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上科学第一章知识要点整理
新教材七年级科学上第一章科学入门基础知识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2、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
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必须尽可能地减少滥用科学发明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3、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科学观察不仅要认真、仔细,更重要的是要有客观、有效规范的记录。
在实验中,我们必须仔细观察各种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
在任何一个观察活动中,都要及时记录与整理观察到的现象与数据,这是科学研究中的十分重要的基础材料。
观察记录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和图形记录等方法。
4、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5、胶头滴管的主要用途:(1)用于吸取少量液体。
(2)用于滴加少量液体6.1胶头滴管使用方法:(1)吸取液体的方法:第一步:在试剂瓶外挤出胶滴管中的空气;第二步:伸入试剂瓶中吸取液体。
(外挤内吸)6.2、胶头滴管使用注意事项:胶头滴管不能交叉吸取液体。
即吸取一种试剂后,需洗净才能吸取另一种试剂。
6.3、滴加液体的方法:①将胶头滴管竖直悬于, 试管口的正上方。
②不能将试管倾斜滴加。
③不能伸入试管内。
④不能接触容器内壁。
⑤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平放或倒放。
6.4、常识:20滴水的体积约为1ml。
6.5、试剂瓶上的滴管不需要洗涤,要专管专用,不能张冠李戴。
7.1、酒精灯的结构:酒精灯是一种以酒精为燃料用于加热的仪器。
主要由灯体、灯芯、灯帽三部分组成。
7.2、酒精灯的火焰:酒精灯的火焰由外向内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
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7、3、酒精灯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不少于酒精灯容积的1/4 。
2、添加酒精时,用漏斗添加酒精。
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1. 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系统的、有逻辑的方法。
它包括观察、提出问题、做实验、记录数据、进行分析与解释、得出结论等步骤。
2. 实验设计
在进行科学实验时,需要进行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包括确定实验目的、制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材料与工具、制定实验步骤等。
3.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燃烧、腐蚀等;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形状、熔点、沸点等。
4. 物质的分类
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例如纯水、纯铁等;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混合在一起形成的,例
如土壤、空气等。
5. 灭火方法
灭火方法可以分为物理灭火和化学灭火。
物理灭火是利用物理
手段降低燃烧物的温度或隔离燃烧物与空气的接触,例如利用水、
泡沫等;化学灭火是通过物质间的化学反应来灭火,例如利用二氧
化碳、干粉等。
6. 气体的性质与特点
气体是一种无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
气体的性质和特点包括
可压缩性、扩散性、较低的密度、容易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等。
以上是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掌握了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为学习科学打下坚实
的基础。
0007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1.科学的本质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规范的实验操作:(1)试管加热时:液体不超过1/3;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套入或取出;试管夹夹在接近试管口1/3处,手握试管夹长柄;先预热,后试管倾斜45°加热(目的: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2)胶头滴管使用时:不得伸入容器内,不得倾斜滴加,不得接触容器壁(要竖直、悬空);外挤内吸(在瓶外挤掉空气,在瓶内吸取液体);滴瓶上的滴管专管专用。
(3)酒精灯用灯帽盖灭,不可吹灭;用火柴点燃;(4)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引流、蘸取,使用时不得接触容器壁或容器底;(5)取用瓶内药品:瓶塞倒放;倾倒液体时,标签向手心,瓶口和试管口紧挨。
(6)固体药品取用:粉末状固体:一横二送(底)三直立块状固体:一横二送(口)三慢立(7)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无零刻度)使用方法:①不可加热、不可量取热溶液,不可用于配制溶液不可作反应容器;②应根据所取液体的量选取量程合适的量筒。
(8)烧杯需要垫石棉网加热。
小结:学校实验室的仪器中,用来加热的是酒精灯,取用少量固体粉末药品的是药匙,滴加少量液体的是滴管,用作少量物体反应的容器的是试管,常用来搅拌的是玻璃棒。
用于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和配制溶液是烧杯。
3.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用外焰。
4.观察可根据是否需要工具分为:直接观察(凭感觉器官)和间接观察(使用仪器);也可根据是否测量具体数据分为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5.观察记录的方法:文字描述法、表格记录法和图形记录法。
6.★长度的测量:国际主单位:米(m)(1)长度单位进率表:m10 dm10 cm10 mm1000 μm1000 nm(2)大单位化小单位,小数点右移;小单位化大单位,小数点左移(3)单位换算的步骤:数字保持不变×(进率+目标单位)例,4000厘米= 4000×0.01米= 40米(4)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①先看量程和最小刻度(也叫分度值)最小刻度就是最小一格代表的长度(如,1mm)找最小刻度单位,是所给数据的倒数第二位所代表的单位:如0.543m,最小刻度为1cm;如,520 cm,最小刻度是1dm。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全册)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
结(全册)
本文档总结了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1. 物质的种类和分类
2. 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变化
第二章:生物多样性
1. 生物的分类与鉴别方法
2. 生态系统及其构成要素
3. 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第三章:光的传播与视觉
1. 光的传播的基本规律
2. 光的反射与折射
3. 视觉的原理与保护
第四章:机械运动
1. 速度与加速度的计算
2. 物体的等加速度运动
3. 弹簧的拉伸与压缩
第五章:细胞和人体组织
1. 细胞的组成和结构
2. 细胞的功能与分类
3. 人体组织与器官
第六章:电和磁
1. 电流的产生与电路的连接
2. 简单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3. 磁场及其作用
第七章:水和溶液
1. 水的特性和溶解能力
2. 溶液的组成和分类
3. 溶液的浓度和稀释
第八章:生物种间关系
1. 捕食与被捕食关系
2. 共生与寄生关系
3. 竞争与合作关系
第九章:能量的来源和利用
1. 能量的来源和转化
2. 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3. 节约能源与环保
以上是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更详细的内容可以参考教材。
初一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汇总

初一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汇总《科学》七年级上学期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科学入门1.1 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1.2 观察和实验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3、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
1.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单位是米,用“ m表示。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 m)、纳米(nm)。
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1微米=1000纳米1米=10的六次方微米=10的九次方纳米3、单位换算过程[例]1.8米= 1.8 X 1000毫米=1800毫米4、读数:精确值(最小刻度)+估计值(最小刻度的下一位)用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
厘米36、①测量规则固体体积一一刻度尺②测量液体、不规则固体体积——量筒或量杯7、使用方法: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必须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用,视线与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8、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方法:①排水法②针压法③重物法④薄膜法实验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C”表示。
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单位5、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用“ m3'表示。
常单位换算:1米3=1000分米3 1分米3=1000厘米3 1升=1分米3 1 毫升=1量筒一一刻度均匀刻度上密下疏读数时⑤替代1.4 温度的测量1、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一、1.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4.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提出猜测和假设、设计研究方法、实施方案(获取分析证据)、检验假设、得出结论、报告与交流。
二、实验室常用仪器: 1、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试管加热时, 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 试管内的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 倾斜45度。
,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 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爆裂。
2、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酒精灯的加热温度 400—500℃,适用于温度不需太高的实验,实验室 的主要热源。
酒精灯由灯体、灯芯管和灯帽组成。
正常使用的酒精灯火焰应分为焰心、内焰和外焰三部分。
研究表明:酒精灯火焰温度的高低顺序为:外焰>内焰>焰心。
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使用注意事项:(1)酒精灯的灯芯要平整,如以烧焦或不平整,要用剪刀修正。
(2)添加酒精时,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酒精不少于l/4。
(3)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4)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
(5)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6)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 应立即用湿布或沙子扑盖。
(7)请勿将酒精灯的外焰受到侧风,一旦外焰进入灯内,将会爆炸3、胶头滴管:又称胶帽滴管,它是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一种仪器。
胶头滴管由胶帽和玻璃组成。
注意事项1)握持方法是用中指和无名指夹住玻璃部分以保持稳定,用拇指和食指挤压胶头以控制试剂的吸入或滴加量。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笔记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笔记一、科学并不神秘1.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你看,每天太阳升起落下,月亮时圆时缺,这都是科学现象。
就像你早上醒来发现窗户上有水珠,那是因为水汽遇冷变成了小水滴,这就是科学里的物态变化。
- 还有,你用吸管喝饮料的时候,其实是你吸走了吸管里的空气,使得吸管里的气压变小,外面的大气压就把饮料压进吸管里了。
这大气压也是科学研究的一部分呢。
2. 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以前的人觉得地球是平的,后来经过好多科学家的探索,才知道地球是个球体。
像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在当时可是超级震撼的想法,因为之前大家都认为地球是中心,太阳绕着地球转呢。
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现在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多,说不定以后还会有更多惊人的发现。
二、走进科学实验室1. 实验室里的仪器- 首先是试管,这就像个小小的玻璃管,可以用来做一些少量物质的反应。
比如说把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在试管里混合,就会看到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可神奇了。
- 还有烧杯,它比试管大多了,可以用来盛放较多的液体。
加热的时候得垫上石棉网,不然烧杯容易炸裂,就像给它穿个隔热的小衣服一样。
- 酒精灯是用来加热的。
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三不”:不能用嘴吹灭,得用灯帽盖灭;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绝对不能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不然就像玩火一样危险。
2. 实验操作规范- 取用固体药品的时候,如果是块状的要用镊子夹取,就像用筷子夹菜一样,把它放到试管口,再慢慢竖起来,让它滑到试管底部,可不能直接扔进去,会把试管砸坏的。
- 取用粉末状固体要用药匙或者纸槽。
把药匙或者纸槽伸到试管底部,然后把药品倒进去,这样药品就不会沾到试管壁上啦。
- 量取液体的时候,要用量筒。
读数的时候得把量筒放平,视线要和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要是俯视或者仰视,读出来的数可就不对喽。
三、科学观察1. 观察的方法- 有直接观察,就像你直接用眼睛看一朵花的颜色、形状。
但是有时候直接观察不够全面,这时候就得用工具辅助观察了。
七年级第一章知识点科学

七年级第一章知识点科学目录一、光的性质- 光的传播方式-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二、声的性质- 声的产生和传播- 声的音调和音量- 声的反射和回声三、力的基本概念- 力的种类及其相互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四、压强与浮力- 压强的概念和压强公式- 浮力的概念和浮力公式五、运动与力学功- 运动的基本概念- 动能和势能- 力学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六、简单机械- 杠杆原理- 滑轮原理- 斜面原理一、光的性质光的传播方式:光可以通过真空、空气、水、玻璃等介质进行传播。
在不同的介质中,光的速度不同,但在同一介质中,光传播的速度是恒定的。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传播过程中是直线传播的,这是光的一种基本性质。
在同一介质中,光传播的方向是不变的,这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和方向在介质中是恒定的。
光的反射:当光线碰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
反射光线的方向与入射光线的方向相同,反射光线和物体表面的法线成相等的角度。
光的折射:当一束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被称为光的折射。
根据斯涅尔定律,光线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保持不变。
二、声的性质声的产生和传播:声是一种机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在介质中传播,其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
在空气中,声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声的音调和音量:声音高低的频率称为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声音大小的强度称为音量,强度越大,音量越大。
音调和音量是衡量声音特征的重要指标。
声的反射和回声:当声波传播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并在环境中形成回声。
回声时间是指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来的时间间隔,可以用来计算物体与发声者之间的距离。
三、力的基本概念力的种类及其相互作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包括接触力、重力、弹力等。
物体之间的力是相互作用的,即任何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也同样会受到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知识要点材料答案
第1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1.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产生发展的原因
的学科。
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
2.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是:多观察、多思考、多实验。
第2节实验和观察
1.观测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
2.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
态度:认真仔细的观察,目的明确;方法:操作和观察要全面、细致、深刻,并用文字适当地描述;注意:操作要认真,观察各种实验现象,并记录各种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
3.实验室常用仪器:试管、停表、天平和砝码、电流表、电压表、显微镜、酒精灯、玻璃棒、表面皿、药匙、烧杯、量筒、量杯等。
4.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
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和仪器。
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可以扩大观察范围。
第3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一)长度的测量。
1.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 。
l千米(km)= 1000 米(m)
1米(m)= 10 分米(dm)= 100 厘米(cm)= 1000 毫米(mm)=106微米(µm)=109纳米(nm)(纳米是长度单位)
2.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测量前:三看:(1)零刻度线;(2)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3)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长度。
(2)测量时:
*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不准)
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
答案:(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但读数时要注意)
*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思考:视线偏左读数偏大,
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
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单位(否则数值没有意义)。
(看正确:中间看法正确)*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例如:某同学记录的测量数据为:9. 45厘米
(毫米:最小刻度值,倒数第2位)
可以看出他使用的刻度尺为毫米刻度尺,(从数据的倒数第2位可以看出),准确值为:9.4厘米估计值(数据倒数第1位)为:0.05厘米。
* 知道: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的。
卷尺、皮尺的用途。
指距、步长可以测量物体长度,声纳、雷达、激光也可以用来测距。
(3)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滚轮法:测花坛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
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
长度=周长×圈数。
如:测量操场的周长。
*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
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如: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乒乓球的直径。
一班某男生的身高为1.72 米;课桌长度为0.7 米;指甲的宽度约为:0.8
厘米;我们1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 厘米;2班某同学投铅球其成绩是8.5 米;伸开双臂的最大长度可达:14 分米(1.4米,一般人都可以达到1米)。
(二)体积的测量。
1.体积是指物体占有的 空间 大小。
固体 体积国际的单位是 立方米 (m 3)。
2.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L )和毫升(ml )。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米3 = 1000 分米3 = 1000000 厘米3 = 109 毫米3
1升= 1 分米3 1毫升 = 1 厘米3
1升 = l 分米3 = 1000 毫升 = 1000 厘米3
3.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 正方 体、 长方 体体积的测量,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可以直接测量,利用公式求得。
如果是测量液体体积,可用 量筒 或 量杯 直接测量。
(1)放平稳:把量筒和量杯放在 水平 桌面上。
(2)观察 量程 和 最小刻度值 。
(3)读正确: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筒壁并与 凹形液面中央最低 处相平。
俯视时,读数偏 大 ;仰视时,读数偏 小 。
** 对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小石块,则可利用量筒和量杯间接测量:这种方法是排水法(适用于不溶于水和不吸水的不规则物体)水物+水物-=V V V
*3、面积的测量。
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与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一样,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
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有割补法、方格法(如用小方格测量树叶的面积,方格越小,测出的值得越接近真实值)等。
**方格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面积:
(1)测出每一方格的长和宽,并利用长和宽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积。
(2)数出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
(3)面积=每一方格的面积×总的方格数。
第4节 温度的测量
1.物体的 冷热程度 用温度来表示。
温度的常用单位是 摄氏度 ,单位符号是℃。
人为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 100 ℃。
在0℃和100℃之间平均分成100小格,则每一小格为 1 ℃。
2.通常我们认为冷的物体温度 低 ,热的物体温度 高 。
但是光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容易发生错误,不能客观地反映实际物体温度的高低,这时需要借助 温度计 来测量。
3.温度计是根据 液体热胀冷缩 的原理制成的。
上面有刻度,内径很细,但粗细均匀。
下有一个玻璃泡,装有液体。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等。
在使用液体温度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测量前,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切勿超过它的量程。
(2)测量时,手握在温度计的上方。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能碰到容器壁。
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不能立即读数,待液柱稳定(静止)后(液面不再下降或上升)再读数。
(3)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
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4)记录时,数据后面要写上单位。
4.体温计。
测量范围从35 ℃~ 42 ℃。
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
当温度有微小变化时,水银柱的高度发生显著变化。
由于管径中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管中的水银会断开,所以它能离开人体读数。
使用体温计后,要将体温计用力甩几下。
(体温计的最小刻度一般是0.1℃)
5.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更先进的测温仪器和方法也不断出现。
如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色带温度计、光测温度计(在SARS期间发挥巨大的作用)、辐射温度计、卫星的遥感测温、光谱分析等。
第7节科学探究
1.理解科学的本质,它的核心是探究。
2.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和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3.能完成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案设计和过程实施。
江苏省职业学校“两课”评比
教案
参评组别中职
参评课程平面广告项目设计与制作
综合实训
参评课题海报设计、广告招贴设计填报日期2014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