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溶血性弧菌标准的检验方法
副溶血性弧菌标准的检验方法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广泛分布于海水、海底泥沙、浮游生物和鱼贝类中的海洋性细菌,为海产食品引起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尤其是在夏秋季节的沿海地区,经常由于食用带有大量副溶血性弧菌的海产食品,引起爆发性食物中毒。
在非沿海地区,因食用此菌污染的食品而引起中毒者亦时有发生。
为保障食品卫生质量和食用安全,根据副溶血性弧菌的特性,进行下列检验,以便鉴别诊断。
第一节副溶血性弧菌标准的检验方法一、检验方法(一)操作步骤1. 分离培养:首先称取样品25g,加225mL3.5%灭菌盐水,用均质器打碎或用乳钵磨碎,接种氯化钠琼脂平板和嗜盐性琼脂平板各一个,同时取10mL加入100mL增菌液中,放37℃8~16h培养后,涂上述平板进行分离,37℃培养18~24h取出观察,挑取可疑菌落,转种3.5%氯化钠三糖铁斜面,37℃、24h观察结果。
2. 涂片镜检:将三糖铁培养基上反应可疑者即底层变黄(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上层斜面不变(乳糖、蔗糖不分解)、有动力、不产生硫化氢,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形态。
3. 嗜盐性试验:将上述可疑培养物分别接种不同含量的盐胨水(0%,3%,7%,10%)于37℃24h培养后观察生长情况,在无盐和10%盐的胨水中不生长,在3%和7%盐的胨水中生长良好者,继续进行下列有关试验。
4. 生化试验:分别接种下列各类生化培养基,葡萄糖、乳糖、蔗糖、甘露醇、甲基红、靛基质、V-P,赖氨酸、鸟氨酸、精氨酸、硫化氢及溶血性试验,放37℃培养,除V-P、靛基质和甲基红试验培养48h后加试剂观察外,其他均在24h观察结果。
5. 动物试验:将上述符合各类反应的副溶血性弧菌,接种3.5%氯化钠胨水,经37℃、16~18h培养后,小鼠腹腔注射0.3mL,观察2~3d,将死亡小鼠进行解剖作分离培养。
(二)检验程序图6-1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程序二、结果分析判定及注意事项(一)样品处理采样时应注意首选准备好灭菌用具及容器,以无菌手续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样品必须尽快送检,不宜存放时间过长,副溶血性弧菌在适宜温度下繁殖较快,但不适于低温生存,在寒冷的情况下容易死亡,防止待检材料冷冻,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副溶血弧菌检验标准方法免疫荧光法

`B66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免疫荧光镜检快速筛查法连云港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发布DB32/TDB32/T -2010前言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嗜盐性海洋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的免疫荧光镜检快速筛查法。
本标准编制按GB/T 1《标准化工作导则》和GB/T 20001《标准编写规则》进行。
本标准由连云港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提出。
本标准由连云港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翔本标准于2010年8月首次发布。
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免疫荧光镜检快速筛查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嗜盐性副溶血性弧菌的免疫荧光快速筛查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海洋水产品和淡水水产品及加工的含盐其它食品。
本标准检出限为 10 CFU/g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0001.4-2001 标准编写规定实验原理荧光抗体染色是荧光显微镜标本上的抗原—抗体反应和荧光结合第二抗体反应。
必须制成镜检标本。
作为检测抗原目的标本片,细菌检样作成单层。
夹心法,即用未标记的特异性抗原加在玻片上先与菌体中之相应抗体结合,再用该抗原之荧光抗体重叠结合其上,而在荧光激发下间接地显示出菌体中抗体的存在。
3 设备3.1 拍打式均质器。
3.2 电动试管振荡器。
3.3 低温高速冷冻离心机(25000r/min)3.4 全自动加液器(10~1000μl)3.5 天平(0.1g)3.6 直落式荧光显微镜3.7 水套式培养箱3.8 冰箱(0~8℃)3.9 湿盒3.10 20ml一次性注射器3.11 无荧光盖玻片3.12 无荧光载玻片3.13 洗片缸3.14 标本缸(存放实验片待灭菌)3.15 高压灭菌器4 试剂4.1 副溶血型弧菌羊抗血清4.2 兔抗羊荧光抗血清4.3 甲醇4.4 无荧光丙三醇(甘油)4.5 PBS缓冲液4.6 无菌高纯蒸馏水(无荧光)4.7 次氯酸钠消毒液4.8 封片甘油:无荧光甘油9份,pH7.2 PBS 1份5 样品制备5.1 冷冻样品应在45℃以下不超过15min或在2~5℃不超过18 h解冻。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检验操作程序及要点-微课件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检验操作程序及要点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检验操作程序及要点
— 2—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检验程序及操作要点
检验程序及操作要点-1
• • • • 流程图 增菌 分离 纯培养
— 3—
检验程序及操作要点
微生物学检验
依据GB 4789.7-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
试述副溶血性弧菌在TCBS琼脂平板上的典型菌落特征
— 11 —
智慧职教 /portal/
校本资源库 / 参考网站: /
分离 纯培养
初步鉴定
结果与报告
确定鉴定
定性 定量
— 5—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检验操作程序及要点
检验程序及操作要点流程图源自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检验操作程序及要点
— 6—
检验程序及操作要点
增菌
无菌操作 称量或量取 均质
液态样品,不需均质,振荡混匀即可;
鱼类和头足类动物取表面组织、肠或鳃;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检验操作程序及要点
— 8—
检验程序及操作要点
纯培养
挑取 3 个或以上可疑菌落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检验操作程序及要点
— 9—
检验程序及操作要点
初步生化鉴定
确定生化鉴定
革兰氏染色试验 氧化酶试验 动力试验
三糖铁(TSI)试验 嗜盐性试验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检验操作程序及要点
— 10 —
贝类取全部内容物,包括贝肉和体液; 甲壳类取整个动物,或者动物的中心部 分,包括肠和鳃。
选择性增菌液
及时检验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检验操作程序及要点
— 7—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技术

2.6 无菌试管:18mm×180mm、15mm×100mm
2.7 无菌吸管:1mL(具0.01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2.8 无菌锥形瓶:容量250mL、500mL 1000mL 2.9 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
2.10 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
2.11 无菌手术剪、镊子
225ml 3%氯化钠碱性蛋白陈水
液体
25mL
摇匀 36±1℃ 均质
25g
样品
8~18h
固体 样品
划线分离
氧化酶 试验
革兰氏 染色
•典型的副溶血性弧菌在 TCBS上呈圆形、半透明、 表面光滑的绿色菌落,用接 种环轻触,有类似口香糖的 质感,直径2mm~3mm。
TCBS琼脂 科玛嘉显色琼脂
3%氯 化钠TSI
GB 4789.7-2013 标准解读
5 操作步骤
5.1.3 以无菌操作样品25g(mL)加入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225mL,用旋转刀片式均质器以8000r/min均 质1min,或拍击式均质器拍击2min,制备成1:10的样品匀液。如无均质器,则将样品放入无菌乳钵,自 225mL3%氯化钠碱性蛋白水中取少量稀释液加入无菌乳钵,样品磨碎后放入500mL无菌锥形瓶,再用少量 稀释液冲洗乳钵中的残留样品1~2次,洗液放入锥形瓶,最后将剩余稀释液全部放入锥形瓶,充分振荡,制 备1:10的样品匀液。
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一、副溶血性弧菌概况
副溶血性弧菌属弧菌科,是一种生活在近海的海洋微生物,深海一般未发现,大多 在温暖的季节水体中分离到该菌。从多种海产品中均能分离到该菌。
副溶血性弧菌引发的胃肠炎一般表现为骤发性剧烈腹痛。所有的副溶血性弧菌胃肠炎 起因均是由于进食了海产品或海产品相关的一些食物。在日本,有副溶血型弧菌引发 的胃肠炎相当普遍,约占全部胃肠炎爆发事件的50%,原因是日本人爱生吃鱼。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课件

在37℃下培养24-48小时,观察是否 有细菌生长。
分离培养
分离培养基
在SS(Salmonella Shigella)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副溶 血性弧菌在此培养基上呈现绿色菌落。
菌落形态
观察菌落的形状、大小、色泽等特征,以初步判断是否为副 溶血性弧菌。
生化鉴定
氧化酶试验
副溶血性弧菌为阳性结果。
基因测序
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与副溶血性弧菌的基因序列进行比对,以确定是否 为副溶血性弧菌。
快速检测方法
Hale Waihona Puke 免疫胶体金试纸条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将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固定在试纸条上,当与样品中的 副溶血性弧菌抗原或抗体结合后,会出现显色反应,判断是否为副溶血性弧菌。
生物传感器
利用生物传感器技术,将副溶血性弧菌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固定在传感器上,当 与样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结合后,会产生电信号或光信号,通过信号的强弱判断 副溶血性弧菌的浓度。
消毒处理
对接触过患者的物品和 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加强监测
加强食品和水质的监测 ,及时发现并控制副溶
血性弧菌的传播。
消毒与灭菌方法
高温消毒
将食品或物品加热至70度以上 ,持续一段时间进行消毒。
紫外线消毒
使用紫外线灯对空气和表面进 行消毒。
化学消毒
使用漂白粉、酒精等化学药剂 进行消毒。
煮沸消毒
将水加热至沸腾状态,持续一 段时间进行消毒。
培养特性
副溶血性弧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 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适宜温度 为37°C,适宜盐浓度为2-4%。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传染源
副溶血性弧菌主要来自海 产品,如鱼类、贝类、甲 壳类等。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三)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三)6.1 制备接种两管3%试管斜面,36℃±1℃培养18h~24h。
用含3%的5%溶液冲洗3%斜面培养物,获得深厚的菌悬液。
6.2 K抗原的鉴定取一管6.1制备好的菌悬液,首先用多价K抗血清举行检测,浮现凝集反应时再用单个的抗血清举行检测。
用蜡笔在一张玻片上划出适当数量的间隔和一个对比间隔。
在每个间隔内各滴加一滴菌悬液,并对应加入一滴K抗血清。
在对比间隔内加一滴3%氯化钠溶液。
轻微倾斜玻片,使各成分相混合,再前后倾动玻片1min。
阳性凝集反应可以立刻观看到。
6.3 O抗原的鉴定将另外一管的菌悬液转移到离心管内,121℃灭菌1h。
灭菌后4000r/mιn离心15min,弃去上层液体,沉淀用生理盐水洗三次,每次4000min离心15min,最后一次离心后留少许上层液体,混匀制成菌悬液。
用蜡笔将玻片划分成相等的间隔。
在每个间隔内加入一滴菌悬液,将O群血清分离加一滴到间隔内,最后一个间隔加一滴生理盐水作为自疑对比。
轻微倾斜玻片,使各成分相混合,再前后倾动玻片1mm。
阳性凝集反应可以立刻观看到。
假如未见到与O群血清的凝集反应,将菌悬液121℃再次高压1h后,重新检测。
假如仍为阴性,则培养物的O抗原属于未知。
按照表1报告血清学分型结果。
表1副溶血性弧菌的抗原 7 神奈川实验(选做项目) 神奈川实验是在我妻氏琼脂上测试是否存在特定溶血素。
神奈川实验阳性结果与副溶血性弧菌分别株的致病性显著相关。
用接种环将测试菌株的3%氯化钠胰蛋白胨大豆琼脂18h培养物点种于表面干燥的我妻氏血琼脂平板。
每个平板上可以环状点种几个菌。
36℃±1℃培养不超过24h,并立刻观看。
阳性结果为菌落周围呈半透亮环的β溶血。
8 结果与报告按照检出的可疑菌落生化性状,报告25g(mL)样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
假如举行定量检测,按照证明为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的试管管数,查最可能数(MPN)检索表,报告每g(mL)副溶血性弧菌的MPN值。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2)培养特性
嗜盐:在含氯化钠(20-30g/L最适) 的培养基
上生长,无盐和110g /L以上不生长。
生长温度:最适为37℃,4 ℃不生长。
pH: 最适pH为7.4-8.0。
需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需氧性很强,厌氧条件下生长缓慢。
7
3)抵抗力
敏感:淡水等无盐环境 不耐热 对酸敏感,在2%冰醋酸或食醋中立即死亡, 对氯、碳酸、来苏水等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 对磺胺噻唑、氯霉素、合霉素敏感。 耐受:耐高浓度NaCl-海水,盐渍酱菜中存活时间较长; 耐低温的抵抗力较强 耐青霉素、磺胺嘧啶。
历史:食物中毒于1950年在日本首发,副溶血性弧菌(V. parahemolyticus)于我国大陆沿海地区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 种病原菌。
3
2、分类:弧菌科、弧菌属。
3、副溶血性弧菌生物学特性
1)菌体形态学特征 3)抵抗力 5)致病性 2)培养特性 4)生化特性
5
1)菌体形态学特征
本菌为G-,多形态,无芽孢,单端单鞭毛,有嗜盐特性, 在30-37℃最适温度时增长较快,一般冬季不易检出。
10
中毒原因:烹调时未烧熟、煮、透,或熟制品污染后未再彻 底加热。 中毒食品: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多发生在海产品大量上市 时。中毒食品主要是海产品,其次为咸菜、熟肉 类、禽肉、禽蛋类,约有半数为腌制品。 主要症状:中毒后潜伏期一般在10小时左右。发病急,主要 症状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发热,尚有头 痛、多汗、口渴等症状。 失水过多者可引起血压下降,电解质紊乱,出现 虚脱。少数严重病人由于休克、昏迷而死亡。 食用提醒: *加工海产品一定要烧熟煮透。 **烹调或调制海产品、拼盘时可加适量食醋。
谢谢大家
副溶血性弧菌检测微生物国标检测流程

副溶血性弧菌检测微生物国标检测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的微生物国家标准检测流程详解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常见的海洋性致病菌,主要引起食物中毒,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广泛分布于海水、海底泥沙、浮游生物和鱼贝类中的海洋性细菌,为海产食品引起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尤其是在夏秋季节的沿海地区,经常由于食用带有大量副溶血性弧菌的海产食品,引起爆发性食物中毒。
在非沿海地区,因食用此菌污染的食品而引起中毒者亦时有发生。
为保障食品卫生质量和食用安全,根据副溶血性弧菌的特性,进行下列检验,以便鉴别诊断。
第一节副溶血性弧菌标准的检验方法一、检验方法(一)操作步骤1. 分离培养:首先称取样品25g,加225mL3.5%灭菌盐水,用均质器打碎或用乳钵磨碎,接种氯化钠琼脂平板和嗜盐性琼脂平板各一个,同时取10mL加入100mL增菌液中,放37℃8~16h培养后,涂上述平板进行分离,37℃培养18~24h取出观察,挑取可疑菌落,转种3.5%氯化钠三糖铁斜面,37℃、24h观察结果。
2. 涂片镜检:将三糖铁培养基上反应可疑者即底层变黄(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上层斜面不变(乳糖、蔗糖不分解)、有动力、不产生硫化氢,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形态。
3. 嗜盐性试验:将上述可疑培养物分别接种不同含量的盐胨水(0%,3%,7%,10%)于37℃24h培养后观察生长情况,在无盐和10%盐的胨水中不生长,在3%和7%盐的胨水中生长良好者,继续进行下列有关试验。
4. 生化试验:分别接种下列各类生化培养基,葡萄糖、乳糖、蔗糖、甘露醇、甲基红、靛基质、V-P,赖氨酸、鸟氨酸、精氨酸、硫化氢及溶血性试验,放37℃培养,除V-P、靛基质和甲基红试验培养48h后加试剂观察外,其他均在24h观察结果。
5. 动物试验:将上述符合各类反应的副溶血性弧菌,接种3.5%氯化钠胨水,经37℃、16~18h 培养后,小鼠腹腔注射0.3mL,观察2~3d,将死亡小鼠进行解剖作分离培养。
(二)检验程序图6-1副溶血性弧菌检验程序二、结果分析判定及注意事项(一)样品处理采样时应注意首选准备好灭菌用具及容器,以无菌手续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样品必须尽快送检,不宜存放时间过长,副溶血性弧菌在适宜温度下繁殖较快,但不适于低温生存,在寒冷的情况下容易死亡,防止待检材料冷冻,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对采取的样品有时因受存放条件的影响(如低温冷冻或干燥时间过长等原因),使菌体处于受伤状态,故需对此类可疑食品或可疑中毒材料进行增菌培养,但应注意为有利于细菌恢复,不宜选用抑制性较强的培养基,否则影响细菌生长。
样品经增菌8~16h后,转种平板进行分离,挑选可疑菌落,接种于含有3.5%盐的三糖铁培养基,此时挑选数目不应少于5个,尤其夏季海产食品混放,相互污染严重,时有不同型别的大量细菌存在,以防漏检。
(二)形态与染色为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易呈多形态,有棒状、弧状、卵圆状、球状、丝状等,排列不规则,多数散在,偶而有成对排列,一般大小为0.3~0.7um×1~2um,单端一根鞭毛,有动力,运动活泼,两端浓染,在固体培养条件下能生长周鞭毛。
(三)培养特性在普通琼脂培养基和普通液体培养基中都可生长,在无盐的条件下不生长,在含2%~3%氯化钠的培养基中生长最旺盛,氯化钠溶液浓度到达10%以上时不繁殖。
在肉汤和胨水等液体培养基中混浊生长,需氧性强,常在液体表面形成菌膜,在液体培养条件下菌体多生长为单鞭毛,运行活泼。
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常为隆起,圆形,稍混浊不透明,表面光滑,湿润,不产生色素。
在比较新鲜湿润或软琼脂培养基上,有些副溶血性弧菌可形成不规则菌落或片状扩散生长,在0.7%以上琼脂的培养基上能生长周鞭毛(侧毛)。
一般在20~25℃培养生长的周鞭毛较为稳定,而在37℃培养或24h以上的培养物,周鞭毛易于由菌体自发脱落,具有周鞭毛的菌株,在固体培养基上多表现扩散生长,单鞭毛的菌株在固体培养基上呈典型菌落,不表现扩散生长。
培养基的成分、种类、温度、湿度等条件的不同,都能对扩散生长有所影响,菌落形态也容易受条件的影响有所改变,如在嗜盐性平板上一般生长良好,而在SS琼脂平板上多呈较小的扁平菌落,不易挑起。
在血平反上生长快可出现溶血环,在BCBS(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和氯化钠蔗糖琼脂平板上,呈淡蓝或蓝绿色菌落。
一般由腹泻病人初期分离者多为典型菌落,长期保存的细菌或条件不适宜时,常有菌落变粗糙,形状不整齐或菌落出现解离,有的在液体培养时呈沉淀生长现象。
pH生长范围为5~10,最适pH为7.2~8.2,发育最适温度为30~37℃。
(四)生化特性本菌对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乳糖和蔗糖,能分解甘露醇,产生靛基质,不产生硫化氢,甲基红阳性,V-P阴性,赖氨酸阳性,精氨酸阴性,鸟氨酸多数为阳性少数呈阴性,溶血性多数阳性,有少数不溶血,主要生物化学性状见表6-1。
近年来由于细菌学基础研究的深入和检验技术的进步,逐渐对一些海水来源的嗜盐性弧菌有所认识,对其主要生化学性状与副溶血性弧菌的比较见表6-2。
表6-1副溶血性弧菌的主要生物化学性状项目项目耐盐性0%-甲基红+7%+v ╟ p-10%-靛基质+葡萄糖产酸+赖氨酸+葡萄糖产气-鸟氨酸+/-蔗糖-精氨酸-甘露醇+溶血性+/-硫化氢-注:+阳性;-阴性;+/-多数阳性,少数阴性。
表6-2副溶血性弧菌与其他弧菌的鉴别菌名氧化酶葡萄糖产气赖氨酸精氨酸鸟氨酸靛基质明胶液化v !p乳糖蔗糖甘露醇肌醇阿拉伯糖甘露糖鼠李糖β 半乳糖苷硝酸盐泳动0 6 8 10副溶血性弧菌+-+-+++---+- d +--+ d -++v.parahaemoly-ticus溶藻弧菌+-+-++++-++--+--++-++v.alginolyicuso1霍乱弧菌+-+-+++ d (d) ++--+-++- d --v.choleraeo1非o1霍乱弧菌+-+-+++ d (d) ++-- d -++ d +d -v.cholerae nono1拟态弧菌v.mimicus +-+-+++-(d) -+--+-++-+d -河弧菌v.fluialis + d -+- d +--++-+ d d ++-++创伤弧菌v.v+-+-+++-+ d d --+-++--d -ulnificus梅氏弧菌-- d +- d ++ d ++ d - d - d ---d -v.metschnikouii霍利斯弧菌+----+------++--+--d -v.hollisaev.damsela -- d +---+-----+--+--d -注:+90%以上为阳性;-90%以上为阴性;(+)迟缓阳性;d11%~89%为阳性;(d)11~89%迟缓阳性。
(五)溶血性试验我妻氏用高盐血琼脂培养基,在限定的条件下培养副溶血性弧菌时出现的溶血反应,称此溶血性能为“神奈川现象”。
此试验要求是用人或兔的新鲜红血球制备高盐血平板,经37℃、24h培养,如在单个菌落周围呈现透明溶血环或在菌落下面有明显溶血者,为“神奈川现象”阳性,若不出现透明溶血环或无明显溶血者,为“神奈川现象”阴性。
有致病性的副溶血性弧菌,多数为神奈川现象阳性,但亦有少数为阴性。
(六)动物试验经上述检验的可疑菌株,用小鼠测定毒力,将16~18h的蛋白胨水或肉汤培养物,注射小鼠腹腔0.3~0.5mL,有毒力者可在5~10h发病死亡,长者有24h左右发病死亡。
发病时有竖毛、运动不活泼,腹部紧贴罐底,呼吸困难,四肢抽搐、尾部痉挛震颤等症状。
将死亡小鼠解剖后,取心血等内脏进行分离,可检出试验菌的纯培养。
对照动物观察2~3d无异常现象。
但应注意,尚有一些溶藻弧菌也可引起小鼠死亡,有时不易区别,需要上述毓的检验后,进行毒力证实,综合判定结果。
三、培养基(一)氯化钠结晶紫增菌液成分:蛋白胨20g氯化钠40g0.01%结晶紫溶液5mL蒸馏水1000mLpH9.0制法:除结晶紫外其他按上述成分配好,加热溶解,约加3%氢氧化钾溶液4.5mL,校正pH,加热煮沸,过滤,再加入结晶紫溶液,混合分装试管,121℃高压灭菌15min。
(二)氯化钠蔗糖琼脂成分:蛋白胨10g牛肉膏10g氯化钠50g蔗糖10g琼脂18g0.2%溴麝香草酚蓝溶液20mL蒸馏水1000mLpH7.8制法:将牛肉膏、蛋白胨及氯化钠溶解于蒸馏水中,校正pH,加入琼脂,加热溶解,过滤,加入指示剂,分装烧瓶100mL,121℃高压灭菌15min备用。
临用前在100mL培养基内加入蔗糖1g,加热溶化,冷至50℃倾注平板。
(三)嗜盐菌选择性培养基成分:蛋白胨20g氯化钠40g琼脂17g0.01%结晶紫溶液5mL蒸馏水1000mLpH8.7制法:除结晶紫和琼脂外,其他按上述成分配好,校正pH,加入琼脂,加热溶解,再加结晶紫溶液,分装烧瓶,每瓶100mL。
(四)3.5%氯化钠三糖铁琼脂成分:蛋白胨20g牛肉膏5g乳糖10g蔗糖10g葡萄糖1g氯化钠35g硫酸亚铁铵0.2g硫代硫酸钠0.2g琼脂12g酚红0.025g蒸馏水1000mLpH7.4制法:将除琼脂和酚红以外的各成分溶解于蒸馏水中,校正pH,加入琼脂,加热煮沸使琼脂溶化,加入0.2%酚红溶液12.5mL,摇匀,分装试管,121℃高压灭菌15min,放置高层斜面备用。
(五)氯化钠血琼脂(我妻氏培养基)成分:酵母膏3g蛋白胨10g氯化钠70g磷酸氢二钠5g甘露醇10g结晶紫0.001g琼脂15g蒸馏水1000mL制法:调pH8.0,加热30min(不必高压),待冷至45℃左右时,加入新鲜人或兔血(5%~10%),混合均匀,倾注平皿。
(六)嗜盐性试验培养基成分:蛋白胨2g氯化钠按不同量加入蒸馏水100mLpH7.7(七)3.5%氯化钠生化试验培养基成分:牛肉膏5g蛋白胨10g氯化钠35g磷酸氢二钠2g0.2%溴麝香草酚蓝溶液12mL蒸馏水1000mLpH7.7制法:将上述成分配好后,根据所需的糖发酵管分别加入各种糖类,葡萄糖发酵管可按0.5%葡萄糖加入后,分装有小倒管的试管内,121℃高压灭菌15min。
其他培养基可分装为每瓶100mL,121℃高压灭菌15min,另将各糖类分别配好10%溶液,同时高压灭菌后,取5mL 糖液,加入100mL培养基内,以无菌操作分装小试管。
(八)葡萄糖食盐胨水(MR-VP试验用)成分:多胨5g葡萄糖5g磷酸氢二钾5g氯化钠30g制法:加入1000mL蒸馏水,振摇加热,使全部溶解,冷却后分装小试管,121℃高压灭菌15min。
(九)食盐胨水(靛基质试验用)成分:蛋白胨20g氯化钠30g蒸馏水1000mLpH7.4制法:按上述分配制,分装小试管,121℃高压灭菌15min。
(十)运动性试验培养基成分:牛肉膏3g蛋白胨10g氯化钠30g琼脂4g制法:将全部成分加入1000mL蒸馏水,加热溶解,分装试管,121℃15min高压灭菌,最终pH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