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步鉴定
挑取纯培养的单个可疑菌落,转种3%氯化钠三糖铁琼脂斜面并穿刺底 层,36℃±1℃培养24h观察结果。副溶血性弧菌在3%氯化钠三糖铁 琼脂中的反应为底层变黄不变黑,无气泡,斜面颜色不变或红色加深, 有动力。
TSA+TTC可以方便观察副溶血性弧菌动力
初步鉴定
嗜盐性试验:挑取纯培 养的单个可疑菌落,分别 接种于不同氯化钠浓度的 胰胨水中,36℃±1℃培 养24h,观察液体混浊情 况。副溶血性弧菌在无氯 化钠和10%氯化钠的胰胨 水中不生长或微弱生长, 在7%氯化钠的胰胨水中 生长旺盛。
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 设备和材料如下: • 恒温培养箱:36 ℃±1℃。 • 冰箱:2 ℃~5 ℃。 • 均质器及无菌均质袋、均质杯或灭菌乳钵。 • 天平: 感量0.1 g。 • 无菌试管:18 mm×180mm、15 mm×100 mm。 • 无菌吸管:1 mL(具0.01 mL刻度)、10 mL(具0.1 mL 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 无菌锥形瓶:500 mL、250 mL。 • 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 • VITEK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1]。 • 灭菌手术剪、镊子。
分离
在所有显示生长的试管或增菌液中用接种环沾取一 环,于TCBS平板或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平板上 划线分离。一支试管划线一块平板。于36 ℃±1 ℃ 培养18 h~24 h。
使用TCBS琼脂划线不可密集
分离
典型的副溶血性弧菌在TCBS上呈现为圆的、 半透明的、表面光滑的绿色菌落,用接种环 轻触,有类似口香糖的质感,直径2 mm~ 3 mm。从培养箱取出TCBS平板后,应尽 快(不超过1 h)挑取菌落或标记要挑取的 菌落。典型的副溶血性弧菌在科玛嘉弧菌显 色培养基上呈现为圆的、半透明的、表面光 滑的粉紫色菌落,直径2 mm~3 mm。
生化特性
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乳糖、蔗糖。 H2S﹙-﹚、V-P﹙-﹚、动力(+)。 甘露醇(+)、赖氨酸(+)、ONPG(-)。
报 告
当检出的可疑菌落生化学性状符合表1要求 时,可以报告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如果进行 定量检测,根据证实为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的 试管管数,查MPN检索表,报告g(mL) 副溶血性弧菌的MPN值。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 (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检验 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水产品及食物中毒样品中副溶 血性弧菌的检验,其他食品可参照使用。
食品种类
动物性水产品: 鲜冻水产品(定性检测):新鲜水产品和冷 冻水产品; 生食水产品(定性、定量检测):新鲜的、 冷藏、冷冻的海水或淡水鱼类、甲壳类、贝 壳类和软体动物等,未经腌制、加热,可以 直接食用的。
增菌
定性检测 将上述1:10稀释液于36 ℃±1 ℃培养8 h~18 h。
增菌
定量检测 用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 mL,注入含有9 mL 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的试管内,振摇试管 混匀,制备1:100的稀释液。 另取1 mL灭菌吸管,按上条操作依次制备10倍 递增稀释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支1mL灭菌 吸管。 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检样污染情况的估计, 选择三个连续的适宜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3支 含有9 mL 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的试管,每管 接种1 mL。置36 ℃±1 ℃恒温箱内,培养8 h~18 h。
样品制备
• 非冷冻样品采集后应立即置7℃~10℃冰箱 保存,尽可能及早检验; 冷冻样品应在45 ℃以下不超过15 min或在 2℃~5℃不超过18 h解冻; 如果样品需要冷冻贮存,应在样品中加等量 缓冲甘油-氯化钠溶液(液体样品应加双 料),推荐贮存温度为-70 ℃以下。
样品制备
鱼类和头足 类动物取表 面组织、肠 或鳃。贝类 取全部内容 物,包括贝 肉和体液;
样品制备
甲壳类取整个动物,或者动物的中 心部分,包括肠和鳃。
样品制备
如为带壳贝类或 甲壳类,则应先在 符合生活饮用水卫 生标准的流水中洗 刷外壳并甩干表面 水分,然后以无菌 操作打开外壳,按 上述要求取相应部 分。
样品制备
以无菌操作取检样25 g(mL),加入 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225 mL,用旋转 刀片式均质器以8 000 r/min均质1 min, 或拍击式均质器拍击2 min,制备成1:10 的均匀稀释液。如无均质器,则将样品放入 无菌乳钵中磨碎,然后放在500 mL的灭菌 容器内,加225 mL 3%氯化钠碱性蛋白 胨水,并充分振荡。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概 况
副溶血性弧菌于1950年从日 本一次暴发性食物中毒中分离 发现。该菌存在于近海的海水、 海底沉积物和鱼类、贝壳等海 产品中。在37℃、pH7.7、含 氯化钠3~4%的环境中生长最 好。主要引起食物中毒,尤以 日本、东南亚、美国及我国台 北地区多见,也是我国大陆沿 海地区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 种病原菌。
TCBS琼脂上面的副溶血性弧菌
四种显色培养基
纯培养
挑取3个或 以上的可疑 菌落,划线 3%氯化钠 胰蛋白胨大 豆琼脂平板, 36 ℃±1 ℃ 培养18 h~ 24 h。
初步鉴定
氧化酶试验:挑选纯培养的单个菌落进行氧化酶试 验,副溶血性弧菌为氧化酶阳性。
初步鉴定
涂片镜检:将可疑菌落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形态。副 溶血性弧菌为革兰氏阴性,呈棒状、弧状、卵圆状等多形态,无芽 胞,有鞭毛。
可 选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血清型分型:O抗原,K抗原 神奈川试验:是在我妻氏琼脂上测试是否存在特定溶血素。该
试验阳性结果与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的致病性显著相关。
确定鉴定
生化试验:分别接种含3%氯化钠 的甘露醇、赖氨酸、MR-VP培养基, 36℃±1℃培养24h~48h后观察结 果。隔夜培养物进行ONPG试验。
MR-VP试验
ONPG试验
确定鉴定
API20E生化鉴定试剂盒或VITEK:刮取3%氯化钠胰蛋白胨大豆 琼脂平板上的单个菌落,用生理盐水制备成浊度适当的细胞悬浮液, 使用API20E生化鉴定试剂盒或VITEK鉴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