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机械本科实验报告

机械本科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2.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4. 提高学生对机械设计的认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 平面机构认知实验2. 轴承性能测试实验3. 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三、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1. 平面机构认知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机械原理陈列柜,认知各种常见运动副的组成及结构特点,认知各类常见机构分类、组成、运动特性及应用。

(2)实验步骤:①认真观察陈列柜,仔细揣摩分析;②结合有关的实验展柜和教材的相关章节内容回答下列简答题,完成实验报告。

(3)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平面机构的分类、组成、运动特性及应用,加深了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

2. 轴承性能测试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轴承的性能,掌握轴承性能测试方法。

(2)实验步骤:①准备实验器材,包括轴承、游标卡尺、扭力计等;②将轴承安装在扭力计上,进行扭矩测试;③使用游标卡尺测量轴承的径向跳动和轴向跳动;④记录实验数据,分析轴承性能。

(3)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轴承性能测试方法,了解了轴承的径向跳动和轴向跳动对轴承性能的影响。

3. 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1)实验目的:练习组装滑轮组,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实验步骤:①准备实验器材,包括滑轮、组绳、钩码、弹簧称、刻度尺、铁架台等;②用弹簧称测出钩码重力G;③按图组装滑轮组,记下钩码位置和绳子自由端的位置;④用弹簧称匀速拉动绳子到某一位置并记下该位置及钩码位置;⑤量出钩码移动高度h,人和绳子自由端移动位置S;⑥计算W有用、W总及填入表格;⑦改变绳子绕法或增加滑轮重复上述实验。

(3)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会了组装滑轮组,并掌握了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了解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绕法、滑轮数量的关系。

四、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使我们深入了解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掌握了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答案

实验名称: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实验时间:2023年11月15日实验地点:机械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理解机械设计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3.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内容(1)了解机械设计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3)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如设计一个简易的齿轮传动系统。

2. 实验步骤(1)学习机械设计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运动副、机构、机械零件等;(2)分析实验要求,确定设计目标;(3)进行设计,包括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绘制设计图;(4)制作模型,并进行测试和调整;(5)撰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设计了一个简易的齿轮传动系统,包括齿轮、轴、轴承等零件;(2)根据实验要求,选择了合适的材料和结构;(3)绘制了设计图,并进行了模型制作;(4)模型测试结果符合预期。

2. 实验分析(1)在设计过程中,首先了解了机械设计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后续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2)在设计过程中,注重了零件的合理选择和结构设计,提高了设计的可靠性;(3)在模型制作过程中,注意了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4)通过实验,掌握了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动手能力。

四、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对机械设计基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2. 培养了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3. 提高了动手能力,为今后从事机械设计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五、实验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实验效果;2. 在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3. 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应注重精度和装配质量,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4. 在实验报告中,应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参考。

实验报告人:XXX指导教师:XXX日期:2023年11月15日。

机械设计专业实习报告3篇

机械设计专业实习报告3篇

机械设计专业实习报告机械设计专业实习报告3篇在现在社会,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机械设计专业实习报告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机械设计专业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1、通过现场参观,了解某一产品的即席制造生产过程。

2、熟悉主要典型零件(机座,机体,曲轴,凸轮轴,齿轮等或减速机箱体,转动轴,齿轮等)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了解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一般原则及进行工艺分析的方法。

3、了解典型零部件的装配工艺。

4、了解一般刀、夹、量具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5、参观工厂计量室与车间检验,了解公差与测量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

6、参观工厂的先进设备及特种加工,以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以及对新工艺、新技术的了解。

二、实习内容与要求1、机械制造的生产过程:了解该厂的主要机械设备的正个生产过程情况及生产中的主要工艺文件(如机械加工过程卡片、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等)。

2、典型零件工艺(1)箱体零件的加工:了解某机械设备机座、机体的机械加工方法,并纪录其工艺过程。

分析箱体零件加工平面与孔系的主要加工方法。

(2)轴类零件的加工:了解轴类及其机械加工工艺并记录其工艺过程。

了解某道工序的具体加工工艺(技术要求,刀、夹、量具,切削液等)。

(3)齿轮加工:了解一至两种齿轮的机械加工工艺,并记录其工艺过程,分析滚齿、插齿加工的运动及特点。

结合工厂的参观,简述磨齿、等的齿轮精加工方法。

3、了解刀、夹、量具的结构及使用方法,常用机床型号及其特点。

4、装配工艺:(1)了解机械设备的结构特点及其装配工艺;(2)了解机械设备装配后的最终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3)了解主要零部件在加工车间的检验情况,论述公差与技术测量在现场应用的实例。

三、实习地点山东莱阳信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公司简介:山东莱阳信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地处胶东半岛腹地莱阳市区军民路中段,分别距青岛、烟台两个开放城市(机场、港口)100公里,距蓝烟铁路6公里,莱潍高速公路10公里,烟青一级公路2公里,其交通条件便利,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电力、水力资源丰富。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郑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实验报告(一)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的构造简图及各部分的作用三、实验记录及计算数据表系统刚度为δ∆=FC 试验证 21C C C += )(2121δδδ∆+∆=∆, 11δF C '=, 22δF C '=四、绘制受力——变形曲线力——变形曲线用坐标纸绘制,建议纵坐标(力)比例:40N/mm ,横坐标(变形)比例:0.0004mm/mm 。

五、实验误差1.螺栓总拉力误差0016116110010)(10⨯⋅⨯⨯+''-⋅⨯⨯--A E F F A E μεμε2.预紧力误差00161262161100101010⨯⋅⨯⨯⋅⨯⨯-⋅⨯⨯---A E A E A E μεμεμε3.协调变形误差00121100⨯∆∆-∆μεμεμε机械设计实验报告(二)一、原始数据及实验记录传动带型号规格 初拉力=0F1201=D mm 1202=D mm表中1M ——主动电机上的转矩 2M ——被动电机上的转矩η——效率 ε——滑动率 F ——皮带传动的圆周力二、效率和滑动率曲线允许传递的有效圆周力〔ec F 〕= N允许传递功率 10000VF P ec ⋅= KW机械设计实验报告(三)一、实验目的二、试验机结构简图及工作原理三、实验结果1.叙述滑动轴承产生液体摩擦现象2.测试数据及处理结果a.数据表表2n 曲线b.摩擦系数与特性系数pc.油膜压力分布曲线d.承载能力曲线四、实验结果分析。

机械设计实习报告5篇

机械设计实习报告5篇

机械设计实习报告5篇机械设计实习报告篇1在综合实训园进行了为期20天的金工实习终于结束了。

在此期间同学们虽然抱怨过天气热,流汗多,抱怨过钳工累、观摩闲、焊工有烫伤,但是现在看看自己的小锤子,想想自己的收获,我想说一句:“这次实习,值了。

”在实习时间里,从对各项工种的一无所知到做出一件完整的作品。

在师傅们耐心细致地讲授下,我们没有发生一例伤害事故,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实习要求,圆满地完成了20天的金工实习。

“金工实习”是一门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是高等院校工科学生学习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方法和技术,完成工程基本训练的重要必修课。

它不仅可以让我们获得了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操作,提高了自己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锻炼,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了工程素质。

这是一次我们学习,锻炼的好机会!通过这次虽短暂而充实的实习我懂得了很多。

期间,我们主要对普车、钳工、焊工三个工种进行了实践学习,对数控车、铣、磨,埋弧焊,气焊等几个工种进行了观摩学习。

钳工我们班最先实习工种就是钳工。

我们的工作就是制造一个尖嘴锤垂头。

在钳工实习中,我们知道了钳工的主要内容为锉削、钻孔、攻套丝、锯割、装配、划线;了解了锉刀的构造、分类、选用[机械设计专业金工实习报告(共2篇)]、锉削姿势、锉削方法和质量的检测。

首先要正确的握锉刀,锉削平面时保持锉刀的平直运动是锉削的关键,锉削力有水平推力和垂直压力两种。

锉刀推进时,前手压力逐渐减小后手压力大则后小,锉刀推到中间位置时,两手压力相同,继续推进锉刀时,前手压力逐渐减小后压力加大。

锉刀返回时不施加压力。

这样我们锉削也就比较简单了。

否则,磨出来的工件既不平直,纹路也不齐整,也较费时和费力。

钳工的实习说实话是很枯燥的,经常一个下午都是在反反复复一个动作,还要有力气,还要做到位,那就是手握锉刀在工件上来来回回的锉,锉到傍晚时,整个手都酸疼酸疼的,腿也站得有一些僵直了。

闲暇时间和师傅聊天,才真的明白了:那些有成就的人和有高深技术的人都是经过长期不断的辛苦的工作劳动才得以练就的。

机械设计专业的实习报告(共6篇)

机械设计专业的实习报告(共6篇)

精选范文:机械设计专业的实习报告(共6篇) 金工实习是高等院校学生进行工程训练、培养工程意识、学习工艺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的一门实践性的基础课。

短暂的一个月时间,我们经历了铸造、锻压、气焊、电焊、钳工、车工这几个工种,也算是把基础工业的几个工种过了一遍。

我觉得实习生活和以前想象的不一样了,实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并不是我们的假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而是一件劳心劳力的事。

在这个短暂的四个星期内,我学到许多在课堂里无法学到的东西,并在意志品质上得到了锻炼。

在实习期间虽然很累、很苦,但我却感到很快乐!因为我们在学到了作为一名技工所必备的基本知识的同时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前期的实习地点在大工工程训练中心,学习锻压,消失模,沙型铸造等方面的知识。

我组设计的消失模是一个创意的小便池,上书“来也匆匆,去也冲冲”背后框住一个安踏的logo,和keep moving,在制作泡沫模型的过程中,初步熟悉了各种工具的使用,例如用电烙铁笔给模型上花纹,用切割机切割泡沫小部件,用通电电热丝切割整片泡沫等等。

沙型铸造分两步,先是简单的做一个模型,然后在接触一个比较复杂的,并以这个作为考试件。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中后期的实习在学校轮机学院工程训练中心进行,分别进行焊接,钳工,车工,数控车床方面的实习。

焊接是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焊体形成原子间结合的一种加工方法。

听了老师的介绍,我才知道目前60%-70%的金属出厂后还要经过焊接(再加工)才能使用。

由此可见焊接在工业生产中应用之广泛。

焊接方法种类很多,而我们要学习的仅仅是熔化焊中使用最广泛的两种--电焊和气焊。

气焊,首先将铁板融化,然后再往里添焊丝。

焊枪与焊丝分别以月牙形向前推进,但是必须慢且均匀,感觉有点像写毛笔字。

电焊,有了气焊的基础,再进行气焊就显得比较驾轻就熟了。

而且只要一只手用钳子夹住焊条就可以了,比气焊还要好控制一些。

所以在电焊的时候,我焊出来的药皮一敲就一长条都掉下来了,这和老师要求的标准一致,令我很高兴,但就是焊不直,让我很郁闷,看来每一个工种不是那么好掌握的,但是几天下来,我感觉对焊接有了比较好的理解与实践基础,实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基础知识,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机械设计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1. 利用CAD软件进行零部件的建模和装配设计;
2. 对设计好的零部件进行强度及刚度的分析;
3. 利用实验台进行加工及组装。

三、实验器材
1. 计算机及CAD设计软件;
2. 材料强度测试仪器;
3. 机械加工设备;
4. 实验台。

四、实验步骤
1. 使用CAD软件设计并建模所需的零部件;
2. 进行强度及刚度的分析,优化设计;
3. 将设计好的零部件进行机械加工;
4. 对加工好的零部件进行组装。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设计并加工了一个机械零件,经过实际测试,零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对机械设计的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一定的设计和加工
技能。

六、实验结论
本次机械设计基础实验通过实践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对机械设计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未来的
学习和工作中,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机械设计能力。

至此,本次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完毕。

感谢指导老师和同学们的
配合和支持。

愿大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答案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1、熟悉和掌握常见机械零件和机构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2、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对机械零件进行尺寸测量和精度分析。

3、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加深对机械设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以下设备和工具:1、机械零件展示柜:展示了各种常见的机械零件,如齿轮、轴、螺栓、螺母等。

2、测量工具: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直尺等。

3、实验台:用于安装和操作机械机构。

4、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观察各种机械零件的外形结构,了解其功能和应用。

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等测量工具对零件的尺寸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对测量数据进行精度分析,判断零件的加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2、机械机构的运动分析安装和调试机械机构,如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

观察机构的运动过程,绘制运动简图。

通过测量和计算,分析机构的运动特性,如速度、加速度等。

3、机械传动系统的性能测试搭建机械传动系统,如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等。

测量传动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功率、转速、转矩等参数。

分析传动系统的效率、传动比等性能指标,并探讨影响性能的因素。

四、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内容和步骤。

熟悉实验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分组并确定小组成员的分工。

从零件展示柜中选取感兴趣的零件进行观察和分析。

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的外径、内径、长度等尺寸,用千分尺测量零件的厚度、直径等尺寸,测量时要注意正确的测量方法和读数。

将测量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中,并进行精度分析。

3、机械机构的运动分析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在实验台上安装机械机构。

手动操作机构,观察其运动过程,注意各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

用直尺和铅笔绘制机构的运动简图,标注出各构件的名称和运动副的类型。

安装位移传感器和转速传感器,通过计算机采集机构的运动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一、实验课目的
本课程实验课目的在于:验证、巩固和加深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及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机械实验方法、测量技能及用实验法来测定一些机械参数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踏实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

因此,实验课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每个学生必须认真对待,在课前进行预习,在课后分析试验结果,写成正规的实验报告。

实验课为评定学生成绩的一部分。

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要求在实验前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在实验前要进行检查和提问,如发现有不合格者,提出批评,甚至停止实验的进行,实验准备工作包括下列几方面内容:
1.预习好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的目的及要求;搞懂实验的原理;了解实验进行的步骤及主要事项,做到心中有底。

2.准备好实验指导书中规定自带的工具、纸张。

3.准备好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表格应记录些什么数据自拟。

三、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1.验前必须了解实验设备、仪器的使用性能、操作规程及使用须知,否则不得操作。

2.严格按照规定,精心操作设备、仪器。

3.实验室内与本实验无关的设备与仪器,一律不得乱动。

4.在实验室严守纪律,不得高声谈笑,保持室内整洁。

5.实验完毕后,用过设备、仪器放回原处,并整理清洁、经教师同意后才得离开。

四、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对实验所有数据、现象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一定结论与看法的书面文件。

学生在实验后必须按照要求,整理并分析处理所的结果,写成正规的实验报告。

为了写好实验报告,提出以下几点:
1.实验结果记录应经实验指导教师过目签字,并随实验报告一起交上。

2.报告中的结果分析及讨论应力求具体,应针对试验具体情况,防止不切实际的空谈。

3.实验报告要求每人一份。

4.实验报告应在实验完毕后一星期内,由班委汇集交老师。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2018年9月10日
实验一零件认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配合课堂教学及课程进度,为学生展示大量丰富的实际机械零件,使学生对实际机械系统增加感性认识,加深理解所学知识。

2.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激发创新的欲望,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实验设备
机械零件陈列柜
图1-1 机械零件陈列柜
三、实验内容
机械零件陈列柜中展示了大量的机械零件,有螺纹,螺纹连接,键连接,带传动,齿轮类型,齿轮传动,蜗杆传动。

同学们通过观察零件实物,加深对零件结构的理解。

四、注意事项
1.注意人身安全;不要在实验室内跑动或打闹,以免被设备碰伤;特别应注意摇动设备时不要压轧着自己或别人的手。

2.爱护设备;摇动设备动作要轻,以免损坏设备;一般不要从设备或展台上拿下零件;若拿出零件,看完后应按原样复原,避免零件丢失。

3.不要随便移动设备,以免受伤或损坏设备。

4.注意卫生;禁止随地吐痰和乱扔杂物;禁止脚踩桌椅板凳。

五.通过观察陈列柜中的零件,完成下列思考题
1.螺纹连接有哪些基本类型?请写出两个应用螺纹连接设计的实物名称。

2.带传动采用的张紧方法有哪些?带传动采用张紧装置的目的是什么?
3.链传动中,链节数为什么易取偶数?链轮齿数为什么常取奇数?
4.观察陈列柜中的齿轮传动类型,并列举出一个现代机械中应用齿轮传动的实例
5.轮齿的失效形式有哪些?并简单说明引起该失效的原因
6.根据蜗杆形状不同,蜗杆传动可分为圆柱蜗杆传动,环面蜗杆传动,锥蜗杆传动三种类型。

在陈列柜上观察每种类型所用的蜗轮和蜗杆有什么不同。

(观察即可)
7.蜗杆传动的特点是什么?
8.轴瓦上为什么开油槽?开油槽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9.滚动轴承的构造主要包括哪几个部件?
10.观察常见类型的轴,联轴器,离合器等的结构(观察即可)
11.请在机械模型展柜中,选择一个模型,观察其结构原理,并写出该模型都应用了哪些连接类型,传动类型?
实验二平面机构运动参数测试
一、实验目的
1. 本实验台可以组装四种典型的平面机构:曲柄滑块机构、摆动导杆滑块机构、直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直动平底推杆盘形凸轮机构。

通过实验机构的组装,加深学生对机构组成的认识。

2. 测定上述机构从动件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并绘制实测运动曲线。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利用实验台和提供的零件搭建出下列的四个机构,并画出机构简图,记录实时数据,保存运动曲线。

(a)曲柄滑块机构
(b)曲柄导杆滑块机构
(c)直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
(d)直动平底推杆盘形凸轮机构
图2 实验机构运动示意图
实验机构组成的零部件:
1. 角度传感器
2. 步进电机
3. 曲柄
4. 连杆
5. 从动件滑块
7. 直线位移传器 8. 滑块 9. 导杆 10. 凸轮 11. 直动滚子推杆
12. 弹簧 13. 直动平底推杆
三、实验注意事项
1.须给老师检查过之后,方可通电
2.所用工具要轻拿轻放
3.给老师检查过实验报告之后方可离开
四.实验报告
实验三带传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以及它们与带传递载荷之间的关系。

2. 比较预紧力大小对带传动承栽能力的影响。

3. 比较分析平带、V带和圆带传动的承载能力。

4. 测定并绘制带传动的弹性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观察带传动弹性滑动和打滑的动画仿真,了解带传动所传递载荷与弹性滑差率及传动效率之间的关系。

5. 了解带传动实验台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带传动转矩、转速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台结构及工作原理
本实验台主要结构如图1所示。

1. 电动机移动底板
2. 砝码及砝码架
3. 力传感器
4. 转矩力测杆
5. 电动机
6. 试验带
7. 光电测速装置
8. 发电机
9. 负载灯泡组
10. 机座
11. 操纵面板
三、主要技术参数
直流伺服电动机:功率355W,调速范围50~1500rpm,精度±1r/m;
预紧力最大值:3.5kgf;
转矩力测杆力臂长:L1=L2=120mm(L1、L2电机转子轴心至力传感器中心的距离);
测力杆刚度系数:K1=K2=0.24N/格;
带轮直径:平带轮与圆带轮d1=d2=120mm,V带轮d1 =120mm d2=80mm;
压力传感器:精度1%,量程0~50N;
四、实验数据记录表
主动带轮上的转矩T1=Q1K1L1N.m
从动带轮上的转矩T2=Q2K2L2N.m
式中:Q1、Q2—电机转矩力(面板窗口显示读取);
K1、K2—转矩力测杆刚性系数(本实验台K1=K2=0.24N/格);
L1、L2—力臂长,即电机转子中心至力传感器轴心矩离(本实验台L1=L2=120mm)。

三、弹性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
实验四机械系统创意组合综合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加深学生对各种传动方式和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并提高学生对机械零件和机械原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利用若干不同的传动构件和各种杆件,搭接各种不同的机械系统,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设计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设计部分(下面两个设计题目任选一个,每个题目至少给出两种设计方案)
题目1:设计一种机械系统,系统要求为:输入轴与输出轴的传动比为5∶1,输入轴与输出轴的轴线成90°夹角,工作执行机构的输出端作圆周运动。

题目2:设计一种机械系统,系统要求为:输入轴与输出轴的传动比为5∶3,输入轴与输出轴的轴线平行,工作执行机构的输出端作直线运动。

三.实验原理
任何机器设备都是由原动机、传动机构、控制系统和工作执行机构这四部分组成的。

其中原动机为机器提供动力,主要设备有发动机、电动机和内燃机,它们提供的动力主要是回转运动。

传动机构的主要作用是改变原动机传递进来的运动形式和动力参数,以满足工作机构的要求。

常用的机构有齿轮机构、带传动机构、链传动机构、蜗杆传动机构、连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间歇机构和凸轮机构等。

工作执行机构是机器完成各自功能所依靠的机构,常用的机构有连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掌握实验原理;
2、根据上述“实验设备及工具”的内容介绍熟悉实验设备的硬件组成及零件功用;
3、选择设计题目,作出两套机械系统设计方案,并选择其中一套方案作为搭接实验内容;
4、参照“机械系统搭接实验台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在实验台上搭接系统;
5、检查系统是否搭接完好,检查没有问题后,开动系统的电机;
6、实验完毕关闭系统的电机;
7、进行加工合格件与超差件的性能对比分析实验,用超差件替换已搭接系统中的同类型零件;
8、系统重新搭接完成后,开动系统的电机;
9、调节电机的转速,使转速分别为:50rpm、100rpm、200rpm、300rpm,注意观察噪声与转速的关系;
10、关闭系统电机;
11、拆卸系统,将所有零件放回原来位置。

五.实验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