时,排放污油和清洗剂,应在箱座底部,油池的最低位置处开设放油孔,平时用螺塞将放油孔堵住,放油螺塞和箱体接合面间应加防漏用的垫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