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执教课件-古诗三首枫桥夜泊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上执教课件-古诗三首枫桥夜泊人教(部编版)

朗读诗歌,注意节奏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古诗三首枫桥 夜泊 人教(部编版)(15张)【PPT完美 】
夜半钟声到客船。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古诗三首枫桥 夜泊 人教(部编版)(15张)【PPT完美 】
相关资料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古诗三首枫桥 夜泊 人教(部编版)(15张)【PPT完美 】
前两句写了落月、啼鸟、满 天霜、江枫、渔火等景物。
静态:落月、满天霜、江枫 动态:啼鸟、渔火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古诗三首枫桥 夜泊 人教(部编版)(15张)【PPT完美 】
苏州的别称。
姑苏城外寒山寺,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句意: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古诗三首枫桥 夜泊 人教(部编版)(15张)【PPT完美 】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古诗三首枫桥 夜泊 人教(部编版)(15张)【PPT完美 】
张继,唐朝诗人,出生在襄 州(今湖北襄樊市)。他的诗爽 朗激越,不事雕琢,对后世颇有 影响。《枫桥夜泊》较有名。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古诗三首枫桥 夜泊 人教(部编版)(15张)【PPT完美 】
枫桥夜泊
夜间把船停
[唐]张继
靠在岸边。
今天的江苏苏州西郊。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古诗三首枫桥 夜泊 人教(部编版)(15张)【PPT完美 】
语枫桥夜泊
[唐]张继
创作背景
枫桥
枫桥是江苏苏州西郊的 一座古桥,位于姑苏区,跨 上塘河。枫桥以唐代诗人张 继的七绝《枫桥夜泊》而闻 名天下,现与寒山寺、铁铃 关和枫桥古镇共同组成枫桥 景区。

21课古诗三首五上

21课古诗三首五上

21课古诗三首五上
《古诗三首》是五年级上册第21课的课文,包括《枫桥夜泊》、《长相思》和《山居秋暝》。

下面是《古诗三首》的原文和解释。

1、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解释: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苏州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2、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解释:翻山越岭,登舟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3、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解释: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起伏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之枫桥夜泊》教学课件(共14张PPT)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之枫桥夜泊》教学课件(共14张PPT)


课后作业
背诵这首古诗。
感谢聆听
解释古诗
乌鸦啼鸣。
月落乌啼霜满天,
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句意: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渔船上的灯火。
解释古诗
江枫渔火对愁眠。
伴愁眠之意。
句意: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解释古诗
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 姑苏山而得名。
姑苏城外寒山寺,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句意: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
解释古诗
夜半钟声到客船。
半Hale Waihona Puke 敲钟。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古诗赏析
全诗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描绘秋江月夜的 美景,间接而自然地把诗人旅途寂寞的郁结愁 思寄托于景物而抒发出来。欲抒情,先绘景, 情随景发,是这首古诗显著的艺术特点。
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
看到:月落 枫桥 渔火 霜满天
听到:乌啼 钟声
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
《枫桥夜泊》
作者简介
张继: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人。唐代 诗人,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他的诗爽朗 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 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多。 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同学们,你们知道关于愁 绪的古诗吗?
秋浦歌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会写字
泊愁寺
初读感知
1.这首古诗介绍了什么内容? • 愁绪
2.根据古诗词内容填空。
《枫桥夜泊》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___深___秋__夜___景____的观察和感受。
课文解读
朗读古诗,展示古诗。
枫桥夜泊
唐代:张继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枫桥夜泊枫桥夜泊是唐代文学家张继的作品。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枫桥下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诗人用“月落乌啼霜满天”来描绘夜晚的氛围。

这一景象让人感觉到夜幕的降临,周围的环境变得寂静起来。

接着,诗人写道“江枫渔火对愁眠”,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了夜晚枫桥下的景象。

江岸的枫叶随风摇曳,倒映在江水中,与渔夫点着的火光交相辉映,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忧愁与思绪。

接下来,诗人改变了描写的角度,写道“姑苏城外寒山寺”。

诗人通过这一细节展现出他离家在外的状态,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

最后两句“夜半钟声到客船,楓葉落時枫桥孤”反映了一个人夜晚漂泊在外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

《枫桥夜泊》以其细腻婉转的词藻和深情款款的意境,展示了诗人感慨故乡之情的真挚之情。

别董大“别董大”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一首抒怀之作,表达了词人对朋友离去的无尽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词人直接将寻常的情境转化为诗的对象,用“明月别枝惊鹊”来描绘出离别的气氛。

明月高悬于枝头,惊起的鹊鸟在夜空中惊扰的场景生动形象。

接着,杜牧写道“清风半夜鸣蝉”,这里他将清风与夜晚的鸣蝉联系在一起,表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无尽的思绪。

诗的第三句“稻花香里说丰年”,以写景的方式描绘出一个美好的场景,同时也表示了词人祝福朋友未来生活顺利的美好期望。

最后两句“听取蛩声知夜半,萤火虫辞晓飞”反映词人夜晚的寂寞和世事的无常。

整首诗以简洁的句式和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了杜牧对友人离去的深深思念之情。

暮江吟《暮江吟》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通过描绘夕阳下长江上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光的喜爱。

诗的开头,刘禹锡用“一道残阳铺水中”描绘了夕阳将长江染上一层金黄色的美丽景象。

接下来,他写道“半江瑟瑟半江红”,描述了江风吹拂下江水的波澜之势,以及江面上红艳的景色。

再之后,诗人用“瑟瑟”悦耳的杂音来表示波浪的声音,展示了刘禹锡对长江江风特有的美景的独特感受。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人教(部编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枫桥夜泊》相关的意象或情感表达。
2.诗词创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尝试创作自己的小诗,模仿《枫桥夜泊》的风格和用词。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小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运用意象来表达情感”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诗词背景:在讲解诗词前,先介绍诗人张继及其创作背景,使学生明白《枫桥夜泊》是在何种情境下创作的。
-诗词创作:提供一定的词牌和模板,指导学生进行创作,同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古诗词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情感共鸣: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学生设想自己是诗人,在特定的环境中感受孤独与愁绪,从而加深情感体验。
五、教学反思
在完成了《枫桥夜泊》这一课的教学后,我有一些深刻的体会和反思。首先,这首诗的意境深远,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其中的孤独和愁绪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我发现,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如让学生回忆夜晚的经历,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诗的情境。
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生僻字词的学习比较感兴趣,但也有些吃力。我尝试了通过游戏和反复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记忆和理解这些字词。看来,这种方法还是有效的,但我也意识到,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来巩固这部分的学习。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由于主题不够吸引他们,或者是我给予的引导不够。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提供更具启发性的问题和更具体的指导。
另外,我也在思考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应用到生活中。诗词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它应该成为学生表达情感、欣赏生活的一种方式。或许,我可以尝试让学生在课后记录下自己的感受,用诗词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巩固所学,也能让诗词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和别董大暮江吟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和别董大暮江吟
枫 桥 夜张 继 泊
别 董高 适 大
暮 江白 居 吟易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夜半钟声到客船
词语解释:
枫桥:桥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郊 夜泊:夜间把船靠在岸边。泊:停泊 啼: 啼叫. 江枫: 江边的枫树。 对愁眠: 面对忧愁难以入睡. 姑苏:指今天的苏州市。 夜半钟声:当时寺院的习惯,在夜半时 分敲钟。
幽寂清冷
全诗讲解:
词语解释:
黄云:黄土,形容尘土弥漫如土. 曛:曛黄,形容夕阳西下时天色昏暗. 莫:不要. 愁:担心. 知己:知心朋友. 君:指董大.
1.结合注释自己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2.第一句和第二句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3.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处 于这种情景中,你有怎样的感受?. 4.诗的三、四句突然峰回路转,从这两句 诗你体会出了什么情感?
1.结合注释你能自己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吗? 2.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 3.如果此时你是诗人,来到深秋夜晚的江 边,领略到这安静、优释用自 己的话说一说诗句 的大意吗?
理解诗意: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一天里的什么时间? 2.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听到了哪些声音?
(月落 霜满天 江枫 渔火)
(乌啼 钟声)
3.这首诗描写的这些景物你读后有什么感受? 4.此时诗人一人独坐小船之中,看到这些景物, 听到这些声音,你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概括 此时诗人的感情?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教课方案教课方案一、教材剖析:本课选编了三首古诗:《长歌行》《七步诗》和《出塞》。

《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前四句经过朝露易逝、花草枯败和百川归海说明美好岁月短暂而易逝,且一去不复返,后一句只抒胸臆,劝戒人们珍惜岁月,提早努力,不要等老了在陡然痛惜。

《七步诗》的作者是三国期间的诗人曹植。

前两句描述了然萁煮豆这一平时生活现象,后一句话锋一转,集中抒发了曹植心里的悲忿,他明显是在责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何要这样苦苦相逼?《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作品。

“出塞”,就是到边防线上去戍守边境。

全诗反应了作者对驻守边境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怜悯,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停息边塞战争,使国家获得平和,人民过上平定生活的美好梦想。

二、学习目标:1、学会三个生字。

2、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背诵课文并默写《出塞》。

3、认识诗歌粗心,感觉诗人的诚挚感情。

三、教课要点、难点:1、有感情的朗诵、背诵古诗。

2、领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惹起心灵饿共识。

四、教课方法:自主研究,合作研读,读中感悟。

五、教具准备:1、采集与诗、诗人相关的资料。

2、采集相关古代军人戍守边境的图画。

六、课时安排:两课时。

七、教课过程:第一课时教课目的:1、学习《长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学习课文中的“葵”“羹”“煎”三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4、意会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课要点、难点:1、认识古诗的境界,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课过程:一、背诵古诗,激情导入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家。

中国的古文学积厚流光,丰富多彩。

而中国诗歌就像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向来绽放在世界文苑之中。

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会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使我们领会诗中描述的雄伟、优美的境界。

大家曾学过许多古诗,那就把你最喜爱的一首背诵下来吧!(先自由背,再指名背。

五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词三首 枫桥夜泊课件

五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词三首 枫桥夜泊课件

初读古诗
枫桥夜泊 泊 bó 停泊
[唐]张继
pō 湖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品读诗词
在今江苏苏州。 枫桥夜泊 夜里船停泊在
[唐]张继
岸边。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苏州的别称,因苏州有姑 江边枫树。 渔船上的灯火。 苏山而得名。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结构梳理
月落 乌啼 霜满天
枫 所见、所感


江枫 渔火 对愁眠 凉


泊 所闻——乌啼 夜半钟声

就是这样一位凄凉愁闷的诗人, 写下了这首诗,呀,枫桥边留下了千 古一愁,让我们一起再去读读,再次 感受作者无边的愁绪……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 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品读诗词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读一读,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其中的 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动静结合:月落时乌鸦的啼叫,划破了天空 的静谧,用动景衬静景,衬托了月夜的静谧,同 时也衬托了诗人此时此刻内心的孤独。
创作背景
学生1:我觉得是诗人想家了,因为他家在襄阳市。
学生2:我觉得他是考试落第,心中苦闷,我是预习时查找资料, 有些资料这样说的。
学生3:我也查找了资料,当时唐朝正值安史之乱,民不聊生, 也许诗人是不忍看到因战乱而逃亡的老百姓。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根据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尝试自读,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中的生字、新词和重点诗句。

2.通过吟诵,体会《枫桥夜泊》所描写的景,体会作者心情。

3.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你们最熟悉的白居易、高适、李白、杜甫、张继等都是唐朝大诗人。

有不少同学会背诵不少唐诗,谁愿意背一首?
2.简介三位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预习课文
1.按照预习要求分小组进行预习。

2.说说这两首诗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作最喜欢哪一首?哪一句?说说为什么?
三、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读古诗,正音。

2.理解词语。

3.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4.质疑问题。

四、学习《枫桥夜泊》
1.理解题目。

枫桥交代了什么?(地点)
夜:夜晚;泊:停泊;枫桥夜泊: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

2.教师配乐范读。

3.反馈预习情况。

4.指名朗读。

5.引导学习全诗。

(1)齐读。

(2)逐句重点理解词语。

(3)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诗人因何而愁呢?
(5)引导学生看图,说说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

(6)诗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从诗人当时的心情,体会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分组讨论)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别董大》
根据学习《枫桥夜泊》的学习方法,掌握自学方法,自学《别董大》。

1.小组讨论后,教师指导,师生共同总结。

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3.弄清题目的意思,准确地理解诗意。

4.先同座互相读讲,再指名逐句读讲,有讲得不准确的,老师酌情指点。

5.把四句诗连起来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7.练习背诵。

六、总结
1.这两首诗分别写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理解,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枫桥夜泊》和《别董大》。

3.根据诗意,发挥想象,进行情境描写或绘画。

附:板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暮江吟》内容,认识作者所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读准字音,理解词意诗意。

3.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枫桥夜泊》和《别董大》。

2.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学习《暮江吟》
1.按以上方法小组自学。

2.交流讨论
(1)作者及写诗背景。

(2)说说对题目的理解。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你最欣赏哪一句?
(4)通读全诗,逐字逐句读懂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5)思考并讨论:这首诗哪几句是写景?哪几句抒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用笔在书上把你认为重要的句子画下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4.根据诗人描绘的意境,小组共同讨论画一幅画。

三、课堂讨论
1.自由朗读这三首诗,思考有哪些相同或相似之处?
2.你最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四、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大意。

3.根据诗意,进行情境描写、续写或绘画。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根据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针对这个重点,首先从解题入手,理解题意,接着引导学生一句一句进行解释词义,理解诗句的训练,然后把四句诗意串联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境,从而悟出作者从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的难点是:尝试自读,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运用朗读、解释、理解、串联等阅读程序尝试自读,老师适当点拨、讲解,指导学生理解句子内容。

学习后,再让学生根据诗意,发挥想象,进行情景描写或绘画,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