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越的地理位置 教案

合集下载

【推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1节疆域第1课时优越的地理位置教案

【推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1节疆域第1课时优越的地理位置教案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1节疆域第一课时优越的地理位置【知识与技能】1.初步尝试运用地图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包括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过程与方法】1.看图、读图、观察地球仪,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图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能运用地图说明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对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等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重点】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

【难点】对我国地理位置的判读和与其他国家位置的比较;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新课导入】导入:(播放天安门广场升旗的视频资料)每天早晨,鲜艳的五星红旗都会随着冉冉升起的太阳在祖国的心脏——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升起,我们每个人都为出生和成长在这个伟大的国家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从今天开始,我们地理课开始了对我们伟大祖国的认识和了解,今天先来认识一下辽阔的疆域。

知识点优越的地理位置【自主学习】(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2、P3的内容,自主完成)读图思考:1.我国所处的半球位置、纬度范围及温度带。

__答案:东半球、北半球;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__2.我国位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什么方位。

__答案: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

__(教师点拨)1.地理位置的判读技巧:判断南北半球,需要找到赤道;判断东西半球,需要找到20°W 经线和160°E经线;判断纬度位置,要借助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等重要的纬线。

2.我国南北跨纬度较广,容易误认为我国跨寒、温、热三带,要注意我国主要位于北温带,南部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探究活动)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表现(讨论交流)1.结合教材图,找到俄罗斯、巴西,判断其所处的温度带。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优越的地理位置》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优越的地理位置》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优越的地理位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的《优越的地理位置》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其对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发展的影响。

本节课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案例和图表,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优势,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对我国地理位置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分析地理位置对各方面影响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地理位置的认知多停留在感性层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其上升为理性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理解地理位置对我国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案例和图表,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其对各方面发展的影响。

2.难点:地理位置对我国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发展的内在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案例和图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分析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图、案例资料、图表、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的地理位置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案例和图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势。

引导学生分析地理位置对我国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发展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方面,如经济、文化、政治等,分析地理位置对其发展的影响。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讨论中的重点问题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巩固所学内容。

地理八年级上册1.1.1优越的地理位置教案

地理八年级上册1.1.1优越的地理位置教案

1.1.1优越的地理位置一、课时:1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其优越性,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世界地图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其优越性。

2、难点:如何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比较法五、教具:世界地图、中国疆域图。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猜谜语(打一个国家的名字)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

南北两边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

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

2、欣赏图片:美丽中国(二)新课讲解:1、地理位置:浏览一下课本,在图1.1上找到中国的版图,判断它的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1)半球位置:东西半球划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赤道。

归纳:从地图可知,中国的经度范围大致在东经75°和东经135°之间,纬度位置在赤道以北,即位于东半球,因此,从半球位置看,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纬度位置: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热带与温带的划分界线是南北回归线,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是南北极圈,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但在我国的高山地区也会出现类似寒带的终年冰雪带。

(3)海陆位置:从世界地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位于亚洲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海路兼备。

而我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腹地,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海域广阔,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

2、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要判断我国的位置是否优越,我们就将我国和其他国家相比较。

看图1.2 “中国、俄罗斯、加拿大、巴西、蒙古、日本在世界的位置”与俄罗斯、加拿大、巴高西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说说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第1课时优越的地理位置

1.第1课时优越的地理位置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
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续表)。

1第1节 第1课时 优越的地理位置 教案

1第1节 第1课时 优越的地理位置 教案

第1课时优越的地理位置海陆兼备的大国●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材料,使学生能够运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2.通过综合及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并说出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并能进而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特点,能简要评价其优势。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教学难点】中国地理位置优越性评价●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讲授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知识,尝试运用综合比较和分析的方法,逐步形成区域地理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示意图,开门见山教师:展开一张世界地图,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到我们的伟大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如何来描述所处的地理位置呢?从所处的相对半球位置来看,中国处于哪个半球呢?学生:观察地图,找出中国所在的位置,并回忆之前学过的关于半球位置的划分方法。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

讲授新课──读“南北半球图”“东西半球图”,描述中国半球位置教师:出示南北半球图和东西半球图,还记得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判断方法吗?学生回答预设: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构成的经线圈,西经20度以东至东经160度为东半球,西经20度以西至东经160度为西半球。

设计意图:回顾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判读方法。

教师:你们能够在地图上找出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吗?如果找到了,请你们用红笔标注出来。

学生:在地图上用红笔标注出半球分界线。

教师:那么现在应该一目了然了,中国处于哪个半球呢?学生:东半球、北半球。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掌握在半球图上判断中国半球位置的方法。

1.1.1优越的地理位置 海陆兼备的大国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1.1.1优越的地理位置 海陆兼备的大国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区域认知、地理思维、地理技能和地理情感四个方面。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从区域的角度认识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形成对我国地理位置的整体认识;通过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势,培养学生运用地理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读图、析图等地理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我国的地理位置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情感。
1.1.1优越的地理位置 海陆兼备的大国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11课《优越的地理位置 海陆兼备的大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认识我国从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等方面的优越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教学资源
“四、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效果
“六、学生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
“七、教学反思”
教学评价与反馈
“八、教学评价与反馈”
板书设计
“九、板书设计”
典型例题讲解
“十、典型例题讲解”

《优越的地理位置 海陆兼备的大国》教学设计

《优越的地理位置 海陆兼备的大国》教学设计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一优越的地理位置海陆兼备的大国【教学目标】1.观察地球仪及阅读地图,让学生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知道我国陆地领土面积及在世界上的位次,学会在中国疆域地图上查找我国疆域四端点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以及海上邻国。

3.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地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方法】读图、析图、用图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世界地图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猜谜语(打一地理位置):谜面:“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

谜底:中国的地理位置。

2.展示地图,寻找位置:展示一幅世界地图,很容易就能找到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如何来描述她所处的地理位置呢?从所处的半球位置来看,我国位于哪个半球呢?结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

3.播放歌曲《龙的传人》:《龙的传人》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就叫长江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提问:歌曲中的东方是指哪里?结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

4.展示图片:通过以上所给景观图的对比,你能感受到我国疆域有怎样的特点?【讲授新课】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师生交流:阅读“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探究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

1.大部分在北温带:教师提示学生观察地图上的赤道和20°W、160°E经线,学生归纳中国的半球位置。

生: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

学生观察地图,估算中国南北所跨的纬度。

1972.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1课时 优越的地理位置 海陆兼备的大国 学案

1972.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1课时 优越的地理位置 海陆兼备的大国 学案

第1课时优越的地理位置海陆兼备的大国【学习目标】1、掌握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特点,学地运用地球仪及东西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2、知道我国的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学会在亚洲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其邻国。

Xk b 1. Com3、学会在中国地图上查阅中国的四至,量算我国领土南北端之间、东西端之间的距离。

4、学会运用世界地图及其有关统计资料,比较中国和其他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的面积大小和位置优劣。

【学习重点】1、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

2、掌握我国领土的四至。

【学习难点】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学习过程】优越的地理位置【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学法提示:回忆以前所学的经纬度和半球的划分知识,采用读图与课本内容相结合的方法完成读课本内容结合图完成:1、判断我国所处的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2、说出我国所处的纬度位置以及所属的温度带。

3、从海陆位置看,我国属于临海国还是内陆国。

4、完成课本3页活动1、2。

【交流展示】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结果【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研讨解决:讨论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海陆兼备的大国【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读课本课本内容和图1.4完成:1、我国陆地面积是多少?居世界第几位,仅次于哪几个国家?2、读图1.4,,指出出中国的14个邻国。

3、在图中找到我国领土的四端。

4、找出我国的四个边缘海和台湾岛、舟山群岛、海南岛、台湾海峡5、读图1.4,指出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

【交流展示】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结果【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研讨解决:1、讨论我国领土面积广大有什么好处?2、完成课本5页活动题。

【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学后质疑】你还有哪些不能解决和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解决【同步演练】你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快来检测一下双基训练一、选择题1、我国领土最北端位于()A.黑龙江省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B.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C.黑龙江省漠河镇D.黑龙江省的黑龙江2、关于我国疆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南北跨纬度近50度,东西跨经度60度以上,因此东西距离大于南北距离B.我国大陆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到北仑河口C.与我国云南省接壤的国家有缅甸、泰国、老挝、越南D.与我国新疆接壤的国家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3、我国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 ( )A.北寒带B.北温带C.亚热带D.热带4、与日本相比,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表现在 ( )A .国土面积广大B.背靠大陆,面向海洋C.纬度低,国土全部位于温带与热带D.南北跨度达5500千米,东西跨度达5200千米二、综合应用1、在图中填出我国的四个边缘海、台湾岛、海南岛(可以用序号表示)2、填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邻国名称:○1 ○2 ○3 ○4 ○5 ○6 半岛名称:abc(赠品不喜欢可以删除)期末学生评语选粹◆品学皆优◆你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优越的地理位置海陆兼备的大国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材料,使学生能够运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综合及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并说出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并能进而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特点,能简要评价其优势。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教学难点】
中国地理位置优越性评价
●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讲授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知识,尝试运用综合比较和分析的方法,逐步形成区域地理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出示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示意图,开门见山
教师:展开一张世界地图,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到我们的伟大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如何来描述所处的地理位置呢?从所处的相对半球位置来看,中国处于哪个半球呢?
学生:观察地图,找出中国所在的位置,并回忆之前学过的关于半球位置的划分方法。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

讲授新课──读“南北半球图”“东西半球图”,描述中国半球位置
教师:出示南北半球图和东西半球图,还记得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判断方法吗?
学生回答预设: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构成的经线圈,西经20度以东至东经160度为东半球,西经20度以西至东经160度为西半球。

设计意图:回顾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判读方法。

教师:你们能够在地图上找出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吗?如果找到了,请你们用红笔标注出来。

学生:在地图上用红笔标注出半球分界线。

教师:那么现在应该一目了然了,中国处于哪个半球呢?
学生:东半球、北半球。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掌握在半球图上判断中国半球位置的方法。

讲授新课──读“中国地图”,描述中国经纬度位置
教师:出示“中国地图”,概述中国四至点的大致位置。

同学们,你能在这幅中国地图上找到我国最东端、最西端、最南端和最北端大致的位置吗?请用彩色笔把它们圈出来。

学生:阅读中国地图,用彩笔圈出四至点大致的位置。

学生回答预设:我国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以北,最南端为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认识中国所处的大致经纬度位置。

教师:出示“五带的划分”示意图,阐释纬度位置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

一个国家的经纬度位置,特别是纬度位置,对这个国家而言非常重要,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五带划分知识,还记得地球上是怎么划分五带的吗?
学生:调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思考五带的划分依据。

学生回答预设:五带是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线划分的。

南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的范围称为热带;南北回归线到南北极圈之间的范围,分别称为北温带和南温带;南北极圈到南北极点之间的范围,分别称为北寒带和南寒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五带划分依据的知识。

教师:那么从纬度位置来看,我们国家处于哪个或哪些温度带呢?
学生回答预设: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属于寒带的地区。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理解纬度位置与温度带划分之间的关系。

讲授新课──读“世界地图”,用比较法说出我国的纬度位置优势
教师:出示世界地图,用比较法说明中国纬度位置的优势。

刚才我们已经说了,纬度位置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非常重要,我们来看看中国的纬度位置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我们用比较的方法来说明一下,选择国土面积与我国大致相当的俄罗斯、加拿大和巴西作为对照,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说说这些国家在气候上有什么差异吗?
学生回答预设:巴西处于热带,终年炎热;俄罗斯和加拿大纬度较高,气温比较低,特别是冬天,应该是非常寒冷。

它们都不太适合人类居住。

教师:与动辄就零下50摄氏度,眉毛胡子都要结冰的俄罗斯相比,我们的祖国显得可爱多了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说明区域地理位置的优势。

教师:(小结)难怪革命志士方志敏也曾说:“中国处于温带,不十分热,也不十分冷,好像我们母亲的体温,不高不低,最适宜于孩儿们的偎依。


设计意图:用伟人的话总结纬度位置优势,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讲授新课──读“世界地图”局部,描述中国的海陆位置
教师:再次审视我们的祖国,当我们再次放大我们观察的空间尺度,回到整个世界的范围,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

你能说出中国位于哪个大洲,面临哪个大洋么?
学生回答预设:中国位于亚洲,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

教师:(小结)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东临太平洋),海陆兼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大洲大洋的知识,掌握在世界地图上读出区域所处海陆位置的方法。

讲授新课──读“世界地图”,用比较法说出我国海陆位置的优势
教师: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如何评价这样的海陆位置?还用比较的方法,我们从周围的邻居中找两个来比较一下。

蒙古,一个典型的内陆国家,日本,一个四面临海的岛国,与之相比,中国的海陆位置都有哪些优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并说出我国海陆位置的优势。

学生回答预设:蒙古四面被陆地包围,只有陆上交通通道,没有海上运输的可能性,因此贸易、文化等都比较闭塞。

日本四面临海,与陆地国家的联系较为不便,加上面积狭小,更加限制了它的经济发展。

教师:(小结)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西部深入亚欧大陆腹地,东部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属于沿海国家,既可以进行陆上贸易,又可以发展海上贸易。

地理位置是构成国家综合实力的最基本要素。

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国拥有多样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也决定了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努力奋斗下,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美好前景。

■教学反思
该节内容是学生在八年级的起始课程,从内容和课标要求来看,既有回顾、承接七年级学过的知识的部分,又有拓展延伸综合应用的部分,学生也正是从这里开始,正式进入了中国区域地理的综合学习。

因此,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对学生综合分析地理思维的培养,比如,本节内容强调的纬度位置与光热条件、海陆位置与降水、交通条件等的关联性,虽然相关的知识学生之前已经学过或者作为常识已经了解,但在体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方面仍需要锻炼。

再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认为,要在八年级时抓住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就要在深度上做文章,要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能够体会到运用知识解决
问题的乐趣,让学生能够将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与地理原理结合起来,赋予其真正的“地理之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