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公开课课件

合集下载

平均数ppt课件

平均数ppt课件

知2-练
感悟新知
百分比是权的一种形式.
知2-讲
(2)如果按照研究报告占40%、小组展示占30%、答辩占
30%计算各小组的成绩,哪个小组的成绩最高?
91 40%+91 30%+78 30%
解:甲小组的成绩是
40%+30%+30%
=83.8;
乙小组的成绩是 81 40%+74 30%+85 30% 丙小组的成绩是 79 404%0%++8330%30+%3+0%90 30%
感悟新知
解题秘方:根据“定义(2)的公式”进行计算.
_ 解:x =
5 2+6 3+7 2+101
=6.5(元).
8
知2-讲
感悟新知
知2-练
2-1. 为了解乡镇企业的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市水利管理部 门抽查了部分乡镇企业在一个月中的用水情况, 其中 用水15 吨的有3 家,用水20 吨的有5 家,用水30 吨的 有7 家, 那么平均每家企业一个月用水( A ) A.23.7 吨 B.21.6 吨 C.20 吨 D.5.416 吨
C. 3
D.4
解题秘方:紧扣“平均数的定义”求解. 解:根据题意,得 2+4+3+x+4 =3, 解得x=2.
5
感悟新知
知1-练
1-1.[中考·内江] 某4S 店今年1 ~ 5 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
(辆)分别如下:25,33,36,31,40,这组数据的平
均数是( B )
A.34 B.33
C.32.5 D.31
知1-讲
感悟新知
知1-讲
特别提醒 ●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唯一的,它不一定是数据中的某
个数据; ●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都有关,其中
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动.

平均数的再认识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平均数的再认识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分析3.下面用是“某班平4均个小分组×学科生数对8”种可水果求(得香总蕉、分苹。果用、 三科梨总、分桃、减橘去子语、文西瓜分、数葡,萄、就菠得萝出)英喜好语程和度数学 两科排总序分结果,,由1表于示数喜学好和程度英最语高分。数相同,再用 数学和英语总分除以2即可。
解答 (98×3-94)÷2
=200÷2
平均数易受极端数据影响, 网这是绿色由圃中于学资平源网均数反应灵敏
网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 第17页
四年级两个班参与植树活动, 一班42人,共植树165棵;二 班45人,共植树183棵。四年 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165+183)÷(42+45) =348÷87 =4(棵) 答: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4棵。
候课
1.入室即静,快速坐到自己座位 上。 2.准备:数学书本打开第82页, 练习本净页,直尺或三角板,双 色笔脱帽,橡皮,放指定位置, 组长督促检查后汇报 3、调整坐姿,准备上课
第1页
喊堂要求 1、身体站直 2、声音洪亮 3、干脆利索
第2页
平均数本质 如何求平均数 生活中平均数
代表一组数据整体水平
平均数=总数÷总份数 移多补少
一组数据平均数在 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
第3页
情境导入
依据相关要求,我国对学龄前儿童实行免票乘车
, 即一名成年人能够携带一名身高不足1.2m儿童 免⑴费1乘.2m车这。个数据也许是如何得到呢?
⑵据统计,当前北京市6岁男童身高平均值为
119.3cm,女童身高平均值为118.7cm。请依据上 面信息解释免票线合理性。
李雷 140
王小飞 148
刘思 139
计算这个篮球队队员平均身高? (141+140 +148+139 +142)÷5 =710÷5 =142(分)

平均数(PPT课件)

平均数(PPT课件)

真实数据可能比平均数大,也有可
能比平均数小,也有可能和平均数 相等。
平均数只是一组数据的代表数值。
60
80 厘
平均数不一定真实存在于那组数据中厘米。

110
150 厘
厘 米

200 厘

小丽有下面这样的三条丝带。
14厘米 24厘米 16厘米
平均数总是介于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72 6
(5)
在一组数据7中,如果2增加一个6较大的9数,会(增大6)
(3)某小组同学体重分别是35,40,39,50千克, 那么本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0千克。(× )
(4)如果一个小组4名同学数学测试的平均成 绩是95分,那么这4名同学里至少有一个同学是 95分。( ×)
想一想
我校的舞蹈队参加市舞蹈比赛,评委亮 分96、91、95、96、84、99、97,算一算, 我校舞蹈队的最后所得平均分是多少?
8
9
2组
9 10 7

3组



8 10 9
比较总分?
谁的投篮水平高?
比较平均分?
7号: (9+11+13)÷3=11 8号: (7+13+12+8)÷4=10
平均数能代表一个人或一个团队的整体水平。
◇ 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小红身 高140厘米,她在游泳池中学游泳,会不 会有危险?为什么?
平均数
在我们生活中,平均数无处不在,请你读
一读下面的话:
我校四年 级平均每 班有50人。
4.1班数学期
中测试的平均
成绩是91分。
平均数 总数
4.2同学的平均 身高是150厘米。

八年级数学上册6.1平均数第一课时教学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PPT课件

八年级数学上册6.1平均数第一课时教学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PPT课件

1.对于 n 个数据 x1,x2,…,xn,它们的算术平均数是_____________,
集中趋势

记为______,平均数描述的是一组数据的__________.在分析数据
时,平均数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2.一般地,在求 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时,如果 x1 出现 f1 次,x2 出现 f2
次,…,xk 出现 fk 次(这里 f1+f2+…fk=n),那么这 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
第六章
6.1
数据分析
平均数第1课时1/6• 1.能说出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概念;
• 2.能计算一组数据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能灵活利用
• 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处理实际问题。(重
点)
2/6

要了解某班50位同学每七天看电视时间,
班长对学生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以下表:

时间/h
2
4
6
人数/人
14
(2)71.25分。
4/6
2.请归纳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联络与区分。
联络:若各个数据权相同,则加权平均数就是算术平均数。
区分:算术平均数是指一组数据和除以数据个数,加权平均数
是指在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主要程度”未必相同,即各个
数据权未必相同,所以在计算上与算术平均数有所不一样。
5/6

( x1+x2+…+xn)
26
10
请求出该班同学每七天看电视平均时间。
你会算吗?
3/6
1.有两个小组,第一组有2人,数学平均分为90分;第二组有30人,数
学平均分为70分。
(1)猜一猜:假如把这两个小组合在一起,每人平均分是靠近90分还

人教版《平均数》公开课PPT

人教版《平均数》公开课PPT
600≤x <1000
12的、、体甲4会0名用种学样生本糖的平身均果高数情估1况计0如总千下体图平克均: ,单价为12元/千克的乙种糖果20千克,单价为
问:李大叔能不能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去考察这个新品种黄瓜的平均每株结的黄瓜根数呢?
10元/千克的丙种糖果30千克混合成的什锦糖果的单价应定为(B) 该厂从这批灯泡中抽查了100只灯泡,它们的使用寿命如下表所示:
X 1× 0 1 0 1× 3 1 5 1× 4 2 0 1× 5 18 1 0 1 5 2 0 18
规律总结:抽取样本的多少直接影响 其 越即可代 强样以表。本估平 计性这均,个数新是样1品3本种。黄抽因瓜此取的, 越平均多每,株结其13代根生身高情况如下图,
合作研讨(2)
例2:种菜能手李大叔种植了一批新品种黄瓜。为了考察
这种黄瓜的生长情况,李大叔抽查了部分黄瓜株上长出的 黄瓜根数,得到下面的条形图。请估计这个新品种黄瓜平 均每株结多少根黄瓜。
问:李大叔能不能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去考察这个 新品种黄瓜的平均每株结的黄瓜根数呢?
合作研讨(2)
解:根据条形统计图,可知 10的权是10,13的权是15, 14的权是20,15的权是18, 所以
达标自测
解:(1)100 户家庭中月平均用水量为 11 吨的家庭数量为 100 -(20+10+20+10)=40(户).
补充条形图如图
(2)20+14000+10×500=350户. 答:估计光山县直机关 500 户家庭中月平均用水量不超过 12 吨的用户约有 350 户.
感悟反思
1、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人数
20
20
15
10
10
6
5
4
145 155 165 175 185

2024年《平均数》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课件

2024年《平均数》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课件

2024年《平均数》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课程标准》六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平均数”。

具体内容包括平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本章主要围绕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定义,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均数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平均数在实际情境中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校运动会跳远比赛成绩,请学生计算平均成绩。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平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讲解。

4.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分享讨论成果。

5. 知识巩固(10分钟)出示巩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平均数的定义2.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 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某班有40名学生,一次数学考试的平均成绩为75分,其中男生平均成绩为70分,女生平均成绩为80分,求男、女生各有多少人?2. 答案:(1)平均数 = (3+7+5+9+11)÷5 = 35÷5 = 7。

(2)设男生人数为x,则女生人数为40x。

根据题意,得到方程:70x+80(40x)=75×40,解得x=20,即男生20人,女生20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
小明的算法是求算术平均数的一种简便算法,即简化了计算的过程,又能正确得出该队队员的平均年龄.
你能说说小明这样做的道理吗?
解:(1)抽考学生的平均成绩为:
该班学生的平均成绩约为90.4分.
分析:根据算术平均数定义,先计算抽考学生分数的和=分数1×分数1学生数+分数2×分数2学生数+…,得出分数和后再除以抽考学生人数即可计算出抽考学生平均成绩.
分析:(1)求六个分数的平均分即求六个分数的算术平均数,根据算术平均数的定义:将n=6,及其它六个分数代入即可计算出结果.
解:(1)根据题意,这六个分数的平均分为:
这六个分数的平均分为为9.35分.
(分)
1.某次体操比赛,六位评委对某位选手的打分(单位:分)如下:9.5,9.3,9.1,9.5,9.4,9.3.(1)求这六个分数的平均分;(2)如果规定: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余下分数的平均值作为这位选手的最后得分,那么该选手的最后得分是多少?
一般地,若有n个数x1,x2,···.xn,若x1出现f1次,x2出现f2次,……,xn出现fn次,那么f1,f2 ,···..fn就是x1,x2,…,xn的权. 叫做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教科书 第138页习题6.1 第1,2题
分析:(2)按照题意,先去掉一个最高分9.5、再去掉一个最低分9.1,根据计算平均数的定义,计算出剩下4个有效分数的平均成绩即可.
1.某次体操比赛,六位评委对某位选手的打分(单位:分)如下:9.5,9.3,9.1,9.5,9.4,9.3.(1)求这六个分数的平均分;(2)如果规定: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余下分数的平均值作为这位选手的最后得分,那么该选手的最后得分是多少?
某班对部分同学进行数学抽考,成绩统计如下:95分2人,92分1人,90分3人,88分4人.(3)两次计算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2024年《平均数》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课件

2024年《平均数》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课件

2024年《平均数》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材《数学》第二章第二节《平均数》。

内容包括:理解平均数的定义,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了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据分析与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以及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平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计算器。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一组数据,提问:如何表示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2. 例题讲解(1)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例题,演示如何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3. 随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拓展延伸:探讨如何运用平均数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平均数的定义2.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 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5,7,9,11,13(2)10,20,30,40,50答案:(1)平均数:8(2)平均数:302. 作业题目: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和运用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16+24+35+21)÷365
为什么选 B呢?
三、知识运用
明明期中考试语文、数学、 英语三门平均分是88,语文92分 ,数学90分,他英语多少分?
四、布置作业
作业:第93页练习二十二,第1题、第2题。
二、探索新知
男生队
姓 名 踢毽个数
王小飞
19
刘东
15
李雷
16
谢明明
20
孙奇
15
下面是第4小组男
生队和女生队踢毽 比哪赛个的队成的绩成。绩好?
女生队
姓名 杨羽
曾诗涵 李玲 张倩
踢毽个数
18 20 19 19
二、探索新知
我算的是男生队平 均每人踢毽个数。
我算的是女生队平 均每人踢毽个数。
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姓名 杨欣宇 王 波 刘真尧 马 丽 唐小东
本数
8
6
9
8
14
平均每人捐了几本?
(8+6+9+8+14)÷5 =45÷5 =9(本)
答:平均每人捐了9本。
这道题应该怎 样解决呢?
三、知识运用
2. 下面说法正确吗?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王悦5次跳远的总成绩是10m,她每次的跳远成绩肯定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平均数
姓名
小红
14
小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2
小亮
11
小明
15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数量 / 个
二、探索新知
(二)求平均数
我 13们就知是道14了、什12么、 是 11平和均15数这,4个怎数样 求 的平均数。呢?
也可以像下面这样计算。
(14+12+11+15)÷4 =52÷4 =13(个) 答:环保小队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废旧饮料瓶。
都是2m。
()
×
(2)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cm,有的队员身高会 超过160cm,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cm。 ( ) √
(3)小东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6kg,小刚所在小组同 学的平均体重是34kg,小东一定比小刚重。 ( ) ×
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 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1)移多补少法:数量较小时使用比较方便. (2)先求出总数:把各个部分数加起来
(19+15+16+20+15)÷5 =85÷5 =17(个)
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18+20+19+19)÷4 =76÷4 =19(个)
通过比较平均数发 现女生队成绩好。
平均数有什么特点?
它比一组数据中最大的数要小,比最小 的数要大, 它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
三、知识运用
1. 下面是5位同学为灾区小朋友捐书的情况。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平均数
1.丽江今年三月份平均每天气温是15摄氏度。 2.我校四年级学生平均年龄是9岁。 3.我校四(1)班平均身高是120厘米。 4.西部最缺水的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只有3千克。
怎样移动才能使每排小球个数同样多?
56
75
每排都是5个
52
5 是 6、7、2的平均数
像这样,几个不相等的量,在总数 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移多补少,会 得到一个相等的数,我们把这个相 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再求平均数:总数÷份数=平均数
我的收获
三、知识运用
3. 选择正确算式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2014年小刚家各季度用水量情况统计图
单位:吨
40
35
35
30
24
25
21
20
16
15
10
5
0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季度
小刚家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 ( B)
A.(16+24+35+21)÷4
B.(16+24+35+21)÷11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