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发酵生产油脂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微生物发酵工业废水生产油脂研究

微生物发酵工业废水生产油脂研究

本页面为作品封面,下载文档后可自由编辑删除!环境保护行业污水单位:姓名:时间:微生物发酵工业废水生产油脂研究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迫切的寻找新型的清洁可再生能源,生物柴油凭借其独特的优点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生物柴油可采用天然油脂为原料。

从目前的生产技术来看,动植物油是主要的生产原料。

但生产成本较高,由此造成了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的瓶颈。

根据微生物的生长特点利用廉价的工业废水,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因此该项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产油微生物及微生物油脂生产特点微生物油脂是产油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将碳水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和普通油脂等碳源转化为菌体内大量储存的油脂,一般占菌体干重的20%以上[1]。

(一)产油微生物种类自然界中的酵母菌、霉菌、细菌、藻类等许多微生物都可以产生油脂。

酵母菌中的粘红酵母的油脂含量最高可达72%。

红冬孢酵母、斯式酵母的最大油脂含量可达60%~67%。

霉菌中的深黄被孢霉油脂含量可达86%,绒毛棒质霉达75%,卷枝毛霉达65%。

微藻中的丛粒藻、盐生杜藻、粉粒小球藻的油脂含量都在40%以上。

细菌中的节杆菌油脂含量在40%以上。

(二)微生物油脂生产特点与动植物油生产相比,微生物油脂具有生产周期短、生长迅速、可规模化管理、不受季节、气候变化等优点。

此外,能够供给产油微生物生长的原料来源也很广泛,工农业废弃物或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等都可以作为产油微生物的培养原料。

产油微生物可以利用多种碳源,如葡萄糖、果糖、甘油等作为发酵底物,方真等[2]发现斯达油脂酵母在经过脱毒处理的木屑水解液中可以正常生长,油脂的积累率可达葡萄糖碳源的60%以上,为该种酵母利用废弃甘油和木质纤维素水解液作为发酵底物生产生物柴油提供有力支持。

二、工业废水的营养特点适合微生物生长积累油脂的工业废水含有可作为碳源的丰富有机物、糖类,如淀粉废水、味精废水、啤酒废水等。

这类废水属高浓度有机废水,COD、BOD浓度高,主要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纤维素等有机物,极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环境。

微生物利用食品工业废水发酵产油脂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利用食品工业废水发酵产油脂的研究进展
物油脂 具有 可连 续生 产 、 生 产周 期 短 、 不受 季 节 和气
1 常 见产 油 微 生 物 种 类 分 布 及 油 脂 合 成机 理
细菌、 酵母 、 霉菌 、 微 藻均 能 产生 油 脂 , 由于 细菌
生物量 和产 油 量都 比较小 , 目前 国 内外 的研 究 以酵
母、 霉菌 和 微 藻 为 主 。常 见 产 油 微 生 物 的分 布 及 最
霉菌 、 细菌等 ) 在一 定条 件 下 , 以碳 水 化合 物 、 碳氢 化 合 物 和普通 油脂 等作 为 碳 源 、 氮源 , 辅 以无 机 盐 生产 的油脂 和另 一 些 有 商 品价 值 的脂 质 , 其 主要 成 分 是 三酰 甘油 、 游离 的脂肪 酸 和一些其 他脂类 J 。与依 赖动 物和 油料 植 物获 取 油 脂 的传 统 方 法 相 比 , 微 生
能让微 生物利用食 品工业 废水 发酵 产油 脂 , 做 到变 废 为宝 , 对环境保护及循环 经济都有积极意 义。 因此 ,
对微 生物利用食 品工业废水 发酵产油脂 的研究现 状进 行 了综述及分析 , 针 对研 究过 程 中的一 些 问题 提 出 了 建议 , 并对工业化前景进行 了展望 。
糖质量 浓度达 1 0 0 g / L ) , 油 脂产 量达 到 1 8 . 1 g / L ; 在 多重碳 源利 用 方 面 , 中科 院大 连 化 物 所 实 验 室 筛 选
氮、 磷的化合物等物质 , 较易被微生物利用 。食品工 业废水 如果直接排放 , 对环境 的污染非常严重 , 尤 其会 造成水 体的富营养 化 , 破 坏水 体 的 自净 能力 J 。如 果
节 杆菌 > 4 0 % 丛 粒 藻 >4 0 %、 盐 生杜 藻 > 4 0 %、 粉粒 小 球 藻 > 4 0 % 等

微生物发酵制备油脂的研究

微生物发酵制备油脂的研究

软脂酸( 棕榈酸) 16∶0
Δ9 去饱和 # 棕榈酸油 Δ9- 16∶1
+C2 延长 " 硬脂
# #
Δ9 去饱和 "
油酸 Δ9- 18∶1
Δ6 去饱和 "
Δ - 6,9,12,15 18∶4
Δ12 去饱和 " 亚油酸 Δ9,12- 18∶2
Δ6 去饱和 " γ- 亚麻酸 Δ6,9,12- 18∶3
Abstr act: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on microbial lipids were reviewed, and the effects of carbon source、nitrogen source、temperature、pH value、culture time and aeration on producing lipid were introduced. In addition, some key process in the lipid producting technology were explained, including the pretreatment of microorganism, extracting of microbial lipid, refining of microbial lipid, analyzing of microbial lipid and so on. Meanwhile, the prospect of microbial lipid in future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bial lipid in preparation of biodiesel were proposed. Key wor ds: microbial lipid; production technology;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biodiesel

微生物油脂产业化应用研究进展

微生物油脂产业化应用研究进展
[9 ]
人采用细胞形态学方法与细胞化学方
法选育出 1 株产油霉菌菌株, 在最优培养条件下其 油脂含量达 75. 21% , 菌体生物量为 30. 40 g / L, 不 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 68% 。 1. 2. 2 显微藻类 微藻中油脂含量可观, 直接从微 藻中提取得到的油脂成分与植物油相似 。微藻中油 且具有营养需求简单、 生长周 脂含有大量的 PUFA, 期短等优点, 其 PUFA 的含量可通过培养条件的控 制予以提高, 因此微藻油脂成为鱼油 n - 3 PUFA 的 替代品,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 国内外研究主 要集中在筛选菌株、 鉴定其生物量、 测定总脂含量和
pH、 成、 培养温度、 培养时间、 通气量、 光照等是影响 [15 ] 各类菌种产油率的重要因素, 必须综合考虑 。 在 这方面蒲海燕
[16 ] [17 ] [18 ] 、 相光明 、 王莉娟 等人做了大
量的研究工作。他们认为碳源充足而其他营养成分 缺乏是高产油脂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培养基中适当 增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可提高油脂合成速度和产
Thraustochy trium ATCC28210 进行培养, 5 d 后 DHA 产量达到 1 061 mg / L。 施安辉等 人对粘红酵母
[8 ]
GRL531 生产油脂发酵条件进行了探讨, 发现油脂 产量可达菌体干重的 67. 2% 。 王莉等 人对发酵 菌体生 性丝孢酵母发酵产油脂条件进行初步优化 , 物量达到 18. 2 g / L, 干细胞的油脂含量为 68. 5% 。 马丽娟等
Research progress on industrialized applicatiI Dongming1 ,GUO Xiaomin1 ,GE Xia1 , SHEN Penghua2

微生物油制备与应用的技术研究

微生物油制备与应用的技术研究

微生物油制备与应用的技术研究微生物油,也被称为单细胞油,是一种由微生物合成的油脂,具有多样的应用潜力。

本文将讨论微生物油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微生物油的制备方法1. 原料选择:微生物油可以利用多种微生物来制备,如酵母菌、真菌、藻类等。

根据目标油脂的特性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微生物作为生产菌株。

2. 培养条件优化:为了提高微生物油的产量和质量,需要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

包括温度、pH值、碳源和氮源的选择,以及搅拌速度和通气条件等。

3. 油脂提取:微生物油一般以细胞内油脂的形式存在,因此需要进行油脂的提取。

常用的方法有溶剂提取、机械压榨和超临界流体萃取等。

4. 油脂纯化:提取得到的油脂含有杂质,需要进行纯化处理。

常用的方法包括酯化、凝胶渗透色谱和超滤等。

二、微生物油的应用领域1. 生物柴油生产:微生物油可以通过转化成生物柴油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

生物柴油具有低排放、低污染和可再生等优点,对环境友好。

通过优化微生物油的制备方法,可以提高生物柴油的产量和质量。

2. 食品工业:微生物油可以被用于食品工业中的植物油替代品。

它可以用于烹饪、烘焙和调味等,具有健康和营养的特点。

微生物油还可以用于制作食品添加剂,如乳化剂和抗氧化剂等。

3. 医药行业:微生物油中的脂肪酸可以提取出来,用于合成药物和生物活性物质。

微生物油还可以用作药物载体,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度。

4. 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微生物油可以用于制备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如洗面奶、护肤霜和沐浴液等。

微生物油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和渗透性,能够滋润肌肤,保持皮肤的湿润度。

5. 动物饲料:微生物油中富含脂肪酸和营养物质,可以用于动物饲料的制作。

微生物油在动物饲料中的添加可以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力。

6. 清洁剂:微生物油中的脂肪酸可以用于制备润滑剂和清洁剂。

这些产品具有良好的润滑和清洁效果,并且对环境没有污染。

7. 其他应用领域:微生物油还可以用于制备生物塑料、生物润滑油、生物蜡和生物油墨等。

微生物油脂及其制备技术研究

微生物油脂及其制备技术研究

微生物油脂及其制备技术研究微生物油脂,是指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过程,生产出来的一种油脂。

所谓的微生物,是指生活在土壤、水、空气中,仅能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油脂是一种绿色环保的能源,可作为生物柴油等多种能源产品的原料。

自从石油资源日渐减少,石油能源价格不断上涨之后,人们逐渐将目光投向了生物能源。

非常适合用来生产生物油脂的微生物也随之应运而生。

其中,酵母菌、藻类、细菌等微生物可以用于生产微生物油脂,其中以藻类最为广泛应用,以二十烷四烯酸含量丰富的微藻油油脂利用价值最大。

在生产微生物油脂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微生物代谢过程进行生产。

首先,需要选择适宜的微生物株进行培养,并进行适宜的发酵条件调控。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通过代谢产生中间代谢产物,在最终产物合成过程中形成了微生物油脂。

然后,需要进行相关的提取、合成和纯化等各个生产环节,最终得到的就是优质的微生物油脂。

目前,微生物油脂的制备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多进展。

例如,通过调节微生物培养条件、优化培养基组成、加入适宜的辅料等手段可以获得高油脂生产能力的微生物菌株,提高微生物油脂的生产效率。

同时,利用生物算法、计算机模拟等技术手段,也可以更好地探究微生物代谢过程和油脂生产规律,进一步提升微生物油脂的产量和质量。

不过,微生物油脂的生产过程还存在许多技术上的瓶颈。

例如,微生物油脂生产成本较高,技术难度大,还需要解决微生物株的稳定性、成本降低和生产效率提高等方面的问题。

此外,在生产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微生物油脂的可持续性,如环保问题、土地资源等方面的影响。

总的来说,微生物油脂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绿色生物能源,目前已经逐步应用于生物油脂、生物柴油等行业。

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探究微生物油脂的生产机理和生产效率提高的相关技术,促进微生物油脂相关技术的发展,并建立起可持续性的微生物油脂生产系统,为我国和全球的能源及环保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微生物发酵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发酵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发酵的研究进展微生物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生物。

微生物发酵是指在有机物质存在的情况下,微生物利用其代谢产物来产生能量和其他有用的化学物质。

微生物发酵在食品、饮料、医药和化工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简要介绍微生物发酵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应用前景。

一、微生物发酵的研究进展微生物发酵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最早的研究对象是啤酒酵母。

20世纪初,人们开始关注发酵产物的纯化和分析,逐渐发现了乳酸、醋酸、乙醇等多种微生物发酵产物的结构和功能。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微生物发酵的机理和代谢途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 发酵代谢途径的解析微生物发酵代谢途径是微生物产生有机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通过研究代谢途径,可以了解微生物的代谢能力和调控机制,并且为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提供指导。

研究发现,某些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进行异养代谢,即利用无机碳源合成有机物质。

例如,工业上常用的水合氢气法发酵中,甲酸菌能利用湿式氢气来合成有机酸,从而产生乙酸和丙酸。

2. 利用基因工程改良微生物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可以提高微生物的产物产量和品质,同时还能为微生物发酵的应用提供更多选择。

例如,通过改良酿酒酵母的代谢途径,可以使得酿酒酵母能够发酵出高浓度的乙醇,从而提高乙醇的产量和纯度。

二、微生物发酵的应用前景微生物发酵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和化工等领域。

1. 食品和饮料的生产食品和饮料的发酵是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生有机物质的特性来生产食品和饮料。

常见的食品和饮料有酸奶、豆腐、啤酒、酒精饮料等。

食品和饮料的发酵不仅可以增加其口感和营养价值,还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延长其保质期。

2. 医药的生产微生物发酵在医药行业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从20世纪40年代起,人们就开始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抗生素。

目前,通过微生物发酵可生产出多种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头孢菌素等。

此外,还可以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人类胰岛素等重要药物。

利用木质纤维素水解液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的研究_概述说明

利用木质纤维素水解液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的研究_概述说明

利用木质纤维素水解液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的研究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木质纤维素是一种天然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的重要化合物,由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组成。

随着木质纤维素水解技术的发展,将木质纤维素转化为可再生能源和高值化学品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微生物油脂作为一种可替代传统石油来源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2 文章结构本文旨在探讨利用木质纤维素水解液进行微生物油脂发酵生产的研究。

文章分为引言、木质纤维素水解液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的研究、实验方法与步骤、结果与讨论以及结论等部分。

首先介绍了木质纤维素水解液以及微生物油脂的概念和应用;接着详细阐述了该过程的原理;然后描述了实验所采用的方法与步骤;随后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最后总结了研究结果并提出了未来的改进方向和展望。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木质纤维素水解液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的研究,探索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替代方案。

通过实验方法与步骤以及结果与讨论的描述,旨在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最终,结合研究结果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改进和发展方向,以推动微生物油脂生产技术在工业应用中的推广和发展。

2. 木质纤维素水解液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的研究2.1 木质纤维素水解液的来源和组成木质纤维素是一种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的多糖,由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组成。

通过加入适当催化剂如酸或碱进行水解,可以将木质纤维素分解为可溶性的糖类。

这些糖类通过过滤和浓缩,最终得到木质纤维素水解液。

2.2 微生物油脂的概念和应用微生物油脂是指通过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富含高值油脂成分的混合物。

与传统植物油相比,微生物油脂具有较低的成本、更广泛的原料来源以及更可持续的生产方式等优势。

微生物油脂可以用作食品添加剂、工业原料以及替代传统燃料的可再生能源。

2.3 水解液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的原理木质纤维素水解液是一种富含碳源的有机废弃物,可以作为微生物油脂发酵的基质。

在发酵过程中,通过添加合适的微生物菌种,利用木质纤维素水解液中的碳源进行代谢和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发酵生产油脂研究进展姓名:班级:学号:学院:摘要: 微生物发酵产生油脂是开拓油脂新资源的一条好途径。

简要地介绍了产生油脂微物生资源的探索, 微生物发酵产生油脂的优点, 特种油脂的功能, 培养条件等因素对微生物产生油脂的影响及微生物产生油脂过程中的生化研究。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油脂一前言目前,用于生产油脂的原料主要来源于石油和动植物等, 而石油储藏量却在逐年减少, 动植物的养殖业和种植业日益饱和, 因比多渠道开发其他油脂资源就成为必然。

经过几十年来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已探明微生物发酵产生油脂是开拓油脂新资源的一条好途径。

二产油脂微生物资源的探索微生物产生油脂研究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连年战火,油脂奇缺,德国科学家们就开始了微生物生产油脂的研究工作,并发现了高产油脂的斯达油脂酵母(Lipomycesstarkeyi),粘红酵母属(Rhodotorulaglutinis),曲霉属(Aspergillus) 以及毛霉属(Mucor)等微生物。

80年代初,日本成功地建立了发酵法工业化生产长链二元酸的新技术,结束了以蓖麻油裂解合成十三碳二元酸的历史。

1986年,日本和英国等国家率先推出含微生物γ-亚麻酸(GLA)油脂的保健食品、功能性饮料和高级化妆品等产品,微生物油脂实用化已迈出了第一步[1]。

之后我国上海工业微生物研究所也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了GLA。

进入90年代,特种油脂的发展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

罗玉萍等[2]分离到一株高产棕榈油酸的酵母,总脂中棕榈油酸含量高达50.14%。

Matsunaga等筛选到两株Cyanobacteria总脂中棕榈油酸的含量分别达54.4%和54.5%。

这些工作为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棕榈油酸提供了广阔的前景;Stewdansk和Radevan分别筛选到产生花生四烯酸(AA)的真菌,它们总脂中AA的含量达到42%~55%[3,4];1996年Yazawa[5]从Pacificmarkarel的肠内容物中分离到一株叫SCRC—2378的海生细菌,能产生一种多烯不饱和酸,即二十碳五烯酸(EPA),其产量达24%~40%,被认为是EPA 的一种新资源。

1996年Nakahara等从海水中分离到一株Schizochytriumsp.SR21,其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产量达到每天2g/L。

1996年Singh 等在优化培养基上对Thraustochytrium ATCC28210 进行培养,5d后DHA产量达到1061mg/L。

研究者还发现某些海藻和硅藻也能生产出较高产量的EPA 和DHA[6]。

据文献报道,产特种油脂的微生物主要有三类,即真菌、藻类和细菌等。

三微生物发酵产生油脂的优点及特种油脂的功能微生物发酵产生油脂是一条开发新油源的好途径。

微生物适应性强,生长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代谢活力强,易于培养,生活所占空间小,不受原料和产地的限制等。

另外,通过微生物发酵也能把一些农副产品及其废弃物等碳水化合物转换为可利用的油脂,在环境卫生方面具有现实的意义。

利用微生物发酵法可以得到各种类型的脂肪酸。

有单烯不饱和酸,如棕榈油酸等;多烯不饱和酸,如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等;及羟基脂肪酸、支链脂肪酸等。

这些脂肪酸的功能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抗炎症作用[7];抑制肿瘤细胞的形成、扩散和转移[8];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9];降血脂、降血压等功能[10];多不饱和酸还能调节皮肤正常的生理功能, 具有护肤作用等。

四培养条件等因素对微生物产生油脂的影响实验证明, 不同种属的微生物其产油脂量、油脂成分及含量各不相同。

而就同一种微生物菌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其产油脂量、油脂成分及含量也不尽相同。

与此相关的培养条件主要有碳源、氮源、温度等,其中以碳源的影响为最大。

4.1 碳源对产生油脂的影响微生物高产油脂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培养基中碳源充足而其他营养成分缺乏,在这种状况下, 微生物菌株主要将过量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脂类。

目前发酵生产食用级脂类的碳源主要有葡萄糖、淀粉、糖蜜和乙醇等。

但通常采用的碳源是葡萄糖, 因为葡萄糖作为碳源所生产的菌体生物量高,且产脂量也高。

4.2 氮源及碳氮比对产生油脂的影响氮源的作用是促进细胞的生长, 在严重缺氮的条件下,可观察到细胞内脂类的积累。

赵人俊等[11]在研究被孢霉M14菌株产脂条件时,认为无机氮有利于不饱和脂肪酸产生,有机氮有利于细胞增殖,低C/N比有利于菌丝体产量的提高,高C/N比则促进菌体细胞内的油脂合成。

4.3 温度对产生油脂的影响温度调节脂肪酸成分,是由于细胞对外界温度变化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通常情况下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比饱和脂肪酸低, 短链脂肪酸比长链脂肪酸低。

因此当菌株从高温转移到低温生长时,细胞膜中不饱和脂肪酸及短链脂肪酸含量增加,主要是棕榈油酸或油酸等含量的增加;而当温度升高时,平均链长就增长。

这些变化都是为了保证细胞膜的正常流动性和通透性[12]。

4.4 其他因素对产生油脂的影响Cohen等发现有几种吡定族的除草剂能抑制脂肪酸去饱和,SAN9785是ω3脱饱和的最有效抑制剂。

1996年Khozin等研究表明,除草剂SAN9785能降低Red alga 和Porphyridiumcruentum的EPA产量, 却同时又能将Eustigmatohyte和Monodussubterraneus的EPA产量从54%增到81%。

pH 值的变化对微生物产生油脂的影响也较大,一般最适产生油脂的pH值与其最适生长pH值相一致。

不同的干燥方式也能影响脂肪酸成分的变化[13]。

实验还证明,NaCl浓度、菌体稀释率、苯酚浓度、日照等对一些菌株产生油脂也有影响[6,12,14]。

微生物产生油脂过程的生化研究微生物产生油脂过程与动植物产生油脂过程相似,都是从乙酰CoA羧化酶催化羧化的反应开始,然后经过多次链延长,或再经过去饱和作用等完成了整个生化过程。

在此过程中, 有两个主要的催化酶,即乙酰CoA 羧化酶和去饱和酶。

乙酶CoA 羧化酶催化脂肪酸合成的第一步,是第一个限速酶。

此酶是由多个亚基组成的复合酶,以生物素作为辅基。

乙酰CoA 羧化酶结构中有多个活性位点,如乙酰CoA 结合位点,ATP 结合位点,生物素结合位点等等。

因此该酶能为乙酰CoA、ATP和生物素所激活。

ADP 是该酶AT P 的竞争性抑制剂,抗生物素蛋白作用于生物素而抑制了该酶的活性,丙二酸单酰CoA 起反馈抑制作用。

另外,丙酮酸盐对该酶有轻微的激活作用,磷酸盐对该酸的活性有较低程度的抑制。

去饱和酶是微生物通过氧化去饱和途径生成不饱和酸的关键酶。

去饱和作用是由一个复杂的去饱和酶系来完成的。

70年代中期,科研人员就发现酵母微粒体中的去饱和酶系主要由三个酶组成,即NADH—Cytb5还原酶,Cytb5和末端去饱和酶。

NADH—Cytb5还原酶是一种黄素蛋白,其催化作用是将电子从NA DH传至Cytb5。

Cytb5只作为去饱和酶的电子供体,对去饱和并未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而去饱和酶才是产生不饱和酸的关键。

在脂肪酸链延长机理方面,人们也作了一些探索。

Heath等[15]在研究E. coli菌株时发现,循环过程中有关的酶主要有ACP转酰基酶(fabO)β-酮酰基-ACP合成酶Ⅲ(fabH)、β-酮酰基-ACP还原酶( fabG)、β-羟癸酰-ACP脱水酶(fabA) 和烯酰-ACP 还原酶( fabI),其中fabH和fabI在链延长循环中引发脂肪酸合成。

五微生物发酵产生油脂的前景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油脂具有比动植物更大的优越性,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大量生产人们所需的脂肪酸。

到目前为止,虽然日本、英国等国家已有γ-亚麻酸、双高γ-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的发酵产品问世,但除γ-亚麻酸外的其他特种油脂,目前均未能实现工业化生产。

因此其他脂肪酸, 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还需要人们去努力开发和探索。

总的来说,微生物产生油脂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还有待于去发现和分离更多更有效的高产油脂的菌株,还有待去对微生物产脂的生理及调控机理作更深的研究。

由于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基因克隆、基因突变和细胞融合等手段来获取大量的高产油脂的菌株,也可以借助反应器技术提高发酵效率。

因此,以微生物为资源生产脂肪酸,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在医药学、营养学、生物学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1] 郑建仙, 耿立萍.功能性食品基料-γ亚麻酸.食品与发酵工业,1996,1:49~54[2] 罗玉萍,杨荣英,李思光等.产棕榈油酸酵母菌的分离和鉴定.微生物学报, 1995,35(6):400~403[3] Stredanska,S.Sajbidor.J.Oligounsaturated fatty acid production by selected strains of inicromycetes. Folia Microbiology,1992,51(5):357~359[4] Radavan,Samirs,Mayadam.Distribution of arachidonie acid among lipid classes during culture ageing of five Iggomycete species. Mycological Research,1996,100(1):113~116[5] Yazawa,Kazunaga.Production of eicosapentaenoic acid from marine bacteria. Lipids, 1996,31(suppl):S294~S300[6] Reis,Alberto,Luisa Gouveia.Eicosapentaenoic acid-Rich biomass prorduction by the microalga phaeodatylum tricornutum in a continuous flowreactor.Bioresrource Technology,1996,55(1):83~88[7] Khalfown,B.,G.Thibawt,cord.Docosa heuaenore and ereosapentaenorc acid inhabit human lymphoproliter ative responses in vitro but not the expression of T cell surface activation markers.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Immunology,1996,43(30:248~256[8] Kinoshita,Kazuo.Masakuni Noguchi. Effects of linoleic acid,eicosape ntaenoic acid,and docosahexaenoic acid on the growth and inetattasis of MM48 mammary tumortr ansplants in mice. Inter national Journal of Oncology,1996,8(3):375~381[9] Serhryenko,O.O.Eicosapeht aehoic and docosahex aenoic acids Experimrentarl and clinical aspects. Lrikar srka Sprrava, 1995,0(5- 6):61~66[10] Das,U.N.Essential fatty acid metabolism in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 ter tentio n, dr abetes mellit us and co ronary heart disease. Prostagoandius Leukotienes and Essential Fatty acids, 1995,52(6):387~391[11] 赵人俊, 严虹, 郑幼霞等. 影响被孢霉产生含亚麻酸油脂的几种因素. 生物工程学报, 1995, 11( 4) : 361~365[12] Fukunaga, Noriguki, Masltowada .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salt on lipid and fatly acid compositions of abacterium isolated from the bottle lager of lock Vanda Andarctica. Journal of General and Applied Microbiology,1995,41(3):191~205[13] Teixeira,P,H.Castro and R.Kirby. Evidence of membrane lipid oxidation of spray dried Lactobaciclus bulgarrcus during storage. Letter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1996,22(1):34~38[14] Molina Grima,E, J.A.Sanchea Perez, F.Carica Camacho.V ariation of fatty acid profile with solarcycle in outdoor chemostal culture of Isoohrysis galbana A1IT-4. 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 ,1995,7(2):129~134[15] Heath, Richard.J. and charles O.Rock. Regulation of Fatty acid elongation and inltiation by acy1-acy1carrier protain in Escherichia coli.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1996,271(4):1833~18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