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方法指导之一:叙事类文章开头的方法
记叙文作文开头的写作指导

记叙文作文开头的写作指导【一:悬念式开头】也称为反转或直接切入。
也就是说,在一开始,写一个事件或事件结果中最吸引人的片段的特写,以设置悬念并吸引读者。
例:某同学以空间为话题写的一篇作文(开头)对精神空间的渴望李轶凡自杀了!不会吧,他平时那么听话,学习成绩又是这么好,怎么可能呢?是呀。
他的爸爸妈妈是那么地关心他然后,作者叙述了李一凡自杀的原因和过程,以显示像李一凡这样的学生渴望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例:一学生以人生之桥为题的作文开头:楚子涵用力踢了一下篱笆。
已经是离家出走的第三天了,三天中他就一直露宿在这座桥上,口袋里的几块零钱早已花光了,饥肠辘辘的他无力地坐在桥上。
(然后作者解释了楚子涵离家出走的原因,描述了与一位老人在桥上的对话,并从中写出了一些深刻的事实。
)【二:开门见山法】直截了当地说,就是直接写下问题并扣上扣子。
总经理有整篇文章,并概述了所有内容。
如:朱自清《背影》一文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再举一个例子:学生锻炼的开始“生活需要笑声”:微笑,十年的年轻,生活需要快乐,生活需要笑声两篇文章直截了当的开头,直接进入主题,就更容易使中心突出,读者读起来也容易抓住要领,掌握内容,深刻了解主题。
[三:风景描写的开始]用景物描写可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可以铺垫情节,导出下文。
例如鲁迅风筝的开始:在北京的冬天,地上仍然下雪,灰色和黑色的秃树的树枝在晴朗的天空中伸展,还有一两只风筝漂浮在远处,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惊喜和悲伤。
【四:诗词、歌词、格言等引用开头法】在文章开头巧妙地引用与文章相关的诗歌、歌词和格言,可以使文章生动、友好,吸引读者。
如:学生习作《人生需要挫折》开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磨难挫折必不可少。
在一年的时间里,白居易开始在他工作的平原上种植繁茂的草,每年都会凋零一次。
野火永不熄灭,春风再次吹拂这里小作者巧妙引用歌词,诗词开头既增添了文章的生动性,也起到了文眼的作用。
记叙文写作开头、结尾方法及技巧

记叙文写作开头、结尾方法及技巧记叙文写作开头、结尾方法及技巧记叙文开头方法1、开门见山开头法:直接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让读者直接进入故事情节。
例如:“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XXX《背影》)。
2、描写景物开头法:先描写人、物、景,营造氛围,让读者身临其境,为故事情节铺垫。
但要注意描写不能为写景而写景,要服务于人物思想和情感的抒发。
3、倒叙开头法:先写出事情的结果,再写出事情的原因和经过,制造悬念,增强文章吸引力。
例如:“站在这充满荣誉的领奖台上,望着台下一张张羡慕的笑脸,听着他们真诚的掌声,我忽然想起了两年前,他们——我的同学将我从孤寂的暗夜引向光明的经历”(《走出黑夜》)。
4、抒发感情开头法:直接抒发作者的亲身感受和思想感情,让读者共情。
例如:“有一个身影时常在我脑海浮现,有一种声音总是在我耳边回响,有一份思念和祝福长久地驻在我的心里。
你还好吗,我的鸟儿?”(《那一次,我曾与你邂逅》)。
5、揭示中心开头法:直接概括全文的内容并点明文章的中心。
例如:“XXX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XXX。
”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琐忆》)。
6、运用修辞方法开头:使用生动形象或增强气势的修辞手法,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例如:“风雪,折断了大树的枝叶,却折不断大树的精神;暴雨,淋湿了苍鹰的翅膀,却淋不湿苍鹰的勇气;苦难,遮挡了我前进的视线,却挡不住我前进的信念”(《生活因迎战苦难而精彩》)。
记叙文结尾方法1、总结回顾法:对文章进行总结回顾,再次强调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让读者对故事情节留下深刻印象。
2、引用名言法:引用名人名言或经典语句,让读者对文章留下深刻印象,并让文章更具有思想性和哲理性。
3、留白法:在文章结尾处留下悬念或空白,让读者自行想象故事的结局,增强读者的参与感。
4、情感抒发法:在文章结尾处抒发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真情实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记叙文的开头技巧

记叙文的开头技巧一、引出背景在写记叙文时,一个好的开头是非常重要的。
好的开头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人们直接跳进故事的主线中去。
但是,如何写好记叙文的开头呢?首先,我们可以从引出背景开始。
引出背景是指在开头简单地介绍一个故事或事件的背景信息,这样读者就能够更好地理解整个故事发生的背景和环境。
例如:在一个雨后的夜晚,我和我的朋友们正在聚会。
突然,一阵敲门声打破了我们的宁静……这样的开头就很容易引出故事的发生背景,让读者立刻进入情境。
二、提出问题除了引出背景之外,提出问题也是另外一种常用的开头技巧。
通过在开头提出一个问题,可以让读者产生好奇心,进而想要阅读下去,了解问题的答案。
例如:你有没有经历过一种奇怪的梦境,梦中的世界让你无法自拔?这样的开头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让他们想知道故事接下来的发展。
三、使用引语除了以上两种方式,还可以使用引语来作为开头。
引用名言或传统故事、谚语等,可以让读者产生共鸣,更容易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例如:如果你想要改变整个世界,你必须先改变自己。
——马赛尔·普鲁斯特这样的开头就非常生动而有趣,让读者想要了解更多。
四、反转开头除了以上三点,还有一种常用的开头技巧是反转开头。
在一开始写出来似乎是一种情景,然而在阅读下去之后,很快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种伪装。
例如:我望着窗外的雨景,心情格外沉重。
过了一会儿,我站了起来,推开了窗户,才发现整个天空都变成了燃烧着的赤红色。
这样的开头给人以一种错误的感觉,让读者想要了解故事的真正内容。
五、总结记叙文的开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投入到故事的情境中去。
不同的开头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故事主线,需要作者根据自己的故事情节和写作风格灵活运用。
通过使用这些开头技巧,可以让记叙文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在阅读时拥有更好的阅读体验。
写作技巧如何写好记叙文的开头

写作技巧如何写好记叙文的开头写好记叙文的开头,是吸引读者的第一步。
一个生动有力的开头可以让读者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持续地阅读下去。
下面将介绍一些写作技巧,帮助你写好记叙文的开头。
1. 创造引人入胜的场景描述:通过详细描绘环境和情境,创建一个生动的场景。
比如,你可以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一个美丽的风景、一个繁忙的市场或是一个令人心悸的事件。
读者通过身临其境的描述,感受到故事的魅力,进而产生兴趣。
2. 运用对比和矛盾:通过描写对比和矛盾的情节,吸引读者的眼球。
比如,在开头展示一个与现实生活中相悖的场景,或者引发一个扑朔迷离的疑问,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这种方式可以让读者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接下来的情节。
3. 利用有趣的角色或情节:通过创造有趣的角色或精彩的情节,吸引读者的兴趣。
你可以塑造一个与读者能够产生共鸣的主人公,或者设计一个扣人心弦的情节。
读者会被深深吸引,想要继续了解故事的发展。
4. 运用戏剧性的对话:在开头的对话中使用戏剧性的元素,激发读者的兴趣。
通过对话,你可以展示人物之间的紧张关系、矛盾或者引发的问题,进而引起读者的兴趣。
对话中的语言要生动有力,不仅可以展示人物性格,还能够吸引读者的关注。
5. 运用形象的描写和感官的刺激:通过形象的描写和感官的刺激,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利用生动的形容词和形象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故事中的画面和情感。
通过触发读者的感官感受,让他们沉浸在故事中,进而产生阅读的兴趣。
以上是一些写作技巧,帮助你写好记叙文的开头。
通过创造引人入胜的场景、运用对比和矛盾、利用有趣的角色或情节、运用戏剧性的对话以及运用形象的描写和感官的刺激,你可以吸引读者的关注并让他们对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
记叙文的开头是整个文章的门面,一个好的开头可以为故事赢得读者的青睐,为后续的情节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开始动笔,运用这些写作技巧,写出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记叙文开头吧!。
记叙文开头的八种方法

记叙文开头的八种方法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事实、描写场景或描述经历为主要目的的文体。
在开头部分,往往需要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引起他们的兴趣。
以下是八种常见的记叙文开头方法,并对每种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1.引用法:引用法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著名作品或具有代表性的语句来开篇,以激发读者的思考和好奇心。
例如:“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这是中国现代作家丁玲在《守岁》中的一句名言。
正如这句话所说,时间是无法逆转的,我们必须珍惜每一刻。
在引用法中,可以选择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名言或句子,通过引用权威的观点或智慧的话语,为读者创造一种思考和共鸣的氛围。
这种方法能够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帮助建立起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共同语境。
2.描述法:描述法通过生动的描写手法,将读者直接带入故事或场景中,使其感受到故事或场景的真实性和鲜活性。
例如:清晨的阳光洒在小镇的街道上,微风拂过,吹起树叶的轻声响。
人们匆忙而有序地走动着,步伐稳健而坚定。
这是一个平凡而又熟悉的画面,一个寻常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
在描述法中,可以通过详细的描写来塑造场景或人物形象,让读者感觉到仿佛置身其中。
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细节,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背景,并与其中的人物或情境产生共鸣。
3.引入对比法:引入对比法通过对不同事物或情况进行对比,以突出故事中的冲突、矛盾或转折点,从而激发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他是一个深受尊敬的社区领袖,每个人都向他请教问题。
然而,在家里,他却是一个软弱无力的丈夫和父亲。
这种对比使得他的生活变得复杂而扑朔迷离。
在引入对比法中,可以通过对比人物的内在与外在,或者对比两个截然不同的情境,来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好奇心。
通过对比,可以为故事或场景增添更多的戏剧性和张力。
4.提问法:提问法通过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来开篇,以激发读者的思考和好奇心。
例如:你是否曾经感到迷茫和无助,不知道前方的道路该怎样选择?每个人都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遇到这样的困惑,而这正是我们所要讲述的故事。
记叙文开头方法二十种_写作指导

记叙文开头方法二十种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写也是,开头是在给文章造气氛、定调子,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因而十分重要。
作文开头如果能恰倒好处,常常能一下子抓住读者,也能增加文章的亮点。
所以,能否灵活自如地、独特精当地写好作文开头往往关系到一篇文章的成败。
开头方法有很多种,值得借鉴一下。
一、外貌描写式开头即人或物的面部特征、体态形状、举止习惯、衣着打扮等作为开篇形式的写作内容。
肖像刻画要生动逼真,使人或物的形象丰满,达到呼之欲出的效果。
如:我,一个贪吃懒惰的孩子,顺理成章地长成了一副猪八戒模样,日趋膨胀的肥脸,把本来就不大的眼睛挤得越来越小了,每次都要费劲睁开眼睛,才能看清这美好可爱的世界。
(选自《懒的报应》)二、性格特征式开头即以人物的性格、习惯、品质等特征作为文章的开头,直接形象的表现人物的特点。
语言要简练、准确、精彩。
如:我有一个怪妈妈,待我好时温柔似水,什么“宝贝儿”“乖乖”“娃娃儿”对我亲不够;可待我孬时,咬牙切齿胡吼乱骂,甚至拳打脚踢还嫌不解气。
(选自《多面妈妈》)三、开门见山式开头即指开头不拐弯抹角,简洁明了地直接进入文题,干脆利落地交待出文章要写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或什么道理等。
如:王加丽是个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热爱集体的学生,老师和同学都喜欢她。
(选自《我的好朋友》)四、环境描写式开头即开篇就描写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场面背景,达到烘托人物心情,或表现人物形象,或突出主题思想的艺术效果。
如:傍晚,天忽然变得阴沉沉的,霎时间,狂风呼啸,黄沙伴着灰尘弥满了整个天空。
每个车站点里都站了许多候车人。
(选自《那天,我真后悔》)五、巧设问题式开头即作者开篇就巧妙地提出问题造成悬念,以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此开头形式通常分为三种:1、反问式开头。
2、设问式开头。
3、疑问式开头。
不管用哪种形式开头,都要为主题思想服务的,要有神秘感、新奇感。
如:奇怪!“母子上车处”怎么站了四个身强力壮的大男人,而一位抱着孩子的母亲却被挤在栏外?难道那些男人不识字?(选自《假文盲》)六、心理描写式开头即以人的思想、心情作开头,主人公的喜怒哀乐,都可以以准确的语言表现出来,创造出一种心理氛围,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受,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叙事作文开头方法

叙事作文开头方法一、场景渲染式开头1、“铃——铃——铃”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一窝蜂似地涌出教室,到办公室去拿数学测验卷。
2、考试又到了,当各科老师公布了考试的日期后,同学们脸上都浮现出一种忧郁的情绪。
3、深夜,我又被父亲那苍老而沙哑的干咳声惊醒了。
我半睁着朦胧的睡眼瞥了一眼窗户,凭我的直觉,大概是凌晨3点左右。
我隐约听见了父母的谈话声。
二、愿望实践式开头1、眼看着桌子上的台历,被撕得只剩下最后一张了,我盼望已久的元旦就要来了。
2、一次,我对妈妈说:“我已经不小了,应该让我多学一点家务活了。
”妈妈答应了我的要求,晚上让学淘米。
可以跟水打交道了,我真开心。
三、提示主题式开头1、生活,宛如一部情节曲折的电影,一个个精彩的小镜头便组成了绚丽多姿的生活。
我热爱生活,也热爱那一个小小镜头,它使我受到教育,得到启迪。
现在,每当我遇到挫折我就会想起生活中那个令人难忘的小镜头。
2、咿呀学语的幼儿总有第一次学走路的时候;步入少年时代的我了终究有许多第一次。
3、清晨,家里和往常一样响起了和谐的交响曲。
四、作铺垫式开头1、一打下课铃,老师就把底卷收走了。
和同学们对过数,我错了一道计算题和道填空题。
顿时,我像霜打茄子——蔫了。
2、自习课——大闹天宫。
这可是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铃——”自习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一个个“神采飞扬”。
因为,终于可以摆脱老师那严厉的目光了。
3、大扫除刚结束,不知哪个“缺德鬼”把一团废纸扔在四年级的走廊上。
五、场景衬托式开头1、初冬的校园凉丝丝的。
班里那么安静。
同学们和往常不一样,都拉着脸,沉地坐在教室里,等着欢送会的开始。
2、火球般的太阳灸烤着大地,树木被烤得耷拉着头,马路被太阳晒得快要熔化我约几个同学顶着烈日到广场踢球。
3、“祝你生日快乐,祝你……”4、(6)班教室里传出了感人的歌声,那是我们为××同学祝贺生日。
4、7月的骄阳,火烧火燎的。
我们村前的几棵大树上,传来了“知了,知了……”的叫声,开着热闹的音乐会。
记叙文应该如何完美开篇

记叙文应该如何完美开篇给我们一个题目,尽管我们满腹经纶,但是我们不知道怎么开头,或是草草的一句话就开篇了,这是我们学生犯愁的问题。
以下是橙子就为大家整理关于记叙文开头写法的作文指导,希望能帮到你。
1、开门见山法。
直截了当地切入话题,或开宗明义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
这种方法,朴实自然直截了当,引起下文。
一般来说,这种开头方法,随信手拈来,但毕竟出彩儿不多,如果是记叙文或者抒情散文,建议选用其他方法。
开门见山法的例子:《心灵的镜子》的开篇:“一个人看世界犹如照镜子,镜子中照出的不是人妍媸美丑的外表,而是他那形形色色的灵魂。
”《青春无价》的开头:青春是人的生命中最灿烂最宝贵的季节,它的价值不能用金钱去衡量。
《友善》“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早在《诗经》中就有教人友善待人的文章。
友善待人,不仅是善待他人,更是善待自己。
不过,就考场作文而言,假如你没有把握把别的技巧玩得娴熟,不建议在开头上采用过多的技巧,最好就用开门见山的方法。
2、设置悬念法。
指在写作开始提出疑问,引起读者急切期待并探究事情原委的一种方法。
此法能启发读者思索,激发阅读兴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如《一次精彩的课外活动》:“上个周六,我们7中的8年级二班发生了“轩然大波”:一个女生哇哇地在课堂上哭,而我们的班主任朱老师却微笑着站在讲台上,最后,全班同学都哄堂大笑起来。
至今,同学们还在津津有味地谈论那天的事情……”设置悬念,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为什么学生哭,老师笑,而最后同学们都哄堂大笑呢?读者感到好奇——咦,怎么会那样呢?就很想阅读下去。
3、情景渲染法。
也就是描写一个情景,让这个情景牵引出故事的开头。
这类开头方法,是记叙文的常见开头方法,建议同学们采用。
在故事中间或者结尾,要适时加上“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以便于呼应开头。
这种开头方法,其实跟上面的设置悬念有一定的联系。
只是,悬念的浓度不大,更偏向于情景的渲染,而设置悬念,偏向于一个出人意外的结果,使人好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事类文章开头的方法——写作方法指导之一一直以来,一些指导写作的用书和教科书上,都介绍过多种文章开头的写作方法,什么开门见山开篇点题式,什么曲径通幽引入正题式,什么描写场景渲染气氛式,什么介绍背景蓄势待发式,等等。
综观这些写法,不仅抽象、零碎,缺少操作性,而且也缺少科学依据,令人看了仍然一头雾水,下次再写文章时,仍然不知道该怎么去开头。
其实对于记叙性的文章和散文的写作,开头就只有六种方法:一、交代环境特征;二、交代事物或景物特征;三、交代人物情况;四、交代记叙的要素;五、交代写作的缘起;六、交代事情的起因。
这里我们先谈写事类文章的开头方法。
写事类文章,开头的方法其实只有一种,就是交代事情的起因及相关情况。
既然是写事类文章,当然首先得有事情,有了事情,设计开头就简单了,只须根据事情去追问事情发生的原因,即可设计文章的开头了。
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些,我们先看下面的一篇文章——温暖我一生的冰灯马德总有一些东西,是岁月所消融不了的。
8岁的那一年春节,我执意要父亲给我做一个灯笼。
因为在乡下的老家,孩子们有提着灯笼走街串巷过年的习俗,在我们看来,那就是一种过年的乐趣和享受。
父亲说,行。
我说,我不要纸糊的。
父亲就纳闷儿了:不要纸糊的,要啥样的?我说要透亮的。
其实我是想要玻璃罩的那种。
腊月二十那天,我去东山坡上的大军家,大军就拿出他的灯笼给我看,他的灯笼真漂亮:木质的底座上是玻璃拼制成的菱形灯罩,上边还隐约勾画了些细碎的小花。
大军的父亲在供销社站柜台,年前进货时,就给大军从很远的县城买回了这盏漂亮的灯笼。
我知道,父亲是农民,没有钱去买这么高级的灯笼。
但我还是想,父亲能给我做一个,只要能透出亮就行。
父亲说,行。
大约是年三十的早上,我醒的很早,正当我又将迷迷糊糊地睡去时,我突然被屋子里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吸引了,我努力地睁开眼睛,只见父亲在离炕沿不远的地方,一只手托着块东西,另一只手正在里边打磨着。
我又努力地睁了睁眼睛,等我适应了凌晨有些暗的光后,才发现父亲手里托着的是块冰,另一只手正打磨着这块冰,姿势很像是在洗碗。
每打磨一阵,他就停下来,在衣襟上擦干手上的水,把双手放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会儿。
我问:“爹,您干啥呢?”父亲说:“醒了?天还早呢,再睡一会儿吧。
”我又问:“爹,您干啥呢?”父亲就把脸扭了过来,有点儿尴尬地说:”爹四处找废玻璃,哪有合适的呢,后来爹就寻思着,给你做个冰灯吧。
这不,冰冻了一个晚上,冻得正好哩。
“父亲笑了笑,说完,就又拿起了那块冰,洗碗似的打磨起来。
父亲正在用他的体温融化那块冰吧。
看着父亲又一次将手放在脖子上取暖的时候,我说:“爹,来这儿暖和暖和吧。
”随即,我撩起了自己的被子。
父亲一看我这样,就疾步过来,把我撩起的被子一把按下,又在我前胸后背把被子使劲儿掖了掖,并连连说:“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冻着你......”末了,父亲又说:“天还早呢,再睡一会儿吧。
”我胡乱地应了一声,把头往被子里一扎,一合眼,两颗豌豆大的泪珠就洇进棉絮里。
你知道吗,刚才父亲给我掖被子的时候,他的手真凉啊!那一个春节,我提着父亲给我做的冰灯,和大军他们玩得很痛快。
伙伴们都喜欢父亲做的冰灯。
后来没几天,它就化了,化成了一片水。
但那盏灯,却一直亮在我心里,温暖我一生。
上面这篇文章,所写的事情是:父亲为我制作一盏透亮的灯笼,或者说父亲打磨一块冰块。
根据前面所说的开头方法,我们来梳理文章的开头:事情的起因我们梳理为:1、父亲为什么要为我制作一盏灯笼?因为我向他要一盏灯笼;2、父亲为什么要自己做,而不是去店铺买?因为家里穷,根本买不起;3、父亲为什么要打磨一块冰块制作灯笼?因为我向他要的是一盏透亮的灯笼;4、父亲为我做一盏透亮的灯笼,为什么不用玻璃做?因为找不到合适的玻璃。
因为我向父亲要一盏透亮的灯笼,而父亲是个农民,家里穷,买不起玻璃灯笼,便只能为我做一盏,又因为找不到合适的玻璃去做透亮的灯笼,便只能用冰块去做了。
以上这些,就是父亲为我用冰块做一盏灯笼的原因。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相关情况是什么意思。
这里所说的相关情况,一是指支撑事情起因的起因,二是指必要的交代。
我们先来看支撑事情起因的起因有哪些。
经过梳理,简单列举如下:1、支撑起因1“我向父亲要一盏灯笼”的原因是:“因为在乡下的老家,孩子们有提着灯笼走街串巷过年的习俗,在我们看来,那就是一种过年的乐趣和享受。
”2、支撑起因2“家里穷”的原因是:父亲是个农民;3、支撑起因3“我要一盏透亮灯笼”的原因是:因为小伙伴大军有一盏漂亮的玻璃灯笼,而进一步支撑“小伙伴大军有一盏漂亮的玻璃灯笼”的原因是他的父亲是供销社职员,去县城进货时,就给他买回了一盏。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前,商品的买卖都是由供销社掌控流通的,供销社职员是很吃香的工人编制,拿固定工资的,大军的父亲身为供销社职员,既有薪水拿又有进货的便利,为大军买回一盏漂亮的玻璃灯笼就不奇怪了。
小孩子都喜欢跟风,小伙伴有了一把玩具水枪,自己自然也想有一把玩具水枪;小伙伴有了一把打鸟的弹弓,自己自然也想有一把打鸟的弹弓;小伙伴有了一盏漂亮的玻璃灯笼,自己自然也想要一盏漂亮的玻璃灯笼了。
以上便是支撑“父亲用冰块为我制作一盏冰灯”的起因的原因。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必要交代。
这里所说的必要交代,是指配合事情的起因及支撑事情起因的原因所必须交代清楚的情况。
这些情况,可能是记叙的要素,可能是环境情况,可能是人物情况,也可能是涉及到的事物情况的交代和写作缘起的交代。
在《温暖我一生的冰灯》中,涉及到的必要情况交代一是“8岁的那一年春节”的时间交代和“总有一些东西,是岁月所消融不了的”的情感交代。
大家根据我的梳理,去阅读一下文章的开头部分,就会发现,文章就是根据这种开头方法设计写作的,除此之外,再无别的什么。
为了加强对这种写法的进一步认知,我们再来看下面的一篇文章:离太阳最近的树毕淑敏(1)30年前,我在西藏阿里当兵。
(2)这世界的第三级,平均海拔5000米,冰峰林立,雪原寂寥。
不知是神灵的佑护还是大自然的疏忽,在荒漠的皱褶里,有时会不可思议地生存着一片红柳丛。
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风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
这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
到藏区巡回医疗,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调的红柳丛中,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
(3)一天,司务长布置任务——全体打柴去!(4)我以为自己听错了,高原之上,哪里有柴?(5)原来是驱车上百公里,把红柳挖出来,当柴火烧。
(6)我大惊,说,红柳挖了,高原上仅有的树不就绝了吗?(7)司务长回答,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对不对?烧熟要用柴火对不对?柴火就是红柳,对不对?(8)我说,红柳不是柴火。
它是活的,它有生命。
做饭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为什么要用高原上唯一的绿色!(9)司务长说,拉一车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两车汽油。
焦炭运上来,一斤的价钱等于六斤白面,红柳是不要钱的,你算算这个账吧!(10)挖红柳的队伍,带着铁锹、镐头和斧子,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11)红柳通常都是长在沙丘上。
一座结实的沙丘顶上,昂然立着一株红柳。
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遥远的边缘。
(12)我很奇怪,红柳为什么不找个背风的地方猫着呢?生存中也好少些艰辛。
老兵说,你本末倒置了,不是红柳在沙丘上,是因为有了这棵红柳,固住了流沙。
随着红柳的渐渐长大,流沙被固住的越来越多,最后便聚成了一座沙山。
红柳的根有多广,那沙山就有多大。
(13)啊,红柳如同冰山。
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
(14)红柳的枝叶算不得好柴薪。
它们在灶膛里像闪电一样,转眼就释放完了。
炊事员说它们一点后劲也没有。
真正顽强的是红柳强大的根系。
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与沙砾粘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
一旦燃烧起来,持续而稳定地吐出熊熊的热量,好像把千万年来从太阳那里索得的光芒压缩后爆裂出来。
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傲然不屈的英魂。
(15)把红柳根从沙丘掘出,蕴含着很可怕的工作量。
红柳与土地生死相依,人们要先费几天的时间,将大半个沙山掏净。
这样,红柳就枝桠遒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
这时需请来最有气力的男子汉,用利斧,将这活着的巨型根雕与大地最后的联系一一斩断。
整个红柳丛就訇然倒下了。
(16)连年砍伐,人们先找那些比较幼细的红柳下手,因为所费气力较少。
但一年年过去,易挖的红柳绝迹,只剩那些最古老的树灵了。
(17)掏挖沙山的工期越来越漫长,最健硕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断红柳苍老的手臂了。
于是人们想出了高技术的法子——用炸药!(18)只需在红柳根部,挖一条深深的巷子,用架子把火药探进去,人伏得远远的,将长长的药捻点燃。
深远的寂静之后,只听轰的一声,再幽深的树怪,也尸骸散地了。
(19)我们餐风宿露。
今年可以看到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睑,怒向苍穹。
但这触目惊心的景象不会持续太久,待到第三年,那沙丘已烟消云散,好像此地从来不曾生存过什么千年古木,堆聚过亿万颗沙砾。
(20)听最近到过阿里的人讲,红柳林早已掘净烧光,连根须都烟消灰灭了。
(21)有时深夜,我会突然想起那些高原上的原住民,它们的魂魄,如今栖息在何处云端?会想到那些曾经被固住的黄沙是否已飘洒到世界各处?从屋顶上扬起的尘雾,通常会飞得十分遥远。
这篇文章,所写的事情是:战士们挖红柳。
结合前面所讲的开头方法,我们来梳理一下:1、战士们挖红柳的原因:烧饭没有柴禾,司务长吩咐大家去打柴。
2、支撑战士们挖红柳的原因的原因:A、没有柴禾,可以用油用焦炭,为什么非要去打柴呢?因为油、焦炭等燃料运上来的成本太高了;B、司务长吩咐全体出门打柴去,打的柴为什么一定是红柳呢?因为红柳是高原上唯一的树种。
3、必要情况的交代:A、因为涉及到的柴禾是红柳,所以对红柳这个事物要进行交代;B、因为红柳生长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所以对红柳的生长环境要进行交代;C、因为挖红柳涉及到人,所以对我和战士们的人物情况要进行交代;D、因为涉及到记叙人物的行为,所以要对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记叙要素进行交代。
大家看一下《离太阳最近的树》的开头,交代的内容也就是上面提到的这些。
之所以开头占据了九段,看起来有点长,只是因为作者运用了描写的笔法,对红柳及其生长环境以及打柴的原因等,做了具体的描写而已。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需要交代的材料在开头交代时不方便,可以在后面的行文中自然地进行补充交代,如《温暖我一生的冰灯》中,父亲找不到合适的玻璃,如果在开头进行交代,不但显得生硬、刻意,而且人为给人生拉硬拽的感觉,这样反而影响了文章的艺术性。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如果是运用倒叙手法写作的文章,开头设计的方法仍然和上面引导的一样,区别只在于将事情过程中的某个阶段或结果前置而已,理顺其正常顺序,与上面所分析的两篇文章的写作并没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