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学设计1
4.1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第1课时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学案(中图版必修1)

4.1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第1课时 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学案(中图版必修1) 学习目标 举例说明自然条件对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
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12.(1)影响城市区位:世界上主要大城市都分布在具有适度⑦______、适中温度的中低纬度地带和气候较优越的⑧__________。
(2)影响城市的⑨________________。
3.水对城市的影响(1)影响城市区位a .原因⎩⎪⎨⎪⎧可作为重要的⑩ 满足城市⑪ 和⑫ 的需要 b .表现⎩⎪⎨⎪⎧ 在有⑬ 的海岸地区及大河的入海口易 形成城市河流汇合处、水陆交通的⑭ 、水运起点及 湖岸地区,也是城市区位的首选之地(2)影响城市形态:位于河流两岸的城市,往往呈⑮______或⑯______。
(3)影响城市的发展:水是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目前,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4.矿产对城市的影响(1)城市的规模:主要取决于矿产资源的蕴藏量和⑰__________。
(2)城市发展:资源开采后期,要考虑城市的⑱______,否则城市就会走向衰退。
基础达标练考查点 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1.有关地形与城市区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平原地区土地肥沃,便于农耕,不适宜发展城市B .山区城市一般都在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C.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气候相对凉爽的高原上D.世界上的城市大多数位于平原地区读“兰州市略图”,回答2~3题。
2.兰州市是一座沿黄河河谷而建的城市,整个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造成这种城市布局特点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A.矿产资源分布状况B.政治经济的发展C.交通运输的需要D.地形和河流的分布3.从河流对城址选择的关系看,兰州市属于()A.两条大河交汇处B.陆上交通线过河点位置C.河流水运的起点D.内河航线的终点4.下列有关城市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上的大河中下游平原都有大城市分布B.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布局在河谷地带C.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都位于季风区D.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下图为“某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
“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教学设计(中图版)

一、教材分析本章是高中地理必修ⅰ的总结和延伸,是引导学生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效结合思想的具体体现,在整个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通过各种地理图表和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从交通运输线路的走向、交通运输线网密度、分布格局以及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等方面来把握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从而加深学生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自然条件是人类活动的基础。
新教材的特点是条款式、结论性的语言很少,地理图片、小问题、活动很多,这就要求打破以往的授课模式,形成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手段,以培养学生地理思辨能力、探究能力和树立正确人地观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活动。
二、学情分析高一年级大部分学生对于一些基本地理概念的理解有一定障碍,在材料分析、系统归纳等能力方面有欠缺,教师在做好引导工作的同时,适度做好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地理分析方法的指导很有必要。
三、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结合各种地理图表和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具体分析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的影响,进而从地表形态拓展到其它自然条件对交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所学知识对典型交通线路分布与地形的关系做出正确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探究与知识迁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深学生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自然条件是人类活动的基础,科学地认识人地关系并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四、教学重难点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和总结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走向、线网密度以及布局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应用“案例型”学习课型,旨在通过对实际生活中比较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以及各种类型的景观图片与图表等教学手段的运用,以讲述、探究、合作、讨论等教学方式来组织和实施教学,使学生客观地分析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提高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人地和谐的地理观念。
六、教学资源宁夏地形与主要交通运输线路分布图;成昆铁路示意图;中国主要铁路分布图;中国地形地势分布图;四川省不同地形类型和交通线密度比较表;“南船北马”图文资料;中国成昆铁路的一个隧道口图;青藏铁路图文资料(p82案例研究)。
高中地理《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案(1) 中图版必修2

【课题】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各种景观图和分布图,学生能够分析说明地形、气候、水、矿产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通过分析各种景观图和分布图,学生能够分析说明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教学重点】举例说明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概括地形如何影响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案例式教学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
【教学过程】。
高中地理自然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案 中图版 必修1

自然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学目标分析自然条件对知识目标:1.了解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和自然资源因素对城市的影响。
2.结合课文插图来理解城市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能举例说明沿河分布城市的几种区位类型。
3、理解自然条件对对交通线路的影响能力目标::1 结合家乡的乡村或小城(镇)的形成进行具体分析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影响。
2.能够运用所结合文字或图像资料,结合区位因素,综合分析某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变化。
3.结合本地实际分析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1.理论联系实际,并能结合当地实例让学生理解城市的形成原因。
进一步理解人地关系的协调统一1.地形、气候、河流和自然资源对城市形成和分布的影响。
1.自然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发生的。
2.城市临河分布的原因。
图示、分析法教学采用个案分析法对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地理要素逐一进行分析、讲解;对于地形、河流两大自然要素,教师运用讲画同步教学法,在黑板上绘出“我国三级阶梯的轮廓图”“长江水系及主要城市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投影仪投影片课本有关插图课型:新授课课第一课时[引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衣、食、住、行。
居住也是人类的一种活动,与人类获取食物的历史同样久远。
人类聚居(集中居住在某一区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整体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涉及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
[新授]一、聚落及其分类[结合霞洞村聚落的形成,分析理解聚落的定义及分类]1、聚落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它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
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
2、聚落的分类――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过去我国乡村居民几乎全是农民,所以乡村又称农村。
乡村和城市的差别,除规模、形态之外,还有很多方面,本质差别在于,乡村聚落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4.1教学设计《自然条件对城市和交通线路的影响》

《自然条件对城市和交通线路的影响》结合教材图示资料和学生熟悉的具体城市、案例,分析地形、气候、水、矿产等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结合教材中的资料,理解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走向、线网密度、分布格局及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地形、气候、水和矿产等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影响。
2.了解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方式、线路走向、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等方面的影响【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并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地表形态是自然环境的基础要素,通过对地表形态的分析能够说明自然条件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教学难点】地表形态是自然环境的基础要素,通过对地表形态的分析能够说明自然条件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1、学生课前预习2、老师准备课件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展示聚落概念和聚落地理的发展情况(指导阅读)1.地形条件对城市的影响投影展示中国地形图问题:(1)请学生指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的基本分布(在学生指示位置正确后显示三级阶梯的界线);(2)继续找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城市名称并在图上指示出大致的位置;(教师予以协助)(3)描述我国城市分布特点。
(东部平原多,西部高原山地多)投影巴西地形和城市指出和我国城市分部的不同。
在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的影响下,城市的分布有着不同的表现。
让学生概括地形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不同的地形条件分别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不同的影响问题拓展:分布在高原、山区的城市有什么特点?自然条件是如何限制城市发展的?2.水对城市的影响地形条件是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土地条件,那么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通常还必须满足什么样的自然条件呢?(水分、热量条件)从中国和巴西的城市分布对比中也可以看出,在土地条件满足后还必须考虑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充足的水源、适合的温度和热量条件。
例举历史悠久而古老的城市都沿河流建设和发展:开罗——尼罗河巴黎——塞纳河伦敦——泰晤士河巴格达——底格里斯河中国的古都城西安、咸阳——渭河洛阳、开封——黄河北京——永定河南京——长江杭州——富春江成都——岷江广州——珠江(1)河流除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外,临水设城还有什么方便的优势呢?因此在我国古代有“南船北马”的说法,尤其在人类技术不够发达的古代,水运是人类的重要运输方式,我国南方城市绝大多数都有河流流经,沿京杭大运河还有一些著名的古城如山东的济宁、德州和江苏的扬州、无锡在古代都是依托运河繁荣发展的,随现代铁路的出现运河的作用退居其次,这些的城市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地理41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中图版必修一教学案例共47页文档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地理41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 影响中图版必修一教学案例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 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教学设计 中图版必修1

【课题】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题目:“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所需课时】一课时【课标要求及分析】1、“举例”是指提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探究,体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案例可用教材提供的,也可选择其它案例,最好是当地案例。
2、举例说明强调了案例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案例中归纳一般性规律,并用来说明具体的事物。
因此要求学生掌握案例分析方法,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
3、“说明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主要使学生掌握地形形态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走向的具体影响,对影响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其它因素有一定了解。
【教材及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学生已基本具备中国地形、中国气候等基础知识,学生可能对宁夏、台湾等区域的特征不熟悉,影响分析。
教材分析:新高中地理课程不强调地理知识的完整性,但是特别强调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此本章是高中地理的重点。
本节课,重点向学生讲解了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通过地形地势与交通、宝成线的修建、宁夏交通等案例使学生理解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材意图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同时要学生深刻理解人地关系。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分析宝成线8字型线路设计的原因,和中国铁路分布、宁夏交通密度等资料理解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走向、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响2、了解影响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综合因素,学会进行地理调查3、通过“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相关案例的剖析,提高学生从图文资料中获得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
能力目标:1、能够用原有知识,结合各区域的特征具体分析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2、能够运用所提供的文字或图像资料,提取信息分析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知识迁移、探索创新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论联系实际,并能结合实例说明自然条件对交通线的影响。
进一步理解人地关系的协调统一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体验成功乐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1、地形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走向的影响2、结合实例理解地形、气候、河流和地貌等对交通线的影响难点:1、世界、中国等具体区域的区域特征2、地形对交通线走向的影响3、案例的剖析以及案例分析方法的训练【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案例分析法、举例说明法、图表资料分析法【教学设计思路】结合上节所学内容,通过本节所举案例,在理解基本知识及其地理原理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宁夏的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进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第一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_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形、气候、水和矿产等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影响。
2、了解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方式、线路走向、线路疏密和分布格局等方面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水、矿产)对城市分布的影响,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难点:自然条件对交通网构成的影响和对线网密度与分布格局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课前预习】名词连接:聚落:人类活动的中心,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的场所。
广义包括村落和城市两种形式,狭义仅指村落。
1.地形对城市的影响:①________是城市建设的理想地形。
②在山区,________________地区也常形成城市,例如我国的________。
③在热带地区,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例如,巴西首都___________分布在______________,埃塞俄比亚首都________________位于________________。
2.气候对城市的影响:①气候条件对城市区位产生影响,其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
②世界上主要大城市都分布在具有适度降水的____________地带,特别是气候条件优越的____________。
3.水对城市的影响:①水对城市的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位于河流两岸的城市,往往呈________状或者被河流分割成________状。
4.矿产对城市的影响①在煤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英国的____________、美国的____________、德国鲁尔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学设计
课题:第一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课标解读:关于本节内容的课标要求是要求学生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
具体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在集散程度、呈现形态与规模等方面对聚落的影响;能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学情分析:学生已基本具备中国地形、中国气候、世界气候巴西等基础知识,学生可能对陕西、兰州、塔里木等区域的特征不熟悉,影响分析。
教材分析:新高中地理课程不强调地理知识的完整性,但是特别强调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此本章是高中地理的重点。
本节课,重点向学生讲解了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通过中国、世界城市分布、兰州、上海、大同等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向学生说明地形、气候、水和矿产资源怎样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通过地形地势与交通、京包、宝成线的修建、四川交通等案例使学生理解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材意图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同时要学生深刻理解人地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分析世界和中国城市的分布的规律,和陕西、巴西、兰州等具体案例理解地形对城市的分布、形态和规模的影响
2、通过分析世界和中国城市的分布的规律,北京首钢布局的案例,分析理解气候对城市区位和城市内部结构和布局的影响。
3、通过观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城市分布的特点,分析成因及
塔里木盆地内楼兰古城衰落的原因分析来理解河流对城市形成和发
展的影响,能举例说明沿河分布城市的几种区位类型。
4、通过分析宝成线8字型线路设计的原因,和中国铁路分布、四川铁路密度等资料理解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走向、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响
能力目标:
1 能够用原有知识,结合各区域的特征具体分析自然条件
对城市和交通线的影响。
2.能够运用所提供的文字或图像资料,提取信息、分析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知识迁移、探索创新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论联系实际,并能结合实例说明自然条件对城市和交通线的影响。
进一步理解人地关系的协调统一
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理解地形、气候、河流和自然资源对聚落、交通线影响
教学难点:
1.世界、中国等具体区域的区域特征
2.地形对交通线走向的影响
教学方法:案例、图表资料分析法案例、图表资料分析法
教学工具:课件(含丰富图片、资料、表格)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堂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
1.河流之所以对城市的城址选择具有深远影响,是因其具有
( )
A.供水和运输功能
B.人口聚居的地带
C.提供灌溉水源的能力
D.风景优美的特点
2.下列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中,属于降水量不足400mm干旱、半干旱
地区的是 ( )
A.太原
B.郑州
C.兰州
D.西安
3.下列城市组合中属于在开采矿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
( )
①包头②扬州③鞍山④大庆⑤格尔木⑥济宁⑦攀枝花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⑦
C.①③④⑤
D.①③⑥⑦
答案:1.B 2.B 3.D
二、读图分析题
1、读图册30页广东省主要城市分布图,分析这些城市与河流的关系?
广东省的主要城市多分布通航河段附近
2、读书77页我国城市分布图,找出广州、武汉、兰州、重庆、大同、鞍
山分别说明影响这些城市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
广州—河口位置水运方便;武汉、重庆---河流交汇处,水运方便
兰州---临近黄河,水源较充足;大同、鞍山—矿产
(2题为自创题,答案有不妥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