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 暮江吟》(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 暮江吟》(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中的《暮江吟》。

此诗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是一首描写秋天黄昏江景的七言绝句。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能够欣赏秋天的美丽景色,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并学会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 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画面。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想象,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 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能够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和诗人的情感,培养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 学生能够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难点1. 诗句的理解:由于古诗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一些诗句的具体含义。

2. 诗歌情感的把握:学生需要通过诗歌的文字,理解诗人的情感,这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教具学具准备- 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诗歌的朗读和展示相关的图片。

- 画纸和彩笔:用于学生进行绘画活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秋天的美丽景色,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2. 朗读诗歌: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暮江吟》,注意语音语调的正确和情感的传达。

3. 诗句解析:教师逐句解释诗句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4. 情感体验:通过讨论和想象,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意境。

5. 绘画活动: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诗歌中景色的理解和感受。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板书设计- 《暮江吟》- 作者:白居易- 重点词语:残阳、江水、归舟等。

- 诗句解析:逐句解释诗句的含义。

- 情感体验: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一. 教材分析《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夕阳西下时,江面上倒映着天空的霞光,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诗歌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本诗语言优美,意境清新,给人以美的享受,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有很好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诗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古诗,对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四年级的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方面仍有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可能对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了解不多,需要教师补充相关背景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2.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创意写作。

4.了解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提高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诗歌内容的理解。

2.难点:诗歌意境的体会,作者情感的把握,创意写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诗歌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4.创意写作:鼓励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创意写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诗歌文本、图片、音乐等。

2.白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笔记本:用于记录学生的回答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江面夕阳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景象,从而引出诗歌《暮江吟》。

2.呈现(5分钟)教师朗读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然后展示诗歌文本,让学生自读,并注意生字的认读。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意象和作者的情感。

如:“诗中的夕阳、江水、露珠分别代表了什么?诗人通过这些意象想表达什么情感?”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最新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优质教案设计

最新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优质教案设计

最新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优质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师生齐背《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白居易)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

(板书诗题)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白居易的简介。

二、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读古诗,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2.同桌之间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做到把字音读准确。

3.课件出示会认生字,指名读。

声母易读错字:暮(mù)、瑟(sè)。

4.读诗题。

提问:从“暮江吟”这个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预设1:“暮”表明此时是傍晚。

预设2:“江”表示诗人在江边。

预设3:“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如孟郊的《游子吟》,于谦的《石灰吟》)。

小结:学会利用注释读懂古诗。

5.指导书写“暮、吟”。

点拨:“暮”字中的两个“日”,上面的“日”要扁,下面的“日”要写得瘦小。

“吟”字右边是“今”,不是“令”。

6.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题的意思,指导朗读诗题。

“吟”要读得舒缓。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一)学习第一、二句。

1.课件出示夕阳西下时江上的景色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景物。

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2.理解重点词语。

(1)思考、交流:“铺”是什么意思?通过“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或“射”可不可以?(2)学生看注释,结合注释说说诗句写了什么景物,景物有何特点。

(诗句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青绿半江红。

)(板书:残阳江水)3.江水为什么一半是青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4.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一道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江水一半是青绿色,一半是红色。

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此诗以江景为背景,描绘了傍晚时分江边的美景。

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语言,领略诗人情感。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暮江吟》;理解诗句含义,感受诗歌意境;学会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傍晚江边的美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够把握诗歌节奏,提高朗读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理解诗句含义,培养合作学习能力;通过欣赏插图,学生能够发挥想象,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欣赏美的能力;通过学习古诗,学生能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1. 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中有些词语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理解诗句的含义。

2. 诗歌意境的把握:诗歌意境深远,学生需要通过朗读、欣赏插图等方式,发挥想象,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景象。

教具学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插图、播放朗读音频等。

2. 课文教材: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3. 作业纸:用于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对《暮江吟》产生兴趣。

2. 朗读:学生跟随教师朗读诗歌,注意把握节奏和语气,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解读诗句:教师逐句解读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诗歌意境。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句中的意象,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5. 欣赏插图:教师展示诗歌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的细节,发挥想象,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景象。

6. 朗读展示: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展示,互相评价,提高朗读水平。

7.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8.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傍晚江边的美景。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暮江吟》是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夕阳西下时,江面上美丽景色。

诗人通过吟咏大自然的美景,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富有音乐性,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古诗的良好素材。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他们掌握了基本的诗歌手法,能够理解简单的诗意。

但是,对于这首诗中的一些字词和意境,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首诗;理解诗中的字词和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音乐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首诗;理解诗中的字词和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美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2.反复朗读法: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课件,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2.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教材: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美丽的江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同时,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停顿和语气。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第1课时优质语文要素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第1课时优质语文要素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第1课时优质语文要素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暮、瑟”2个生字,会写“暮、吟”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3.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一、诗句引入,揭示课题1.师生对话,回忆写景的古诗。

(1)自由背诵积累的关于写景的诗词。

(2)集体背诵三年级学过的《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首古诗,请看第一首《暮江吟》。

提示:齐读诗题,理解题目意思,了解作者。

二、学习《暮江吟》,授之以渔1.初读古诗,读通古诗。

(1)自由读诗句,边读边圈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朗读古诗,教师随机正音。

强调“暮冮吟”“瑟瑟”的读音,学习书写“暮”“吟”。

(3)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2.再读古诗,读懂古诗。

(1)提问:这首诗中,哪些词语你不理解?(2)学生反馈。

(3)教师指导:根据以往经验,对于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运用什么方法学习呢?(4)学生交流,教师梳理:理解诗词可以采用利用注释,联系生活实际,查阅《古汉语常用词典》,独字扩词等方法。

要点:可根据注释理解“瑟瑟”“可怜”“真珠”的意思;可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残”的意思。

(5)学生结合关键词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

重点指导学生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3.再读古诗,找出景物特点。

(1)自读古诗,圈出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残阳江水露水月亮。

(2)再读古诗,找出景物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景物有哪些特点,学生自由选择汇报。

(3)交流残阳特点。

①体会“残”。

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思考:太阳的余晖为什么残缺不全?预设:夕阳余晖被云霞、山峰、树木等遮住了部分身影而残缺不全。

②体会“铺”。

换一换:“铺”可以换成什么词?引导学生交流:哪个词更好?为什么?点拨:请学生用手势动作感受“铺”。

③指导朗读:朗读古诗第一句,一边读,一边做“铺”的动作,拉长“铺”的读音,读得舒展。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教学内容《暮江吟》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九课的内容,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首古诗的意境、韵律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通过对诗句的逐句解读,学生将能够领略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的深切感悟。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暮江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和练习,学生能够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尊重和欣赏。

教学难点1. 诗句中一些生僻字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2. 对诗句意境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正确把握。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暮江吟》的背景资料和朗读示范。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诗人白居易的背景和《暮江吟》的创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正确性。

3. 解读:逐句解读诗句,讲解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4. 讨论:分组讨论诗句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5. 练习: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发音和语调。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暮江吟》的美学价值和人文意义。

板书设计- 课题:《暮江吟》- 诗人:白居易- 重点字词:生僻字的读音和书写- 诗句解读:逐句解释诗句的含义- 意境与情感:自然景色与诗人情感的融合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背诵《暮江吟》,家长签字确认。

2. 拓展作业:查找白居易的其他诗作,比较其风格和主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朗读示范、逐句解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暮江吟》的内容和意境。

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练习。

但在理解一些诗句的深层含义上,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总体而言,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提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

《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教学内容:《古诗三首》《暮江吟》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第九课,包括《望庐山瀑布》、《夜泊牛渚怀古》、《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首古诗。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这三首古诗,通过朗读、理解、背诵,使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和欣赏古诗的方法。

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古诗三首》《暮江吟》的基本知识,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对古诗的欣赏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的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古诗挂图、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揭示课题,板书《古诗三首》《暮江吟》。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古诗三首》《暮江吟》,初步感知诗意。

2. 学生分享自读感受,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朗读指导1. 教师示范朗读《古诗三首》《暮江吟》,学生跟读。

2. 学生分组练习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3.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朗读,集体评价。

四、诗意解析1. 教师引导学生解析《古诗三首》《暮江吟》的诗意。

2. 学生分享解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学习古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板书设计:《古诗三首》《暮江吟》1. 《望庐山瀑布》2. 《夜泊牛渚怀古》3.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作业设计:1. 背诵《古诗三首》《暮江吟》。

2. 摘抄《古诗三首》《暮江吟》中的优美词句,并加以赏析。

3. 搜集其他古诗,与同学分享,互相学习。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理解、背诵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古诗三首》《暮江吟》的基本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古诗欣赏水平。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古诗的诗意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
教学目标:
1.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
的景色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时的愉悦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积累写景的古诗。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诗导课题
1.看图背诗,激发兴趣。

课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看图猜诗。

PPT上会出现几幅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象回忆,看看它们分别是哪些古诗里所描写的景色。

课件分别出示古诗《咏柳》《村居》《绝句》的插图。

指名学生看图背诗。

2.找共同点,引出诗题。

(出示《暮江吟》的插图)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中描写的景色。

这首古诗的题目是《暮江吟》。

(板书课题,齐读。


3.生探古诗题意。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名诗。

诗歌作于公元822年。

这一年,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一路上,他为自己离开了腐败的朝廷,离开了京城感到十分的轻松愉快。

游山玩水,走到一处,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便写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山水风景诗。

那这首诗描写的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呢?我们来看看能不能从诗题中找到答案。

看诗题,指名回答。

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诗人在傍晚时分来到江边,看到美丽的景色就陶醉其中、诗兴大发,就脱口吟诵出这首古诗。

4.诗人在江边吟什么呢?(课件出示背景图片和全诗)——师配乐范读。

5.课件出示诗人介绍。

二、初读感诗意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正音、评价。

3.词义理解:翻开书,看看从书上的注释中你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还有哪些词你不理解?(学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指导)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夕阳。

瑟瑟:本是绿宝石的名称,诗中指碧绿的颜色。

用来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指导看图)而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是什么颜色?(红色)所以江水一半是——(生)绿色,一半是——(生)红色。

可怜:可爱。

真珠:珍珠。

古时写“真珠”,就是珍珠的意思,但我们现在要写成“珍珠”。

4.诗意理解:
①这些诗句连起来是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
②诗人看到了哪些景象呢?能加上时间、地点、人物连起来说说吗?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自己对诗文的理解。

三、研读悟诗情
1.下面我们来欣赏欣赏这首古诗,和大诗人白居易一起感受江南独特的美景!
再读古诗,你最欣赏哪几句?在这句子中,你欣赏到了什么?
2.汇报交流:
第一、二句
①生汇报。

A、“残阳”“铺”——联系下文的“半江红”理解。

出示句子比较:一道残阳照水中(用“照”太俗)
一道残阳射水中(用“射”不符合残阳的特点)
一道残阳铺水中(用“铺”形象地表达了霞光几乎贴着湖面铺撒过来地样子。

在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看图体会江水的平静,夕阳的美丽。

B、“江水”
“瑟瑟”“红”——这是怎样的绿,怎样的红啊,能用上“仿佛”或者
“好像”说一说吗?
②你们说的真美。

这么美的景象,谁来读一读?(指多名学生读,师相机指导读后,男生齐读。


第三、四句
①生汇报。

A、“露珠”——“真珠”。

(比喻的手法)
B、“月亮”——“弓”。

(看图。

用形容词描述:晶莹剔透的珍珠,精致小巧的弓。


②这么美的景象,谁来读一读?(指多名学生读,师相机指导读后,女生齐读。


四、吟诵入诗境
1.你们读得真美!老师的眼前仿佛也出现了九月初三那一天的美景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音乐响起)让我们一起在这柔美的音乐声中去想象那一幅清丽的图画——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

我静静地站在江边,只见一道夕阳的余晖铺撒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光色瞬息变化,江水一半是碧绿的,另一半则是通红的,整条江简直就像一大块美丽的宝石!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只见那弯弯的月亮悄悄地挂在树梢上,像一张精致小巧的弓。

那江边的花草上已经爬满了圆滚滚的小露珠,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它们难道是从天上溜到人间来玩耍的星星吗?
2.同学们,面对此情此景,你有怎样的感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3.让我们也来当一回作者,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诵表达出来。

——准备(背诵)——全班交流(配乐)。

五、延伸展诗兴
我们的家乡很美,我们的江南很美,其实我们的祖国山河,我们的大自然到处都很美,有很多诗人也都赞美过我们大自然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就来一个“赛诗会”,小组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平时积累的古诗多。

六、课外作业
刚才同学们背诵了许多写景的古诗词,同学们回去后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诗词
画成一幅美丽的图画,也可以编成一个小故事,看看这些诗词又蕴涵着怎样的心情和感悟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