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及反冲洗试验报告书

合集下载

过滤及反冲洗实验报告书

过滤及反冲洗实验报告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课程实验报告课程:水处理技术(实验)实验名称:过滤及反冲洗实验成绩评定:班级:组别:姓名:学号:同组成员:指导教师:实验学期:实验七过滤及反冲洗实验实验日期:实验地点:实验成绩:一、实验目的1、掌握反冲洗时冲洗强度与滤层膨胀度之间的关系。

2、了解清洁砂层过滤时水头损失变化规律,以及滤层水头损失的增长对过滤周期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1、过滤原理水的过滤是根据地下水通过地层过滤形成清洁井水的原理而创造的处理浑浊水的方法。

在处理过程中,过滤一般是指以石英砂等颗粒状滤料层截留水中悬浮杂质,从而使水达到澄清的工艺过程。

过滤是水中悬浮颗粒与滤料颗粒间粘附作用的结果。

粘附作用主要决定于滤料和水中颗粒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当水中颗粒迁移到滤料表面上时,在范得华引力和静电引力以及某些化学键和特殊的化学吸附力作用下,它们被粘附到滤料颗粒的表面上。

此外,某些絮凝颗粒的架桥作用也同时存在。

经研究表明,过滤主要还是悬浮颗粒与滤料颗粒经过迁移和粘附两个过程来完成去除水中杂质的过程。

2、影响过滤的因素在过滤过程中,随着过滤时间的增加,滤层中悬浮颗粒的量也会随着不断增加,这就必然会导致过滤过程水力条件的改变。

当滤料粒径、滤层级配和厚度及水位己定时,如果孔隙率减小,则在水头损失不变的情况下,将引起滤速减小。

反之,在滤速保持不变时.将引起水头损失的增加。

就整个滤料层而言,鉴于上层滤料截污量多,越往下层截污置越小,因而水头损失增值也由上而下逐渐减小。

此外,影响过滤的因素还有很多,诸如水质、水温、滤速、滤料尺寸、滤料形状、滤料级配,以及悬浮物的表面性质、尺寸和强度等等。

3、滤料层的反冲洗过滤时,随着滤层中杂质截留量的增加,当水头损失增至—定程度时,导致滤池产生水量锐减,或由于滤后水质不符合要求,滤池必须停止过滤,并进行反冲洗。

反冲洗的目的是清除滤层中的污物,使滤池恢复过滤能力。

滤池冲洗通常采用自上而下的水流进行反冲洗的方法。

过滤及反冲洗实验报告

过滤及反冲洗实验报告

过滤及反冲洗实验报告过滤及反冲洗实验报告概述:过滤是一种常见的分离技术,通过过滤器将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从溶液或悬浮液中分离出来。

反冲洗则是用来清洗过滤器,去除残留的颗粒和杂质。

本实验旨在探究过滤和反冲洗的原理和方法,并验证其效果。

实验材料和仪器:1. 过滤器:玻璃纤维滤纸2. 溶液:含有固体颗粒的水溶液3. 反冲洗设备:水龙头和水管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玻璃纤维滤纸放入漏斗中,用水湿润滤纸,使其贴合漏斗壁。

2. 过滤操作:将含有固体颗粒的水溶液缓慢倒入漏斗中,观察溶液经过滤纸后的变化。

3. 反冲洗操作:关闭水龙头,将水管连接至漏斗下方的出口,缓慢打开水龙头,使水流通过滤纸反冲洗,清洗滤纸上的颗粒和杂质。

实验结果:经过过滤操作,溶液中的固体颗粒被滤纸截留,滤液变得清澈。

通过反冲洗操作,滤纸上的颗粒和杂质被冲洗掉,滤纸恢复原状。

实验结果验证了过滤和反冲洗的有效性。

实验讨论:1. 过滤原理:过滤是基于孔径选择性的分离技术。

滤纸上的孔径较小,可以截留较大的固体颗粒,而较小的溶质分子可以通过滤纸,从而实现分离。

2. 滤纸选择:滤纸的选择应根据实验需求和溶液性质来确定。

玻璃纤维滤纸具有较小的孔径和较高的过滤速度,适用于大部分实验。

3. 反冲洗原理:反冲洗是通过水流的冲击力将滤纸上的颗粒和杂质冲洗掉。

水流的速度和压力应适中,过大的压力可能会破坏滤纸。

4. 反冲洗注意事项:反冲洗时需要注意水流的方向,应从滤纸的内侧向外冲洗,以避免颗粒被冲入滤液中。

此外,反冲洗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浪费水资源。

实验总结:过滤和反冲洗是常用的分离和清洗技术,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过滤和反冲洗的原理和方法,并验证了其有效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滤纸和反冲洗条件,以提高分离和清洗效果。

过滤与反冲洗实验报告

过滤与反冲洗实验报告

过滤与反冲洗实验报告过滤与反冲洗实验报告本次实验旨在探究过滤与反冲洗的原理与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其效果。

通过该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过滤与反冲洗的原理,并了解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正确操作。

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探究过滤与反冲洗的原理与方法,并验证其效果。

2. 实验材料与仪器本次实验所需材料与仪器包括:过滤器、滤纸、水样、试管、注射器、水槽等。

3. 实验步骤3.1 准备工作首先,将实验室用具清洗干净,确保无杂质。

然后准备好所需的实验材料与仪器。

3.2 过滤操作将过滤器放置在试管架上,将滤纸放置在过滤器内。

然后,将待过滤的水样倒入试管中,缓慢地倒入过滤器中。

观察水样经过滤纸后的过滤效果。

3.3 反冲洗操作在过滤操作完成后,我们需要进行反冲洗。

首先,用注射器注入适量的清水,然后将注射器连接到过滤器的底部。

慢慢注入清水,并观察过滤器中的杂质是否被冲洗掉。

反复操作几次,直到过滤器中的水变得清澈为止。

4.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操作,我们发现在过滤操作中,滤纸起到了关键作用。

滤纸能够有效地过滤掉水样中的杂质,使水变得更加清澈。

而在反冲洗操作中,通过注入清水并施加压力,可以将过滤器中的杂质冲洗掉,从而保持过滤器的清洁。

在实际应用中,过滤与反冲洗常被用于水处理过程中。

通过过滤,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物等杂质,提高水质。

而通过反冲洗,可以清洁过滤器,延长其使用寿命。

5. 实验心得与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过滤与反冲洗的原理与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了其效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过滤器的选择和滤纸的使用对过滤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同时,在反冲洗操作中,水的注入速度和压力的控制也需要注意。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过滤与反冲洗原理的理解,还学会了正确操作过滤器和滤纸。

这对我们今后的实验操作和实际应用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过滤与反冲洗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方法,通过过滤和冲洗过滤器,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杂质,提高水质。

过滤冲洗实验

过滤冲洗实验

实验六过滤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察过滤及反冲洗现象,加深理解过滤及反冲洗原理;
(2)通过实验得出流速与水头损失之间的关系;
(3)通过实验得出冲洗强度与膨胀度之间的关系;
(4)了解进行过滤及反冲洗模型试验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滤池净化的主要作用是接触凝聚作用,水中经过絮凝的杂质截留在滤池之中,或者有接触絮凝作用的滤料表面粘附水中的杂质。

滤层去除水中杂质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滤料的总面积;
(2)滤速大小、滤料颗粒的大小和形状,过滤进水中悬浮物含量及截留杂质在垂直方向的分布决定滤层的水头损失。

当滤速大、滤料颗粒粗、滤料层较薄时,滤过水水质很快变差,过滤水质的周期变短;若滤速大,滤料颗粒细,滤池中的水关损失增加很快,这样很快达到过滤压力周期;
(3)滤料层在反冲洗时,当膨胀率一定,滤料颗粒越大,所需冲洗强度便越大;水温越高,所需冲洗强度也越大。

反冲洗开始时承托层、滤料层未完全膨胀、相当于滤池处于反向过滤状态,这时滤层水头损失的计算公式为:
e =(L-L0 )÷L0×100% 其中:L——砂层膨胀后的厚度(cm),
L0——砂层膨胀前的厚度(cm),当反冲洗速度增大后,滤料层完全膨胀,处于流态化状态。

根据滤料层前后的厚度便可求出膨胀率。

三实验步骤:
(1)了解实验装置及构造;
(2)打开和关闭过滤相应的阀门,启动水泵进行观察运行情况;
(3)测量并记录数据;
四数据处理及结果计算:
数据处理见下表投加混凝剂80mL过滤
五注意事项:
1.在过滤实验前,虑层中应该保持一定的水位,不要把水放空以免实验时在测压管中积有空气,影响读数。

反冲洗实验报告

反冲洗实验报告

反冲洗实验报告反冲洗实验报告引言:反冲洗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

通过反冲洗,可以去除样品中的杂质,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反冲洗实验的原理、步骤和应用。

一、原理:反冲洗的原理基于溶液的扩散和对流机制。

当溶液与固体样品接触时,溶质会通过扩散从固体表面进入溶液中。

反冲洗时,新鲜的溶液通过固体样品,将溶质从溶液中冲洗出来。

这种过程既可以通过重力自然进行,也可以通过外力施加实现。

二、步骤:1. 准备工作:根据实验要求,准备好所需的反冲洗设备和试剂。

确保所有设备和试剂的洁净度和质量。

2. 样品处理:将待反冲洗的样品准备好,如固体样品先进行研磨或溶解处理,液体样品则进行适当的稀释。

3. 反冲洗操作:将样品置于反冲洗设备中,确保溶液能够充分接触样品表面。

通过重力或外力施加,让新鲜的溶液从上方流过样品,将溶质冲洗出来。

反复进行反冲洗,直到溶液中的溶质浓度达到预期要求。

4. 收集溶液:将冲洗出的溶液收集起来,可以用于进一步的分析或处理。

注意收集过程中的洁净度和溶液保存条件。

三、应用:反冲洗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化学分析:在化学分析中,样品中的杂质会干扰分析结果。

通过反冲洗,可以去除杂质,提高分析的准确性。

例如,在重金属分析中,反冲洗可以去除样品中的有机物和离子,从而减少干扰。

2. 生物学研究:在细胞培养和分离过程中,细胞表面可能附着有杂质或细胞培养基中含有不需要的物质。

通过反冲洗,可以去除这些杂质,提高细胞培养的质量和细胞分离的纯度。

3. 环境监测:在环境科学研究中,样品中可能存在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这些物质会干扰环境参数的测量。

通过反冲洗,可以去除这些干扰物质,提高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工业生产: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可能受到原料中的杂质的污染。

通过反冲洗,可以去除这些杂质,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纯度。

结论:反冲洗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实验技术,可以去除样品中的杂质,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过滤与反冲洗指导书

过滤与反冲洗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实验项目名称:过滤与反冲洗实验实验项目性质:综合性实验所属课程名称:水污染控制工程一、实验目的:1、了解模型及设备的组成与构造。

2、通过对给定废水的混凝实验确定最佳投药量及最佳pH制等技术参数。

3、根据混凝实验的确定的技术参数进行过滤与反冲洗实验,观察过滤及反冲洗现象,进一步了解过滤及反冲洗原理。

4、掌握实验的操作方法。

5、掌握滤池工作中主要技术参数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1.按给定的废水进行混凝实验确定相关的技术参数。

2.过滤与反冲洗模型过滤及反冲洗实验装置是由进水箱、流量计、过滤柱及水位计组成(图1)。

3.水过滤原理水的过滤是根据地下水通过地层过滤形成清洁井水的原理而创造的处理浑浊水的方法。

在处理过程中,过滤一般是指以石英砂等颗粒状滤料层截留水中悬浮杂质,从而使水达到澄清的工艺过程。

过滤是水中悬浮颗粒与滤料颗粒间粘附作用的结果。

粘浮作用主要决定于滤料和水中颗粒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当水中颗粒迁移到滤料表面上时,在范德华引力和静电引力以及某些化学键和特殊的化学吸附力作用下,它们被粘附到滤料颗粒的表面上。

此外,某些絮凝颗粒的架桥作用也同时存在。

经研究表明,过滤主要还是悬浮颗粒与滤料颗粒经过迁移和粘附两个过程来完成去除水中杂质的过程。

4.影响过滤的因素在过滤过程中,随着过滤时间的增加,滤层中悬浮颗粒的量也会随着不断增加,这就必然会导致过滤过程水力条件的改变。

当滤料粒径、形状、滤层级配和厚度及水位已定时,如果孔隙率减小,则在水头损失不变的情况下,将引起滤速减小。

反之,在滤速保持不变时,将引起水头损失的增加。

就整个滤料层而言,鉴于上层滤料截污量多,越往下层截污量越小,因而水头损失增值也由上而下逐渐减小。

此外,影响过滤的因素还有很多,诸如水质、水温、滤速、滤料尺寸、滤料形状、滤料级配,以及悬浮物的表面性质、尺寸和强度等等。

5.滤料层的反冲洗过滤时,随着滤层中杂质截留量的增加,当水头损失增至一定程度时,导致滤池产生水量锐减,或由于滤后水质不符合要求,滤池必须停止过滤,并进行反冲洗。

过滤及反冲洗实验

过滤及反冲洗实验

过滤及反冲洗实验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熟悉普通快滤池的过滤、冲洗的工作过程。

2、观察滤料层的水头损失与工作时间的关系,探求不同滤料层的水质,以了解大部分的过滤效果是在顶上完成的。

3、观察滤池反冲洗的情况:滤料的水力筛分现象,滤料层膨胀与冲洗强度的关系;了解并掌握气、水反冲洗法,以及由实验确定最佳气、水反冲洗强度与反冲洗时间的方法。

4、加深对滤速、冲洗强度、滤层膨胀率、初滤水浊度的变化、冲洗强度与滤层膨胀率关系以及滤速与清洁滤层水压头损失关系的理解。

二、实验装置实验装置(滤池模型)见下图。

有机玻璃滤柱:Φ150×2000mm,δ=5mm 。

其他仪器有:浊度测定仪、温度计、秒表、各种玻璃器皿。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熟悉实验设备。

对照实验设备,熟悉滤池及相应的管路系统,包括配水设备、加药装置、过滤柱、滤池进水阀门及流量计、滤池出水阀门、反冲洗进水阀门及流量计、反冲洗出水阀门、测压管等。

2、水反冲洗:进行滤料层反冲洗膨胀率与反冲洗强度关系的测定。

首先标出滤料层原始高度及各相应膨胀率的高度,然后打开反冲洗排水阀,再慢慢开启反冲洗进水阀,用自来水对滤料层进行反冲洗,量测一定的膨胀率(10,30,40,50,60,70%)时的流量,并测水温。

3、过滤:关闭反冲洗进水阀及排水阀,全部打开滤池出水阀,让水面下降到砂层上10~20cm处,关闭出水。

通进不加药的浑水(浑浊度控制在40~50度)至水位到溢流高度,再开滤池出水,控制等速在6~8 m/h左右。

此时马上记录各测压管的水位高度。

开始过滤后10min、20min、30min、60min、测进出水的浊度、温度和各测压管的水位。

4、气、水反冲洗:(1)停止滤池工作,待水位下降至滤料表面以上10cm位置时,打开空压机阀,往滤柱底部送气注意气量要控制在1m3/min﹒m2以内,以滤层表面均具有紊流状态,看似沸腾开锅,滤层全部冲动为准。

此时记录转子流量计上的读数并记时,气洗至规定时间,关进气阀门。

水处理实验技术3-过滤和反冲洗

水处理实验技术3-过滤和反冲洗

水处理实验技术实验报告学校名称河海大学准考证号033109275026 姓名王宝佳课程代号60057 实验名称过滤和反冲洗实验日期2010.11 批报告日期成绩教师签名一、实验目的1.熟悉普通快滤池过滤、冲洗的工作过程;2.加深对滤速、冲洗强度、滤层膨胀率、初滤水浊度的变化、冲洗强度与滤层膨胀率关系以及滤速与清洁滤层水头损失的关系的理解;3.验证水反洗理论,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4.了解并掌握气、水反冲洗方法,以及由实验确定最佳气、水反冲洗强度与反冲洗时间的方法;5.通过水反洗及气、水联合反冲洗加深对气、水反冲洗效果的认识;6.观察反冲洗全过程,加深感性认识。

二、实验原理1.水的过滤是在滤池(过滤柱)中进行的,滤池净化的主要作用是接触絮凝作用,其次为筛滤作用和沉淀作用。

原水经过絮凝作用,水中的杂质截留在滤池之中,或者有接触絮凝作用的滤料表面粘附水中的杂质,从而使出水的浊度降低,达到过滤的效果。

滤层去除水中杂质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滤料的总表面积。

随着过滤时间的增加,滤层截留的杂质增加,滤层的水头损失也随之增长,其增长速度随滤速大小,滤料颗粒的大小和形状,过滤进水中悬浮含量及截留杂质在垂直方向的分布而定,当滤速大,滤料颗粒粗,滤料层较薄时,滤过水水质将很快变差,过滤水质的周期变短,如滤速大,滤料颗粒细,滤池中的水头损失增加很快,这样很快达到过滤压力周期,所以在处理一定性质的水时,正确确定滤速,滤料颗粒的大小,滤料及厚度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意义。

2.当过滤水头损失达到最大允许水头损失或水质恶化时,滤池需进行反冲洗。

滤料层在反冲洗时,当膨胀率一定,滤料颗粒越大,所需冲洗强度便越大;水温越高(即水的粘浸系数越大),所需冲洗强度也越大。

对于不同的滤料来说,同样大小颗粒的滤料,当密度大的与密度小的滤料膨胀相同时,其所需冲洗强度就越大。

3.反冲洗的方式很多,其原理是一致的,反冲洗开始时,承托层,滤料层未完全膨胀,相当于滤池处于反向过滤状态,这时滤层水头损失的计算公式为:式中:l —砂层膨胀后的厚度,cml0—砂层膨胀前的厚度,cm当反冲洗强度增大后,滤料层完全膨胀,处于流态化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
课程实验报告
课程:水处理技术(实验)
过滤及反冲洗实验实验名称:
成绩评定:
级:班
别:组
名:姓
学号:同组成员:指导教师:实验学期:
实验七过滤及反冲洗实验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反冲洗时冲洗强度与滤层膨胀度之间的关系。

2、了解清洁砂层过滤时水头损失变化规律,以及滤层水头损失的增长对过滤周期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1、过滤原理
水的过滤是根据地下水通过地层过滤形成清洁井水的原理而创造的处理浑浊水的方法。

在处理过程中,过滤一般是指以石英砂等颗粒状滤料层截留水中悬浮杂质,从而使水达到澄清的工艺过程。

过滤是水中悬浮颗粒与滤料颗粒间粘附作用的结果。

粘附作用主要决定于滤料和水中颗粒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当水中颗粒迁移到滤料表面上时,在范得华引力和静电引力以及某些化学键和特殊的化学吸附力作用下,它们被粘附到滤料颗粒的表面上。

此外,某些絮凝颗粒的架桥作用也同时存在。

经研究表明,过滤主要还是悬浮颗粒与滤料颗粒经过迁移和粘附两个过程来完成去除水中杂质的过程。

2、影响过滤的因素
在过滤过程中,随着过滤时间的增加,滤层中悬浮颗粒的量也会随着不断增加,这就必然会导致过滤过程水力条件的改变。

当滤料粒径、滤层级配和厚度及水位己定时,如果孔隙率减小,则在水头损失不变的情况下,将引起滤速减小。

反之,在滤速保持不变时.将引起水头损失的增加。

就整个滤料层而言,鉴于上层滤料截污量多,越往下层截污置越小,因而水头损失增值也由上而下逐渐减小。

此外,影响过滤的因素还有很多,诸如水质、水温、滤速、滤料尺寸、滤料形状、滤料级配,以及悬浮物的表面性质、尺寸和强度等等。

3、滤料层的反冲洗
过滤时,随着滤层中杂质截留量的增加,当水头损失增至—定程度时,导致滤池产生水量锐减,或由于滤后水质不符合要求,滤池必须停止过滤,并进行反冲洗。

反冲洗的目的是清除滤层中的污物,使滤池恢复过滤能力。

滤池冲洗通常采用自上而下的水流进行反冲洗的方法。

反冲洗时,滤料层膨胀起来,截留于滤层中的污物,在滤层孔隙中的水流剪力作用下,以及在滤料颗粒在碰撞摩擦的作用下,从滤料表面脱落下来,然后被冲洗水流带出滤池。

反冲洗效果主要取决于滤层孔隙水流剪力。

该剪力既与冲洗流速有关,又与滤层膨胀有关。

冲洗流速小,水流剪力小;冲洗流速大,使滤层膨胀度大,滤层孔隙中水流剪力又会降低,因此,冲洗流速应控制适当。

高速水流反冲洗是最常用的—种形式,反冲洗效果通常由滤床膨胀率e来控制,即
L?L O%??100e L式中 L——砂层膨胀后的厚度(cm);
L——砂层膨胀前的厚度(cm)。

o通过长期实验研宄,e为25%时反冲洗效果即可以为最佳?
三、实验装置
有机玻璃过滤柱一个(附测压板);高位水箱及配置好的原水;1000毫升量筒一个;钢卷尺一个。

四、实验内容
1、滤层冲洗强度与膨胀率的关系
(1) 用钢卷尺测量实验用过滤柱的外径及柱内装填的砂层静止厚度L。

O(2) 计算出砂层膨胀度依次5%、10%、20%、30%、40%、50%
时对应的高度并在滤柱相应位置处做出标记;
(3)用自来水对滤层进行水反冲洗。

慢慢开启反冲洗进水阀门,将砂层膨胀度调节至5~10%左右,保持冲洗5分钟;
(4)待膨胀后砂面稳定后,测出膨胀后的砂层厚度L;
(5)根据流量计读出反冲洗水流量,记入表1;
(6)继续将膨胀分别调至10~15%、15~25%、25~45%,按上法共测定2次,将结果依次记入表1。

2、测定过滤时砂层水头损失增长情况
(1)打开水箱阀门,将高位水箱中预先配置好的原水由上往下流经实验滤柱过滤,用秒表、量筒从滤柱下部出水管测出流量,从而求得滤速;
(2)从各测压管上读出不同时间内各段砂层水头损失,即砂面上不同高度
五、实验数据处理
过滤柱外径=0.11m; 滤柱壁厚= mm;
2=m=m; 过滤面积冲洗前砂层厚度L O1、滤层冲洗强度与膨胀度的关系
表1 冲洗强度和膨胀度试验记录
膨胀后砂膨胀度e=冲洗水量Q 冲洗强度 L/H
q=Q/F 序号层厚度L (L-L)O2 m
·/L %
mL/H 1
2
3
4
5
按表1数值在坐标纸上以冲洗强度为横坐标,膨胀率为纵坐标绘出冲洗强度和膨胀度的关系曲线。

2、测定过滤砂层水头损失增长情况。

以流量为横坐标,砂层水头损失为纵坐标绘出流量和砂层水头损失的关系曲线。

六、实验注意事项
反冲洗过滤时,不要使进水阀门开启度过大,应缓慢打开,以防滤料冲出柱外。

反冲洗时,为了准备地量出砂层厚度,一定要在砂面稳定后在测量,并在每一个反冲洗流量下连续测定2次。

过滤实验前,滤层中应保持一定水位,不要把水放空,以免过滤实验时测压管中积有空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