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过关总复习资料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过关考试复习题选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过关考试复习题选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过关考试复习题选基础知识1、掌握声母、韵母、声调、整体认读音节及大小写字母。
2、掌握3000个左右常用汉字,达到会读、会写、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会运用。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划、常用偏旁部首、笔顺规则。
4、能正确区分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多义字。
5、能熟练运用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数笔划查字法查字典。
6、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能理解词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8、掌握常见的近义词、反义词及成语。
9、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想出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10、能按要求进行句式变换,(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把”字句与“被”字句互换、直接陈述句与间接陈述句互换、陈述句与双重否定句互换)、扩句与缩句、修改病句、造句、理解句子含义等。
11、能背诵课标人教版1—6册教材中出现的歇后语、俗语、谚语、名言警句、格言、对联等,能根据语境恰当运用。
12、了解常用的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
13、能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14、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掌握基本的说明方法。
阅读叙事性作品,能产生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能把握大意、想象意境、体会感情。
15、能给文章正确划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16、能正确运用标点符号,能结合语境分析标点符号的作用。
17、能根据提供的素材按要求进行写作(考试不单独列出,融于阅读等试题之中)。
18、会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以及简单的研究报告。
19、能背诵并理解人教版一至三年级教材中要求背诵的文段及课标“附录”的70首古诗词。
20、了解中外名著、童话、中国古今寓言、成语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中外民间故事、长篇文学名著及诗歌散文类作品。
一、教材教法一、了解一年级(上)语文教材与九义教材相比,汉语拼音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变化。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复习题(精品)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复习题(一)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1、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丰富的语言积累 ,三是熟练的言语技能,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深厚的文化素养,六是高雅的言谈举止。
2、课程资源从获取途径看,可以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3、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声母韵母声调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5、“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
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二、名词解释。
(每小题5分,共10分)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2、对话:“对话"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就教学问题展开多向的信息沟通和多元的意义重构。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语文教育应重视哪些特点?答:语文教育应重视以下主要特点:(1)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学生对语文材料反映的多元性。
(2)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律。
(3)语文教学应该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各2分)2、低段的写话教学与中高段的习作教学侧重点有哪些不同?答:低年级重在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2分)中年级重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
(2分)高年级重在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2分)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十分重要,你认为有哪些途径?答: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有以下途径:(1)在语文教材中发现主题,即与阅读教学相结合;(2分)(2)在校园活动中发现主题;(2分)(3)在社会大环境中发现主题。
小学语文过教材关复习资料

一年级上册易读错的字z:做在子座早坐最作嘴走足自再仔怎造zh:纸真中着捉住找正知直竹众c:草藏从彩参ch:出车吃春唱窗穿床船长晨常场尺城成s:送色伞松森诉三四sh:师十沙视上身声是树闪鼠少商手升数深什生睡舍束烧一年级下册易读错的字Z:澡、栽、醉、紫、字、尊、砸、祖、赞Zh:争、枝、植、站、装、眨、主、专、准、展、蜘、蛛、珠、睁阵、重、柱、止、战、助祝、照、整、煮、转、治、啄、摘、砖、追、C:村、错、聪、总、才、擦、餐、粗、Ch:处、朝、炒、蝉、池、翅、潮、虫、抄、纯、尝、称、秤、沉、丑、冲、吹、厂、诚、初、程、查、创、闯、S:苏、岁、散、扫、赛、所、司、艘、丝、采、速Sh:梳、梢、耍、诗、首、晒、收、霜、双、舌、、时、伸、湿、蛇、拾、摔、熟、石、使、瘦、士、哨、熟、顺、杀、市、实、施、狮、盛、世、申、摘、程、砖、查、世、创、追、闯、二年级易读错的字:高楼大厦(shà) 冲毁(huǐ) 蘸(zhàn)水一幢(zhuànɡ)惭(cán)愧(kuì) 跺(duò)脚一瘸(qué)一拐拴(shuān)棱(lénɡ) 晃(huànɡ) 积攒(zǎn) 联(lián)系蹭(cènɡ) 对襟(jīn) 拎(līn)起购(ɡòu)买三年级上册:摇晃(huànɡ)使劲(jìn)似(sì)乎胸脯(pú)欢蹦(bènɡ)乱跳打量(lianɡ) 胶卷(juàn)秦(qín)岭研究(jiū)拼(pīn)命垂头丧气磨(mò)坊 (fánɡ) 凉爽几乎(jī)沿(yán)途拜访风尘仆仆(pú)血(xuè)液横跨(kuà)给(jǐ)予三年级下册:聚拢(lǒnɡ)衣裳(shɑnɡ)苇秆(ɡǎn)饲(sì)养骤(zhòu)降裸露(lù)羊圈(juàn)窟窿盘缠羡慕情不自禁(jīn)输血(xuè)唾(tuò)沫(mo)扑腾四年级容易读错的字:茎(jīng)部搜(sōu)索洋溢(yì)凝(níng)视侍(shì)候供(gōng)养开辟(pì)屯(tún)兵气魄(pò)堤(dī)岸涨(zhǎng)潮彼(bǐ)岸空旷(kuàng)暂(zàn)时崭(zhǎn)新谙(ān)熟浙(zhè)江馈(ku ì)赠小径(jìng)磕(kē)磕绊(bàn)绊骚(sāo)扰(rǎo)拴(shuān)在一剂(jì)饶(ráo)恕膝(xī)盖四年级容易写错的字:人声鼎沸应接不暇静谧慢条斯理金碧辉煌嘉峪关享誉世界身材魁梧所向披靡山洪暴发号啕大哭崛起年逾古稀无瑕屏障蜿蜒危峰兀立白皑皑梦寐以求鱼贯而出糟蹋响彻云霄莫名其妙集腋成裘无坚不摧一曝十寒五年级易读错、写错字词:饥肠辘辘(lù)(漉) 过瘾(yǐn)囫囵(hú lún)吞枣腮(sāi)边玷(diàn)污凉飕飕(sōu) 眷(juà)恋誊(téng)写荣誉(yù)干涸(hé)螃蟹(páng xiè)矫(jiǎo )健 (娇小、华侨、骄傲) 舵(duò)手(鸵鸟)翕( xī)动告诫(jiè)眼睑(jiǎn)瞅一瞅(chǒu)眸(móu)子驰骋(chěng)(松弛)( 洛杉(shān)矶浩瀚(hàn)腼腆(miǎn tiǎn)引入歧(qí)途拖沓(tà)日寇(kòu)磅礴(páng bó)碾(niǎn)米一刹(chà)那擎(qíng)着踌躇(chóu chú)舀(yǎo)汤沏(qī)茶(彻底)笤帚(tiáo zhǒu) 悬崖(xuán yá)峭壁天涯(yá)海角妖娆(yāo rāo)狰狞(zhēng níng)逞(chěng)强卸(xiè)下(防御)剥削(bō xuē)困窘(jiǒng)倭(wō)瓜咀嚼(yǔ jué)敝(bì)人(作弊)撵(niǎn)走挎(kuà)着 (胯下) 镌(juān)绣偷窃(qiè)窍(qiào)门莞(wǎn)尔一笑姹(chà)紫嫣(yān)红色彩斑斓(lán)(波澜壮阔)尴尬(gàn gà)收敛(liǎn)同仇敌忾(kài)披荆斩棘(jí)中流砥(dǐ)柱励(lì)精图治六年级:1、邀俯瀑峭躯津蕴侠2、谧巷俏逗庞烘烤韵勤勉吻3、施挠庸艰毅铲劣惹讥浆岔4、挚寝频朦胧凄斑篇5、搁填怨掀唉裹魁梧淋撕霉虑6、悠仪歉溜嘿割7、晶莹蔼资矿赐竭滥胁睹8、嗡鹿骏鹰潺脂婴眷9、扭胯厨套猬畜窜10、挽囫囵枣搞恍霜详逝章咳嗽11、塑寇蕉筒躁革遭泣浴搏碑12、茵蜡陌盲键粼霎录2、挪 nuó、蒸zhēng3、秧yāng、萎wěi、番fān、锻duàn、雅yǎ、勃bó6、荀xún、熬áo、蒜suàn、醋cù、饺jiǎo、翡fěi、拌bàn、榛zhēn、栗lì、筝zhēng 、鞭biān、麦mài、寺sì、逛guàng10、籍jí、屉tì、怖bù、瞅chǒu 、魔mó、胖pàng、刑xíng、哼hēng 、峻jùn、残cán、匪fěi、窝wō、啃kěn、舅jiù12、鸿hóng、鼎dǐng、旺wàng、炊chuī14、乖guāi、裙qún、兜dōu、币bì、哎āi、橱chú15、锈xiù、摩mā、揉róu 、玛mǎ、蘸zhàn 、毒dú、撇piě、噎yē、搓cuō、匣xiá、喳chā、吭kēng 、娜nà、伊yī、搅jiǎo18、埃āi、伦lún、藤téng、析xī、碱jiǎn、顽wán、卓zhuó、效xiào、蚀shí、乏fá、誉yù、衔xián、粪fèn、捐juān20、澡zǎo、械xiè、逆nì、玫méi、域yù论述题:(答案仅供参考,老师结合自己实际论述):(1)语文课堂低效的原因有哪些?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实现高效课堂。
2016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过关总复习资料

实用文档标准文案小学语文总复习资料(新课标一)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3、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5、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6、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7、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8、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9、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10、(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11、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实用文档标准文案12、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13、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14、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单选题。
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
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 C )A、工具性B、人文性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 )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 )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4、阅读教学过程是:(D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人教版小学语文总复习资料(完整版).doc

教版小学语文总复习资料一一句子、诗词部分一、句子部分【复习要点】1、知道什么是句子,从语气和作用上了解句子的类型。
2、扩句和缩句练习。
3、认识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4、认识并修改常见的病句。
5、进行句式变换练习。
6、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
【知识平台】(一)句了及其类型1、认识什么是句子。
句子就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其组成形式是“谁(什么、哪里)”加“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例如: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地学习知识。
认识句子对我们后面的修改病句、句式变换等很有帮助。
2、分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句子类型。
陈述句:能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号。
如:我游览了长城。
疑问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
如: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祈使句:向别人得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号,有时也用感叹号。
如:油库重地,请勿吸烟!感叹句:带有快乐、惊讶、厌恶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
如:我们的生活多幸福啊!(二)改变句式【备考点】同一个意思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表达。
表达样式不一样,语言效果也不一样。
变换句式,就是把一个句子改变为另一个句子,意思不变。
常见的有:1、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2、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3、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4、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应考点】一、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把”字句:用“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被”字句: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 字的表被动的句子类型。
"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互相转换,但意思不能改变。
【链接考题】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
(变为被字句、把字句)(分析)变被字句时,主语与宾语调换位置后加“被”字,变“把”字句时,如果是“被”字句,将主语与宾语的位置调换加“把,,字,如果是陈述句则将“把,,字放在宾语前,谓语放在句子末尾。
小学语文教材过关考试——教材教法部分辅导

教材过关考试——教材教法部分辅导1、了解一年级(上)语文教材与九义教材相比,汉语拼音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变化(1).内容的组织更加科学①内容上变动最大的部分,是把声母Y、 W提前,和单韵母i、u、ü整合为一课。
②改变了音节的呈现形式。
③增加了和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带调音节的练习。
(2).安排意境优美的情境图,把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
整合起来的情境图,至少有以下几个优势:一是有利于学习拼音,二是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三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四是有利于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3).有机地把学拼音和识汉字结合起来。
(4).在拼音教材中编排了儿歌。
(5).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6).复习巩固的形式多种多样。
2、知道一年级(上)语文教材中课文编排的主要特点(1).选文典范,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2).课文内容新,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
(3).安排不同的课文形式,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课文教学中,要牢牢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识字写字,二是读好课文,三是积累语言。
(4).设计了内容丰富的课后练习。
①问题的设计具有开放性。
②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③练习形式丰富多样3、知道一年级(下)语文教材是怎样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使教科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本”的。
(1).编写角度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向既方便教师的教,又方便学生的学。
(2).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
(3).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乐学、会学、不断产生成就感。
(4).体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4、在教学一年级(下)语文时,能灵活处理选读课文。
①可根据需要结合讲读课文进行教学。
②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③可以用来训练朗读能力。
④可以用作朗读检测的材料。
⑤可以用作朗读比赛、演课本剧等语文实践活动的材料。
5、知道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编排全文不注拼音的连环画式的课文的意图。
一年级(上)全册末有《雪孩子》、《小熊住山洞》,一年级(下)有《小壁虎借尾巴》(4单元末)、《小蝌蚪找妈妈》(8单元末)。
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复习题(附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复习题(附答案)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复题(三)一、填空(15分)1、(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3、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研究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4、(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特点。
5、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积累),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6、口语交际教学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二、单项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1、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词语为(C)A.麻痹(bì)憧(chónɡ)憬B.奢侈(chǐ)骨髓(suí)C.供(ɡōnɡ)养玉屑(xiè)2.誊写完整正确的一组词语为(B)A.光采夺目日月如梭B.XXX图治再接再厉C.中流砥柱人才挤挤 3.“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的跟蓝天相接。
”这段话是按(C)顺序写的。
A.由下及上B、由浅及深C、由近及远4、下列古诗哪一首不是XXX的作品?(A)A、《江南春》B、《送元二使安西》C、《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5、“杨梅树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XXX 在雨雾中欢笑着。
”这句话采用了(B)的修辞手法。
A、比喻B、比拟C、借代6、下列对1——2年级“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哪种说法正确?(B)A、大量读写B、多认少写C、识多少写多少7、小学毕业时学生应认识常用汉字(B)个。
A、2500个B、3000个C、3500个8、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C)A、工具性B、人文性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工具性、头脑性与人文性的同一9、第一学段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划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A、相识B、基本掌控C、掌控D、不要求10、阅读教学过程是:(D)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复习题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知识一、填空题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终生发展的基础.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5、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6、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7、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包括简笔画、演示实物肢体语言、电教媒体、实验操作等.8、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选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9、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10、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1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12、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13、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能力、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14、"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融合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15、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 , 融为一体 ,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 螺旋上升 ,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16、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言语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17、课堂即时评价对调控教学、激励学生能起到及时调节与导向的作用,又能为终结评价积累素材.18、课程是动态生成的生态系统,因“教师-教材-学生”之间不断地相互作用而生长.在这个系统中,学生是最活跃的因素.二、基本概念1、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终生发展的基础.2、自主学习——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合作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以共同目标为学习追求,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点,具有明确分工和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活动.4、探究学习——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和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主动探究的意识,获取探究乐趣.5、语文课程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它可以分为:物本语文课程资源、人本语文课程资源、动态语文课程资源.6、体验学习——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 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认识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景.简面言之,凡是以活动开始,先知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三、简答题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答: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2、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答: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3、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答:在人文学科中,语文和历史等学科有所不同.历史由大量的史实和历史观构成历史知识系统,而语文课程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为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有不少语言现象,我们是很难从道理上讲得清楚的,而且没有必要从理论上掌握,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反复多次的语文实践中把它记住,积累的语言材料越多,语言经验越丰富,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越强.因此,语文教育应考虑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再者,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语文课程又是应用型课程,“应用”要求实践,要求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4、新课程教师角色应如何定位答:新课程中教师应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者、语文课程的开发者、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生人生发展的引导者.5、你是怎样看待识字教学中的“复现”的一认字和认人一个道理: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巩固认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多次与汉字见面.二复现生字的途径和方法:1充分利用教材在语境中复现生字的特点,让学生多读多看多悟;2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创造更多复现机会;3重视课外活动引导,在生活的大语言环境中复现生字.6、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7、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一意义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二定位1、它是一种语文学习活动,而不是其他学科性活动2、它是一种“综合性学习”,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综合学习”3、它是一种“活化”的学习实践,而不是“纯粹”的理性学习4、它是一种自主的文化生活,而不是逻辑严密的科学研究5、它是一种过程性的、非线性的语文实践,而不是结论式的、直线式的知识掌握.8、教学目标有哪几种叙写方式一教学目标的两种叙写方式: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二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的异同: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标题.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几个明显词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都把二维或三维的目标交融在一起.9、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答: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一、填空题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5、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7、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8、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9、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10、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11、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12、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13、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14、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15、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16、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7、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18、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19、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分解式目标和交融式目标.20、“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21、“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22、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23、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刻画动词,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何种效果,最后要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和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二、基本概念题1、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2、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冬至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4、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探究的乐趣.7、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与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课程的实施条件.8、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它可以理解为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的一切课程资源.9、人本语文课程资源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11、动态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那些以活动过程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12、体验学习: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望.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三、简答题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2、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因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定位可以概括为:“两个基础、一个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基石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3、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呢首先是由于语言运用往往因为“约定俗成”而无理可讲,人们的母语是在生活中自然习得的.从课本上和教师那儿获得的,只有比自然习得的更为集中和规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自然习得中的实践经验和积累等本性.再者,语文课程是应用型课程,“应用”要求实践,要求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4、新课程要求老师角色怎么转变答:新课程要求教师转换到位、得体,放弃师道尊严,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师生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关系.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是轻松自如地开展教学的保证.教学互动往往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中实现,教师不能高高在上,要降低自己的年龄、身份,保持年轻的心态.如上课前或上课之初与学生朋友一样轻松、愉快地对话,消除学生的距离感,课堂上始终面带微笑,语言亲切用商量的语气,带着亲和力,形成沟通,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对学生的答案要肯定为主,不去挑剔,也不冷漠对话.师生互相交流对话,互助性强.当然课堂教学贯彻多元评价、人文关怀,教师文化积淀丰富,能深刻全面地把握新课程,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修养.5、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有哪些要求答: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难度降低了,时间减少了,但是汉语拼音的能力并没有削弱.6、汉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什么地位答:1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2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3汉语拼音帮助学生阅读.总之,汉语拼音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它也必将陪伴学生不断地学习、生活.10、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1激趣导入,创设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2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互动交际的动机.3双向互动,发展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4互动评价,促进学生良好口语交际习惯的形成.11、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途径,不是目的.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13、与以往的教学大纲比,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答:①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②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③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④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实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14、低段的写话教学与中高段的习作教学侧重点有哪些不同答: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15、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答: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受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16、三维目标的整合有哪些策略答:1、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1明确“导向”的重点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2要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避免“贴标签”式的教育.3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17、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1多给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2善于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将课外学习引入课内,有计划,有意识地做出安排,做好引导.3课内的“拓展活动”和课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都要注意“量”的问题.18、什么是课程资源答: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19、课程资源有哪些种类答: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的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与网络化资源三大类.20、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答:本次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对传统学习的挑战,也是依次革命.“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总复习资料(新课标一)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3、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5、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6、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7、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8、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9、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10、(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11、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12、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13、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14、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单选题。
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
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C )A、工具性B、人文性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 )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 )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4、阅读教学过程是:(D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A)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B、在口语交际课中C、在家庭生活中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6、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C )的整体提高。
A、语文知识B、语文能力C、语文素养7、(A )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B、教师C、学生和教师8、阅读是学生的(A )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A、个性化B、整体化C、综合化9、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B )、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A、学习态度B、学习方式C、学习目的三、多选题。
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
1、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D)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③④①D、①④②③2、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A)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②1~2年级要多认少写。
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A、①②③④B、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3、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B)①朗读②分角色读。
③表演读。
④默读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D、③④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C)①合作精神②创新意识③参与程度④探究精神A、①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5、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D)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A、①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四、判断。
(20分,每小题4分,正确的在括号里打对号,错的打×)1、语文能力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3、识字与写字的要求相同,1——2年级要多认多写。
(×)4、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独立进行,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五、简答。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答: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小学语文总复习资料(新课标二)一、填空。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于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2、(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3、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应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4、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游览。
5、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6、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
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语言)、(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7、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8、语文课程总目标第四条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二、判断。
1、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是反指学校要与社会统一,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要求学校与社会建立密切联系,打破学校在时间和空间与社会隔绝的状况。
(√)2、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是说教学做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做是教与学的中心。
(√)3、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的内涵是:解放儿童的双眼,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思想。
(×)4、“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在教师对待学生的师德方面所提倡的师德规范。
“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
(√)5、亲历性、真实性是教育叙事的基本品格。
(√)6、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典型性事件或故事,把这些事件或故事记录下来,加上作者的反思或感悟,就是案例研究。
(√)7、苏霍姆林斯基在论课堂教学时提出的分层教学是说把一个班学生明显划分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让学生都知道自己在哪一个层次中。
(×)8、苏霍姆林斯基说: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
(√)9、加德纳提出每个人至少有五种智能。
(×)10、每节课中应同时应用加德纳的全部智能来教,并同时训练全部智能。
(×)三、选择。
(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中)1、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①)(1)生活即教育(2)社会即学校(3)教学做合一2、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目标是(①)(1养创造性人才与真善美的人(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与创造性人才3、陶行知实施创造教育的条件中(③)是最利于创造力发挥的首要条件。
(1)因材施教;(2)实践与思考;(3)民主化;(4)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4、(②)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1)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5、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②)(1)建构主义理论;(2)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3)多元智能理论;6、所谓“自我反思”是指(③)(1)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助与合作;(2)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3)是指教师把自己日常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和研究对象;7、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①)(1)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2)教育叙事、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3)案例、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8、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创造了(①)等教学方法。
(1)记忆法、思维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2)观察法、思维法和探险性学习方法;(3)复习法、检测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9、(①)是多元智能理论确立的直接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并学以致用;(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3)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10、建构主义理论中阐述学习的四大要素是(②)(1)理解、记忆、协作、交流;(2)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3)自主、合作、探究、记忆;四、简述题。
1、你是怎样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答: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用适应实际需要的训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你在教学中是怎样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答: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小学语文总复习资料(“五心”教育部分)1、忠心(就是忠诚的心)。
中心献给祖国,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弘扬优良传统,培育民族精神,振兴中华、奉献祖国、为国争光。
2、世界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
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
中国有56个民族,34个省级行政区,还有13亿多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大陆国土面积和海洋国土面积共1260多平方千米。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
旗上的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