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信用风险研究[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关于汽车消费信贷信用风险管理的探讨

关于汽车消费信贷信用风险管理的探讨

取得现实的经济效益。 ( 3 ) 就 目前的形式来看, 我国的溶剂油产业具有相当大 的上升空 间, 其与国民经济有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 ( 4 ) 在 中国应用产业 比较发达的地区, 如: 华南 、华东等地 , 其具 备生产多种溶剂油的原料, 并靠近下游市场, 具有极为 明显的发展溶 剂 油 的优 势 。
产业研究 J T h e I n d u s t r i a l S t u d y
关于汽车消费信贷信用风险管理的探讨
杨 阳 厦 门理 工 学 院商 学 院 福 建 厦 门 3 6 1 0 0 0
摘要 : 汽车金 融业在 国外 已经有 百年 的发展 历史 了, 成 为世 界上仅 次于房地 产金 融业 的 第二 大金 融业 , 而在我 国才 刚起 步。 目前 , 我 国信 用体 系的缺位 已成 为我 国汽车金融 业发展 的瓶 颈。 面对我 国当前 信用体 系的不 完善 , 个人 信 用 的缺失 , 研 究和探 讨汽 车消 费信贷 的信 用风 险重要 性 就显得 尤为 突 出。 本文将对 汽车 消 费信贷 的信 用风 险 问题 进 行探讨 , 并提 出几点建 议 , 希 望能够对 汽车消 费信 贷的风 险经营管理有 所帮助。 关键 词 : 汽 车消 费信贷 ; 信 用风 险管理 ; 对 策
消费信贷信用风险三项功能。 1 、汽车 消费 信贷对 经济增长有乘数作用 。首先这种消费信 贷会引起提供消费资料的生产部 门的经济增长 , 从 而带动生产资
定性 、降低毒性 、改善色泽以及降低腐蚀 性, 大部分溶剂油都需要 进行精制 。白土精制、分 子筛 吸附 、碱洗 、加氢等为主要的精 制 方法 。脱除不饱和烃类及芳烃 因为保护环境的原因 , 成为了溶剂进 行精制的一个重要 目的。芳烃的溶解性能要高于脂肪族烃类, 但是 由于芳烃有较为严重的毒性 , 所 以目前溶剂油产业的发展方 向转 向 了生产无芳和低芳的溶剂油。 当前, 在 国内较多采用 的方法主要有 : 脱烯分子筛脱芳 、溶剂 萃取脱芳 、磺化氧化法脱芳 、脱硫等等 。脱硫 、深度 加氢精制脱 芳 、脱烯则是国外溶剂精制的主导 方法 。我 国烃类溶 剂气 味大 、 含量较高的有害杂质 、严重污染操作环境的主要原因就是精制技 术上的差距造成 了。所以, 我 国溶剂油产业当前需要首要解决 的一 个问题 , 就是引进和开发先进的精制方法 , 建设起可以生产环保型溶 剂油的加工装置 。在产品规格和溶剂分类 的基础上 , 开发和研究适 应市场和用户所需要 的溶剂是在溶剂生产过程中效率最高 、也是 最有必要的内容 , 其可以进一步拓宽溶剂油的应用领域。如 : 一种韩 国S K公司所开发的模拟调合技术, 其具有几十个基础烃类溶剂数据 库, 根据数据库 , 通过模拟软件可以给出混合溶剂的最佳调合比和种 类, 同时还可 以预测这些} 昆 合溶剂 的价格 、粘度、表面张力 、挥发 速度 、密度、溶解性 能以及闪点等 , 用户的需求可以准确、快速地 得到满足。

国内车辆信贷风险原因与对策(全文)

国内车辆信贷风险原因与对策(全文)

国内车辆信贷风险原因与对策本文为补充,其他汽车财务公司和保险公司并存的汽车信贷支持模式。

其目标是进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最大限度减少风险的发生。

在这种模式下我国汽车消费市场起初得到了繁荣的进展。

截止到20XX年底,我国汽车消费达到了1200万辆,汽车信贷余额同比上一年增长了7.3%。

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也蕴含了大量的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汽车消费信贷存在的风险汽车消费信贷风险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后贷款人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按时足额归还贷款数额,导致银行贷款呆账、坏账的产生,降低银行的自有资本,从而对银行其他业务产生影响。

纵观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进展历程,我国商业银行汽车消费信贷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受信者自身的风险。

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商业银行不能完全掌握受信者的全部信息,这就使受信者可能在申请贷款时提供虚假或者不完全信息,骗取银行的贷款。

或者在归还时不按时履行约定,造成违约的情况。

当消费者申请贷款成功后,由于经济社会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使消费者的预期收入的不到保证,造成不能按时还款的风险。

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银行就会面临放出去的款项收不回来的风险,从而变成银行本身的呆坏账。

(二)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各种风险中最能够幸免的一种风险。

即便如此,由于操作风险给银行带来的损失也是不容忽视的。

操作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由于自身环境的破坏,各种操作程序的失灵从而使这种风险转化成其他非操作风险。

(三)商业银行面临的社会风险。

主要是我国关于汽车消费信贷这一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以及在一些政策方面存在漏洞。

正是由于这样的情况的存在,才使得一些人在开展汽车消费信贷的过程中无法做到有法可循,并且在违约情况发生的时候银行、个人以及有关各方彼此推卸责任,造成法律判决难以得出,执行起来困难重重。

(四)保险公司方面带来的风险。

汽车在我国属于家庭耐用品,许多家庭和个人都为自己的爱车进行投保。

硕士学位论文-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硕士学位论文-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摘要在美国,80%的人通过贷款买车,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兴起不仅为许多的消费者提供了买车的可能,也大大促进了美国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起步于1995年,至今已经经历了15年左右的时间,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逐步暴露出来的风险曾一度被禁止。

近年来由于汽车市场的兴起,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又开始逐渐升温。

汽车消费贷款业务最早出现在美国,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并且已经由汽车消费信贷逐步发展成为成熟的汽车金融体系,汽车金融公司成为汽车消费信贷及其他汽车金融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我国还处在汽车金融的初级阶段-汽车消费信贷阶段,并且大多数的汽车信贷由商业银行提供,汽车金融公司在我国才刚刚起步,由于它还未为我国民众所普遍接受,并且其业务范围目前受到较大限制,所以他还不能发挥完全的作用,在汽车消费信贷领域所占的份额也相当小。

国外的汽车消费信贷及汽车金融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它们相比,我国的汽车消费信贷还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目前汽车市场和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情况,并且由汽车市场的兴旺发展预测到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然后文章研究美国和日本两个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通过分析其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状况和运作模式等方面,总结它们的丰富经验及优势。

在对美、日汽车消费信贷进行系统的分析之后,文章将重点分析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目前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信用体系不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汽车金融公司发展受限制等等。

明确了我国汽车消费信贷所存在的问题后,文章以美、日两国的经验为借鉴,针对我国的具体现实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汽车消费信贷,汽车金融,信用ABSTRACTIn the United States, 80% of people buy a car through loans, the rise of automobile consumer credit business not only provides many consumers the possibility of buying a car, but also greatly contributes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U.S. automotive industry.China's automobile consumer credit started from year 1995,and has already experienced 15 years or so. In the progress of its development, due to the risk of gradually exposed, it was once banned. Since the rise of the automobile marke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automobile consumer credit business began to heat up. Auto Loans first appeared in the United States, so far it has been 100 years since it appeared, and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 mature financial system. The auto finance company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suppliers for automotive consumer credit and other financial services. China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auto finance - automobile consumer credit period, and most of the auto loans are provided by commercial banks, while auto finance company in China has just started. Because auto finance company is not generally accepted by the people of our country, and now the range of its business have many restrictions, so it can not play a full role in the field of automobile consumer credit and its share of auto loans is quite small. Foreign auto finance company is already quite mature and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Compared with them,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with China's automobile consumer credit.At firs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uto market and China's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automobile consumer credit, and from which predicts the pos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consumer credit market. Then the two article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whose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consumer credit business are more mature. By analyzing their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consumer credit and its operational mode, we sum up their experience and strengths. After analyzing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s automobile consumer credit systematically, the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utomobile credit problems existing at present, such as imperfect credit system, relevant legal system and too many restrictions on finance company. Defined theseproblems,with the experi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this article gives several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reality of China.Kong Yurong (International Trade)Directed by Pan Guoling KEYWORDS:Automobile consumer credit,automobile Finance,credit目录第一章引言 (1)第一节研究意义 (1)第二节研究思路 (1)第三节理论综述 (2)第二章我国汽车业和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现状 (5)第一节我国汽车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5)第二节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现状 (8)第三节汽车业发展对汽车消费信贷的影响 (14)第三章国外汽车消费信贷发展与模式 (15)第一节美国汽车消费信贷的模式与特点 (15)第二节福特金融经营状况分析 (21)第三节日本汽车消费信贷发展与模式 (24)第四章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分析 (27)第一节信用体系不完备 (27)第二节法律制度不健全 (28)第三节缺乏成熟的汽车信贷模式,汽车贷款规模有限 (30)第四节汽车金融公司起步晚,本土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缓慢 (32)第五节汽车金融公司相关限制多 (33)第五章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对策 (35)第一节建立健全的汽车金融相关法律法规 (35)第二节加快我国信用体系的完善 (35)第三节大力发展以“汽车金融公司”为主的模式 (36)第四节商业银行加强汽车消费信贷操作风险防控 (37)第五节发展汽车金融公司,放宽管制,丰富汽车金融产品 (38)结论 (39)致谢 (40)参考文献 (41)第一章引言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已突破1000万辆,比去年增长四成左右,可见我国汽车市场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这是与我国快速的经济增长以及不断及提高的人民生活水平是密切相关的,同时汽车产业的发展又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汽车消费信贷论文

汽车消费信贷论文

汽车消费信贷论文第一篇:汽车消费信贷论文我国汽车消费信贷面临问题与对策[摘要]本文将从汽车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解目前在我国的汽车消费信贷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汽车消费信贷;分析与研究;对策一:关于对汽车消费信贷的论述汽车消费信贷是指对申请购买轿车的借款人发放的人民币担保贷款;是银行与汽车销售商向购车者一次性支付车款所需的资金提供担保贷款,并联合保险、公证机构为购车者提供保险和公证。

简单而言,就是涉及有三方主体的交易,就是金融机构对申请购买汽车的借款人发放的用于一次性支付车款的贷款。

在这个信贷的过程中,有金融机构的参与,有汽车公司的参与,也有个体消费者的参与。

在现在发展看来,其消费信贷更多体现一个相互联系的过程。

汽车消费信贷起源于美国个人购车中得分期付款方式中,目前美国贷款购车的比例在80%以上,发达国家的信用体系越来越完善,个人贷款相对宽松,汽车消费信贷已经成为汽车消费的主要购买方式。

纵观国外汽车消费信贷的百年发展历史实践,消费信贷这项业务基本经历了从1908年至1929年的起步阶段;1930年至1946年的低谷阶段;1950年至1990年的发展阶段;和1990年至今的成熟阶段,这四个阶段体现了汽车消费信贷的一般发展规律。

汽车消费信贷是在首先国外发展起来的,例如在外国主要是美国和日本的汽车金融公司比较发达,信用贷款发展也比较先进。

消费信贷的发展是随着汽车的发展不断深远影响的。

据调查发现目前美国汽车销售额中70%靠分期付款方式实现,并且在美国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中,汽车贷款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其信贷额仅次于信用卡。

过我们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远远要晚于国外的发展,中国的汽车消费信贷市场起始阶段在1995年至1998年;发展阶段从1998年10月至2002年末;竞争阶段是从2002年末至2003年,有序竞争阶段从2003年至今。

从国外和我国的消费信贷的发展状况看来,我国的消费信贷起步阶段足足晚了30-40个年头,当国外已经到了发展阶段,处于上升期时,我国才开始发展,从这点看来,消费信贷仍然是舶来品,我们还是在借鉴别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然,这也要符合我国的国情发展具体分析。

汽车消费信贷风险对策分析研究论文

汽车消费信贷风险对策分析研究论文
Keywords:Automotiveconsumercredit, Risk, Countermeasure
前 言
进入21世纪,各种消费信贷类产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壮大起来,汽车消费信贷产业在我国的市场上占有率逐年增加,业务量也不断增长,而对于当今中国经济的发展,汽车消费信贷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因此发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虽然进入了21世纪,但是购买汽车对于一部分消费者而言仍然是一笔较大的支出负担,而汽车消费信贷可以满足消费者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对于汽车的需求。其次,对于汽车销售商而言,如果只愿意把汽车出售给有能力全款购车的消费者,那么将会大大影响汽车行业的销售量,从而影响整个汽车行业的利润。而汽车消费信贷可以使得汽车行业出售更多的汽车,从而提高了该行业的利润,这对于一国经济的发展也是一种不可小觑的力量。最后,对于贷款行业,汽车消费信贷的出现,可以使得贷款机构获得更多的利息,从而使其获得更多的利润。因此,对于我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而言,汽车消费信贷无疑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之外,还可以促进一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摘 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消费信贷受到了广大的消费者的青睐和追求,从而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便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随着这种业务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风险隐患也随即出现。
首先,本文通过论述汽车消费信贷、汽车消费信贷风险以及相关理论来讲述汽车消费信贷风险本身。其次,分析汽车消费信贷存在的风险以及产生的原因,从而可以进一步知晓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的影响因素。再次,研究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的现状并且对国内外的汽车消费信贷模式进行对比,从而对我国汽车消费信贷风险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最后,对我国现存的汽车消费信贷风险从管理体系、经销商行为、管理模式以及法律法规四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以便更好的降低我国的汽车消费信贷风险,减少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浅析我国汽车信贷市场的风险控制

浅析我国汽车信贷市场的风险控制

浅析我国汽车信贷市场的风险控制[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消费信贷方式已经成为推动市场消费增长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现代经济生活里,汽车消费信贷更是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从目前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必要性来看,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的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在发展过程中并不如人意,所以对汽车信贷风险过大的问题,国内保险公司在汽车贷款赔付率上,以惊人的增长速度在不断上升,那么本文针对汽车消费的风险问题,进行了合理的控制,这对我国汽车信贷市场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

[关键词]汽车信贷操作风险风险控制据相关数统计显示,每年全球新旧汽车的销售收入达到了13000亿美元,其中现金销售有3850亿,占总收入的30%,而另外70%的销售额9150亿都是通过融资性方式实现的。

然而在这9150亿美元的融资性销售里,贷款比例占了78%,融资租赁占了22%;按照地区来划分,北美占46%,西欧占28%,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占26%,且这个销售金额每年都在以2%~3%左右速度增长;而对于中国来说贷款购车的比例却占了汽车销售总额的15%左右,这个数据看出,我们汽车消费水平大大低于全世界70%的平均水平。

下面针对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对风险管理的优势和劣势进行论述,从而有效控制汽车信贷风险。

一、我国汽车信贷市场的现状我国加入wto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购买力不断增强,汽车作为一个“奢侈”消费品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调查报告,2003年~2005年期间,我国的轿车需求量一直保持在25%左右的年增长速度,到了2010年,我国已经有50%的比例是通过信贷方式实现汽车销售的。

因此,对于信贷市场的不断扩大,信贷风险也在以成倍增长的速度不断上升,那么对于风险控制是否做到充分的准备可有效的措施保证就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了。

二、影响我国汽车信贷市场发展的风险及原因分析目前,我国汽车消费信贷所面临的风险并不是单一存在的,主要包括有政策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及信用风险等。

《论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研究的文献综述1700字》

《论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研究的文献综述1700字》

论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在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际的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国外需求巨大压力,如何扩大内需、刺激我国消费已经成为振兴经济的重中之重。

现今,我国对消费信贷的需求越来越多,购房、买车、上学以及购买各种其他耐用消费品的贷款等活动,都需要通过个人贷款来获得资金,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是,相对一些发达国家,我国信贷业务起步较晚,很多方面都还有不足,随着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个人消费信贷带来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

在个人消费信贷发展过程中,很多学者都进行过关于风险与防范的研究论述,大多认为风险主要来源于制度、银行、消费者三个方面。

刘艳梅(2008)将风险成因细化,指出个人信用风险、银行与客户间的信息不对称、相关法律体制不健全等都会引发风险,并在对策建议中提出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个人信用制度,同时银行内部也要加强管理;而邵烨(2008)单独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提取出来,通过数据对比发现,操作风险大部分分布在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占比约为90%,因此邵烨针对地分析了这两大成因,并就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两大管理要点提出了若干可行性建议,对商业银行减少虚假按揭有重要指导意义;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就已经开始缓慢发展起来,自1997年以来,发展越来越迅速,而今,个人消费信贷经营范围拓展范围越来越大,在未来只会有增无减,盛昌琴(2009)在分析个人消费信贷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风险随之而来,需要采取对策进行防范,盛昌琴指出风险成因分为制度方面、银行方面、消费者个人方面,通过对个人消费信贷风险成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鼓励银行努力防范信贷风险,以期更好的发展;2010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经济振兴政策,鼓励消费,刺激内需,消费信贷态势越来越好,商业银行面对的信贷风险也暴露出来,防范信贷风险是必然选择,张晋学(2010)紧跟实情所需,指出了农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工商银行等各自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其中银行自身管理薄弱也是消费信贷风险的一大成因,张晋学不仅提出了商业银行管理的建议,还为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资产指出了路径,同时着重风险防范与损失弥补;周海旭(2014)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从管理现状出发,结合多年的信贷管理经验,就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点进行风险分析,并将问题逐一解决,提出了有效的建议;随着个人消费信贷风险逐渐暴露出来,学者对风险的理解与把握也越来越全面与细化,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对商业银行内部管理造成的风险进行了分析,而李梓铭(2015)指出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仅是银行内部,客观环境也存在问题,要想改善个人消费信贷环境,就要先为其提供态势良好的经济大环境,同时也要有相应的制度保障、法律保护,以确保商业银行在进行信贷业务时拥有强力的支撑;个人信用问题是影响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也在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王英姿(2016)认为要通过建立严格的个人消费信用体系来防范个人信贷风险,加强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系应当成为金融管理的一大重点;杨骏(2016)、刘镨心(2018)均表示只有做好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才能保证商业银行有效规避风险,并都提出了要多方面风险防控的有效措施,杨洋(2021)在前两位学者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风险防控措施,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更多的新思路;吴丽生(2016)、张圆园(2018)两位学者先后都结合风险点提出了防范消费信贷风险的对策,为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风险问题指出了许多可行的路径,如:管理体系、担保制度等,从多方位来保障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正常开展;郭小林(2018)在分析风险成因的基础上,更加着重地研究了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管理,并以九江银行为例,进行风险管理的分析,建立风险评价模型,从银行外部和自身两个层面,分析风险成因,并提出管理对策;李聃(2019)在明确个人消费信贷金额小、风险小、收益高等特点的基础上,表示个人消费信贷是把双刃剑,在带来丰厚利益的同时,并不是丝毫不存在风险与损失的,李聃指出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成因包括立法不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存在缺失以及个人征信体制的不完善,风险防范需要法律的支持,并且要针对个人消费信贷的特点进行风险防控机制的优化;Mengyun Zheng(2020)在对个人消费信贷研究的基础上,从“现状-存在的问题-制度完善措施”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建设,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汽车消费信贷风险与防范研究【最新版】

汽车消费信贷风险与防范研究【最新版】

汽车消费信贷风险与防范研究摘要:互联网时代拓宽了传统汽车金融行业的盈利模式,也带来了新的风险。

本文简要介绍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与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选取4家汽车贷款网络平台与部分江苏省企业,采用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研究“互联网+”时代下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存在的风险与影响因素,为我国汽车信贷业务的稳定发展与风险防范提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汽车消费信贷;信贷风险;防范措施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汽车”供应链金融模式飞速发展,汽车消费信贷关注度逐年升高,对其风险的研究与防范至关重要。

本文从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角度进行风险研究,为风险防范提出政策性建议。

1我国汽车消费信贷概述1.1汽车消费信贷及发展历程。

汽车消费信贷是指贷款人对申请购买汽车的借款人发放人民币贷款,是汽车金融服务中最主要的部分。

我国的汽车消费信贷起步于1995年,经历了萌芽、爆发、调整和稳步发展4个阶段。

发展初期因缺少相应的风险控制手段而被叫停,直至1999年央行出台相关政策,产生了“银行-保险公司-经销商-厂商”4方联动的合作模式。

随着风险的聚集与赔付率的大幅提高,2004年中国保监会叫停车贷险,原有模式瓦解,汽车消费信贷进入阶段性低谷时期;同年,银监会出台《汽车贷款管理方法》,进一步调整规范车贷市场。

2018年实施《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切实加强汽车贷款全流程管理,其发展逐步专业化、规模化。

1.2现状。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汽车销售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8年汽车消费信贷市场规模达9654亿元,且近三年内稳步增长。

2017年我国汽车金融渗透率约为40%,远低于发达国家,汽车金融还处于初级阶段。

汽车消费贷款作为中国汽车零售金融服务的主体,约占85%的市场规模,集中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贷款主体仍为商业银行(41%)。

在国家政策指导与调控下,江苏省汽车产业和金融信贷迅速发展。

据江苏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江苏省汽车产能全国第一,金融信贷规模扩大,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3.3%,增加13572.4亿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信用风险研究一、引言1919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组建了自己的融资公司——通用汽车票据承兑公司,专门承兑或贴现通用汽车经销商的应收账款,从而开始了汽车信贷消费的历史。

从银行的汽车贷款资料显示,全球70%的私人用车都是通过贷款购买的。

在美国,贷款购车比例高达80%;在德国,这一比例达到70%以上;即便在经济不甚发达的印度,贷款购车比例也达到60%。

而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已经实施了二十多年,国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国政府开始把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作为主要经济政策之一,我国有关部门大力发展信贷业务来扩大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

根据我国各金融机构的消费信贷余额来看,汽车消费信贷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消费信贷品种之一。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成为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强大的带动效应。

1998年9月,央行颁布实施《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意味着汽车信贷在中国正式启动。

但随着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设计的制度和具体运作中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汽车贷款坏账的不断上升,阻碍了这一新型业务的发展。

因此,如何防范和控制汽车信贷带来的风险,已经成为银行和其他金融组织的核心问题,也成为影响汽车行业在我国进一步发展所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数据显示,目前私车贷款约30%违约还贷,10%的汽车贷款难以追回,多数保险公司在车贷险上亏本经营,最终导致该业务的停办。

随着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目前己经成为我国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并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及稳定。

因此,分析和审视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的成因,认真研究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的内在规律,对于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管理,健全我国商业银行汽车信贷风险防范体系,提高汽车信贷风险监控的效率,进而保证我国金融体系稳健、高效运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主体商业银行在向消费者发放汽车消费贷款时,通常会通过一定的途径对消费者的信用进行分析并做出判断,但这些判断并不能保证总是正确的,而且在贷款发放之后,消费者的信用水平可能受经济活动中种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借款人到期履约还款具有不确定性,从而导致银行信贷资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也就是指借款人到期履约的不确定性。

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信用风险包括受信者的信用风险和经销商的信用风险两种。

一、汽车消费信贷中的信用风险肖波(2008)在我国商业银行汽车消费信贷风险及对策研究中对汽车消费信贷中的信用风险进行了分类,把消费信贷分为受信者的信用风险和经销商的信用风险,又把受信者的信用风险划分为过失信用风险和过错信用风险。

过失信用风险。

就是指部分受信者信用观念淡薄,在申请贷款之前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经济实力与预期偿债能力,怀有一种“先把款贷下来,还钱的事到时再说”的心理去申请银行贷款,到了履约时候,没有能力去偿还贷款,造成的信用风险。

而过错信用风险,是指极少量的受信者在申请贷款之前就怀有恶意骗贷的心理,在申请贷款时就没有想过要偿还这笔贷款,为了取得贷款甚至不惜利用虚假的个人资料去骗取。

经销商风险是指经销商与银行的关系主要包括经销商可向银行申请办理存货融资业务,以及经销商对客户提供保证。

在存货融资业务中,银行授予汽车经销商办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的信用额度。

汽车制造商向汽车经销商销售车辆(存货)后,持汽车经销商承兑并交付的商业承兑汇票及相关的单据和文件,向商业银行申请贴现,商业银行按商业承兑汇票的票面金额向汽车制造商支付款项,汽车经销商承担贴现利息,并于汇票到期或到期前向贴现银行支付贴现利息和归还贴现本金。

二、国内相关研究(1)关于消费信贷的发展历程。

北京大学的学者宋芳秀(2009)在“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前景与对策建议”的文章中谈到了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认为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在20世纪中期就开始试办。

从2003年起,汽车消费信贷业务进入了有序竞争阶段。

张莉、吴凯(2008)认为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若干问题,如:个人信用制度严重缺失,缺少稳定的汽车消费信贷体系、银行现有条件制约国内汽车信贷消费、消费政策和消费环境制约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担保和保险制度存在缺陷等等。

(2)关于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的识别。

肖波(2008)在“我国商业银行汽车消费信贷风险及对策研究”的文章中从贷款风险性质、影响贷款风险的不同因素和采用信息方法等不同角度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类别,以此为基础指出了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各类风险的识别方法,确定了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目标,概括介绍了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内容。

(3)关于汽车消费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

谢佳永(2002)在《银行消费信用理论与实务》一书中,认为银行自身贷款设计上存在漏洞,如“零首付”和“综合消费贷款”这两种贷款均使银行存在一定的风险。

孙东升(2003)在“汽车信贷风险解析”中,认为消费者的违约和过度消费都会使银行蒙受损失。

于璐和詹蕾(2004)认为由于缺乏有效的变现市场,银行难以将实物形态的担保物合理变现。

林利军(2004)在“关于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及其信用风险管理的探讨”一文中认为在风险承担上存在利益不均及相关配套政策尚未建立加大了汽车消费信贷的风险。

(4)关于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的类别。

张亮、阎俊(2005)在分析我国汽车信贷中存在的问题时认为我国目前汽车信贷存在以下风险: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内部经营风险、贷款人信用及还款能力风险、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外部合作风险和还款来源风险。

他们也因此提出一些防范汽车信贷风险的措施,如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加强合作。

(5)关于汽车消费现代的风险管理。

汤显新(2009)强调重点是要消除汽车金融的信息不对称性,按照信用等级决定融资数量与期限。

同时他对自我首付(储蓄)约束机制、连带责任机制、信用制度机制等汽车金融服务信用运作机制作了描述。

为了控制汽车消费信贷风险,加快推进汽车金融服务,孙玮(2004)等建议从以下几个力一面着手:1、尽快建立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和网络征信机制,完整通畅的个人信用体系是消费信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积极改善汽车消费信贷的制度环境,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3、顺应市场开放大势,构筑多元化汽车金融服务供应体系。

4、建立对汽车经销商消费信贷风险监控、预警、退出制度。

5、加强汽车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

6、完善收入分配方式,营造良好的汽车消费环境。

(6)关于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的防范对策。

近几年,理论界和银行界都认识到防范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的重要性。

许多学者、实务工作者在这方面都作了大量研究。

如:王傲(2009)认为首先要完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谢家泉(2010)认为要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加强银行、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 陈超惠(2008)认为要加强合格借款人的管理加强对借款比例的管理加强对贷款支付方式的管理尽快建立消费金融的法律体系等等。

三、国外研究现状国外有关文献主要是关于消费信贷及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R. Modigliani)、布伦伯格(R. Brumberg)和安杜(A. Ando)(2000)提出生命周期假说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个人现期消费取决于个人现期收入、预期收入、开始时的资产和个人年龄大小。

从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来看,一个人对于消费的安排应从少年、壮年和老年三个阶段的收入与消费来考虑。

现期消费不是取决于现期收入而是取决于一生收入。

在少年和老年阶段,消费大于收入,此时就需要借款或动用储蓄来使收入等于消费在壮年阶段,收入大于消费,壮年阶段多余的收入用于偿还少年时期的债务或储蓄起来用于养老。

生命周期假说成功地考虑了个人储蓄与总量储蓄关系,并假定一个人总是想把自己毕生的全部收入在消费支出中进行最优的分配,以便得到一生最大的满足。

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对于银行等融资机构发放消费贷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 friedman)(1985)的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

永久收入是指消费者的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

永久收入大致可以根据所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数值的加权平均数计得,距现在的时间越近,权数越大;反之则越小。

美国经济学家贝克(1977)提出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该理论要求对信贷资产进行科学归类,由一个专业部门负责确定各类贷款的性质,预测各类贷款的呆帐发生率;决策部门在专业部门提供的各类贷款性质划分和呆帐发生率预测的基础上决定各类贷款的比重及经营效益。

申农(1948)在他的信息论中指出,当人们处于信息盲态时,经济行为的风险最大,当人们获得完全信息时,风险就不存在了,不完全信息是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

在商业银行信贷活动中,商业银行与借款人、商业银行内部的信息不对称,都会成为信贷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

国内有关专家学者对国外汽车金融公司的风险管理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孙玮(2004)介绍了国外对汽车消费贷款风险的控制模式。

国外普遍采取“信用评估+车辆产权抵押”的管理模式。

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国外金融服务商采取两方面的措施防范汽车抵押贷款风险,一方面是关注借款人的资信状况,它强调借款人的资信状况对控制汽车融资风险的决定性作用。

另一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还通过获取贷款抵押品来保护自身的利益。

缪海荣(2009)、王爱晶(2010)都总结了美国商业银行对个人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措施,包含对信用风险的事前控制、对信用风险的分散和转移以及信用风险的监测和个人贷款的催收等措施。

而在英国,银行根据借款人的稳定性、态度和安全性等几个指标进行分级调查来衡量个人贷款的信用风险,比如根据是否拥有住房,在工作岗位时间长短来衡量借款人的稳定性;态度则涉及借款人本身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否愿意留在稳定性工作岗位等内容;全性则要审查考核借款人的收入、预算、个人资产等信息。

三、评述汽车消费贷款把我国的汽车工业和我国巨大的消费市场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为两者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它能够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因此,研究汽车消费信贷的风险具有重大的意义。

如何实现我国的汽车消费信贷业的快速稳定发展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对于如何有效的控制汽车信贷中的信用风险:一、要完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有效降低信用风险。

由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社会企业实体共同投资控股建立专业个人征信公司,建立全国个人信用信息交换平台,搜集整理个人收入、信用等记录、犯罪等记录,评估个人信用等级,为发放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提供消费者的资信情况。

二、加强信用评估制度建设。

应借鉴国外先进的信用评估系统,不仅对客户的信用风险进行定性评估,还要运用量化的技术和方法对客户风险进行衡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